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合集下载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 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 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 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二、文学艺术
知识链接 结合材料思考:三国至隋唐取得众多文化成就的原因
材料1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
术世界。······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
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2 进士科考时务策、贴经、杂文。天宝以下杂文专试诗赋,进士科实际已成为
材料二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 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 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 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所唐派进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 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 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文 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隋唐统一经济文化繁 荣;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 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是时代的反映
宏观考察,从魏晋至盛唐,文化运动具有一种整体性特质:魏晋南 北朝的文化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多 元发展,不断地创立文化新念、开辟文化新领域。而盛唐文化则具有一 种“集大成”性,即在淘汰、吸收、再创的机制中,将魏晋南北朝的文 化开拓推入成熟、丰艳的境地。

课件8: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8: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三、科学技术
时期 领域
人物
魏晋 南北 朝
数学 农学 地理学
祖冲之·南朝 贾思勰·北朝 裴秀·西晋
建筑
李春·隋朝
雕版印刷

隋唐 时期
火药 天文学
医药学

僧一行·唐朝 孙思邈·唐朝

成就 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齐民要术》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中及唐 原祆朝 地教时 区(景
拜教 火( 教早 )期 已基 传督 入教

佛法交流
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 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 佛经翻译成汉文。
•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 至天竺,搜集大批梵文经典。
• 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 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
四、中外文化交流
其他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 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 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 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 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 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 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1 儒学的演变
(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趋向融合
儒 学
渐趋融合
但并未合为一体

也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3)儒学复兴运动 ①原因:佛道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知识点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发展历程2.儒、道、佛的融合(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

②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③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3、反佛教斗争(1)佛教过渡的危害:①寺院广占田宅,聚敛劳动力和社会财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僧尼逃避赋税,不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表现:①官方灭佛:“三武一宗”②民间反佛:范缜,著有《神灭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4、儒学复兴运动(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时间、人物:唐朝中期、韩愈。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5、三教并行(1)佛教本土化:以儒家传统价值观念解释佛教思想与戒律,渐趋本土化(2)魏晋玄学: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

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知识点二、文学艺术1、文学表现:(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注重韵律与对仗)南北朝的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唐朝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

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最高成就。

2、绘画艺术:(1)魏晋南北朝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

(2)隋唐时期: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心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3、书法(1)东汉末年:已成专供人欣赏的艺术(2)魏晋南北:隶草行楷等各书体均完备。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8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8页)

(二)思想特点:思想活跃、多元共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新课讲授
(三)儒学式微
1.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相关史料
(1)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
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
的幸福。
——柏杨 《中国人史纲》
②唐朝: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阎立本《步辇图》
新课讲授
2.艺术——雕塑
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新课讲授
重点探讨 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物质基础。魏晋南 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 社会经济繁荣。
(2)政治: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人 才基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文 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群体。
新课讲授
魏晋玄学 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2.内容: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 3.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竹 林 七 贤 图
新课讲授
1.文学
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人生哀伤与建功业交织
东汉末·建安文学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儒幸学甚中至积哉极,入歌世以,咏修志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课件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课件

在民间广为传播, 主张“贵儒”和
“尊道”
吸收儒、道思想, 渐趋本土化
隋朝
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
唐朝
“三教并行”,韩 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 展,禅宗影响最大。
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
三教并行:佛教与儒、道
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儒佛道三者之间 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因此而求圣人之意,则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矣。常
材料二:(自东汉献帝建安年间至隋灭陈)前后394年中,统一政 府之存在,严格言之,不到15年,放宽言之,亦只有30余年,不 到全时期十分之一。
——钱穆《国史大纲》第212页
材料三:当时佛学高僧,转从人类内心隐微处为之解纷导滞,使陷 此黑暗混乱中之人生求得宁定与光明。
——钱穆《国史大纲》第365页
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佛教传入中国并被接受的主要原 因有哪些?

