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园林景观赏析教学设计
园林景区讲解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园林景区讲解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c8bd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b.png)
园林景区讲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园林景区的讲解教学,使学生了解园林景区的特点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景区的定义和特点2. 园林景区的分类和功能3. 园林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原则4. 园林景区的景点介绍及其设计理念5. 园林景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园林景区的认识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础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园林景区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园林景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讲解园林景区的分类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3. 设计原则讲解讲解园林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原则,如景点的布局、植物的选择和配搭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4. 景点介绍与设计理念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区,对其景点进行介绍。
同时,深入剖析每个景点的设计理念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景点的设计与意义。
5.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讲解园林景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学生了解到园林景区保护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手段1. 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2.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园林景区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园林景区的设计和意义。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交流、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互动游戏设置一些互动游戏环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 开放性问题回答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回答。
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园林景区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2.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园林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通过考察报告,了解学生对园林景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园林景区讲解教学中收获了很多。
初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d4283bfe4733687f21aa45.png)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欣赏》选自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
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
本课讲解不宜过深,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外,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内容。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
教学内容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框景、借景、对景、隔景;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学情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现代青少年学生眼中却是看不懂的“老古董”,即使去了园林也是走马观花式的扫一眼,景点拍拍照,根本看不出当年园主人的用心,也体会不了那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寓意。
如何让学生们体验到园林背后的美好与意义?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愿意主动的去看。
如何激发兴趣?我在后面的教学方法再来展开说一说。
鉴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桥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以趣味性的体验主题“我是园林主人”创设四个活动,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小组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生成并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 幼儿园园林欣赏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 幼儿园园林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c9199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8.png)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一、前言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园林欣赏教育则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的设计和开展,对于拓展幼儿视野、培养审美情操、增强孩子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介绍,以期为幼儿园园林欣赏教育提供参考。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园林景观的兴趣、热爱。
(2)引导幼儿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了解园林的基本植物、构筑特点。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对园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难点:引导幼儿进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3. 教学内容(1)园林分类:公园、庭院、名胜园林等。
(2)园林特点:绿植、雕塑、假山、水池等。
(3)园林景观:花卉、草坪、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
4. 教学资源(1)课外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庭院进行园林欣赏活动。
(2)图书资料:准备相关的图画书籍、动画资料等。
5.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感教育法、实验教学法等。
6. 教学手段图片、玩具、视瓶等。
7. 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般不超过1个课时。
三、实施步骤1. 引入(1)利用图片或视瓶引入园林欣赏的主题,激发幼儿对园林的兴趣。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的美好。
2. 欣赏活动(1)带领幼儿到户外或者室内的园林场所,进行园林景观的实地欣赏。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建筑等,并进行简单的解说。
3. 情感体验(1)组织幼儿进行园林景观的模仿绘画或手工制作,引导幼儿进行情感的体验。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形式表达对园林景观的喜爱和体验。
4. 撤离(1)园林欣赏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对园林欣赏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2)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幼儿继续关注园林景观,并多与家长共享所见所感。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实地园林欣赏活动时,务必确保幼儿的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经典园林景观赏析教学设计
![经典园林景观赏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1d47497375a417866f8f95.png)
一、从苏州园林入手,先介绍苏州园林对于我国园林的意义。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二、从而引出苏州园林最重要的园林景观为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纪)钦定西湖十景时"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591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a.png)
文章标题: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而山水园林的欣赏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展开深入探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二、山水园林欣赏教育的重要性1. 山水园林与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山水园林的欣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山水园林欣赏的意义山水园林欣赏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提高其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实施山水园林欣赏教育的方法1. 环境营造打造符合山水园林氛围的教室环境,如墙上贴有山水画,摆放盆景等,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融入其中。
2. 亲身体验组织实地参观,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亲身感受山水园林的美丽与神奇。
3. 游戏互动开展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模仿山水画中的景色,或者玩一些园林景观相关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编写1. 主题课程设置编写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主题课程,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2. 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山水园林欣赏活动,注重启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例如组织临时画廊、手工制作等。
