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概述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以古 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有“古典主义” 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有“古典主义”之 称。1、原因 (1)古典主义文 学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产物,国家统一和空 产物, 前强大的王权是它产 生的根本条件。 生的根本条件。
《安德洛玛刻》被认为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 安德洛玛刻》 义悲剧。 义悲剧。 情欲与理智 《费德尔》 疯狂与苦闷 费德尔》 拉辛的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宫廷贵族的残暴荒 淫,表现出他反贵族的进步立场。 表现出他反贵族的进步立场。
安 德 洛 玛 刻 费 德 尔
拉辛和高乃依同为法国古典主义悲 剧的代表作家,具有进步的民主倾向, 剧的代表作家,具有进步的民主倾向, 他们的悲剧取材古代,反映了理性的重 他们的悲剧取材古代, 要,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对专制极权 的不满。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 的不满。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 他们的悲剧风格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他们的悲剧风格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6、莫里哀:古典主义著名戏剧家。 莫里哀:古典主义著名戏剧家。 喜剧成就代表了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最高成就。 最高成就。 十七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取得了重大成 就,不仅出现了著名的悲剧家高乃依和拉辛,而 不仅出现了著名的悲剧家高乃依和拉辛, 且也出现了著名的喜剧家莫里哀。莫里哀是欧洲 且也出现了著名的喜剧家莫里哀。 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的喜剧创作代表着法国十 杰出的戏剧家之一, 七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并奠定了法国古典主义喜 七世纪文学的最高成, 剧在世界文学中的崇高地位。 剧在世界文学中的崇高地位。
拉辛的悲剧写作于封建王朝盛极而 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阶级的平 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 衡逐渐遭到破坏, 衡逐渐遭到破坏,王权对内加紧宗教专 制,对外穷兵黩武,人民起义不断。因 对外穷兵黩武,人民起义不断。 此,拉辛的作品着力揭露封建统治阶级 的黑暗和罪恶,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要。 的黑暗和罪恶,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要。 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充满难以克制的情欲, 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充满难以克制的情欲, 在个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中, 在个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中,总是前者 占了上风,最后导致毁灭性的结局。 占了上风,最后导致毁灭性的结局。
古典主义文学
二、伪君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伪君子》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故事 发生在巴黎富商奥尔恭家中。
1.作品简介
• 第一幕 • (富商奥尔恭
精神导师达丢夫) 妻子欧米尔 • 其母亲 指责 儿子达米斯 • 女儿玛丽亚娜 • 女仆桃丽娜 争辩 • 纯洁的灵魂、假道学、专爱找茬的先生、在家发号 施令、饕餮之徒 • 主人公答尔丢夫没有出场 • 展示中心矛盾,交代人物特点,吸引观众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法国枫丹白露宫
巴洛克建筑
巴 洛 克 建 筑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美术
巴 洛 克 美 术
• 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 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 了。
• 2.巴洛克文学 • 巴洛克文学表现了一种病态的人生哲学以及悲 观主义的情绪。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 的生死、哀怨。在艺术上,采用混乱破碎的形 式,拒绝理性,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
• 《熙德》的中心主题,是个人感情和家庭荣誉、 家庭荣誉与国家义务的关系。结局则是家庭荣 誉战胜了个人感情,国家义务战胜了家庭荣誉, 从而突出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 这种处理既维护了封建的道德观念,也顾及了 资产阶级对个人幸福的追求。
•从正面描写了理性的胜利。
•拉辛:《安德洛玛克》
• 安德洛玛克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之妻。 特洛亚城被希腊联军攻陷后丈夫身亡, 自身成为联军将领庇吕斯的奴隶。庇吕 斯爱上安德洛玛克,迟迟不愿与希腊公 主爱尔米奥娜举行婚礼。 • 悲剧开始时,希腊使者奥莱斯特来到庇 吕斯处,要他交出赫克托耳的儿子以绝 后患。庇吕斯以此威逼安德洛玛克。她 为了保全儿子,假意答应。准备在儿子 的安全得到保证后自杀。爱尔米奥娜对 此妒恨不已。利用使者奥莱斯特对自己 的倾爱,唆使其杀死了庇吕斯。事后, 爱妙娜又感到悔恨,自己亦在庇吕斯尸 旁自杀。而希腊使者也因此绝望而发疯。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桃丽娜: 桃丽娜:揭露宗教伪善反对封建道德的主要 人物。 人物。 她以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成为第一个识 破答丢夫的人, 破答丢夫的人,而且在战斗中也表现出她的 机敏、勇敢。她不怕主人的威胁、殴打, 机敏、勇敢。她不怕主人的威胁、殴打,坚 决反对奥尔恭把女儿嫁给答丢夫。 决反对奥尔恭把女儿嫁给答丢夫。 莫里哀将这个人物设计为女仆身份, 莫里哀将这个人物设计为女仆身份,充分表 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手段:他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工具, 手段:他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工具,骗 取信任。 取信任。
