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共38页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第2章机械系统PPT演示文稿

机电一体化第2章机械系统PPT演示文稿
轴的临界转速,认为转速频率等于轴的横向固有频率。
14
转子质心的相位变化
(a) n(, b) n
15
(2)考虑阻尼作用时的情形 实际中,阻尼总是存在的,线性阻尼力与速度成正比。
此时O、C、G三点一般不共线了,设OC、CG成角φ。
假定轴的横向刚度为kx=ky=k,系统的粘性阻尼系 数是cx=cy=c。圆盘的偏心距是e 。
其置中精度和方向精度分别用最大中 心误差△C和轴的最大偏角△γ来衡量。
温度变化也会导致 支承间隙的变化。
6
3、圆锥支承
方向精度、置中精度 高,承载能力强,轴 向位移可自动补偿磨 损间隙。
但摩擦阻力矩大,对 温度变化敏感,制造 成本较高。
承受轴向力,半锥角α小,置中精度高,但产生大的正压力,摩 擦阻力矩大,磨损、运动不灵活。
8
5、其它形式的支承
轴除自传外,还可轴向摆动一定角度。
9
顶针支承、 刀口支承、 钟摆的支承 结构图
10
(八)轴系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一、转子动力学基础
旋转机械的转子结构多样,在结构上具有最基本的转子 (转轴和圆盘组成)、轴承等。它们的简化力学模型总可表示 为:一圆盘装在一无质量的弹性转轴上,转轴两端由轴承及轴 承座支承。认为轴承支承是刚性的称为刚性支承转子,考虑支 承的弹性的称为弹性支承。
20
3)抗振性 轴系的振动表现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两种形 式。其振动原因有轴系组件质量不匀引起的动不平衡、轴的刚度 及单向受力等;它们直接影响旋转精度和轴承寿命。
提高轴系静、动刚度,增大轴系阻尼等可提高轴系的动态 性能。
刀口支承 。
2)对支承的要求
方向精度和置中精度
方向精度是指运动件转动时,其轴线与承导件的轴线产生

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PPT课件

n
KT min J es
3.52104 rad / s 953rad / s 0.1
第19页/共40页
四、传动精度 由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和传动件的安装及制造误差而引起两种误差,称为传
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会影响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随其在系统中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n
K0min m
2.38108 rad / s 630rad / s 600
由例2.1知,电动机轴上的系统总转动惯量
J 4.37 103 kg m2
则折算到丝杠轴上的系统总转动惯量为:
Jes Ji2 4.37 103 4.82 kg m2 0.1kg m2
忽略电动机轴和齿轮轴的扭转变形,系统扭转振动的最小固有频率为:
好、适用范围广、可实现大功率或者高精度传动,效率高、传动平稳,不易实 现大传动比、体积较大。
图2.5 齿轮传动机构
第23页/共40页
(2)蜗轮蜗杆传动 其特点是传动比大、输出轴与输入轴垂直、结构紧凑、可反向自锁,传
动效率低。
图2.6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第24页/共40页
(3)同步齿型带传动 同步带传动具有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同步齿型带传动由于
第11页/共40页
2、刚度的计算 (1)拉压刚度计算 丝杠螺母机构的拉压刚度是由丝杠机构的拉压刚度
丝杠螺母见的接触刚度
KN 及丝杠轴承的支承
KL 、 KB
三部分组成。 ①一端轴向支承的丝杠,其拉压刚度为:
d2E
KL = 4l
式中: d ——丝杠的中径,
m
—E—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
l——受力点40页
(1)计算丝杠螺母系统的刚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概述共63页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概述共63页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概述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机电一体化(第2章 机械系统)

