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排气关闭延迟角
• 适度的排气关闭延迟角可利用排气的惯性作 用降低排气终了压力,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 但是该角过大,则会导致部分新鲜工质排出 ,造成燃料的浪费,得不偿失。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进气开启提前角
• 增加进气开启提前角使进气畅通,将使新鲜 工质吸入量增加,提高充气效率。 • 但是,如果该角太大,废气就会从进气门排 入进气管道,在进气过程中,吸入的不仅是 新鲜工质,废气也被吸入,反而会降低充气 效率。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排气关闭延迟角
• 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时,由于废气有一定的流 速,可以利用气流的惯性进一步排除废气, 从而降低排气终了气缸内的压力,为充入更 多的新鲜工质打好基础。 • 因此,排气门在上止点后才关闭,从上止点 到排气门关闭1点的曲轴转角被称为排气关闭 延迟角,一般在0°~30°之间(多气门发 动机可能出现负值)。
m pa V 'a T0 v 1 m0 p0VaTa
wenku.baidu.com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ηv的通常范围
• 随着对充气效率影响因素的不断改善,特别是 汽油发动机取消了化油器之后,ηv有了较大提 高。通常ηv>0.9。采用化油器的发动机ηv一 般在0.8左右。 • 充气效率高,说明发动机每循环进入气缸的新 鲜工质多,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和转矩增大,动 力性也就提高了。 • 由于在换气过程中进气状态十分复杂,发动机 每循环的实际进气量无法进行理论计算,因此 发动机的充气效率通常用实验方法测定。
m0
• 所谓进气状态,对非增压发动机而言,p0是 当地大气压力,T0 是当时环境温度;对增压 发动机来说,p0是压气机出口压力,T0是压 气机出口温度。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p V' m a a RTa
m0
p0Va RT0
• 式中:pa、V'a、Ta——分别为进气终了的压力、体 积、温度; R——气态常数; Va——气缸总容积。 进进气终了压力pa低于p0;进气终了温度Ta远高于 T0;V'a比Va要小。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3.3
进气温度
• 新鲜工质经过进气系统时,对于节气门体有 预热装置的发动机,进气将被加热。 • 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缸壁、活塞、缸盖等 高温机件也会使工质升温(部分增压发动机 除外)。 • 工质被加温后密度将降低,充气效率也会降 低。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3.4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3
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 要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必须改善换气过程 的工作质量,提高充气效率。影响充气效率 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 (1)进排气系统的流动阻力 (2)气缸内的残余废气量 (3)进气系统和机件对新鲜工质的加热状况 (4)配气相位 (5)进排气系统的动态效应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强制排气阶段
• 图中b-2段表示。 • 从自由排气结束到进气门开启这一阶段是强 制排气阶段。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将废气推出气缸。 • 此时气缸内压力略高于排气管内压力,气流 平缓,排气量取决于活塞运动速度及气门开 启程度。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扫气阶段
• 图中2-1段表示。 • 从进气门开启到排气门关闭的这一阶段是扫 气阶段。此时进排气门同时打开,废气在惯 性作用下继续排出,新鲜工质开始进入气缸 。 • 有些发动机进气在螺旋管道作用下产生旋流 ,还能形成挤出废气的作用。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排气开启提前角
• 在排气过程中,由于排气门在开启初期气 流通过截面太小,废气无法畅通排出。如 果排气门在下止点开启,势必造成气缸内 压力太高,活塞上行阻力很大,排气行程 消耗的功率较多。 • 因此,排气门在活塞运行到下止点前就提 前打开,到达下止点时,排气门已具备了 必要的开度。从排气门开启b′点到下止点 的曲轴转角被称为排气开启提前角,一般 在20°~80°之间。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自由排气的阶段划分
