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轴对称证明题

合集下载

轴对称习题卷含答案

轴对称习题卷含答案

图形的对称一.选择题1.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C )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如果图形甲和图形乙关于直线MN对称,则图形甲是轴对称图形B.任何一个图形都有对称轴,有的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C.平面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D.如果△ABC和△EFG成轴对称,那么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3.下列各图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C)A.B.C.D.4.小王在镜子里看到他背后墙上的电子钟示数为12:01,则此时实际时刻为(D)A.21:01 B.10:21 C.10:15 D.10:51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C)A.12或15 B.12 C.15 D.186. 坐标平面上有一个轴对称图形,A(3,5 2-)、B(3,11 2-)两点在此图形上且互为对称点.若此图形上有一点C(-2,-9),则C的对称点坐标为何(A)A.(-2,1)B.(-2,32-) C.(32-,-9) D.(8,-9)7.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小扇形,把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A)A.B.C.D.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E是BC中点,点F是边CD上的任意一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则DF的长为(D)A.1 B.2 C.3 D.4解:作点E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E′,连接AE′交CD于点F,∵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E是BC中点,∴BE=CE=CE′=4,∵AB⊥BC,CD⊥BC,∴CE′BE′=CF AB ,即4 8+4 =CF 6 ,解得CF=2,∴DF=CD-CF=6-2=4.故选D.备选题.*在下列图形中,沿着虚线将长方形剪成两部分,那么由这两部分既能拼成三角形,又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可能是(C)A.B.C.D.*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①、②两部分,将②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可以是图中的(C)A.B.C.D.*墙上有一块镜子,镜子对面的墙上有一个钟,小强从镜子中看到如图所示的时间,则这时的实际时间为(B)A.3:35 B.8:25 C.9:05 D.8:35A.15°B.20°C.25°D.30°* 如图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B)A.1号袋B.2号袋C.3号袋D.4号袋二.填空题9.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是三条..10.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30°,腰长为5cm,则底边上的高等于.5cm11.如图,在两个同心圆中,三条直径把大圆分成相等的六部分,若大圆的半径为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π.12.如图,两平面镜OA与OB之间的夹角为110°,光线经平面镜OA反射到平面镜OB上,再反射出去,其中∠1=∠2,则∠1的度数为35 度.13.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E=3cm,△ABD得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19cm.14.已知点A(a,-3),B(4,b)关于y轴对称,则a-b= -115.如图所示,∠BAC=105°,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PAQ=30°.16.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EFC′=125°,那么∠ABE的度数为20 度.11题12题13题15题16题备选题。

大学物理第12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第12章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12.1 选择题(1) 对位移电流,下述四种说法哪个正确( )A. 位移电流是由线性变化磁场产生的.B. 位移电流是指变化的电场.C. 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D.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2) 空气中有一无限长金属薄壁圆筒,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流着一层随时间变化的面电流i (t),则( )A. 圆筒内均匀地分布着变化磁场和变化电场.B. 任意时刻通过圆筒内假象的任一球面的磁通量和电通量均为零.C. 沿圆筒内任意闭合环路上电场强度的环流为零.D. 沿圆筒外任意闭合环路上磁感应强度的环流不为零.(3) 如图12.1(3)所示为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开关K 合上时,A 、B 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为(按图上所标x 轴正方向回答)A .x 轴正向B .x 轴负向C .x 轴正向或负向D .不确定 题12.1(3)图 答案:(1) B, (2)B, (3)B.12.2 填空题1. S t B l E L S d d ⋅⋅⎰⎰∂∂-= ① 0d =⎰⋅S B S ②S t D I l H S L i d d ⋅⋅⎰⎰∑∂∂+= ③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否包含于或等效于哪一个麦克斯韦方程式的.将确定的方程式用代号填在相应结论的空白处.(1) 变化的电场一定伴随有磁场__________________.(2) 变化的磁场一定伴随有电场__________________.(3) 磁感线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________________.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为20 μF ,两板上的电压变化率V/s 105.1d d 5⨯=tU ,则该平行板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_.3.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是半径为R 的圆形导体片,在充电时,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tE d d .若略去边缘效应,则两板间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①②, (2)3 A, (3)20R dt dE πε12.3 圆柱形电容器内、外导体截面半径分别为R 1和R 2(R 1 <R 2) ,中间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电介质.当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化率为k tU =d d 时(k 为常数),求介质内距圆柱轴线为r 处的位移电流密度.解:设圆柱形电容器内、外导体单位长度分别带有±λ的电量,由高斯定理⎰==⋅l rl D S d D λπ2 内、外导体间的电位移矢量r D πλ2=;电场强度rD E πελε2== 内、外导体间的电势差:12ln 2221R R dr r l d E U R R πελπελ==⋅=⎰⎰ ∴ 12ln 2R R U πελ= 电位移矢量:R R e R R r U e r D 12ln 2επλ== ∴ 介质内距离圆柱轴线为r 处的位移电流密度R R d e R R r k e dt dU R R r t D j 1212ln ln εε==∂∂= 12.4 (1)试证明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位移电流可写为tU C I d d d =,其中C 是电容器的电容,U 是两极板间的电势差.(2)要在1.0 μF 的电容器内产生1.0 A 的位移电流,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变化率应是多大?解:(1) 平行板电容器:d U E D εε== 电容:d SC ε= 由位移电流定义:()dt dU C CU dt d d U S dt d dt dD SS j I d d ==⎪⎭⎫ ⎝⎛===ε 得证。

【试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轴对称图形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试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轴对称图形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试题第12章《轴对称图形》一、选择题1.下列标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正方形对称轴的条数是()A.1B.1C.1D.13.点P(2,-5)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2,5)B.(2,5)C.(-2,-5)D.(2,-5)4.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笔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A.6B.5C.4D.35.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4,将图4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50°,∠A=26°,将△ABC沿DE折叠,点A的对应点是点A′,则∠AEA′的度数是()A.145°B.152°C.158°D.160°7.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AB<B.<AB<C.<AB<D.<AB<10cm8.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顶点出发,能将其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则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等于()A.72°B.C.144°D.72°,或9.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 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cm,PN=3cm,MN=4cm,则线段QR的长为()cmB.5.5C.6.5D.710.如图所示,已知△ABC和△AD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G与BD交于点F,连结OC、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BOC=∠EOC,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如图,在Rt△ABC中,∠ABC=90°,AC=10cm,点D为AC的中点,则BD=___cm.12.如图,∠A=30°,∠C′=60°,△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___.13.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PD=10,则PE的长度为___.14.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A=30°,AB=8,则DE的长度是___.15.如图,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A=50°,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点B处,折痕为DE,则∠CBE=___.16.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B=25°,则∠ACB的度数为___.17.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出发,要到A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处,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到达B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如图),那么,由此可知,B、C两地相距___m.18.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___.三、解答题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1),B(-1,0),C(-2,-1),请在图中画出△ABC,并画出与△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20.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l对称,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下面两个图中分别作出直线l.21.如图,在等边△ABC中,AB=2,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点P可以与点A重合),过点P作PE⊥BC,垂足为E,过点E作EF⊥AC,垂足为F,过点F作FQ⊥AB,垂足为Q,求当BP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与点Q重合?22.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且CD=CB,点E为BD的中点,点F为AC 的中点,连结EF交CD于点M,连接AM.(1)求证:EF=AC.(2)若∠BAC=45°,求线段AM、DM、BC之间的数量关系.23.如图,O为△ABC内部一点,OB=3,P、R为O分别以直线AB、直线B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1)请指出当∠ABC在什么角度时,会使得PR的长度等于7?并完整说明PR的长度为何在此时会等于7的理由.(2)承(1)小题,请判断当∠ABC不是你指出的角度时,PR的长度是小于7还是会大于7?并完整说明你判断的理由.2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2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 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26.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2)将如图1中△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CA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如图1中△BCE绕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7.如图,△ABC 中,AB =AC ,∠A =36°,称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为黄金等腰三角形.请完成以下操作:(画图不要求使用圆规,以下问题所指的等腰三角形个数均不包括△ABC ) (1)在图1中画1条线段,使图中有2个等腰三角形,并直接写出这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分别是___度和___度. (2)在图2中画2条线段,使图中有4个等腰三角形.(3)继续按以上操作发现:在△ABC 中画n 条线段,则图中有___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有___个黄金等腰三角形.28.(1)操作发现:如图①,D 是等边△ABC 边BA 上一动点(点D 与点B 不重合),连结DC ,以DC 为边在BC 上方作等边△DCF ,连结AF .你能发现线段AF 与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2)类比猜想:如图②,当动点D 运动至等边△ABC 边BA 的延长线上时,其它作法与(1)相同.猜想AF 与BD 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深入探究: Ⅰ.如图③,当动点D 在等边△ABC 边BA 上运动时(点D 与点B 不重合),连接DC ,以DC 为边在其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 和等边△DCF ′,连接AF 、BF ′,探究AF 、BF ′与AB 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探究的结论.Ⅱ.如图④,当动点D 运动至等边△ABC 边BA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它作法与图③相同.Ⅰ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并证明你得出的结论.参考答案: 一、1.D.点拨:A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 、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应选D .2.D.3.B.点拨:把点P (2,-5)的纵坐标-5改成它的相反数5,即可得到点P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4.B.点拨:由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可以直接判断线段PA 与线段PB 的长度相等.5.B.点拨: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上翻折,向左上角翻折,剪去左上角,展开得到图形B .故应选B .6.B.点拨:∵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DE ∥BC ,∴∠ADE =∠B =50°,∵∠A =26°,∴∠ADE =180°-50°-26°=104°;再由折叠可知:∠AED =∠A ′ED =104°,∴∠AEA ′=360°-104°-104°=152°.7.B.点拨:∵在等腰△ABC 中,AB =AC ,其周长为20cm ,∴设AB =AC =x ,则BC =20-2x cm ,∴2x >20-2x ,且20-2x >0,解得5cm <x <10cm.故应选B .8.D.点拨: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因为AB =AC ,所以∠ABC =∠C ,设顶角为α、底角为β,则根据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得α+2β=180.此时,由于过B 点画直线交AC 于D ,则△ADB 与△BDC 都是等腰三角形,若AD =DB =BC ,则β=2α,α+2β=180°,解得α=36°,β=72°;若AD =DB ,BC =DC ,则β=3α,α+2β=180°,解得α=7180,β=7540 .所以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等于72°,或5407⎛⎫ ⎪⎝⎭.故应选D . F D C B A 图① F D C B A 图② F D C B A 图③ F ′ F AC F ′D 图④B D A DC B A E M N图1 D C B A E M N 图2 DC B A E M N 图3 图1 C B A E F 图2 C B A E 图3C B A9.A.点拨:∵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Q 恰好落在线段MN 上,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R 落在MN 的延长线上,∴PM =MQ ,PN =NR .∵PM =2.5cm ,PN =3cm ,MN =4cm ,∴RN =3cm ,MQ =2.5cm ,NQ =MN -MQ =4-2.5=1.5(cm ),则线段QR 的长为:RN +NQ =3+1.5=4.5(cm ).故应选A .10.D.点拨:因为BC =AC ,∠BCD =∠ACE =120°,CD =CE ,所以△BCD ≌△ACE ,从而得①AE =BD 是正确的;又因为△BCD ≌△ACE ,所以∠FBC =∠GAC ,根据BC =AC ,∠BCF =∠ACG =60°,得△BCF ≌△ACG ,所以②AG =BF 是正确的;由△BCF ≌△ACG ,得CF =CG ,而∠FCG =60°,所以∠CGF =∠CFG =∠FCG =60°,所以③FG ∥BE 是正确的;如图,过C 作CM ⊥BD 于M ,CN ⊥AE 于N ,易得△BCM ≌△CAN ,所以CM =CN ,所以④∠BOC =∠EOC 是正确的.故应选D .二、11.5. 12.90°.点拨:因为△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C ′=60°,所以∠C ′=∠C =60°,在△ABC 中,因为∠A =30°,所以∠B =180°-30°-60°=90°. 13.10.点拨: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题中已知条件可得PD =PE ,又因为PD =10,所以PE =10.14.2.点拨:∵D 为AB 的中点,AB =8,∴AD =4,∵ DE ⊥AC 于点E ,∴∠DEA =90°,∵∠A =30°,∴DE =12AD =2; 15.15°.点拨:∵折叠该纸片,使点A 落在点B 处,折痕为DE ,∴EA =EB ,∴∠EBA =∠A .又∵AB =AC ,∠A =50°,∴∠B =65°,∠EBA =50°,∴∠CBE =15°.16.105°.点拨:由①的作图可知CD =BD ,∴∠DCB =∠B =25°,∴∠ADC =50°.又∵CD =AC ,∴∠A =∠ADC =50°,∴∠ACD =80°,∴∠ACB =80°+25°=105°.17.200.点拨:由条件,得∠ABC =90°+30°=120°,∠BAC =90°-60°=30°,所以∠ACB =180°-∠ABC -∠BAC =180°-120°-30°=30°,所以∠ACB =∠BAC ,所以BC =AB =200,即B 、C 两地相距200m.18.(12)n -1·75°.点拨:∵A 1B =CB ,∠B =30°,∴∠C =∠BA 1C =12(180°-∠B )=75°,又∵A 1A 2=A 1D ,∴∠A 1A 2D =∠A 1DA 2=12∠DA 1C =12×75°(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2112-×75°=2112-⎛⎫ ⎪⎝⎭×75°;同样,∵A 2A 3=A 2E ,∴∠A 2A 3E =∠A 2EA 3=12∠DA 2A 1=12×12×75°=14×75°=3112-×75°=3112-⎛⎫ ⎪⎝⎭×75°;同理,∠A 3A 4F =∠A 3FA 4=12∠EA 3A 2=4112-⎛⎫ ⎪⎝⎭×75°;…第n 个三角形中以A n 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112n -⎛⎫ ⎪⎝⎭×75°. 三、19.如图,△ABC 就是所求的三角形,A ,B ,C 三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分别为A ′(3,1),B ′(1,0),C ′(2,-1),△A ′B ′C ′就是△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 20.如图1和2所示中的直线l 21.设BP =x ,在Rt △PBE 中,∠BPE Rt △G F O D C B AE M NEFC中,∠FEC=30°,所以FC=12EC=1-14x,所以AF=2-FC=2-(1-14x)=1+14x,同理,AQ=12AF=12+18x,当点P与点Q重合时,有BP+AQ=2,即x+(12+18x)=2,解得x=43,故当BP=43时,点P与点Q重合.22.(1)证明:∵CD=CB,E为BD的中点,∴CE⊥BD,∴∠AEC=90°.又∵F为AC的中点,∴EF=12AC.(2)∵∠BAC=45°,∠AEC=90°,∴∠ACE=∠BAC=45°,∴AE=CE.又∵F为AC的中点,∴EF⊥AC,∴EF为AC的垂直平分线,∴AM=CM,∴AM+DM=CM+DM =CD.又∵CD=CB,∴AM+DM=BC.23.(1)∠ABC=90°时,PR=7.证明:连接PB、RB,∵P、R为O分别以直线AB、直线B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PB=OB=312,RB=OB=312,∵∠ABC=90°,∴∠ABP+∠CBR=∠ABO+∠CBO=∠ABC=90°,∴点P、B、R三点共线,∴PR=2×312=7.(2)PR的长度是小于7.理由:∠ABC≠90°,则点P、B、R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PB+BR>PR,∵PB+BR=2OB=2×312=7,∴PR<7.24.(1)①②、①③.(2)选①②证明如下:在△BOE和△COD中,∵∠EBO=∠DCO,∠EOB=∠DOC,BE=CD,∴△BOE≌△COD(AAS),∴BO=CO,∠OBC=∠OCB,∴∠EOB+∠OBC =∠DOC+∠OCB,即∠ABC=∠ACB,∴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25.(1)∵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2,∵∠DEF=90°,∠F=30°,∴DF=2DE=4.26.(1)∵点M为DE的中点,∴DM=ME.∵AD∥EN,∴∠ADM=∠NEM,又∵∠DMA=∠EMN,∴△DMA≌△EMN,∴AM=MN,即M为AN的中点.(2)由(1)中△DMA≌△EMN可知DA=EN,又∵DA=AB,∴AB=NE,∵∠ABC=∠NEC=135°,BC=CE,∴△ABC≌△NEC,∴AC=CN,∠ACB=∠NCE,∵∠BCE=∠BCN+∠NCE=90°,∴∠BCN+∠ACB=90°,∴∠CAN=90°,∴△CA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由(2)可知AB=NE,BC=CE.又∵∠ABC=360°-45°-45°-∠DBE=270°-∠DBE=270°-(180°-∠BDE-∠BED)=90°+∠BDE+∠BED=90°+∠ADM-45°+∠BED=45+∠MEN+∠BED=∠CEN,∴△ABC≌△NEC,再同(2)可证△CA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27.(1)如图1所示.∵AB=AC,∠A=36°,∴当AE=BE,则∠A=∠ABE=36°,则∠AEB=108°,则∠EBC=36°,∴这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分别是108度和36度.(2)画法不惟一.如,如图2所示.四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ABE,△BCE,△BEF,△CEF.(3)如图3所示.当1条直线可得到2个等腰三角形;当2条直线可得到4个等腰三角形;当3条直线可得到6个等腰三角形;…∴在△ABC中画n条线段,则图中有2n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有n个黄金等腰三角形.28.(1)AF=BD.证明:因为△ABC和△DCF均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DCF,所以∠ACB-∠ACD=∠DCF-∠ACD,即∠BCD=∠ACF.在△BDC和△AFC中,BC=AC,∠BCD=∠ACF,DC=FC,所以△BDC≌△AFC,所以AF=BD.(2)仍然成立.证法同(1).(3)Ⅰ:AF+BF′=AB.证明:由(1)可证AF=BD,同理可证△ADC≌△BF′C,所以BF′=AD,所以AF+BF′=AB.Ⅱ.在Ⅰ中的结论不成立,新结论是:AF-BF′=AB.证明:同(1)可证△BDC≌△AFC,所以AF=BD,同理可证△ADC≌△BF′C,所以BF′=AD,因为BD-AD=AB,所以AF-BF′=AB.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初二数学第12章轴对称单元测试题07.docx

