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国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国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情感;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其综合发展;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4. 打造一支懂得感恩、尊重、自信的学生队伍,促进国学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教学内容1. 中华传统文化:四书五经、典故、诗词歌赋等;2. 中国古代历史:封建王朝、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3.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4.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教学方式1. 讲解解说:通过讲解,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2. 故事讲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3.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4. 诗词朗诵:让学生通过朗诵古诗词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5. 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和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习兴趣;2. 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3.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4. 联合家长,组织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5. 举办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古诗词比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工作计划1. 开学季:a.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b. 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c. 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类的纪录片,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2. 中秋节:a. 组织学生学习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开展有关中秋的主题班会。
b. 进行中秋节文化活动,如赏月、制作月饼等,让学生能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魅力。
3. 寒假期间:a. 布置寒假作业,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经典儒家思想。
b. 组织学生进行寒假中华传统文化手工制作,如中国结、剪纸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一年级国学社团学期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国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本学期我们将成立一年级国学社团。
以下是一年级国学社团学期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国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增强一年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提高一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作内容1. 举办国学讲座(1)邀请专家进行国学讲座,讲解国学经典、历史故事等。
(2)组织学生参与讲座,提高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和兴趣。
2. 开展国学课程(1)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程,包括诗词、成语、典故等内容。
(2)邀请教师或家长志愿者进行授课,确保教学质量。
3. 举办国学知识竞赛(1)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设立奖项,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4. 开展国学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感受国学的魅力。
(2)开展国学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
5. 举办国学文艺演出(1)组织学生排练国学文艺节目,如诗词朗诵、成语故事表演等。
(2)邀请家长观看演出,共同感受国学的魅力。
6. 开展国学主题班会(1)每月开展一次国学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2)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国学成长。
四、工作安排1. 第一阶段(第一月):成立国学社团,制定工作计划,邀请专家进行国学讲座。
2. 第二阶段(第二月):开展国学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
3. 第三阶段(第三月):举办国学实践活动,开展国学文艺演出。
4. 第四阶段(第四月):开展国学主题班会,总结本学期工作。
五、工作要求1. 社团成员要积极参与各项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国学成长。
3.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通过本学期的一年级国学社团活动,我们期望一年级学生能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歌曲、故事、礼仪等。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况,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2)中国古代诗词赏析,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3)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选择一些古代音乐,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美妙。
(4)中国传统故事的讲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
(5)中国传统礼仪的学习,教授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如拜年、祭拜等。
2.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
(2)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故事法:通过讲述传统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4)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和物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基本知识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况和基本知识,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欣赏传统诗词和音乐选取一些经典的传统诗词和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妙。
4.学习传统故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故事,通过讲述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意义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5.学习传统礼仪通过教授一些基本的传统礼仪知识,如拜年、祭拜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礼仪。
6.总结和延伸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家中向家长传授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经》教学工作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经》教学工作计划202X-202X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经》教学计划一、《道德经》核心思想: 文化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独有的思想和文化,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道德经》主要谈了三大方面的内容: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谈宇宙:老子认为天地的本原不是天帝,而是道.谈人生:老子认为个人应该珍惜身体,人与人应该柔弱不争,主张少私寡欲,见朴抱素,加强自己的修养. 谈政治: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顺乎自然.二、学生的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记忆非常好,虽然学生不一定现在能理解《道德经》的深刻含义,但是可以先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会在发展,到一定年龄再经过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三、教学内容: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军事等等,包罗万象,被誉为“万经之首”。
全书共八十一章,分《道经》、《德经》两篇。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明暗变幻的微妙;《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
四、教学措施: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大量地重复做,由“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飞跃.1、我们倡导每天与孩子“相约今晚八点”,陪孩子读二十分钟的书,优秀的孩子是陪出来的,陪读半年,奇迹就在出现.2、教师不强行要求学生背书,只是在诵读的声音、声调、坐姿等方面因势利导,诵读时没有压力,学生会发自内心的想读.3、“诵读”的含义强调的是朗诵、朗读、高声清晰地读出来,反复地读,流畅的读,以至到顺口溜出来,自然就会背了,“会背”是自然的结果.“会背”不是目标,更不是目的.《道德经》渊深浩渺,它的思维方式、思想内容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处事智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东兴市实验学校2014年春季学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更需要为学生创造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
根据东兴市教育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重点项目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继续传承《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题研究成果,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传统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的1、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2、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让学生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三、内容安排1.诵读、学习内容安排:由于有了国家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传承,我校诵读内容主要侧重《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声律启蒙》等。
并根据田舍之老师的《舍之国学》所提供的教材,上好传统文化国学课程。
2.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安排:①教育学生学会孝亲、宽容、诚信、勤谨、达理、明智。
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
③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④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得一手好字。
四、诵读时间安排1、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
