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实用一篇
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实用一篇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 1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新生儿得黄疸是什么原因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胎儿出生后,由母体内低氧的环境改成体外的`正常环境,多余的红细胞产生大量胆红素,又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只能跟着血液流动到体表,皮肤和巩膜显示出了黄色。
病理性黄疸:先天性缺陷(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缺氧和感染、胆道畸形、肠肝循环增加(肠道闭锁,幽门肥厚,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低,饥饿和喂养延迟)、新生儿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黄疸正常值足月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宝宝不超过257μmol/L(15mg/dl)。
正常值有一定波动范围,必须根据其他症状表现进行诊断。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
症状严重者,可采用光照疗法,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如果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黄疸诊断依据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足月儿为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定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
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 (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医学资料
•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 或细菌感染等原因 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
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 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 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 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 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 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 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 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 素又上升。
•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 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 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 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 防止弓
• 新生儿黄疸对宝宝健康有什么影响
•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 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因为 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黄疸,而且胆 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神 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极少数发生黄疸 的新生宝宝发展成一种叫做核黄疸(也叫 胆红素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宝宝 耳聋,发育迟缓或出现一种脑性瘫痪
•
•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 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 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 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 重;其他如母亲
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 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 轻。
• RH溶血病:母婴RH不和溶血病发生在RH阴 性母亲,RH溶血病比ABO溶血病黄疸出现早, 进展快,程度重,特点:1 母亲RH血型阴性, 新生儿RH血型阳性。2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 疸,并迅速加重。3 重者出现胎儿水肿,贫 血,心力衰竭。肝脾大,核黄疸。4 检测母 亲和新生儿RH血型。5 确诊需要抗人球蛋白 实验或抗体释放实验阳性。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分不清楚可能会危及宝宝生命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分不清楚可能会危及宝宝生命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宝宝中比较危险的病症之一,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搞清楚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一、出现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大多是在宝宝出生2-3天内出现,4-5天最严重。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生理性黄疸出现得早,通常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
二、持续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是,足月儿持续7-10天,早产儿2-4周的样子。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远远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超过4周的都是病理性黄疸。
三、出现原因不同生理性黄疸1.血氧分压突然升高宝宝血氧分压的突然升高,使得红细胞破坏过多,致使血清胆红素增加,导致新生儿黄疸。
2.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要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才能被人体排出,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胆红素的结合以及排出就会缓慢,致使血清胆红素增高,引起新生儿黄疸。
3.肝-肠循环发育不成熟新生儿肝-肠循环不成熟,排入肠道中的直接胆红素过多的被肠道所吸收,致使血清中胆红素增高,导致新生儿黄疸。
4.白蛋白功能差白蛋白运送间接胆红素到肝脏的能力不足,以至于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过高,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出现。
病理性黄疸1.溶血性黄疸因为宝宝与妈妈的血型不合等原因,导致溶血反应,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2.感染性黄疸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使肝细胞功能受损,使得间接胆红素无法很好的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被排出体外,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3.阻塞性黄疸由于先天胆道畸形使得肝脏转化间接胆红素的过程受到影响,导致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4.母乳性黄疸如果新生儿母乳的摄入量不足,会使得宝宝的胎粪排出延迟,直接胆红素排出减少,引起新生儿黄疸。