初二数学第12章轴对称单元测试题07.docx

初二数学第12章轴对称单元测试题07•、选择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別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4•如图2所示,等边△ ABC ' [ •, AC = 9, 0在AC.上-SAO = 3,点P 是AB k 一动点,连结OP,将线段OP 绕点0逆时针旋转6()。

得到线段0D .要使点D 恰好落在BC 上,则AP 的长是(5.如图3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ZACB=90\ AC = BC ,若CD 丄AB , DE 丄BC 垂足分别是D E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 2对B. 3对C. 4对D. 5对6.如图4所示,已知Z1 = Z2, AC = AD,增加下列条件:® AB = AE ;②BC = ED ;③ZC = ZD ; ④ZB =ZE.其中能使△ABC 竺△AED 的条件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7.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的宜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屮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 一直线上,则图5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2. 3. A. 9 B. 12 下列判断屮错谋的是A. B. C. D . C. 9 或 12 D. 5冇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有两边和-•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两边和其屮一边上的屮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一边対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如图1所示在RtAABC'P ,ZC=90°, ZBAC 的角平分线初交 比于点2 CD=2 ,则点〃到初的距离是A. 1B. 2C. 3D. 4 1.A. 4 I). 8A. 20°B. 25°C. 30°D. 40°9.如图7所示,'ABC 中,= AC,乙4 = 30。

