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docx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29494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9.png)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引言: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纪律和规则意识,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
一、加强学生自律观念培养学生应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自律观念,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好处。
家长和教师应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内化规则,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建立明确的纪律规则与制度学校应制定出一套明确、合理的纪律规定与制度,使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些规则与制度应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违纪处分措施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规则宣传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规则的内容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班会、主题演讲、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意识。
四、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设立班级纪律委员、学校纪律委员等职位,负责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同时,可以通过班级评比、公示制度等方式强化监督机制,让学生时刻保持规矩。
五、加强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学生,应该依照规定进行严厉惩处。
这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维护学校纪律的严肃性。
同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六、注重规则的实施与执行学校应加强对规则的实施与执行,确保学生遵守规则的执行率。
这涉及到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质量,教师应做到严格要求、公正执行,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权威与必要性。
七、加强师生沟通与合作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是确保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有效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提供一个开放公正的沟通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及时沟通、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学校秩序和纪律。
八、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应承担起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的责任。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db7cf60941ea76e58fa04e3.png)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学科教师也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要求,“德育目标”成为教师备课时的必备内容。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在学校明礼诚信、遵守校规(班规)校纪及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个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社会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如何建设规则班级制度建设即是规则。
首先,班干部确定。
1、让学生毛遂自荐。
多数学生有想当班干部而为集体服务的欲望,大家都知道,当官总比百姓好。
2、从学生的“我和我的家庭”答案中了解学生过去是否当过班干部,因为有些学生做不到自荐。
3、学生推荐。
经学生推荐后,被推荐者同意,可以进入“临时班委”,我会告诉学生“临时班委”,相当于以前的伊拉克临时管委会。
希望在后面的竞选中获胜,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参加竞选。
选举时,实行差额选举,且对落选者进行表扬,希望他们在下一届选举中获胜。
第一学期,一个月一次班委干部工作培训。
这样,班干部今后工作开展才有群众基础,学生也就会积极配合,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不难了。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并对规则严肃执行。
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规则意识教育。
具有班级班规、班级公约和班级操行评分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我确定各种规则方法:如每个学生提出1~3条班规和班级操行评分细则,由班委会集中整理,划分班规、班级公约,再利用班会活动交大家讨论通过并公布实施。
这样,人人既然参与“班规”制定,人人也就了解“班规”,在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规则意识也就培养起来了。
每周值周班干部将在班会上总结班级班规执行情况和班级操行评分,达到强化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目的。
我一般将所带班级班训定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规则意识专题教育班主任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首先是对规则进行学习。
在进行规则学习时,我一般从美国人的规则意识说起。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d64f277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7.png)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越来越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规则意识也成为了优秀的地球人必备素质之一。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班级的规章制度都不尽相同,但是,要想让学生们很好地理解规章制度背后的意义,首先要将这些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利用简明清晰的语言解释说明,这样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各项规章的具体内容以及制定规则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从班级管理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规则意识。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和教师们应始终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于文明、守纪、尊敬老师等规则,要引导学生们定期进行约束,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规章制度的遵守中不断进步,并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养成遵循规则的好习惯。
再次,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从自身的层面进行。
教师应该始终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同时,以实际行动指导、规范,教育学生们如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更加深刻的规则意识,并激发学生想要遵循规则的内在动力。
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要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周围环境营造中强化规则观念,让学生们从内心中接受规则、尊重规则、并在日常教育和学习中积极执行规则。
最后,班级文化、班级移交、班级评比等各种形式的加强管理均可通过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来预防冲突、保障纪律安全和效率。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彰显规则的性质和意义,让我们的班级文化越过越有规律性和规范性;在班级移交中,逐步营建制度化的管理,以防御不良作风泛滥;在班级评比中,让学生们不断锤炼自我素质和规则意识的高度,最终培养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准则。
总之,通过观察、聆听、以及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这样能够降低冲突、保护纪律,同时也为实现班级的优质教育和教学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班级的发展和成长。
