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页眉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1、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一>具体形象一>抽象一>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教育启示: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1、无意学习。
(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2、定向性和顺序性:这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
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
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
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
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二、请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因此,只要是幼儿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持续的过程,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对于家长、老师和其他关心儿童成长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婴儿会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婴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婴儿会通过哭泣、笑容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同时也会逐渐学会区分自己和外界的界限。
在婴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会逐渐学会抓取物体、翻身、爬行等基本动作,同时开始建立起简单的认知模式,比如认识亲人的面孔、声音等。
在这个阶段,家长的陪伴和关爱对于婴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 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化能力开始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开始探索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他们会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学习和成长,同时也会逐渐建立起对规则和秩序的认识。
在幼儿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在快速发展。
他们会逐渐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开始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同时,他们也会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建立起友谊和社交关系。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
### 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认知和情感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建立起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对世界和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在儿童期,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他们会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同时也会面临来自同龄人和社会的各种挑战和困扰。
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常见问题
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常见问题分析报告一、概述心理发展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本报告将针对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实例分析常见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观点和建议。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1. 阶段性: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例如,儿童时期的无忧无虑、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探索、成年后的职业发展等。
2. 连续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展,而后一阶段的发展也会对前一阶段产生反馈。
3. 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且在同一年龄段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性。
这取决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4. 规律性:尽管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但总体上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大多数人的情感发展遵循相似的模式。
三、常见问题分析1. 情绪调控:情绪调控是心理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许多人在面对挫折、压力或负面情绪时,难以有效地进行情绪调控,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心理发展中常见的困扰。
例如,社交焦虑、人际冲突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个体的自我认知、沟通技巧等方面有关。
3.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心理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但也是许多人容易迷失的方向。
个体可能因为缺乏对自身的清晰认识,导致职业选择迷茫、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
4.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不足也是心理发展中常见的挑战。
这可能表现为对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对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不足等。
四、观点和建议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通过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个体了解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心理素质。
2.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个体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反思、内省和经验积累等方式,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优势。
3. 培养情绪调控技巧:情绪调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应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认知重构、放松技巧等,以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与教育启示
⼉童⼼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与教育启⽰2019-10-22摘要:⼉童⼼理的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其顺序是固定、呈阶梯形的,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表现出若⼲个连续的阶段。
影响⼉童⼼理发展的因素,从静态来看,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动态⽽⾔,“活动”是影响⼉童⼼理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内外因的⽭盾构成了⼉童⼼理发展的动⼒。
教育要遵循⼉童⼼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运⽤系统论的观点,综合家庭、社会、学校各种资源实施教育。
关键词:⼉童;⼼理发展;连续性;阶段性;教育启⽰⼼理的发展是指⾝⼼的⽣长和变化,如同⼀条蜿蜒的长河,时⽽会激起奔腾的波涛,时⽽会静静地流淌,如此循环往复,循规变化。
⼼理的发展不是“旋转门”,⽽是“螺旋梯”。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理和⽣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级、由旧质到新质不断地变化。
⼼理的发展除了依靠⽣理结构机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活条件的制约。
在⼉童的各个年龄阶段,⼼理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按照什么原理或规律发展变化?⼉童⼼理发展的这些规律在教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本⽂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童⼼理发展的连续性⼼理的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可以被分解为⼀个个⼩的不连贯的阶段。
⽆论是可观察到的⾏为还是潜在的⽣物发展过程,都以⼀系列⼩的、互相关联的、可测定的数量增减的形式出现。
⼼理发展的顺序是固定、呈阶梯形的。
在各个年龄阶段,⼼理的发展有⼀定的秩序,并且可以作出预测。
因此,⼼理的发展可以⽤客观的词语作出描述、解释和预测,⽤数学⼿段进⾏测定,⽤增长曲线和轨迹的形式描述出来。
我国研究⼈员以⽪亚杰学派的认知作业任务如数概念、守恒、序列、类包含、分类和⽐例等测查⼉童,以探讨⼉童认知发展的⼀般规律和不同⽂化环境中⼉童认知表现上的差异。
研究表明:⼉童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并且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童在完成各种守恒任务时经过不同的发展⽔平,显⽰出⼀定的顺序性;具体运算阶段各项守恒实验通过的顺序,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体是⼀致的。
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 3~6 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2、爱模仿
3-4岁儿童的模仿性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他们主要 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
案例分析
儿童作画事先常常没有目 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 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 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如何 看待这一现象?
