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复习
2018高考考点:现代史专题
2018高考考点:现代史专题【考向解读】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7.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命题热点突破一】古代中外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1)背景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②雅典的民族危机加剧。
③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④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并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特点①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
②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②社会矛盾未从根本上解决。
2.商鞅变法(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②秦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落后。
③商鞅来到秦国,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
(2)内容①经济: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在基层实行什伍连坐告奸制,严密控制人民;轻罪重刑。
③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什伍组织,建立严密户籍制度。
④文化:焚烧诗书,实行文化专制。
(3)影响①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②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②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③冯太后学习汉族文化的推动作用。
(2)措施①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
②设立三长制。
③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④迁都洛阳。
⑤推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3)作用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含解析)
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肖劲光将军回忆说:“全会还审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任务……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这次会议( )A.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
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 )A.坚决纠正冤假错案 B.法制建设日益完善C.严格司法审判程序 D.司法过程贯彻民主3.阅读下表,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时间立法特点20世纪80年代通过了以《宪法》(1982年修订)为核心的一大批用以恢复和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了以调整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为主的法律法规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5.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万~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我国( )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
(5)1937 ~ 1945 年 —— 抗日战争,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 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团结抗日 是文化主流。 (6)1945~1949年——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民主、和平、团结是这个 时期主流的社会思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 家学说。 (7)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社会过渡时期,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8)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双百” 方针,文学艺术创作一度出现繁荣,但发展曲折。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 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革命) ①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高潮: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③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
①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线索4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 (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 主政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抗西方议会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对 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抗西方 的多党制,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抗西方的民族自决原则。 (2)中国现代政治建设也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国家统一模式,即“一国两制”。 (3)新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战争外交、和平建设外交三个阶段,每一 个阶段都以国内思想、政治和经济任务而改变。这种剧烈频繁的转型过程 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4)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确立了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等结 盟获得外交依靠,另一方面不断打开外交局面;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 位上升、中苏关系恶化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下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需 要,中国外交实现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以更加独立自信的姿态谋 划外交舞台,呈现出全面性局面。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最新 2018历史高考中国近现史热点、重点透析 精品
18历史高考中国近现史热点、重点透析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近五年高考试题反映出以下特点:(1)所占分值比重较大;(2)部分知识复现率高,多变换角度出现,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3)高考命题对中国近现代史没有严格的分值比例限制,无论是题型或分值都是捆在一起的,但重点在近代史部分;(4)从命题内容的侧重点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了近代化主题,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努力,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历史。
二是中外关系史,五年中出了三道这样的材料题;(5)现代史部分侧重了对中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考查。
从以上命题特点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要重视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二是列强侵华史和近代科技文化史。
1.单元热点、重点透析(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册一~二章)主要集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重点是太平天国的典型政策、典型事件的评价,淡化了对其历史过程的要求:重视对战争影响的考查,淡化对战争过程的考查。
热点、重点:①多层次多角度把握鸦片战争的影响.其基本视角应把鸦片战争放在当时世界大潮中,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去理解,重心是对新思潮的把握。
②用全面和历史的观点评价林则徐,特别是结合有关材料评价,侧重于他对历史的贡献。
③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与西方基督教的关系,要做认真分析。
其中要注意在近代化过程中,农民阶级探索的途径、方法、特点。
④太平天国运动新时代新特点及由盛而衰的败因,从准备材料题的角度,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评判。
(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上册三-五章)本单元较多地考查了地主阶级的活动,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主观性试题比较重视对中国新经济成分和各派救国道路的探索;重视了对历史事件原因和影响的考查,淡化其过程。
热点、重点:①从世界主潮流的角度、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待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化中的位置和与其他国家近代化的比较,如洋务运动与西欧17-18世纪封建国家改革的比较。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中国近代史通史资料(超强)
中国近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
(2)后期:1919-1949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确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4)两大任务:a.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前一任务和后一任务的实现扫清了障碍,并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3.内容主线(1)帝国主义侵华:a.手段:军事、政治、文化、经济。
b.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c.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
b.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a.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三民主义)。
c.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d.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a.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b.资产阶级:百日维新、新亥革命。
c.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帝支持变法、清末“新政”。
4.阶段分期方法一:(1)旧民主主义革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注:按政府分:晚清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民国政府(1927-1949)(2)新民主主义革命:a.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b.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4)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d.抗日战争时期(1945-1949)。
【历史课件】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以致用
3.上海竹枝词有“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 观瞻”;成都竹枝词有“汽车更比包车好,男女相逢坐一堆”;北京竹枝词有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以上竹枝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传播了男女平等观念、民 主科学精神。
(2)公路 ①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但公路发展受限。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3)水运 ①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派创办 轮船招商局 ,打破了列强的垄断。 ②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快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受铁路、公 路和民航业的影响较大。
(4)航空 ①1909 年, 冯如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②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 天津 航线开通。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2.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设在 台湾,20 世纪初,上海 开始设立无线电 报局。 (2)电话 ①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 上海 设立电话公司。 ②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到 2003 年末,中国拥有的电话数 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 互联网 发送电子邮件。
2.表现 (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后,中山装 受到 新派人士的欢迎。 (2)食:鸦片战争后, 吃西餐 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 中西合璧 的豪宅。(源自)社会习俗时期变化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人教版:专题六 中国现代史
专题六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1949—1978年)一、考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间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二、知识构建三、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1)政治: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立足国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
