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
诊断学复习重点

诊断学第七版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血液检验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现杆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核左移。
3、Auer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
4、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5、核右移: 外周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核右移。
6、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7、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肾功能检测r(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9.莫氏试验(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莫氏试验)。
10.肾前性氮质血症11.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腹水,循环衰竭所至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致少尿,此时BUN升高,肌酐升高不明显,BUN/Cr(mg/dl )>10:1,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
尿常规12.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的PH,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变13.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14.血红蛋白尿: 又为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15.乳糜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16.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17.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中毒炎症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的蛋白尿18.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19.肾小球性蛋白尿: 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总1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症状学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中医诊断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学是指利用中医理论和方法,通过观察、问诊、望诊和切诊等手段,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区分和诊断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病因诊断、病机诊断、病位诊断和病证诊断等内容。
2.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和辨证论治等内容。
其中,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医诊断学的根本,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原则1.辩证分型的原则中医诊断的原则是辨证论治,辨证分型是首要的诊断步骤。
辩证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和眼底等进行综合分析,把患者的病证分类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气血津液证等种类,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候特点。
2.四诊合参的原则中医诊断的原则是四诊合参,四诊是指望、闻、问、切,要全面准确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望色、望舌、望脉、望形态、望精神等望诊资料,通过听声、听气味等闻诊资料,通过询问病史、病情等问诊资料,通过切脉、切腰胁、切部位等切诊资料,全面地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便分析评估患者的病证特点。
3.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医诊断的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及四诊资料,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和方剂,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理念,综合运用治则、药食、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三、中医诊断的方法1.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形、胸腹、面色、目睛、舌苔等外部特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望色、望舌、望眼睛、望鼻、望声音等。
2.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腹音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闻诊的主要内容包括闻声、闻味、闻气味等。
3.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病情、生活、饮食等方面的信息,获取患者的诊断资料。
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询问病史、病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睡眠情况等。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1. 诊断学的定义与目的- 诊断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确定疾病的性质、阶段和发展趋势,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2. 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或猜测。
客观性: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或猜测。
- 准确性:诊断应尽量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避免误诊和漏诊。
准确性:诊断应尽量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避免误诊和漏诊。
- 全面性: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全面性: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 系统性:诊断应符合一定的诊断流程和方法,遵循科学的诊断程序。
系统性:诊断应符合一定的诊断流程和方法,遵循科学的诊断程序。
- 规范性:诊断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诊断标准和规范。
规范性:诊断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诊断标准和规范。
3. 诊断学的基本步骤-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客观体征。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客观体征。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用于获得客观的实验室数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用于获得客观的实验室数据。
- 辅助检查:如组织活检、内窥镜检查、生理功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疾病特征。
辅助检查:如组织活检、内窥镜检查、生理功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疾病特征。
- 诊断推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推理和鉴别诊断。
诊断推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推理和鉴别诊断。
- 诊断确认:综合分析诊断依据,确立最终的诊断结果。
诊断确认:综合分析诊断依据,确立最终的诊断结果。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一、诊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诊断学的概念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原因、发展情况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 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综合性原理:诊断学是对疾病的诊断不是单一的检查结果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需要全面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信息。
(2)客观性原则:诊断过程要客观、科学,不受主观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要根据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依据来作出诊断。
(3)可靠性原则:诊断结果要可靠、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对患者的病情判断要有一定的把握。
(4)预防性原则:诊断应该有预见性,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诊断学的方法和技巧1. 病史采集(1)病史采集的目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病程、症状的变化和有无诱因等,为后续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供线索。
(2)病史采集的方法:有问诊、查阅病历、询问家属和通过患者自述等方式。
(3)病史采集的重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史、治疗史等。