二、 3~6 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
进的过程,表现在个体的整个心理发展 是一个持续 不断的变化过程。
探寻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
出现若干连续的阶段,且不同阶段表现 出区别于其 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
他们不再像小班那样,出 现许多平等的角色。他们会自 己分工,安排角色。中班幼儿 游戏的情节也比较丰富,内容 多样化。
二、 3~6 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2、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这一特点在4-5岁的儿童身上表现 尤为突出。
“宝妈”的无奈
再次奉劝各位宝妈 不要给他们看小猪佩奇! 不要给他们看小猪佩奇! 不要给他们看小猪佩奇! 一天到晚跳跳跳跳! 床上跳,地上跳! 泥巴坑里跳,水潭里跳! 天天学猪叫,叫了一年多了! 戒不掉!戒不掉!戒不掉!
可是,劳伦茨后来又发现,如果出生后20小 时内不让小鹅接触活动物体,过了一两天后,无 论是鹅妈妈还是劳伦茨如何努力与小鹅接触,小 鹅都不会追随,即小鹅的认母行为丧失了。
于是,劳伦茨将这种无需强化的,在某一时期 内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印刻现象发 生的时期也叫“发展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是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心理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其整个人生道路的基础。
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发展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律和应变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 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逐步的过程,可以分为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2. 易受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多样性: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独特的,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有些儿童可能在情绪管理方面有困难,有些儿童可能在社交技能方面有欠缺。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教育者的教学态度、教育方法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合作,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儿童发展连续性的事例
儿童发展连续性的事例1.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
2.儿童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而又未出现新质变时,它就正处于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
这种一定的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而进行着的孕育更新的质的量变,就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实际上,每一种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的发展,都以先前的状况为基础,都是对先前心理活动的继承与发展。
要想从一种状况超越其中间状况,而转到另一种完全不同质的状态是根本不可能的。
3.有上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影子”,又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趋近。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的思维继承着婴儿动作思维的特点,但形象思维也开始发展起来;小学中、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又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小学高年级的儿童抽象思维更进一步发展,但仍保留着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因此,心理的发展与变化、心理特点的形成与发展不是脱节的,而始终是在某一发展阶段的早期存在着上一阶段的某些特点,而在发展阶段的晚期可以发现下一阶段的某些特点已在萌芽或开始显露。
个体心理的发展不是一种绝对的、无联系的或突变的过程,它是一种量的积累过程,发展过程中每一质变的转折点,都是儿童长期发展、量的积累的结果。
儿童每一个发展阶段有意无意为下一发展阶段作了准备,并且每一发展阶段又是儿童先前成长发育与经验的结晶。
4.心理变化遵循发展的顺序,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个体心理发展这个连续过程由一些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
儿童心理发展从量的积累形成量的变化,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产生质变,由于质变,使得儿童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与其他时期不同的心理特点,于是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如果把心理发展的连续性看做一种矛盾运动过程中数量的积累,那么矛盾运动的质变就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观点辨析题技巧
儿童发展心理学观点辨析题技巧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所经历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在学习和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时,需要掌握一些辨析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内容。
第一,要对儿童的发展阶段有清晰的认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因此,要充分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
第二,要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其发展速度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研究和观察儿童的发展过程时,要注意到个体差异,不能将儿童一概而论。
第三,要了解儿童的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发展不仅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家庭、学校和社交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发展过程和方向。
第四,要掌握适当的研究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儿童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和观察。
总之,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观点的辨析技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为儿童的教育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1.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幼儿期、学龄期和青春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
2.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明显: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其心理发展也会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渐进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逐渐形成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面性:儿童的心理发展不仅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还包括身体、性格和意志等的发展。
1.个体差异教育:要求教育者根据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和重视每个儿童的差异。