度)、医学(《千金方》《唐本草》)
中外文化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 佛教外传——鉴真东渡 其他文化交流
针对训练
(2014·全国Ⅰ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
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
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论从史出 史料实证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整理自《梁书·武帝本纪》
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佛教盛行带来的负面影 响有哪些?
灭佛运动
件 )
”现
,藏
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是于 当青
时州
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学习难点(1)儒学的新发展(2)佛教的发展活动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历程时期儒学道教佛教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呈现繁盛之势东汉末兴起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在民间广为传播在中国盛行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2.反佛与灭佛(1)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2)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复兴儒学(1)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表现:韩愈用儒家的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1.三教合一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儒学失去了其正统地位?请回答理由。

2.韩愈复兴儒学的主张有何特点?活动二文学艺术类别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诗歌曹操父子为代表的文学、东晋陶渊明的、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书法在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东晋的“书圣”博采众长,诸体兼精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绘画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为代表,《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雕塑山西大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舞蹈异域特色明显1.以魏晋南北朝、隋唐为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古代书法、绘画风格的产生带来什么影响。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授课课件(共33张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授课课件(共33张PPT)

。。;。。。。
二、各色文化的凸显
文学作品风格各异
文学
未自实夕晓青两高山陶答 复康是日雾林岸峰川弘谢
南朝
有乐欲欲将翠石入之景中
能以界颓歇竹壁云美

骈文
与来之,,,,,, 其,仙沉猿四五清古
书 特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
代表作家:庾信、陶弘景、王勃等

都鳞鸟时色流来

。竞乱俱交见共

跃鸣备辉底谈
。;。。。。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 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一、多元思想并立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内容,梳理儒学、道教、佛教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年兴起 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吸收佛道精神 有新发展
特点:崇尚老庄,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
代表: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二、各色文化的凸显
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文艺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文学 南朝:骈文

南北朝:民歌

唐: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艺 术
书法
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代表 人物东晋“书圣”王羲之
隋唐:融汇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代表人物颜真卿和柳公权
艺术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P46 学思之 窗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1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创制受到了汉字的影响,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 2思想与宗教方面: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儒学也传入朝鲜、 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3社会与习俗方面:饮茶与围棋在隋唐时期由中国传人朝鲜和日本。朝鲜 贵族宽衣博带的服饰和妇女的发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 影响。
隋 唐朝: 雕版印刷佛经、日历和书籍,
唐中期书籍还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此为868 年唐朝印制的 《金刚经》卷子, 高23 厘 米, 宽843 厘米, 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 雕版印刷品。它原藏于敦煌 藏经洞, 1899 年被发现, 现 存于大英图书馆。

北 西晋: 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
科技
《禹贡地域图》
P45 学思之窗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 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反映了贾思勰: 古代建筑成熟时期,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伊斯兰教也传入唐朝。
特点: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上兼容并包,注意吸收各族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 的一种舞蹈。隋唐时期的乐 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风格多样, 具有壮阔欢腾的 盛世特色。

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1张PPT)