(1068字)。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76c54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0.png)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班级制度作为学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班级制度的建设,可以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班级制度的重要性、班级制度的建设和班级制度的实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班级制度的重要性初中生的成长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规范和引导来确立正确的认知与价值观,特别是在思想、观念和行为等方面都需要规范和引导。
班级制度便是一种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引导的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通过班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规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班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
当学生遵守规则时,可以树立他们的纪律精神和自控能力。
当学生不遵守规则时,也可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规矩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班级制度的建设班级制度建设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制度的范围和内容。
制定班级制度前,需要明确制度的范围和具体内容,例如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
2. 班级合作制度的制定。
班级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合作制度的制定是重中之重。
3. 提高履行率的办法。
学生遵守规则的根本在于执行力,提高制度的履行率也是班级制度建设中重要的方面。
这需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评估和纠正等方面予以重视。
4. 制度宣传。
制度的宣传可以在班会上、课间桥段、公告栏以及班级微信群等多个渠道开展。
良好的宣传可以让制度得到广泛传播,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度。
三、班级制度的实施建立制度之后,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制度的实施需要下面几个方面的配合:1.管理要严格。
要求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控,确保制度不被违规、扯淡或淡漠。
2.加强宣传教育。
社会舆论和传统文化是班级制度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认知。
浅谈怎样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浅谈怎样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ba08b32f7cd184254b353544.png)
浅谈怎样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什么是教育?教育家叶圣陶说:“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有人说:“习惯造就人的性格。
”也有人说:“习惯是成功的秘诀。
”我们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发展和人生成功的基础。
这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所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青少年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方面。
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有一套评价参照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规则。
规则是约束人们言行,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诸如法律、守则、制度、章程、纪律等。
规则意识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和自觉按章行事的习惯。
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班级则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集体。
所以,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也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1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班级制度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使全班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习生活的自觉性,自觉遵守班级纪律,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积极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为班级争得荣誉,以期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塑造良好的班风班级,争创“先进班级体”。
建立健全班级制度,是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班级管理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是班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时刻起着规范引导作用,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确保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班级管理,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学生的各项学习任务,提高素质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马斯认为: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性就没有规则。
规则或规范,不像事件那样发生,而是被作用主体承认其意义而产生有效作用。
反思我们许多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学生参与制定,大多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成人的思维角度给学生制定了:“上课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在楼道和教室打闹”、“不能损坏花草树木”等许多禁止性规定。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6c63cfa8114431b80dd833.png)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全部内容。
问题名称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现象描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如:上课大声喧哗,随便吃东西,离开座位,不按时交作业,乱扔垃圾,不讲礼貌,在楼道里乱跑,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生原因导致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1、家庭因素: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几代人围着一个“小皇帝”转,事事让着、宠着、惯着,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其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中心,遇事我为先的心理定势。
造成了在现代家庭结构条件下,家庭对子女行为规则教育的缺失.甚至有些素质低下的家长,还带头做一些违背社会规则的事,给孩子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效仿的“活教材”.2、学校因素:我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外地进城务工子女,有城区农村学生,有附近小区学生。
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由于从小所受家庭教育和影响的不同,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班级管理中,大多是由教师制定学生的行为规则,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甚至有些教师在某项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责备学生。
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上存在个别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谴责和制止,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
班主任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班主任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eb277c7fd5360cba1adb5d.png)
周建华 王 亮 马润 华 ,
( I  ̄, 1 1 l 省汶川县三江小学 6 2 3 0 0 2)