2.跟随发展规律教育: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发展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避免对儿童不恰当的期望和要求。
3.综合发展教育:要求教育者注重培养儿童的各方面能力,不仅注重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情感、社交和创造力等其他能力的综合发展。
4.积极激励教育:要求教育者通过合适的激励方式,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积极心态,激发和激励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合作互动教育:要求教育者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儿童间的合作和互助,促进其社交和情感的发展。
6.环境创设教育:要求教育者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提供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7.尊重个体个性教育:要求教育者重视和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意识,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和独立的人生态度。
总结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是相辅相成的,了解和遵循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出健康、快乐和自信的个体。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定向性与顺序性
学生的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例如,认知发展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从感觉运动阶段逐步过渡到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连续性与阶段性
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这意味着心理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改变,同时在特定年龄段会出现显著的质变,形成新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3.稳定性和可变性
在每个发展阶段内,心理特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如儿童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化行为等方面会有相对稳定的模式。
然而,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心理发展也会表现出可变性,即个体可能超越一般的发展规律,或者由于不利条件而暂时滞后。
4.普遍性和差异性
所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普遍的心理发展阶段,比如语言发展、自我意识形成等。
但同时,每个学生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最终达到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因为遗传、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因素导致的个性化发展。
5.不平衡性
各个心理机能的发展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有的能力可能会较早成熟,有的则相对较晚。
比如,动作技能的发展先于抽象思维,言语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一定伴随着书面表达能力的同等增长。
6.关键期与敏感期
在某些心理机能的发展中存在着关键期或敏感期,即在特定时间段内,如果受到适当的刺激和教育,该机能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和有效。
错过这个时期后,同样的教育投入可能无法取得同样的效果。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发展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发展,并提供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是阶段性。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幼儿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 自主与怀疑阶段(2-3岁):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体验到自己的自主性,并怀疑自己能否独立完成任务。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探索世界并建立起对事物的好奇心。
2. 行为与想象阶段(3-4岁):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学习。
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断发展,开始拥有自己的幻想世界。
3. 创造与批判阶段(4-5岁):在这一阶段,幼儿展示出丰富的创造力,并喜欢提出问题和批判性思维。
他们开始发展对数字、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并展示出对社会规则的兴趣。
4. 观察与抽象阶段(5-6岁):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建立对时间、空间和数量的观念。
他们对于解决问题和理解抽象概念表现出更高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发展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制定有效教育方法与策略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游戏和自主探索:幼儿通过游戏和自主探索来发展自己的感知、认知和社交能力。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社交合作:幼儿在社交互动中学习并发展各种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艺术和表达:艺术和表达是幼儿自我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情绪管理: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常常面临困难。
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和分享感受。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按照年龄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感知能力逐渐成熟:从出生开始,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逐渐加强,并逐渐形成了对物体、声音、颜色等事物的认知。
3.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儿童在前两三年内快速地学会了语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变得更为复杂和精细。
4.社交能力的初步形成:儿童在与家人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分享和合作。
5.自我意识的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产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意识。
6.情感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的情感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即对某些情感的认知和表达早熟,而对其他情感的处理则相对滞后。
7.性格特点的初步形成:儿童的性格特点在儿童时期已经开始初步形成,但是这种形成还非常脆弱和易受到外界影响。
辨认笔录
辨认笔录时间20xx 年7 月 5 日10 时20 分至20xx 年7 月 5 日11 时40 分侦查人员姓名、单位王xx、赵xx,云南省xx监狱狱内侦查科记录人姓名、单位帅xx,云南省xx监狱狱内侦查科当事人:目击证人祝xx,男,29岁,xx县xx乡xx村小卖部商店营业员,住xx县xx乡xx村x村民小组对象:不同男性罪犯正面照片16张见证人:费xx,男35岁,xx监狱x监区技术工人,住xx市xx区x小区x栋x单元xxx号。
其他在场人员:事由和目的:20xx年x月x日,xx监狱发生脱逃案件,为确定本案犯罪嫌疑人,让辨认人辨别确认本组照片中是否有xx监狱脱逃案中的犯罪嫌疑人。
地点:xx省xx监狱狱内侦查科办公室过程和结果:辨认人祝xx是20xx年xx月xx日发生在本监狱x 监区xx分监区脱逃案件的目击者。
据祝xx讲20xx年xx月xx日xx 时许,他正在营业,进来1个人买东西,看着他一幅饥不择食、满脸疲惫、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等怪怪的样子,光头,衣服也有些怪怪的,进门就要买吃的和喝的,最后付款的时候钱不够还动手打人,他叫喊起来,听到有人来才仓促逃了出去,逃走时还又拿了些干粮。
