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小初高异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反思(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4a4a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e.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师进行教学,比较、分析、反思,找出各自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二、活动过程1. 确定课题本次活动选择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船借箭》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该课题具有典型性,有助于教师从中汲取教学经验。
2. 教师备课五位教师分别进行备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3. 同课异构五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 评课交流课后,五位教师进行评课交流,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三、活动反思1. 教学设计的多样性本次活动展示了五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五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五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们纷纷表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五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评课交流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5.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五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评课交流中,教师们表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6.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更加注重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2.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发言(3篇)
![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发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fde9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c.png)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学校近期开展的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这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促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研讨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过程。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学校决定开展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实现共同进步。
二、活动内容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选取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背影》。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课前准备:由两位教师分别准备同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
2. 课堂展示:两位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
3. 课后研讨:听课教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并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4.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撰写教学反思,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活动收获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收获颇丰:1. 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活动中,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3. 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增强:通过共同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们增进了相互了解,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 教学质量的提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反思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部分教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论多平允,述考俱谨严——评《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
![所论多平允,述考俱谨严——评《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b2d9f76502020740bf1e9b65.png)
2018.9本版编辑/·高中论道鹿鸣◆名师研究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多次提及《寒柳堂记梦》一书在体裁上尝试借鉴司马光《涑水记闻》和陆游《老学庵笔记》,吸收其“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
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的优长。
无独有偶,多年来从教于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在其新作《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第348则《札记体作文》中亦曾坦言:近读刘义庆《世说新语》、陆游《老学庵笔记》,于指导学生作文颇有收获。
《世说新语》《老学庵笔记》,都不刻意为文,而是如行云流水一样信手写来,而且题材广泛,细大不捐。
看上去,可能只是一段言谈,一个细节,但却韵味悠长,充满性灵。
今天的作文教学,应该向这种中国古代的笔记文看齐。
我姑且谓之“札记体作文”或“笔记体作文”。
(有删节)毋庸置疑,孙立权老师正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灵活地借鉴了上述笔记文的形式,在自身的著述《札记》一书中笃实践履。
《札记》一书的内容主要是由“泛论语文教育”“阅读与写作教学”“读书心得”“教育随笔”四个板块构成。
笔者重点围绕“泛论语文教育”中的“非教学性备课”和“文献意识”,以及“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参较式阅读”等观念、方法(当然也不乏在其他两个板块中选择合适的条则),尝试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札记》一书在语文教研上的多重价值管窥蠡测。
一、类聚参较,别行立法:关于“参较式阅读”所谓“参较式阅读”,是孙立权老师在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十年(1995—2005)里摸索出的阅读教学方法。
这一创获,来自著名的茅盾研究专家孙中田先生的一堂起始课。
孙立权老师在《札记》第481则《从孙中田先生的一次课学到的》中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参较式阅读”的内涵,孙立权老师在其《札记》的第206则《参较式阅读》中进行了如下阐发:事物在参照比较中显现意义,有比较才能鉴别。
市井、店肆中流行一句话,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确立一个文章的参照系,从而认识课文本身,这是一种科学方法,我称之为“参照比较式阅读”,简称“参较式阅读”。
同课异构主题_教研活动(3篇)
![同课异构主题_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f1f1f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c.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实施“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和实施,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准备1. 课题选择: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这一课作为研究课题。
2. 教师分组: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两个小组,每组选派一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
3. 教学设计: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4. 教学实施:两位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三、活动过程1. 第一节课:教师A授课教师A以“引导发现法”为主,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秋天的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A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第二节课:教师B授课教师B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B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B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课后研讨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其他教师也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1)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教学效果良好。
(2)教师A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B的教学注重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4)两位教师都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师徒同课异构教研活动(3篇)