他具有一切伪善者的两面派行径:表面一套, 他具有一切伪善者的两面派行径:表面一套, 两面派行径 背地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背地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莫里哀让他用自己的言行撕下其伪善的外衣: 莫里哀让他用自己的言行撕下其伪善的外衣:
表面上 实际上 节欲苦修 贪吃贪喝贪睡 道德高尚 好色又贪财 仁慈慷慨 贪婪又凶狠 在处于不利地位时,善于随机应变, 在处于不利地位时,善于随机应变,保护自 己 ,显得狡猾奸诈 。 目的: 目的:破坏别人的家庭 ,霸占人家的财产 。
3 .其他人物: 其他人物: 其他人物 奥尔恭:资产者形象。因其对宗教的虔诚、 奥尔恭:资产者形象。因其对宗教的虔诚、 爱受人谄媚而上当。他也是个专制家长, 爱受人谄媚而上当。他也是个专制家长,体 现了上层资产者的保守性, 现了上层资产者的保守性,他的轻信和专断 几乎给全家人带来不幸。 几乎给全家人带来不幸。莫里哀把他放在受 害者位置,意在对资产阶级进行劝导。 害者位置,意在对资产阶级进行劝导。
2 .创作情况 创作情况 (1)悲剧: )悲剧: 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熙德》 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熙德》 拉辛是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 拉辛是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安德洛 玛刻》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玛刻》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2)喜剧:莫里哀 )喜剧: (3)文艺理论:布瓦洛《诗的艺术》是古典 )文艺理论:布瓦洛《诗的艺术》 主义的法典。 主义的法典。 (4)寓言:拉封丹。 )寓言:拉封丹。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18页]
约翰பைடு நூலகம்德莱顿
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
❖ 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 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原名让巴蒂 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 从1652年起,莫里哀接替杜佛莱尼领 导剧团,而且开始为自己的剧团写作 剧本。他的创作和演出在外省获得成 功。
❖ 1658年,率剧团回巴黎,在卢浮宫演 出,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从此 莫里哀和他的剧团就在巴黎安顿下来。
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
❖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了变化,剧本的 思想内容继续发挥前一时期创作的主题,在艺术 上他更多运用了民间笑剧的艺术手法。 ✓ 1670年的《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发挥了《乔治 ·唐丹》的主题,讽刺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 1672年的《女博士》发挥了《可笑的女才子》 的主题,嘲笑贵族沙龙。 ✓ 1671年的《史嘉本的诡计》是他晚年最杰出的 作品。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对法国民族文学和民族语 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十七、十八世 纪的欧洲文学,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 以戏剧方面的成就最为卓著。
✓ 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 创始人。代表作是《熙德》。
✓ 让·拉辛(1639—1699)是后起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 ✓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第一节 概述
二、古典主义文学
❖ 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是古 典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在黎希留和法兰西学士院的倡导之下,古典 主义文学很快发展起来,到17世纪60年代, 已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流。
有的要求国王以仁政治理国家(如高乃依),有 的对专制暴政提出谴责(如拉辛),有的认为王 权应该是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支持者(如莫 里哀)。
17世纪文学概述
英雄悲剧《熙德》
男主人公:罗迪克
女主人公:施曼娜
高乃依的悲剧表现悲 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 冲突,责任与爱情的 冲突。
《熙德》
拉辛
拉辛(1639— 1699)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家,出身财政官 家庭,本人做过路易 十四的史官。写作11 部悲剧,一部喜剧。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克》和《费德尔》。
《安德洛玛克》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法国古 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 他们的悲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
高乃依
高乃依古典主义悲 剧的创始人,一生写过 30多个剧本。主要作 品有四大悲剧《熙德》 ﹑《贺拉斯》﹑《西拿》 和《波利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主 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17世纪文学 的主要成就。领会古典主义文学、 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概述
时代背景: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王查 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以克伦威尔为 首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被称为“太阳 王”的路易十四,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 君主专制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 争已过去,代之以相对安定的生活,人 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据上 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