机电一体化(第2章 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部件的设计要求
与一般的机械系统设计要求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机械系统要求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特性好(即响应要 快,稳定性要好),为达到要求,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 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 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单推-单推式
可预拉伸安装,预紧力大, 轴向刚度较高。
简易单推-单推式支承
(2)双推-双推式
轴向刚度最高,适于高刚度、 高速、高精度的丝杠传动。 对丝杠热变形敏感。
(3)双推-简支式
预紧力小,寿命长,常用 于中速、高精度的长丝杠 传动系统。注意丝杠热变 形影响。
(4)双推-自由式
承载能力小,轴向刚度低,多用于 短程、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
4) 缩小反向死区误差,如采取消除传动间隙、减少支承变形的 措施; 5) 提高刚度 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 动、降低噪声。选材上;结构轻型化、紧密化。
这些措施反映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特点。
二、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机械传动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它实质上 是一种转矩、转速变换器,其目的是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 转矩与转速方面得到最佳匹配。
(3)谐振频率 包括机械传动部件在内的弹性系统,若不计 阻尼,可简化为质量-弹簧系统,为多自由度系统,有第一谐振 频率和高阶谐振频率等。当外界传来的激振频率接近或等于系 统固有频率时,系统产生谐振,不能正常工作。
还有电气驱动部件的谐振频率。
(4)摩擦 摩擦分为粘性摩擦、库仑摩擦和静摩擦。
实际机械导轨的摩擦特性随材料和表面状态的不同有很 大的不同。
(一)机械传动部件的功能要求及常用的传动部件
机械传动部件的传动类型、传动方式、传动刚性以及传 动可靠性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有重 要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时,需要选择传动间隙小、精度 高、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传递转矩大的传动部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系统
刚度越大,系统固有频率越高,不易产生共振, 系统稳定性高。
4)质量、惯量 质量与惯量影响系统的固有频率,影响系统的
稳定性。
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传动机构的质量 与转动惯量应尽可能小。
5)间隙
在传动装置逆运行时造成回程误差,影响系统精 度;产生传动死区,使系统产生自激振荡,影响系统 稳定性。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 设计中,要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 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
1、影响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因素及其要求
1)阻尼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a)当阻尼比ξ=0时,系统处于等幅界阻尼或过阻尼系统。 过渡过程无振荡,但响应时间较长。
(c)当阻尼比0<ξ<1时,系统为欠阻尼系统。系统在过渡过 程中处于减幅振荡状态,其振幅衰减的快慢,取决于衰减系数
三、滚珠丝杠传动副
微小型丝杠
1、构成原理与工作特点
1—丝杠 2—螺母 3—滚珠 4—回程引导装置
外滚道 滚珠
反向器
螺母 丝杠
内滚道
工作特点: a、传动效率高。
b、运动可逆。 c、刚度好。 d、传动精度高。 e、寿命长。 f、不能自锁。 g、工艺复杂。
2、丝杠螺母机构传动形式 1)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
螺母本身起着支承作用,消除了丝杠轴承可能产 生的附加轴向窜动,结构较简单,可获得较高的传动 精度。但其轴向尺寸不易太长,刚性较差。因此只适 用于行程较小的场合
2)丝杠转动、螺母移动
要限制螺母的转动,故需导向装置。其特点是结构 紧凑、丝杠刚性较好。适用于工作行程较大的场合。
3)螺母转动、丝杠移动
需要限制螺母移动和丝杠的转动,由于结构较 复杂且占用轴向空间较大,故应用较少。

第二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第二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第3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缺点:
(1) 柔轮周期性变形,易于疲劳损坏 (2) 柔轮和波发生器的制造难度较大 (3) 传动比的下限值高,齿数不能太少 (4) 谐波齿轮传动没有中间轴,因而不能获得 中间速度 (5) 如果结构参数选择不当,会过热,降低传 动承载能力 目前,各国学者公认的谐波传动最为主要的失 效形式:柔轮筒体的疲劳破坏。

