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行动与体验课件第7章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七章 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七章 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 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与理论
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的词源 2、有关课程的几种定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中华教育学习网
二、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社会政治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 响 学生个体的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课程传统和国外的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选 择的影响
中华教育学习网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
1、泰勒(R.W.Tyler)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B.S.Bruner)和施瓦布 (J.J.Schwab) (2)基本观点: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 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心;以 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 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 用。 中华教育学习网
3、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C.Rogers)等; (2)基本观点: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 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 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4、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Brameld)、弗莱 雷(P.Freire)等; (2)基本观点: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 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 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 程的核心问题;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 来。 中华教育学习网

第七章 行动研究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七章  行动研究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中,带着改善工作情境的目标,扩展自我的视野与角
色,对自己的实践工作随时作批判式的反省思考。
2020/10/21
三 、
⒐ 研究的理论基础
行 动
——人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行动研究本质上是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
的 过程,旨在使教师获得一种内在启蒙和解放的力量,打
特 开新的思考维度和新的探询方向,增强实践能力和自我

程序;研究期间,注意变化,了解

其是否有利,并据此调整计划。

对条件控制和降低误差不作过高
的 比 较
要求。由于教师本人直接介人了 研究情境,总会带有某种偏见 。
2020/10/21


行 动
7.测量
研 实验研究:努力选取最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可 究 用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价,并在研究之前对测量
与 工具进行预测试验
点 的大小,都有自己的特点。行动研究之情境特定性不
同于一般研究之普遍代表性、情境类推性。行动研究
以特定实践问题为主,实践问题的解决有其特定的适
用情境;行动研究以小样本为范围,而以实践工作者
所在情境的人、群体、组织为研究对象,因不重视取
样代表性,研究结果无法类推至其他的实践情境。
2020/10/21
三 、
研 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
的 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基 (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 本 调研、问题诊断入手。
操 (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 作 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
环 (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节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部分课件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部分课件

西方当代教学理论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斯金纳)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即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 射。 斯金纳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了斯金纳箱。 他把饥饿的白鼠放入这个箱子,箱内装有按键,白鼠 如果碰到按键,就会有一粒食丸掉出来。

开始白鼠是在箱内乱动,偶尔碰到按键,得到食物强化。 多次强化之后,白鼠会自动按键,以得以食物。所以, 这个键变成了获得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这种通过动物 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 反射,即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作出 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 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由此 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 —反应”的联结,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呈现一愉快刺激以增强一反应 发生的概率即正强化;撤消一厌恶刺激以增强一反应发 生的概率即负强化。而呈现一厌恶的刺激或撤消一愉快 的刺激以消除一个特定的(错误的)反应都是惩罚。负 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 下,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促使身 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学的作用
1.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 劳动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基本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全面深刻的影 响。 2.教学是传递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 技能和人类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手段。
六、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 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 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中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读书指导法 (五)演示法 (六)参观法 (七)练习法 (八)实验法 (九)实习作业法

现代教育学第七章第二节PPT教学课件

现代教育学第七章第二节PPT教学课件
第三,有的课程标准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 和现代教学技术的指导意见。 3.编制教材 教材即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音像教材或 多媒体教材等,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有的称 之为课程资源。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怎样处理普通中学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组织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
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三个层次。 1.制定课程计划 所谓课程计划,就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 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劳 动、各种活动等作全面安排。
2020/12/10
6
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培养目标,居于课程计划的 首位,由教育目的决定。第二,课程设置,规定要开设的科 目及教学要求、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学年编制包括学年的 学期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劳动时间、节假日等规定 ;学周安排包括每周上课时数、课间活动时数、生产劳动时 数等。第三,考试考查,规定考试与考查的科目、方式和成 绩评定的方式。第四,实施要求和课程管理,说明一些落实 中需注意的事项,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考虑“序列”、
“连贯性”、“综合”、“均衡”、“准确性”、“长期效果” 等要求。
第三,可行性原则,即课程满足特定的教育组织(制度)的需要、 (要二求)课及程资编源制的的程方度法。
1.主观法
2.客观法 3.经验法
4.活动分析法 5.实验法
2020/12/10
5
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编制
2020/12/10
3
1.系统知识准则。 2.历久尚存准则。 3.生活效用准则 4.兴趣需要准则。 5.社会发展准则。

