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微腺瘤影像和治疗策略
临床上脑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临床上脑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71df2d69ec3d5bbfd0a742d.png)
临床上脑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临床上脑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垂体瘤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经常头痛,而且这样的疾病也会引发患者血压增高,有可能会引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更加应该及时做好治疗,下面跟着小编去了解脑垂体腺瘤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什么?1.综合治疗脑垂体腺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
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所以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脑垂体腺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脑垂体腺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
2.放疗由于脑垂体腺瘤属于腺瘤,本身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放疗后70%-80%的患者出现垂体功能降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放疗只适用于手术残余、不能耐受手术、对药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够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
临床上脑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3.药物治疗对于垂体泌乳素分泌型肿瘤,90% 以上的患者(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动剂(短效制剂溴隐亭,长效制剂卡麦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肿瘤的体积缩小。
只有那些对该类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肿瘤压迫导致的急性症状需要急诊手术解压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选择手术治疗。
在服用溴隐亭治疗期间,应该逐渐增加溴隐亭的剂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后,调整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生长激素分泌型肿瘤的患者不论接受何种治疗,都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治疗目标:消除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GH达标,缓解临床症状,尽量保全垂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4.手术治疗目前对脑垂体腺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
垂体瘤的位置在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所以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目前手术方法有经蝶窦,开颅和伽马刀。
瘤体直径大于3厘米与视神经粘连或视力受损的肿瘤可先行手术治疗,手术必须达到视神经充分减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但是术后仍旧有可能复发,因此需定期复查。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bebb66647d27284b735181.png)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垂体腺瘤的发生率约~15/1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84%(平均%)。
正常人群随机MRI检出率10~%(平均%)。
一、早期诊断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是内分泌改变和视力障碍。
微腺瘤(<1cm)局限于鞍内,早期会出现相应的内分泌征象,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能准确查明血液激素,有利于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待肿瘤增大向鞍上扩展,压迫视神经、视交叉,才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视力减退。
1.内分泌改变:垂体腺瘤按内分泌功能分为无功能腺瘤和有功能腺瘤,后者包括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nome,ACTH)腺瘤、促甲状腺(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促性腺激素(gonadotripic hormone,GnH)腺瘤,GnH腺瘤又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腺瘤。
PRL腺瘤(50%~60%)、GH 腺瘤(20%~30%)及ACIH腺瘤(5%~15%)最常见,临床各具不同的内分泌改变。
PRL腺瘤表现为泌乳、闭经、不孕三连症(发育后);GH腺瘤表现为巨人症(发育前)、肢端肥大症(发育后),巨人伴肢端肥大症(发育前后);ACTH腺瘤变现为向心性肥胖(Cushing’s disease)。
2.视力视野障碍:增大的垂体腺瘤直接压迫视交叉引起双颞侧偏盲。
微腺瘤未直接压迫视交叉,但视交叉也可有功能障碍,表现为典型的双颞侧偏盲,其原因在于高灌注状态下的垂体增殖性病变,通过它对与视交叉共同供应血管分支的“盗血”或干扰其正常血供,使视交叉中部存在的微循环薄弱环节发生血供障碍,而导致颞侧视野缺损。