2. 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的目的:了解患者的体征和病理性状,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的方法:包括望、闻、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专用检查器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
(3)体格检查的重点:包括一般状况、营养情况、皮肤黏膜、淋巴结、头面颈部、胸部、心脏、肝脾、腹部、生殖泌尿系统、脊柱四肢等。
3. 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目的: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2)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风湿因子等。
(3)特殊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诊断学》重点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躯体验和感受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3.咨询诊的内容:普通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忆、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4.主诉:患者感觉最要紧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要紧的缘故及持续时刻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事情与发病时刻②要紧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进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通过⑦病后普通事情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明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别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 内体温波动别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落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0.发热的缘故: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经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汲取(汲取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汲取,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缘故别明发热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XXX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别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群改变的表现。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一、诊断学的定义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确定疾病的存在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1. 个体化:诊断应针对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充分考虑其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
2. 综合性:通过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诊断。
3. 确定性:诊断应尽可能准确,排除其他可能性,并给出确切的疾病名称。
4. 可靠性:准确、可重复性是诊断的基本要求,以确保不同医生在相同情况下得出相似的诊断结果。
三、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个人和家族史等,对于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听诊、叩诊等手段,检查患者的身体外部和内部情况,帮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等样本的检查,通过对生物体的化学、免疫、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获得疾病的相关信息。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情况。
5. 生物组织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分级。
四、常见的诊断误区1. 诊断偏见: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认识和经验偏向,可能影响到正确诊断。
2. 临床表现相似: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诊,需要更多的检查和鉴别。
3. 实验室检查误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如操作技术不当、设备故障等,需要谨慎解读。
4. 影像学检查解读:医生在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疾病的特点和变异,避免误诊。
五、诊断学的发展趋势1. 个体化诊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体化诊断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诊断学重点复习

诊断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发热:致热源作用于抗体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2、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可随尿排出,尿中多量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
3、脉搏短绌:当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同时测定的心率的脉搏脱落现象。
4、主诉:患者本次就诊感受最明显、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5、啰音:呼吸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音。
6、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平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
7、发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8、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9、紫癜:皮下出血直径为3~5mm。
10、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渗入组织,使巩膜、皮肤和黏膜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1、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12、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产生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见,是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13、肺野:含有空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14、症状:机体在患病状态下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主观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5、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到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出现防御反应。
16、三凹征:在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
17、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18、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9、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20、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21、心脏杂音: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出现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夹杂声音。
(完整word版)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绪论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3、咯血定义,4、咯血与呕血区别5、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8、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第二篇问诊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7、桶状胸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20、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