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

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

1 精2选ppt 3 4 5 6 7 8 9 9 10
四 教学的任务
Hunan Unive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gy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个性健康 发展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奠定科学的世 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
(一)外国学者的观点
史密斯:
1、描述性定义:教学是传授知识或技能。 2、成功式定义:“教学”意味着不仅要发生某
种相互关系,它还要求学习者掌握所教的内容。 3、意向式定义:教学作为一种意向活动 4、规范式定义:教学的活动符合特定的道德条
件 5、科学式定义 :即精确到在运用一个概念时,
每个人都有一致的看法
1 精2选ppt 3 4 5 6 7 8 9 8 10
三 教学的意义
Hunan Unive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gy
(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 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都起着重要 的作用:
1 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 教学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 3教学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
案例分析5:
Hunan Unive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gy
• 上数学课时,教师把圆面积公式S=∏R2 写在黑 板上,叫学生反复念。
一个学生举手提问:“S=∏R2 是什么意思?”
教师说:“这是圆面积公式。”
学生又问:“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
教师说:“不要寻根问底了,把它背下来熟记就行 了。”
请从教育过程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
1 精2选ppt 3 4 5 6 7 8 9 13 10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课程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 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教学进 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 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 的各种教育活动
这个定义指的是学校规划和 将要实施的课程形式,既包 括学科课程,也包括除学科 以外的各种活动课程。此外, 它还包含了各项课程设置的 分量比例和时间安排
课程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课程分成 不同的类型:
• 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 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 过程
• 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中的新兴取向。这种取向认 为,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但无论怎样有关课程开发的一个共识是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和良好感受是成功课程开发的必要前提课程内容的选择及来源构成所谓课程组织即是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进行组合妥善形成相应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促进课程创生和教学创新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程组织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不同取向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区分的五种课程层次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层次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体验层次的课程忠实取向
• 个性发展:意味着课程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 性、具体性、特殊性。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目标重建
• 新课程确立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 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
• 新课程确立新的学生观和学习观,从而从 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育学_第七章_教学

教育学_第七章_教学

(2)指导;
(3)总结。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 独立作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培 养技能的教学方法。分为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
(1)实验前做好准备;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 (3)实验后要总结。
(3)做好总结。
2.研究法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和解决问题,以获取知 识并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中学高年级。 运用研究法应注意: (1)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2)创设研究情境;
第三节 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 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 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 与学的方法。 主要特征: 1)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 2)源于教学实践,指导实践,“贵在得法”;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另外,要考虑讲授的整体性策略。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 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能够逐步得 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的方法。
谈话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能够得到及时反 馈,调整教学活动。非常适合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 使用。
7.创作。创作是指根据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 技能,创造新的动作行动或操作材料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的形式
教学目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形式 有三:一是行为目标;二是形成性目标;三是表现性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这三种形式之间 的关系。

教育学中学班第七章PPT资料23页

教育学中学班第七章PPT资料23页
3、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速度快、全面和谐)
4、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 基本途径。
06.01.2020
3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要点 1、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教 学任务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 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2、教学的一般任务:
06.01.2020
10
(2)启发性原则 含义: 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自觉学习 (P122) 基本要求: ① 调动学习主动性; ② 启发独立思考; ③ 让学生动手; ④ 发扬教学民主。 举例
06.01.2020
11
(3)巩固性原则 含义: 牢固掌握、长久记忆、迅速再现 (P124) 基本要求: ① 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 组织各种复习; ③ 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举例
3、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1)间接性;
(2)交往性;
(3)教育性;
(4)领导性(三体结构)。
06.01.2020
5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进行道德教育; (4)促进个性发展。
06.01.2020
4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概念
要点
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指导学生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道德品质、发展个性 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学 生实现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PPT课件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PPT课件
第七章 课 程
2021/6/4
1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念
1.什么是课程
广义: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
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 学校的环境气氛等。
狭义: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书,课程
(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
2.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方法,少用量性、甄别性评价方法
2、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
价方法
《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
、创新型教师
2021/6/4
22
(四)新课程中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行为
1、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自我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021/6/4
6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列入学校 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又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 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 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和干扰教育目 标的实现。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 “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
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 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
局限性:可能内容及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 不易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 能技能
2021/6/4
5
3.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课程。也叫广域课 程或大范围课程
核心课程: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的 中心课程

