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bbfa482b160b4e767fcfef.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案设计)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三中蒲俊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二、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概念。
教学准备凸透镜和凹透镜,PPT课件。
教学步骤一、出示PPT课件中的图片,引入新课。
二、探究了解掌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相关知识。
1.让学生仔细观察透镜,提问,通过仔细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透镜,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呢?现在老师这儿有几个透镜,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下。
(把透镜发给学生)。
2.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讲述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而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
(如下图)外形特征: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外形特征: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3.让学生做课堂练习,结合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确定义,指出下面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A B D E FD4.结合下图讲述(1).主光轴:透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或叫主轴)(2).光心:光线通过主光轴某一特殊点,而不改变方向,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简单地说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位置。
5.指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探究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1)拿一凸透镜正对着手电筒发出的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变得最小最亮。
(2)测量这个最亮、最小的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并做好笔记,细心体会数据。
(3)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4)再拿另一个凹透镜,重做上的实验,观察纸上有无光斑。
6.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并整理出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3)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3)](https://img.taocdn.com/s3/m/93867469ba1aa8114431d9bc.png)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
第三章 第二节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线的作用: 会聚作用
凸 运用: 透 镜
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 镜.望远镜等
焦点:平 于行 主光 轴线 的经交凸点透镜会聚
相关概念 光心:凸透镜的中心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生活中的透镜
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情况:
.. ..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2倍焦点处 ) 即(u= 2f ) 时,成 倒立的、 等大的、实像。实像位于凸透镜另一侧的2 倍焦处, V=2f 物体与实像之间的距离是 4f
物体在凸透镜的特殊位置的成像特点(联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像等大;像距=物距 ( 2f )
.
.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u=f ),
巩固练习
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厘米处,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 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 能是( A ) A、30厘米 B、15厘米 C、10厘米 D、5LIM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最常见的勇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于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虚伪造作。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最常见的勇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于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虚伪造作。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快乐的人帮助别人,积极人的肯定自己。——王修强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第三章 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复习要点
![第三章 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0be34c2b160b4e767fcf53.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要点一、透镜:(1)透镜的种类:凸透镜是中间,边缘的透镜。
凹透镜是中间,边缘的透镜。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练习1: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有_________(3)焦点与焦距:凸透镜能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点叫做,这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符号表示。
(4)透镜的特殊光线: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5)物距u>2f时,成______、、像,像距:________,应用是。
物距u=2f时,成_______、、像,像距:________。
物距f<u<2f时,成、、像,像距:_____,应用有、。
物距u<f时,成、、像,应用有。
练习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①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②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使其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③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④在实验中用手遮住了透镜的一部分,像的变化是()A.像变暗,且不完整 B.像变暗,但依然完整(6)焦点分界:处是成实象和虚象的分界点,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的,且物像分居于透镜两侧,所成的虚像都是的。
练习3: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7)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物像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 ___ ,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像变。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53f80652ea551810a68753.png)
第三章透镜第一节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掌握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掌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透镜(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投影)自学指导:1、凸透镜的特征,它对光的作用?2、凹透镜的特征,它对光的作用?3、什么叫光心,焦点,焦距。
4、用图表明凸透镜,凹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
6分钟后比一比,哪些同学自学效果好。
过渡语:课本内容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放下。
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来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实验做完以后,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效果,下面请同学看检测题: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
在这些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凹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2、完成下列光路图后教:请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他同学把图做到练习本上然后有不同做法的同学上更正。
师总结: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
4.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会聚和发散是相对而言的,举两个实例:要点:会聚和发散是相对于原来的光线而言的作业:课后题1、2教后记: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透镜的一些特征,对光线有哪些作用,那么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出示目标(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63――6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5分钟后,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自学效果好。