因此,第 1 页共2页辨认人祝xx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有着较长时间的正面接触,能够指认出该犯罪嫌疑人。
为此,狱内侦查员将事先准备16张男性在押罪犯正面照片(包含犯罪嫌疑人在内),并进行1—16号,把这十六张照片无规则排列在一张办公桌上。
在对辨认人说明辨认要求后,在见证人费xx的见证下,让辨认人祝xx进行辨认。
祝xx将全部照片认真仔细的看了三遍,然后指出7号照片上的那个人就是20xx年xx月xx日xx时许到他店里买东西并动手打他的那个人。
至此,辨认结束。
侦查人员:王xx、赵xx记录人:帅xx当事人:祝xx见证人:费xx其他在场人员:第 2 页共2页附:辨认照片及照片名单辨认照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辨认人签名、时间并捺手印)辨认照片名单一 二 三四五 六 七八包 X X 王 X X 陈 X X李 X X 房 X X明 X X 丁 X X 南 X X董 X X夏 X X古 X X 郭 X X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辨认人签名、时间并捺手印)。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上方面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上方面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1. 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之间也存在过渡和转折。
2. 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和顺序性,即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步骤进行。
例如,个体的认知发展通常是从感知运动阶段向抽象思维阶段逐渐发展。
3. 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例如,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4. 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个体在发展速度、水平、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不同个体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5. 规律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指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领域中,心理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模式。
例如,儿童的思维发展遵循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的规律。
6. 适应性:心理发展的适应性是指个体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例如,儿童在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挑战时,需要逐渐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7. 互动性:心理发展的互动性是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例如,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家庭、学校、同龄人等环境进行互动和交流。
8. 整体性:心理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结果。
例如,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发展。
这些特点共同描绘了心理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特点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而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以下为您梳理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阶段性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连续性则表明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衔接,逐步推进。
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帮助学生跨越现有水平达到潜在发展水平。
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实验表明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里,斯金纳通过白鼠按压杠杆的实验,提出了强化、惩罚等概念。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则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要与已有知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来理解和解释新知识。
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
内部动机来自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外部动机则来自外部的奖励、惩罚等因素。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以及对任务价值的认知。
归因理论探讨了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等方面逐渐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不断适应和适应社会生活。
以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相关特点的概述:1. 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在婴幼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获取信息和与外界进行互动。
他们通过触摸、吮吸、抓握等方式来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此时,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主要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学龄前期(2岁至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掌握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开始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时,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更复杂和稳定的关系。
同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逐渐发展,他们善于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来模仿和理解现实世界。
3. 中小学期(6岁至12岁)中小学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建立起更多样化和复杂的社交关系。
4. 青春期(12岁至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心理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青春期,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意识形态,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同时,儿童的社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他们需要应对各种社会压力和挑战,建立自信和适应能力。
总结起来,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和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潜能和个性,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于父母、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1. 心理发展的特点(1)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来源于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连续性和渐进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且渐进的过程。
它并非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步积累和建构的结果。