3.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与山水园林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书籍、模型等,以及对应的故事、歌曲等辅助教材。
五、总结与展望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的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自然之美。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不断丰富山水园林欣赏的教学内容,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欣赏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教案的编写。
通过对该主题的深入分析,相信读者已经对山水园林欣赏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想强调的是,山水园林欣赏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加以实践,为幼儿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82fd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f.png)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
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
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
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三、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
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
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
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五、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分享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38341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a.png)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分享教案: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山水园林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培养幼儿对山水园林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各种山水园林的类型。
2.准备幼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3.图书或故事书,讲解与山水园林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幼儿回忆他们最喜欢的公园或花园场所,并询问他们为什么喜欢。
简单介绍山水园林的概念,告诉幼儿今天我们将学习欣赏山水园林。
2.展示与描述(15分钟)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各种山水园林的类型,如湖泊、小溪、瀑布、山峰、花园等。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可以简单解释一些山水园林的设计原理和技巧,例如水景与园林的协调,花卉的布局等。
3.互动讨论(20分钟)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对山水园林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问题,例如:“你最喜欢山水园林中的哪个地方?”、“你喜欢看到什么样的花?”、“你认为为什么湖水是山水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绘画活动(25分钟)给每个幼儿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他们自由绘画或使用模板绘制自己心中理想的山水园林。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中表达对山水园林的喜爱和想法。
5.故事分享(15分钟)讲解与山水园林相关的故事或传说,例如《英勇的鱼儿》、《愿望树》等。
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山水园林的精神内涵和美丽之处。
6.总结(5分钟)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他们简单描述自己画中的山水园林,以及画中表达的意思。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幼儿多欣赏美丽的山水园林,并保护环境,保持园林的美丽。
教学延伸活动:1.安排幼儿去附近的公园或花园实地观察和欣赏山水园林,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山水园林的美景。
2.组织幼儿参与园艺活动,学习如何种植和照顾花草,在幼儿园内打造小型山水园林,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布置。
3.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山水园林景点,了解不同地方的山水园林风格和特点,拓宽幼儿的视野和欣赏能力。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ee3a9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5.png)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园林景观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
2. 欣赏和分析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体验。
2. 学生对园林艺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园林景观图片、园林建筑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园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如:山水相依、自然和谐、意境深远等。
三、欣赏分析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从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园林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园林艺术的特点?二、实践创作1. 教师展示园林建筑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其结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园林景观,并用画笔和颜料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三、展示交流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园林艺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园林景观教案
![园林景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b77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1.png)
园林景观教案教案标题:园林景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缺点。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美学情感。
教学内容:1. 园林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案例分析和评价。
4. 园林景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引发学生对园林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园林景观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园林景观的重要性和美学意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知名的园林景观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实施过程和效果,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价值。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缺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参与园林景观设计和改善。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园林景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景观设计的美感和功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案例分析报告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后,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评价其对园林景观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园林景观的感知和体验。
2.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园林景观设计,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园林景观改善和设计,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园林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美学情感。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园林艺术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园林艺术鉴赏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ad05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4.png)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2. 理解园林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1. 理解园林艺术中“因借”原则的应用。
2. 鉴赏园林艺术中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对园林艺术有哪些了解?2. 学生分享游览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园林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1. 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 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 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
- 寺观园林:如寒山寺、灵隐寺等。
2. 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进行园林设计。
- 因借:借用自然景观,使之与园林相得益彰。
- 水景处理:利用水景,营造出宁静、幽雅的氛围。
- 诗情画意:将园林艺术与诗画相结合,体现人文情怀。
3. 代表性园林作品鉴赏- 以苏州园林为例,讲解其设计理念、布局特点及造景手法。