定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 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 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由于它在文艺理论 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 范,故有“古典主义”之称。古典主义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 胁的产物。
(一)古典主义文学产、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 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 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悲剧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 家是高乃识,具有贵 族倾向。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高乃依
高乃依(1606— 1684)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创始人,出身律师 家庭,长期从事律师事 务。1629年开始创作。
代表悲剧《熙德》 (1636),《贺拉 斯》、《西拿》等。
弥尔顿
弥尔顿(1608—1674)英 国诗人,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 和革命文学的代表。他在政治 上是激进派,宗教上属于独立 派。革命期间,他写了很多政 论文,批驳国内外反对派对革 命的污蔑和攻击。他的文学代 表作是晚年写的三部长诗: 《失乐园》、《复乐园》、 《力士参孙》。
弥尔顿是继莎士比亚之后 最有名的英国诗人。晚年失明。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 “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 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 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 作为世界史的开端。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清教徒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 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 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基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 英雄。气势悲壮外纪激国文文学越学古。史典第主四义章文十学七世
英雄悲剧
表现悲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冲突
以公民义务战胜个人激情
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家庭幸福。 把爱情摆在次要地位。
情节动人重于心理描写,英雄气 概重于儿女情长。主张悲剧写重大 题材。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classicism)含有“学古”与“法上”两 层意义,取法于古代上流作品,一直是各个时代古 典主义的基本信念。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西欧文坛上先后兴起了巴洛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和古典主义思潮,其中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文学最重要的成就。
学习本章要了解古典主义兴起的背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和文学成就,并重点掌握弥尔顿和莫里哀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一.名词解释1.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17世纪法国的一种夸饰主义的贵族文学流派,被文学史家称为“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谄,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代表作家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戈拉•卡尔德隆、法国的伏瓦蒂尔和杠菲尔等,它是17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崩溃时期贵族阶级没落和宗教复辟势力加强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没落阶级的颓废消极的情绪和他们形式主义的艺术趣味。
2.沙龙文学:17世纪产生于古典文学兴盛前的法国的巴洛克文学流派,是在贵妇人客厅中举行的社会集会和文艺座谈,即客厅文学。
由兰蒲绮侯爵夫人于1608年发起,作品多为骑士抒情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内容反映出贵族文学人士的精神空虚,语言矫揉造作,曾受到莫里哀的辛辣嘲笑。
3.古典主义: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由于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而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相对于罗马古典主义,也将其称为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是在王权扶植下,拥护专制政体,注重理性,模仿古代的文艺思潮,古典主义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自觉学习古代经典作家的创作方法,从古典文学中发现题材和主题;它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原则;它还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结构的严谨和语言的清晰、准确;古典主义戏剧要求遵守“三一律”。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蒲柏和约翰逊等,理论集大成者是布瓦洛。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在他与玛丽重归于好后的第二年,他在 给一位意大利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 想来常感黯然神伤,那些由于偶然的机缘或法律的原 故,由于血统关系或某种没有实质意义的联系而与我 同宅共居者,终日喧哗聒耳,叫我难以忍受。” 弥尔顿的这位妻子于1652年,生第4个孩子时死掉了, 新生的婴儿也死掉了。 在他的第一任妻子死后的第4年,也就是1656年,弥尔 顿与小他近20岁的凯瑟琳· 伍德科克结婚。因为早在 1652年就已经全盲了,弥尔顿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这位 贤慧的妻子。
2、班扬(John Bunyan,1628一1688) 出身贫苦,少年时多恶行。曾经参加过克伦威尔 的军队。 婚后的一次礼拜时幡然省悟: “你是要离弃你的罪进天国呢,还是要继续犯罪 下地狱?”