1、照相机成什么样的像?像与物同侧、异侧?2、投影仪成什么样的像?像与物同侧、异侧?3、放大镜成什么样的像?像与物同侧、异侧?过渡语:今天,同学们自学的速度很快,效果怎么样呢?下边老师要来检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检测题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成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像;在投影仪中成()()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最新中考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
![最新中考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561d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3.png)
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过关1. (2023嘉兴)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第1题图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D. 反光镜2. (2023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的是()第2题图【典型试题拓展】第2题1.(进一步追问)同学小明、小红分别用同一放大镜看《中学物理》书上的“学物”两字,效果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相比于小明,小红的放大镜距离《中学物理》书更______(选填“远”或“近”)一些,此时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相同.第1题图3. 人教八上P3素材改编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乙所示,小明用该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逐渐向后退,距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下列的描述正确的是()第3题图A. 图甲,小明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 图甲,小明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 图乙,小明移动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像越来越大D. 图乙,小明移动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像越来越小4. (2023天门)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4题图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5. (2023廊坊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H各点,在需要时适当调整光屏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5题图A. F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B. 将蜡烛由H点向左移到G点时,光屏上的像变小了C. 将蜡烛由A点向右移到E点时,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D. 移动蜡烛,需要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6. 教科八上P77习题改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某学校开展了“森林防火”主题班会活动,其中有同学提到不能将矿泉水瓶随意丢弃在森林,这是因为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点燃枯叶引发火灾.7. (2023陕西)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7题图【典型试题拓展】第7题2. (动态成像分析)(2023南通)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A. 实像,像变大B. 实像,像变小C. 虚像,像变大D. 虚像,像变小8. (2023无锡)小红在家里发现一块玻璃透镜,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第8题图(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2)小红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用如图乙所示的三棱镜组合可以描述该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在图乙中画出平行光入射两个三棱镜后出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为探究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小红将“”光源、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后,固定透镜位置,使“”光源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当“”光源位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第8题图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像22020倒立、等大的像31530倒立、放大的像(4)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红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丁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45°,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将“”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度h为10 cm,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______cm,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_.(选填“”“”或“”)综合提升9. (多选)(2023保定模拟)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9题图A. 投影仪应用了图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B.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C. 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D. 若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光屏一定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10. (多选)(2023石家庄模拟)如图甲是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的装置,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像距-物距图像,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A、B、C分别与图像中三点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图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B. 当蜡烛在A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大D. 当蜡烛在C点时,在紧贴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远视镜片,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像距-物距的对应坐标应出现在C点的正下方11. (2023扬州)如图甲,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1题图A.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新考法推荐12. 方案设计如图所示,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第12题图(1)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测量水膜透镜的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房子,看到房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轻轻甩去少量的水(保持水膜完好),再看远处的房子,与原来相比,看到房子清晰的像________.。
3-1透镜及其应用PPT课件
![3-1透镜及其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4afef7d1f34693dbef3e04.png)
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方的物体的光会聚
近
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
视
模糊的光斑。(利用凹透镜矫正)
和
远
视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 ,折光能力太弱,或
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还没
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
糊的光斑。(利用 凸透镜 矫正)
无穷远 v=f
焦点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u=f 无穷远 平行光,不成像
2020年10月2日
蜡烛成像 小人成像
7
照相机
物体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
u>2f f<v<2f
1.用照相机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照片,若使用焦距 为50mm的镜头,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 D )
A.100mm以外
B.等于50mm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以内
D.略大于50mm
2020年10月2日
8
2.小明给爸爸拍全身照时,发现爸爸的脚 没有进入镜头,他立刻进行调整,说说看: 他应该怎样调整?