- 以颐和园为例,分析其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及园林艺术特色。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园林作品进行鉴赏。
2. 每组学生制作一份园林艺术鉴赏报告,内容包括:- 园林名称、类型、地理位置。
- 园林设计理念、布局特点。
- 造景手法及艺术特色。
- 园林文化内涵。
四、课堂总结1. 教师点评学生制作的园林艺术鉴赏报告。
2. 总结园林艺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强调园林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园林作品。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园林艺术鉴赏的短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园林艺术鉴赏报告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园林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
![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0c1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3.png)
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教案标题: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的五要素:布局、建筑、植物、装饰和水景。
2. 能够描述和解释每个要素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园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园林的五要素及其作用。
2. 学会观察和分析园林设计中的要素。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园林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图片或视频展示园林设计的例子。
3. 学生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园林设计的概念,介绍园林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发学生对园林设计的兴趣,例如展示一些美丽的园林图片或视频。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园林的五要素:布局、建筑、植物、装饰和水景。
2. 分别解释每个要素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布局决定园林整体结构,建筑体现文化和历史,植物增添美感和氛围,装饰提升细节和风格,水景营造动态和宁静。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设计案例,例如中国古代园林、欧洲花园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每个要素在案例中的应用和效果。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园林设计案例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根据案例中的五要素,绘制一份简单的园林设计图,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意图。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设计图和解释。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园林的五要素及其作用。
2. 强调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
3. 鼓励学生多去欣赏和体验不同类型的园林,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亲自参观和体验不同类型的园林,写下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2. 组织学生参加园林设计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才华。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案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园林设计图和解释是否符合五要素的要求。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园林的观察和感受的记录。
园林艺术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园林艺术鉴赏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349f8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3.png)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 学会鉴赏园林艺术中的布局、造景、材料运用等手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布局、造景手法。
2. 鉴赏园林艺术中的材料运用和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 理解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水”等手法。
2. 学会鉴赏园林艺术中的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园林景观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园林?对园林艺术有什么了解?二、新课1. 讲解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 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3. 讲解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因地制宜、因借为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三、鉴赏实例1. 以苏州拙政园为例,讲解园林布局、造景手法。
2. 以北京颐和园为例,讲解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水手法。
3. 以杭州西湖为例,讲解园林艺术中的材料运用和审美价值。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的园林艺术特点。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园林艺术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二、深入鉴赏1. 以苏州留园为例,讲解园林艺术中的叠山、选石、植物配置等手法。
2. 以扬州个园为例,讲解园林艺术中的水景、桥梁、亭台楼阁等元素。
3. 以杭州灵隐寺为例,讲解园林艺术中的宗教元素。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园林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报告。
2. 学生展示鉴赏报告,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总结园林艺术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园林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教案完成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教案完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279ed7ce2f0066f5332231.png)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万州三中——隆凤华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1、对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由于条件限制,教学时采用观看视频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想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对比等。
教具预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资料教学过程1、视频引入问:什么地方?答:。
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去欣赏它们的惊世之美。
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以西湖为蓝本,占地十分广阔。
整个颐和园相当于一百个万三中这么大,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是皇帝办公的一处园林,相当于二百个万三中,其中建筑十分严整,富丽堂皇,色彩浓丽。
(小结)出示皇家园林的特点:宏大严整堂皇浓丽中国古典园林发于西周,明清为巅峰,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除了皇家园林之外,园林还有哪些类型?那么。
答: 私家分类总结(出示幻灯片)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城郊景观2、刚才我们欣赏了皇家园林,而最能代表私家园林是哪里?------ 苏州园林有人把苏州园林称为万园之母,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苏州园林式各地园林的标本,如果欣赏中国的园林,任何人都不应错过它。
园林美术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园林美术赏析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d89c7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6.png)
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2. 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造园艺术原则精神的内涵理解。
2. 对中国古代园林代表性作品的深入赏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园林美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园林?对园林艺术有哪些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园林游览经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园林美术。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及特点:- 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等,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 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以山水为题材,追求诗情画意。
- 寺观园林:如少林寺、普陀山等,融合宗教与园林艺术。
2. 教师展示代表性园林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拙政园:以山水为骨架,布局严谨,注重意境营造。
- 网师园:小巧精致,布局巧妙,充满诗情画意。
- 圆明园:规模宏大,景点众多,融合东西方园林艺术。
三、实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代表性园林作品,如拙政园,进行深入分析:- 园林选址:地处苏州城中心,交通便利。
- 布局设计:以山水为骨架,注重意境营造。
- 叠山、选石:运用自然景观,形成独特风貌。