当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GD时,会使得肠道中的直接胆红素被水解为间接胆红素,进而被肝脏重新回收,导致肝肠循环的增加,引起黄疸。
四、血清胆红素含量不同生理性黄疸:一般来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足月儿经皮胆红素值小于12.9mg/dl,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值小于15mg/d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特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特征1、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的宝宝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可以恢复正常;症状较重的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较轻的宝宝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宝宝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宝宝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新生儿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黄疸颜色多呈近金黄色,出现的位置可遍布全身,手掌和足底较为明显。
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会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1光疗:是安全而疗效显著的方法,可给予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照射。
注意光疗时患病的宝宝应裸体,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及生殖器。
2激素疗法:激素疗法可增加肝酶活力,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并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以口服。
3输血浆或白蛋白:血浆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1g白蛋白可结合15mg胆红素,因而可减少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这样可以降低核黄疸的发病率。
4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加速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剂量5毫克/千克体重/天,口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观察新生儿精神 状态:精神状态 不佳,反应迟钝,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食欲: 食欲下降,拒奶,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体温: 体温异常,如发 热或低体温,病 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呼吸: 呼吸急促,呼吸 困难,病情较重
2
护理措施
光照疗法
01
光照时间:每天至少8小时
02
光照强度:根据病情调整,一般不超
过20μW/cm²
0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如辐射、化学物 质等
0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感染病原体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4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预防感冒、流感等疾 病
产后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5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饮食调整
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促进胆红素排出 01
避免摄入过多甜 食和油腻食物
03
保持饮食卫生, 05 防止感染
适当添加辅食,如 02 蔬菜泥、水果泥等
04
适量补充水分, 预防脱水
3
家庭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
01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03
光照方式:采用蓝光或绿光,照射新 04
护理要点: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
生儿皮肤
免晒伤,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茵栀黄、熊去氧胆酸等
2
药物剂量:根据新生儿体重和病情,确定药物剂量
3
药物用法: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
4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腹泻、皮疹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大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4-6天达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出生后肺通气和肺循环建立,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较多,产生较多胆红素,而心生儿的肝脏细胞功能不够成熟及肝肠循环等因素所致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较深,严重时刻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符合下列情况者考虑病理性黄疸: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新生儿溶血)。
●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黄疸持续较长、进行性加重。
●皮肤呈黄绿色,伴有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灰白色,小便深黄。
●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婴儿伴有拒奶、少哭、
多睡、呕吐、腹泻、抽搐等异常情况。
病理性黄疸可能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室内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如果新生儿巩膜、皮肤、粘膜发生黄染,而睡眠良好、吃奶、大小便正常,则可建议母亲适量增加自己液体摄入,以使新生儿得到
足量的水分而改善代谢。
若宝宝黄疸超过4周,或巩膜、皮肤、粘膜及手脚心均出现黄染,且黄染程度迅速加重,伴有烦躁、哭闹、精神萎靡、拒乳或大便发白等异常,则怀疑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特点、新生儿黄疸病因机制、高危因素识别、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征及指南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特点、新生儿黄疸病因机制、高危因素识别、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征及指南区别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现象,当血清胆红素值> 85 µmol/L时肉眼即可观察到皮肤黄疸。
胆红素过高需警惕胆红素脑病,可以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早期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并及时干预十分重要。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分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早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并除外各种病理因素。
足月儿多在生后2~3 天出现,4~5 天达峰,轻者仅限于巩膜、面颈部,重者延至躯干、四肢,2 周内消退,早产儿消退较慢,可延长到生后2~4 周。