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ASD—“固定”)26、左心室舒张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27、OS及心包叩击音的意义28、心杂音分析内容,29、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的区别30、Austin Flint 及 Graham Steell的定义,31 连续性杂音的意义32、异常脉搏,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低血压33、左、右心衰时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级别(心功能不全度数)的判定原理及标准34、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的综合体征35、腹部膨隆的意义,36、腹壁静脉方向(上,下腔梗阻,门脉高压,正常)36、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意义(板状腹,揉面感,压痛点,反跳痛,麦氏点,胆囊点)37、腹部包块的检查内容,38、液波震颤的意义39、肝、脾触诊的方法,正常大小,40、莫菲氏征及胆总管渐进阻塞征41、泌尿系有炎症时的压痛点,42、肝上界位置、脾界,及浊音宽度43、移动性浊音及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44、振水音的意义,45、肝硬化肝功能失低偿期,门脉高压的全身综合体征46、胃肠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的综合体征47、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偏瘫和交叉瘫的概念。
临床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

临床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1、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症状或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2、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3、既往史是记录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换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输血、过敏史4、人体的八大系统;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内分泌及代谢、神经精神、肌肉骨骼5、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及嗜好、6、家族史;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7、正常人体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8、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9、外源性致热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而是要通过激活炎性细胞使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10、内源性致热源有;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11、内源性致热源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或通过交感神经引起发热12、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13、体温上升期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和寒战14、体温的高热期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15、体温下降期表现为皮肤潮湿16、稽留热特点为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大叶性肺炎17、弛张热特点体温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拜湿结盟)18、间歇热特点是骤升数小时后骤降——疟疾、急性肾盂肾炎19、不规则热特点是体温无一定规律——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20、侵犯了神经系统的疾病就会引起昏迷21、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原因;血管壁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22、血管壁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23、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无力症、再障24、凝血过程异常——血友病(VIII)、尿毒症25、血循环发生纤溶——DIC26、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及腹痛、血尿者,见于过敏性紫癜27、水肿是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28、水肿产生的机制有;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醛固酮分泌增加29、(1)心源性水肿见于右心衰竭,特点;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水肿呈对称型(2)肾源性水肿特点出现在眼睑或颜面水肿,呈凹陷状(3)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表现为腹水,呈凹陷状(4)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非凹陷性39、淋巴回流障碍性水肿见于丝虫病,出现象皮肿40、发作性咳嗽见于支气管哮喘长期慢性咳嗽见于慢支、支扩、肺脓肿及肺结核41、咳嗽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鸡鸣样咳嗽——百日咳金属音咳嗽——肺癌42、恶臭痰——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黄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痰白黏稠且拉丝——真菌感染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43、胸痛的类型:自发性气胸——呈撕裂样疼痛心绞痛——绞榨样痛,服用硝酸酯类药缓解心肌梗死——呈绞榨样痛、濒死感。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诊断学至关重要。
在学习诊断学的过程中,一些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以下是这些基础知识的重点,按类划分。
一、生理学基础知识1.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准确诊断需要合理的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应掌握合适的采血部位、采血量、采血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血液样本的处理方法。
2.影响临床检验的因素。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饮食、体育锻炼、服药及时间等。
应掌握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能够进行准确测定。
二、病理学基础知识3.病因与病理生理学。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器官组织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的病理学过程。
准确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理解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4.细胞与组织病理学。
肿瘤学、炎症学等都属于细胞与组织病理学范畴。
掌握细胞与组织病理学知识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效果。
三、药学基础知识5.基本药理学知识。
掌握药物的毒性、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基本药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
6.临床药物学知识。
包括药物的分类、使用禁忌以及化疗、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临床药物学知识对于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7.实验室检测方法。
临床医学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血细胞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8.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正确应用实验室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应掌握这些知识,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基础知识是诊断学学习中的重点。
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医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第一章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最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的时间。
如“反复上腹隐痛5年,大便色黑一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年。
”3.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需详细询问及记录。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主要症状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
(3)伴随症状。
(4)病情发展与演变。
(5)诊治经过。
(6)一般情况。
4.既往史:患者既往的健康情况及患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接种、对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史等。
询问有无传染病及地方病史。
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神经精神系统、肌肉骨骼系统。
6.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及性病史。
第二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病因:(1)感染性发热: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3.伴随症状: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间日疟等。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1.咳嗽特点:金属声调咳嗽可因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诊断学重点总结

诊断学重点总结
1. 诊断学的定义与目的