,DE 垂直平分AC ,则ZBCD 的度数为 ()二、填空题10. 如图8所示,ZBE 和△人0£>是4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图7 图8 图911. 如图9所示,在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TLAD = CE,则ZBCD + ZCBE = _________________ 度・12. 如图 10所示,在 0BC 中,点 D 是 BC 上一点,ZBAD = 80°, AB = AD = DC ,则 ZC = _______ 度. 1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是 ____________ 14. 已知在厶ABC 和厶AdG 中,AB = A i B ]9 ZA =,要使△ 4BC 竺△人3《「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15.如图11所示,在ZV1BC 中,ZC =90\力£>平分ZCAB , BC = 8cm, BD = 5cm ,那么£>点到直线AB 的距离是cm.A. 4B. 3C. 2D. 1如图6所示,在中,ZACB=100° ,AC=AE, BC 二BD,则乙DCE 的度数为A. 80°B. 75C. 65D. 45"16.如图12所示,在厶ABC 中,AB = AC , M , N 分别是AB , AC 的中点,D, E 为BC 上的点,连结DN , EM .若4B = 13cm, BC = IOcm, DE = 5cm ,则图屮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 c m 2.17.如图13所示,在厶ABC, AB = AC f ZB = 50°.求ZA 的度数. /四、证明题18.已知:如图14所示,OP 是ZAOC 和ZBOD 的平分线,OA = OC, OB = OD.求证:AB = CD.19.如图15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 屮,AB = AC f 4D 是BC 边上的屮线,交AD 于点E, EF 丄4B,垂足为F.求证:EF = ED .图10三、计算题ZABC 的平分线BG ,C图1520 •如图16所示,在厶ABC 中,D, E 分別是AC 和43上的一点,BD 与CE 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上EBO 二 ZDCO ; ® ZBEO = ZCDO ; ®BE = CD; ®OB = OC .(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的情形);21.己知如图17所示,OA 平分ZBAC f Z1 = Z2.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五、开放题22. (2007甘肃陇南非课改,8分)如图18所示,在△/!肚中,停AC, 〃是兀边上的一点, DE 丄朋,DF1AC,乖足分别为E 、F,添加一个条件,使DE- DF,由.解:需添加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图18(2)选择(1)小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六、猜想、探究题23.如图19所示,已知△ ABC 中,AB = BC = l, ZABC = 90:,把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的直角顶点D 放在AC 的中点上(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边为DE ,长直角边为DFX 将氏角三角板 DEF 绕D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在图1屮,DE 交AB 于M , DF 交BC 于N ・① 证明DM = DN ;② 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直角三角板DEF 与的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MBN ,请说明四边形DMBN 的而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是如何变化的?若不发生变化,求岀其而积;(2) 继续旋转至如图20所示的位置,延长AB 交DE TM ,延长3C 交D F 丁 N , DM = DN 是否 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曲;(3) 继续旋转至如图3所示的位置,延长FD 交BC 于N,延长ED 交于M, DM = DN 是否 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岀來.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山, 但要在图小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2)已知△ ABCm ,ZC 是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3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 角形,请探求ZABC 与ZC 之间的关系.备用图① 备用图② 备用图③仍然成立?请行出结论,不用证明.24.(1)已知△A3C 中, 0=90°, ZB = 67.5°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E一、 选择题1. B2. B3. B4. C5. A6. B7 B& 【)9. D二、 填空题10. 60° 11. 60 12. 25 13. 12014. ZB = ZB 1 (或ZC = ZC P 或 AC = A l C l )三、计算题17.解:・Z AB = AC:.ZC = ZB = 50°= 180°-50°-50° =80°四、证明题18. 证明:因为OP 是ZAOC 和ZBOD 的平分线, 所以ZAOP = ZCOP , ZBOP = ZDOP .所以ZAOB = ZCOD ・OA = OC,在厶AOB 和△COD 中,\AAOB = ZCOD,OB = OD,所以△ AOB^/\COD. 所以 AB = CD.19. 证明:V AB = AC ,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V BG 平分 ZABC , EF 丄 AB ,20.(1)①③,①④,②③,②④(2)证明:略 21.证明:作OE 丄4B 于E, OF 丄AC 于F乂 Z3 = Z4,(注:与OA 平分ABAC 等同,直用)AZA = 180c -ZB-ZC15. 316, 30・・・EF = ED.・•・ OE = OF .•・・ Z1 = Z2,OB — OC .・・・ Rt/\OBE竺RtAOCF(HL)..\Z1 + Z5 = Z2 + Z6,即ZABC = ZACB ・/. AB = AC .(注:此步可不写・)/.AABC是等腰三角形.五、开放题22.解:需添加的条件是:BECD,或BBCF. ................................................... 2分添加BD-CD的理山:如图,I AH-AQ・・・Z丰ZC. ................................................. 4分又・.・DE丄AB, DF1AC, :•乙BD&乙CDF.・・・6分・・・ /\BDE^/\CDF (ASA).・・・DB DF........................... 8分添加於CF的理山:如图,・・・AB-AC,:.Z伊ZC ...................................................... 4 分・・• DE1AB, DF丄AC, :•乙BEEZCFD................................ 6 分乂・.・B&CF,・・・ /\BDE^/\CDF (ASA).:・DB DF. ......................................................... 8分六、猜想、探究题23.(1)①证明:连结DB.在Rt/XABC中,・・・ AB = BC , AD = DC .・•. DB = DC = AD , ZBDC = 90°.(1分)方法・•・ ZABD = ZC = 45°.•・・ ZMDB + ZBDN =ZCDN + ZBDN = 90°,・・・乙MDB = ZNDC ・(2) DM =DN 仍然成立,证明:连结QB.在 RtAABC 中,••• AB = BC , AD = DC f ・・・ DB = DC , ZBDC = 9O\ .\ZDCB = ZDBC =45°.r. ZDBM =ZDCN =135°.•・• ZNDC +上CDM =ZBDM +ZCDM = 90 , .\ZCDN = ZBDM ・ :ACDN 竺厶BDM ・ ・・・DM = DN .(3) DM = DN .(11 分)24. 解:(1)如图(共有2种不同的分割法,每种1分,共2分)・•・ DM = DN .方法二・•• ZA = ZDBN =45°.(3分)•・・ ZADM + ZMDB = ZBDN + ZMDB = 90°. /. ZADM =ZBDN .•••△ADM 竺/\BDN .・・・DM = DN ・(3分) ②四边形DMBN 的而积不发生变化;(4分)山①知:HBMD9HCND ,S、BMDSHCND *=s、DUN + S^ DM13S HDBN+ S^ DNCS HDBC㊁ S^ABC(6分) (7分)(9分)备用图①(2)设ZABC = y , ZC = x,过点3的直线交边AC于D .在△DBC中,①若ZC是顶角,如图1,贝ij ZADB > 90°,ZCBD = ZCDB = - (180° - x) = 90° - - x, ZA = 180°-x-y .2 2( 1 、此时只能有ZA = ZABD,即180°-x-y = y- 90°一一x ,I 23.・.3x + 4v = 540°,即ZABC = 135°—一ZC. 4 分4②若ZC是底角,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2,当DB = DC时,则ZDBC = x ,△ABD44, ZADB = 2x , ZABD = y-x.1°.由AB = AD f ^2x = y-x f此时有y = 3x,即ZABC = 3ZC.2°. [hAB = BD,得18(T—x—y = 2x,此时3x + y = 180°,即Z^BC = 180°-3ZC .3°.由AD = BD , W180°-x-y= y-x,此时y = 90°,即ZABC = 90°, ZC 为小于45“的任意锐角.第二种情况,如图3,当BD = BC时,ZBDC = x , ZADB = 180°-x > 90°,此时只能有AD = BD , 刚4 ZA込*C < « ,这与题设ZC是最小角押•・••当ZC是底角时,BD = BC不成立.。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D解析:D【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求解.【详解】解:设△BPD ≌△CPQ 时运动时间为t ,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由题意得:BP CP BD CQ =⎧⎨=⎩, 即3634t t vt =-⎧⎨=⎩, 解之得:14t v =⎧⎨=⎩, ∴点Q 的运动速度为4厘米/秒,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及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关键.2.如图,在ABC 中,ABC 的面积为10,4AB =,BD 平分ABC ∠,E 、F 分别为BC 、BD 上的动点,则CF EF +的最小值是( )A .2B .3C .4D .5D解析:D【分析】 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交BD 于点'F ,过点'F 作''F E BC ⊥于'E ,则CM 即为CF EF +的最小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M 的长,即为CF EF +的最小值.【详解】解: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交BD 于点'F ,过点'F 作''F E BC ⊥于'E ,BD 平分ABC ∠,'MF AB ⊥于点M ,''F E BC ⊥于'E ,'''MF F E ∴=,'''''CM CF MF CF E F ∴=+=+的最小值.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0,4AB =, ∴14102CM ⨯⋅=,21054CM ⨯∴==. 即CF EF +的最小值为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若DEF ABC ≅,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9BF =,5EC =,则CF 的长为( )A .1B .2C .2.5D .3B解析:B【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E=CF ,计算即可.【详解】解:∵△DEF ≌△ABC ,∴BC=EF ,∴BE+EC=CF+EC ,∴BE=CF ,又∵BF=BE+EC+CF=9,EC=5∵CF=12(BF-EC)=12(9-5)=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B解析:B【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AD ,BC=BD ,OC=OD ,然后根据”HL”可判断Rt △AOC ≌Rt △AOD ,Rt △BOC ≌Rt △BOD ;根据“SSS”可判断△ABC ≌△ABD .【详解】解:∵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AC=AD ,BC=BD ,OC=OD ,∴Rt △AOC ≌Rt △AOD (HL ),Rt △BOC ≌Rt △BOD (HL ),△ABC ≌△ABD (SSS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HL”;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5.如图所示,已知AB ∥CD ,BA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E AC ⊥于点E ,且3OE cm =,则点O 到AB ,CD 的距离之和是( )A .3cmB .6cmC .9cmD .12cm B解析:B【分析】 过点O 作MN ,MN ⊥AB 于M ,证明MN ⊥CD ,则MN 的长度是AB 和CD 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分别求出OM 、ON 的长度,再把它们求和即可.【详解】如图,过点O 作MN ,MN ⊥AB 于M ,交CD 于N ,∵AB ∥CD ,∴MN ⊥CD ,∵AO 是∠BAC 的平分线,OM ⊥AB ,OE ⊥AC ,OE =3cm ,∴OM =OE =3cm ,∵CO 是∠ACD 的平分线,OE ⊥AC ,ON ⊥CD ,∴ON =OE =3cm ,∴MN =OM +ON =6cm ,即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6cm ,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6.如图,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若ABC S 12=,DF 2=,AC 3=,则AB 的长是 ( )A .2B .4C .7D .9D解析:D【分析】 求出DE 的值,代入面积公式得出关于AB 的方程,求出即可.【详解】解:∵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DE=DF=2,∵S △ABC =S △ABD +S △ACD ,∴12=12×AB×DE+12×AC×DF , ∴24=AB×2+3×2,∴AB=9,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7.如图,ABC 和DEF 中,∠A=∠D ,∠C=∠F ,要使ABC DEF ≅,还需增加的条件是( )A .AB=EFB .AC=DFC .∠B=∠ED .CB=DE B解析:B【分析】 根据AAS 定理或ASA 定理即可得.【详解】在ABC 和DEF 中,,A C F D ∠∠∠=∠=,∴要使ABC DEF ≅,只需增加一组对应边相等即可,即需增加的条件是AB DE =或AC DF =或BC EF =,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B 符合,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8.到ABC 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解析:D【分析】由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而已知一点到ABC的三条边距离相等,那么这样的点在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上,由此即可作出选择.【详解】解:∵到ABC的三条边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点在这个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上,即这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9.如图,OB平分∠MON,A为OB的中点,AE⊥ON,EA=3,D为OM上的一个动点,C 是DA延长线与BC的交点,BC//OM,则CD的最小值是()A.6 B.8 C.10 D.12A解析:A【分析】根据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可知当CD⊥OM时,CD取最小值,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AE=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C=AD=AE=3,进而解答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当CD⊥OM时,CD取最小值,∵OB平分∠MON,AE⊥ON于点E,CD⊥OM,∴AD=AE=3,∵BC∥OM,∴∠DOA=∠B,∵A为OB中点,∴AB=AO,在△ADO与△ABC中B DOAAB AOBAC DAO∠=∠⎧⎪=⎨⎪∠=∠⎩,∴△ADO ≌△ABC (SAS ),∴AC =AD =3,∴336CD AC AD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C =AD =AE =3.10.如图,AB =AC ,点D 、E 分别是AB 、AC 上一点,AD =AE ,BE 、CD 相交于点M .若∠BAC =70°,∠C =30°,则∠BMD 的大小为( )A .50°B .65°C .70°D .80°A解析:A【分析】 根据题意可证明ABE ACD ≅,即得到B C ∠=∠.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出DME ∠,继而求出BMD ∠.【详解】根据题意ABE ACD ≅(SAS ),∴30B C ∠=∠=︒∵DME B BDC ∠=∠+∠,BDC C A ∠=∠+∠∴307030130DME B A C ∠=∠+∠+∠=︒+︒+︒=︒∴180********BMD DM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DME B A C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四边形ABCD 中,180B D ∠+∠=︒,AC 平分DAB ∠,CM AB ⊥于点M ,若4cm AM =, 2.5cm BC =,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cm .13【分析】过点C 作CN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N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N=CM 然后证明△CDN ≌△CBM 得到DN=BMCD=CB=25然后求出AN=AM=4则AD=4DN 即可求出四边形的周长【详解】解析:13【分析】过点C 作CN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N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N=CM ,然后证明△CDN ≌△CBM ,得到DN=BM ,CD=CB=2.5,然后求出AN=AM=4,则AD=4-DN ,即可求出四边形的周长.【详解】解:根据题意,过点C 作CN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N ,如图:∵CM AB ⊥,CN ⊥AD ,∴∠N=∠CMB=90°,∵180B ADC ∠+∠=︒,180CDN ADC ∠+∠=︒,∴B CDN ∠=∠,∵AC 平分DAB ∠,∴CN=CM ,∴△CDN ≌△CBM ,∴DN=BM ,CD=CB=2.5,∵AC=AC ,∠N=∠CMA=90°,∴△ACN ≌△ACM (HL ),∴AN=AM=4,∴AD=4-DN ,∴AB=4+BM=4+DN ,∴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4 2.5 2.5413AD DC CB AB DN DN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得到AD=4-DN ,AB=4+DN .12.如图,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于点D ,且2CD =,如果E 是射线OB上一点,那么CE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解析: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 .【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 ∠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13.如图(1),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 ,CD ;如图(2),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3),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7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__.28【分析】设第n 个图形中有a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n=(n 为正整数)再代入n=7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设第n 个图形中有an (n 为正整数)对全解析:28【分析】设第n 个图形中有a 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 n =(1)2n n +(n 为正整数)”,再代入n=7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解:设第n 个图形中有a 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BAD=∠CAD 在△ABD 和△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 ),∴a 1=1;同理,可得:a 2=3=1+2,a 3=6=1+2+3,a 4=10=1+2+3+4,…,∴a n =1+2+3+…+n=(1)2n n +(n 为正整数), ∴a 7=7(71)282⨯+=. 故答案为:28.【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 n =(1)2n n +(n 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在ABC 中,C 90∠=,A ∠、B ∠的平分线交于O ,OD AB ⊥于D .若AC 3=,BC 4=,AB 5=,则AD =________.【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边的距离相等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过作于于∵的平分线交于于∴∵∴四边形是正方形∴∵的面积即解得:∴∴在与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解析:2【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边的距离相等,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过O 作OE AC ⊥于E ,OF BC ⊥于F ,∵A ∠、B ∠的平分线交于O ,OD AB ⊥于D ,∴OD OE OF ==.∵C 90∠=,∴四边形ECFO 是正方形,∴OE OF CE CF ===.∵ABC 的面积1111AC BC AB OD AC OE BC OF 2222=⋅=⋅+⋅+⋅, 即()1134OE 34522⨯⨯=⨯++,解得:1OE =,∴CE OE 1==,∴AE AC CE 2=-=.在Rt AEO 与Rt ADO 中,AO AO OE OD =⎧⎨=⎩,∴Rt AEO Rt ADO ≅,∴AD AE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AO=BO ,添加一个条件, 能使AOC BOD ≅,所添加的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或或【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则由定理可证故答案为:或或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解析: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OC BO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 BOD ∠=∠,AO BO =,∴当CO DO =时,由S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 B ∠=∠时,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当C D ∠=∠时,由A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C BD 时,则A B ∠=∠,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故答案为: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16.在ABC 中,48ABC ︒∠=,点D 在BC 边上,且满足18,BAD DC AB ︒∠==,则CAD ∠=________度.66【分析】在线段CD 上取点E 使CE=BD 再证明△ADB ≅△AEC 即可求出【详解】在线段DC 取点ECE=BD 连接AE ∵CE=BD ∴BE=CD ∵AB=CD ∴AB=BE ∠BAE=∠BEA=(180°-4解析:66【分析】在线段CD 上取点E 使CE =BD ,再证明△ADB ≅△AEC 即可求出. 【详解】在线段DC 取点E ,CE =BD ,连接AE ,∵CE =BD ,∴BE =CD ,∵AB =CD ,∴AB =BE ,∠BAE =∠BEA =(180°-48°)÷2=66°,∴∠DAE =48° ,∠AED =66°,∴△ADB ≅△AEC ,∴∠BAD =∠CAE =18°,∴∠CAD =∠DAE +∠CAE =66°.故答案为:66.【点睛】本题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找到全等三角形.17.如图,ABC 的面积为215cm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过点C 作CD AP ⊥于点D ,连接DB ,则DAB 的面积是______2cm .【分析】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平分∠CAB 证明△ADC ≌△ADE 得到CD=DE 由此得到推出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 平分∠CAB ∴∠CAD=∠EAD ∵CD ⊥A 解析:152【分析】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 平分∠CAB ,证明△ADC ≌△ADE ,得到CD=DE ,由此得到,ACD ADE BCD BED SS S S ==,推出ACD BCD ADE BED S S S S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延长CD 交AB 于E ,由题意得AP 平分∠CAB ,∴∠CAD=∠EAD,∵CD ⊥AD ,∴∠ADC=∠ADE ,∵AD=AD ,∴△ADC ≌△ADE ,∴CD=DE ,∴,ACD ADE BCD BED SS S S ==, ∴ACD BCD ADE BED SS S S +=+, ∴12ABD ADE BED ABC S S S S =+==152, 故答案为:152.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出CD=DE 得到,ACD ADE BCD BED S S S S ==是解此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己知ABC ∆的周长是22,,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D ∠⊥,于,且3OD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分析】连接OA 过O 作OE ⊥AB 于EOF ⊥A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 到ABACBC 的距离都相等(即OE =OD =OF )从而可得到△ABC 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3代入求出即 解析:33【分析】连接OA ,过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都相等(即OE =OD =OF ),从而可得到△ABC 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3,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OA ,过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OE=OF=OD=3,∵△ABC的周长是22,∴S△ABC=12×AB×OE+12×BC×OD+12×AC×OF=12×(AB+BC+AC)×3=12×22×3=33.故答案为:3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求法,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并根据题意合理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19.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垂足为A,B,S△AOM=8cm2,OA=4cm,则MB=___.4cm【分析】根据求得AM的长度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解得∵OM平分∠POQ∴故答案为:4cm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解析:4cm【分析】根据12AOMS OA AM=⋅求得AM的长度,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114822AOMS OA AM AM=⋅=⨯=,解得4cmAM=,∵OM平分∠POQ,∴4cm MB AM==,故答案为:4cm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AD BC ,ABC ∠的角平分线BP 与BAD ∠的角平分线AP 相交于点P ,作PE AB ⊥于点E .若9PE =,则两平行线AD 与BC 间的距离为_______.;【分析】过点P 作MN ⊥A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PM=PE=2PE=PN=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过点P 作MN ⊥AD ∵AD ∥BC ∠ABC 的角平分线BP 与∠BAD 的角平分线AP 相交解析:18;【分析】过点P 作MN ⊥A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PM=PE =2,PE=PN =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过点P 作MN ⊥AD∵AD ∥BC ,∠ABC 的角平分线BP 与∠BAD 的角平分线AP 相交于点P ,PE ⊥AB 于点E ∴AP ⊥BP ,PN ⊥B C∴PM=PE =9,PE=PN =9∴MN =9+9=18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作图题:已知∠α,线段m 、n ,请按下列步骤完成作图(不需要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作∠MON =∠α(2)在边OM上截取OA=m,在边ON上截取OB=n.(3)作直线AB.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先画一条射线ON,以∠α的顶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α的两个边于两个点,这两个点的距离记为a,接着以点O为圆心,同样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ON于一个点,以这个点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与刚刚画的弧有一个交点,连接这个点和点O,得到射线OM,即可得到∠MON=∠α;(2)以点O为圆心,m为半径画弧,交OM于点A,以点O为圆心,n为半径画弧,交ON于点B;(3)连接AB,线段AB所在的直线即直线AB.【详解】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已知角度的方法,截取线段和画直线的方法. 22.(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 中,若8AB =,6AC =,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 ≌EDB △的理由是______.(2)求得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AC 边上,若DM DN ⊥,求证:BM CN MN +>.解析:(1)SAS ;(2)17AD <<;(3)见解析【分析】(1)根据AD=DE ,∠ADC=∠BDE ,BD=DC 推出△ADC 和△EDB 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得出BE=AC=6,AE=2AD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8-6<2AD <8+6,求出即可;(3)延长ND 至点E ,使DE DN =,连接BE 、ME ,证明BED ≌()SAS CND △,得到BE CN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即可.【详解】(1)解:∵在△ADC 和△EDB 中,AD DE ADC BDE BD CD =⎧⎪∠=∠⎨⎪=⎩,∴△ADC ≌△EDB (SAS ),故答案为:SAS ;(2)解:∵由(1)知:△ADC ≌△EDB ,∴BE=AC=6,AE=2AD ,∵在△ABE 中,AB=8,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6<2AD <8+6,∴1<AD <7,故答案为:1<AD <7.(3)证明:延长ND 至点E ,使DE DN =,连接BE 、ME ,如图所示:∵点D 是BC 的中点,∴BD CD =.在BED 和CND △中,DE DN BDE CDN BD CD =⎧⎪∠=∠⎨⎪=⎩, ∴BED ≌()SAS CND △,∴BE CN =,∵DM DN ⊥,DE DN =,∴ME MN =,在BEM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M BE ME +>,∴BM CN MN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23.如图,在ABC 和BCD △中,90BAC BCD ︒∠=∠=,AB AC =,CB CD =;延长CA 至点E ,使AE AC =;延长CB 至点F ,使BF BC =.连接AD ,AF ,DF ,EF .延长DB 交EF 于点N .(1)求证:AD AF =;(2)求证:BD EF =.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得:ABF BAC ACB ∠=∠+∠,ACD ACB BCD ∠=∠+∠,推导得ABF ACD ∠=∠;通过证明ABF ACD △≌△,即可完成证明;(2)根据(1)的结论ABF ACD △≌△得:BAF CAD ∠=∠;根据题意得90BAE ∠=;再通过证明AEF ABD △≌△,即可完成证明.【详解】(1) ∵ABF BAC ACB ∠=∠+∠,ACD ACB BCD ∠=∠+∠,90BAC BCD ︒∠=∠=∴ABF ACD ∠=∠∵BF BC =,CB CD =∴BF BC CD ==即AB AC ABF ACD BF CD =⎧⎪∠=∠⎨⎪=⎩∴ABF ACD △≌△∴AF AD =;(2)∵90BAC ︒∠=∴18090BAE BAC ∠=-∠=结合(1)的结论ABF ACD △≌△∴BAF CAD ∠=∠∵90EAF BAE BAF BAF ∠=∠-∠=-∠,90BAD BAC CAD CAD ∠=∠-∠=-∠ ∴EAF BAD ∠=∠∵AE AC =,AB AC =∴AE AC AB ==即AF AD EAF BAD AE AB =⎧⎪∠=∠⎨⎪=⎩∴AEF ABD △≌△∴BD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4.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90BAC ∠=︒,别过B 、C 两点向过A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EF BE CF =+.解析:见解析【分析】证明△BEA ≌△AFC ,得到AE=CF ,BE=AF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BE EA ⊥,CF AF ⊥,90BAC BEA AFC ∴∠=∠=∠=︒,90EAB CAF ∴∠+∠=︒,90EBA EAB ∠+∠=︒,CAF EBA ∴∠=∠,在ABE △和AFC △中,BEA AFC EBA CAF AB AC ∠=∠⎧⎪∠=∠⎨⎪=⎩,(AAS)BEA AFC ∴△≌△.AE CF ∴=,BE AF =.EF AF AE BE CF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AD BF 相交于点,//,O AB DF AB DF =,点E 与点C 在BF 上,且BE CF =.(1)求证:ABC DFE ∆≅∆;(2)求证:点О为BF 的中点.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证∠B=∠F ,BC=EF ,然后根据SAS 可以得到结论;(2)同(1)有∠B=∠F ,再结合已知条件和对顶角相等可以证得ΔABO ≅ΔDFO ,从而得到OB=OF ,所以点O 为BF 中点 .【详解】证明:(1)∵AB//DF ,∴∠B=∠F ,∵BE=CF ,∴BE+CE=CF+CE ,即BC=EF ,∴在ΔABC 和ΔDFE 中,AB DF B F BC EF =⎧⎪∠=∠⎨⎪=⎩,∴ΔABC ≅ΔDFE (SAS );(2)与(1)同理有∠B=∠F ,∴在ΔABO 和ΔDFO 中,AOB DOF B F AB DF ∠=∠⎧⎪∠=∠⎨⎪=⎩,∴ΔABO ≅ΔDFO (AAS ),∴OB=OF ,∴点O 为BF 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5,0)-,点B 坐标(0,5),点 C 为x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过点A 作AD BC ⊥交y 轴于点E .(1)如图①,若点C 的坐标为(3,0),求点E 的坐标;(2)如图②,若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且5OC <,其它条件不变,连接DO ,求证:DO 平分ADC ∠;(3)若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OC CD AD +=时,则OBC ∠的度数为________. 解析:(1)(0,3)E ;(2)见解析;(3)30OBC ∠=︒.【分析】(1)先根据AAS 判定△AOE ≌△BOC ,得出OE=OC ,再根据点C 的坐标为(3,0),得到OC=OE=3,进而得到点E 的坐标;(2)先过点O 作OM ⊥AD 于点M ,作ON ⊥BC 于点N ,根据△AOE ≌△BOC ,得到S △AOE =S △BOC ,且AE=BC ,再根据OM ⊥AE ,ON ⊥BC ,得出OM=ON ,进而得到OD 平分∠ADC ;(3)在DA 上截取DP=DC ,连接OP ,根据SAS 判定△OPD ≌△OCD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PAO=30°,进而得到∠OBC=30°.【详解】证明:(1)AD BC ⊥,AO BO ⊥,90AOE BDE BOC ∠∠∠∴===︒.又AEO BED ∠=∠,OAE OBC ∴∠=∠.(5,0)A -,(0,5)B , 5OA OB ∴==.在AOE △和BOC 中OAE OBC OA OBAOE BOC ∠=∠⎧⎪=⎨⎪∠=∠⎩, (ASA)AOE BOC ∴≌,OE OC ∴=. C 点坐标(3,0),3OE OC ∴==,(0,3)E ∴.(2)过O 作OM AD ⊥于M ,ON BC ⊥于N ,AOE BOC ≌,AOE BOC S S ∴=,AE BC =, 1122AE OM BC ON ∴⨯⨯=⨯⨯, OM ON ∴=,OM AD ⊥,ON BC ⊥,DO ∴平分ADC ∠.(3)如所示,在DA 上截取DP=DC ,连接OP ,∵∠PDO=∠CDO ,OD=OD ,∴△OPD ≌△OCD ,∴OC=OP ,∠OPD=∠OCD ,∵OC CD AD +=,∴OC=AD-CD∴AD-DP=OP ,即AP=OP ,∴∠PAO=∠POA ,∴∠OPD=∠PAO+∠POA=2∠PAO=∠OCB ,又∵∠PAO+∠OCD=90°,∴3∠PAO=90°,∴∠PAO=30°,∵OAP OBC ∠=∠∴∠OBC=∠PAO =30°.【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27.已知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l 绕点C 旋转,过点A 作AD l ⊥于D ,过点B 作BE l ⊥于E ,若6AD =,3BE =,画图并直接写出DE 的长. 解析:图见解析,9DE =或3DE =【分析】分直线l 不经过线段AB 和直线l 经过线段AB 两种情况画图,证明△ACD ≌△CB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解:如图1∵AD l ⊥于D , BE l ⊥于E ,∴∠ADC=∠CEB=90°,∴∠DAC+∠DCA=90°,∵90ACB ∠=︒,∴∠BCE+∠DCA=90°,∴∠DAC=∠ECB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AC CB ∠∠⎧⎪∠∠⎨⎪⎩,∴ △ACD ≌△CBE∴AD=CE=6,DC=EB=3,∴DE=DC+CE=9;如图2,∵AD l ⊥于D , BE l ⊥于E ,∴∠ADC=∠CEB=90°,∴∠DAC+∠DCA=90°,∵90ACB ∠=︒,∴∠BCE+∠DCA=90°,∴∠DAC=∠ECB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AC CB ∠∠⎧⎪∠∠⎨⎪⎩,∴ △ACD ≌△CBE∴AD=CE=6,DC=EB=3,∴DE=CE-CD=3;∴9DE =或3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分类画图证明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28.已知:AB BD ⊥,ED BD ⊥,AC CE =,BC DE =.(1)试猜想线段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2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3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AC CE ⊥,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用HL 判断出Rt Rt ABC CDE ≌△△,得出A DCE ∠=∠,进而判断出90DCE ACB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C CE ⊥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Rt ABC △和Rt CDE △中AC CE BC DE =⎧⎨=⎩∴()Rt Rt HL ABC CDE △△≌, ∴A DCE ∠=∠∵90B ∠=︒,∴90A ACB ∠+∠=︒,∴()18090ACE DCE ACB ∠=︒-∠+∠=︒, ∴AC CE ⊥;(2)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 ∴2A C E D ∠=∠,∵90B ∠=︒,∴190B A AC ∠+∠=︒,∴2190DC E AC B ∠+∠=︒,在12C FC 中,()122118090C FC DC E AC B ∠=︒-∠+∠=︒, ∴12AC C E ⊥;(3)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190ABC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 ∴2A C E D ∠=∠,∵190ABC ∠=︒,∴190B A AC ∠+∠=︒,在12C FC 中,()2112180=90C FC DC E AC B ∠=︒-∠+∠︒, ∴12AC C E ⊥.【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12Rt Rt ABC C DE ≌△△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十二章 轴对称1