病理性黄疸出现以下情况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日龄不足24 h 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SB > 102 µmol/L (6 mg/dL);(2)足月儿TSB > 220.6 µmol/L(12.9 mg/dL),早产儿> 255 µmol/L(15 mg/dL);(3)血清结合胆红素> 26 µmol/L;(4)TSB 每天上升> 85 µmol/L(5 mg/dL);(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 周,或进行性加重。
新生儿黄疸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胆红素生成过多(溶血性和肝前性)、肝胆红素代谢能力低下(肝细胞性)、胆汁排泄受阻(梗阻性和肝后性)以及肠肝循环特性,表1 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机制新生儿黄疸识别1、明确病史,关注高危因素新生儿生后均应进行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
该指南列举的高危因素较国内共识更加全面,包括:(1)较低胎龄(胎龄< 40 周时,风险随胎龄减少而逐渐升高);(2)生后24 h 内出现黄疸;(3)产科出院前胆红素测量值[经皮胆红素(TcB)/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SB)] 接近光疗阈值接近光疗阈值;(4)明确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或因胆红素增长过快而考虑溶血可能[日龄≤ 24 h 时,增加速度≥ 0.3 mg/(dL·h);日龄>24 h,增加速度≥ 0.2 mg/(dL·h)];(5)产科出院前新生儿已接受光疗;(6)父母或兄弟姐妹有光疗或换血的既往史;(7)有遗传性红细胞疾病家族史;(8)纯母乳喂养且摄入不足;(9)头皮血肿或明显瘀伤;(10)唐氏综合征;(11)糖尿病母亲分娩的巨大儿。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范文
皮肤、巩膜黄染: 新生儿皮肤、巩膜 出现黄染,颜色深 浅不一,严重者可
出现全身黄染。
4
肝脾肿大:新生儿 肝脾肿大,肝功能 异常,胆红素升高。
2
食欲不振:新生儿 食欲不振,吸吮力 减弱,体重增长缓
慢。
5
神经系统症状:新 生儿可能出现神经 系统症状,如抽搐、
惊厥等。
3
精神萎靡:新生儿 精神萎靡,嗜睡, 易激惹,烦躁不安。
性黄疸等。
发病机制
A
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红细胞 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不足:新
B
生儿肝细胞发育不成熟,导致胆
红素摄取能力不足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新
C
生儿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
足,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
D
胆红素排泄障碍:新生儿胆道发 育不成熟,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
临床表现
换血疗法:严 重情况下,通 过换血降低胆 红素水平
03
药物治疗:使 用药物降低胆 红素水平
04
预后:大部分 新生儿病理性 黄疸预后
护理与康复
鼓励母乳喂养, 提高新生儿免疫 力
保持新生儿皮肤 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监测新生儿 黄疸指数,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新生儿生活 环境安静、舒适, 有利于康复
预后和预防
01 预后:病理性黄疸的预后与 病因、病程、治疗方法等因 素有关,一般预后良好
02 预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的关键是预防感染、加强 孕期保健、避免早产等
03 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 04 随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
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
要定期随访,监测黄疸消退
换血疗法等,需要根据病情
新生儿黄疸如何形成?如何观察?
新生儿黄疸如何形成?如何观察?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二十八天以内的婴儿)可能会有黄疸症状。
婴儿要尽快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必须要尽快地将体内的血液(红细胞)转化为“胆红素”,然后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当宝宝体内产生大量的胆红素,超过自身的排泄量,就会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的情况。
二、黄疸是如何形成的?1、生理性黄疸黄疸的病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的临床表现。
一方面,胎儿在母亲体内有很多未成熟的红血球,以满足自己对氧的需要。
当出生时,红血球逐渐碎裂,并向血液中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使得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远高于正常值。
而刚出生的婴儿,其肝功能并不完善,无法代谢这么多胆红素,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开始,4-5天达到高峰,黄疸的严重程度有轻有重,轻的只限于面部,重的可累及躯干、四肢及巩膜,排泄物呈黄色,尿呈淡黄色,但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7-10天后才会消失。
早产婴儿在出生后3-5天内开始出现黄疸,高峰为5-7天,消失时间推迟至2-4星期。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中的孕二醇具有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作用,导致身体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下降,引起黄疸。
这种黄疸一般不会导致宝宝出现任何的不适,也不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所以对宝宝的健康是没有任何危害的,可以选择用牛奶或者奶粉来替代,等症状得到改善后,再让宝宝吃母乳(2)溶血性黄疸这是一种父母血型不同引起的黄疸,主要表现为 ABO溶血,占10%以上。
这种类型的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出现,随着时间的递增,病情会逐渐加重。
(3)感染性黄疸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肝脏被细菌或病毒感染,从而引起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
在这些疾病中,病毒感染主要是在子宫内,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而细菌感染主要会出现败血症、黄疸等症状。
此种黄疸的特点是持久不退,或退后又发,周而复始。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一般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黄疸,如果是情况不严重的话,一般几天黄疸几天就可以消失,但是如果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则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治疗才可以让黄疸消失。
如果是新生儿黄疸超过了两周的话,就需要宝妈们敲响警钟了,最好是可以带宝宝去进行一下检查。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为几种不同的种类,比如说溶血性黄疸、传染性黄疸等,它们在治疗的时候有一定的区别。
因此如果是您宝宝的黄疸属于病理性的话,请一定要了解清楚宝宝属于哪种里类型的黄疸。
具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新生儿黄疸的课堂总结分析
新生儿黄疸的课堂总结分析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黏膜发黄的症状。
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在经过肝脏代谢排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的。
