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合集下载

社会转型时期家校构建“公共领域”的理性分析

社会转型时期家校构建“公共领域”的理性分析

社会转型时期家校构建“公共领域”的理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何谓社会转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在哪?不同时期各国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英国的H·斯宾塞将社会划分为“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法国的E·迪尔凯姆将社会划分为“机械联系社会”和“有机联系社会”,德国的F·滕尼斯将社会划分为“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美国的G·E·梅约将社会划分为“身份社会”与“契约社会”等等。

以上这些经典的社会二分法都是把社会划分为“传统”与“现代”,而社会转型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现代化。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刘祖云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了现代社会的特征①:经济基础的市场化;基础产业工业化、商业化;社会劳动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分工专门化;社会组织关系职业化、业缘化;社会活动场所城市化;社会开放程度高速化;社会管理法理化。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期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民主转型、社会稳定、克服政治腐败、化解政治危机、完成政治文化改造等等。

家校合作问题已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比较成熟的领域,已发表过许多文章,成果显著,如马忠虎的《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王素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刘力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黄河清的《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等等。

社会转型时期家校合作文章也收获颇丰,但这些文章多从社会学方面进行探讨,如:从社会分层、人口流动、贫困问题等方面切入。

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视野出发以民主理论为切入点对家校合作途径进行探讨,提出家校构建“公共领域”的理论基础及其合理性分析。

论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

论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初探内容摘要:论文认为,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是:阶层结构类型一般会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球型;阶层分化依据一般会由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阶层分化过程一般会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

论文同时认为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也遵循其一般规律。

关键词:社会转型阶层分化一般规律刘祖云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430072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社会转型必然造成并伴随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

那么,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阶层结构的更替是否存在共同特点或一般规律呢?通过考察世界各个国家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社会转型期阶层结构分化似乎存在如下共同特点或一般规律:一、从其外在形态看,社会转型期的阶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球型众所周知,传统社会一般是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农民既占社会人口的多数,又处社会结构的底层,居农民阶层之上的社会阶层虽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划分和称谓,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阶层地位愈高,其人数愈少。

如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社会就是一个从乡民、乡绅、骑士、贵族到国王的地位愈高、人数愈少的社会,其社会的阶层结构恰似埃及的金字塔。

随着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金字塔式的阶层结构开始发生分化并先后出现两次质的飞跃:一是产业革命以来的产业化进程使工业和一些非农产业取代农业而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与此相适应,工业和非农产业的劳动者阶层取代农业劳动者阶层而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阶层。

仅以1988年为例,在一些先发展国家中,农业就业者占整个社会就业者的比例是:美国3%,英国2%,法国7%,联邦德国4%,意大利10%,加拿大5%,澳大利亚6%,日本8%。

[1]由此可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先发展国家有90%或以上劳动者工作在非农产业。

这说明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传统的金字塔式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二是科技革命以来的科技化进程使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与此相适应,社会的白领阶层取代蓝领阶层而成为社会上最主要最庞大的社会阶层。

发展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5.4中国城市化道路
• • • • • 一、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1.中国城市化的动力特点——政府发动型 2.中国城市化的体制特点——城乡双重性 3.中国城市化的结构特点——不协调型 4.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特点——波浪型
• • • • •
二、中国城市化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 2.政府发动型机制和民间发动型机制相结合原则 3.内涵城市化与外延城市化相结合原则 4.人口城市化、 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 化相统一的原则 • 5.“据点”发展式与“网络”发展式相结合的原则
6.3理性化
• 一、理性化释义 • 理性化思维的要点是:明确意识到行动的 目的,对所追求的具体目标进行价值大小 的比较;根据预计的后果权衡行动的必要 性;根据目的选择手段,以用最小代价获 取最大利益作为选择标准;在行动中遵循 严格的首尾一贯性,使一切行动合理而有 序。
• • • • •
二、理性化批判 1.后现代主义对理想话的批判 2.生态主义对理性化的批判 三、理性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从一定意义上所,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 实际上就是以理想化为特征的世俗化过程。
• • • • • • •
三、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 1.领域的分化 2.区域的分化 3.阶层分化 4.组织分化 5.利益分化 6.观念分化
4.2社会反站与社会整合
• 一、社会整合的涵义 • 社会整合是指调整或协调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 冲突 和纠葛,使之成为统一的体系的过程或结果. •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 • 一般来说,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社会分化程度就不同,因 而其社会整合程度及方式也会不同。 • 1.低度发展的社会运用的是群体性整合,而高度发展的社 会运用的则是个人性的整合。 • 2.随着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分化程度的不同,社会整合方 式从外在显性整合转变为内在隐性整合。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政法学院社会工作08-1李佳轩2008090201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摘要:现代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现代化理论并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体系,而是一个基于一种一致理论观点的理论流派。