第十二章 轴对称1

第十二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一、课前展示,精彩一练二、学习目标问题化: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概念。

2了解: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三、创境激趣,导入新课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P29-31。

2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3完全学习目标。

a轴对称图形:b轴对称:c对称轴:d对称点:4将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折叠,你会发现什么?5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上中间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平铺,你会得到两个成对称的图案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五、展示汇报:1、P30练习2、P31练习六、开动脑筋、实践创新: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七、经典演练:1. 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 如下书写的四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 C. D.八、要点再现,写出收获:12.1.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巩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全等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全等B.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C.任何一个图形关于任意直线都有其对称图形D.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任意一对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3.下列图形中,只有两条对称轴的是()B C D 4.下列图形中,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B.角C.圆D.三角形5.把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一个“C”,再把它铺平,你可以看到()A B C D.二、填空题6.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为____,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____。

7.在下面10个英文字母:A、B、C、D、E、F、G、H、I、J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个。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习题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习题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B,OF⊥CB,垂足分别是E、F.求证:BE=BF.2、如图,锐角△ABC中,∠BAC=60°,O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O,以AO为边向两侧作等边△AOD和等边△AOE,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F,G.求证:AF=AG.3、如图,已知AD∥BC,P为CD上一点,且AP,BP分别平分∠BAD和∠ABC.(1)判断△APB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2)比较DP与P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有十来种做法)5、如图,梯形ABCD中,AD∥BC,CE⊥AB于E,交梯形的对角线BD于F,连接AF.若△B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DC=90°.求证:CF=AB+AF.连接法6、已知:如图,AD=BC,AC=BD.求证:∠C=∠DD COA B7、如图11-30,已知AB=AE,∠B=∠E,BC=ED,点F是CD的中点.求证:AF⊥CD.8、如图所示,BD=DC,DE⊥BC,交∠BAC的平分线于E,EM⊥AB,EN⊥AC,求证:BM=CN倍长中线9、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10、如图,已知在△ABC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且∠BAD=∠CAE=90°,AM为△ABC中BC 边上的中线,连接DE.求证:DE=2AM.11、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EAF=45,求证:BE+DF=EF.FE DCB A 12、如图,AC∥BD,EA,EB 分别平分∠CAB,∠DBA,CD 过点E,求证;AB=AC+BDC13、如图,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连结AE、BE.给出下列五个关系式:①AD∥BC;②DE=CE;③∠1=∠2;④∠3=∠4;⑤AD+BC=AB.将其中的三个关系式作为题设,另外两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1)用序号写出一个真命题(书写形式如:如果×××,那么××),并给出证明:(2)用序号再写出三个真命题(不要求证明);(3)加分题:真命题不止以上四个,想一想,就能够多写出几个真命题,每多写出一个真命题就给你加1分,最多加2分.14、在等边ABC ∆的两边AB、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 为ABC 外一点,且︒=∠60MDN ,︒=∠120BDC ,BD=DC.探究:当M、N 分别在直线AB、AC 上移动时,BM、NC、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Q 与等边ABC ∆的周长L的关系.(I)如图1,当点M、N 边AB、AC 上,且DM=DN 时,BM、NC、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此时=L Q ;(II)如图2,点M、N 边AB、AC 上,且当DM ≠DN 时,猜想(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III)如图3,当M、N 分别在边AB、CA 的延长线上时,若AN=x ,则Q=(用x 、L 表示).利用角平分线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BA,AD=CD,BD 平分ABC ∠,求证:0180=∠+∠C A 。

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轴对称》期末复习课件

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轴对称》期末复习课件

折叠(对折)
这条直线就是
对称轴
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
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__对__称__轴。
图(1)能与图(2)重合吗?
这条直线也是
___对_称__轴___
2.两个图形 关于某直线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 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_____关__于__这__条__直__线__对_。称
A
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解:∠1=720 ∠2=360
2
等腰三角形有:
B
⊿ABC 、⊿ABD 和 ⊿BCD
D 1
C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 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A
B
C
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 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 等边三角形。
判定2:
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 等边三角形。
13.用法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下列几 种:1定义 2判定定理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以下几
种:1定义 2判定1 3判定2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 是 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 。
4、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应注 意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D)
特殊的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 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 止一条
1.找到一组对应点, 2.画出以这两点为顶点的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练习4:如图,已知△ABC和直线 ,作出与△ABC 关于直线 对称的图形。

轴对称证明题

轴对称证明题

第十二章-轴对称证明题(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二章.......轴对称1..已知,如图....D.恰好在...BC......OB..的对称点..A.关于直线..........A.在.y.轴上,...BC..⊥.x.轴于点...C.,点......1.-.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上,点...OED...的度数....=.35..°,求∠......O.关于直线....OBC...E.与点....BC..对称,∠2..已知:如图...AB..........2.-.3.,线段求作:线段......MN.........AB..的垂直平分线作法:...图.2.-.3.3..已知:如图...M.、.N......及两点..ABC......2.-.4.,∠求作:点...两边的距离相等............ABC....P.,使得..P.点到∠...PM..=.PN..,且作法:...图.2.-.4.4..已知点...l.上运动时,点.......................B.,当点...P.在直线....A.在直线...l.外,点...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探究是否存在一个定点P.与.A.、.B.两点的距离总相等.如果存在,请作出定点...................B.;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2.-.5.5..如图...2.-.6.,.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 ⊥.AB ..于.E .,.DF ..⊥.AC ..于.F .,那么点....E .、.F .是否关于....AD ..对称?若对称,请说.........明理由.....图.2.-.6.综合、运用、诊断........6..已知:如图......3.-.7.,.A .、.B .两点在直线.....l .的同侧,点.....A .'.与.A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A .'.B .交.l .于.P .点,若...A .'.B .=.a ... (.1.)求..AP ..+.PB ..;. (.2.)若点...M .是直线...l .上异于...P .点的任意一点,求证:..........AM ..+.M .B .>.AP ..+.PB ....7..已知:....A .、.B .两点在直线.....l .的同侧,试分别画出符合条件的点...............M ... (.1.)如图...3.-.8.,在..l .上求作一点.....M .,使得|.... AM ..-.BM .. |最小;.... 作.(.3.)如图...3.-.10..,在..l .上求作一点.....M .,使得...AM ..+.BM ..最小....图.3.-.10.. 8..(..1.)如图...3.-.11..,点..A .、.B .、.C .在直线...l .的同侧,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得四边形......APBC ....的周长最小;......图.3.-.11..(.2.)如图..P.在点........P.、.Q.(点..Q.的左..A.、.B.在直线...3.-.12..,已知线段.....a.,点...l.的同侧,在直线.......l.上,求作两点侧)且.........PQ..=.a.,四边形....的周长最小.....APQB图.3.-.12..9..(..OB..边上求作一点......P.,在....PMQ.........Q.,使得Δ....AOB..1.)已知:如图......3.-.13..,点..M.在锐角∠.....OA..边上求作一点...的内部,在的周长最小;......图.3.-.13..(.2.)已知:如图....P.到点..M.的距离与点......P.,使得点.....P.到.......3.-.14..,点..M.在锐角∠.....OB..边上求作一点....AOB...的内部,在OA..边的距离之和最小..........图.3.-.14..10...已知:如图..2.,∠..4......D.、.E.两点,∠..3.=∠....1.=∠......6.-.5.,Δ..ABC...中,..BC..边上有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图.6.-.5.11...已知:如图....AD..=.AE..........5.-.2.,Δ..AB..=.AC..,.D.、.E.在.BC..边上,且..ABC...中,求证:...BD..=.CE....图.5.-.2.12...已知:如图....AC..=.BC..=.BD..,.AD..=.AE..,.DE..=.CE..,.......5.-.3.,.D.、.E.分别为...AB..、.AC..上的点,求∠..B.的度数.....图.5.-.3.13...已知:如图......5.-.4.,Δ..ABC ...中,..AB ..=.AC ..,.D .是.AB ..上一点,延长......CA ..至.E .,使..AE ..=.AD ....试确定...ED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5.-.4.拓展、探究、思考........14...已知:如图......5.-.5.,.Rt ..Δ.ABC ...中,∠...BAC ...=.90..°,.AB ..=.AC ..,.D .是.BC ..的中点,....AE ..=.BF .... 求证:(....1.).DE ..=.DF ..;(..2.)Δ..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图.5.-.5.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 (.2.,.3.),..Q . (.3.,.2.),请在....x .轴和..y .轴上分别找到......M .点和..N .点,使四边形......PQMN ....周长最小......(.1.)作出...M .点和..N .点... (.2.)求出...M .点和..N .点的坐标......16...已知:如图..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ED..⊥.BC.......中,..ABC......6.-.6.,Δ求证:...AE..=.AF....图.6.-.6.17...已知:如图...ABC...交.CD..于.E.,交...=.90..°,.CD..⊥.AB..于.D.,.BF..平分∠..AC..于.F......ACB......6.-.7.,Δ..ABC...中,∠求证:...CE..=.CF....图.6.-.7.18...如图....AP..、.BQ..分别为∠...BC..、.CA..上,并且...、∠......BAC...=.60..°,∠...6.-.8.,在△...AB..C.中,∠...BAC..ACB...=.40..°,.P.、.Q.分别在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图.6.-.8.19...如图...6.-.9.,若......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问这样的..............C.点有几..A.、.B.是平面上的定点,在平面上找一点...............C.,使Δ...ABC个?并在图........C.点的位置......6.-.9.中画出20...如图...分割为三个三角形,并.........................ABC....ABC...6.-.10..,对于顶角∠......A.为.36..°的等腰Δ...,请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分法,将Δ且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图.6.-.10..21...已知:如图..EAC......B.=∠...,.EF..⊥.AD..于.F.....BAC...的平分线,∠......7.-.8.,.AD..是∠求证:........EF..平分∠...AEB图.7.-.8.22...已知:如图...(∠...的外角..ACD...ACB........)的平分线...中,...ABC......7.-.9.,在Δ..CE..是角平分线,......EG..∥.BC..,交..AC..边于..F.,交∠于.G.,探究线段.....EF..与.F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7.-.9.23...如图...............AM..∥.BN..,请按以下步骤画图并回答....7.-.10..,过线段........AM..,.BN..,使....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1.)画∠..AEB............E.,∠...是什么角?..NBA...MAB...、∠...的平分线交于点(.2.)过点...E .任作一线段交......AM ..于点..D .,交..BN ..于点..C ..观察线段.....DE ..、.CE ..,有什么发现?请证明你的猜想................(.3.)试猜想....AD ..,.BC ..与.AB ..有什么数量关系?........图.7.-.10..24...已知:如图......7.-.11..,Δ..ABC ...中,..AB ..=.AC ..,∠..A .=.100...°,.BE ..平分∠...B .交.AC ..于.E ...(.1.)求证:....BC ..=.AE ..+.BE ..;.(.2.)探究:若∠......A .=.108...°,那么...BC ..等于哪两条线段长的和呢?试证明之..................25...已知:如图......8.-.4.,Δ..ABC ...和Δ..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D ..=.CE ..;.(.2.)当..AC ..⊥.CE ..时,判断并证明.......AB ..与.BE ..的数量关系.......图.8.-.4.26...如图...CD..=.CE..,连接...DE..并延长至点....BC..、.AC..上,且..EF..=......F.,使...8.-.5.,已知Δ.......D.、.E.分别在边....ABC...是等边三角形,AE..,连接...AF..、.BE..和.CF....(.1.)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加以证明;..............................(.2.)求证:....AF..=.BD....图.8.-.5.27...已知:如图...=.30..°,∠..B.=.90..°.求..CD..的长.....,∠..BAD...,.CD..∥.AB..,.BC..=.6cm......8.-.6.,四边形....中,....ABCD...BAD..AC..平分∠______........图.8.-.6.28...(.........OAB...和等边三角..1.)如图.....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O..和.DO..为边在线段..O.是线段...8.-.7.,点...AD..的中点,分别以形.OCD...的大小;...AEB.......,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E.,连接...BC..,求∠图.8.-.7.(.2.)如图....OAB...O.旋转(△..OCD...不....和△...绕着点...........OCD...8.-.8.,△...固定不动,保持△..OAB...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OCD能重叠),求∠.......的大小........AEB图.8.-.8.29...已知:如图...BA..到.E.,使...CE..、.DE.............BC..到.D.,延长..AE..=.BD..,连接...为等边三角形,延长..ABC......8.-.9.,△求证:...CE..=.DE....图.8.-.9.30...已知:如图...A.=∠..C.=.60..°,.CD..=.2.AD..,.AB..=.4.....B.=.90..°,∠....中,∠......8.-.10..,四边形....ABCD(.1.)在..PC..+.PD..最小;...P.,使.....求作点..AB..边上图.8.-.10..(.2.)求出(....1.)中.......PC..+.PD..的最小值.31.如图,△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1)求证:PA=PB=PC.(2)点P 是否也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32、.如图:△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D=CE.33、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D=∠DCO ;②∠BEO=∠CDO ;③BE=CD ;④OB =OC.(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34.如图,P 在∠AOB 内;点M ,N 分别是点P 关于AO ,BO 的对称点,且与AO 、BO 相交点E 、F ,若∆PEF 的周长为15,求MN 的长.N POM F EB A35.如图(5)所示,在△ABC 中,∠C=90°,DE 垂直平分AB ,交AB 于E ,交 BC 于D ,∠1=21∠2,求∠B 的度数。

几何-全等三角形及轴对称(含答案)

几何-全等三角形及轴对称(含答案)