在新生儿发病率中,黄疸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主体一、黄疸的病因1.生理性黄疸:绝大多数的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出现轻度的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高水平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黄疸通常会在出生后的数天内自行消退。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而且持续时间更久。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性代谢异常、感染、溶血、母亲和婴儿的血型不兼容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二、黄疸的诊断和监测1.贝林指数:贝林指数是衡量黄疸程度的常用指标。
通过观察婴儿的皮肤黄疸程度和黄疸部位来确定贝林指数的等级。
2.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可以直接反映出婴儿体内胆红素的水平。
这是诊断黄疸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3.理学检查: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婴儿的腹部来观察是否有脾肿大或肝肿大等体征,以帮助确定黄疸的原因。
三、黄疸的处理和管理1.光疗:对于病理性黄疸,光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新生儿需要被暴露在特殊的光线下,以帮助分解体内的胆红素。
2.转酮治疗:对于严重的病理性黄疸,转酮治疗可以帮助降低胆红素的水平。
转酮治疗通常是在医院进行的,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
四、护理和预防措施1.定期喂养:母乳喂养可以帮助新生儿更好地排泄体内的胆红素,从而降低黄疸的风险。
2.避免过度包裹:过度包裹新生儿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增加黄疸的风险。
适当的衣着和温度调节对于预防黄疸非常重要。
结论通过对新生儿黄疸的课堂总结和分析,我们了解到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之一。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监测,医生可以确定黄疸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对于病理性黄疸,光疗和转酮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此外,护理和预防措施也可以帮助预防和降低黄疸的发生。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供更好的护理和管理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标准指数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的标准指数是什么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那么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即满足黄疸的标准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所致。
新生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肺循环建立,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后,体内过多的红细胞开始被破坏,血红蛋白被分解后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因为新生宝宝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经肝脏代谢而排出体外,在体内越积越多,从而使皮肤、黏膜等组织黄染。
随着红细胞破坏的减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结合胆红素逐渐被代谢并通过肠道和泌尿道排出体外,黄疸也逐渐减轻并消失。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生理性黄疸较轻的宝宝皮肤呈浅黄色,一般仅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胆红素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黄疸较重的宝宝皮肤同样先头后足变黄,然后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宝宝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病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儿科
病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儿科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尤其在儿科领域中,病理性黄疸更是常见。
那么,什么是病理性黄疸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黄疸的基本概念。
黄疸是指人体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色,尤其是眼睛和脸部最为明显的症状。
黄疸的出现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这是一种特殊的黄色的色素,正常情况下会通过肝脏和胆囊排出体外。
而当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时,就会引发黄疸的出现。
病理性黄疸则是指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黄疸症状。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肝脏疾病,例如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等。
此外,一些与血液代谢有关的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状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也会导致病理性黄疸。
而在婴儿中,则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出生后三天内,宝宝发生的由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中所引起的黄疸。
这是因为胎儿期间母体的肝脏代为排除胎儿体内的胆红素,而出生后宝宝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胆红素无法及时代谢和排出体外。
尽管新生儿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少数情况下却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
病理性黄疸在儿科领域中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一些疾病或症状。
例如,肝大、脾大、发热、贫血等都可能是一些潜在的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血液检查来确定胆红素水平、肝功能和血液代谢状态等。
对于新生儿黄疸,更需要考虑到黄疸的程度、出现的时间以及与其他症状的关联等。
一旦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输血等。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常用的方法,通过照射宝宝的皮肤,帮助加快胆红素的代谢和排除。
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病理性黄疸是指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黄疸症状。
肝脏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在儿科领域中,对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到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知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换气至少半小时,宝宝自身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3℃。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性质,注意精神、反应情况,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我们也会加强巡视病房。