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21张PPT)
历游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西安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 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 绸之路的起点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 朝在此建都 ,地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丰镐 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 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 勒出“长安情结” 。
佛教的发展 交融,佛教受到尊崇。
(3)隋唐时期鼎盛。武则天时,佛教 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 世影响最大。
>>西安寻“宗”
道教的发展
(1)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 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2)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在民间广 泛传播,并逐渐官方化。
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 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西安赏“文”(文学艺术)
>>第二站:碑林博物馆、书院门
文学艺术的演进
>>西安赏“文”
文学
文以寄兴
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
唐朝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书法
书以写意
东晋王羲之 隋唐有颜柳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绘画
画以传情
唐朝;第三站:陕西古籍保护中心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地理学 西晋 裴秀
《禹贡地域图》
医药学 唐 孙思邈 《千金方》
唐 高宗时《唐本草》
印刷、军事 唐朝雕版印刷佛经 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建筑学 隋朝 李春 赵州桥
天文学 唐朝 僧一行
佛教交流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到唐外国留学生
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 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 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 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 士。宾贡进士以新罗、 大食、 渤海等国的留 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 唐朝可入仕做官……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①东晋时开始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它提出“以形写神” ,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②唐朝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③ 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2.艺术 (3)雕塑艺术
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 界的艺术宝库。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特点:
(1)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2)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受到冲击。 (3)冲突与交融并存;
二、 文学艺术的发展
1.文学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 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 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 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 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 式。 (2)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 的高峰,李白、杜甫代表了唐 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 诗仙”和“诗圣”。
教材“史料阅读”
唐朝诗人元稹在给友人白居易的诗文集所作序言中,描述了他们的 诗歌在当时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序中微之和乐天分别是元稹和白居 易的字。
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二十年间,禁省、观 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 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 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予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 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其伪者,宰相 辄能辩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建安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建安时期的文 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 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 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 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 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有:曹氏父子(曹操、曹 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 琰等。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 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中国诗 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合作探究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发展 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任务1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 任务2 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 任务3 推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文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二、“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之源头
任务一: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魏晋南北朝
材料: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
破象·溯源
——从交流的角度解读“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目 一、破象:多角度观察三国至隋唐文化发展的表现 录 二、溯源: 深层次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
CONTENT
一、“破”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之气象 1.思想宗教
慧远 净土宗高僧
陆修静 道士
材料:唐代的韩愈,他认为佛教既不利于社 会教化,又不利于忠孝,因此力主排佛。但 另一方面,韩愈学说的核心是道统论。……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建筑
印刷术 火药
天文学
西晋
裴秀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
隋朝
李春
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领域广泛、世界领先已有、雕唐版印朝刷高的佛峰经、、实日历用和性书籍强。
唐朝
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1.思想宗教
儒家 佛教 道教
春秋
战国Leabharlann 秦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唐(时间)
发展趋势:多元活跃、融合发展,终归儒学
一、“破”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之气象 2.文学艺术
东汉末年
建安文学
建功立业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三教发展概况(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②佛教: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③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虽受冲击,但仍然占据统治地位(3)隋唐时期:①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佛教完成本土化2.反佛运动:(1)原因:佛教盛行,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2)表现:①民间:南朝范缜②统治者:四次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仍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复兴儒学(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

(2)表现: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领域时间成就文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书法隋唐时期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绘画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唐朝吴道子被尊为“画圣”石窟魏晋至隋唐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三、科技领域时间成就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唐朝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文化交流(1)概况:①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成为佛学大师。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 但佛教在两汉之际已经传 入中国当属事实。右图为 位于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 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 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 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 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思想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由此来超 生活作风—
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
—自然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社会——清谈
(1)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2)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贵儒”和“尊道”;魏 晋之际,社会上出现玄学。 (3)唐朝时期: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Leabharlann 由术佛教一、思想宗教
1.两汉之际传入:东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在洛阳建白
马寺;
2.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速发展:佛道交融,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
渐趋中国本土化。受到尊崇。
3.南北朝时期反佛灭佛;
4.隋唐时期鼎盛: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
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3、政治交流:日本、新罗等国向唐朝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有的留学生还考中进士。
东亚文化圈
小结: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多元共生 灿烂求备 风格多样 领先世界 远播海外
繁荣 领先
原因
特点: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 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儒学吸收 佛 和 道
的精神,有了新的发 展
⑴两汉 之际,佛教传入中
国;⑵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 域求佛法,修建
⑴佛教在中国盛行;⑵佛教
吸收儒 道 的精髓,渐趋 本土化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 出现大量道教组织,如 太平道、五斗米道
⑴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⑵道教受到儒学 影
响,主张“贵儒”和“ 尊道”
隋唐(三 教合一儒 学困境)
2、表现: (1)唐首都 长安 是当时国际大都市。 (2)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大量的使节和 留学生。 (3)西亚商人在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4)伊斯兰教传入唐朝。 (5)唐朝对外交通发达(见课本地图)。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政治特点 ①分裂战乱②民族融合发展③高门士族把持政权 2、经济特点 南方初步开发 3、文化特点 思想呈现多元化特征(佛、道、玄学、儒学)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3)影响:佛教文化
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
制。
材料:北周武帝决心“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于是下诏曰:“佛生西域,寄传东夏,……朕非五胡,心无敬事, 既非正教,所以废之。”范缜博通经术,尤精《三礼》,缜盛称 无佛,著《神灭论》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 存,形谢则神灭也。”张融《三破论》中说:“寻中原人士,莫 不信道!今中国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
药典
总结:隋唐文化科技繁荣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了人才基础; 3.魏晋南方的相对安定和隋唐统一提供了社会条件; 4.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
中外文化交流
(一)佛教的中外交流 1、东汉后期到北朝:有 中亚 、 天竺 的高僧来华,将大批 佛经翻译成汉文。 2、东晋 法显 和唐朝 玄奘 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促使 佛教本土化。 3、唐朝的 鉴真 和日本的 空海 ,促进中国周边国家的佛学 传播。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从儒学独尊到“三教合一”(1)汉代儒学独尊: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①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在________广为传播,外来宗教________在中国盛行。