根据视交叉体部纤维的分布规律,鼻上纤维经于视交叉背侧,鼻下纤维经于视交叉腹侧,视交叉上方病变早期仅累及鼻上纤维引起颞下象限视野缺损,视交叉下方病变累及鼻下纤维引起颞上象限视野缺损,这不是典型的颞侧偏盲,故颞侧偏盲以颞上方为主。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c0b9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d.png)
病因与症状
总结词
垂体瘤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 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与肿瘤的大小和类型有关。
详细描述
垂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 种因素有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 、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此外,不同类型的垂 体瘤还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特点。
。
确诊检查
进行MRI检查,详细了解肿瘤 的形态、信号强度、侵犯范围
等信息。
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疾
病。
随诊复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肿 瘤的生长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
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诊断的联系
影像学特征
联系
垂体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 上占位性病变,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信号强度不均。
MRI检查
常规MRI
提供多平面、高分辨率的 肿瘤影像,是诊断垂体瘤 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增强扫描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 边界和强化特征。
功能MRI
如MRS、DWI等,可提供 更多关于肿瘤生物学特性 的信息。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PET-CT
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转移情 况。
超声检查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垂体瘤,如侵袭 性垂体瘤,可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辅助 诊断。
04
挑战2
小肿瘤的检测:小垂体瘤在影像学上 可能难以发现,易漏诊。
06
解决方案2
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 。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1
发展趋势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 发展,利用AI辅助医生进行垂体瘤的诊断 将成为趋势。
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7479f5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2.png)
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垂体腺瘤一、概述垂体腺瘤是鞍区肿瘤最常见类型,约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0%。
发生于成人,男女发病率相等,但分泌泌乳素的微腺瘤多为女性。
二、临床与病理垂体腺瘤分为有分泌激素功能和无分泌激素功能两类。
前者包括分泌生长激素和泌乳素的嗜酸细胞腺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的嗜碱细胞腺瘤;后者为嫌色细胞腺瘤。
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可向上生长突破鞍隔侵及鞍上池。
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
偶可钙化。
临床表现包括: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痛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泌乳素腺瘤出现闭经、泌乳,生长激素腺瘤产生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导致库欣病等。
影像学表现CT表现:1.垂体微腺瘤指直径≤10mm并局限在鞍内的垂体腺瘤,CT检查需行冠状位薄层增强扫描。
(1)垂体高度异常:超过垂体正常高度(男<7 mm,女<9mm)这一标准并非绝对,因为正常高度的垂体内发现微腺瘤并不少见。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并立即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入快、廓清快。
(3)垂体上缘膨隆:冠状扫描,膨隆可以居中,偏侧更有意义。
(4)垂体柄偏移:冠状面可以观察垂体柄左右偏移,偏侧生长的肿瘤可致垂体柄移向对侧,约占20%一30%。
居腺体中部的肿瘤,可以使垂体柄变短(5)鞍底骨质改变:冠状面扫描可以显示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占60%左右。
(6)治疗效果:溴隐停治疗后,75%泌乳素PRL腺瘤可缩小。
2.垂体大腺瘤为直径>lOmm的垂体腺瘤。
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
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这是由于肿瘤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缚所致。
平扫大多数为等密度,也可为略高、低或囊变。
肿瘤向上压迫室间孔,向外侧侵犯海绵窦并可延伸至颅中窝,向后可压迫脑干,向下可突人蝶窦。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处理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范文精简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6644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4.png)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诊断方法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CT 扫描。
