数学美五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欣赏五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知识整合

1.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简化研究对象,发展人的思维有着

重要帮助,因此,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

2.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

3.分类原则:分类对象确定,标准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分层次,不越级讨论。

4.分类方法:明确讨论对象,确定对象的全体,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分类;逐类进行讨论,获取阶段性成果;归纳小结,综合出结论。

5.含参数问题的分类讨论是常见题型。

6.注意简化或避免分类讨论。

二、例题分析

(一)对变量或参数的分类讨论

1.已知集合}2|{2o x x x A =--=,}1|{o ax x B =-=若B B A =I ,则a 的值是 .

2.若不等式o x k x k >+++-1)1(2)1(22对于R x ∈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3.解关于x 的不等式 o x a ax <++-1)1(2 )(R a ∈

分析:这是一个含参数a 的不等式,一定是二次不等式吗?不一定,故首先对二次项系数a 分类:(1)a ≠0(2)a=0,对于(2),不等式易解;对于(1),又需再次分类:a>0或a<0,因为这两种情形下,不等式解集形式是不同的;不等式的解是在两根之外,还

是在两根之间。而确定这一点之后,又会遇到1与1

a

谁大谁小的问题,因而又需作一次

分类讨论。故而解题时,需要作三级分类。

解:()当时,原不等式化为10101a x x =-+<∴>

()当时,原不等式化为2011

0a a x x a ≠--<()()

①若,则原不等式化为a x x a

<-->011

0()()

Θ10

11a a <∴< ∴<>不等式解为或x a

x 1

1

②若,则原不等式化为a x x a

>--<011

0()()

()当时,,不等式解为i a a a x ><<<1111

1

()ii a a

x 当时,,不等式解为==∈∅11

1

()iii a a x a

当时,,不等式解为011111

<<><<

综上所述,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解集为或a x x a x <<>⎧⎨⎩⎫

⎬⎭011;{}当时,解集为a x x =>01|;

当时,解集为0111<<<<

⎨⎩

⎬⎭

a x x a ;当时,解集为a =∅1; 当时,解集为a x a x ><<⎧⎨⎩⎫

⎬⎭

111。

4.已知R m ∈,求函数m x x m x f +--=2)34()(2在区间]1,[o 上的最大值.

5.设R a ∈,二次函数a x ax x f 22)(2--=,若o x f >)(的解集为

A ,}31|{<<=x x

B ,∅≠B A I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二)对题设给出条件的分类讨论

1.一条直线过点(5,2),且在x 轴,y 轴上截距相等,则这直线方程为 . 2. 已知R a ∈,若关于x 的方程o a a x x =+-++|||4

1

|2有实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3.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32n n S n -=为,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P .

(三)解题过程中的分类讨论

1.已知圆x 2+y 2=4,求经过点P (2,4),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3()2

1

(31

2≥-=---n S S n n n ,且

2

3

,121-==S S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a 是实数,函数)()(a x x x f -= (1)求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

(2)设)(a g 为)(x f 在区间]2,[o 上的最小值;①写出)(a g 的表达式; ②求a 的取值范围,使得2)(6-≤≤-a g .

(四)简化和避免分类讨论的方法 直接回避-反证法,求补法,消参法; 变更主元-分离参数后变参置换或换元;

合理运算-用函数的奇偶性,变量的对称变换及公式的合理选用; 数形结合-用图象的直观性和对称特点;

1.∆ABC A B C 中,已知,,求sin cos cos ==125

13

分析:由于C A B =-+π()[]∴=-+=--⋅cos cos()cos cos sin sin C A B A B A B 因此,只要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osA ,sinB 即可得cosC 的值。但是由sinA 求cosA 时,是一解还是两解?这一点需经过讨论才能确定,故解本题时要分类讨论。对角A 进行分类。 解:Θ051322<=

13

οοB B ,且sin 若为锐角,由,得,此时A A A A sin cos ===12303

2

ο 若为钝角,由,得,此时A A A A B sin =

=+>1

2

150180οο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可见A ≠150ο []∴=-+=-+cos cos ()cos()C A B A B 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