初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建议(几何部分)一. 考试范围第十一章 三角形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二. 复习目的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 逐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作图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 使学生初步会运用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三. 总体复习建议1. 重视基础: 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使学生掌握所有重要的定义、公式、性质和判定; 掌握每章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包括解题规范) , 且“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关注教材中数学应用(包括尺规作图) 的实例及其数学原理.2. 优选例题习题, 使学生熟悉一些基本题型, 掌握常用辅助线的添加. 证明书写格式要规范, 思路清楚.3. 适当的综合题的训练.4. 关注新旧教材的对比与变化.5. 充分利用区里的教育资源.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通过框架图进行知识梳理轴对称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画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 生活中的轴对称二、基本尺规作图: 作法及原理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三、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①利用线段中点. ②利用数量相等.③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⑤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平分底边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①利用数量相等. 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③利用角平分线证明. ④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同角(或等角) 的余角(或补角) 相等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或底边中线平分顶角⑦等式性质⑧等边对等角(3) 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 的方法.(4) 常添加的辅助线:截长补短倍长中线角分线双垂直角分线翻折平行线+角分线: 等腰三角形角分线+垂直: 补全等腰三角形四、从图形变换的角度来复习全等同时复习几何的平移、轴对称两种变换, 归纳定义及性质, 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全等三角形的常见图形平移型:A'AB C C'B'轴对称型:旋转型:补充习题(一) 全等的性质和判定1. 如图,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 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 处, 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 交于点F , 与CB 延长线交于点E . 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 ) . A A. 16 B. 12 C. 8 D. 42. 已知: 如图, AC 、BD 相交于点O , ∠A = ∠D , 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 使△AOB ≌△DOC , 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_.CA A' BABCB'C' ABCC' B'AB CC' B'B (C' )C (B' ) AA'ABB'C'CABB'C' C A'AA'B (C' )C (B' )A A'BB' C C' AA'B' BCC' ABB'C'C A'ABCDO3. 在△ABC 与△A'B'C' 中, 已知∠A = ∠A', CD 和C'D' 分别为∠ACB 和∠A'C'B' 的平分线, 再从以下三个条件: ①∠B = ∠B', ②AC = A'C', ③CD = C'D' 中任取两个为题设, 另一个为结论, 则可以构成 ( ) 个正确的命题.A . 1B . 2C . 3D . 4 4.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 不能唯一确定......△ABC 的大小和形状的是( ) . B A. AB =3, BC =4, AC =5 B. AB =4, BC =3, ∠A =30º C. ∠A =60º, ∠B =45º, AB =4D. ∠C =90º, AB =6, AC = 55. 如图, 已知△ABC , 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是( ) . Dbaca cc aa丙72︒50︒乙50︒甲50︒CBA50︒72︒58︒A. 只有乙B. 只有丙C. 甲和乙D. 乙和丙6. 已知: 如图, CB = DE , ∠B = ∠E , ∠BAE = ∠CAD . 求证: ∠ACD = ∠ADC .7. 如图, 锐角△ABC 中, D , E 分别是AB , AC 边上的点, △ADC ≌△ADC ′, △AEB ≌△AE B′, 且C ′D ∥EB ′∥BC , 记BE , CD 交于点F , 若BAC x ∠=︒, 则∠BFC 的大小是__________°.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1802x -)E ABCDF E DB'C'ABC第6题图第7题图(二) 轴对称图形和垂直平分线1. 在下列各图中, 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2. (1) 点P (3, − 5)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D A. (−3, −5) B. (5, 3) C. (−3, 5) D. (3, 5)(2) 如图, 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 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A. 23-- B. 13--C. 23-+D. 13+(3) 如图, 在正方形网格纸上有三个点A , B , C , 现要在图中网格范围内再找格点D , 使得A , B , C , D 四点组成的凸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在图中标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D 的位置. (两个解)3. 如图, 在Rt △ABC 中, ∠ACB = 90°, ∠A = 15°,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交于点D , 与AB 交于点E , 连结BD . 若AD =12cm, 则BC 的长为 cm.4. 如图, 已知△ABC 中, ∠BAC = 120°, 分别作AC ,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PM , PN 交于点P , 分别交BC 于点E 和点F . 则以下各说法中: ①∠P = 60°, ②∠EAF = 60°, ③点P 到点B 和点C 的距离相等, ④PE = PF , 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②③FEPMN CAB第3题图第4题图5. 已知∠AOB =45°, 点P 在∠AOB 的内部, P 1与P 关于OB 对称, P 2与P 关于OA 对称, 则P 1、P 2与O 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 ) D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则它的面积是( ). D A. 50B. 25C. 12.5D. 6.252. 已知: 如图3, △ABC 中,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若AB =AC , AD ⊥BC , 则∠1=∠2; ②若AB =AC , ∠1=∠2, 则BD =DC ; ③若AB =AC , BD =DC , 则AD ⊥BC ;④若AB =AC , AD ⊥BC , BE ⊥AC , 则∠1=∠3; 其中, 真命题的个数是( ). D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A O B3. 如图, 在△ABC 中, D 是BC 边上一点, 且AB = AD = DC , ∠BAD = 40°, 则∠C 为( ) . B A. 25° B. 35°C. 40°D. 50°4. 如图, 在△ABC 中, AB = AC , ∠BAC = 30°. 点D 为△ABC 内一点, 且DB = DC , ∠DCB = 30°. 点E 为BD 延长线上一点, 且AE = AB .(1) 求∠ADE 的度数;(2) 若点M 在DE 上, 且DM = DA , 求证: ME = DC .5. 已知: 如图, △ABC 中, 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 F 是CD 中点, 连BF 交AC 于点E , 180ABE CEB ∠+∠=︒, 比较线段BD 与CE 的大小, 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 注意AE = AB ; 过D 作AC 的平行线交BE 于点G )(四) 等边三角形(30° 角直角三角形)1. 下列条件中, 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 . B A. 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B. 有两边相等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 C.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D. 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2. 如图, △ABC 中, AB =AC , ∠BAC =120°, DE 垂直平分AC . 根据以上条件, 可知∠B =______, ∠BAD =_______, BD : DC =_______. (30, 90, 2: 1)3. 如图, 在纸片△ABC 中, AC = 6, ∠A = 30º, ∠C = 90º, 将∠A 沿DE 折叠, 使点A 与点B 重合, 则折痕DE 的长为_____. (2)4. 如图所示△ABC 中, AB = AC , AG 平分∠BAC ; ∠FBC = ∠BFG = 60︒, 若FG = 3, FB = 7, 求BC 的长. (答案10. 提示: 延长AG 、FG 与BC 相交)ABCDABCDEADMC(五) 最值问题1. 如图, P 、Q 为ABC 边上的两个定点. 在BC 边上求作一点M , 使PM +MQ 最短2. 已知: 如图, 牧马营地在M 处, 每天牧马人要赶着马群到草地吃草, 再到河边饮水, 最后回到营地M . 请在图上画出最短的放牧路线..M河草地第1题图第2题图3. 如图, 四边形EFGH 是一长方形的台球桌面, 现在黑、白两球分别位于A 、B 两点的位置上. 试问怎样撞击黑球A , 才能使黑球A 先碰到球台边EF , 反弹一次后再击中白球B ?4. 如图, MN 是正方形ABCD 的一条对称轴, 点P 是直线MN 上的一个动点, 当PC +PD 最小时, ∠PCD = _________°. (45)DAMNBCP5. 已知两点M (4, 2) , N (1, 1) ,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 若使PM +PN 最短, 则点P 的坐标应为___________. (2, 0)6.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已知点A (0, 4) , 直线x = 3, 一个动点P 自OA 的中点M 出发, 先到达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 , 再到达直线x = 6上某点(设为点F ) 最后运动到点A , 求使点P 运动的路径中最短的点E 、F 的坐标. E (4, 0) , F (6, 1)几何专题复习 (一) 分类讨论1. ①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 求其另两角? ②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 求其另两角?③ 等腰三角形两内角之比为2: 1, 求其三个内角的大小? 2. ①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cm 、6cm, 求其周长? ②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cm 、21cm, 求其周长?3. ①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12cm 和21cm 两部分, 求其底边长? ②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24cm 和27cm 两部分, 求其底边长?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 则其顶角为_______.(按高的位置分类)5.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6.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7.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这边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8. △ABC 中, AB = AC, AB 的中垂线EF 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成锐角为40︒, 则∠B = _____. (按一腰中垂线与另一腰的交点所在位置分类)9. 已知: ()()ABC x C B A ∆-轴上一点且为、,4,00,2为等腰三角形 , 问满足条件的C 点有几个? 4个10. 在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上找一点P, 使△PAD 、△PAB 、△PBC 、△P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P 点有几个? 9个11. 平面内有一点D 到△ABC 三个顶点的距离DA = DB = DC , 若∠DAB = 30°, ∠DAC = 40°, 则∠BDC 的大小是_________°. (20或140)(二) 几何作图1. 如图, 某地区要在区域S 内建一个超市M , 按照要求, 超市M 到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A , B 的距离相等, 到两条公路OC , OD 的距离也相等. 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 (本题要求: 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SD2. 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 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 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 , 则作射线OP 即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 . DA. SASB. ASAC. AASD. SSS3. 如图, 用圆规以直角顶点O 为圆心, 以适当半径画一条弧 交两直角边于A 、B 两点, 若再以A 为圆心, 以OA 为半径画弧, 与弧AB 交于点C , 则∠AOC 等于 __________ °4.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发现, 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锐角的平分线. 如图: 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 , 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 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 , 小明说: “射线OP 就是∠BOA 的角平分线. ”你认为小明的想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5. 阅读下列材料:木工张师傅在加工制作家具的时候, 用下面的方法在木板上画直角:如图1, 他首先在需要加工的位置画一条线段AB , 接着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 以大于12AB 的适当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C , 再以C 为圆心, 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点D 需落在木板上) , 连接DB . 则∠ABD 就是直角. 木工张师傅把上面的这种作直角的方法叫做“三弧法.图2EF ACBD 图1OAB解决下列问题:(1) 利用图1就∠ABD是直角作出合理解释(要求: 先写出已知、求证, 再进行证明);(2) 图2表示的一块残缺的圆形木板, 请你用“三弧法”, 在木板上...画出一个以EF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EFG(要求: 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 .(三) 操作问题第1题图①图②第2题图1. 如图①, 一张四边形纸片ABCD, ∠A=50︒, ∠C=150︒. 若将其按照图②所示方式折叠后, 恰好MD'∥AB, ND'∥BC, 则∠D的度数为( ). CA. 70°B. 75°C. 80°D. 85°2. 如图所示, 把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顶角向内折叠3次之后, 3个顶点不重合, 那么图中∠1+ ∠2+∠3+∠4+∠5+∠6的值为( ) CA. 180°B. 270°C. 360°D. 无法确定3. 将一个菱形纸片依次按下图①、②的方式对折, 然后沿图③中的虚线裁剪, 成图④样式. 将纸展开铺平. 所得到的图形是图中的( ) A4. 如图, 等边△ABC的边长为1cm, 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将△ADE沿直线DE折叠, 点A落在点A´处, 且点在△ABC外部, 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cm. (3)5. 如图, 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折叠, 使点A 落在BC 边上, 折痕EF ∥BC , 得到△EFG ; 再继续将纸片沿△BEG 的对称轴EM 折叠, 依照上述做法, 再将△CFG 折叠, 最终得到矩形EMNF , 折叠后的△EMG 和△FNG 的面积分别为1和2, 则△ABC 的面积为( ) A . 6B . 9C . 12D . 186. 将如图1所示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 使点B 落在AD 边上, 折痕为AE (如图2) ; 再继续将纸片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 使点A 落在EC 边上, 折痕为EF (如图3) , 则在图3中, ∠F AE = _______°, ∠AFE = _______°. (45, 67.5)图1 图2 图37.(1) 已知ABC △中, 90A ∠=, 67.5B ∠=, 请画一条直线, 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 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 只需画图, 不必说明理由, 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2) 已知ABC △中, C ∠是其最小的内角, 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 请探求ABC ∠与C ∠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关系.8. 当身边没有量角器时, 怎样得到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呢? 动手操作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 如图, 已知矩形ABCD , 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可以得到一个特定的角: (1) 以点A 所在直线为折痕, 折叠纸片, 使点B 落在AD 上, 折痕与BC 交于E ; (2) 将纸片展平后, 再一次折叠纸片, 以E 所在直线为折痕, 使点A 落在BC 上, 折痕EF 交AD 于F . 则∠AFE = _______°. (67.5)A BC 备用图①A BC 备用图②ABC备用图③AC B GFEACBAM GFECB NM G FEACB A BCD ED CB AFD CEA9. 如图(1)所示Rt △ABC 中, ∠A = 90°, 三边a b c >>. 现以△ABC 某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ABC 的轴对称图形, 记作一次操作. 例如, 若图(1)中△ABC 以a 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得到图(2)中的△ABC , 记作“a 操作”一次; 图(2)中△ABC 继续以b 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得到图(3)中的△ABC , 记作“b 操作”一次. 现对图(1)中的△ABC 分别按以下顺序连续进行若干次操作, 则最后得到的△ABC 与图(1)中△ABC 重合的是( ) . BA. a 操作 − b 操作 − c 操作B. b 操作 − c 操作 − b 操作 − c 操作C. a 操作 − c 操作 − b 操作 − a 操作D. b 操作 − a 操作 − b 操作 − a 操作c ba a(1)ABC (2) a 操作 (3) b 操作BCAA BCACB四、探究性问题1. 已知: 如图, Rt △ABC 中, AB = AC , ∠BAC = 90°, 直线AE 是经过点A 的任一直线, BD ⊥AE 于D , CE ⊥AE 于E , BD > CE . (1) AD 与CE 的大小关系如何? 请说明理由. (2) 求证: DE =BD -CE .2. 已知: 如图, B 、A 、C 三点共线, 并且Rt △ABD ≌Rt △ECA , M 是DE 的中点. 问题:(1) 判断△ADE 的形状并证明;(2) 判断线段AM 与线段DE 的关系并证明; (3) 判断△MBC 的形状并证明.MCDAEB3.已知: 在△ABC 中, ∠CAB = 2α, 且030α<<, AP 平分∠CAB .(1) 如图1, 若21α=, ∠ABC = 32°, 且AP 交BC 于点P , 试探究线段AB , AC 与PB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2) 如图2, 若∠ABC = 60α-, 点P 在△ABC 的内部, 且使∠CBP = 30°, 求∠APC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五、关于旋转的问题、动点问题1. 已知: 如图, △AOB 和△COD 都是等边三角形, 作直线AC 、直线BD 交于E . 求证: (1) AC =BD ; (2) ∠AEB =60°.2. 已知: 如图, 等边三角形ABC 中, AB = 2, 点P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点P 可以与点A 重合, 但不与点B 重合) , 过点P 作PE ⊥BC , 垂足为E , 过点E 作EF ⊥AC , 垂足为F , 过点F 作FQ ⊥AB , 垂足为Q . 设BP = x , AQ = y . (1) 请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直接写出) ; (2) 当BP 的长等于多少时, 点P 与点Q 重合; (128x y =+; 43) 3. 已知: 如图, △ABC 中, ∠A =90°, AB =AC . D 是斜边BC 的中点; 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 且∠EDF =90°.(1) 求证: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如果E 点运动到AB 的反向..延长线...上, F 在直线..CA 上且仍保持∠EDF =90°, 那么△DEF 还仍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 请画图(右图) 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图1ABCP图2AC PBACB P EFQC4. 如图所示, 长方形ABCD 中, AB = 4, BC 点E 是折线段A —D —C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不重合) , 点P 是点A 关于BE 的对称点. 在点E 运动的过程中, 能使△PC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 的位置共有( ) . C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 如图ABC △中, 10AB AC ==厘米, 8BC =厘米, 点D 为AB 中点. (1) 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 同时, 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 经过1秒后, BPD △与CQP △是否全等, 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 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 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 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 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 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 (1) ①SAS 全等; ②415厘米/秒. (2) 经过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六、综合应用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l 过点M (3,0), 且平行于y 轴.如果△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0), B (-1,0),C (-1,2), △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是△A 1B 1C 1, △A 1B 1C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A 2B 2C 2, 在右面的坐标系中画出△A 2B 2C 2,并写出它的三个顶点的坐标.AB CDEPB2. 已知: 如图, 在△ABC 中, AB = AC , ∠BAC = α, 且60° < α < 120°. P 为△ABC 内部一点, 且PC = AC , ∠PCA = 120° − α.(1)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APC , 得∠APC = ________; (2) 求证: ∠BAP = ∠PCB ; (3) 求∠PBC 的度数.3. 在△ABC 中,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 如图1, 过C 作CE ∥AD 交BA 延长线于点E , 若F 为CE 的中点, 连结AF , 求证: AF ⊥AD ;(2) 如图2, M 为BC 的中点, 过M 作MN ∥AD 交AC 于点N , 若AB = 4, AC = 7, 求NC 的长.4.在ABC △中, BA BC BAC =∠=α,, M 是AC 的中点, P 是线段BM 上的动点, 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 若α=60︒且点P 与点M 重合(如图1) , 线段CQ 的延长线交射线BM 于点D , 请补全图形, 并写出CDB ∠的度数;(2) 在图2中, 点P 不与点B M ,重合, 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 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 并加以证明.图1 图2BCPA5. 在Rt△ABC中, ∠ACB = 90°, ∠A = 30°,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AB于点E.(1) 如图1, 连接EC, 求证: △EBC是等边三角形;(2) 点M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不与点C, D重合) , 以BM为一边, 在BM的下方作∠BMG = 60°, MG交DE延长线于点G. 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 并直接写出MD, DG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3) 如图3,点N是线段AD上的一点, 以BN为一边, 在BN的下方作∠BNG= 60°, NG交DE延长线于点G. 试探究ND, DG与AD数量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过知识】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过知识】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