![师徒同课异构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f35b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5.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师徒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师徒之间的教学交流,探讨不同教学风格下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
二、活动准备1. 活动主题:师徒同课异构教研活动2.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3.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4. 参与人员:学校全体教师5. 活动流程:(1)徒弟教师授课(2)师傅教师授课(3)教师评课(4)活动总结三、活动过程1. 徒弟教师授课本次活动以“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为课题,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担任徒弟,进行公开授课。
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草船借箭的智慧和谋略。
在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 师傅教师授课紧接着,由我校资深教师李老师担任师傅,进行公开授课。
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文章的韵味。
李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展现了师傅的教学功底。
3. 教师评课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徒弟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指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随后,师傅李老师分享了教学经验,对徒弟的教学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其他教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
4. 活动总结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他强调,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活动成效1.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师徒同课异构,徒弟教师学习了师傅的教学经验,师傅教师也在交流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了教师共同进步。
2.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徒弟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傅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感悟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e64d7f6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0.png)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还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感悟。
一、同课异构,彰显教学个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课题,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展示。
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1. 教学内容处理不同同一课题,不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各有侧重。
有的教师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种差异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2. 教学方法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有的教师则采用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各有特色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有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有的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教师则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其他教师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以下是我从其他教师身上学到的一些教学经验: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让我意识到,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d96d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a.png)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计划一、计划目标这次小学语文的同课异构活动,主要是希望通过不同老师在同一主题下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有几个小目标:1.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我们想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2. 促进教师成长:借助这样的活动,老师们可以互相学习,分享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 增强课堂互动与合作: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讨论、多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现状分析1. 组织现状- 教师素质:虽然学校的语文老师们普遍都有不错的专业背景,但在教学方法上有点单一。
- 学生情况: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对语文这门课并不感兴趣。
- 课堂氛围:课堂上互动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老师讲课的时间有点长。
2. 需求分析- 教师发展需求:老师们希望能学到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课堂的活跃度。
- 学生学习需求:学生需要更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感。
三、实施步骤1. 活动准备- 选定课题:根据学期的教学计划,选择一个适合的语文课题,像《春晓》或者《狼和小羊》这样的经典课文都不错。
- 教师组建:组织参与活动的老师,建议每次活动由3到5名老师共同参与,以确保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资料收集:老师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具,以丰富课堂内容。
2. 课堂设计2.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2.2 教学策略- 教师A: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
- 教师B: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教师C: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或动画来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
3. 实施过程每周安排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时长90分钟。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15分钟):老师们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案例(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3cb9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选取同一课题,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以此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小学语文《草原》一课的同课异构”。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四、活动地点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室五、参与人员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课前准备- 教研组提前确定课题《草原》。
- 教师分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备课和教学设计。
- 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展示- 每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展示。
- 教师展示结束后,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和记录。
3. 课后研讨- 教师们集中进行研讨,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展示,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
- 分组讨论,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4. 总结反思-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 教师们撰写个人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七、活动内容1. 教学展示教师A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B的教学设计则侧重于朗读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C的教学设计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草原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后研讨在课后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教师A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教师B的朗读教学设计也得到了认可,认为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教师C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也受到了肯定,认为其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同课异构方案
