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质量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
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塑料袋大大增加。
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2024年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与探究探究的特点和步骤科学工具的使用2. 植物的世界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动物的世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形态变化物质的属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物质性质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物质性质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实验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
例如:讲解植物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
例如:分析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学会分类动物。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形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科学与探究:流程图、探究步骤、科学工具。
2. 植物的世界:植物结构图、生长周期。
3. 动物的世界:动物分类图、生态系统。
4. 物质的性质:物质变化图、属性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调查身边的动物,分类并描述其特征。
完成物质性质实验报告。
2. 答案:植物生长过程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动物分类描述: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物质性质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植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24篇】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科学探究方法:第1章至第3章,详细内容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
2. 生命世界:第4章至第6章,详细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等生命现象。
3. 物质世界:第7章至第9章,详细内容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性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调查能力。
2. 认识生命世界,了解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复杂性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的掌握,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故事、问题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晰展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
3. 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特点,并画出植物结构图。
(2)调查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分析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教科版科学3上全册课件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科学3上全册课件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3. 动物的适应与生存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动物的生存策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适应性特征的能力,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2. 植物生长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理解。
3. 动物适应性特征与生存策略的联系。
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3. 动物的适应与生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生态瓶、植物种子、动物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土壤、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生态系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态系统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使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展示植物繁殖方式。
4.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不同动物的适应性特征,探讨其生存策略。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3. 动物的适应与生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举例说明植物的繁殖方式。
(3)分析一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并说明其生存策略。
2. 答案:(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
(2)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如种子繁殖、嫁接、扦插等。
(3)例如:骆驼具有耐旱、耐饿、耐热的特点,其生存策略是在沙漠环境中节省水分和能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天气与气候
04
天气的变化
总结词
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 影响。例如,暴雨、暴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 房屋倒塌、交通瘫痪、农作物受损等。因此,了解天气变 化的原因和规律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词
天气变化的类型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 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气压、湿度、气 温和地形等。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预测天气变化。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详细描述
介绍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书写 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详细描述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 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速度等
。
总结词
书写习惯的培养
详细描述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书写工 具,以保持书写的流畅和整洁。
纸的制造过程
总结词
纸的原料与制造过程
种子发芽
种子吸收水分和氧气,胚根突破种皮 ,开始发芽。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萌芽阶段
种子发芽后,植物进入萌 芽阶段,此时植物开始长 出根、茎、叶等器官。
生殖生长阶段
随着植物的生长,会进入 生殖生长阶段,此时植物 开始开花、结果、繁殖。
成熟阶段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会进入成熟阶段,此时 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稳 定。
详细描述
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中,学生 将学习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通过分 类,学生可以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 类,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共性和特征。通 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科学与生活: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和描述、分类和比较。
2. 动物与植物:认识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3. 空气与水:空气的组成、作用及保护;水的三态变化、用途及保护。
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5. 电与磁:简单电路的组成、电流的作用;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类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技巧。
2. 教学重点:科学知识点的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讲解科学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梳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
2. 图文并茂:运用图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科学现象和原理。
3. 重点突出: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列举空气和水的用途,谈谈如何保护它们。
(3)制作一个简单电路,观察电流的作用。
2. 答案:见教材和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和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科学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形状》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形状。
2.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时《水的奇妙变化》学习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并了解生活中水的利用。
3. 第三单元:动植物的世界,第5课时《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等,并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4. 第四单元:我们来探索,第7课时《磁铁的奥秘》学习磁铁的性质,如磁极、磁力等,并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探索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科学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水的利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奇妙变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奇妙变化:三态变化、溶解、沉淀。
2. 水的应用:生活中水的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
(2)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简要描述。
2. 答案:(1)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洗衣服、煮饭等。
(2)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整水的pH值,使衣服更易洗净;通过加盐,使水中的杂质沉淀,提高煮饭的口感等。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2. 奇妙的天气3. 植物园里的秘密4. 动物世界5. 我们生活的地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 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提高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5.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地球的环境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讨论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2. 新课导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相关知识点。
例如:介绍人体的器官和功能,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例如:讲解动植物的特点,举例说明地球环境问题的危害等。
4.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制作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观察天气变化等。
六、板书设计1. 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课件2. 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人体器官图,并标注功能。
(2)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3)制作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4)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写成短文。
2. 答案:(1)人体器官图及功能。
(2)一周天气情况记录。
(3)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三章《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五章《地球上的变化》,第六章《星空探索》。