新 形 势 下的新 课 程改 革 ,紧 扣学 生 的实 际需要 ,尤其 注重 中小学 生规 则意 识的 培养 ,这 对于 学生 的健 康成 长 非常 重要 。 学生 是教 育 的主 体 ,是班 级和 学 校的 主人 ,要 培 养他 们 良好 的规 则意 识 ,只有 从他 们 身心 发展 的规 律 出发 ,按 照贴 近 学生 、贴 近 实际 、贴 近 生 活的 原则 制 定班 级制 度 。在制 定班 级 制度 时 ,要 充分 发挥 班干 部 和全 体学 生 的主观 能 动性 ,不 能只 满足 于 几条 文字 性 公约 的制 定和 强硬 性规 定 的实 施 ,还 需 要更 新方 法 ,让 学生 既要 参 与制度 的制定 ,又要遵 守所制 定 的规 章 制度 , 同时还 要 监督 自己与他 人遵 守制 度 的情 况 。 如 何 培养 学生 的规 则意 识 呢? 首 先 ,班 主任 要 注意 树立 榜样 ,示范 引路 。 因为 一个班 集 体 ,开 始往 往 只是 少 数学 生作 出榜样遵 守制度 ,而我 们班 主任 应 该通 过一 桩 桩 ,一件 件 事例 的积 累 ,进 而扩 大 为班 级 的一部 分人 和 班级 大 多数人 的行 为,最 后 成 为全 班 学生 的行 为准 则和 习惯 。班主 任 是学 生 的楷模 ,言谈 举止 对 学生 具 有很 大 的感 染力 ,班 主任 应 以身 作 则,率 先 垂范 , 要求 学生 做 到的 自己 首 先要 做 到 。比如 : 我们汶 川 县三 江 小学每 个 班 的班 级公 约里 ,都 要求 每 个学 生 担负起 保 持 教室和 学 校环 境 卫生清 洁 的责 任 ,所 以无 论是 在 教室 里还是在校园里看到纸属,所有老师都会弯腰拾起,这给学生起到了很好 的表 率 作用 。现 在 , 当你进 入 三江 小学 ,首 先 映入 眼帘 的 是洁 净整 齐 的校 园 ,这 可是 老师 和 同学共 同努 力 的结 果呀 。 接着 ,班 主任 必须 树 立“ 每 个 学生 都 是班 集体 主 人” 的观 念 ,实行 班 级 民主化 管理 。一个 集体 ,它 里 面 的个体 都有 自己的 想法 ,想 要 处理 好并 不 是一 件容 易 的事 情 ,如 果单 从制 度来 讲 不可 能让 所有 的人都 满 意 。只 有 唤 醒和 激励 学 生 的参 与意 识 ,充分 调 动和 发挥 学 生的 主动 性 ,力 争不 让任 何 个 学 生成 为旁 观 者 ,使学 生成 为班 集 体 的主人 ,这 样 我们 的班 级制 度 , 学 生才 能 自觉遵 守 ,从而 成 为一个 全新 的 自我 。 比如 ,一年 级 一班 的马 润华 老 师在 对班 上 的公共 财 物 的管 理时 ,她 先 把各 种财 物 设施 分 配给 每个 孩 子, 让孩 子们 成为 它们 的 主人 ,这 样孩 子 们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3e5cfce8fc4ffe473268ab2b.png)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规则意识。
我们需要协助学生确立准确的基本规则观,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我该怎么做”,“我不能这样做”,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班风。
我就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制定规则,重落实。
我们的学生都很聪明,也很会耍小聪明,假如教师的执行力一旦形同虚设的话,他们就会乘虚而入。
所以,我对学生从来都是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让学生对我的规定不敢懈怠。
如早晨实行自主阅读,不能随意地走动和吵闹,教室必需保持安静;课前2分钟的诵读古诗,人人参与,不能滥竽充数;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后有统计,不能只做“录音机”、“旁观者”;作业即时完成和上交,做到天天清,不允许学生存有侥幸心理,随时随地地检查和督促,让所有学生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二、落实规则,重表扬,以一促全。
在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基础上,执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毕竟要让年幼的学生具有很好的自制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于是,激励和表扬充斥了我的管理工作。
当看到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时,我就表扬他心中有集体,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当看到胆小的学生主动发言时,我马上肯定他的进步,夸他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当好动的学生认真地听完一节课时,我摸着他的头说“我就知道你行的”;当学生终于有一次作业全对时,我夸赞他着那时个认真的孩子。
……相对来说,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仅仅一次不经意地表扬,却能够让学生激动良久,从而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也能够让一些原本有点想自暴自弃的学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了上进的信心。
肯定并认可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具有上进的动力是激励和表扬的目的。
当然表扬也不能泛滥成灾,要适可而止。
三、树立榜样,贵坚持。
身边的好榜样往往能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而且身边的榜样也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努力一把就能达成。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7cf6f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9.png)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开学初,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
因学生年龄小,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
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自古以来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讲规则,守规矩。
华人首富李嘉诚也说过过这样一句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必然应该有一些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小学生,国家也制定了《小学生守则》,可见规则意识还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一、将规则摆在眼前,树立规则意识1 、环境熏染,内化规则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行为。
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是一个能够积极强化学生行为的环境。
校园硬件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
首先,应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
其次,校园走廊及墙壁上展示一些标语、名人名言。
如“请说好普通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内化种种规则,从而自觉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学期开学初,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
因学生年龄小,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
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
班主任怎样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论文
![班主任怎样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613f690b1c59eef8c7b452.png)
班主任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才的摇篮。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进而为学生个体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成才的奠基工程。
笔者担任过几届高中班的班主任,有些是从高二年级接手到高中毕业,有些是从高三毕业班才接手的。
我感觉到,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不仅仅要求班级的管理者有思想、有目标,还需要在学生中牢固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彰显一种言出必行、行必由果的个人风格,强调执行力,强调制度建设,强调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各行其职,既充当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兵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一个好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班级思想文化的发起者,是班级的形象使者,是班级的灵魂。
班主任的人格力量。
通过政治学习、主题班会、班团干部会、找个别学生谈心等方式,把自己的管理风格浸润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个学生明白,你是从心里想带好这个班集体,发自内心地想让更多的学生成才,为实现同学们的人生目标铺路。
班主任要大公无私,公平公正。
班主任管理班级,要向学生传递一种一心为公,处理任何事情,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偏心,不袒护,和每一个学生都有心灵的息息相通,让他们从内心敬佩你、服你。
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你处理任何事情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班集体,一切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班主任是班级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起者。