例如,从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思维,从单向的社交互动到逐渐发展出双向的沟通能力等。
(3)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阶段顺序进行的。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2. 心理发展的规律(1)感知和运动发展规律:幼儿期是感知和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
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探索世界,逐渐建立起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同时,他们也学会掌握并使用自己的身体。
(2)认知发展规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感知运动期(0-2岁)以感官和运动为主,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的互动,开始发展认知能力。
前操作期(2-7岁)幼儿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并逐渐形成语言能力。
具体操作期(7-11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简单问题。
形式操作期(11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解决较为抽象的问题。
(3)情感发展规律:情感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
亲近和安全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核心。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需要与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建立稳定、亲密的情感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来获取安全感和满足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4)社交发展规律:社交发展对于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时期,儿童主要通过模仿和直接互动来学习社交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题目辨析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科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姓名刘立宏专业学科教学(物理)入学年月2013.9辨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刘立宏(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对教育者来说,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更能使得我们的教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能够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包括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作为教育者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根据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得儿童的身心能够健康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心理发展;连续性;阶段性;教育启示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一)儿童心理发展连续性的一些实验验证我国研究人员以皮亚杰学派的认知为作业任务,如数概念、守恒、序列、类包含、分类、比例等测查儿童,以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文化环境中儿童认知表现上的差异。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并且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儿童在完成各种守恒任务时经过不同的发展水平,显示出一定的顺序性;具体运算阶段各项守恒实验通过的顺序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大体是一致的。
[1]儿童的身心发展按照一定顺序展开,例如身体发展是从头部到下肢,由中心到边缘。
心理的发展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的顺序发展。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这是因为,身心的发展是受许多稳定因素支配的。
例如,人类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是有一定过程的;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的深浅也是有一定顺序的;学习、求职、成就等生活事件活动形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时间性。
例如婴儿身体发展遵循从头到尾原则和由近到远原则;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从中心到外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到深、由绝对到相对、由自我中心到脱中心化的过程。
[2][1]周德,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心理卫生问题.[J].同济大学心理卫生学报,2012(1).(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论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被分解为一个个小的不连贯的步骤。
无论是可观察到的行为或是潜在的发展过程,都是以一系列比较小的、互相关联的、可以测定的数量增减的形式出现。
心理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并且呈阶梯形状的。
在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秩序,并且可以做出预测。
[1]因此,心理的发展可以用客观的词语做出描述、解释和预测,用数学手段进行测定,用增长曲线和轨迹的形式描述出来。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
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这就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一)以认知发展为划分标准以皮亚杰皮亚杰为代表的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0~1岁半,2岁);(2)前运算阶段(1岁半,2岁~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二)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的标准以柏曼为代表的人主张以内分泌腺作为划分的标准,将心理发展分为:胸腺期(幼年期);松果腺期(童年期);性腺时期(青年期);内分泌的全盛期(成年时期)和内分泌缺乏时期(老年期)。
(三)以情欲说作为划分的标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人认为,按照力比多主要投放的身体部位,儿童发展可分为:(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4~5岁);(4)潜伏期(6岁~青春期前);(5)生殖期(青春期)。
(四)以人格特征作为划分的标准以艾里克森为代表的人以人格发展为基础,将心理的发展分为:信赖对怀疑(0~1岁);自主对羞愧(1~3岁);主动对内疚(4~5岁);勤奋对自卑(6~12岁);角色统一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4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完善对失望(65[1]刘晓东,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质,[J].学前教育研究,1996(6)以后)。
(五)以主导活动作为划分标准以前苏联昂节夫为代表的心理学家主张以游戏、学习等在某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活动来划分。
分为六个阶段:(1)直接的情感交际活动(0~1岁);(2)操作实物的活动(1~3岁);(3)游戏活动(3~7岁);(4)学习活动(7~11岁);(5)社会公益活动(11~15岁);(6)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划分的标准各有不同,但在实际年龄阶段的区分上是相近的。