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形成天天诵读习惯。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一、引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在当前社会,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诗词、书画、传统节日等。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传统文化现象,具备批判性思维,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导论与概述(传统文化定义、历史发展等)第二周:古诗词欣赏与创作(唐诗宋词的选读)第三周:书画艺术入门(书法、国画的初步认识)第四周:传统节日与习俗(春节、中秋等节庆的起源与习俗)第五周:民族音乐与舞蹈(传统音乐的种类与鉴赏)第六周:茶文化与陶瓷艺术(茶道、瓷器鉴赏与制作)第七周:中华武术与中医(太极、穴位认识与实践)第八周:总结与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四、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理论知识传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与体验。
互动教学: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馈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成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报告等。
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与策略。
小学学校孔子学堂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小学学校孔子学堂传统文化工作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学校孔子学堂传统文化工作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
本学年学习第二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
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
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小学学校孔子学堂传统文化工作计划篇2一、学情分析: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传统文化,学生们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
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诵读.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第一节:简介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思维能力,我们特别设计了以下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第二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3. 提高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4.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国学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了解国学的研究领域和意义;2. 古代经典文献:学生将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古诗十九首》、《三字经》等,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传统节日习俗:学生将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学习有关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活动,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4. 传统艺术欣赏:学生将通过欣赏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5. 传统道德教育:学生将学习古代的君子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通过故事和案例,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背景;2. 视听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国学知识;3. 创设情境法:通过模拟古代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国学学习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4.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方,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5.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完成有关国学的任务和作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第五节: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日常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活动的参与度等因素,进行日常评价;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价他们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国学知识考试,检验学生对国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项目评价:评估学生在特定国学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如艺术作品展示、经典文献朗读比赛等。
高中传统文化教师工作计划
高中传统文化教师工作计划
周一:上午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引导他们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周一:下午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讲解中国画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周二:上午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了解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周二:下午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讲解京剧、越剧等戏曲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周三:上午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节日,讲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和传统习俗,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周三:下午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建筑,讲解古建筑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周四:上午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风俗习惯,讲解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周四:下午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讲解中国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周五:上午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师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计划
教师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计划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宝贵遗产传承给下一代。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师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计划,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工作目标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3.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其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三、工作计划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
例如,语文课可以增加古诗词、文言文等传统文学内容的比重,历史课可以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和思想,美术课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书法等艺术形式。
此外,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2.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例如,可以举办“中华文化节”,展示中国传统技艺、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古代经典著作;设立“文化角”,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供学生随时阅读。
3.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如与孩子一起观看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共读传统经典等。
4.教师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前提。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5.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参加社区书法班、民间艺术团体等。
四、评估与反馈制定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是确保工作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开展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教学计划三篇
开展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教学计划三篇《篇一》一、引言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石。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继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其创新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提出一份旨在开展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教学计划,期望通过系统性的工作设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工作内容1.历史文化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开发校本课程,增加历史文化教育的内容,如引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人物故事、传统艺术等形式。
2.主题活动策划:定期举办历史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历史角色扮演、文化遗产探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师资培训:对教师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理解,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4.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校园环境、标语、板报等渠道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5.校外资源整合:利用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资源,开展实地教学,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真实性的感知。
三、工作规划1.短期目标(1-2年):建立起完整的历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基础的了解和认识。
2.中期目标(3-5年):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
3.长期目标(5年以上):构建起校园历史文化教育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教育模式。
四、工作设想1.课程创新:探索将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学科教学的途径,如在语文课上解读古典文学,历史课上探讨重大事件等。