![语文同课异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7d55eb9b89680203d825f5.png)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
3、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二、组织动员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确定课题根据语文教学进度,选择二年级《识字5》一课,作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课题。
四、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
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五、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分为一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
在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教研组长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六、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举行同课异构现场教学活动时间定为:10月30日上午在校多媒体教室10月30日下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要求全校语文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七、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后反思,然后教研组内互动交流评课,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最后确定出一份最为优化的教学案例。
八、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附:“同课异构”活动具体安排“同课异构”即对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语文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语文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156d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f.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为例,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计,展示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准备1. 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进行文学鉴赏和情感教育。
2. 教师分组: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位教师组成,分别负责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3. 教学设计:各小组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了独特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三、活动过程1. 第一节课——教师A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
- 学习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荷塘月色,激发学生兴趣。
-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勾画重点句子,交流感受。
-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写作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 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 讲授法、讨论法2. 第二节课——教师B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习散文的抒情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荷塘月色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
-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抒情手法。
-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分享个人感受。
-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 朗读课文- 情感体验- 讲授法、仿写法3. 第三节课——教师C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散文的结构特点。
- 学习散文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2f733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3.png)
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同课异构是一种新颖而有趣的小学教学活动,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由不同的老师进行相同的课程教学,从而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近日,我校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以下是对该活动的总结。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让学生们接触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学习方式。
我们邀请了10位资深教师参与此次活动,并精心安排了不同的课程,包括数学、语文、英语和美术。
活动当天,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各自的教室,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不同的老师和新鲜的教学内容。
他们互相交流感受,有的期待数学课,有的则对语文课更感兴趣。
这些热情的学生们充分展示了他们对于学习的渴望和积极性。
在数学课上,老师采用了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来教授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
学生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这种情景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真正实现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语文课上,老师以朗读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们通过听故事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互动,不仅提高了对故事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英语课上,老师采用了互动游戏的方式,通过学习动物和动作的词汇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单词记忆能力。
学生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不仅巩固了英语词汇,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们自由创作画作,通过观察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
这种自由创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让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接触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课程内容,还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学习方式。
学生们通过这一体验,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课异构活动教研(3篇)
![同课异构活动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477c4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2.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议课,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
2. 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为例,选取了三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一)教师A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课文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拓展:教师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教师B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
(2)游戏法: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课异构教研学期总结
![同课异构教研学期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54e58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a.png)
一、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在本学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研共进”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探讨不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开展情况1. 确定主题本学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题为“同课异构,共研共进”。
通过这个主题,旨在让教师们深入探讨同一课程在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学生群体中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选定课程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本学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选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九门学科的教材内容。