班主任在班级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要融入、贯彻班主任个人的思想,并且要始终如一,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但不能没有一贯到底的思路,那种天天订制度,天天都在变,一个人说了算,没有健全制度的班级管理,是很难形成班级的凝聚力的。
班主任是班级的形象使者、班级的灵魂。
班主任站在全班学生面前,是班级的主心骨,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精神领袖。
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868867fa26925c52cc5bfdc.png)
安岳县人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杨光英: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论文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规则意识论文摘要:“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规则意识,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今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遵规守纪。
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作为初中生,国家也制定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作为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规则意识的涵义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那么,什么是规则意识?所谓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明确规则意识的内容。
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
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
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
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和道德与信仰有关;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因为许多人并没有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所以,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的内容,而是自觉地习惯地遵守规则。
规则意识的第三个层次是让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
遵守规则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一种习惯。
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按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一)利用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激发学生遵守规则意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学生在玩游戏时很守游戏规则的,可是他们在校却不守校规,在家行为霸道,做事任性,在社会上不守各种规则,甚至触犯法律。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9ea971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e.png)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班级制度在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班级制度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律和组织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一、建立清晰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必须准确明确、贯彻执行。
在建立班级规章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还要注重体现学生的参与和协作,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同时,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也需要对相关规定进行解释说明,营造积极的团队合作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在班级中的参与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班级管理要及时有效做好班级管理,不但要有有效的规章制度,还离不开班级管理的及时有效。
及时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使班级管理更具体化、更有人性化,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当学生不遵守规定时,班主任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矫正。
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必不可少的过程。
三、班级考评机制的建立班级考评机制是评价学生表现和奖励的一种方式,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规则意识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班级考评机制应当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发挥主动作用,依据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计分和排名。
通过班级考评机制,学生的表现得到奖励,能够进一步形成规则意识,提高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增强班级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使班级生活更加有意义和有趣。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是班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从班级环境、班级氛围和班级活动等方面着手,创造具有学科特色和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主任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科氛围。
在总体上,班级制度建设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班级制度建设不仅需要考虑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也需要结合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组织形式。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77333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f.png)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规则意识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
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一、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深刻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公正的基石。
在班级中,规则同样重要。
只有每个学生都遵守班级规则,才能确保班级秩序井然,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并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于个人和集体的益处,从而增强他们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动力。
二、班主任示范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要时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榜样。
例如,班主任要按时到岗、认真备课、严格要求学生等,这些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制定明确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学生特点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班级规章制度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班主任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还能使规则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同时,规章制度要明确具体、易于执行,避免过于笼统或难以操作。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内容、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规则意识。
例如,在讲解《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言行一致、恪守承诺的重要性。
2.课间活动的引导:在课间活动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违反规则的行为。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合作与遵守规则。