教育学行动与体验课件-第七章 教学如何进行 (201309三四节) 2

教育学行动与体验课件-第七章 教学如何进行 (201309三四节) 2
“育人”的关系
——赫尔巴特
• 教学规律 是教学现象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 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
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 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着指导作用。
“假如孩子离开你时是灰色的、无个性的, 那就意味着你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东西,对于 一个教师来说恐怕没有比这种结局更令人痛心了。 因为,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 上再现自己的一种伟大的创造。”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相长性
教学发展性
教学教育性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教知不”其足与善,“也教学。然”是 后的故知关学困系然。后知

“知识传递”与 “智力发展”的关系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教学永“远教具书有”教与育性。
注重把理论学 习和实践训练有机 结合,引导学生学 以致用,在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中巩固 知识,深化理论, 强化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既 要注重教学任务的 完成,也要注重教 学效果的提升。
【问题情境】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
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 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 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 歌?”

《教育学》第二版第七章课程(2024)

《教育学》第二版第七章课程(2024)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政策、科技 进步、家庭背景、学校文化等。
20
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原则和方法
2024/1/29
建设原则
科学性、公正性、发展性、可操 作性。
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1
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化评价
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 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
德育与美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 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 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 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024/1/29
28
拓展延伸: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9
25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概述
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式
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平台开发等。
2024/1/29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势
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 教学;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保持与 传统教学手段的平衡。
2024/1/29
24
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1 2
创新性教学方法定义
指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举例
包括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式 教学等。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pt第七章 课 程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pt第七章     课  程

第二节
课程的一般范畴
一、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一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 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aims 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goals 3、课程目标objectives (二)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本质观 (二)在课程内容基本关系上的倾向
第三节Βιβλιοθήκη 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设计: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1、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 程的基本结构等。解决各类课程的适宜比例关系、具体的课程门类、开设顺序、 时间分配等。 2、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将宏观课程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以教科书 或其他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3 3、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影响微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已有的基础及学习状态、 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等。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1、国内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2、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1944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评价之父” 著名的四个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A、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 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第七章
第一节
一、课程与课程论 (一)、比校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 1、课程是知识
课 程
课程概述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识的体现;是既定 的、先验的、静态的;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2、课程是经验 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 兴趣、态度。学习者的角色是参与者和组织者。 3、课程是活动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 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 综合性和整体性;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教师民课 程各因素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 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 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 歌?”
问题: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可以运用到哪些教学原则?
在下面一个案例中, 该老师注意到了哪些教学原则?
• 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大 法学
常 用 的 教 学
• 研究型教学 • 讨论式教学 • 问题教学法 • 双语教学 • 案例教学法 • 模拟情景教学 • 背景透视教学法 • PBL教学法
举例:一名教师教学生圆的知识
• 问题:你能否把下面的圆画完整吗?(圆的大部分) • 师: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 生:关键是要找到圆心。 • 生:还要知道半径。 • 师:怎么确定圆心,半径或直径,大家动手实验,小组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学科的不同特点 •依据教学内容的分类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师的本身的素养条件 •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 “每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他们都既有优点又有局限性,每 种方法都有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有 可能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 ——余文森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相长性
教学发展性
教学教育性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教知不”其足与善,“也教学。然”是 后的故知关学困系然。后知
“知识传递”与 “智力发展”的关系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教学永“远教具书有”教与育性。
作,看一看哪一组方法多,方法巧。
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要的是要依据多方面条 件,使各种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 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教学艺术。
【问题情境】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 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 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 “就各种教学方法的关系而言,讲授法和发现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是所有希望 有所作为的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基本功;读书指导法和独立探究法是当前教 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自学法和研究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努力方向。” ——余文森
第二节 教学的过程
(三) 教学过程 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
实施调控 阶段
反馈评价 阶段
依据不同的主体分
•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 讲述教学法 – 演示教学法 – 练习教学法
•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 自主学习教学法 – 合作学习教学法 – 探究学习教学法
• 教与学并重的教学方法 – 角色扮演教学法 – 讨论教学法 – 问题教学法
体依 分据
不 同 的 载
•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苏霍姆林斯基
主导性与主体性 相结合
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 理论性与实践性
相结合
相结合
教学性与科研性 相结合
教师是教学活 动的主导,教师的 主导作用是使教学 过程能够高效进行 的保证;学生是学 习活动的主体,学 生的主动探索是学 习取得成功的条件, 两者必须有机结合, 不可偏废。
教师的教学必须 确保所传授的内容, 所运用的方法都应 该是科学的。同时 应该通过科学知识 的传递,对学生政 治修养及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 教育。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修改
形成 性评 教价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运 用
总结性 评价
(一)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 确定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
选定教学活动技术手段 确定教学活动目标 明确教学活动的基础与起点
(二)教学活动的实施调控阶段
1.唤起学习兴