又∵∠1=∠2,∴PE=PF, ∠PEA=∠PFC=90 °.
∵ ∠PCB+ ∠BAP=180 °,∠BAP+∠EAP=180 °,
∴ ∠EAP=∠PCB.
在△APE和△CPF中, ∠PEA=∠PFC=90 °, ∠EAP=∠FCP, PE=PF,
∴ △APE ≌ △CPF(AAS), ∴ AP=CP.
∵AD⊥BC, ∴∠ADB=∠ADC=90°. 在Rt△ADB和Rt△ADC中,
AD=AD,
AB=AC,
B
∴ Rt△ADB ≌ Rt△ADC(HL).
∴BD=CD.
A
D
C
方法总结
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距离和长 度,还可对某些因素作出判断,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先明确实际问题;
(2)根据实际抽象出几何图形;
解:∵ BE⊥CE,AD⊥CE,
B
∴∠E = ∠ADC = ∠CAD + ∠ACD = 90°.
E
∵∠BCE + ∠ACD = ∠ACB = 90°,
∴∠BCE = ∠CAD.
又∵ BC = AC,
D
∴△BCE ≌ △CAD (AAS).
∴ CE = AD = 2.5 cm,BE = CD.
C
A
∴ BE = CD = CE – DE = 2.5 – 1.7 = 0.8 (cm).
接DF.
(1)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
(2)图中有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吗?
解:(1)有,△ABD ≌△CDB.A
D
(2)有,如 △ABD 和
△AFD,△AFD 和 △BCD,
△ABF 和 △DBF,△ABE 和
E

第12章《轴对称》好题集(08):12.1 轴对称

第12章《轴对称》好题集(08):12.1 轴对称

第12章《轴对称》好题集(08):12.1 轴对称第12章《轴对称》好题集(08):12.1轴对称第12章《轴对称》好题集(08):12.1轴对称菁优网第12章《轴对称》好题集(08):12.1轴对称填空题211.一个汽车牌照号码在水中的倒影为,则该车牌照号码为_________.212.在一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汉字,将卡片垂直于水平镜面放置在镜子前方时,镜子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卡片上的汉字是_________.213.小明从镜子里看见镜子对面的钟表里的时间就是2点30分后,实际时间为_________点_________分后.214.小明照镜子时看到对面墙上挂的电子表在镜子里显示的时间是215.例如图就是某小车车牌号在水中的倒影,则这辆车的车牌号就是_________,实际是_________.216.在一张纸上写下着一串数,在镜子中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纸上写下的数为_________.217.下图是在镜子中看到的一个号码,它的实际号码是_________.218.小明从镜子中看见身后墙上贴有一串数字,这串成数字实际必须就是_________.若某一串数字在水中的倒影就是例如图,则这串成数字就是_________.219.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实际时间是_________220.张同学就是一个nba爱好者,周末的一天他在家里做作业,一次他走跌看见墙上镜面里的钟如图所示,那他过_________分钟可以回去看看9:30的一场火箭vs骑士.2021-2021菁优网菁优网222.观察上图中的图片,请说出图中小亮衣服上的数字是:_________.答疑题223.(2021?益阳)如图,平面上的四边形abcd是一只“风筝”的骨架,其中ab=ad,cb=cd.(1)九年级王云同学观察了这个“风筝”的骨架后,他认为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垂足为e,并且be=ed,你同意王云同学的判断吗?_________;(2)设立对角线ac=a,bd=b,用含a,b的式子则表示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224.(2021?岳阳)如图,已知de垂直平分ab,分别交ab、bc于d、e两点,ae平分∠bac,∠b=30°,be=4,则ac=_________.225.例如图,△abc中,∠bac=11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bc=10cm.(1)则△ade的周长为_________cm;(2)则∠dae的度数为_________度.2021-2021菁优网菁优网227.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abc的周长为18厘米,△abe的周长为10厘米,则bd的长为_________厘米.228.例如图,在△abc中,∠abc=2∠c.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点d,e,则ab_________cd.229.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1)若△cmn的周长为18cm,则ab=_________cm.(2)若∠mcn=48°,则∠acb=_________度.230.如图所示:△abc的周长为24cm,ab=10cm,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边于点e,像距为d,△aec的周长为_________cm.231.如图,在△abc中,∠c=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cae=∠b+30°,则∠aeb的度数为_________度.232.如图所示,在△abc中,de就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ac于d,相连接bd.(1)若∠abc=∠c,∠a=50°,则∠dbc的度数为_________度.(2)若ab=ac,且△bcd的周长为18cm,△abc的周长为30cm,则be的短为_________cm.2021-2021菁优网菁优网23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ac=8,△abe的周长为14,则ab的长为_________.234.未知:例如图,在△abc中,ed垂直平分ab,∠ebc=24°,∠c=72°,则∠a=_________度.235.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40度.(1)则∠m的度数为_________度;(2)若将∠a的度数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则∠m=_________度;(3)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试证明;(4)将(1)中的∠a改成钝角,(3)中的规律仍设立吗若不设立,应当怎样修正?236.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bc上,de垂直平分ab,且de=dc,则∠b=_________度.237.例如图,在△abc中,ab=ac,∠a=30°,de垂直平分ac于e,相连接cd,则∠dcb=_________度.2021-2021菁优网。

第12章 轴对称单元质量检测题2

第12章 轴对称单元质量检测题2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各数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有()A 、B 、C 、D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C、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B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D.点评:掌握好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70°,则它的底角是()A、70°B、55°C、60°D、70°或5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解答:解:∵等腰三角形∴底角是:(180°﹣70°)÷2=55°,故选B.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21:10B、10:21C、10:51D、12:01考点:镜面对称。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10:51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10:5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4、桌面上有A,B两球,若要将B球射向桌面任意一边,使一次反弹后击中A球,则如图所示8个点中,可以瞄准的点有()个.A、1B、2C、4D、6考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分别作B关于四个边对称的点,与A连接,可得有且只有2个点在A与B的对称的点的连线上;故可以瞄准的点有2个.解答:解:由图可知可以瞄准的点有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5、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句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第12章轴对称单元质量检测题2 答案与评分标准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④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A、1B、2C、3D、4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证明题专题训练

轴对称证明题专题训练

D CB AF ED C B A D C B AE D C B A章轴对称证明题专题训练1.如图,已知:△DAC 和△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E 、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 、N . 求证:CM =CN ;2.如图,已知:∠A=2∠B ,CD 平分∠ACB .求证:BC=AD+AC3.如图,已知: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一点,且CD =AB ,∠BDA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AC =2AE4.如图,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分别连接AE 、AF 和EF ,若∠EAF =450.求证:EF =BE +DF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在AB 上,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D =CE ,DE 与BC 交于点F . 求证:DF=EF .6.如图,在△ABC 中,∠BAC =1200,AD ⊥BC 于D ,AB +BD =DC .求∠C 的度数.FED CBAEDCBAFEDCBADCBAMD CBA7.如图,从等腰Rt△ABC的直角顶点C向中线BD作垂线,交BD于F,交AB于E,连接DE.求证:∠CDF=∠ADE.8.如图,已知: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AB=CD.求证:∠BAE=∠CDE.9.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BF=AC.10.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EF.11.如图,已知:BC>BA,AD=CD,BD平分∠ABC.请猜想:∠A与∠C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2.如图,已知:∠B=∠C=90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21D C B A GFE D C B A13.如图,在△ABC 中,AB=AC ,∠1=∠2.求证:AD 平分∠BAC .14.如图,已知:D 是△ABC 中BC 边上一点,E 是AD 上一点,EB=EC ,∠ABE=∠ACE .求证:∠BAE=∠CAE .15.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 为BC 边的中点,EG ∥DA ,交AB 、CA 的延长线分别于点F 、G .求证:BF=CG.E D C B A。

轴对称中极值问题的分析与解法

轴对称中极值问题的分析与解法

直线 l 的交点 C的位置 即为所求.
图3 —1
图3 2 —
分析 : 方形 是轴对 称 图形 , 角线 B 正 对 D所 在 的直
线是其中一条对称轴 , c关 于直线 B 的对称 点就是 点 D
A 点, 因此 , 接 A 连 E交BD于 P, E4P =P P -C E+P A—
0B
△P MN 的周长为 P +P M N+MN= P M+P N+MN 。

PP 为最小.

【 2 如图3 , 例 】 —1在正方形 AB D中, C E是 B C边

上的一点 , B 且 E一3 E = 1 P是 B 上 的一 动点 , ,C , D 则 P E+P C的最小值是多少?
D.4
分析 : 根据菱形 的轴对称性先作 出点 N关 于对角线
AC+ C B=AC+ C = AB . B
A 的 对 称 点 N 即 B C , C的 中点 , P 则 N— P , 接 N 连
在 A A , CB 中
5 2 中
MN 与A C交于一点 , 即当点 P运动到该点时, 4 MP -
交 0 A、0B 于 M 、』,此 时 , \ , 图考查 , 的甚至是放 在压轴 有 题 中考查. 这类题 型体现 了数形 结合 的思想和转 化的思 想, 较好 地考查 学生 的观察 、 探究 、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 对称 的应 用价值 和丰富 的
A B…C D AD 2 B一 6 。直 线 MN 为等 腰 梯 形 , 0,
A C 的对称轴 , B D P为 MN 上一 动点 , 么 P +P 的 那 C D
丢的像 反 例 数一 z 图 与 比 函 P 肘 睾是0 第 象 的 象 于 / 。1 ( ) 一 限 图 交 C ≠在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2轴对称试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2轴对称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12轴对称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专题解读】此局部内容是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新题型之一,解题的根据主要是轴对称及轴对称的性质.例1如图12-112所示的是小方画的正方形风筝图案,她以图中的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在对角线的下方画一个三角形,使得新的风筝图案成为轴对称图形,假设如图12-113所示的图形中有一图形为此轴对称图形,那么此图为()专题2利用轴对称变换作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及设计方案【专题解读】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精巧图案,当对称轴改变方向时,原图形的对称图形也改变方向,一个图形经过假设干次轴对称变换,再结合平移、旋转等.就可以得到非常美丽的图案.例2如图12-114①所示,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就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请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专题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断定【专题解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断定可以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线段垂直,这是几何证明中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它经常与其他几何知识(如四边形、圆等)综合在一起考察.例3如图12-115所示,AB=AC,E,D分别在AB,AC上,BD和CE相交于点F,且∠ABD=∠ACE.求证BF=CF.专题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断定【专题解读】等边三角形是一个很特殊的三角形,它的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正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很多的几何证明题中都会用到.例4如图12-116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60°,BC=4,假设将△ADC沿直线AD折叠,那么C点落在点E的位置上,求BE的长.专题5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专题解读】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条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角的特殊性,提醒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例5如图12-117所示,△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BE=3AD.二、规律方法专题专题6正确作辅助线解决问题【专题解读】本章涉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做题时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由全等等知识获得结论.例6如图12-118所示,∠B=90°,AD=AB=BC,DE⊥AC.求证BF=DC.例7如图12-119所示,在△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E,在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BE=CF,EF交BC于G.求证EG=FG.三、思想方法专题专题7分类讨论思想【专题解读】本章涉及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计算,应通过题意讨论其可能存在的情况,运用相关知识一一讨论不难获得结论.例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3 cm和15 cm两局部,试求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专题8数形结合思想【专题解读】数形结合思想是比较常用的数学思想,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例9(开放题)如图12-121所示,△ABC中,AB=AC,要使AD=AE,需添加的条件是.例10(探究题)如图12-122所示,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P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几个例11(动手操作题)如图12-124①所示,△ABC中,AB=AC,∠A=36°,仿照图①请你再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ABC分割成3个三角形,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和证明,但要标出所分得的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综合验收评估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0分)1.如图12-125所示的四个中文艺术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一日千里ABCD图12-1252.如图12-126所示,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BD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E处.下面结论错误的选项是()A.AB=BEB.AD=DCC.AD=CED.AD=EC3.如图12-127所示,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线段PA=5,那么线段PB的长度为()A.6B.5C.4D.34.点P(3,-5)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3,-5)B.(5,3)C.(-3,5)D.(3,5)5.如图12-128所示,△ABC与△A′B′C′关于直线,对称,且∠A=78°,∠C′=48°,那么∠B的度数为()A.48°B.54°C.74°D.78°6.如图12-129所示的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间隔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B.△ABC的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7.如图12-130所示的是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长边中点的连线对折两次后得到的图形,再沿虚线裁剪,外面局部展开后的图形是图12-131中的()8.如图12-132所示,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C.3个D.2个9.如图12-133所示,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假设以点P,O,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A.2B.3C.4D.510.如图12-134所示,∠A=15°,AB=BC=CD=DE=EF,那么∠DEF等于()A.90°B.75°C.70°D.60°二、填空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0分)11.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长为2和5.那么第三边长为.12.如图12-135所示,镜子中的号码实际是.13.如图12-136所示.△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30°,∠ACB=80°,那么∠BCE=°.14.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顶点出发,能将其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那么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等于.15.如图12-137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假设∠ABE=20°,那么∠EFC′的度数为度.16.假设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17.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18.(1)假设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30°,那么其余两个角分别为.(2)假设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70°,那么其余两个角分别为.19.如图12-138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CD=3,那么点D到AB的间隔为.20.如图12-139所示,在△ABC中,AB=AC,∠A=60°,BE⊥AC于E,延长BC到D,使CD=CE,连接DE,假设△ABC的周长是24,BE=a,那么△BDE的周长是.三、解答题(每一小题10分.一共60分)21.如图12-140所示,有分别过A,B两个加油站的公路l1,l2相交于点O,现准备在∠AOB内建一个油库,要求油库的位置点P满足到A,B两个加油站的间隔相等,而且P到两条公路l1,l2的间隔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点P(不写作法,保存作图痕迹).22.如图12-141所示,∠BAC=∠ABD.(1)要使OC=OD,可以添加的条件为或者;(写出2个符合题意的条件即可)(2)请选择(1)中你所添加的一个条件.证明OC=OD.23.如图12-142所示,△ABC中,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AE=AF,AD是BC边上的高,试判断EF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12-143所示,△ABC中,点E在AC上,点N在BC上,在AB上找一点F,使△ENF的周长最小,并说明理由.25.如图12-144所示,某船上午11时30分在A处观测海岛B在北偏东60°方向,该船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正向航行,航行到C处时,再观测海岛B在北偏东30°方向,又以同样的速度继续航行到D处,再观测海岛B在北偏西30°方向,当轮船到达C处时恰好与海岛B相距20海里,请你确定轮船到达C处和D处的时间是.26.如图12-145所示,在△ABC中,∠ABC=2∠C,AD为BC边上的高,延长AB到E点,使BE=BD,过点D,E引直线交AC于点F,那么有AF=FC.为什么附:中考真题精选轴对称图形1.以下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3.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图案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对称,那么以下列图案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 .B .C .D .4.将一个矩形纸片依次按图〔1〕、图⑵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头将图〔4〕的纸再展开铺平,所得到的图案是〔〕5.以下几何图形:①角②平行四边形③扇形④正方形,其中轴对称图形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6.以下有一面国旗是轴对称图形,根据选项里面的图形,判断此国旗为何〔〕A 、B 、C 、D 、7.如图1,将某四边形纸片ABCD 的AB 向BC 方向折过去〔其中AB <BC 〕,使得A 点落在BC 上,展开后出现折线BD ,如图2.将B 点折向D ,使得B 、D 两点重迭,如图3,展开后出现折线CE ,如图4.根据图4,〔向上对折〕 图〔3〕 〔向右对折〕图〔4〕 DC B A 〔第6题〕判断以下关系何者正确?〔〕A、AD∥BCB、AB∥CDC、∠ADB=∠BDCD、∠ADB>∠BDC8.以下四个图案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1B、2C、3D、49.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正六边形10.观察以下列图案,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1.以下汽车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12.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假设BC=3,那么折痕CE的长为〔〕A .32B .233C .3D .613.如图,阴影局部是由5个小正方形涂黑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得到新的图形(阴影局部),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图中所示的几个图形是国际通用的交通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14.以下几何图形:①角②平行四边形③扇形④正方形,其中轴对称图形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5.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C =60°,AC =10,将BC 向BA 方向翻折过去,使点C 落在BA 上的点C ′,折痕为BE ,那么EC 的长度是〔〕A .35B .35-5C .10-35D .5+316.在以下几何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 0的边OA 在x 轴上,边0C 在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 翻折,B 点落在D 点的位置,且AD 交y 轴于点E .那么点D 的坐标为〔〕A 、412(,)55-B 、213(,)55-C 、113(,)25-D 、312(,)55- 等腰三角形1.如图(十三),ΔABC 中,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D 、E 两点,并连接BD 、DE .假设∠A =30∘,AB =AC ,那么∠BDE 的度数为何?A .45B .52.5C .67.5D .752.假设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 和6cm ,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 .15cmB .16cmC .17cmD .16cm 或者17cm3.如图,在ABC △中,13AB AC ==,10BC =,点D 为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点E ,那么DE 等于〔〕A .1013B .1513C .6013D .7513二、填空题1.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3.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那么△ABC 的外角∠BCD =°.4.如图6,在△ABC 中,AB=AC ,∠BAC 的角平分线交BC 边于点D ,AB=5,BC=6,那么AD=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且CG =CD ,DF =DE ,那么∠E =度.6.如图,∠AOB=α,在射线OA 、OB 上分别取点OA 1=OB 1,连结A 1B 1,在B 1A 1、B 1B 上分别取点A 2、B 2,使B 1B 2=B 1A 2,连结A 2B 2…按此规律上去,记∠A 2B 1B 2=1θ,∠3232A B B θ=,…,∠n+11A n n n B B θ+=那么⑴1θ=;⑵n θ=。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1)