1660年的一天,以无执照布道的罪名将他逮捕。 被判十二年的监禁。 1675年年底,他第二次入狱,罪名是非法传教。
《力士参孙》
创作于(1671年) 取材于《旧约》。以色列的大力士 参孙被妻子腓力斯人大利出卖,以色列人的统治者是腓 力斯人,他们弄瞎了他的双眼。参孙念念不望复仇。后 腓力斯人逼迫参孙演武,参孙推倒庙宇,与敌人同归于 尽。 参孙充满献身精神,轻率的婚姻导致了不幸,虽双目 失明却毫不屈服,这些使人们联想到作者本人的经历, 以及作者在复辟时期内心的痛苦和决不屈服的斗志。
东西而被捕入狱,最后忠诚被害致死,其灵魂立刻被 迎入天国。 逃出名利场,基督徒有幸遇到了希望(Helpful)先生, 两人结伴同行,不料误入绝望巨人(eiantnespair)的 领地,被巨人关入了他的怀疑城堡(Doubtingcastl)中 的地牢,受尽摧残。
后来基督徒用藏在身上的一把钥匙打开城堡的门,二人 得以逃生。最后,他们渡过一条神奇的河,终于脱胎换 骨,修成正果。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1、社会状况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却遇到了挫折。
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英国在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大权独揽,“朕即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
2、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如莫里哀由于得到他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取得《伪君子》上演的胜利,以及拉辛、布瓦洛等人在文坛获得声誉也与他的政策有关。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
古典主义文学在各国成就:法国: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熙德》。
第二个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其代表作是《费得尔》。
让·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代表作是《诗的艺术》。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若望·拉辛(1639——1699)是最有代表性
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一生写了11部 悲剧和一部喜剧。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刻》 (1667)和《费得尔》(1677)。《安德 洛玛刻》取材于古希腊传说。它的主人公 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寡妻安德洛玛刻。 特洛亚城破国亡之后,她成了厄庇洛斯国 王——阿喀琉斯之子皮洛斯的俘虏。皮洛 斯要娶她为妻,遭到拒绝。正好希腊使节 赖瑞斯特来到厄庇洛斯,要皮洛斯交出安 德洛玛刻藏匿的儿子,以绝后患。皮洛斯 乘机要胁,安德洛玛刻为了保全儿子被迫 答应婚事。皮洛斯的未婚妻爱妙娜妒恨交 加,利用希腊使者对自己的爱情,唆使他 杀死皮洛斯,随即自尽,赖瑞斯特也发疯。
在对人的认识上,笛卡尔把“灵”与 “肉”截然对立起来,认为对于“肉” 相关的“情”,必须用“理性”和 “意志”加以双重的控制,运用到艺 术创作中,则应以理性来抑止感情的 冲动。古典主义文学之形成重视理智、 规则和标准,要求结构明晰,逻辑性 强等特点,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的影 响有直接关系。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布瓦洛提出文学的基本任务是模仿 “自然”,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是 “理性”,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文学创 作的楷模。“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人 类的本性,然后用古代的形式来表 现”,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古典主义的 最高信条。他从文艺体裁到语言技巧, 都立下了一大堆繁琐而又严峻的法规, 作家不得越雷池一步.
布瓦洛的文艺理论带有浓厚的宫 廷色彩,表现了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 的妥协。不过,其中也不乏现实主义 的因素。
古典主义作家的两种倾向
古典主义内部由于各个作家的阶级地位、思
想经历不一致,在遵守古典主义戒律方面的程度
也不一致。总的来说有两种倾向:一种代表贵族
倾向,他们视一切古典主义法规为金科玉律,对
第4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二、《伪君子》1664
(一)背景简介 • 《伪君子》(Tartuffe) • 17世纪20年代法国“圣体 会”秘密宗教组织,以宗 教为掩护,披着“良心导 师”的外衣,暗中监视居 民行动,打入富贵人家, 刺探隐私、诬陷告密。 • 构思《伪君子》的目的, 就是对“圣体会”虚伪的 宗教道德给予抨击。
主要人物及内容简介:
• • • • 奥尔贡——一家之主 佩内尔夫人——其母 达米斯——其子 瓦莱尔——玛丽亚娜的恋人 埃米尔——其妻 桃丽娜——女仆 玛丽亚娜——其女 克莱昂特——小舅子
• 答尔丢夫 • 独具特色的开场——答尔丢夫的出场:全剧五幕 ,答尔丢夫第三幕才出场
第一幕——第一场家庭风波
• 第一场 • 佩内尔夫人发火,大骂儿子家是地地道道的“叫花子 窝”,对儿媳、侍女、孙子、孙女、舅老爷一一否定 。因为他们否定了她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答尔丢夫。 • 侍女桃丽娜:“在您看来,他简直是一位圣徒了,其 实,请您相信我,他的行为只是一味地假仁假义。 ” • 介绍的答尔丢夫的情况:
•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诗 的艺术》(1674)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 拉辛:悲剧作家。他的《安德罗玛克》是一 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 莫里哀:喜剧家。代表作《伪君子》等。 • 拉.封丹:寓言家,代表作《拉封丹寓言》。
