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高技能)

合集下载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第1篇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

2.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3. 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

三、培养对象1. 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校生。

2. 企业内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员工。

3. 社会其他有志于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

四、培养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原理等。

2. 实践操作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3. 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4. 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制度等。

五、培养模式1. 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教学资源,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2. 工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师徒制: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师傅,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指导,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4. 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果。

六、实施步骤1. 调研:了解本地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结合调研结果,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3. 实施培养:按照培养方案,分阶段、分层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4. 考核评价: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5. 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2. 资金投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3. 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确保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和针对性。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
学校和企业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分享 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实习实训资源的整合
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技能和能力。
意义
实施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 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02 校企合作模式构 建
合作模式选择
订单式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定向培养。
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建立合作机制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包 括合作协议的签订、合作过程 的监督、合作成果的评估等,
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政策引导与激励
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鼓励学 校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资源投入与保障
人力投入
投入足够的人力资源,包括 学校和企业内部的专职人员 ,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参与教 学和管理的人员,确保合作
的顺利进行。
物力投入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以 及教学和学习资料,为合作
提供物质保障。
财力投入
合理分配合作经费,确保合 作过程中的各项开支得到充 分保障。
社会参与与支持
社会监督与评价
社会资源整合
社会宣传与推广
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合作过程的 监督和评价,确保合作的公正 性和有效性。
整合社会资源,为校企合作提 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共同推 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个人简历范文】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不同,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

下面是有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欢迎参阅。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 __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 __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1.服务企业原则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

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

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试行)校企合作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

为了贯彻XXX、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XXX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以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

一、组织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比例。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

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3篇)

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3篇)

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3篇)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精选3篇)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篇1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__]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一)订单培养模式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背景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我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

本实施方案旨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实践经验、科研成果、职业道德等有机结合,培养出一批技能娴熟、实际应用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我校产学研能力。

2.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敬业精神、实践经验丰富、职业能力强的人才。

3.积极支持高水平人才留校工作或回归企业,创新创业。

4.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效评估,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三、具体工作要求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从校企合作需求收集、协调安排、成效评估等方面组织统筹校企合作事宜。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实际需求,及校外企业需求,合理开展合作项目。

2.实施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开展校企合作研究项目。

将学生及校内专家派往企业进行交流、实习、调研、考察,以实现校企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研发等活动,比较全面的了解制造业现状及技术特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相关技能。

3.开展校企交流与培训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技能培训、科研成果交流等活动,促进多方之间合作深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学校举办技能培训以及校企建立专家指导服务、毕业生就业实践,进一步加强校企交流互动。

4.评价和监督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成果进行评价和监督。

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到校企领导小组以便调整工作策略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保障措施学校领导高度关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为实施方案提供专门的运行空间,聘请专门人才负责组织、监督和评价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情况。

通过校外企业和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系,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化工类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化工类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化工类高技能人才[摘要]结合地域产业环境和高职化工类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化工类专业一、化工类职业教育的特点化工类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操作性、产业性强,教育投入与办学硬件要求高,培养该类专业学生技能要求高、训练难、合作企业难找等。

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对安全、质量、卫生的要求特别高,再加上顾虑产品配方的泄密,决定了化工类企业普遍不欢迎高职院校的学生去实习,学生下企业实习,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和风险,不少企业不乐意,学生的实习环节存在很多困难。

因此,刚刚毕业的化工类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普遍不强、吃苦耐劳精神欠缺,岗位适应期长,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要。

企业反馈意见表明大部分毕业生仍需要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才能适应岗位的实际需要。

因此,实施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成为企业与学校的迫切希望。

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做法(一)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查掌握行业发展状况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明晰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相应专业职业岗位群及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通过以企业、行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多次商讨和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专业及课程标准、实践比例及工学结合的具体形式,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适应岗位群职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在校内基地的建设上,依托近5万平方米的集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成果展示功能于一体的科教实训基地,积极寻求与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接轨、技术力量雄厚、有一定规模且热心高职教育的企业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学校开展实训、企业组织生产,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试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试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试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校企联合办学能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人才,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

实现校企联合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建构“共享、双赢”的机制与模式。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实施方式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必须以市场需求,尤其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培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三方获益。

校企通过解决学校与市场在人才供与需上的矛盾,即解决供需双方的衔接问题。

校企合作能让专业教学与实训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对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对接先进的设备与环境。

校企通过“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好“三赢”问题,即学校、企业和学生都能获益。

一、校企联合办学的必要性1.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

要获得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必须使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于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学校要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除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外,还必须有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现场经受磨练。

因此,中职学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办学。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

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支持,中职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2.校企联合办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

企业的兴旺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产品高质量源于员工的高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生产员工,企业将会面临被淘汰,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3.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校内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4.质量评价与监控
(1)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2)加强过程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第1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方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增强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3.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三、合作模式
1.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2.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选派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1.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2.提升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3.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3.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肥城市乡镇企业职工中专学校校企合作方案--立足企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精神,推动技工学校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有关工作。

张小建副部长指出校企合作是以后技工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校相继在云南省工业高级技校、云南省电力技校之后被国家劳动部、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此,学校就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做了一些尝试。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先后与瑞安建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资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为其培养高技能人才。