②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③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________”和“尊道”,佛教也吸收________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3)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①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____________”,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________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________的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启思助学1.【名师】三教合归儒和三教并行“三教合归儒”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三教并行”即主张尊道、礼佛、崇儒。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受到冲击,但仍占据统治地位。

2.从佛教“盛行”“灭佛”到复兴儒学(1)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____________。

(2)南朝范缜抨击佛教:南朝________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3)统治者四次灭佛①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四次灭佛。

②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4)韩愈提出复兴儒学①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________也受到挑战,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②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______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入寻常百姓家。
犹作布衣看。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文学艺术
艺术
(1)书法 ①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课堂总结
儒学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
国 文学艺术
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艺术 绘画:顾恺之→吴道子

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3)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传入中国
(1)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 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 汉文。 (2)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 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 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 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 师。 (3)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 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玄奘西行路线图
中外文化交流
2.佛教外传
(1)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 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对日 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 贡献。 (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 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 的一位高僧。
◎鉴真东渡路线图
中外文化交流
3.其他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 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 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 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 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 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 居。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
化领域的新成就。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

(1)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祖冲之圆周率)、农学(《齐民要术》)、地理(《禹贡地

域图》)

科技 隋唐时期:建筑(赵州桥)、印刷术(雕版)、火药、天文(僧一行本初子午线长

度)、医学(《千金方》《唐本草》)
中外文化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 佛教外传——鉴真东渡 其他文化交流
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③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
④隋唐时期,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 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文学艺术
艺术
(2)绘画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②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
《送子天王图》
(3)雕塑 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
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 ~ 3.141 592 7之间。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佛教的发展
(4)佛教的曲折发展——“三武一宗灭佛” ①“三武一宗”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②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民间反佛:南北朝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
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④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祖冲之
《齐民要术》书影
《禹贡地域图》
科技
2.隋唐时期
(1)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科技 2.隋唐时期
(2)印刷术(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3)火药(四大发明之一):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4)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5)医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 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合一
(4)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
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
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学复兴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2.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
(1)魏晋南北朝: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

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
三 清
最受尊崇
◎道教的“八卦”和“五行”学说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3.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1)两汉: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3)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 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北魏“龙兴寺佛造像” 青州博物馆
文学艺术
文学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唐诗,谈谈社会变迁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乌衣巷 刘禹锡
咏史 高适

朱雀桥边野草花,
尚有绨袍赠,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乌衣巷口夕阳斜。
应怜范叔寒。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不知天下士,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