3.团队活动的锻炼:在团队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承担责任。
(完整word版)浅谈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完整word版)浅谈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b2656f871fe910ef12df8cc.png)
浅谈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董艳珊人类社会能有今天的进步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智慧和创造,一方面要归功于不断完善的制度。
一个健康的社会,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必须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只有形成规则意识,才会遵守法律,捍卫自身的权利,同时不去伤害他人的权利。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由于对规则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不少严重的道德问题、社会问题等等,这是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国人规则意识的淡漠。
而各行各业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无不说明中国人规则意识的缺失。
这种规则意识的缺失,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国民的精神和肉体,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都源于童年时期。
就某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许多坏习惯与障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中规则养成教育成了一个“盲区”。
可以说规则意识淡漠折射出教育缺失。
规则是人们活动的规范,是人对规律的应用。
具体说,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习惯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培养学生规则习惯重要的是培养其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规则意识较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
规则习惯可以细化为:遵守家规、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级纪律、遵守校规、遵守交通秩序、公共场合不打闹嬉戏、看比赛和演出时文明有序等。
认识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前提和条件。
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教育的基点,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学生将来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就会导致社会管理的失序,“明规则”失效、“潜规则”盛行。
特别在小学阶段,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则,并对规则严肃执行,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规则意识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规则意识培养
![班级管理中的规则意识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b38fbfe581b6bd97e19eacc.png)
我接手的这个班在过去每年都更换教师。
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造成了班级的秩序混乱,几个熊孩子目无纲纪,经常扰乱课堂纪律。
因此,在课堂上,整个班级的注意力是松散的,我常常从课室的西边把一个玩的学生管住了,东边的学生已经悄悄地做自己的事情。
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做支撑,学生怎能做到专注地学习呢?为此,我决定在加强班级的规则意识,建立班级秩序方面做文章。
一、全员竞岗,增强小主人责任感我把班级分成由班长、科代表、体育委员、组长、值日组长、小组长共个部门设个岗位,组织一场全班参与的竞岗活动。
我对学生做思想动员,从一个美好的愿景开始:“这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班集体,我们共同在此学习生活,这是我们缔结凝聚起来的家园。
我们在这里,师生关系和睦,同学友班级管理中的规则意识培养苏泉月(广东广州市南沙区实验小学)[摘要]规则意识是班级正常秩序的支撑。
在现在管理学生日渐艰难的形势下,我通过“全员竞岗,增强小主人责任感;建立制度,熟悉制度;双管齐下,执行制度;班级主题活动,加强规则意识”这四步措施转化一个纪律混乱的班级,把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
[关键词]规则意识;负能量过这样的课堂,研讨如何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起来,让这些普通班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受益。
普通学生参与“卫星班”集体活动,助特殊学生消除恐惧人心本是善良的,尤其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包容、怜悯、关爱之心。
普通学生之所以没有和特殊学生交朋友,或者欺负他们,可能是因为特殊学生成绩不好、不善于表达、各方面能力弱等原因,也没有发现特殊学生身上的优点。
当普通学生来到“卫星班”,看到自己的同学,平常从来不参与班级值日的,却在认真地教卫星班的孩子扫地;看到“卫星班”孩子的鞋带开了,会主动弯下身来帮他们系鞋带;看到他上课的时候举手发言的样子非常自信……普通学生对于特殊学生的看法得到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慢慢亲近起来。
特殊学生在普通班参与正常活动,助特殊学生稳步发展特殊学生经过“卫星班”教师、康复教师、特殊课堂等教育后,他们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回归普通环境时,内心的恐惧和自卑还是存在的。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论文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491afb14791711cd79174d.png)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论文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论文规则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运行的前提,任何组织、集体都要有规则,没有规则以及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很难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小小的家庭或集体都应有明确的法规来约束个人意志。
人的规则意识一般在初等教育阶段基本养成,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意义重大。
一个好的班集体必有明确的班规和班级目标,否则这个班级就会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作为。
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班级要有明确统一的规范,在班级内部和外部都要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是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制定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1.过程民主。
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我们要始终坚信“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原则。
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来。
因为只有学生经过思考,本着规则受益的原则,把自己的思考的一些权利,形成“公权力”,即公共规则。
因为学生是规则的制定者,学生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遵守。
从而,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内容科学。
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有科学依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
内容可以参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还要有明确的奖惩办法。
班规的内容做到了科学合理,简明易行,同时又全面可信,方可达到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制定的班规既有法律依据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必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班规也会得到很好的执行。
二、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
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
也就是在规则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之前,外在的约束是极其必要的。