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垂体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垂体结构和异常病变。
CT扫描则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动态观察或者评估血供情况等。
垂体病变的MRI表现垂体病变的MRI表现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腺瘤:腺瘤是垂体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黑色)或等信号(灰色)的球形或椭圆形病灶。
其大小、形态、位置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 囊肿:垂体囊肿在MRI上呈现为高信号(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囊肿一般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结构。
3. 炎症:垂体炎症的MRI表现多样,可呈现为垂体扩大、信号异常或增强等。
炎症一般伴有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等。
垂体病变的CT表现垂体病变的CT表现与MRI类似,但CT能够提供更好的骨质分辨率,可以评估颅底骨质破坏情况。
垂体病变在CT上呈现为与脑实质相比的高或低密度病灶,其大小、形态、位置也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影像学对垂体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影像学能够直接显示垂体病变的形态和位置,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2. 定位: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病变,影像学能够提供病变的精确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3. 评估治疗效果:影像学可以反映垂体病变的缩小或消失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结论影像学在垂体病变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RI和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位置和信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垂体病变的类型,并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不仅能够对垂体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还可以指导治疗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db1b2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8.png)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来源于垂体前叶,是导致垂体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垂体腺瘤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
功能性垂体腺瘤是指分泌垂体激素的腺瘤,如生长激素瘤、催乳素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
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则不分泌任何激素,就像普通的肿瘤一样生长。
垂体腺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功能性垂体腺瘤,药物治疗往往是首选,但是对于小的垂体腺瘤或无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会是一个相对可行的选择。
而对于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则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以避免肿瘤继续生长,压迫周围组织,甚至出现视力和神经功能的障碍。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经鼻内窥镜手术。
开颅手术需要进行颅骨破坏,进入颅内,沿垂体柄和蝶鞍至垂体部位进行肿瘤切除。
然而,开颅手术损伤较大,疼痛感强,术后康复缓慢,而且会导致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经鼻内窥镜手术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它利用显微镜和内窥镜技术,通过鼻孔将内窥镜引入鼻腔和鼻咽部,经过蝶鞍进入颅内,沿垂体柄到达垂体部位,进行肿瘤切除。
这种手术无需颅骨破裂,创伤小,疼痛感轻,恢复时间较快,并且能够达到与开颅手术相同的肿瘤切除效果。
另外,经鼻内窥镜手术还可以进行荷尔蒙测定和血管留置术等辅助操作。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注意事项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虽然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手术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脑部影像学检查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确定垂体腺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情况。
只有了解肿瘤的全貌,才能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保证病人的安全。