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 ≌△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PO B.PQ C.MO D.MQ2.如图,已知AC=DB,AB=DC,你认为证明△ABC≌△DCB应该用() A.“边边边” B.“边角边” C.“角边角” D.“角角边”3.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边对应相等D.两边对应相等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15°B.20°C.25°D.30°5.如图,OA=OB,OC=OD,AD=B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A.1对B.2对C.3对D.4对6.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位置如图所示,到∠AOB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应是()A.点MB.点NC.点PD.点Q7.在△ABC和△A′B′C′中,有下列条件: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以下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⑤⑥8.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 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9.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DA平分∠EDF;②△EBD≌△FCD;③BD=CD;④AD⊥BC.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25,则△EDF的面积为()A.25 B.35 C.15 D.12.5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可知∠α=________.12.已知△ABC≌△DEF,BC=EF=6 cm,△ABC的面积为18 cm2,则EF边上的高是________cm.13.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1.6,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14.如图,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15.如图,AB=AC,AD=AE,∠BAC=∠DAE,∠1=25°,∠2=30°,则∠3=________.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小亮发现: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除小亮的发现之外,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它们也会全等;当这两个三角形中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是____________时,它们一定不全等.17.在△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B的坐标为(4,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C与D不重合),那么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已知△ABC中,AB=AC=20 cm,BC=16 cm,点D是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2 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 上由A点向C点运动.当△BPD与△CQP全等时,点Q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8分,25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 19.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且AB=DE,BE=CF.求证AC∥DF.20.如图,已知∠1=∠2,∠3=∠4,EC=AD.求证AB=BE.21.如图,铁路和公路都经过P地,曲线MN是一条河流,现欲在河边建一个货运码头Q,使其到铁路和公路的距离相等.请用直尺和圆规通过画图找到码头Q的位置.(注意:①保留作图痕迹;②在图中标出点Q)2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求证:(1)△ABC≌△ADC;(2)BO=DO.23.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BE⊥AC.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过C作CE⊥AB于E,并且AE=12(AB+AD).求∠ABC+∠ADC的度数.25.如图①,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1)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2)如图②,如果∠ACB不是直角,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在(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一、1.B 2.A 3.D 4.D 5.C 6.A 7.C 8.C 9.D 10.D 二、11.51° 12.6 13.414.∠C =∠E (答案不唯一) 15.55° 16.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7.(4,-1)或(0,3)或(0,-1) 18.52 cm/s 或143 cm/s点拨:∵AB =AC =20 cm ,点D 为AB 的中点,∴∠B =∠C ,BD =12×20=10 (cm).设点P ,Q 的运动时间为t s , 则BP =2t cm ,PC =(16-2t)cm.①当BD =PC 时,16-2t =10,解得t =3,则BP =CQ =2t =6 cm ,AQ =AC -CQ =20-6=14 (cm),故点Q 的运动速度为14÷3=143(cm/s). ②当BP =PC 时,CQ =BD =10 cm ,则AQ =AC -CQ =10 cm. ∵BC =16 cm ,∴BP =PC =8 cm. ∴t =8÷2=4.故点Q 的运动速度为10÷4=52(cm/s). 三、19.证明:∵BE =CF ,∴BE +EC =EC +CF ,即BC =EF . ∵AB ∥DE , ∴∠B =∠DEF .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DEF ,BC =EF ,∴△ABC ≌△DEF (SAS ). ∴∠ACB =∠F . ∴AC ∥DF .20.证明:∵∠1=∠2,∴∠1+∠EBD =∠EBD +∠2, 即∠ABD =∠EBC . 在△ABD 和△EBC 中,⎩⎨⎧∠ABD =∠EBC ,∠3=∠4,AD =EC ,∴△ABD ≌△EBC (AAS ). ∴AB =BE . 21.解:如图所示.22.证明:(1)在△ABC 和△ADC 中,⎩⎨⎧∠1=∠2,AC =AC ,∠3=∠4,∴△ABC ≌△ADC (ASA ). (2)∵△ABC ≌△ADC , ∴AB =AD .在△ABO 和△ADO 中,⎩⎨⎧AB =AD ,∠1=∠2,AO =AO ,∴△ABO ≌△ADO (SAS ). ∴BO =DO . 23.证明:∵AD ⊥BC ,∴∠BDF =∠ADC =90°. 在Rt △BDF 和Rt △ADC 中,⎩⎨⎧BF =AC ,FD =CD ,∴Rt △BDF ≌Rt △ADC (H L). ∴∠BFD =∠C .∵∠BFD =∠AFE ,∠C +∠DAC =90°, ∴∠AFE +∠DAC =90°. ∴∠AEF =90°,∴BE ⊥AC .24.解:过点C 作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AC 平分∠BAD ,CE ⊥AB , ∴CF =CE .在Rt △ACF 和Rt △ACE 中, ⎩⎨⎧AC =AC ,CF =CE ,∴Rt △ACF ≌Rt △ACE (H L). ∴AF =AE .又∵AF =AD +DF ,AE =AB -BE ,AE =12(AB +AD ),∴DF =BE .在△CDF 和△CBE 中,⎩⎨⎧DF =BE ,∠CFD =∠CEB =90°,CF =CE ,∴△CDF ≌△CBE (SAS ). ∴∠CDF =∠CBE . ∵∠ADC +∠CDF =180°, ∴∠ABC +∠ADC =180°. 25.解:(1)FE =FD .(2)成立.证明:如图,在AC 上取AG =AE ,连接FG .(第25题)∵∠B =60°,AD ,CE 分别平分∠BAC ,∠BCA , ∴∠1=∠2,∠3=∠4,∠1+∠2+∠3+∠4=120°. ∴∠2+∠3=60°. 在△AEF 和△AGF 中,⎩⎨⎧AE =AG ,∠1=∠2,AF =AF ,∴△AEF ≌△AGF (SAS ). ∴∠AFE =∠AFG ,FE =FG . ∵∠AFE =∠CFD =∠2+∠3=60°, ∴∠AFG =∠AFE =60°. ∴∠CFG =60°. 在△CFG 和△CFD 中, ⎩⎨⎧∠CFG =∠CFD =60°,CF =CF ,∠3=∠4,∴△CFG ≌△CFD (ASA ). ∴FG =FD . ∴FE =FD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它的周长为() A.9 B.12 C.15 D.12或1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2,-3) B.(2,-3) C.(-3,-2) D.(3,-2) 4.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是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6 B.7 C.8 D.95.如图,在△ABC中,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点D,∠A=50°,则∠BDC=()A.50°B.100°C.120°D.130°6.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B.45°C.60°D.70°7.如图,在△ABC中,∠C=90°,BC=35,∠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若DC DB=2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A.10 B.15 C.25 D.208.如图,在△ABC中,AC=2,∠BAC=75°,∠ACB=60°,高BE与AD相交于点H,则DH的长为()A.4 B.3 C.2 D.1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则EF+CF取得最小值时,∠ECF的度数为()A.15°B.22.5°C.30°D.45°10.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ACE+∠DBC=45°;③BD⊥CE;④∠BAE+∠DAC=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一木工师傅有两根木条,木条的长分别为40 cm和30 cm,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2.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BAD=80°,AB=AD=DC,则∠C=________.13.如图,在△ABC中,AB=AC=6,BC=4.5,分别以A,B为圆心,4为半径画弧交于两点,过这两点的直线交AC于点D,连接BD,则△BCD的周长是________.14.如图,已知P A⊥ON于A,PB⊥OM于B,且P A=PB,∠MON=50°,∠OPC=30°,则∠PCA=________.15.由于木制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大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①,衣架杆OA=OB=18 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②,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cm.16.如图,在△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点E在BC上,点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的度数为________.17.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网格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个.18.在△ABC中,AB=AC=12 cm,BC=6 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点B 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B→A→C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当t=____________时,过点D,P两点的直线将△ABC的周长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6分,23,24题每题8分,26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19.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C=90°.求证∠B=∠DEF+∠EDG.20.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P是BC上一点,且∠BAP=90°,CP=4 cm.求BP的长.21. 已知:如图,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BO⊥AC,CO⊥AB,垂足分别为D,E.求证OB=OC.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2),B(-4,-3),C(-1,-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A1________,B1________,C1________;(3)求△A1B1C1的面积;(4)在y轴上画出点P,使PB+PC最小.2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等边三角形ADE,DE与AC交于点F.(1)试判断DF与EF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2)若CF的长为2 cm,试求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24.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交AD于点G.(1)求证AD⊥CF;(2)连接AF,试判断△A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5.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点A处.(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x或y的式子表示)?(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并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 cm,BC=8 cm,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 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 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第(1)题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经过多少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一、1.C 2.C 3.A 4.D 5.B 6.A 7.A 8.D 9.C 10.D二、11.10<x <70 12.25° 13.10.5 14.55° 15.18 16.108°17.5 18.7或17三、19.证明: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C +∠EDC +∠AED =180°×(5-2)=540°.∵∠A =∠C =90°,∴∠B +∠AED +∠EDC =360°.又∵∠AED +∠DEF =180°,∠EDC +∠EDG =180°,∴∠AED +∠EDC +∠DEF +∠EDG =360°.∴∠B =∠DEF +∠EDG .20.解:∵AB =AC ,∠BAC =120°,∴∠B =∠C =12(180°-∠BAC )=30°.∵∠P AC =∠BAC -∠BAP =120°-90°=30°,∴∠C =∠P AC .∴AP =CP =4 cm.在Rt △ABP 中,∵∠B =30°,∴BP =2AP =8 cm.21.证明:∵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BO ⊥AC ,CO ⊥AB ,∴OE =OD ,∠BEO =∠CDO =90°.在△BEO 与△CDO 中,⎩⎨⎧∠BEO =∠CDO ,OE =OD ,∠EOB =∠DOC ,∴△BEO ≌△CDO (ASA).∴OB =OC .22.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2)(3,2);(4,-3);(1,-1)(3)△A1B1C1的面积=3×5-12×2×3-12×1×5-12×2×3=6.5.(4)如图,P点即为所求.23.解:(1)DF=EF.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又∵AD⊥BC,∴AD平分∠BAC.∴∠DAC=30°.∵△ADE是等边三角形,∴∠DAE=60°.∴∠DAF=∠EAF=30°.∴AF为△ADE的中线,即DF=EF.(2)∵AD⊥DC,∴∠ADC=90°.∵△ADE是等边三角形,∴∠ADE=60°.∴∠CDF=∠ADC-∠ADE=30°.∵∠DAF=∠EAF,AD=AE,∴AF⊥DE.∴∠CFD=90°.∴CD=2CF=4 cm.∵AD⊥BC,AB=AC,∴BD=CD,∴BC=2CD=8 cm.故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8 cm.24.(1)证明:∵BF ∥AC ,∠ACB =90°,∴∠CBF =180°-90°=90°.∵△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BC =45°.又∵DE ⊥AB ,∴∠BDF =45°,∴∠BFD =45°=∠BDF .∴BD =BF .∵D 为BC 的中点,∴CD =BD .∴BF =CD .在△ACD 和△CBF 中,⎩⎨⎧AC =CB ,∠ACD =∠CBF =90°,CD =BF ,∴△ACD ≌△CBF (SAS).∴∠CAD =∠BCF .∴∠CGD =∠CAD +∠ACF =∠BCF +∠ACF =∠ACB =90°.∴AD ⊥CF .(2)解:△ACF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由(1)可知BD =BF .又∵DE ⊥AB ,∴AB 是DF 的垂直平分线.∴AD =AF .又由(1)可知△ACD ≌△CBF ,∴AD =CF ,∴AF =CF .∴△ACF 是等腰三角形.25.解:(1)△EAD ≌△EA ′D ,其中∠EAD 与∠EA ′D ,∠AED 与∠A ′ED ,∠ADE与∠A ′DE 是对应角.(2)∵△EAD ≌△EA ′D ,∴∠A ′ED =∠AED =x ,∠A ′DE =∠ADE =y .∴∠AEA ′=2x ,∠ADA ′=2y .∴∠1=180°-2x ,∠2=180°-2y .(3)规律为∠1+∠2=2∠A .理由:由(2)知∠1=180°-2x ,∠2=180°-2y , ∴∠1+∠2=180°-2x +180°-2y =360°-2(x +y ). ∵∠A +∠AED +∠ADE =180°,∴∠A =180°-(x +y ).∴2∠A =360°-2(x +y ).∴∠1+∠2=2∠A .26.解:(1)①△BPD 与△CQP 全等.理由如下:运动1 s 时,BP =CQ =3×1=3(cm).∵D 为AB 的中点,AB =10 cm ,∴BD =5 cm.∵CP =BC -BP =5 cm ,∴CP =BD .又∵AB =AC ,∴∠B =∠C .在△BPD 和△CQP 中,⎩⎨⎧BD =CP ,∠B =∠C ,BP =CQ ,∴△BPD ≌△CQP (SAS).②∵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BP ≠CQ .又∵∠B =∠C ,∴两个三角形全等需BP =CP =4 cm ,BD =CQ =5 cm.∴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4÷3=43(s).∴点Q 的运动速度为5÷43=154(cm/s).(2)设x s 后点Q 第一次追上点P .根据题意,得⎝ ⎛⎭⎪⎫154-3x =10×2.解得x =803.∴点P 共运动了3×803=80(cm).∵△ABC 的周长为10×2+8=28(cm),80=28×2+24=28×2+8+10+6,∴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AB 边上相遇.。

