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
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全过程的时间。 时间:随心率改变,心率快时Q-T缩短。
Q-Tc正常值≤0.44s。
Q-T间期
8、u波:T波后0.02~0.04s出现 的小波。
意义:产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室舒张 期膜电位震荡的后继电位。 方向:一般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 电压:低于同导联T波的1/2。
5、S-T段:QRS波终点至T波 起点间的线段
• 意义: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 位置:一般在等电位上缓慢向上移行与T波 • 前肢相连。 • 正常人可有轻微向上或向下移位, • V1-V3上抬<0.3mv,余导联抬高<0.1mv。 • 所有导联向下移位(压低)<0.05mv。
临床意义:
ST段压低代表心肌有缺血 ST段抬高代表心肌有损伤
QRS波群
QRS波群的命名示 意图
QS QS
QR
Qr
Qrs
qRS
QrS
qrS
QRs
R
RS
Rs
rS
R
rsr’
返 回
QRS波群
(2) QRS波群时间:
正常成人0.06s~0.10s,婴幼儿0.04s~0.08s
QRS波群
(3)形态与电压: 胸导联:V1,V2多呈rS型,R/S<1,RV1<1.0mv V5,V6以R波为主,R/S>1,RV5<2.5mv V3,V4呈RS型,R/S=1,称为过渡区图形 正常成人胸导联自V1-V5,R波逐渐增大,而S波逐渐 变小 顺钟向转位:过渡区图形(RS型)出现于V5,V6导联提 示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过渡区图形出现于V1,V2导联,提示左 心室肥大
常规导联
1.标准导联:是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 的电位差。 包括I、II、III导联,为双极导联。
(一)肢体导联的连接
肢体导联包括: Ⅰ、Ⅱ、Ⅲ、avR、avL、avF 在心电图机上用四个夹子来连接 红夹子:右上肢 黄夹子:左上肢 绿夹子:左下肢 黑夹子:右下肢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反映人体任何一点 的电位变化,包括aVR,aVL,aVF导联。
第一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 法与正常心电图
本节主要内容
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标准(了解)
心率,心电轴的测量(熟悉)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掌握)
一、引言:什么是心电图呢?
•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肌细胞的 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如将测量电极放置在心 脏或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链接一个装有放大和描记装 置的心电图机,即可把每一心动周期的心脏电位变化描 记成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心电图记录 纸的组成
心电图走纸速度常采用 25mm/s,使1mm横向 间距=0.04s 定标10mm=1mv,使 1mm振幅相当于0.1mv。 心电图机根据波幅大小, 可调整电压参数。
五、心率的计算:即每分钟心 动周期的次数
• 1、当心率规则时: • 心率(HR)=60/ P-P(R-R)间期 单位为秒 • 2、当心率绝对不规则时(如房颤) • 心率(HR)=测定6秒(30个大格)内的QRS波 • 数(作为起点QRS波数不算在内)乘10,即为每 • 分钟的心室率。 •
aVR:右上肢与正极连接,左上下肢与负极连接。 aVL:左上肢与正极连接,右上肢与左下肢负极连接。 aVF:左下肢与正极连接,左右上肢与负极连接。
肢体导联体系中,avR导联主要反映右心室 的电位变化,其余导联主要反映左心室的电 位变化。
3.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临床意义:
1.心电轴在+3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
2.心电轴在+90̊--+120̊之间,不一定是病态,常 见于正常婴幼儿,垂位心脏,肺气肿和轻度右 心室肥大。 心电轴在+120̊--+180̊之间,多为病态,可见 于右心室肥大。
3.心电轴在-30̊--+30̊之间,为电轴轻度左偏, 可见于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和轻度左心室 肥大。心电轴在-30̊---90̊之间,为电轴显著左 偏,见于左心室肥大。
胸导联, P<0.20mv
窦性P波
2、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距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 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 ,年龄越小 , 心率越快 , 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P-R 间期延长: 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 节。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六、各波振幅与时间的测量
1、测量各波的振幅时: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至波形的顶点 之间的垂直距离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至波形的底点 之间的垂直距离 2、测量各波的时间: 应从波形起点的内缘至终点的内缘
• 3、各波段间期的测量: • 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各波的测量应从最早出
ST段
6、T波
意义: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化。 形态:圆钝高大,前后双肢不对称,前长、 缓升,后肢短、陡降。 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与QRS波主波 方向一致。
T波
T波
• 方向: TⅠ、Ⅱ、V4、V5、V6直立, • TaVR倒置。 • TV1、V2、V3可以直立或倒置, • 如TV1直立,TV2、V3直立;如 • TV1倒置,TV2、V3可以倒置。 • 电压:一般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应大 • 于R波的1/10
QRS波群
(4) Q波: 正常人除avR导联可呈Qr或Qs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得超过0.04s,且无切迹。 正常时,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V3很少有q波,V5、V6可见正常范围内的q波
4、J点:QRS波终点与S-T段起始的交点
意义:代表心室复极的开始。 位置:一般在等电位线上,偶有轻度 上抬或下移。
心脏循长轴转位
QRS 波群
肢导联: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r,rS,rSr或 QS型;RaVR<0.5mv;aVL和aVF可呈Qr,qRs 或Rs,rS型,RaVL<1.2mv, RaVF<2.0mv。 Ⅱ导联常表现为主波向上,Ⅰ、Ⅲ导联随电轴而变化 高电压:RV5>2.5mv 低电压: 所有肢体导联中每个QRS波群正向波与负 向波电压的绝对值之和均小于0.5mv,或每 个胸导联的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之和均 小于1.0mv。常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 身水肿,心梗,心肌炎,心肌病等,亦可 见于少数正常人。
(二)胸前导联的连接
导联 位置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1 V2 V3 V4 V5 V6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2与V4的中点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 交点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V1,V2导联反映的是右心的电位和时间 V3,V4导联反映的是室间隔部位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V5,V6导联反映的是左心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U波>0.1mv可疑升高,当U波>同导
联T波的1/2为肯定升高,见于低血钾 的患者
U波

1.窦性P波 2.QRS波群的命名 3.T波的方向和电压 4.PR间期,QT间期的正常值 5.ST段偏移的数值和临床意义

八、心电图各部分波的正常范 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1.P波(窦性P波) 意义:代表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形态:钝圆形,可有小切迹,其峰距<0.04s 方向:PⅠ、Ⅱ、AVF、V3、V4、V5、V6直 PaVR倒置。 时间(时限、宽度):≤0.11s 振幅(电压、高度):肢体导联,P<0.25mv 立,
• 现波的起点量至最晚结束波的终点。
• 4、ST段偏移的测量: • ST段抬高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量至ST段 • 的上缘。 • ST段压低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量至ST段的 • 下缘。
七、心电轴的测量:目测法
图中箭头示QRS主波方向
以肢体I、Ⅲ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来判断: 口诀:电轴偏看Ⅰ、Ⅲ,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波段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与T波 QT间期
相应心电活动
心房除极 房室传导时间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的缓慢期 与快速期 心室除极至复极全过程
三、心电图导联系统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 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 图的电路连接方式,称为心电图的导联。
P-R间期
3.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 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1) QRS波群的命名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于0.5mv时用q、r、s、r’、s’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