由企业挑选和组织技术工人到我校进行封闭式的维修电工技师技能培训,培训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

在培训完成后、按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标准要求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至今已经累计完成高级工、技师培训上百人。

二、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1、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

高技能人才培训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学校使用教育专项资佥、加大投.入,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机房、电梯、数控和电气技术实验室建设。

目前,在建的电子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有云南省首个实物电梯实验室及先进的实验室20余个,被劳动厅领导形象地比喻为云南省电子信息技校的"独门武功"。

福建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福建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福建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技工学校改革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5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培养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以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与当地骨干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形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社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0%以上(或不少于1200人),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次以上;高级技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800人以上,年开业高人才技能培训400人次以上;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学生达到5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培训300人次以上;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2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次。

技工学校新开办的高技能培养专业,都有相应的合作企业,并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方案。

三、主要内容(一)实施范围: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

(二)组织形式:1、建立政府层面的设区市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

各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

2、建立学校层面的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

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三)职责任务:1、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1)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协调本市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也日趋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本文提出了一份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 任务(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沟通和交流。

(2)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方向和培养模式。

(3)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或开设相关课程。

(4)实施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5)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具体措施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1)打造校企合作联合体,由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达成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共识。

(2)制定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合作方式。

(3)定期对校企合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校企合作机制。

2. 确定培养方向和模式(1)调查社会对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培养方向。

(2)开展企业需要的实践课程和技能培训,深度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创新毕业设计模式,组织学生在企业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成果贡献,实现资源互补。

3. 开展课程建设工作(1)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将企业需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发合适的教材、案例等教学资源。

(2)采用在线课程等多种新兴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示,扩展知识领域。

(3)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4. 实施实践教学(1)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实践、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提升实践能力。

(2)积极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培养创新精神。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xx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xx、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迅猛推进,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产教融合是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基础。

产教融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学生培养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结合。

在此过程中,学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运营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

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针对行业特点和技能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同时,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提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培训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坚持质量为本。

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训环节,通过实际操作的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真正掌握所学技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并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价值。

综上所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在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质量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贡献力量。

[走校企合作道路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石油大学高技能人才培养

[走校企合作道路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石油大学高技能人才培养

[走校企合作道路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石油大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育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企业一线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办学模式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3.5%以上,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毕业生的质量得到了社会肯定,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如航海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推荐就业时还向用人单位收取一定的培养费。

现结合实际,谈一下本校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关键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到实用的职业操作技能。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的良好平台,而且成为我校专业教师下厂实践锻炼的基地。

校外实训主要通过签订协议、学校授牌、企业指派技术人员参与辅导或管理学生来实现。

根据专业的不同,企业给学生每月300~500元的实习补贴,部分专业则由学校向企业交纳每月300元的实习教学与管理费。

为满足学生综合实习、毕业顶岗见习,以及就业的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充分依托专业、利用行业和社会资源,与众多企业签订了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不仅建设了福建省永安地质实习基地、福州高盖山公园测绘实训基地,而且还和省内交通企业如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省第二公路工程公司、省路桥总公司等8家企业建成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Microsoft-Word-文档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Microsoft-Word-文档

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技工学校改革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5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培养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以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与当地骨干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形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社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0%以上(或不少于1200人),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次以上;高级技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800人以上,年开业高人才技能培训400人次以上;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学生达到5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培训300人次以上;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2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次。

技工学校新开办的高技能培养专业,都有相应的合作企业,并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方案。

三、主要内容(一)实施范围: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

(二)组织形式:1、建立政府层面的设区市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各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

2、建立学校层面的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

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三)职责任务:1、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1)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协调本市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点与对策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点与对策

OCCUPATION62010 3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点与对策文/王社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共识。

如何才能使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宽,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1. 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是技能教育的一种有效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首先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以课题教学、产品教学为主导,将教学课程及相配套的实习课题组成教学模块进行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进行组合,实现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保证了学校的教学方式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岗位要求相一致。

其次,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同时也比较好地解决了校内实习设备、实习条件暂时不足的问题。

这样通过合作,企业有了固定的技术工人输入地,节省了培训费用,学校送出了毕业生,拥有了稳定的毕业生输出地,互惠互利,实现校企双赢。

2. 以产品加工为纽带,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签订来料加工协议,企业将产品数道工序和产品引入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工艺条件、技术指导和产品,供学校教学、生产。

这样,企业解决了生产任务重、设备不足的矛盾。

对学校而言,这种带有明确生产标准、质量标准的产品教学,使学生实习即为生产,实习工件即为产品,丰富了实习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技能水平成为可能,缩短了教室与车间的距离,加快了学生与技工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就业后能够较快地胜任岗位,真正做到实习、生产无缝对接。

 3. 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和高技能受训人员到生产现场进行实习操作,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实际感受,另一方面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单一的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试行)
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各系部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

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

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

因此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

(2)主动与企业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
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

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理论实践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

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基本外语知识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

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本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

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职教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

具有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这是为拓展学生为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为学生多技能打个基础。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

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实际需要来增设。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为了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

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4、配套的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标准
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因此,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

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

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能力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来制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关联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要相关联;培养学生的素质领域的课程要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
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1、由学校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

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整改。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