详细内容涵盖:1. 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光合作用等;2. 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方式;3. 空气的成分、作用、污染及保护;4. 水的形态、循环、用途及保护;5.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形地貌、气候等;6. 星星、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动物、空气、水、地球及星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适应性、空气与水的污染与保护、地球与星空的探索;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实验器材,地球仪,星空图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工具,画图材料,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3. 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2)调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3)分析空气和水污染的原因,提出保护措施;(4)绘制地球仪,标注重要的地形地貌;(5)观察星空,记录星星的位置和特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水的奥秘空气的力量声音的世界光的奇迹2. 植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繁殖植物与季节3. 动物与自然动物的特征动物的适应性动物的繁殖动物与季节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气候太阳系星空探索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的规范操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量筒等)。
教学模型(如地球仪、植物结构模型等)。
2. 学具: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标本等)。
画图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2. 内容:章节及重点内容。
关键概念和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填入适当的概念或现象。
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问答题:回答问题,并解释原理。
2. 答案:教师根据作业题目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应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2020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教案 (新版)
教案序号: 10 .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练习本课共 1 课时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课时1课时共计 1 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A、没有变化B、下降C、上升2、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
A、蒸发B、凝结C、冷却3、正确看温度计读数的方法()。
A、平视B、俯视C、仰视4、测量水的温度,应选择测量范围是()的温度计。
A、 0℃~100 ℃B、 35℃~42℃C、-20℃~110 ℃5、()不能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A、把冰敲碎B、用被子盖住冰块C、加热6、连续测量下面几杯水的温度,()降温的速度快。
A、自来水B、温水C、烫手的热水7、通常情况下,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开始结冰。
A、10℃B、100℃C、0℃8、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
A、改变水的颜色B、产生更低的温度C、改变水的味道9、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保持在0℃不变10、霜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而成的。
A、水蒸气B、水C、雪11、下面水的形态中,不是液态水的是()。
A、雾B、露水C、霜12、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 B.C. D.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5分)1、水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状态。
A、液态B、动态C、固态D、气态E、静态2、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A、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B、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C、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D、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3、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有()。
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B、手拿温度计的上端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D、视线与温度计持平E、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F、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三、填空题。
(每空1分)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通常用()表示。
2020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2)精编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2、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全册基础版)
三年级()班姓名:
第一单元水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
2.水的温度达到时开始沸腾。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4.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热量。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
7.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热量。
8. 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水能溶解食盐、、、红糖、味精、碱等,但不能溶解沙子、、木头等。
10.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
11.通过、和能加快溶解的速度。
12.一些物质的状态、大小、数量、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质本身的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撕纸、折纸等。
13.水是一种体,没有固定的,但有一定的。
1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湿的衣服干了、湿的黑板干了等。
15.杯子装水后,加盖子得蒸发慢,不加盖子得蒸发快。
说明水放在处蒸发得快。
16.“水蒸气”是一种
的气体。
17.水蒸气存在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
水都在蒸发着,从没停过。
18.我们看到热水上面冒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
19.我们可以用加热、通风、增大表面积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
20.水和水蒸气相同点:它们都是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有质量。
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体。
21.水沸腾的时一定会蒸发,但水
蒸发的时候会沸腾。
22.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
;(2)温度计浸入水中;(3)温度计不能碰和杯内壁;(4)读数时眼睛液柱顶端,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水面。
23.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的酒精灯相互点火;(2)不能用酒精灯,要用二次盖灭。
24.在试管外面的碎冰里加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得。
25.加快冰融化的方法:用吸管吹热气、吹风机吹、。
26.冰融化成水之后,体积会。
27.冰融化是由固体变成了。
28.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是的。
29.食盐和沙子混合后,食盐还是食盐,沙子还是沙子。
30.盐水和沙子,可以用的方法把沙子分离出来,留下盐水。
31.可以用的方法,把盐水溶液中的盐分离出来。
32.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磁铁吸引的方法进行分离;也可以倒在水中,木屑漂浮,铁屑沉。
3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当温度计受热时,液泡体积变大,液柱会;同理,受冷时,液柱会。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的特征:能空间、可被和拉伸、
有、很轻、容
易、有性、无色、无味、无毒、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等;空气的作用:供人类呼吸、植物生长、助燃等。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区别: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性。
水不容易被。
5.被压缩之后,空气粒子的间隔了。
6.被扩张之后,空气粒子的间隔了。
7.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制造了充气轮胎、充气城堡,等。
8.空气有质量,但很,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9.热空气比冷空气,会浮在冷空气上方。
10.空气受热后,体积,质量变轻,会,从而带动热气球升空。
11.在做“热气球”实验时,注意用火。
12.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
13.空气的是风形成的原因。
14.我们可以用扇扇子、开风扇等方式来制造“”。
15.大自然的风主要是由于空气温度高低不同流动起来而形成的。
16.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也叫)。
17.在空中、地下和都存在空气的踪迹。
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
第三单元天气
1.( )、(雪)、(冰雹)等是常见的降水形式。
2.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叫作(),降水量的单位是()。
3.常用的雨量器由(外筒)和()组成。
4.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里大气的(冷暖)、()、()以及(风)等情况。
5.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中的自然现象。
6.制作()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7.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也叫();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
8.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用来表示,读作(摄氏度)。
9.“十五摄氏度”写作:;“-8℃”读作:;“零摄氏度”写作:。
11.风向是指风()的方向。
我们一般用()个方位
来描述。
如北风是由()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12.蒲福风力等级表把风力分为()个等级。
13.测量风向的仪器叫()。
14.()和()是风的基本要素。
15.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组成的。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和()。
17.天气日历包括()、(降水量)、(气温)、(风)等方面的天气信息。
18.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雨量器)、()等。
19.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20.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2.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23.天气预报制作时,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
24.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
25.气温计应该悬挂在()、()、()、()的地方。
26.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
27.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
28.会使用天气符号可以帮助我
们制作(天气日历)。
30.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
能(),同一地点、不Array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
()。
天气每天都在发
生着变化,又是十分,又
是比较缓慢,天气变化有一定的
规律。
32. 是指室外阴凉、通风
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
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
温。
33.云的形态:(大团、
堆积的云;可能会下雨);
(均匀成层、可能会有雨
雪);,(羽毛状;发生
在晴天)
附件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
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
水蒸气
附件2: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
冰
融化(吸收热量)
附件3: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