数学 中考 第一轮 单元讲义(含中考真题)第12章 轴对称

数学 中考 第一轮 单元讲义(含中考真题)第12章 轴对称

第十二章轴对称本章小结小结1 本章概述本章主要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知识与现实联系的重要内容.本章内容是上一章内容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四边形、圆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知识至关重要.本节中涉及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等重要概念,涉及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等重要性质,在学习时应特别注意.小结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和判定.2.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本章难点】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图案设计.2.书写推理证明过程.小结3 学法指导1.注意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直观方式掌握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轴对称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设计图案选择最佳方案等,体现知识的应用,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2.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的证明在本章都有涉及,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3.注意体会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在本章学习中的应用.知识网络结构图轴对称轴对称图形(1)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①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或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则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相等;对应角(对折后重合的角)相等②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对应点的线段(2)性质(3)垂直平分线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作轴对称图形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轴对称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P′(x,-y)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P″(-x,y) 等腰三角形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专题总结及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专题解读】此部分内容是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新题型之一,解题的依据主要是轴对称及轴对称的性质.例1 如图12-112所示的是小方画的正方形风筝图案,她以图中的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在对角线的下方画一个三角形,使得新的风筝图案成为轴对称图形,若如图12-113所示的图形中有一图形为此轴对称图形,则此图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即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只有C为轴对称图形.故选C.规律〃方法判断某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或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关键是能否找到一条直线可将这个图形(或两个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使对折后的两部分(或两个图形)重合.专题2 利用轴对称变换作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及设计方案【专题解读】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精美图案,当对称轴改变方向时,原图形的对称图形也改变方向,一个图形经过若干次轴对称变换,再结合平移、旋转等.就可以得到非常美丽的图案.例2 如图12-114①所示,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就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请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解:如图12-114②所示.【解题策略】先作出特殊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即可.专题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专题解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可以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线段垂直,这是几何证明中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它经常与其他几何知识(如四边形、圆等)综合在一起考查.例3 如图12-115所示,AB=AC,E,D分别在AB,AC上,BD和CE相交于点F,且∠ABD=∠ACE.求证BF=CF.分析本题综合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由于AB=AC,所以作辅助线BC,则可以构造等腰三角形,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证明:连接BC,∵AB=AC,∴∠ACB=∠ABC(等边对等角).又∵∠ACE=∠ABD,∴∠FCB=∠FBC.∴BF=CF(等角对等边).【解题策略】本题解题时灵活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也可以连辅助线AF,来证明BF=CF,用这个方法证明要用到三角形全等,比较麻烦.专题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专题解读】 等边三角形是一个很特殊的三角形,它的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正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很多的几何证明题中都会用到.例4 如图12-116所示,AD 是△ABC 的中线,∠ADC =60°,BC =4,若将△ADC 沿直线AD 折叠,则C 点落在点E 的位置上,求BE 的长.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轴对称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由折叠得∠ADE =∠ADC =60°,CD =DE .又∵BD =DC ,∴DE =BD .∵∠ADE =∠ADC =60°,∴∠BDE =180°-60°-60°=60°.∴△BDE 为等边三角形.∴BE =BD =21BC =2. 【解题策略】 本题运用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一判定方法.专题5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专题解读】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条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例5 如图12-117所示,△ABC 中,AB =AC ,∠BAC =120°,AD ⊥AC 交BC 于点D .求证BE =3AD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性质.证明:∵AB =AC ,∴∠B =∠C (等边对等角).又∵∠BAC =120°,∴∠B =∠C =30°.∵AD ⊥AC ,∴∠DAC =90°.∴∠BAD =∠BAC -∠DAC =120°-90°=30°.∴∠B =∠BAD . ∴BD =AD (等角对等边).在Rt △ADC 中,∵∠C =30°,∴CD =2AD .∴BC =BD +CD =AD +2AD =3AD .二、规律方法专题专题6 正确作辅助线解决问题【专题解读】 本章涉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做题时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由全等等知识获得结论.例6 如图12-118所示,∠B =90°,AD =AB =BC ,DE ⊥AC .求证BF =DC .证明:连接AE .∵ED ⊥AC ,∴∠ADE =90°.又∵∠B =90°.∴在Rt △ABE 和Rt △ADE 中,⎩⎨⎧==,,AE AE AD AB∴Rt △ABE ≌Rt △ADE (HL),∴BE =ED .∵AB =BC ,∴∠BAC =∠C .又∵∠B =90°,∴∠BAC +∠C =90°.∴∠C =45°.∵∠EDC =90°,∴∠C =∠DEC =45°.∴DE =DC ,∴BE =DC .例7 如图12-119所示,在△ABC 中,AB =AC ,在AB 上取一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使BE =CF ,EF 交BC 于G .求证EG =FG .证明:过E 作EM ∥AC ,交BC 于点M ,则∠EMB =∠ACB ,∠MEG =∠F .又∵AB =AC ,∴∠B =∠ACB .∴∠B =∠EMB ,∴EB =EM .又∵BE =CF ,∴EM =FC .在△MEG 和△CFG 中,⎪⎩⎪⎨⎧=∠=∠∠=∠),()()(已证对顶角相等已证CF EM ,FGC EGM ,F MEG∴△MEG ≌△CFG (AAS).∴EG =FG .三、思想方法专题专题7 分类讨论思想【专题解读】 本章涉及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计算,应通过题意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情况,运用相关知识一一讨论不难获得结论.例8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3 cm 和15 cm 两部分,试求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分析 这是一类常见的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的问题,解题时应注意到分为13 cm 和15 cm 两部分时的两种可能情形,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解:如图12-120所示,AB =AC ,D 为AC 的中点,所以AD =CD ,由题意知⎩⎨⎧=+=+,15,13CD BC AD AB 或⎩⎨⎧=+=+,13,15CD BC AD AB 解得AB =AC =326,BC =332或AB =AC =10,BC =8. 即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与底边长分别为326cm ,332cm 或10 cm ,8 cm . 规律〃方法 本题的分类讨论既可以说是来源于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说是来源于题设中的“不明确”,解题过程应从题设中挖掘出类似的信息,以使解答完整.专题8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解读】 数形结合思想是比较常用的数学思想,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例9 (开放题) 如图12-121所示,△ABC 中,已知AB =AC,要使AD=AE,需添加的条件是.分析从确定△ADE是等腰三角形着眼,若∠ADE=∠AED,可得AD=AE,除此以外还可加∠ADB=∠AEC或∠BAD=∠CAE或BD=CE.故填∠ADE=∠AED或∠ADB=∠AEC或∠BAD=∠CAE或BD=CE(答案不唯一).例10 (探究题)如图12-122所示,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P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几个?分析以OP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要考虑OP作腰和OP作底边两种情况.解:(1)当OP作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分O作顶点和P作顶点两种情况.当O 作顶点,OP作腰时,则以O为圆心,OP为半径画弧,与直线a交于M1,M2两点,则△OPM1和△OPM2都是等腰三角形;当P作顶点,PO作腰时,则以P为圆心,PO 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于M3,则△POM3为等腰三角形. (2)当OP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作O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a于M4,则△OPM4为等腰三角形.所以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4个.如图12-123所示.例11 (动手操作题)如图12-124①所示,△ABC中,AB=AC,∠A=36°,仿照图①请你再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ABC分割成3个三角形,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和证明,但要标出所分得的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分析在△ABC中,AB=AC,∠A=36°,所以∠B=∠C=72°.所以分割出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或顶角为36°,72°,108°,18°,144°,以这些度数为基础设计分割方案,便可得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解:如图12-124②③④⑤所示均符合要求.2011中考真题精选1.(2011江苏淮安,2,3分)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轴对称1..已知,如图....D.恰好在...BC......OB..的对称点..A.关于直线..........A.在.y.轴上,...BC..⊥.x.轴于点...C.,点......1.-.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上,点...OED...=.35..°,求∠...的度数.........BC..对称,∠....OBC...E.与点..O.关于直线2..已知:如图...AB..........2.-.3.,线段求作:线段..........MN.....AB..的垂直平分线作法:...图.2.-.3.《.3..已知:如图...及两点...M.、.N.....ABC......2.-.4.,∠求作:点...ABC...两边的距离相等...........P.点到∠....P.,使得...PM..=.PN..,且作法:...图.2.-.4.'.4..已知点.................B.,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点......P....l.上的一个动点,探究是否存在一个定点....A.在直线...l.外,点...P.为直线与.A.、.B.两点的距离总相等.如果存在,请作出定点...................B.;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2.-.5.5..如图....AD..对称若对称,请说明..............DE..⊥.AB..于.E.,.DF..⊥.AC..于.F.,那么点....E.、.F.是否关于...2.-.6.,.AD..为∠..BAC...的平分线,理由....(.图.2.-.6.综合、运用、诊断........6..已知:如图.....A.'.B.交.l.于.P.点,若...A.'.B.=.a.......l.对称,连接.....A.'.与.A.关于直线.....l.的同侧,点......3.-.7.,.A.、.B.两点在直线(.1.)求..AP..+.PB..;.(.2.)若点..+.MB..>.AP..+.PB..............AM...P.点的任意一点,求证:...l.上异于...M.是直线7..已知:....A.、.B.两点在..l.的同侧,试分别画出符合条件的点...............M......直线(.1.)如图..|最小;..-.BM........AM..l.上求作一点.....M.,使得|...3.-.8.,在¥.作.(.3.)如图..最小......+.BM..l.上求作一点...3.-.10..,在.....M.,使得...AM图.3.-.10..8..(......APBC....的周长最小;......P.,使得四边形.........3.-.11..,点..1.)如图..A.、.B.、.C.在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图.3.-.11..(.2.)如图..P.在点......P.、.Q.(点..Q.的左侧)......A.、.B.在直线...3.-.12..,已知线段.....a.,点...l.的同侧,在直线.......l.上,求作两点且.PQ........=.a.,四边形....的周长最小.....APQB图.3.-.12..】.9..(..边上求作一点......P.,在..OB..边上求作一点......Q.,使得Δ.......PMQ....AOB....如图..1.)已知:.....OA..3.-.13..,点..M.在锐角∠...的内部,在的周长最小;......图.3.-.13..(.2.)已知:如图....P.到点..M.的距离与点......P.,使得点.....P.到.......3.-.14..,点.....OB..边上求作一点....AOB..M.在锐角∠...的内部,在OA...........边的距离之和最小.,.图.3.-.14..10...已知:如图....1.=∠..2.,∠...D.、.E.两点,∠..4.....3.=∠..ABC..BC..边上有......6.-.5.,Δ...中,求证:△..........是等腰三角形.....ABC图.6.-.5.11...已知:如图....AD..=.AE......AB..=.AC..,.D.、.E.在.BC..边上,且......5.-.2.,Δ...中,..ABC?.求证:...BD..=.CE....图.5.-.2.12...已知:如图..=.AE..,.DE..=.CE..,.....AC..=.BC..=.BD..,.AD ......5.-.3.,.D.、.E.分别为...AB..、.AC..上的点,求∠......B.的度数.(.图.5.-.3.13...已知:如图......CA..至.E.,使..AE..=.AD......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5.-.4.,Δ..ABC...中,试确定...E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5.-.4.拓展、探究、思考........14...已知:如图...=.90..°,.AB..=.AC..,.D.是.BC..的中点,....AE..=.BF.......中,∠......5.-.5.,.Rt..Δ.ABC...BAC求证:(...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Δ..DEF....1.).DE..=.DF..;(图.5.-.5.[.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点和..........PQMN..N.点,使四边形............P.(.2.,.3.),..y.轴上分别找到..Q.(.3.,.2.),请在....x.轴和周长最小......(.1.)作出....N.点....M.点和(.2.)求出.......N.点的坐标....M.点和图.5.-.6.16...已知:如图..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ED..⊥.BC.......中,......6.-.6.,Δ..ABC求证:...AE..=.AF....&.图.6.-.6.17...已知:如图...ABC..AC..于.F......=.90..°,.CD..⊥.AB..于.D.,.BF..平分∠...交.CD..于.E.,交...ACB......6.-.7.,Δ..ABC...中,∠求证:...CE..=.CF....。

.图.6.-.7.18...如图....AP..、.BQ..分别为∠...、....=.40..°,.P.、.Q.分别在....BAC...BC..、.CA..上,并且...ABC...6.-.8.,在△...中.,∠..BAC...=.60..°,∠..ACB∠.ABC.........的角平分线,求证:..=.AB..+.BP......+.AQ...BQ图.6.-.8.*.19...如图...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问这样的..............C.点有几...ABC..................C.,使Δ...6.-.9.,若..A.、.B.是平面上的定点,在平面上找一点个并在图...C.点的位置..........6.-.9.中画出图.6.-.9.20...如图...,请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分法,将Δ...分割为三个三角形,并.........................ABC....ABC...6.-.10..,对于顶角∠......A.为.36..°的等腰Δ且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图.6.-.10..21...已知:如图..EAC...,.EF..⊥.AD..于.F.........B.=∠......7.-.8.,.AD..是∠...的平分线,∠..BAC求证:........EF..平分∠...AEB图.7.-.8.:.22...已知:如图...的外角...(∠...)的平分线........ACB..ACD..AC..边于...ABC......7.-.9.,在Δ..F.,交∠...中,..CE..是角平分线,......EG..∥.BC..,交于.G.,探究线段..................EF..与.F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7.-.9.23...如图..∥.BN..,请按以下步骤画图并回答................AM..,使....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BN...7.-.10..,过线段—.(.1.)画∠..AEB.......E.,∠...是什么角.......的平分线交于点...、∠...MAB..NBA(.2.)过点..于.点.C..观察线段..BN...................DE..、.CE..,有什么发现请证明你的猜想...D.,交......AM...E.任作一线段交..于点(.3.)试猜想..,.BC..与.AB..有什么数量关系...........AD图.7.-.10..#.24...已知:如图...°,.BE..平分∠..A.=.100...B.交.AC..于.E.........7.-.11..,Δ..ABC...中,..AB..=.AC..,∠(.1.)求证:....BC..=.AE..+.BE..;.(.2.)探究:若∠...................BC..等于哪两条线段长的和呢试证明之....°,那么......A.=.10825...已知:如图...都是等边三角形...........BDE......8.-.4.,Δ..ABC...和Δ(.1.)求证:....AD..=.CE..;.(.2.)当.............AB..与.BE..的数量关系...AC..⊥.CE..时,判断并证明/.图.8.-.4.26...如图...CD..=.CE..,连接...DE..并延长至点....BC..、.AC..上,且..EF.......F.,使...Δ.ABC...8.-.5.,已知...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在边=.AE..,连接...AF..、.BE..和.CF....(.1.)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加以证明;..............................(.2.)求证:....AF..=.BD....….图.8.-.5.27...已知:如图..BAD...=.30..°,∠...,∠..CD..的...B.=.90..°.求......8.-.6.,四边形....ABCD...,.CD..∥.AB..,.BC..=.6cm....中,...BAD..AC..平分∠长.______........图.8.-.6.《.28...(.....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为边在线段.........OAB......和.DO...和等边三..1.)如图...8.-.7.,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角形...AEB...的大小;...BC..,求∠......OCD.....E.,连接...,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图.8.-.7.(.2.)如图....OAB...O.旋转(△...和△..OCD......绕着点...8.-.8.,△..OAB...........OCD...固定不动,保持△........OCD...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不能重叠),求∠...的大小.............AEB?.图.8.-.8.29...已知:如图..AE..=.BD..,连接...CE..、.DE.......BA..到.E.,使..ABC.........BC..到.D.,延长......8.-.9.,△...为等边三角形,延长求证:...CE..=.DE....图.8.-.9.;.30...已知:如图..B.=.90..°,∠..C.=.60..°,.CD..=.2.AD..,.AB..=.4......A.=∠......8.-.10..,四边形....ABCD....中,∠(.1.).在.AB..边上求作点.....PC..+.PD..最小;.....P.,使图.8.-.10..?.(.2.)求出(....1.)中..PC ..+.PD ..的最小值......31.如图,△ABC 中,边AB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1)求证:PA=PB=PC.(2)点P 是否也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32、.如图:△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D=CE.{33、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D=∠DCO ;②∠BEO=∠CDO ;③BE=CD ;④OB =OC.(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CDE…34.如图,P 在∠AOB 内;点M ,N 分别是点P 关于AO ,BO 的对称点,且与AO 、BO 相交点E 、F ,若∆PEF 的周长为15,求MN 的长.N POM F E B A:35.如图(5)所示,在△ABC 中,∠C=90°,DE 垂直平分AB ,交AB 于E ,交 BC 于D ,∠1=21∠2,求∠B 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