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由于手术切除部位靠近脑脊液池,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脑脊液漏现象。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脑池穿刺试验,确定脑脊液压力和正常脑脊液流动情况,并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进行修补。
脑部功能检查手术前需要对病人进行脑部功能检查,以了解病人的视力、听力、言语和轻感觉等方面的状态,为术后跟踪观察提供依据。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a2fe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9.png)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咽管区肿瘤,多数为良性。
它来源于位于脑底部的垂体腺细胞,可以分泌过多或过少的激素。
根据其大小和功能特点,垂体腺瘤可分为微腺瘤和巨腺瘤。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外科手术等领域的进步,对于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诊断进展:1. 影像学诊断:传统的平片检查已经被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所取代。
fMRI可以明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影响范围,并且能够检测肿瘤是否侵入周围组织,对于鉴别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准确度。
2. 激素水平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异常是垂体腺瘤最主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抗利尿激素(ADH)、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和催乳激素(PRL)等的水平,可以辅助判断病变的类型。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垂体腺瘤,从手术中获取组织标本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
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核分裂象和血管侵犯程度可以帮助判断其恶性程度。
二、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对于无功能或压迫性垂体腺瘤,尤其是微小者,药物治疗成为首选。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硫酸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激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控制肿瘤生长和减少相关激素分泌,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视神经。
2.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经经颅道或经鼻道途径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体征。
目前外科手术已经发展到显微神经导航、内窥镜等技术,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创伤小。
3. 放射治疗:对于未能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或复发的巨腺瘤,放射治疗是常用的选择之一。
主要包括传统放射治疗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它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控制或减少肿瘤生长的效果。
4. 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特定靶点的抗癌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干扰垂体腺瘤细胞中关键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抑制。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垂体微腺瘤就医指南(2021-10)
![垂体微腺瘤就医指南(2021-10)](https://img.taocdn.com/s3/m/95d0180c26fff705cd170aca.png)
垂体微腺瘤就医指南(2021-10)垂体微腺瘤就医指南临床上,将直径≤10mm的垂体瘤称为垂体微腺瘤。
1、发现肿瘤:垂体微腺瘤基本上是通过影像学(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诊断。
2、肿瘤干预:怀疑自己有垂体微腺瘤,您并不须要过分紧张,因为即使是确诊了,这个瘤子也是良性的瘤子,而且瘤子很小,一般仅仅是导致身体内部的一些内分泌改变的症状,并不直接危及生命。
3、尽管同样是垂体微腺瘤,但因为内分泌类型的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正常腺垂体分泌7种激素,但常见的微腺瘤却基本只有3种,下面分头表述:泌乳素(PRL)微腺瘤此肿瘤在垂体微腺瘤中占据绝大多数。
若是临床中出现可疑内分泌症状,如妇女月经不调,闭经-泌乳,不孕不育,性欲下降等,男性性功能下降,阳痿等症状,女性可以首先在妇科看内分泌医生,也可以在内分泌科就诊,有经验的医生会安排你做相关的检查,通常是抽血查有关激素,影像学检查做磁共振(MR)平扫+动态增强,CT检查一般不被推荐。
获得初步诊断后,你应该做的事是,上网了解垂体微腺瘤有关的知识,但网络知识真假有时较难区分,推荐你到大医院的神经外科咨询。
治疗:1.首选药物治疗。
这是一个传统的选择模式,生育年龄女性,出现相应症状,并经抽血泌乳素检查,影像学发现垂体微腺瘤,确诊后,一般可口服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治疗,通过科学跟踪监测服药效果,临床观察月经、受孕成功率等,确定疗效,但溴隐亭一般仅能控制症状,并不能达到根治肿瘤。
部分患者在服用溴隐亭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胃肠反应、便秘等症状,可以通过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量来减轻反应,也可以选择阴道给药的比较少见的方式。
新一代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双氢麦角隐亭克瑞帕可供选择使用。
2.经蝶窦手术。