- 因借:巧妙利用周围环境,丰富园林景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代表性园林作品的特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赏析园林美术过程中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学生能够分析园林艺术的原则精神,并运用到实例赏析中。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3bbb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2.png)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法表现园林之美,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通过对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园林不仅是美的创造,也是文化的传承。例如,讲解拙政园的“借景”艺术,让学生明白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1.针对绘画技法方面的困难,我将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技能。
2.在讲解难点时,用更多实例和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加强小组讨论的引导,提前准备讨论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园林艺术的热爱。
举例解释:
-在空间布局方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和“借景生趣”等设计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拙政园的“山水园”和颐和园的“长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设计是如何创造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的。
-在文化内涵方面,学生可能对园林中的一些传统符号和寓意不甚了解。教师应通过讲解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领会园林艺术的深层文化价值。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设计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从学生的讨论和作品展示来看,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析园林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思考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创意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讨论的效果来看,我觉得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提前给出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二是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讨论质量;三是鼓励学生多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借鉴和吸收。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9e95c7ccbff121dc36831e.png)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二部分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这堂课设计的课题侧重了解华夏艺匠建筑艺术中的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赏析。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二、学生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三、教学目的: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②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髓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神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先听一段乐曲,听听是哪里的曲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晖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从声腔和伴奏上多用丝竹管弦乐器为主,声腔华美婉转悠长。
一唱三叹,情感细腻,结构严整,曲词优美,风雅含蓄;昆曲的许多剧目也都是歌颂纯美浪漫,经典奇幻的古代爱情故事。
花开得如此美艳,却只有破旧的墙来欣赏,也就是美丽的春光无人欣赏,白白浪费了。
杜丽娘借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没人爱恋,空有美貌都白费了。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圆明园优秀教学设计
![圆明园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ba26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5.png)
圆明园优秀教学设计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文化遗址中一座重要的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
在中小学生活中,将圆明园作为教学设计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之处,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个关于圆明园优秀教学设计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 能力目标: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和研究报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调研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习和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难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古代园林艺术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全貌和建筑特点,激发学生对这座古代园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探究①导入: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图片和视频,描述圆明园的特点和亮点。
②学习: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③分享: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同时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3. 实践体验①参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圆明园实地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座古代园林的魅力。
学生可以观察园林景观、游玩其中的建筑等。
②调研报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圆明园的某个角落或景点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建筑特点等,同时可以配上照片和图表等数据。
4. 学科拓展将圆明园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中文、历史、美术等。
可以开展相关课程设计,如写圆明园的游记、讲述圆明园的历史故事、绘制圆明园的平面图等。
5.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的调研报告和课堂分享,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总结。
让学生谈谈个人最大的收获和感受,并展望未来可以进行的更多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调研报告,能够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和理解,评价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9ee70dae518964bcf847ca6.png)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建筑、山石、花草树木、幽径等造园要素,表现丰富的造型及空间变化,使园林艺术呈现出“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审美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领悟其深层的审美内涵和意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对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美感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赏析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不同类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典型作品,领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特的意境魅力和特有的艺术成就。
在领略中国古典园林鲜明的特色艺术的同时,一方面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情趣,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观念和方法,了解其蕴涵的儒、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了解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勤劳和智慧的特色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更有效的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感和特色,并进一步了解园林艺术的布局和造景方法。
三、教学策略1.以赏析为主的课型,在教学设计方面强调选择典型园林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大胆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赋予的独特美感,在审美感受中逐步探讨相关知识,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感受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法,并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如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相比有什么特征?找出中国园林的造园要素?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3.经典赏析,典型突破。
重点赏析探究某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园林力作,如苏州的拙政园,探讨了解其审美特色和布局造景方法。
以此为点,引导学生感性把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特色,再从表现形式上探讨分析,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表现手段以及所蕴含的审美内涵。
小学美术《园林景观设计》教案
![小学美术《园林景观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2517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6.png)