- 诊断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它通过分析和判断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疾病的种类或性质。
- 诊断学的目的是尽快、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结果,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诊断学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 主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 诊断学的步骤一般包括:获取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分析数据、做出诊断。
3. 诊断学的重要原则
- 客观性原则: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的判断,而不是主观臆断。
- 准确性原则:诊断应尽可能准确,少有误诊和漏诊。
- 综合性原则: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4. 诊断学的难点与挑战
- 诊断学的难点在于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疾病的表现形式
变化多样、一些症状和体征可能相互重叠等。
- 诊断学的挑战在于新的病种和疾病难以准确诊断、医学知识
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等。
5. 诊断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 随着科技的发展,诊断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诊断和精准医疗。
-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诊断学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 多学科合作和资源共享将提升诊断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诊断学复习资料全

诊断学绪论一、概述: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即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检查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1、基本理论:是研究基本的症状、体征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识别疾病的各种情况。
2、基本检查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视、触、叩、听诊)、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心功能、肺功能、X线、超声波、脑电图、同位素、CT、MRI、内窥镜等)。
3、临床正确思维: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疾病、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保护机体的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提出依据。
二、诊断学的内容㈠病史采集:即问诊,是医师通过与病人或知情人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诊治经过,以往健康情况等。
经过分析、综合,提出初步诊断方法。
㈡症状: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㈢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㈣体格检查: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㈤实验室检查: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标本、细胞取样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疾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在安排某项实验检查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这项检查的特异性如何?2、这项检查的敏感性如何?3、检查和标本采集的时机是否合适?能否按规定的要求进行?4、标本的输送、检验过程有无误差?5、病人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起伏、诊疗处理等对检查结果有无影响?6、对于可能造成病人负担的检查,还要考虑病人能否承受?㈥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如ECG 、超声波、心音图、肺功能、纤维内窥镜、X 线及特殊检查CT、MRI等。
四、临床诊断(clinical diagnosis)(一)疾病诊断的过程:疾病诊断过程一般有三个环节:1、调查研究,收集完整和确实的诊断资料2、结合和分析资料,建立初步诊断3、有需要时作其他有关检查,动态临床观察,最后验证和修正诊断(二) 临床诊断的要求1.病因诊断2.病理解剖诊断3.病理生理诊断(功能诊断)(三) 临床诊断的方法:归纳法与排除法1.直接诊断2.鉴别诊断3.确定诊断五、诊断学学习要求与方法(一) 基本要求1.掌握诊断学的理论原则和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2.学会问诊,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的问诊,采集病史,较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3.掌握系统的体查方法,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的体查4.熟悉血、尿、大便三大常规的实验室操作及常用临床检验的临床意义5.熟悉ECG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像分析6.熟悉常用超声波检查的结果及临床意义7.写出符合要求的完全病历8.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检验资料作出初诊(二) 方法:1.由于本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除掌握基本理论外,要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手法及正常情况2. 关心、爱护与尊敬病人,才能取得病人的配合,以便采集完全的病史和获取病理体征3.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诊断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的临床检查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的一种基本的检查方法。
它主要包括了一些基本的检查项目,比如血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身高、体重等。
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从而得到一些有关患者身体状况的参数。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非常多,主要包括了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一些高科技设备,比如X光、CT、核磁共振等,对患者进行扫描,从而得到患者身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状况的信息。
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4.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并从中得到一些有关疾病的信息。
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通过病理学检查,医生可以得到一些非常具体的病理性诊断,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它们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一个全面的病情评估,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主要临床症状与临床检查一样,了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进行诊断的重要基础之一。
下面对一些常见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
1. 发热发热是患者体温升高的症状,其原因非常多样。
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等。
对于发热患者,医生需要借助临床检查,找出其病因,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2. 咳嗽咳嗽是由呼吸道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动作。
咳嗽的原因也非常多样,包括感染、过敏、气道异物、支气管扩张等。
对于咳嗽患者,医生需要了解其咳嗽的性质、伴随症状等信息,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绪论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3、咯血定义,4、咯血与呕血区别5、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8、胸痛的病因,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第二篇问诊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7、桶状胸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20、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