3. 教师分组根据学科特点,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门学科的教学研讨。
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研讨活动,并邀请其他教师参与。
4. 教学设计各小组在充分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环节,各小组教师分别进行了公开课展示。
展示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6. 教学反思课后,各小组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7. 交流研讨在交流研讨环节,各小组教师分享了教学经验,探讨了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活动成果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学生和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活动中,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2024年“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参考(2篇)
![2024年“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参考(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c964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2.png)
2024年“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参考____年,“同课异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也参与了这项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我将对本校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活动组织情况本次活动主要由教育局和各校共同组织,教育局负责协调各校的参与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在本校,活动的组织方面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形成了由教务处、教师团队和学生参与者组成的活动组织团队。
活动组织团队负责协调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安排课程内容和时间,并对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
二、活动实施情况本校共有20个年级参与了“同课异构”活动,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
活动期间,每个学科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科要求,选择了一个重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采取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任务型学习等多种形式。
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评估和反思,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情况活动期间,学生充分参与了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并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提高,他们更乐于思考问题、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并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师探索与反思活动期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改变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加强了对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反思,通过交流和研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五、活动效果评估活动结束后,本校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和成绩统计的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同课异构”活动持积极评价,认为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教研同课异构活动简讯(3篇)
![教研同课异构活动简讯(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da58b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2.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教研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让教师们在相互观摩、研讨中找到各自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通过研讨,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同课异构:本次活动选取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荷叶母亲》一课,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2. 研讨交流:展示课后,全体教师针对两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
四、活动过程1. 第一环节:同课异构(1)第一位教师(教师A)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教师A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2)第二位教师(教师B)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教师B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第二环节:研讨交流(1)教师A和教师B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2)其他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全体教师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讨:a.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c.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d.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五、活动成果1.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荷叶母亲》这一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
2. 教师们在研讨中找到了各自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3. 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教研活动之同课异构(3篇)
![教研活动之同课异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f0bc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2.png)
第1篇一、引言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指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围绕一次成功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展开论述。
二、活动背景某中学语文教研组在学期初,针对七年级《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的授课,展示教学风格的多样性,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动过程1. 教师A的授课教师A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以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脉络。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教师B的授课教师B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播放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视频,让学生感受人物精神。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
(3)艺术鉴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 教师C的授课教师C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以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分析其写作技巧。
(3)写作指导:结合文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四、活动反思1. 教学风格的多样性:三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中的“同课异构”教学
![小学语文中的“同课异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dc61ba4afe04a1b071dee2.png)
小学语文中的“同课异构”教学作者:吉巴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1年第10期摘要:无论何种形式的同文异构,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我认为都能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起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作用。