3.合理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
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4.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病理性黄疸有效的方法,医生每日上午为宝宝查体,测量黄疸指数,医生会根据宝宝胆红素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照射以及照射时间。
对病情有疑问,请查房及时与医生沟通。
5.根据患儿病情,多需要服用茵栀黄药物治疗,用药后大便变稀,颜色变绿,次数增多,为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6.患儿胆红素过高有时会对肝脏及脑功能产生影响,住院期间需要抽血检查,如有脑功能损伤,应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1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溶血、代谢障碍、感染等有关。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巩膜发黄,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尤为重要,护理措施包括光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提高警惕,及时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加强观察、积极干预、警惕、及时干预1. 引言1.1 病理性黄疸概述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明显的黄疸色泽。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能完全发育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转运及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的结果。
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天内发生的概率较高。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尿色深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潮红、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
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损伤、脑瘫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能够顺利康复并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及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提高警惕的重要性。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过多积聚而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抽搐、智力低下等情况,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的缘故。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文章,欢迎阅读!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程度持续加深,胆红素达10~30 mg/dl。
如果及时停止喂母乳,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病理性黄疸感染性多为宫内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使肝细胞功能受损而引起的。
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最常见。
其特点是黄疸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又持续出现。
病理性黄疸阻塞性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以先天性胆道闭锁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在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并且程度逐渐加深,大便颜色由正常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白陶土色。
病理性黄疸溶血性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就是ABO溶血,但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
其特点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小儿黄疸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生理性黄疸于面部和上半身,宝宝身体状态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通常在生后2~3天出现,并逐渐加重,在第4~6天达到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l。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2周后消退,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3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发的黄疸,由于外在表现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常常让新手爸妈们难以分辨: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
黄疸程度较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伴有其它临床症状。
黄疸消退时间过晚 : 持续时间过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或已经消退又再次出现,或在高峰时间渐退后又再次加重。
《生儿病理性黄疸》课件
如发现新生儿黄疸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 ,应及时就医诊治。
05
病理性黄疸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详细描述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对于预防病情恶化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皮肤、巩膜黄染情况,若出现异常 应及时就医。医生根据黄疸程度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等,以降低 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生儿病理性黄疸》 ppt课件
目录
• 病理性黄疸的定义与特点 • 病理性黄疸的成因与影响 • 病理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 病理性黄疸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病理性黄疸的案例分析 • 生儿病理性黄疸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病理性黄疸的定义与特 点
定义
01
病理性黄疸:指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机制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 供更多理论依据。
新型治疗技术
探索新型的治疗技术,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和降低副作用。
临床实践指南
制定更加完善和具体的临床实践指南,规范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 果。
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1 2 3
提高诊断准确率
案例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严重并发症、及时治疗