特别是在一些差班,班主任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7a52a683d049649b66588b.png)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自古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话运用到教学中则主要用来要求学生在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个人风格也越发地明显,对于从前的规章制度难免表现出不服从,这对教学工作的展开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规则意识也就成了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首先要明确规则意识的定义。
所谓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如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在这些规则定义中,设定范围的共同点都是一个团体,不同的团体就有不同的规则。
班集体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团体,培养班集体的规则意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为教学工作更好地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个班集体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自己的班集体量身定制一个规则。
如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班级里交作业的情况制定一个关于交作业的规则;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中学生手机的使用情况制定一个手机的使用规则等等。
但总的来说都应尽量将班级中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规则,增加学生间荣辱与共的集体感,以群体来监督个人,达到整个班集体共同进步的目的。
然而学生毕竟是一个个有思想的活体,会在一个好的规则环境中进步。
当他们的思维到达另外一个层面,因循守旧的规则就会限制他们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现行的规则作出适当的修改,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二、以身作则、严格执行一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人比不上一个以身示范的执行者。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中最重要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对于学生具有最直接的影响。
所谓言教不如身教,班主任如果以自身的行为来教育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当前社会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文明礼貌的规则,电视上、网络中以及各种大众传媒天天耳提命面地轰炸着学生的脑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遵守了这些规则的人却少之又少,可见,仅仅是宣传式的教育是不能真正将这种规则融进学生的生活中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d425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a.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规则意识是指学生对学校、班级和社会中各种规则的认知及遵守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规范,并学会在各种场合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1.建立积极共同的规则: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制定学生行为规范,以增强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意识和责任感。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期望的行为,并通过示例和讨论来解释规则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规则的明确化:规则必须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
教师应该对每条规则进行详细解释,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具体的示范。
例如,如果规定不要大声喧哗,教师可以示范一下什么样的音量是合适和什么样的音量是不合适的。
3.规则的正当性: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规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他们应该清楚地了解规则背后的理由和意义,以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这将使学生更愿意遵守规则,并理解规则对他们以及整个班级和学校的重要性。
4.规则的后果: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如果他们违反规则将会面临哪些后果。
这些后果可以包括惩罚措施,例如批评、罚站等,以及与同学和家长的交流。
学生应该明白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是不可取的,并且违反规则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5.规则的强化和奖励: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并进行肯定和奖励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这可以包括口头表扬、奖励早到的学生或者其他积极的行为,以及在教室或学校中设立“规则之星”或类似的称号。
6.规则的实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和学校生活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规则的机会。
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7.规则的不同情境:教师要教导学生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规则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而在体育课上可以大声喊叫。
学生应该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判断何种行为是合适和何种行为是不合适的。
8.规则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真实的例子,例如新闻报道或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
在班级纪律管理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修订
![在班级纪律管理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66e2631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6.png)
在班级纪律管理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申定健(四川省绵竹市南轩中学618200)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规则和纪律仍然作为班级管理保障条件,重新认识纪律和规则意识培养关系,便于找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班级纪律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势在必行,这就需要班级管理者真正做到让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纪律制定,班级纪律执行人人平等,注重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创建良好的班级纪律作风和稳定的集体纪律规范。
关键词:班级;纪律管理;学生;规则意识在当今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于班级德育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学生纪律管理就成为了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做好班级纪律管理工作,就需要去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学生规则意识与班级纪律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班级纪律离不开学生高的规则意识。
因此,我们就需要从班级纪律管理中去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1.班级管理需要规则和纪律许多教育研究证实,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不应该去压抑学生个性,而应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他们主要生活班集体中,班规校纪就成为他们生活规则的重要部分。
常言道:“规矩定方圆”,学生遵守校纪班规也就成为学校进行正常教学和班级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
2.纪律与规则意识2.1纪律和规则意识的定义纪律是一种行为规则和规范,是学生对权力的追求和权力在班级行为中的体现,最良好的纪律应发自学生内在的需求,纪律的最高境界是对纪律的超越,即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
纪律分为他律和自律。
他律是学生接受外部制度或他人的监控与督促,自律是学生接受自身内部对自己监控与督促。
自律是对学生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也是学生纪律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
规则意识是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认同、尊重和信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并且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