“文革”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经济:过渡时期,中国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全面建设时期,中共八大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但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在经济建设中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劫难。
(3)社会生活: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生活水平总体较低。
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交通、通讯工具集大众传媒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服装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
(4)思想: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使我国的科技和国防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在杂交水稻、计算机及生物科学方面也取得居世界前列的成就。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现代史部分总结优选PPT课件
1 要点知识定位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 1914~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45年 诞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主义诞生、
新经济政策、“斯 量子力学、相
大林模式”、1929 对论、印象主
~1933年资本主义 义绘画、现代
世界经济危机、罗 立体画派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 计算机研制工作,“两 弹一星”研制成功、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
1966~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 破坏、周恩来调整 视台试播,“文化大革
1976年 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经济、邓小平全面 命”中教育、文艺都出
中日建交
20世纪
导弹危机、不结 列日涅夫改革、主要资本主 大规模普及,
60~70年代
盟运动兴起
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互联网产生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 东欧剧变,苏联
由贸易区、欧盟和欧元 20世纪 解体,“冷战”
的诞生、区域集团化和 80年代至今 结束,和平与动
经济全球化、戈尔巴乔 荡并存
夫改革、世界贸易组织
整顿经济
现了曲折
1976~ 1978年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 粉碎“四人帮”,“文 化大革命”结束
党和国家的经济工 作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 复高考
2 跨模块结合点
1.1949年至1978年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 (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 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 (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 (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 的外部环境。 (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
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练酷讲义:板块串讲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一、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2大线索1.2.祖国统一[对点演练]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别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
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选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完善法律程序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注重经济立法解析:选D 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主要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定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国家统一只是诸多法律之一,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表格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居多,故D项正确。
3.(2017·唐山三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意味着(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解析:选D 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
(二)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对点演练]1.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6讲 含答案 精品
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2.红军长征(1)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三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3)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3.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2)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国共合作典范,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3)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远征军赴缅作战:救出被困英军七千多人。
(4)抗战胜利: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4.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内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 新道德等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第6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主干知识排查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统治危机。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C.倡导变法维新
解析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才
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
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2 维新变法时期的“古为今用”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
2 热考重点深化
1.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 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①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 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②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 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 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资产阶级
建设新文化 救亡图存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7讲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 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 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民主与法制的践 踏。
(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3) 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真题例证1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3· 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 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 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 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四、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1.成就: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
案,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
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2.意义:维护了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
治保障,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
真题例证2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2· 江苏单科, 10)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4讲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
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最主要的,我们应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
真题例证1 鸦片战争时清政府的外交观念
(2014· 江苏单科,5)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
真题例证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2015· 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
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 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 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 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 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 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 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
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
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五篇】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五篇】导读: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近现代不同阶段的中外关系1、晚清时期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860年);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开端,林则徐等开明地主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阶段(从1861年到甲午战争之前):“和局”,清政府办洋务以自强。
第三段(从1894年至1912年);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华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在成立以后颁布的《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于1915年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条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1924年,孙中山北上时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的中国的势力。
1927年初,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
3、新中国时期阶段特征概况1949年至20世纪50 年代末“一边倒”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和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等,为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一大片,反两霸”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继续推行****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即“一大片”的方针,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在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大三角”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到恢复,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日建交,此后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打破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剥夺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 马克思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无偿没 收,二是赎买。我国从国情出发,用了 后者,苏联用了前者。 公私合营在分配上采取国家、资 本家、工人、企业公积金各分一点的方 法,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经营,使企业 的生产资料从私有变为公私共有,最终 通过赎买彻底公有。
——陈嘉映《梦想的中国》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 把别人的钱装进自 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 想装入别人的脑袋。
——泰戈尔
蜡炬成灰: 令人感叹的教师生 活写照
生活状态——
用一个字形容:累!