TLF TLF JL i Tm Tm J m
若不计摩擦,即TLF=0, 则
2
i
JL JL 或 2 Jm Jm i
(2-2)
i
JL Jm

JL Jm 2 i
(2-2)
式(2-2)表明, 得到传动装置总传动比i的最佳 值的时刻就是 JL 换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验算i= i1 i2 i3 i4≈80。

若以传动级数n为参变量, 齿轮系中折算到电
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Je 与第一级主动齿轮的
转动惯量 J1 之比为 Je/J1, 其变化与总传动比 i 的关
系如图2-3所示。

可利用 Je/J1 与 i的关系确定传动级数。
图2-3 小功率传动装置确定传动级数曲线
查图2-5(P32 图2-30b), 得i1=3.3。
256
图2-5
查图2-6(P32 图2-30c), 在横坐标ik-1上i1=3.3处作垂直线与 A线交于第一点, 在纵坐标 ik 轴上查得i2=3.7。 通过该点作水平线与B曲 线相交得第二点i3=4.24。由 第二点作垂线与A曲线相交得 第三点i4=4.95。 验算i1 i2 i3 i 4=256.26。 满足设计要求。
例2-2 设有i=256的大功率传动装置, 试按等效转动惯量最小 原则分配传动比。 解:查图2-4(P32 图2-30a), 得n=3, Je/J1=70;n=4, Je / J1 =35;n=5, Je / J1 =26。兼顾到 Je / J1值的大小和传动装置 的结构, 选n=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概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概述

(2)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 响应快、稳定性好。 要求机械系统从接到指令到开始执行指
令指定的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这样 控制系统才能及时根据机械系统的运行 状态信息,下达指令,使其准确地完成 任务。要求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不受外 界环境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3)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大刚 度。
(4)高的谐振频率、合理的阻尼比。
图2-4、图2-5及图2-6的用法参见例2-2。
图2-4 大功率传动装置确定传动级数曲线(P32)
图2-5 大功率传动装置确定第一级传动比曲线
101
2 3 4 6 8 10
8
8
6
6
4
4
i k
2
2
B
A
1
1
2 3 4 6 8 10
ik-1
图2-6 大功率传动装置确定各级传动比曲线
第3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例2-2 设有i=256的大功率传动装置, 试按等效转动惯量最小
效形式:柔轮筒体的疲劳破坏。
第3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应用: 由于谐波传动具有其他传动无法比拟的诸多独
特优点,近几十年来,它已被迅速推广到机床、 机器人、汽车、造船、纺织、冶金、常规武器、 精密光学设备、印刷机构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 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的应用实践表明,无论是作为高灵敏度 随动系统的精密谐波传动,还是作为传递大转矩 的动力谐波传动,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i4
2
(
80 22
8
)15

6.9887
验算i= i1 i2 i3 i4≈80。
❖ 若以传动级数n为参变量, 齿轮系中折算到电 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Je与第一级主动齿轮的 转动惯量J1之比为Je/J1, 其变化与总传动比i的关 系如图2-3所示。

第2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设计PPT课件

第2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设计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导论24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1)偏心轴套调整法 图2-1所示为最简单的偏心轴套式消隙结构。电动 机2通过偏心轴套1装在壳体上。转动偏心轴套1可以调 整两啮合齿轮的中心距,从而消除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齿侧间隙及其造成的换向死区。 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但侧隙调整后不能自动补偿。
机电一体化导论14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二. 传动间隙的影响
在机械传动系统中通常存在着传动间隙,如齿轮 传动的齿侧间隙、丝杠螺母的传动间隙、丝杠轴承的 轴向间隙、联轴器的扭转间隙等。传动间隙主要是机 械方面的问题,对伺服系统的的精度和稳定性都有影 响,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都尽力使之完全消除。
机座和机身起着支承和连接一定的零部件、并使 它们保持规定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作用,其刚度对系统 的弹性变形和结构固有频率都有重要影响。机座和机 身一般具有较大的质量和尺寸,通过合理布置筋板和 加强筋来提高刚度,较之增加壁厚效果更为显著。近 年来,机座和机身有采用钢板焊接结构代替铸件的趋 势,这是因为钢板焊接结构容易采用有利于提高刚度 的筋板布置形式,钢板的弹性模量是铸件的2倍,因而 可以提高刚度,减轻重量,显著提高结构的固有频率。
一. 摩擦的影响 互相接触的两物体间只要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 动的趋势,就有摩擦力存在。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 库仑摩擦力和粘性摩擦力。后两者可统称为动摩擦。
机电一体化导论 8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实际机械导轨 的摩擦特性随 材料和表面状 况的不同而有 很大的不同, 如图2-1所示。
图2-1 导轨面间的摩擦系数
机电一体化导论 5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3) 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 少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 提高加速能力。