这是本文重点介绍的治疗,经蝶手术本身并不新,新的表现在进展上。
近十年,微腺瘤治疗技术,随着诊断技术的进展,选择手术病例的大量增多,专业垂体瘤医生的出现,还有高端显微镜的应用,手术治疗的观点和结论已经大大的改变,在上述各项条件均具备的地方,微腺瘤全切率,术后激素正常率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通常会达到80-90%,而且基本消灭了手术死亡率和重大事故率。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73d6d0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8.png)
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
➢ 1、名词解释 ➢ 2、解剖 ➢ 3、临床主要信息 ➢ 4、影像学表现 ➢ 5、垂体瘤影像诊断病理基础 ➢ 6、鉴别诊断 ➢ 7、治疗方法
名词解释
➢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 是一种良性缓慢生长的颅脑肿瘤,占颅脑肿瘤8%-
12%,发病年龄为25-60岁,儿童仅占10% ➢ 具体分为泌乳素瘤(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
4-5,好发于年轻人);生长激素腺瘤(男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2:1,儿童常见此型);皮质激素腺瘤 (好发于成年女性)
垂体基本解剖
垂体位于蝶鞍垂体窝内,体积约0.5×1.0×1.0cm。 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表面包以结 缔组织被膜。神经垂体分为神经部和漏斗部,漏斗 部与下视丘相连。腺垂体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及结 节部三部分。远侧部最大,中间部位于远侧部及神 经部之间,结节部围在漏斗部周围。远侧部又称前 叶,神经部和中间部合称后叶。 腺垂体前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 素。垂体的神经部(垂体后叶)主要合成抗利尿素 和催乳素。
2.脑膜瘤 CT冠状面扫描及MRI矢状面、冠状面发 现其不来源鞍内,垂体无异常或仅发现受压下移改 变,局部骨质增生及蝶窦过度气化均有助于诊断。
3.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 多来源于视交叉、垂体柄或 第三脑室前部
第三脑室前部,冠状面显示肿瘤来源于鞍上,MRI 比CT的敏感性更高。若见到肿瘤包裹一侧或两侧视 神经则可确定诊断。
❖ 典型的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以面 颈部、躯干部明显,称满月脸、水牛背。高皮质 类固醇血症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致女 性出现闭经、不孕和男性化。男性血睾丸酮降低 ,出现性欲减退、阳痿和睾丸萎缩,儿童则出现 发育障碍。本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可达85%左右。
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9166b5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5.png)
FSH的微腺瘤常位于腺体的中部。 • 经碟显微手术是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直接征象:垂体内异常信号影。
• 间接征象:垂体高度异常、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偏 移、鞍底骨质改变:变薄、凹陷、侵蚀。
• 增强方式:肿瘤呈渐进性强化,早期低于垂体组织, 延迟扫描高于垂体组织(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 剂后,强化快,廓清快)。
• 位于垂体前叶与后叶之间。
• 典型表现:CT平扫呈高信 号,MRI平扫呈短T1长T2 信号,DWI呈高信号, ADC呈高信号。
• 钙化少见。
• 强化方式:肿块本身不强化, 周边受压垂体组织强化。
Rathke’s囊肿
• 临床上将直径小于1cm的病灶定义微垂体微腺瘤。 • 分为无功能性腺瘤(25%)和功能性腺瘤(75%)。 • 影像表现:垂体内异常信号影伴垂体高度异常、垂体
上缘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骨质改变。 • 肿瘤呈渐进性强化,早期低于垂体组织,延迟扫描高
于垂体组织。 • 经碟显微手术是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谢谢
脑垂体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垂体瘤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3f37a3bc281e53a5802ffcc.png)
脑垂体瘤治疗方法有哪些垂体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垂体是负责控制人体的各项激素,保证激素的分泌物正常,一旦垂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大脑神经性压迫,引起多种并发症,垂体出现肿瘤,会给人体造成许多危害,在治疗方面就显得至关重要,临床上垂体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的方法,这两种比较有效,同时能解决身体的大部分功能问题,手术是现在很常见的一项治疗技术,已经发展到先进,不用担心手术过程中,会给身体造成并发症,只要在手术前找一家正规医院,了解专业的技术即可。
★根据肿瘤是否具有分泌功能垂体瘤大致分为有功能性的和无功能性的。
对于无功能性的垂体瘤,如果是大小在25px以下的微腺瘤,没有出现什么症状,患者不感觉头痛、视力下降时,可以暂时观察而不急于手术治疗。
如果肿瘤已经造成了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就要首选手术治疗。
有功能性的垂体瘤主要包括泌乳素型垂体瘤(PRL腺瘤)、生长激素型垂体瘤(GH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ACTH腺瘤)。
对于泌乳素型垂体瘤,可以先吃药控制住肿瘤的进展,然后再择期进行手术,甚至是将肿瘤缩小而不必手术;对于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贾主任解释:不论肿瘤大小,优先选择手术切除,而且手术一次性将肿瘤切得越干净,术后的效果会越好。
很多患者误以为手术切除垂体瘤,就是连垂体也一块摘除了。