现代化理论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学者根据发达国家自身的发展经验抽象出来的一套发展理论,并试图把它推广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最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运用现代化理论来打造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现在国家建设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关键字:现代化理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

一.背景“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现代化理论从萌芽至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

这一阶段以总结和探讨西欧国家自身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为主,其中主要的学者有圣西门、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等。

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时期。

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学者有社会学家帕森斯、政治学家亨廷顿等。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处理非西方的后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现代化理论并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体系,而是一个基于一种一致理论观点的理论流派。

现代化理论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学者根据发达国家自身的发展经验抽象出来的一套发展理论,并试图把它推广到发展中国家。

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发展理论,有着很明确的界定:指二战之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关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发展的理论。

我们最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需要从中借鉴相关经验,来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现状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文章日期】2006-04-16 【作者】刘祖云【作者简介】刘祖云,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刘祖云(1954—),男,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社会转型期特别需要社会和谐。

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看,物质层面的利益整合问题、制度层面的规范整合问题及精神层面的观念整合问题是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摘要题】理论探讨【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和谐/整合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6)06-0062-05 由于结构转型、体制转轨与机制转换等原因,社会转型期是极易出现问题与冲突的时期。

社会学研究曾将社会的稳定状态划分为稳定、亚稳定与失稳定三种类型,认为转型社会至多是一种亚稳定社会,有学者称此为转型的代价。

因此,社会转型期特别需要社会和谐。

那么,我们如何在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呢?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看,笔者认为如下问题至关重要。

一、物质层面的利益整合问题市场化改革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日趋明显的分化,这种分化首先并主要表现为利益分化或贫富分化。

如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前的0.3以下上升为今天的接近0.5。

具体来说,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关研究认为,改革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比如基尼系数由1991年的0.307上升到1995年的0.34”。

而且“绝大多数纯农户的收入已经陷入了负增长”,“至今有半数以上的农户,自1998年以来实际上已处于收入绝对减少的困境”[1]。

另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对67680个农户的调查(见表1),人均收入100元以下的农户占被调查户数的0.18%,依此比例推算,农村人均收入100元以下的人口达166万人。

社会转型与二元组织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三(刘祖云, 田北海)

社会转型与二元组织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三(刘祖云, 田北海)

第25卷第3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5No.3 2005年5月 Jour nal of S outh-Central U nivers 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 ay2005社会转型与二元组织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三刘祖云,田北海(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0072)摘 要:二元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结构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并存。

在转型期中国,二元组织结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并存;二是组织中现代的表层结构与传统的潜层结构并存。

随着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社会组织结构也会从二元走向一元。

走出二元组织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的来说,走出二元组织结构有赖于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具体来说,走出二元社会结构:一是要通过简化组织职能以推动社会组织结构的分化;二是通过建立现代组织运行机制以实现现代组织结构形式与运行机制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转型;二元组织结构;现实表现;未来走向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05)03-0093-05 所谓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所确立的相互关系形式,[1](P248)具体包括组织设置、规范体系、职权系统、角色构成等要素。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期。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然并存、共起作用,呈现出高度的二元性。

转型社会的二元性体现在中观层面便是组织结构的二元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中国二元组织结构的现实表现和未来走向。

一、二元组织结构的现实表现二元组织结构,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从组织外在联系和内在结构来看,组织分化与不分化并存;从组织外显结构形式和内在运行机制来看,现代的表层结构与传统的潜层结构并存。