用两个字形容:很累!
要三个字形容:非常累! ——不仅人累,心更累!
5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 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 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
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过渡?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
房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党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实现了前一个革 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 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备条件,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 革命的必然趋势。‛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中国现代史复习
历史教师的使命
历史教师要有“观乎天文,以察 事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胸 襟,志存高远,耐得寂寞,做一个有 人文志向的教育工作者,用历史智慧 去唤醒学生的人文良知,用教育的光 辉去照亮学生的心路旅程。
2
‚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 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 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 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 的、采花的、在溪边濯足的,容 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 太阳的……‛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由, 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 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 领。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
新民主主义国家两大任务:由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七届二中全会》1949
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 家资本主义特征的经济。在必要和可能 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 主义方法发展。
农耕——工业 一五计划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一化三改 全球 两极格局 朝鲜、越南战争
历史学科的方法:概念解析
核心概念: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下位概念:合作社、公私合营
什么是?为什么? 怎么做?怎么样?
如何看?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
五 种 成 份 混 合 所 有 党 领 导 人 民 民 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二、构建历史发展的逻辑体系
历史演进的逻辑: 即历史发展的进程、阶段、背景、 原因、经过、结果等,以及纵向和横向 的联系。把握历史的事实,搞清楚历史 的逻辑,是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表 现,也是教好历史的基础。
——《讲述的逻辑──叶小兵听课随笔》
高三复习课必须突出逻辑性, 历史本身及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课 本特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关键在 于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本里面把 它整合好,每个单元要构建出完 整的思维链条,从而很流畅地把 握历史的演进脉络;不至于陷入 照本宣科的死胡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 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 私有财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这个共和国将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 有其田‛,把土地变成农民的私产。这还不是社 会主义农业,但发展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 主义性质。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 地权‛的路,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 让少数资本家和地主操纵国民生计。
——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 使每天的上课不至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 之路吧。
——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教师,应做学生学 习的导航,而不要做替学 生开车的司机。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趋势
经济:从部分开放到闭再到开、从计到市、从 一种到多种。 政治:从民主法治到无法无天、再到完善民主 健全法制 外交:从一边倒、封闭到全方位外交、多边外 交 科教:从重视到从不重视人才再到科教兴国、 人才战略
中国的教育是堆栈式 学习:主动堆栈还是被动 堆栈?层次大不一样。
1949 1978
1956 1992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结构 化、逻辑化的知识思维体 系?
以过渡时期为例
全球视野下新中国现代化的探索(1949——1956)
近 代 以 来 人 类 文 明 成 果 1946
一、是教学一定要突出主题和 核心概念
一单元要有一个主题和两到三 个核心的概念,这几个概念应该 形成单元的(主题)中轴线,一 单元的链条,这样就可以通过概 念进行解释;概念其实也是人进 行思考的最基本的细胞。
主题:新中国现代化的探索(统一、
民主、富强);高举四个自信。
上位 近代化
文明
中位
民主法制
下位 三大制度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
单 一 社 会 主 义 公 有 党 领 导 人 民 民 主
马 列 毛
马 列 毛
经
政
思 实质:变革造 手段:赎买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加 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的经济成分,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 经济形态。
——《共同纲领》第三十一条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由,没 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 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 一家一户分散的个体经济,就是封建 统治经济基础,使农民永远穷苦。克 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的 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 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