答: 向后退几步
3.在拍摄一座建筑物时,已调节好照相机的距离,突 然从取景框中发现建筑物上左、右的两个屋角都没有
在框内,要拍摄一张完整的像,则需要( C )
A.只要调节暗箱的长度
B.只要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即可
C.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D20.2将0年1相0月2机日 向后移动,暗箱的长度稍微增大一些 9
投影仪
物体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f<u<2f v>2f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 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课件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课件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9a74f7910ef12d2af9e724.png)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例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 a 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 d c 在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处 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
a b c d · · ·· · · · o ƒ 2ƒ
·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 F
O
·
· F
· F
O
·
· F
· F
O
·
· F
· F
O
·
· F
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F
F
F
o
F
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试试看: 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 图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
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 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例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则透镜的焦距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思路分析 可用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 根据题意,当u=20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即物距必须满足u>2f,也就是f<10cm.错解A.当焦 距为10cm时,物体在20cm处成等大实像,不符合题意.而当焦 距为5cm,根据题意,物体又向透镜移动8cm,不可能成放大实 像.因此只有焦距为9cm时,才刚好同时满足题意中的两个条 件.因此选C正确 答:C (注意:物体移动时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课本知识详解)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课本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4346e0e4a7302768e9939c2.png)
名 称
又名 会聚 透镜
眼镜 老化 镜
实物 形状
性质 对光线有会 聚作用
太阳光聚焦法粗侧焦距
凸 透 镜
凹 透 镜
发散 透镜
近视 镜
对光线有发 散作用
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近。 凸透镜越薄,折光能力越弱,焦距越远。
焦点位置
对于照相机,给一个人照完全身像之 后还要照一个半身像,则照相机离人 近一些,而镜头要向外伸,离胶片远 些,暗箱增长。
物距
像的性质 倒、正 放、缩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f<u<2f u<f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放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虚象
f<v<2f
v>2f |v|>u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实验步骤: 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f= 10 厘米 2,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 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 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目的是使烛焰的像 成在光屏的中央; 3,移动凸透镜位置,使物距分别为u>2f; f<u<2f;u<f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 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最清晰为止; 4,记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
律
应用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正倒 虚实 像距(v)
倒立 实 f<v<2f v=2f
照相机
u>2f
u=2f
倒立 倒立
实 实
侧焦距
2f>u>f
v>2f
投影仪 得到 平行光
u=f u<f
不成像
放大
正立
虚
像与物同侧 u<v
初中物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
![初中物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69819801a37f111f0855b28.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大小)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大小)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第1页共1页。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9d11442e3f5727a5e962b6.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能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凸透镜(若干)、凹透镜(若干)。
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
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
你相信吗?课下试试看?(二)探究发现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身边的凸透镜或凹透镜,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中间厚、边沿薄的是,例如:2.中间薄、边沿厚的是,例如:3.认识教材中图3.1-1中的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图3.1-2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叫主轴,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探究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做做看)新课标第一网有亮点出现,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
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
归纳:凸透镜对光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做做看)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不难发现:凹透镜对光小练习1.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某透镜后,光线发散了,这个透镜一定是()A.凸透镜B.凸镜C.凹透镜D.凹镜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6c220d7f1922791788e849.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新知识补充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理解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由学生熟悉的放大镜、眼镜、老花镜引入。
一、出示教学目标:(略)二、自学前的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要求。
)三、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本内容: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惑问题;2、抽查自学效果。
四、点拨、矫正(一)通过水杯看字等活动体验透镜成像的情况,丰富学生的信息。
实验1:透过装水的透明玻璃杯看近处的字:从侧面看字是放大的;把书放在水杯下,从杯口向下看,字是缩小的。
实验2:利用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看近处的字:老花眼镜看字是放大的;近视眼镜看字是缩小的。
(二)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知道透镜按成像情况分成两类。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刚才的实验记录中的实验现象,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分类。
老师课前将实验的现象拍成照片,制成课件,适当的时候放出来,请学生对着课件再次进行分类,增加师生的双边活动。
)生:两类:一类能成放大的像;一类能成缩小的像。
(三)探究两类透镜的外部特征,定义透镜的名称。
师:其实这就是老师今天要讲的两种透镜一种能使近处的物体能成放大的像;一种能使近处的物体能成缩小的像。
你们以镜片为代表,探究一下,成放大像的镜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成缩小像的镜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过程中老师分发被从中间切割成半圆的镜片)生:成放大像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成缩小像的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
师: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这里的透镜是从眼镜店中购买的普通老花和近视眼镜的玻璃镜片,并从镜片的中间切割成两片半圆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d5fcc54a7302768e9939ef.png)
•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 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 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 缩小的实像;
• 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 [考点提示]
•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 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 的作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习从物理现 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 3.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 物体的;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了 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尝试应用 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放大的