《安德洛玛克》(1667)
女俘安德洛玛克 国王庇吕斯 (特洛伊) (希腊) 理性 感情----被杀 希腊特使俄瑞斯特 未婚妻爱尔米奥娜、 (希腊) (希腊) 感情 ----发疯 感情----自杀 国家利益、个人荣誉、人的生命都成为 情欲的牺牲品。
第三场
• 达米斯点明答尔丢夫在阻挠妹妹玛丽亚娜与瓦莱尔的婚事
第四场
• 奥尔贡:这两天一切都顺当吗?现在大家都干什么呢?大家都平 安? • 桃丽娜:太太前天发了烧,一直烧到天黑,头也痛,想不到的那 么痛。 • 奥尔贡:达尔丢夫呢? • 桃丽娜:达尔丢夫吗?他的身体别提多好啦。又肥又胖,红光满 面,嘴唇红得都发紫啦。 • 奥尔贡:可怜的人! • 桃丽娜:到了晚上,太太心里一阵恶心,吃饭的时候任什么也吃 不下,头痛还是那么厉害! • 奥尔贡:达尔丢夫呢? • 桃丽娜:他是一个人吃的饭,坐在太太对面,很虔诚地吃了两只 竹鸡,外带半只剁成肉泥的羊腿。 • 奥尔贡:可怜的人!
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创世记》和《新 约·启示录》,长诗中,上帝被描述成暴君形象, 撒旦被塑造成革命清教徒形象,体现了弥尔顿惊 世骇俗的反叛精神。
➢ 《复乐园》取材于《圣经·新约·路加福音》,通 过耶酥拒绝魔鬼诱惑的故事,表现信仰高于一切 的革命气节。
➢ 《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表现了参 孙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17世纪资产阶 级革命者的化身。
➢ (一)巴洛克文学
➢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 barruco,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风格指16——17世纪 的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的 风格,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 怪的美。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 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 晦涩玄奥的内容,文学方面继 承了中世纪文学梦幻、寓意、 象征的表现手法。
(三)古典主义文学
➢ 1、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 ➢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起
源并且➢ 王权的御用保护是其繁荣的沃 土。 ➢ 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其哲 学基础。
红衣主教
红衣主教 黎塞留
路 易 十 四
➢ 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弥尔顿
➢ 弥尔顿出生于清教徒家庭, 青年时代曾闭门攻读文学6 年,渴望摘取诗歌桂冠。后 来有感于伽利略坚持真理的 精神,积极投身清教徒运动, 发表了《论出版自由》、 《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 《为英国人民申辩》等政论 文。晚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 下,口授三部长诗:《失乐 园》、《复乐园》和《力士 参孙》。
➢ B、创作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悲剧大 都取材古希腊罗马时代;
➢ C、文学体裁:以高雅和卑俗区分戏剧体裁: 悲剧高雅,语言高尚典雅,喜剧卑俗,语 言俚俗;
➢ D、艺术语言:追求准确、精炼、华丽、典雅的宫廷趣味;
➢ E、人物形象:类型化、概念化,缺乏个性和艺术魅力;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高乃依的悲剧写作于法国专制君 主制的上升时期,从正面突出理性的崇 高,表现了力求妥协和维护王权的资产 阶级思想情绪。他的悲剧多以国家民族 的英雄事业为主题,描写意志坚强的理 想人物。这些人物在国家利益、家族荣 誉与个感情发生冲突时,能用理性制约 感情,所以最终都能获得圆满的结局。
精品课件
拉辛的悲剧写作于封建王朝盛极 而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阶级的 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王权对内加紧宗教 专制,对外穷兵黩武,人民起义不断。 因此,拉辛的作品着力揭露封建统治阶 级的黑暗和罪恶,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 要。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充满难以克制的 情欲,在个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中,总 是前者占了上精品风课件 ,最后导致毁灭性的结
精品课件
《安德洛玛刻》被认为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 主义悲剧。情欲与理智 《费德尔》 疯狂与苦闷
拉辛的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宫廷贵族的残暴 荒淫,表现出他反贵族的进步立场。
德 洛 玛 刻
精品课件
安
尔 费 德
拉辛和高乃依同为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的代表作家,具有进步的民主倾向, 他们的悲剧取材古代,反映了理性的重 要,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对专制极权 的不满。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 他们的悲剧风格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化,古典主义亦把目光投向古代。试问,二者 的同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何在?