第二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概述

第二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概述

第3章 机电一体化劳损坏 (2) 柔轮和波发生器的制造难度较大 (3) 传动比的下限值高,齿数不能太少 (4) 谐波齿轮传动没有中间轴,因而不能获得 中间速度 (5) 如果结构参数选择不当,会过热,降低传 动承载能力 目前,各国学者公认的谐波传动最为主要的失 效形式:柔轮筒体的疲劳破坏。
TLF JL Td Tm ( J m 2 ) m i i JL ( J m 2 ) i L i Tmi TLF L (2-1) J mi 2 J L
在式 (2-1) 中 , 若改变总传动比 i, 则 L 也随 之改变。根据负载角加速度最大的原则, 令 d L / di 0 ,则解得
2.1.2 对机械系统的特殊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机械系统相
比,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1)较高的定位精度
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机电一体
化产品,其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功能比普通的 机械产品都有很大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 的高精度是其首要的要求。
(2)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 响应快、稳定性好。
其传动比为:
i m L m L m L 1
式中:




m m m ——电动机的角位移、角速度、
角加速度;


L L L ——负载的角位移、角速度、角 加速度。


TLF换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阻抗转矩为TLF /i ;JL 2 换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L /i 。设Tm为电 动机的驱动转矩, 在忽略传动装置惯量的前提下, 根据旋转运动方程, 电动机轴上的合转矩Td为:
要求机械系统从接到指令到开始执 行指令指定的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短,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螺母转动、丝杠移动:需限制螺母移动和丝杠转动,结构复杂且占用轴向空间较大,应用较少。 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不方便。 差动传动:多用于各种微动机构
滚珠丝杠传动部件
特点:如前所述
3.结构类型: 1) 按螺纹滚道的截面形状分 单圆弧型:接触角随轴向载荷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接触角增 大时,传动效率、轴向刚度以及承载能力也随之增大。 双圆弧型:接触角在工作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45)。能存储一定的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加工成本高
点:结构简单、传动比大、传动精度高、回程误差小、噪声低、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效率高。 用途: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 传动比计算:g,r,H分别为刚轮、柔轮和波形发生器的角速度;Zg和Zr分别为刚轮和柔轮的齿数 刚轮固定(g =0),柔轮输出: 若Zr=200,Zg=202, iHr=-100;负值说明柔轮与波形发生器的转向相反
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类:
循环方式
代号
特点
内循环
浮动反向器式 ( p.23 图2.6)
F
通道流畅性好,摩擦特性好;适用于高速、高灵敏度、高刚性的精密进给系统。
固定反向器式 ( p.23 图2.5)
G
结构回路短,摩擦小,效率高,径向尺寸小,反向器加工困难,装配调整也不方便。
外循环
螺旋槽式 ( p.24 图2.7)
L
工艺简单,径向尺寸小,易于制造;挡珠器刚性差,易磨损
插管式 埋入 凸出
CM CT
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径向尺寸较大,弯管端部用作挡珠器比较容易磨损。
端盖式 ( p.24 图2.9)
D
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常以单螺母形式用作升降传动机构。应用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