(一)组织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并存。

社会工作考研参考学校及书目

社会工作考研参考学校及书目

考研参考书目09年中山大学社工考研书目120422 公共管理(1)101政治理论(2)201英语(3)615公共管理学(4)824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社会工作1)101政治理论(2)201英语(3)627理论基础(B)(4)836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B)复试专业课:复试专业课:615公共管理学:①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公共管理导论》(第2版),欧文•E•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4理论基础(A):①《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②《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③《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候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627 理论基础(B):①《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

②《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候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③《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24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①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②袁卫、庞皓、曾五一:《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③黄良文:《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833 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A):①《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②《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③《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④《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

⑤《人口统计学》,刘铮,邬沧萍,查瑞传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第1版。

836 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B):①《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推荐书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推荐书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读书目:《政治学》必读书目1、《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2、《政府论》约翰·洛克,商务印书馆3、《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商务印书馆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5、《民主新论》乔.萨托利东方出版社6、《论民主》科恩商务印书馆 199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读书目:1、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必读书目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必读书目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秉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2、《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张耀灿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3、《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李辽宁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罗国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5、《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赵康太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张耀灿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必读书目1、《哲学通论》孙正聿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2、《哲学导论》王德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卡尔·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思想录》,帕思卡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选读》必读书目1、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神圣家族》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5、《德意志意识形态》6、《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西方哲学史》必读书目1、《西方哲学史》(英国)罗素著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2、《万物简史》(美国)比尔·布来森著接力出版社20053、《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著作家出版社19864、《古希腊哲学史纲》(德国)E·策勒尔著山东人民出版社5、《尼采传——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法国)丹尼尔·哈列维著贵州人民出版社6、《康德三批判书》(德国)伊曼诺尔·康德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逻辑学》必读书目1、《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口号

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口号

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口号社会转型,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和使用的词汇,它是将我国社会放在整个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那么社会转型的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学界对此的研究众说纷纭,有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也有学者从政治学角度研究。

中山大学的刘祖云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它是一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过程,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不断进化过程,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的过程。

其中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过程中有多重表现形式:(1)由外到内,即首先将外来的现代因素进行本土化,进而实现本土因素的现代化;(2)由表及里,即我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发展过程;(3)由名到实,即我国是先有现代化之名,后有现代化之实,我国的现代化是一个用“应然”发展到“实然”的转型过程。

著名的社会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金耀基先生曾对社会转型做过直观生动的描述。

转型时期的社会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异质性。

转型时期的社会通常是传统与现代因素杂然并存,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摩天大楼”与“木板小屋”、“大水牛”与“喷射机”并存等。

第二,形式主义。

转型社会出现很多应然与实然不相符合的地方,有很多事物表面是现代的,但其实质上却是换汤不换药,仍采用传统的行为模式。

第三,重叠性。

转型社会中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功能的专业化与普化相互重叠。

如传统社会中帝王的权力是普化的,同时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多项功能。

而现代社会中结构和功能是专业化的,政府官员就是一个行政人,商业人员就是一个经济人。

社会转型依据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一些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时我国的社会转型就开始了,因此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至今。