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ASD—“固定”)26、左心室舒张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27、OS及心包叩击音的意义28、心杂音分析内容,29、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的区别30、Austin Flint 及Graham Steell的定义,31 连续性杂音的意义32、异常脉搏,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低血压33、左、右心衰时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级别(心功能不全度数)的判定原理及标准34、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的综合体征35、腹部膨隆的意义,36、腹壁静脉方向(上,下腔梗阻,门脉高压,正常)36、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意义(板状腹,揉面感,压痛点,反跳痛,麦氏点,胆囊点)37、腹部包块的检查内容,38、液波震颤的意义39、肝、脾触诊的方法,正常大小,40、莫菲氏征及胆总管渐进阻塞征41、泌尿系有炎症时的压痛点,42、肝上界位置、脾界,及浊音宽度43、移动性浊音及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44、振水音的意义,45、肝硬化肝功能失低偿期,门脉高压的全身综合体征46、胃肠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的综合体征47、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偏瘫和交叉瘫的概念。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一、症状学发热发热病因:感染性、非感染性(6条)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36.2~37.30C)为准,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题型:最多选择题,可单选和多选;其次名词解释,针对热型;XXX答题咯血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咯血量的划分(选择)病因: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其他。
易遗漏心血管疾病※咯血与呕血的鉴别题型:选择题或简答题,简答题主要针对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发绀发生机制:还原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增加,毛细血管内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5g/dl)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中心性(肺性、心性)、周围性(体循环淤血、心排出量减少、局部血流障哎)病因、特点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紫绀、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简答题: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
呼吸困难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和意义。
心源性:(左心衰)特性两者鉴别:病因、临床表现、抗心衰治疗的效果其他:了解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题型:名词解释多见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危坐呼吸等。
水肿发生机制:即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钠水潴留毛细血管滤过压↑通透性↑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受阻※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是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心源性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表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应用题。
呕血与便血定义:(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肝胆)病因:不同病变部位呕血与黑便的特点(上消化道/小肠出血→柏油样便乙状结肠以下→鲜红色黏附粪便表面不与之混合)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机制)便血颜色与部位特殊病变(如菌痢、阿米巴痢疾)的便血特点呕血黑便最常见病因:消化性溃疡题型:选择题多见(出血定位问题),可能出现简答题黄疸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发生机理、病因及临床表现:发生机理记住分类(4类,常见少了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重点记住3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
2、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
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得定义,
3、咯血定义,
4、咯血与呕血区别
5、呼吸困难定义,
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
7、心原性呼吸困难得特点
8、胸痛得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得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
12、急性腹痛得常见原因
13、呕血得常见原因,出血量得估计,呕血与便血得相互关系
14、黄疸(与隐性)得定义,三种黄疸得鉴别,15、嗜睡与昏睡得区别,浅与深昏迷得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得内容,
2、主诉得定义与组成
3、现病史就是病史中得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得方法有哪些?叩诊得方法,体型得分类
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得区别,红疹与出血点得区
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得改变,
4、扁桃体肿大得分度,
5、颈静脉怒张得定义
6、甲状腺肿大得分度,听到血管杂音得意义,
7、桶状胸
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
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得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得区别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得鉴别15、胸膜磨擦音得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得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得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得变化
18 、震颤定义与杂音得辨证关系
19、心脏叩诊得方法,左右心界得组成,心浊音界改变得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0、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得体征,室早及房颤得ECG表现。
二、三联律得概念。
22、第一、二心音得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得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得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ASD—“固定”)
26、左心室舒张期奔马律得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27、OS及心包叩击
音得意义
28、心杂音分析内容,29、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得区别
30、Austin Flint 及 Graham Steell得定义 ,
31 连续性杂音得意义
32、异常脉搏,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低血压
33、左、右心衰时得症状与体征,心功能级别(心功能不全度数)得判定原理及标准
34、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得综合体征
35、腹部膨隆得意义,36、腹壁静脉方向(上,下腔梗阻,门脉高压,正常)
36、腹膜刺激征得检查方法及意义(板状腹,揉面感,压痛点,反跳痛,麦氏点,胆囊点)
37、腹部包块得检查内容,38、液波震颤得意义
39、肝、脾触诊得方法,正常大小,40、莫菲氏征及胆总管渐进阻塞征41、泌尿系有炎症时得压痛点,42、肝上界位置、脾界,及浊音宽度
43、移动性浊音及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得鉴别
44、振水音得意义,
45、肝硬化肝功能失低偿期,门脉高压得全身综合体征
46、胃肠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得综合体征
47、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偏瘫与交叉瘫得概念。
肌力得分级
48、肌张力,震颤(静止性,运动性,粗颤与细颤)
49、共济运动得检查方法与意义
50、生理反射,病理反射(巴氏征)得意义(锥体束损伤,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82、脑膜刺征
第四篇器械检查
心电图
1、胸导联及肢导联连接,心电轴得判断及意义
2、每一小格横、竖代表得时间、电压,心率得计算
3、正常P波得方向,时间,电压,“肺性P波”,“二尖瓣型P波”
4、QRS波:低电压,左右心室肥大
5、ST-T改变与心肌缺血,
6、心肌梗塞:特征性表现,演变过程,定位
7、正常窦性心律得心电图特点,
8、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得心电图特征
9、房室传导阻滞:一度(P-R间期延长),二度,三度
10、P-R间期缩短:预激综合征
11、房颤得心电图特点(1、2、3点)
第五篇实验室检查
血液
1、血液三大系例正常值,
2、中性粒细胞增减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
4、E得增减意义
5、Hct,Ret意义,
骨髓
6、M/E,POX,NAP,铁染色得意义
7、缺铁性贫血得血象及骨髓象表现
出凝血
8、CFT,BT,9、血小板正常值与CRT
10、CT,KPTT,PT,11、PPP
尿液及肾功能
11、正常尿量,多尿,少尿,无尿得数值,12、血尿得概念,尿比重固定
13、蛋白尿得概念,尿糖,酮体阳性得意义,
14、白细胞尿,脓尿,管型尿得意义
15、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排泄功能与浓缩稀释试验得意义
粪便检查
16、OB试验得意义
脑脊液检查
17、几种常见脑膜炎得脑脊液得特点,18、漏出液与渗出液得鉴别要点
肝脏检查
18、肝功能检查包括哪些项目,急性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肝病时肝功能有何变化?
19、AFP、AKP、γ-GT得临床意义
第七篇诊断方法与病历
1、诊断常用得推理方法有哪些?
2、一元性诊断得意义
3、诊断得内容与格式,
4、完整得住院病历包括哪些内容,由哪些人负责编写,病人入院后多
长时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