其实,垂体瘤是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并不是垂体本身变成了肿瘤,所以肿瘤和正常垂体组织的质地、颜色、位置是完全不一样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是将肿瘤从垂体上分离切除,而不是连同垂体一起摘除。
如果摘除垂体,会导致垂体功能低下,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当然,要做到完全分离并切除干净肿瘤,除需要术前进行仔细检查和评估,更要依赖医生的手术技术和经验。
一般来说,如果肿瘤不是特别大,通过经鼻的内镜手术就可以切除;如果肿瘤比较大,质地比较硬,或者在脑袋里的形状像是一个“倒立的葫芦”,通过内镜手术很难完全切除干净,甚至用小取瘤钳一点点钳夹,也较难完全摘除干净,这时就需要开颅手术了。
详解垂体瘤及其影像学表现
![详解垂体瘤及其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ef281e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c.png)
详解垂体瘤及其影像学表现垂体瘤是鞍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的垂体肿瘤约占到颅内肿瘤的10%~12%。
因此垂体瘤的检查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
一、正常解剖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垂体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
三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有必要了解不同方法在检查中的运用。
1、X线较少使用。
可显示蝶鞍部的骨质改变,但不显示瘤体。
头颅侧位片2、CT平扫、增强不常用。
当患者存在MRI检查禁忌症时,可使用CT检查。
一般采用轴位的薄层扫描,功能段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进行重建,可通过垂体的大小、密度的改变,判断垂体有无病变的发生。
但CT的缺陷在于微腺瘤显示不佳。
3、MRI是垂体病变首选的办法。
在MRI上可鉴别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增强和平扫类似于CT,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动态增强扫描。
何为动态增强扫描,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联系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腺垂体一般位于垂体前部,T1WI和T2WI呈等信号;神经垂体位于垂体后部,T1WI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采用增强扫描的方法,垂体前叶、后叶、垂体柄都会出现明显强化。
正常垂体大小(与激素水平、年龄有关)三、垂体瘤分类1、根据否分泌激素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非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就诊通常因为垂体瘤极大,压迫其他脏器。
•功能性垂体瘤,相对发现比较早,垂体瘤小,根据分泌激素的种类又分为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等。
2、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1cm)和巨腺瘤(>1cm)。
(1)垂体微腺瘤直接征象•MRI平扫: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呈相对低信号。
•MRI动态增强:早期,垂体微腺瘤信号低于正常垂体;晚期,信号高于正常垂体。
间接征象•垂体增大;•垂体上缘局部或偏侧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局部骨质变薄、侵蚀、倾斜下陷。
(2)垂体巨腺瘤X线诊断价值在于观察蝶鞍的扩大。
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c9146b543323968011c92e9.png)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6.脊索瘤 多发于斜坡,低度恶性,可见多发、散在,斑片样钙化, 常离心样,临近骨质破坏,无瘤旁水肿,T1低信号、 T2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轻、中度强化。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四)临床表现
1、激素分泌异常:泌乳素腺瘤患者闭经、溢乳、不育;生 长激素腺瘤患者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甲亢症状等。 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视神经、视交叉受压后患者 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 3、内分泌代谢紊乱:性腺功能障碍,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4、头痛:主要位于眶后,前额和双额部,程度轻,间歇性发作, 多系肿瘤直接刺激或鞍内压增高,引起垂体硬膜囊及鞍膈 受压所致。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3、垂体大腺瘤合并囊变、出血:蝶鞍扩大,鞍底下 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T1WI 呈稍低及 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 化;垂体柄、视交叉显示不清。邻近骨质吸收、破坏。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五)鉴别诊断:
1、颅咽管瘤 发生于垂体上方,常常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性病变在 T1WI上可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取决于囊内物质,在T2WI上 表现为高信号,其实性部分和囊壁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 其区别于垂体大腺瘤的重要一点是能找到正常垂体。
仁爱 | 精诚 | 融汇 | 卓越
(三)病因