像。
• 十、 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 于光屏(胶卷);
•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 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太厚,需戴凹透镜矫 正;
•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 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薄,需戴凸透镜矫 正;
•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 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 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 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 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 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 凹透镜;
• 考点1.透镜成像规律
• [复习指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光现象 的又一重要考点,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 应用要与实际联系起来理解,不要靠单纯 的记忆。多以选择、填空、作图及实验探 究题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一、透镜1.透镜的几个名词(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2)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3)焦点(F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特点:中间厚边缘薄功能:对光有[1] ______________作用,又称会聚透镜应用: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老花镜等特点:中间薄边缘厚功能:对光有[2] ___________作用,又称发散透镜应用:近视镜等【注意】研究透镜对光是有会聚作用还是有发散作用,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相对于原来的方向,比较通过透镜的光线是相互“靠近”了还是“远离”了。
3.典型光路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形成[3] _________中 考 向导透镜及其应用第三章知 识 点 要18图3-1的实像。
2.幻灯机、投影仪: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形成一个[4] _________的实像。
3.放大镜:放大镜能形成一个[5] _________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能在光屏上显示。
如:小孔成像、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等。
(2)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
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等。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探究: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6] _________,目的是使烛焰像成在光屏中央。
23.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 =f 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10] ____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距离较大,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矫正近视眼应配戴[11] _________镜。
3.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距离较小,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矫正远视眼应配戴[12]_______________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物镜相当于幻灯机,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体的实像再放大。
2.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体的实像放大。
【例1】(2011·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3-1所示的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中 考 接 链19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甲图中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图中凸透镜和书本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乙图中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能被眼睛直接看到),应用是投影仪和幻灯机,图中凸透镜和书本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答案】C【例2】(2012·重庆)如图3-2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 是___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透镜的应用,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凸 实像【例3】(2011·鸡西)同学们学习很辛苦,很多同学的视力发生了变化,影响学习生活,需进行矫正。
请你从下面两幅图3-3中正确选出: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___;矫正远视眼的是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理解。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太长导致折光能力太强,结果像成在 视网膜前面,应用凹透镜矫正;相反,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折光 能力变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应用凸透镜矫正。
【答案】甲 乙 【例4】(2011·淮安)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3-4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 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的光斑,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 cm 。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 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掌握。
要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应当用平行光入射,所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透镜的焦点位置。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物体已经放到一倍焦距以内,所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如果蜡烛变短 ,烛焰位置下移,所成的像的位置会上移,所以要把光屏位置上移。
【答案】最小最亮 10 物距小于焦距,像是虚像 上一、单项选择题1.(2011·内江)如图3-5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基 础 练 训乙甲图3-4图3-5A B C D图3-220图3-6图3-82.(2011·柳州)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 .穿衣镜B .投影仪C .照相机D .放大镜3.(2012·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 4.(2011·宁夏)如图3-6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
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 A .大于15厘米 B .大于30厘米C .小于15厘米D .小于30厘米5.(2011·桂林)如图3-7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6.(2011·宿迁)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 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7.(2011·成都)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3-8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3-9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则 ( )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 .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 .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9.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10.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图3-721情况是 ( )A .像变大,像距变小B .像变大,像距变大C .像变小,像距变小D .像变小,像距变大11.(2011·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3-10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 A .放大镜 B .近视镜 C .投影仪D .照相机12.(2012·绵阳)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 .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成的都是实像,凹透镜成的是虚像B .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然是倒立的,虚像必然是正立的D .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2.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虚像是幻觉的,实像是真实存在的B .虚像不能被照相机拍摄到C .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3.图3-11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三、填空题1.(2011·吉林)图3-12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 部分相当于______,对光有______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