本文的研究对象特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时期。

广西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广西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001公共管理学院联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0771- 联系人:庞老师 E-mail:***************专业代码、学科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老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马克思主义哲学12-13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1马克思主义哲学(含自然辩证法)④801西方哲学(含西方科学哲学)复试科目:0101逻辑学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102中国哲学史0103现代西方哲学01发展哲学李红波吴惠红许素菊韦日平02文化哲学魏敦友梁涓王玉生郑朝晖袁经文03逻辑、决策与价值哲学马亮张鹏翔罗仕国外国哲学5-6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1马克思主义哲学(含自然辩证法)④801西方哲学(含西方科学哲学)复试科目:0107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108哲学导论0109逻辑学01德国哲学雷德鹏魏敦友张鹏翔郑朝晖袁经文02英美分析哲学马亮罗仕国科学技术哲学16-17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1马克思主义哲学(含自然辩证法)④801西方哲学(含西方科学哲学)复试科目:0104自然辩证法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105科技与社会的理论写作0106西方哲学史01科学哲学与方法雷德鹏蒙绍荣02科学技术与社会谢舜陈启源周瑞超韦日平03科技史与科技发展战略蒙绍荣吕伟斌何新华罗仕国04科学思想与文化陆秀红王玉生袁经文社会学11-12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2社会学概论④804社会学研究方法复试科目:0122发展社会学同等学力复试加试科目:0123西方社会学理论0124社区概论0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谢舜李秋洪*02发展社会学谢舜韦玖灵蒋超03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李小文庄晋财行政管理38-4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4管理学原理④809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试科目:0125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复试加试科目:0126政治学0127组织行为学01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谢舜赵铁杨欣罗殿龙*唐成良*李康*于瑮* 王玉生02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分析陈启源韦玖灵马亮蒋永甫唐平秋李小文张协奎刘汶钟想廷*陆燕*教育经济与管理8-9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4管理学原理④809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试科目:0128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复试加试科目:0129教育经济学0130论文写作01教育行政管理余瑾许树沛唐晓萍*林春丽02教育财政谢清旷乾*03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谢清林春丽注:标*号的为兼职导师初试参考书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编者出版社6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含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602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04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 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801西方哲学(含西方科学哲学)《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梯利著葛力译商务印书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江天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或武汉大学出版社804 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0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胡君辰、郑绍濂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编者出版社0101 逻辑学《逻辑基础》王路人民出版社0102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0103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2000年0104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0105 科技与社会的理论写作《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0106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梯利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0107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上下册)全增嘏上海人民出版社0108 哲学导论《哲学导论》张世英北京大学出版社0109 逻辑学《逻辑基础》王路人民出版社0122 发展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刘祖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0123 西方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0124 社区概论《社区概论》蔡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0125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版0126 政治学《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版0127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0128 教育管理学《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0129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靳希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0130 论文写作002商学院联系部门: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电话:0771-专业代码、学科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老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政治经济学9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复试科目:0201财政与金融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02会计学原理0203统计学原理01宏观经济覃巍甘宜沅凌经球*02市场经济理论杨克斯朱仁友03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庄晋财国民经济学9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试科目:0227国民经济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02会计学原理0203统计学原理01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阳国亮杨克斯甘宜沅董莲荣章远新*黄志勇*唐咸仅*02社会保障管理张文山唐金成区域经济学16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试科目:0213区域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05产业经济学0206国际经济学01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张协奎庄晋财曾艳华邬文康*02区域经济合作李立民汪涛甘霖*03区域经济发展张协奎黎鹏吴冬霞李红王汉民*王乃学*财政学 6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试科目:0228财政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07国家税收0209政府预算01财政与公共资源管理唐文琳黄绥彪岳桂宁刘家凯*李杰云*02税收理论与管理薛青范祚军霍军*金融学25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试科目:0229货币银行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10金融市场学0211国际金融学01金融与投资管理尹建国*黄绥彪邓杨丰覃巍滕莉莉0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林元辉储朝晖*03保险学王选庆唐金成04国际金融唐文琳岳桂宁潘永范祚军05银行管理秦建文谭春枝产业经济学11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试科目:0205产业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13区域经济学0206国际经济学方向01欢迎统计、会计、计算机专业考生01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战略梁戈夫李欣广邬丽萍02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唐拥军管跃庆*张林国际贸易学16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试科目:0231国际贸易综合(含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概论)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14 国际经济合作0215中国对外贸易概论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陆善勇李敏彭剑波任燮康*02世界区域贸易与投资李立民王娟03国际经济合作李欣广阮思阳王中昭04 国际电子商务汪涛会计学8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868管理学基础复试科目:0216会计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19管理经济学0218财务管理01会计理论与实务陈彬孙晓玲02财务理论与实务韦德洪彭怀忠*03审计理论与实务程李梅李家瑗*企业管理26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3数学(三)④868管理学基础复试科目:0219管理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另加试两门科目:0220人力资源管理0221市场营销学方向01限招统计、会计、计算机专业的考生。

发展社会学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

发展社会学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

发展社会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发展社会学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二、课程编号:
三、学时与学分: 48/3
四、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等
五、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东西方现代化(现代性)的内涵与
历史进程,在理解西方和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与特色,具备结合各种理论理解中国社会发展各阶段不同状况的分析能力,并致力于建构一以贯之的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史观。