同课异构可以激发教师对教材的“重构”,教师备课能更多地立足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在老师们思维碰撞出火花的同时,学生也会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受益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0-0095-0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本人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迥异,种种的因素,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因此“同课异构”成为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校本研究形式。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篇课文采用不同教法,根据学生情况,同课异构的具体形式有:同一教师在同一班级采用不同教法(教两遍或多遍),同一教师在自己任教的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教法,同一教师在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教法,不同教师在同一年级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法,不同教师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采用不同教法,不同教师在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教法。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亲自尝试了同一教师的三种形式的同文异构,又多次参与不同教师同文异构的听课评课,对“同文异构”有了点思考。
无论何种形式的同文异构,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我认为都能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起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作用。
而整个同文异构的过程,我认为关键是对学生的认识,应该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一点贯穿始终。
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以往,教师上课,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议程(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议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ae375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5.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展示教学风格,激发教学灵感,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活动主题以“同课异构,共研共享”为主题,探讨不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8:30-8:40)- 校长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教学展示(8:40-10:40)- 第一课时展示:1. 第一节课由张老师执教,课题为《古诗二首》。
2. 第二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课题为《古诗二首》。
- 第二课时展示:1. 第一节课由王老师执教,课题为《圆的周长》。
2. 第二节课由刘老师执教,课题为《圆的周长》。
3. 教学反思(10:40-11:10)- 张老师、李老师分别对第一节课进行反思,分享教学心得。
- 王老师、刘老师分别对第二节课进行反思,分享教学心得。
4. 教学研讨(11:10-11:50)- 参会教师围绕“同课异构”主题,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5. 总结发言(11:50-12:00)- 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六、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需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反思材料。
2. 参会教师需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
3. 活动期间,请保持会场秩序,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七、活动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同课异构”教学策略的认识和理解。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活动组织1. 主办单位:学校教务处2. 承办单位: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3. 协办单位:其他教研组九、注意事项1. 请各位参会教师按时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开展同课异构式教研活动(3篇)
![开展同课异构式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2927e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7.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式教研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们可以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从而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二、活动目的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灵感。
三、活动内容1. 选题与准备(1)确定教研主题: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选取一个适合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主题,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教师分组:将教师按照年级、学科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至两名骨干教师作为组长,负责组内教师的协调与沟通。
(3)制定教学方案:各小组根据教研主题,结合本组教师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 教学展示(1)教师轮流上课:各小组选出的骨干教师按照事先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展示,时间为30分钟。
(2)听课与记录: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以便课后交流与反思。
3. 课后研讨(1)教学反思:上课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
(2)互动交流:各小组教师针对教学展示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总结与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活动实施1. 时间安排:活动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2. 参与对象:全校教师均可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和新教师,要积极参与,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考核评价:学校对参与活动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将活动参与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五、预期效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9e6fa2f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d.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选取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小英雄雨来》这一课,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在活动开始前,两位教师分别对《小英雄雨来》这一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备课。
她们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 课堂教学展示第一位教师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播放雨来的故事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通过朗读、讨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位教师以“问题引导,深入探究”为主,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
3. 教学反思两位教师课后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优点和不足。
她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评课环节1. 教学方法评价在教学方法方面,两位教师各有特色。
第一位教师注重情境创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第二位教师则侧重于问题引导,通过提问、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值得借鉴。
2. 教学效果评价从教学效果来看,两位教师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东北师大附中“小初高异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东北师大附中“小初高异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听课笔记邱宇强由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孙立权老师首倡的“小初高异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10月14日上午,在师大附中自由校区四楼报告厅成功举办。
活动吸引了省内外近千名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同仁前来观摩,盛况可谓空前。
活动由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王春老师主持,师大附中史亮校长、刘丽君副校长亲临会场,史亮校长代表学校向大会致辞。
东北师大文学院宋祥教授、徐鹏副教授,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部赵士英主任,吉林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宋胜杰,长春一实验小学主任、吉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任洲仪老师,应邀与会参与评课。
活动分为教师授课和专家评课两部分。
在教师授课部分,长春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任洲仪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田璐老师,东北师大附中贯通部的李翔宇老师,东北师大附中语文首席教师、吉林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孙立权老师,分别和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的同学,就同一授课内容柳宗元的《江雪》,为与会教师上了三堂观摩课。