• 自由排气阶段初期,压差很大,气流呈超临界状 态(气缸内压力p高于排气管内压力pp的2倍) ,气体流速最大值等于该处气体状态下的音速( 可能达到500~600m/s),并伴有刺耳的噪音, 此时排气量与排气门前后压力差无关,只取决于 气门开启面积和气体的状态。 • 自由排气阶段后期,气流呈亚临界状态(气缸内 压力低于排气管内压力2倍),此时气流平稳无 噪音,排气量取决于排气门前后的压力差。
配气相位
• 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能有效地提高充气效率 。 • 理论上,增加排气门开启持续角能降低排气 终了压力,增加进气门开启持续角能提高进 气终了压力,均能提高充气效率。 • 但是,在发动机实际工作中,它们是相互制 约的。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1.排气开启提前角
• 排气开启提前角越大,则自由排气时间越长 ,排气越充分,排气终了压力越低,充气效 率则越高。但排气门的提前开启将损失膨胀 功,如果排气损失过大,充气效率提高获得 的利益是不可能弥补的。 • 因此,在选择排气开启提前角时,既要考虑 充气效率,同时也应注重功率损失。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进气开启提前角
• 在进气过程中,为保证新鲜工质能顺利地进 入气缸,进气门也要提前打开。 • 从进气门开启2点到上止点的曲轴转角被称为 进气开启提前角,一般在0°~30°之间( 多气门发动机可能出现负值)。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进气关闭延迟角
• 进气行程终了时,因为进气流速较高,可以 利用惯性更多地充入新鲜工质,从而提高进 气终了压力。 • 因此进气门也需滞后关闭。从下止点到进气 门关闭a′点的曲轴转角被称为进气关闭延迟 角,一般在20°~80°之间。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1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1.1 换气过程 •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始于排气门开启, 止于进气门关闭,约占400°~500°曲轴转 角。 • 根据气体流动特点,一般将此过程分成五个 阶段。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换 气 过 程 示 意 图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换 气 过 程 示 意 图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进气损失
• 在进气过程中,由于负压作用活塞运动受阻 所消耗的功称为进气损失(图中x部分)。相 对于排气损失,进气损失较小。 • 排气损失与进气损失之和(w+x+y)被称为换 气损失。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2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 充气效率ηv: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质 量m与进气状态下整个气缸容积充满了新鲜 工质的质量m0之比值。 m v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3.2
残余废气量
• 气缸内残余的废气量越多,充气效率就越低。 因为: (1)残余废气要占用部分容积,自然会减少新鲜 工质的空间,吸入新鲜工质的量也同样会减少 。 (2)残余废气多,则排气终了压力相对就高,气 缸内负压小,吸入新鲜工质的量也会减少。 (3)残余废气多,则排气终了温度相对就高,之 后在进气过程中会相对提高新鲜工质的温度, 造成新鲜工质密度降低,充气效率也会降低。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4.充气阶段
• 图中1-a段表示。 • 从排气门关闭到进气行程结束(活塞运动到 下止点)的这一阶段是充气阶段。活塞从上 止点运动到下止点的过程中,气缸内压力低 于进气管内压力,新鲜工质在负压作用下被 吸入气缸内。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5.后充气阶段
• 图中a-a′段表示。 • 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的这一阶段是后充气 阶段。此时是利用气流惯性和波动效应,使 新鲜工质继续流入气缸,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
3.3.1
进排气系统的流动阻力
• 进气终了的压力等于p0减去进气系统的压降 ,排气终了的压力等于p0加上排气系统的压 降,而进排气系统的压降与该系统的流动阻 力成正比。 • 流体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进排气系统截面变 化越急剧、管道越细长、管壁越粗糙、气体 流速越高、初始压力越低、则压降(率)越 大。充气效率也就越低。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图3.1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1.自由排气阶段