精品课件
高乃依的悲剧迎合了封建贵族的 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高乃依用热烈生动的言辞来表现人 物行为的伟大;
拉辛写人物时重在情感揭示,对上 层贵妇的心理描写尤为出色。
精品课件
3.尼古拉·布瓦洛 (1636-1711) 著名的 古典主义理论家。
4、让·拉封丹(1621- 1695)是法国古典主义诗人、杰出的 寓言家。寓言诗。以动物世界影射人 间社会,生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 横暴虐,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
第四章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学习要求]学习本章,了解17世纪文学特点,重点掌握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概况•17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英、法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成为头等强国;二、三种文学并置,古典主义文学主宰•清教徒文学生成:•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相联;代表作家弥尔顿;•巴洛克文学出现;•富丽繁复,精雕细刻,文辞绚烂•古典主义文学形成;•主要体现在戏剧、散文上;(一)英国清教徒文学一、时代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国会,新国会在选举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胜,这届国会存在到1653年4月,长达13年,史称“长期国会”,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
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二、主要作家1、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是英国小说家,青年时代正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参加过议会军队,接触了克伦威尔军队中左翼教派的宗教生活和清教徒生活,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
因反对王政复辟,宣扬清教徒信仰,曾被囚禁12年,在狱中写作《天路历程》。
2、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学的代表。
40多岁双目失明,由他口述,女儿记录,写出了他一生的三部杰作:史诗《失乐园》、《复乐园》、悲剧《力士参孙》。
(二)巴洛克文学一、“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是16世纪中叶在欧洲一些国家(首先是意大利)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的总称。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清教徒反对奢华纵欲,提倡节俭勤奋 的进取精神,主张现实社会中财富的积累,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清教徒布道家约翰· 卫斯理概括了这种 清教徒精神:“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 拼命地捐钱”。
清教徒:新兴的资产阶级 清教徒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清教文学:资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约翰· 弥尔顿
这部戏剧符合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政治上拥护王权。 艺术上:崇高严肃的悲剧风格。
拉辛(1636—1699):
其创作特点是: 1、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刻画女性心理。 2、写情欲淹没理性,从而控制并毁灭人。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费得尔》: 雅典王后费得尔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而 走向犯罪的故事,是拉辛心理悲剧的代表 作。她是瑞典国王的后妻,她向国王前妻 的儿子求爱,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反诬 王子对她有不轨行为。国王怒而处死王子。 王子死后,费得尔也悔恨自尽,死前道出 了真情。 剧本批判滥施情欲、缺乏理性的思想行为。
生平(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 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 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并取 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 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 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撒旦的形象:
叛逆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 王”
作者对撒旦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 面,批判骄矜的撒旦,另一方面,感情上 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 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 作者笔下,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 命者。所以,大致来说,对撒旦是歌颂大 于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主义戏剧在各国的共同之处。 首先,古典主义戏剧家,尤其是悲剧作家,大都从古希 腊罗马文学和历史中寻求戏剧题材,就像当初古希腊悲剧作 家都从神话中寻求题材一样。 其次,古典主义剧作家大凡都崇尚理性。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们认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是崇尚理性的。二是当时盛 行于欧洲大陆的唯理哲学思想影响很大,尤其是笛卡尔的理 性主义哲学,一度为众多的文人作家所信奉。也就是说,古 典主义的文学理想是克制个人情感、为恪守理性原则而作出 自我牺牲的“英雄行为”。
英国的清教徒文学,内涵更为丰富,艺 术水平更高。