六、适用学科专业:社会学专业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参见教材内容简介
八、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吴忠民、刘祖云主编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版
参考书:见每章节
九、考核方式:结业论文(70%)+平时成绩(30%)
十、注意事项:一定要读书,每章节的参考书,事先至少读一本,否则很难理解。

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向纵 深推进, 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明显分化。 与 此相适应,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成为我国社会学 研究的主流领域。而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分层研究 中, 理论研究又相对滞 后 , 因此, 加强社会分层的 理论研究是深化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需要。 为此, 本文仅就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 法, 并以此就教于学术界。
江汉论坛Leabharlann !""!#$
%$
词的涵义则相对狭窄, 其 !"#$"%& 只 能 译 为 阶 层 ; 二, ’($!! 一词更多地或主要是反映层级之间质的 差异, !"#$"%& 一词则更多地或主要是反映层级 之 间量的差异。 作为一种客观过程或现象,社会分层或社会 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历史发展 角度看, 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 都存在社 会分层现象, 所不同的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一 般来说, 传统社会的社会分层依据单一、 原因简单, 而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层则依据多样、 原因复杂。 如 在原始社会,猎人群体中头领地位的获得通常仅 仅是依据其个人的勇敢、 力量、 智慧及年龄等个人 资本, 而在现代社会, 管理群体中领导地位的获得 不仅依靠个人资本, 而且依靠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及业缘关系等社会资本。 从现实生活角度看,无论是人们的定居生活 还是旅行生活,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分层 现象。 笔者曾于 )**+ 年访美归来后根据美国社会 成员的居住状况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其经 济收入状况与家庭居住方式的相互关系分别是:
" 此 文 为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十 五 规 划 重 点 项 目《 转 型 中
的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 ( 编号: /,.%;//, ) 的 阶 段 性成果。

武汉大学2004年法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武汉大学2004年法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武汉大学2004年法学院考研参考书目2004年法学院考研参考书目338—351综合知识(含……)《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5年版。

《西方法律思想史》张宏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法》(修订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刑法学》(上、下)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民法学》余能斌、马俊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民法学》郑立、王作堂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比较民法学》李双元、温世扬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民法原论》马俊驹、余延满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诉讼法学》林莉红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应松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民事诉讼法原理》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建构》章武生等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经济法》余劲松、吴志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经济法概论》姚梅镇主编,余劲松主持修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国际投资法》余劲松主编.《刑法学》(上、下)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52社会学专业综合知识(含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吴忠明、刘祖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从传统到现代》刘祖云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社会学》周长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3人类学专业综合知识(含社会学概论、发展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完整word)发展社会学(刘祖云)

(完整word)发展社会学(刘祖云)

(完整 word)发展社会学(刘祖云)
(1)初步提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但未给人的地位以充分的论述;
(2)开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未给予完全充分的重视。
(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1、含义
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
将人置于发展的中心,把人看作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认为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只是发展的手段或
而追求生存环境的改善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2、主要论点
(1)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持续的发展观;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
1、含义
形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与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注重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综合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
它从根本上实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变革,即从追求物质生活富足到追求物质和精神双充实,进
识的行动。
2、社会发展的逻辑定义
从其内在特征看:
社会发展是一种社会动态过程,既是一种从落后走向先进的社会过程,又是一种从低级走向高
级的社会过程
从其外显范围看:
一是相对于自然环境的社会发展。
二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
三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社会发展
3、社会发展的学术定义
“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的学术观点
(完整 word)发展社会学(刘祖云)
第一章 发展社会学界说
一、发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展是经济增长(刘易斯)
发展是全面进步(熊比特)
发展是人类有目的的行动(胡格韦尔特)
发展是人的发展(纪芬蒙)

澳门社会的阶层结构探微

澳门社会的阶层结构探微

第36卷第6期2016年11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Yol. 36 No. 6Nov. 2016澳门社会的阶层结构探微刘祖云\徐欢2(1.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研究中心暨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从不同时点和不同角度探讨澳门社会的阶层结构。