具体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从机理上去探 讨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下丘脑分泌的一些促进垂体生长的激 素过于旺盛,从而促进垂体产生了垂体瘤; 二是垂体前叶的某一种的腺垂体,分泌细胞过 多,产生了垂体瘤; 此外,在遗传方面研究表明,大部分垂体瘤不 遗传,但在患有多发性肿瘤的患者身上会有一 定的遗传倾向。
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策略
![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7eea4513c1ec5da50e270e9.png)
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策略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徐广明杨伟曲元明内分泌科管庆波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治疗方法及经验。
方法对143例不同类型垂体微腺瘤,根据肿瘤类型分别采用观察、药物、手术、放疗及γ刀治疗,随访3-60个月。
结果19例无功能腺瘤1例需手术治疗;62例泌乳素药物治疗36例、手术治疗11例,10例治愈,1例需口服药物治疗;6例GH腺瘤手术治疗治愈;15例ACTH腺瘤行手术治疗,复发2例,其中1放疗,1例γ刀治疗。
结论依据垂体微腺瘤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治疗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真性的垂体微腺瘤不同于大腺瘤,但当垂体大腺瘤未生长到一定体积时,两者不易鉴别,本文通过对77例垂体微腺瘤的治疗和随访,探讨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策略。
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2~2006年我院收治的垂体微腺瘤患者77例,男12例,女65例。
其中无功能腺瘤9例,男3例,女6例,泌乳素腺瘤47例全部为女性;GH腺瘤6例,男3例,女3例;ACTH腺瘤15例,男6例,女9例。
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6.5岁。
病程6~36个月,平均18.3个月。
2.临床表现:无功能腺瘤因头痛就诊5例,不孕4例;PRL腺瘤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泌乳及不孕;6例GH腺瘤全部表现为肢端肥大;ACTH腺瘤为典型的库兴氏综合征表现。
3.内分泌检查:9例无功能腺瘤中5例正常,4例泌乳素轻度增高,泌乳素值29.5~43.7ng/ml(正常),平均34.5ng/ml;泌乳素腺瘤泌乳素值72.5~210.7,平均117.6 ng/ml;6例生长激素腺瘤GH GH16.7~72.5μg/L(正常小于10μg/L),平均34.9;ACTH腺瘤均有血浆皮质醇和24小时游离皮质醇(UFC)增高,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
13例测定血浆ACTH值,增高4例,正常9例。
13例符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小剂量不被抑制,2例大剂量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均不能抑制。
【综述】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
![【综述】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6a0e03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6.png)
【综述】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引言垂体腺瘤包括大量的多样性,主要是良性的垂体腺肿瘤。
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和包括产生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FSH)或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激素的腺瘤的区别在于,后者每个有不同的临床表型和症状。
除了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外,扩大的肿瘤的肿块占位效应常引起症状,包括头痛、视觉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腺瘤的治疗包括外科、药物和放射治疗。
因此,采取多学科方法来确定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生长(局部控制)和超量激素水平的稳定或正常化(内分泌控制)。
除了选择治疗方法外,治疗的成功还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位置和激素分泌。
除泌乳素瘤外,手术通常是垂体腺瘤的一线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肿瘤的肿块占位效应和由此产生的临床症状。
然而,不完全切除有明显的腺瘤复发风险,重复切除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放疗是不完全切除腺瘤后的关键辅助或挽救性治疗选择,也是不适合或拒绝手术(unfit for or declining surgery)的垂体腺瘤患者的确定性治疗选择。
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的发展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自一个多世纪前第一次治疗以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
早期治疗以临床颅骨标志或二维X线影像为依据,多采用对穿射线(lateral opposing beams)。
因此,早期垂体放射治疗不仅包括鞍区,还包括相邻的视交叉和视神经,以及下丘脑和双侧海马。
这些显著的剂量沉积往往导致如后面所述的临床功能障碍。
因此,随着基于CT的三维治疗计划的引入,以及精确和可重复的治疗应用技术的发展,包括立体定向设置和个别射线准直聚焦成治疗射线束(individual beam collimation to focus the treatment beam),垂体放射治疗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因此,现代放射治疗允许适形覆盖垂体床,残余肿瘤组织,同时保留周围的健康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病例6
平扫
平扫