2.科技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AR、VR等,为学生身临其境的历史文化体验。
3.国际视野: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培养其国际理解和尊重。
五、工作计划1.调研阶段: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历史文化教育需求调研,了解现状和问题。
2.设计阶段:制定详细的课程方案、活动计划、培训内容等。
传统文化新学期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校决定在新学期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以下是本学期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工作内容1.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1)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如《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古典文学》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水平。
2. 传统文化活动开展(1)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3)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4)举办传统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
3.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技艺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社团,如国学社、书法社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人。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传统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措施。
3.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传统文化活动。
4.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共同参与。
5. 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组织教师研讨,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2. 第二阶段(第5-8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讲座、实践活动等。
3. 第三阶段(第9-12周):总结工作经验,评估工作效果,为下学期工作提供参考。
六、总结本学期,我校将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共有34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课程目标(一)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四、实施措施(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新学期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V1
新学期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V1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名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我考虑了以下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小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一、理解传统文化背景
在文化课堂上,首先要教授学生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
比如说对于古代文明、孔子、儒家文化、诗词文艺、古代建筑等领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其中的背景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进行梳理。
二、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考虑到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我建议梳理出逐步加深难度的经典阅读材料,让学生逐渐适应读古今中外经典文献的习惯。
要求学生以理解为主,逐步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要求读者的口语表达和写作技巧。
三、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中也加入了报道文化景点的活动、实地考察古迹遗址、参与文化体验活动等项目。
这些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感,从而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四、传统文化演讲
教学计划中还加入了演讲环节,让学生通过演讲和表达的方式,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通过主题演讲,不仅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表达思维、逻辑分析和口才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以上教学计划只是个人的一些建议。
在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和完善,创新性地设计课程,使学生从初中国际系美文化教育中获取到更加全面的启发和深入的感受。
2024年新学期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新学期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味;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4.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教授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美术:教授中国传统绘画、剪纸、刺绣等传统美术形式,让学生亲自尝试,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中国传统文学:选择经典的中国传统诗词、寓言故事、传统戏剧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朗读,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4. 中国传统音乐: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和乐器演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合唱、乐团演奏等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感受传统文化,增强学习效果和趣味性。
2.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演讲等互动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好。
4. 创新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设计,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活动1. 举办传统节日活动:校园春晚、元宵灯会、中秋诗会等,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2. 组织手工制作活动:举办剪纸、刺绣、中国结等手工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才艺,展示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
3. 进行传统音乐演奏:组织学生参加合唱、乐团演奏等音乐活动,展示传统音乐的魅力和风采。
4. 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展班级、年级甚至校级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工作计划: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国学经典教学计划工作计划:国学经典教学计划一、引言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学经典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本计划旨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国学经典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工作计划1、制定授课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等。
在制定计划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2、规划教学资源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规划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人员、时间、物资和预算等。
应确保有足够的教师力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学物资的充足,同时做好预算,确保资金的充足。
3、确定评估措施为了检验教学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估措施。
可以采用考试、测验或其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4、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考虑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延迟和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对于可能出现的延迟情况,应提前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应制定预防措施,减少风险对教学的影响。
三、资源安排1、人力:需配备具有相关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国学教师,并确保教师数量充足。
2、物力:需提供充足的教学场所、教材和教学设备,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财力:做好预算,确保资金的充足,以便购买必要的教学物资和支付教师的薪酬。
四、风险管理1、考虑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制定应对措施。
例如,可以建立紧急预案,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以便在必要时寻求帮助。
2、针对可能出现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物资短缺等问题,提前进行预防和解决。
例如,可以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增加教师力量,同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教学物资的供应。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一、前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学期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1. 历史文化:讲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兴衰、文化特点。
2. 哲学思想:介绍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文学艺术:赏析古典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民俗风情: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服饰、饮食等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第5-8周:讲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各个朝代的文化特点。
3. 第9-12周:介绍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第13-16周:赏析古典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 第17-20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服饰、饮食等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传统文化概览》等。
学校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学校传统文化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在学校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措施,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1、课程设置(1)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课程,如古典文学、传统艺术、民俗文化等,确保每周有一定的课时安排。