详细描述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对 于溶血性黄疸,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 紧急措施,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护理。家长需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定期带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jaundice),常合并在新生儿其他疾病中,具备以下特点之一:发生时间早、进展速度快、程度重、直接胆红素增高、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
【诊断提示】1.病因详细了解有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缺陷或形态异常、红细胞增多症、感染、体内出血等)、胆红素结合障碍(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异常)及胆红素排泄异常(感染、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汁黏稠综合征、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方面的病因。
2.临床表现(1)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生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102μmol/L;黄疸进展速度快,胆红素每日增高>85μmol/L;黄疸程度重,足月儿>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超过生后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2)黄疸严重者可因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核和脑干神经元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3)常可见引起黄疸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3.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及胆红素分类检查;必要时查母子血型;寻找宫内感染的证据,做TORCH 筛查;进行红细胞形态及酶学检查;部分患儿需行遗传代谢病筛查。
【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明确致病因素,祛除病因。
2.药物治疗苯巴比妥每日5mg/kg,口服;尼可刹米100mg/(kg·d);为预防胆红素脑病可用白蛋白1g/(kg·d),连用2~3d;也可用血浆代替10~20ml/(kg·d);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者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1~2g/kg;中药以茵陈蒿汤为主:茵陈9g,栀子6g,黄柏6g,郁金6g,茯苓6g,白茅根9g,大黄3g。
3.光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
多采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光疗总瓦数200~400W,注意保护眼睛及生殖器,无光疗条件者,给予日光照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有无改变,如呼吸频率、节律
有无障碍;有无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2)严密观察患儿的皮肤是否出现黄疸或黄疸加
重,以及黄疸发生的时间、程度、进展情况。
2、防止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尤其是手的消毒(床旁备消毒洗 手液);保持患儿皮肤粘膜的清洁。
肝功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摄取低下;结合 受限;排泄功能不成熟。 肠肝循环特殊:“重吸收多”
三、病因
•
胆红素生成增多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血型不合等。 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等。
红细胞增多症:如母-胎、胎-胎之间输血等。
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溶血。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也可选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 510~530nm)。
②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
纤黄疸治疗法。
⑤光疗注意事项:由于光疗时不显性
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 %一20% [以ml/( Kg.d)计]。
⑥光疗的副作用:目前认为光疗相当
安全,基本无明显并发症。常见表现有发 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 低血钙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概述 • 一 概念 • 二分类 • 三病因 • 四辅助检查 • 五一般治疗 • 六护理措施
一、概念
•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症,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巩 膜、粘膜、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二· 分类
(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 高 血清胆红素程度 足月儿 早产儿 持续时间
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内 >102μmol/L(6mg/dl)
生后2~3天
<85μmol/L(5mg/dl/d) >85μmol/L(5mg/dl/d)
<220.5μmol/L <256.5μmol/L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
>220.5μmol/L > 256.5μmol/L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温),注意维持体温的恒定。
(4)防止水分丢失,注意温度、湿度的
控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保证液体均匀
滴入。
(5)勤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
反应、面色、黄疸的增减情况及有无神经系统 病理征。观察有无光疗的副作用,及时予以对 症处理。
(6)注意患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光疗箱内保
持清洁,以保证疗效。
(4)观察患儿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若 患儿出现烦躁、面色改变、呼吸困难、心 率增快及血压下降等心衰表现时采取相应 的处理措施
3、热卡供给:早期喂养,观护理
(1)充分暴露患儿的皮肤并遮挡生殖器,尿
布尽量要小;带好眼罩,手套和脚套。
(2)光疗箱内周边放置棉垫(避免擦伤;
心理需求)。剪短指甲,包好患儿的手脚(禁 止捆绑),以免擦伤或抓破皮肤。
(3)密切注意温度的变化(箱温、体
•
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
感染 窒息、缺氧、酸中毒 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
胆红素排泄异常:新生儿肝炎
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症、先天性胆道 闭锁等。
•
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
闭锁、 巨结肠、喂养延迟等。
四· 治疗方法
①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
结合胆红素 退而复现
<26μmol/L(1.5mg/dl) >26μmol/L(1.5mg/dl) 无 有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增加:新生儿8.5mg/kg/d,成 人 3.8mg/kg/d。红细胞寿命短;旁路胆红 素生成较多;血氧分压高,红细胞破坏过多。
联结的胆红素不足: 白蛋白含量低(尤 其是 早产儿),联结胆红素的量就小;酸 中毒也可减少胆红素的联结。
(五)健康教育
家属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知识;消除 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 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