-通过对园林实例的分析,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不同类型园林的特点,如皇家园林的宏伟与对称,私家园林的精致与曲折。
-学生学会区分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基本元素,并了解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如建筑作为景观的焦点,植物用来营造氛围。
-在实践环节,学生将尝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设计,如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建筑风格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园林景观设计的布局原则和审美标准;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景观元素的能力。
-学习挑战:如何协调园林中的各种元素,使之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如何创新设计,体现个性化表达。
举例解释:
-布局原则和审美标准的理解是学生设计的难点,例如,如何运用“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自然景观融入园林中,增加空间层次感。
2.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园林景观设计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园林作品。
3.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不同类型的园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学生在将设计理念具体化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选择何种植物搭配何种建筑风格,以及如何处理道路与景观的关系,使游览路线流畅且富有变化。
-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设计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原则,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园林景观设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去过美丽的公园或园林?”(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园林景观设计的奥秘。
大学园林欣赏教案
![大学园林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19c8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6.png)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欣赏园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园林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欣赏园林美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园林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园林知识。
二、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
2. 讲解中国园林的特点,如山水园林、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等。
3. 讲解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如园林中的诗词、书画、雕塑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中国园林案例,如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园林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如何欣赏园林之美?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园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园林过程中的感受。
二、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园林,如校园内的亭台楼阁、山水景观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园林中的细节,如山水布局、植物配置、建筑风格等。
三、现场讲解1. 教师针对园林中的典型景观进行讲解,如假山、水池、亭台等。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互动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园林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园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园林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实地考察: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表现。
4. 总结发言:评价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叠断桥残雪
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 范围约2.61公顷。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 呈"雪残桥断"之景。
折叠双峰插云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折叠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带,范围约13.19公顷,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
三、总结讲授内容
时间
分配
5
5
10
10
10
10
10
10
1
10
5
5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次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
本们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同时,使学生对国外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该景观的最重要建筑要素为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977年),民国(1924年)塔毁后以遗址形式保存,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雷峰塔还因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而成为爱情坚贞的象征,赋予了西湖景观丰富的历史内涵。2002年,为使遗址不再被风雨剥蚀,按原塔形式建造了覆罩于遗址之上的保护性塔,兼顾恢复了古塔本身及与保俶塔的对景景观。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垂柳初绿、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
折叠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西湖园林景观最著名的为西湖十景
折叠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该景观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欣赏主题。
小瀛洲岛在明万历间(16世纪)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全岛以亭台楼阁配以传统花木构成色彩绚丽的景致,与岛内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岛。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经典园林景观赏析
授课题目(章、节)
西湖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次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西湖十景的名称及具体景观
理解西湖十景的意义
了解西湖景观的历史背景及含义
重点
西湖十景的名称及具体景观
难点
西湖十景的名称及具体景观、历史背景及含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边点名边认识每位学生
向学生强调学院对学生考勤的有关规定
介绍本学期《经典园林景观赏析》课程教学计划
介绍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案
自我介绍
二、讲授新课
教学板书设计如下
首先介绍园林是什么?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园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人民发展方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位于白堤东端的断桥上视域开阔,是完整观赏西湖南、北水域景观的最佳地点。因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此,断桥成为拥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最富盛名的桥。因白堤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间株桃柳的植被特色,春日里桃红柳绿,游人如织。
折叠花港观鱼
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范围约0.25公顷。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胜景。
"花港观鱼"位于南宋时(12-13世纪)官员卢允升的别墅内,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别墅内凿池养鱼,故名"花港观鱼"。该景观单元现存御碑、御碑亭、鱼池及假山等遗址。
折叠柳浪闻莺
在西湖东岸钱王祠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濒湖一带,范围约0.54公顷,以观赏滨湖的柳林景观为主题。
"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12-13世纪)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如今,"柳浪闻莺"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柳林特色,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本次课为第一次课,大家共同学习西湖的经典园林景观
一、从苏州园林入手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二、从而引出苏州园林最重要的园林景观为西湖
折叠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范围约3.91公顷,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
该景观属佛教文化古迹,以听觉欣赏为特征。南屏山麓自五代(10世纪)以来就有"东南佛国"的佛教胜地。始建于公元954年的净慈寺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西湖南北的两大佛教道场之一。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随之形成悠扬共振齐鸣的钟声。今已成为杭城除夕夜迎新辞旧的撞钟活动场所
分别介绍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 ,著名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在压堤桥南御碑亭处驻足,如图画般展开的湖山胜景尽收眼底。
曲院,原为南宋(1127-1279)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折叠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