它是由规则认知、规则情感、规则意志、规则行为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则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运行的前提,任何组织、集体都要有规则,没有规则以及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很难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小小的家庭或集体都应有明确的法规来约束个人人的规则意识一般在初等教育阶段基本养成,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意义重大。
一个好的班集体必有明确的班规和班级目标,否则这个班级就会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作为。
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班级要有明确统一的规范,在班级内部和外部都要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是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制定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 1 过程民主。
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我们要始终坚信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原则。
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来。
因为只有学生经过思考,本着规则受益的原则,把自己的思考的一些权利,形成公权力,即公共规则。
因为学生是规则的制定者,学生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遵守。
从而,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 内容科学。
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有科学依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
内容可以参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还要有明确的奖惩办法。
班规的内容做到了科学合理,简明易行,同时又全面可信,方可达到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制定的班规既有法律依据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必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班规也会得到很好的执行。
二、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
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
也就是在规则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之前,外在的约束是极其必要的。
特别是在一些差班,班主任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班主任就是规则的践行者。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先做到。
如要求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将成为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班主任可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在我带毕业班时要求全体同学提前一小时到班级上晚自习。
起初,不论我是否有晚课,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班;没有人值日,也没有人愿意值日,我就亲自拿起拖把、扫把,一个人打扫教室卫生。
我发明的用毛巾擦黑板,要求连擦三遍,直到黑板一尘不染,最后还要把毛巾叠成方形被很多班级效仿。
慢慢地班级秩序会越来越稳定,继而班干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班级管理逐渐走向自动化。
各小组长、班委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
对个别问题生要做好跟踪帮扶,对常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实时提醒、强化,头号问题生由班主任亲自监管,其他个别问题生班干部分管,做到预防为主。
三、完善评价制度,奖罚分明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其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对于学困生或问题学生,班级的很多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似乎显得很苍白,几乎每位班主任都会遇到几个难缠的问题生,他们敢为天下先,每次都敢率先触犯班规。
任何不遵守规则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针对第一次迟到、第一次不按时交作业、第一次扰乱课堂等等的第一次。
面对每一个第一次的违规违纪,班主任必须做到让违规违纪的同学清醒地认识到错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让每一位同学认识到班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违者必究,违者必罚。
当然惩罚首先是让当事人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之后加以为班级做些服务性的惩罚,如擦黑板,卫生监督员等。
案例2009年9月,我做九1班的班主任,全班46位同学都是从薄弱学校撤并过来的黎族学生,第一次摸底测试中我们班的物理平均分仅有 2 分。
开学初,他们就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没有人愿意做班干部,没有人劳动,上课也没人听得懂老师在讲什么。
也正是这些,却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无穷乐趣。
第一次无故旷课,也不请假,不来上课的吉亚三同学家住距离学校10 公里外的山区。
当天放晚学,我借到两辆摩托车,由两位本地学生带路连夜从吉亚三家里请他回校上课。
回来以后,我以吉亚三同学无故旷课、被我无情地从家里请回来为背景,在班级里进行了一番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明白任何人都不能无故旷课,有故也不能随意请假。
还有第一次听说晚上有人去网吧上网,夜不归宿。
我夜里十一点多带着几个住校男生从网吧里带回来了罗少卿。
次日,继续进行告诫教育,当然效果很好,之后,很少有人夜不归宿。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唯有个体间严格遵守各项规则,个体在互动交往中才会有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
班级管理中只有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方可打造出纪律严明、目标一致的优秀班集体。
作者孙秀伟单位海南乐东思源实验学校本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 位。
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
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
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④WBC > 10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⑥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⑦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 100 X 10gL)⑧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⑨ 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
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制订了《成人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
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
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
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
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
重症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
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
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
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X 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
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
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 倍。
⑵金葡菌肺炎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率为64%。
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
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
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毒症状。
胸部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