(2)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文言文的赏析;在历史教学中讲述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在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统绘画和书法等。
2、活动组织(1)举办传统文化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民间艺人到校进行演讲和展示,如戏曲表演、民间手工艺制作等。
(2)开展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
(3)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校园文化建设(1)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展示区域,展示学生的传统文化作品和相关的文化资料。
(2)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传统文化知识和活动信息。
4、师资培训(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
5、家校合作(1)举办家长讲座,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共同观看传统文化节目、阅读经典书籍等。
三、时间安排1、第一学期(1)第 1-2 周:制定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
(2)第 3-10 周:按照教学计划开展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同时组织第一次传统文化主题讲座。
小学教师国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国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国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因此,我的国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国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著作,以及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
在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对国学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
通过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参观古迹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2. 课外拓展教学法。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国学著作,开展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景模拟教学法。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传统文化,增进对国学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感受国学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2. 实物展示。
利用真实的文物、传统工艺品等展示国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班会教学。
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国学知识竞赛、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认知。
五、教学环境1. 营造国学氛围。
在教室里张贴国学名言警句、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等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创设舒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学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
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国学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评估与反馈1. 日常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国学学习情况进行日常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根据县教育局、镇中心校的工作安排布置,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订我校201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一)、总目标1、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3、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感悟生命之实质、生命之意义、生命之规律和生命之责任,积极关注现代文明建设,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立志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努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低年级)1、倾听《三字经》和《千字文》中的圣贤人物美德故事,参与家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2、诵读《三字经》和《千字文》的传统文学读物精华。
3、背诵《三字经》和《千字文》;简单复述文中的一些经典故事。
第二学段(中年级)4、倾听《孝经》和《大学》中的故事,简单知道《孝经》和《大学》中的一些内容,主动参与家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5、选读《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等传统文学读物精华。
6、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等经典章句;选读浅易古诗词、美文20首(片段),可尝试背诵。
7、背诵《孝经》《大学》,复述文中的故事内容,并简单发表个人的学习体会。
8、选学自己感兴趣的琴棋书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技能,积极参加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路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一班魏明娟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5人。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思想、品德等方面都不成熟,不知道学校规定,不了解班级纪律,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适应学校环境,需要教师引导和强调。
他们年龄小,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老师应该用充满童趣性的语言和画面去吸引学生,保证他们在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能保持注意力。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于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会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一年级学习第一册。
本学年学习第一册前三单元。
第一单元好学;第二单元孝亲;第三单元友爱。
共分为10课。
第一单元围绕“好学”的主题,设计了“勤学”“善学”“乐学”“践学”四方面的内容。
其中“勤学”倡导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善学”讲究的是学习方法,“乐学”是对勤学与善学的升华,“践学”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体现。
可见,此处的“好学”包含了思想意
识、技巧方法、付诸实践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勤学》一课中的两则古语意在劝诚同学们珍惜光阴,发奋图强。
《善学》一课教育同学们要在“勤学”的基础上变得会学。
所谓会学就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在巩固旧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学思结合。
《乐学》一课借《三字经》中“祖莹学诗”“李泌赋棋”的典故激励学生从小培养“乐学”的心性;“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则是对“乐学”的最好诠释。
《践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知识就要“笃行之”,既不能“不力行,但学文”,也不能“但力行,不学文”;知行结合,才是“践学”之道。
《好学》作为人学第一单元,意在借助《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蒙学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告诉同学们学习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唤起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重视,从而做一个善思、实干的人。
第二单元以“孝亲”为主题。
本单元精心设计了“惜身”“顺亲”“尊亲”三个方面的内容。
《惜身》重在爱惜自己的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是孝最基本的要求。
《顺亲》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对孝的进一步要求,如果说惜身是对自己身体的爱惜以求父母放心,那顺亲就是对父母的需要有求必应,是孝的升华,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孝、顺是一体的。
《尊亲》是在前面孝亲的基础上对孝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这正是孟子所说的:“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三篇课文从《弟子规》
《孝经》《礼记》等经典中斟酌摘取名言韵文,根植学生心灵,养成其尊亲、孝亲的良好美德。
第三单元以“友爱”为主题。
“友爱”指友好亲爱。
在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双方或者多方以“朋友”“伙伴”相称,他们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并在交际过程中流露出亲切的情感,我们统称为“友爱”。
友爱没有国度、民族,性别和年龄等的限制。
围绕“友爱”二字,本单元精心设计了“友恭”“益友”“求友”三方面的内容,每篇课文内容层层递进。
《友恭》出自成语“兄弟友恭”;恭,恭敬,谦逊有礼,指兄弟姐妹之间互敬互爱。
只有兄弟姐妹之间互敬互爱,才有可能把这种友爱延伸至他人身上。
《益友》一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对“友爱”这一情感的延伸。
人的一生会在不同的阶段交到很多的朋友,但能称为“益友”的却不多。
《求友》一课,说明求得“益友”重在落实到行动中。
生活中,趣味相同,志向相同,在困难中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朋友谁都想要。
三篇课文从《千字文》《弟子规》《论语》《诗经》等经典中斟酌摘取名言韵文,将友爱的美好品德注入学生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秀成才、成功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二)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三)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
以致用。
四、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六)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第一周(2018.9.3-9.9)《勤学》 1
第二周《勤学》 1
(2018.9.10-9.16)
第三周
(2018.9.17-9.23)
《善学》 1
第四周(2018.9.24-9.30)《善学》 1 周一中秋,6
天班
第五周
(2018.10.1-10.7)
国庆节
第六周
(2018.10.8-10.14)
《乐学》 1
第七周
(2018.10.15-10.21)
《乐学》 1
第八周
(2018.10.22-10.28)
《践学》 1
第九周
(2018.10.29-11.4)
《践学》 1
第十周
(2018.11.5-11.11)
《惜身》 1
十一周
(2018.11.12-11.18)
《惜身》 1
十二周
(2018.11.19-11.25)
《顺亲》 1
十三周《顺亲》 1
(2018.11.26-12.2)
十四周
《尊亲》 1
(2018.12.3-12.9)
《尊亲》 1
十五周
(2018.12.10-12.16)
《友恭》 1
十六周
(2018.12.17-12.23)
《友恭》 1
十七周
(2018.12.24-12.30)
《益友》 1
十八周
(2018.12.31-1.6)
《益友》 1
十九周
(2019.1.7-1.13)
《求友》 1
二十周
(2019.1.14-1.20)
《求友》 1
二十一周
(2019.1.21-1.27)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