• 图中b'-b段表示。 • 从排气门开启至气缸内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 压力的这一阶段是自由排气阶段。其气体流 动特点是废气在压差作用下自由排出气缸。 • 尽管自由排气阶段在整个排气过程中所占时 间比例不大,但由于废气流速很高,排出废 气量仍可高达60%~70%。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研究换气过程的目的
• 发动机动力源自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所产生的热能 。1L汽油完全燃烧约需10000L空气,1L柴油完 全燃烧所需的空气则更多。由此可见燃料在混合 气中所占容积很小,而且通过喷油器对燃料量进 行精确控制已无困难。 • 因此,要想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关键在于 充入气缸空气量的多少。 • 我们研究换气过程,目的在于了解换气过程的工 作状态,分析影响充气量的各种因素,从中寻求 减少换气损失和提高充气量的措施。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气门重叠角
• 由于排气门的延迟关闭和进气门的提前开启 ,换气过程中存在着进、排气门同时打开的 现象,称为气门重叠。 • 气门重叠(2-1点)的曲轴转角被称为气门重叠 角,一般在0°~50°之间。增压发动机的 气门重叠角较小。 • 适当的气门重叠角可以利用新鲜工质挤出部 分残余废气,但气门重叠角太大,就可能发 生废气倒流进入进气管道的现象。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学习目标
• • • • 重点掌握影响充气效率的各种因素; 熟悉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和换气损失; 熟悉充气效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了解提高充气效率的有效措施。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概念和任务
•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含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 。 • 换气过程的任务是:将气缸内上一循环的废 气排除干净,为下一循环充入尽可能多的新 鲜工质,保证发动机动力周而复始地输出。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4.进气关闭延迟角
• 适度的进气关闭延迟角可以利用进气的惯性 提高进气终了压力,使充气效率提高,但是 该角过大,由于活塞上行反而将部分新鲜工 质挤出,充气效率反而会降低。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3.5
进排气系统的动态效应
• 进气管惯性效应:当进气门打开,活塞下行,使气缸内 产生负压(即真空度),进气管内也随之产生负压,新 鲜工质在进气管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气缸内流动并在进 气管内得到加速。随着进气行程接近终了,当进气门迎 着已获得充分加速的气流关小时,在进气管道中引起短 暂的压力升高,导致活塞上行进行压缩行程之初,进气 流动惯性仍可继续得到利用。这种利用气流动能(惯性 )进行后充气增加充气量的效应,称为惯性效应。惯性 效应的收益与配气定时中的进气关闭延迟角有直接关系 。一般,高转速发动机要求有较大的进气关闭延迟角, 才能得到较好地惯性效应。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3.5
进排气系统的动态效应
• 波动效应:发动机进气行程初始阶段,气缸内负压很大,使新鲜 工质高速流入,其前锋抵达活塞顶部的瞬间,会产生一个与气流 方向相反的膨胀波,其传播速度等于音速减气流速度。膨胀波返 回到进气口(或谐振腔)时,又向气缸方向反射一个压缩波,其 传播速度等于音速加气流速度。当压缩波进入气缸时,缸内压力 会达到一个峰值,若此时关闭进气门,就可以获得较高的进气终 了压力,从而提高充气效率。因此,设计长度合适的进气管道, 使膨胀波发出到压缩波反射回到气缸内所经历的时间,正好与进 气门开启到关闭所需的时间相互配合,当压缩波到达气缸时,进 气门恰好关闭,将较高压力的新鲜工质关在气缸中,从而提高充 气效率。这种效应称之为本循环波动效应。 • 实验表明,进气管道长度越长,波动效应越明显。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1.2
换气损失
• 换气损失由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两部分组成。 • 如图所示。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配气定时与换气损失
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1.排气损失
• 从排气门开启到气缸内压力降到大气压力前,发动机循 环功的损失称为排气损失。它可分为: 自由排气损失(图中w部分),该损失是由于排气门提 前开启造成膨胀功的减少部分。 强制排气损失(图中y部分),该损失是废气被推出时 活塞运动受阻所消耗的功。 • 显然,如果加大排气开启提前角,自由排气损失就会增 加,但强制排气损失将会减少;如果减小排气开启提前 角,自由排气损失虽然减少,但强制排气损失却会增加 。因此,最佳排气开启提前角的选取原则是:两项排气 损失之和(w+y)应取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