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学习在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到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科学史的渗透,体会科学发展的历程充满艰辛和挫折。

⑵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教育。

⑶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单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演示仪、气垫导轨、滑块1个、小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视频:嫦娥卫星发射示意图。

师:多复杂啊,嫦娥卫星老老实实能够丝毫不差进入预定轨道,然后精确运行,这肯定首先要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1.提出问题

a:没有力,会有运动吗?b: 没有力,会是什么运动?c:没有力,运动会改变吗?

2.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生活经验)

3. 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师:对于这个问题啊,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有研究,他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2000多年后,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却提出了另一种相反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支持。大家说说看,谁的观点正确啊?

生:伽利略。

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没错啊。手拉小车,不拉就停,一拉就动,所以小车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啊!是吗?

师:是不是这样啊?我们再来观察(手停了,小车是不是立即就停?)

生:不是,还能运动一小段。

师:那后面小车的运动为什么会停下呢?

生:有摩擦力

师:那减少f,小车会怎么运动?;

生:运动距离变大。

师:如果没有f,小车怎么运动下去?

师:中学实验里有没有类似没有f的环境呢?

演示1:(气垫导轨演示)

师:滑块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个过程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呢?

生:不需要

师:那么在伽利略那个年代,有没有怎么先进的设备仪器啊?

生:没有

师:那他凭什么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呢?我们一起进入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演示2:针和单摆实验(伽利略是研究单摆专家)显示单摆(图1)

师:(延迟放),放了以后这个球做什么运动?

生:小球加速下去,然后减速上升。

师:球能摆多高呢?(等高)

师:如果放上钉子,改变小球不同的路径,小球也能摆到相同的高度吗?改变钉子的位置

师:小球好像有记忆功能

演示3:伽利略从摆的实验到得启发,如果不是绳子拉着,而是在斜面顶着,小球是不是还能记住原来的高度?

a:粗糙报纸:(还差一截)

b:拿去报纸:(只差一点吧?)(如果轨道光滑,是不是应该等高?)

c:改变斜面路径,应该等高吧?(师:小球在斜面上也具有记忆功能)

师:如果放在水平面上,小球是不是也要找等

高点啊?能找到吗?

生:找不到(演示)

师:如果轨道光滑,而且无限长,小球就一直

这样运动下去。。。

而事实上:①这个轨道会不会无限长啊?②能不能消除一切摩擦啊?

师:所以这个实验就叫做理想实验。

交流体会1:伽利略设计的这个实验,让你们最佩服的地方在哪里?(请思考)师:他是不是找到了没有阻力的环境啊?

生:没有

师:伽利略设计的这个实验,却又能够说明在没有阻力的环境下,小球一直运动下去,它靠的是什么啊?

生:推理

师:既然是推理,那么推理是有前提,他的前提就我们之前做的一系列实验。

总结:理想实验方法就是可靠实验+合理推理(经过理想化的处理,充分发挥理性思维的力量),这正是理想实验的魅力所在,他可以大大超越我们实际水平的限制(就算我们现在,气垫导轨也绝不是没有一切阻力,至少还有空气阻力啊,所以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