教学媒体
游戏
2.形成感性认识
课堂美感
3.进入理性理解 4.知识的巩固 5.知识的运用
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2)内容正确,掌握熟练 3)方法恰当,启发思维 4)语言清晰,教态自如 5)教书育人,调动全体 6)结构合理,组织得好
(三)教学活动的反馈评价阶段

练习




息 反
提问




测试考核
(四)教学活动的反思总结阶段
张建伟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 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 产生的结果进行重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 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 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育人”的关系
——赫尔巴特
• 教学规律 是教学现象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 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
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 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着指导作用。
“假如孩子离开你时是灰色的、无个性的, 那就意味着你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东西,对于 一个教师来说恐怕没有比这种结局更令人痛心了。 因为,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 上再现自己的一种伟大的创造。”
反思总结 阶段
1)教学系统各要素
间相互作用、依赖,
并与外部环境构成
更大的系统
学习
2)系统计划、精细 设计的过程;
学 习
内容 学 分析 习
3)每一步骤“输出” 需

的决策均是下一步 要


的“输入”,每一 步又均从下一步的
分 析
的 阐 明
的反馈中得到检验;
学习者
4)理论性、科学性、
分析
操作性
修改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链接:泰迪的故事
第四节 教学的方法
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 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 教学方法的价值:教学活动方法是影响教学活 动效果的关键;教学活动方法的变革是教育教 学效果变革的关键。
苏格拉底“产婆术”
赫尔巴特“讲授法” 杜威“问题教学法”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的理念


第二节 教学的阶段


第三节 教学的原则
第四节 教学的方法
第三节 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 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 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对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 用起着指导作用。
•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 是什么关系?
案例:由偶然的“不会”而引发的课堂教学反思(续)
由于自己在备课上不够充分,致使课堂教学不顺利,让 自己感到有些不安,尽管如此,我并没有感到失落,因为 我看到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这让我兴奋不已,于是认 真反思起来。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说“不会”。运用教师 的“不会”组织课堂教学应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有计 划、有目的地并且要能恰当地运用。它实际上是在学生攀 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架一个台阶,树立一个目标。
张立昌认为,“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 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 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 程。”
案例:由偶然的“不会”而引发的课堂教学反思
一日,我上复习课,讲评习题。由于自己凭经验的缘故,同时 也忽视了新教材中的习题,所以课前没有认真准备,故我在评讲 一道选择题时出现了意外。
注重把理论学 习和实践训练有机 结合,引导学生学 以致用,在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中巩固 知识,深化理论, 强化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既 要注重教学任务的 完成,也要注重教 学效果的提升。
【问题情境】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
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臧动.教师教育发展随笔集——发展路上[J].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解答结果如下:选项A、B错,选项C正确。我在解答选项D时 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我的讲解,没有人对我的解答提出疑问。 我在讲解时忘记了选项C的正确,当时也认为D正确。这时学生们 嚷起来,我也一时懵住了。
为了不影响后续学习,我解释说:“这个选项老师也找不出错 误的原因,因此下节课给大家解答。”但学生们都纷纷大声讨论 起来,我倒沉默了,干脆让你们讨论吧。过了几分钟陆续有人举 手,有学生找到答案了,我马上让学生上台讲解。大家七嘴八舌, 气氛异常热烈。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案例:不配合的学生
• 一位教师上《乡愁》公开课,设计了一个提问导语,“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 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
“多情。”学生答道。 • “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呆在外乡
的时间很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教师又问 道。 学生很干脆地说:“月是故乡明。” • 教师有点着急地说:“不该这样回答。”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忙着补了一句,显然回答的语气不太自信了。他 看着已是满脸阴云的老师,赶紧又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 “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的语气有些强硬。 “深情。”学生嗫嚅道。 • 幸好下面有学生接口“叫做‘乡愁’”,教师才如释重负,顺着乡愁讲了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