从澳门阶层结构的“源”来看,明清相关史料反映出 纯种葡人群体、土生葡人群体和华人群体是葡治以来澳门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从澳门阶层结构的“流”来看,回归前夕的一项主观社会分层调查显示:虽然出现五个阶层,但其阶层结构三大构成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 澳门阶层结构的“变”来看,基于社会治理格局从“葡人治澳”到“澳人治澳”的重大变化以及对回归以来澳门居民占 有状况、收入状况及教育状况的分析发现,澳门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缩小,澳门居民的收入水平 并不完全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关键词:澳门;社会阶层;阶层结构;葡人群体中图分类号:D 013文献标识码:A澳门,不仅意味着一种微型经济,而且也意味着 一个微型社会。

或许因其“微型”,对澳门的学术研 究也非常微弱。

相对澳门历史研究和经济研究来说,澳门社会研究更是微乎其微。

即便是《博彩社会学概 论》等一些以社会学为名的研究,实际上大部分还是 历史或经济方面的分析和探讨[1]。

为了弥补这一不 足,本文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和现实数据,试图对澳门 回归前后的阶层结构进行探讨。

一、澳门阶层结构之“源”:基于明清史料的分析从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到澳门回归的数百 年中,无论是有关澳门阶层结构的史料记载,还是回 归之前有关澳门阶层结构的实证研究,都非常之少。

下面仅根据一项极具代表性的资料进行分析,或许能 够为我们了解澳门阶层结构的来龙去脉和基本轮廓 提供帮助。

武汉大学法学院各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部分参考书

武汉大学法学院各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部分参考书

武汉大学法学院各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部分参考书宪法学《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宪法基础理论》李龙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西方宪法思想》李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代议制度的比较研究》周叶中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法理学《法理学》,李龙主编,汪习根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良法论》李龙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版。

《依法治国方略实施问题研究》,李龙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版。

《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汪习根著,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立宪与宪政思潮《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王人博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宪政史》,徐祥民等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行政法学《行政法原论》周佑勇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行政法学》叶必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行政法学》杨解君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行政行为效力研究》叶必丰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行政许可法理论与实务论》周佑勇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行政诉讼法学林莉红:《行政诉讼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林莉红:《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吴庚:《行政争讼法论》,(台)三民书局1999年版。

中国刑法学《犯罪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刑罚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各论》建议用王作富教授主编的上、下教材外国刑法学《外国刑法纲要》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刑法学说史略》马克昌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学》韩德培、肖永平著,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遵循——基于内地与香港比较视角的探讨

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遵循——基于内地与香港比较视角的探讨

The Path of Innovation in Social Governance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Chines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作者: 刘祖云[1,2,3]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2]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3]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
出版物刊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8-176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6期
主题词: 社会转型;社会治理;创新;路径遵循;内地;香港
摘要:社会治理创新,既要符合社会生活常理,也要符合社会发展常识。

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和人性化是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遵循。

基于“重叠性”理论视角分析所反映出的香港社会结构分化及功能专化程度明显高于内地的现状,内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一方面应顺应社会结构分化的趋势推进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应顺应社会功能专化的趋势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分析所反映的香港与内地法治化进程的不同及内地法治化有更多社会拖累的现状,内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应注重改善并培育滋养法治健康成长的社会土壤,必须根治权力任性、资本贪婪和人情绵缠这三个顽疾,必须根植平等意识、规范意识和程序意识这三种意识;基于“现代性”理论视角分析所反映的香港社会已经现代化而内地社会正在现代化并正在经历现代化“恶果”较为集中且频繁发生的社会转型期的现状,内地社会治理的人性化应通过同时加大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供给来防止“毒奶粉”“毒疫苗”等触犯道德和诚信底线的社会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浅论企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浅论企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浅论企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田云清;刘祖云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企业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化和企业研究的社会化。

目前,对企业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揭示有三种观点: 1.企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社会。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田云清;刘祖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社会学是现实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的再思考 [J], 赵利生
2.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论特征——体育人文社会学元问题研究之二[J], 刘一民;曹莉
3.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社会学与运动社会学的关系,体育社会学简史,(词条) [J],
4.医学社会学概论第一讲医学社会学的由来和研究对象 [J], 刘宗秀
5.社区、空间与城市社会学——再议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J], 张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