在生理、智力、个性、教育、生活诸方面发展各有其特点,我们以身心发展的各种指标,综合地来划分各自的年龄阶段,但同时又要看到内在的一致性。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辨析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随着矛盾一个一个地产生和解决,心理不断产生量的变化,在量变基础上产生质的变化,质变中又包含着量的变化,许多小的质变常常成为一个大的质变的量变准备。
例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两三岁的儿童在外界影响下能产生一些思维活动。
由于记忆中所保存的外界事物和联系的形象越来越多,在量变的基础上,他可以在没有外界刺激影响下依靠记忆中保持的形象来进行思维,这样就产生思维活动的一个质变,于是形象思维产生了。
[1]在这一基础上,由于形象及其联系积累越来越多,还由于语言产生、发展起来,并与这些形象发生联系,儿童逐渐从主要依靠形象进行思维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进行思维,于是产生了新的质变,抽象逻辑思维便产生了。
心理发展矛盾运动过程中的质变,决定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各个发展阶段和其他阶段在质上相区别的一些心理特点,或更确切地说,一些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心理的年龄特征,由于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矛盾运动过程,质变是在量变基础上产生的,不能把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划分看成是绝对的、无联系的或突变的。
我们在看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同时,必须看到它的连续性。
下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上个阶段末尾已开始萌芽,而上一阶段的一些特征[1]皮亚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27页.[2]刘晓东,儿童精神成长动力新论,[J].学前教育研究,1996(1)在下一阶段开始时常常还留有痕迹。
就同一发展阶段说,一开始和末尾也是有很大变化的。
例如,我们说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的特点,但在幼儿初期还留有上一阶段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幼儿期末尾则已开始有抽象思维的萌芽。
四、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启示在遗传、环境、教育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教育者要发挥引导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要求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教育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就是教育学中所谓的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它所指的是教育的内容、方法、进度等要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儿童学习的进展情况,最近发展的动向,使儿童能够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技能等。
(二)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儿童身心的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的,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
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身心发展的序列来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三)教育要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所谓关键期,是指儿童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地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观察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否已经到来,然后以恰当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运用最优化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和技能上的训练,对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育要遵循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教育资源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周围的一系列环境系统都对儿童发生相互作用并影响儿童的发展。
艾里克森指出,儿童各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
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儿童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从儿童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与协调性出发,把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诸因素综合起来,综合教育资源对儿童实施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对于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在儿童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呢?首先,幼儿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中一个相对敏感的阶段,在此阶段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关怀,提供丰富的刺激环境,促进儿童人格和认知的发展。
这是个体与客观世界建立关系的最初阶段,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育的阶段。
儿童语言的获得使儿童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独立行走使儿童能够第一次主动地探索客观世界,教师与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使儿童获得了最初的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其次,在人生发展中并不存在一个魔术般的时期。
教师既不必要特别担心早期经验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将儿童的成才过分寄托于早期教育。
生长和发展是个持续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发展任务,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对下一个发展阶段产生影响,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积极和消极的行为和发展结果。
早期生活的不利并不必然导致相对永久的心理和社会伤害。
事实上,重要的发展阶段任务的成功实现将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并为之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个阶段任务的完成并不能保证未来发展的成功,也不意味着以前的失败不能被改善。
实际上,大多数导致不良发展结果的社会和心理现象都能够得到改善或解决。
总之,人生各个发展阶段都有自身的发展任务,并因此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成功的发展取决于每一个发展阶段任务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 2004.[4]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4.[5]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6] 周德,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心理卫生问题.[J].同济大学心理卫生学报,2012(1).[7] 林崇德,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J].吉林大学学报,2009(6).[8] 刘晓东,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质,[J].学前教育研究,1996(6)[9] 皮亚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0] 刘晓东,儿童精神成长动力新论,[J].学前教育研究,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