病例6:35岁 女性 向心性肥胖14年,多饮多尿3个月
14
病例7
强化
强化
病例7:27岁女性,体重增加2年、头晕三个月 UFC 141ug/24h 术后3天体重下降4公斤 术后4个月 UFC 90ug/24h
15
病例8
平扫
平扫
强化
病例8: 27岁女性, 月经量减少、不孕、口服溴隐亭治疗2年 术前: PRL60ng/ml 术后3个月 PRL 45ng/ml 病理:泌乳素型垂体腺瘤
16
病例9
强化
强化
病例10:21岁女性 停经、泌乳2年,口服溴隐亭治疗一年余 PRL 86ng/ml, 术后1.5ng/ml,术后3个月 17.5ng/ml 病理:泌乳素腺瘤
17
病例10
病例7: 22岁女性,停经4个月、泌乳素轻度增高
18
病例11
A
B
C
病例11:33岁女性,泌乳、月经量减少1年,自然流产1次; PRL 626.9uIU/ml(72-511uIU/ml) A、B为平扫:垂体左右不对称 右侧局限性膨隆;C(强化):肿瘤位于垂体的左侧,呈低信号
ACTH腺瘤:UFC (6例) ACTH (4例)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
25
结果
闭经恢复: 12/15 (80%)
泌乳停止: 12/13 (92.3%)
月经量减少恢复:
5/7
(71.4%)
头痛、头晕全部好转: 9/9 ( 100%)
性功能下降恢复: 3/4
垂体微腺瘤的(7影5像%)诊断和治疗
B. 少数的垂体上缘平坦;C. 青春期和妊娠期腺体会明显增大,垂体上缘膨隆,
最大高度可达12mm
2
(1)
(3) (4)
(
12mm
2
)
(4) (
(3)
1
)
正常成人垂体:左右径平均12mm,腺体两侧对称,一 般情况下垂体柄居中(少数可偏斜)
(1) 视神经和视交叉 (3) 垂体柄
(2) 海绵窦 (4)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3低信号区 微腺瘤的显示
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区
MRI
大多数微腺瘤在T1加权和增强T1加权像上表
50%的病灶在T2加权像为高信号,不利于
间接征象:
1. 鞍底局限性下陷或骨质吸收破坏 2. 垂体上缘隆起 3. 垂体高度增加、左右不对称、垂体柄偏斜
强化征象: 1. 病灶在强化的垂体组织中呈低信号 2. 垂体组织先于肿瘤组织增强
27
75
垂体上缘膨隆
24
67
垂体柄偏斜
11
31
鞍底变薄、下陷
7
19
低信号占位: 其中6例通过磁共振的动态强化扫描发现病 变
23
方法
术式:26例行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 术,1例因鼻孔偏 小而行口鼻蝶入路 。
随访时间: 2-13个月
随访方式:电话、门诊、网络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
24
PRL:平均 72.4ng/ml (1例>150ng/ml)
28
术后疗效不佳 病例2
22岁女性,停经、泌乳2年确诊为垂体微腺瘤,在1年内行二次伽玛刀治疗 治疗后因PRL持续偏高,继续应用溴隐亭治疗1年,因闭经、泌乳未恢复 化验PRL>150ng/ml, FSH、LH、TSH、E2、P及皮质醇明显偏低而要求 手术治疗,术后PRL 95.5ng/ml, 上述激素水平仍偏低,并发脑脊液鼻漏
19
病例11
病例11: 右侧鞍底变薄、下陷,局部已被破坏
20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 附27例病例报告(04年4月-05年5月)
垂体微腺瘤的男女比率
1 男 女
26
男︰女 = 26︰1
例数
27例微腺瘤分类
25
20
15
10
5
0
PRL
ACTH
PRL+ACTH
肿瘤类型
平均年龄:29.5岁
21
27例微腺瘤的2临7例床微表腺现瘤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例数
临床表现
% 例数
%
闭经
15
56
56
泌乳 闭经
13
15
48
泌乳
13
头晕
48
9
33
头晕
9
头痛 头痛 33
8
308
30
月经月量经减量少减少
2626
22
月经紊月经乱紊乱
77
6
6
22
肥胖
6
肥胖
22
6
2215
性功能下降
4
22
36例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
例数
低信号占位
35
97
垂体左右不对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
Treatment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张宏伟 于春江教授
1
A
B
C
正常成人垂体 : 前后径 8mm 高度 3-9mm ,垂体前叶信号均匀,在T1和T2
加权像上与脑白质信号均等。
A. 大多数的垂体上缘凹陷,呈新月形;
26
结果
术后三个月 PRL恢复正常率(失访1例):16/20(80%) 15例首选手术治疗和3例服药小于1年的患者 :16/17(94.1%) 6例ACTH腺瘤:ACTH、UFC均正常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
27
术后疗效不佳 病例1
43岁女性,因泌乳、月经不调半年发现垂体微腺瘤,服用溴隐亭治疗12年 后因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行手术治疗,术前PRL137ng/ml, 术后波动 在70ng/ml左右,继续服用卡麦角林治疗
术后3个月 PRL15.8ng/ml
6
表现
病 例 2: CT 的 间 接
7
病例3
平扫
平扫
平扫
强化
病例3: 30岁女性 月经不规律1.5年、流产2次, PRL51ng/ml, 术后 11个月PRL 13.2ng/ml,月经规律
8
病例3:动态强化扫描
A
B
C
1
D
E
9
病例4
强
化
强化
病例3:27岁女性, 垂体瘤开颅术后半年,向 心性肥胖4个月,术前血皮质醇28.9ug/dl(510ug/dl) ACTH64pg/ml (0-46) 术后三个 月皮质醇6.4ug/dl、ACTH 8.2pg/ml
普通强化扫描的时间、剂量不当
动态增强扫描
4
病例 1
平扫 平扫
平扫
强化 平扫
病例1: 21岁女性 停经、泌乳2年 术 前: PRL91.0ng/ml 术后半年: PRL 17.3ng/ml 停经恢复、泌乳消失
5
•
病例2
平扫
强化
平扫
强化
1. 38岁女性, 停经、头痛半年余,
2. 随访九个月:月经恢复,头痛消失 3. 术前 PRL34.5ng/ml
强化
10
病例4
满月脸
紫纹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
11
病例5
平扫
强化
病例4:高血压6年,左肾上腺切除2年,术后ACTH一直偏高 UFC 134ug/24h 术后半年血压降到正常(偶有升高) 化验血皮质醇7.2ug/dl ACTH正常
12
磁共振动态强化扫描
病例5
开始强化
1分30秒后
2分10秒后
病例4:纪某某 30岁女性 ACTH+PRL混合型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