下面简要记录三位教师的授课情况(根据本人听课笔记及理解整理,如有不准确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节,授课教师田璐老师,授课班级长春一实验小学四年5班。
教师先后设计的问题:1.这节课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大家看诗的题目,想象诗歌的内容会是什么?2.有没有同学会背诵这首诗?3.大家都会背这首诗了,我们还用学这首诗吗?要学,学点什么呢?(学生答:要学诗中的词,字(音),作者介绍,诗的意思)4.形式多样的指导性诵读:请学生先自由的读,要求读出五言绝句的节奏,读准字音;请个别学生范读,让学生指出他认为需要注意的字音;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读每句的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5.教师指出这篇出自江苏版教材(长春版的小学教材没有这首诗)的诗,没有书下注释。
那你认为诗中哪些字需要加注释?请你把它圈出来。
——怎么解释大家圈画出来的词语呢?(老师针对不同的词,引导指出多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绝”,可以用查字典选选项的方法;“径”,学过的哪些诗中,还有“径”字,列举出来,通过学过的这些诗中的意思理解词语;“孤”,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词义;“蓑笠”,可以通过部首猜字的方法理解词义)6.请学生互相讲一下诗的大意,请个别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画孩子描述的“画面”。
7.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或是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请你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8.这场景是寒冷、空寂的,老翁为什么还在垂钓呢?你由老渔翁想到了谁?9.教师大屏幕呈现柳宗元写《江雪》的背景文字,要求学生默读,然后回答由老渔翁读出了怎样的柳宗元?10.请学生再齐读《江雪》,争取能把自己的心与柳宗元贴得更近,争取都能做柳宗元的知己。
第二节,授课教师李翔宇老师,授课班级东北师大附中初二25班。
李翔宇老师从学生学习过的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小石潭记》中的景物描写与《江雪》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何异同。
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学生理解到《小石潭记》中的景是“小境”,《江雪》中的景是“大境”,但是两“境”还是有共同的特色,即“寒”和“静”。
接着,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篇作品景物描写背后作者情感的异同。
通过比较文本,学生总结出《江雪》中作者情感有个“孤”字,《小石潭记》中没有。
李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江雪》诗中是“鸟——绝”“人——灭”,所以作者是“极孤”,而前边的“寒”是“极寒”;“静”是“极静”。
之后,李翔宇老师宕开一笔,让学生讲讲历史上著名的钓翁。
学生讲到了姜子牙,讲到了屈原笔下的渔父。
李老师提问,柳宗元《江雪》中的形象更像谁?同学展开热烈地讨论。
李老师最后用苏东坡评价柳宗元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高度概括了柳宗元诗歌的特点。
第三节,授课教师孙立权老师,授课班级东北师大附中高二28班。
孙立权老师的课集中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柳宗元的《江雪》千古传诵,经久不衰的魅力是什么?孙老师首先展示了两首诗词(片段):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见江天飞雪。
远水长空连一色,使我吟怀逸发。
寒峭千峰,光摇万象,四野人踪灭。
孤舟垂钓,渔蓑真个清绝。
——秦观《念奴娇赤壁舟中咏雪》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
兔径迷,人踪灭,载梨云舟一叶。
蓑笠渔翁耐冷的别,独钓寒江暮雪。
——乔吉《双调·沉醉东风》以此指出,像这样化用柳宗元《江雪》的诗词,有几百首;有关《江雪》的画作几百幅,从而提出问题:柳宗元的《江雪》,千古传诵不衰的魅力究竟是什么?让学生讨论之前,孙老师出人意料地放出了一个迷人的“烟火”。
他说,柳宗元是山西人,我们师大附中语文组的张林建老师也是山西人,所以先请张林建老师用山西话读一下这首诗。
——结果,张老师一读,诗韵立显,调动起了在场所有师生的兴趣。
接下来,孙立权老师先后找了7位同学发言,学生都讲出了各自的见解。
比如,有学生认为《江雪》的魅力在于诗前两句的“大境界”和后两句的“小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有学生认为诗中的“千、万”和“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极致的孤独——千万孤独”;有学生认为诗写出了佛家“空”“无”的思想,写出了钓者心中的“禅意”;还有学生认为诗中的“翁”用蓑笠和大雪所“蒙”,给了人无限的遐想;还有同学从诗中读出了道家思想。
学生发言过程中,孙老师旁征博引,适时视势地进行了引导。
学生发表完意见之后,孙老师讲出了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江雪》的魅力在于:诗中不仅“有画”,还“有人”,“有我”,“有着不屈精神的我”。
渔翁是作者的写照与缩影,渔翁象征了柳宗元的精神特质。
联系写诗的背景,孙老师讲到柳宗元当时的坎坷遭遇,比如被贬千里之外,连遭丧亲之痛,水土不服百病缠身,比如言语不通交流困难。
说到这里,孙老师又给大家插了一个“曲子”。
他说,柳宗元被贬永州,而永州在今天湖南地界。
他是山西人,语言上就不通,与人交流成问题。
不信,我们这有个湖南的老师,让她给大家读读《江雪》。
——大家会说,她读诗,我们都听懂了,那是因为你知道她读什么。
让这位老师随便说两句湖南话,看大家能不能听懂。
——这位老师说了几句,大家哄笑。
接下来,孙老师又结合几则引文说明了柳宗元虽身处困境但不屈的形象: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以谪而出,至死不服——田锡《题罗池庙碑阴文》东坡曰:郑谷诗“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此村学中诗也。
子厚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信有格哉!——宋人洪驹父诗话孙老师又指出《江雪》写尽了“禅意”。
他提问:假如你是画家,你会怎样描画“江雪”这幅图。
接着,孙老师呈现了几幅有关“江雪”的画作。
第一幅是宋代大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中,画家隐去了山、江、雪,只留下了“舟、翁”。
比较几幅画作,孙老师让学生体会出《江雪》写尽了“禅”中的“空”。
之后,孙老师让学生把题目“江雪”和尾句“独钓寒江雪”用英语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汉语简练、含蓄、内涵丰富的特点。
点出《江雪》一诗20字,千百年来未曾磨损的独特魅力!在评课环节,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部赵士英主任首先对今天的教研活动做了点评。
他先肯定了这次教研活动,他说,“小初高异学段同课异构”活动的设计极具魅力,极具创造性,是别开生面的创举。
它打破了目前“小初高”语文教学没有交流的局面,让三个年段的语文老师坐到一起研讨语文教学,推动了语文教育12年一体化的发展。
之后,赵主任指出了三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都注重了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都强调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赵主任也提出了自己对课堂的几点思考,比如怎么提问,如何做到不低于学段目标,又不高于学段目标;比如课堂中除了师生对话外,是不是还要强调生生对话;比如除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创造性思维,用不用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等。
长春一实验小学主任、吉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任洲仪老师主要针对田璐老师课的设计,进行了点评。
她说,田老师的课堂设计具有生本意识、文体意识和学法意识。
田老师能尊重孩子的认知能力,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能根据诗歌文体的特征,运用有层次的诵读法进行教学;且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东北师大文学院宋祥教授把自己的点评概括为“六好”和“四启示”。
一好是活动设计的好,“小初高异学段同课异构”,独具匠心,别开生面。
二好是主持的好,主持人王春老师前途无量。
三好是教的好,田老师的课注重诵读、注重学法指导、善于创设情境;李老师的课准确地提炼出“寒、静、孤”三个字,抓住了渔翁的形象,善于文本的交互结合教学;孙老师“信有格哉”,他的课内容和资源厚重,对诗中禅意的阐释极具高度,语言表达炉火纯青,一般人无法企及。
四好是学的好,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达自己观点。
五好是听的好,现场是“拥挤不堪”,但是教师听课精神饱满。
六好是评的好。
“四启示”分别是:一、教师授课要有课程意识,教材不是教学的出发点,而是相关的课程标准;二、教师要有资源意识,意识到教材是可改变改进的资源,教师是可挖掘的资源,学生是可开发的资源;三、教师要有生本意识,要思考同一内容,如何教给不同学段的学生。
(宋老师提出更大胆的设想,下次能不能搞一个“学前小初高大异学段同课异构”;或是搞一个让孙立权老师教小学生的活动)四、教师要有效率意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力要有提高。
东北师大文学院徐鹏副教授,吉林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宋胜杰老师也做了点评。
以上就是我这次活动的听课笔记。
相信这次“小初高异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一定会精彩不断!2014年10月15日星期三相关链接:参加“卢军良、孙立权名师工作室第一次联合教研活动”的听课笔记/archives/2013/201351812336. html先当教书匠,再做教育家——记孙立权老师在“陈元晖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archives/2013/201391601517. html有关语文教学的几道选择题——由“第四届东北地区知名高中语文教育论坛”引发的几点思考/archives/2013/2013108142342 .html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首动人的歌——“卢军良、孙立权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中的观摩课给我的启示/archives/2013/20136614520.ht ml我省骨干教师团队观摩孙立权老师公开课《鸿门宴》/s/blog_4c1b56d10102eas0.html“死去活来”讲《离骚》——孙立权老师为我省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班学员上观摩课/s/blog_4c1b56d10102ed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