约翰·班扬(1628—1688)写 了讽喻小说《天路历程》(1678), 描写一个“基督徒”从毁灭之城 出走,经过绝望泥潭、名利场、 怀疑堡等地,历尽艰险,最后到 达天国,以宗教性梦幻故事的方 式讽喻现实,批判贵族阶级。 约翰·弥尔顿(1608—1674) 是17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也 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诗人。
再次,古典主义剧作家都以追求形式的完美为己任,他们 的剧作大多结构严谨,情节单一。 为了把剧本写得精炼、集 中,或者说写得更合乎“理性”,更具有“古典”特色,古 典主义剧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遵守着所谓的“三一律”,也 就是“三个整一规律”,即:戏剧时间的整一,剧情发生在 一昼夜之内,戏剧地点的整一,剧情发生在同一地点,以 及,剧情本身的整一,即单一线索。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有三 位大师,他们是: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
彼埃尔·高乃依(1606— 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 创始人。代表作是《熙德》。 他的《熙德》、《贺拉斯》、 《西拿》、《波利厄克特》 被称为高乃依的“四大悲 剧”。
彼埃尔·高乃依
让·拉辛(1639—1699)是后起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 一生写有十一部悲剧,代表作《安德洛玛克》被认为是古典 主义悲剧的典范。拉辛的悲剧有三个特点: (一)他常常将“理性”置于残酷的戏剧冲突之中,先 激起观众的恐惧和愤怒情绪,然后便产生了期待“理性”胜 利的心情。 (二)他虽严格遵守“三一律”,但“三一律”在他手 里不仅不是一种束缚,相反成了他得心应手的工具。 (三)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分 析,可谓入木三分,而这是一般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难以做到 的。
古典主义有其自身产生的基础: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 (三)唯理主义思潮的兴起。 (四)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驳。(思想的继承,形式的反 驳。)
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 利益,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的 特征。在黎希留和法兰西学士院的倡 导之下,古典主义文学很快发展起来, 到17世纪60年代,已成为法国文学的 主流。有的要求国王以仁政治理国家 (如高乃依),有的对专制暴政提出谴 责(如拉辛),有的认为王权应该是反 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支持者(如莫里 哀)。 古典主义文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崇 尚唯理 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三个特征是模 仿古人,重视规则。文艺复兴时期的 人文主义者已经掀起了学习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的高潮。
莫里哀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最杰出的演员、戏 剧活动家和戏剧大师。在欧洲戏剧史上,莫里哀是继莎士比 亚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将欧洲戏剧提 高到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他的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 《斯卡纳赖尔》、《丈夫学校》等。他在创作上取得了伟大 的成就,但是他笔下的人物也不免有类型化的特点。其笔下 类型化的人物特征有: (一)类型人物往往是许多优美品质或恶德的集中概括。 (二)类型化人物偏重于静态美,而缺少了人物对社会 环境的反抗和改造的动态感。
《失乐园》、《复乐园》、一部诗 剧《斗士参孙》
约翰·弥尔顿
二、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最重要的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是起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法 国、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亨利四世时代的诗人马来伯(1555—1628)最先 提出:诗歌要为王权服务,语言应该纯洁、明晰和 合乎逻辑性,创作要有严整的格律。 他的后继者沃日拉(1585—1650)、沙普兰 (1595—1674)、盖兹·德·巴尔扎克(1595—1654) 等人都积极加以推行。
古典主义理 论家布瓦洛说过: “”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对法国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起 了重要的作用,对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也产生过不 小的影响。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是多领域的,其中以戏剧方面 的成就最为卓著。
“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文学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较为盛行。 西班牙文学在塞万提斯和洛卜·德·维加之后也失去了 “黄金时代”的光辉。巴洛克文学流行一时。意大利有 “马里诺诗派”,西班牙有“贡戈拉诗派”。 如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1600—1681) 英国的骑士派和玄学派诗歌被认为是英国17世纪巴洛克 文学的代表。 骑士派诗人的作品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及时行乐的 思想,在诗歌的语言和技巧上比较讲究,代表作家有赫 里克(1591—1674)、加莱(1594—1639?)、萨克林(1609— 1642)等。玄学派因该派诗人“喜用玄学”(德莱顿语)而得名, 他们写爱情与宗教的主题,从哲学与神学中抽取意象,写 论辩式的诗句。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多恩(1572— 1631)。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一节 概述
重点:古典主义。
一、历史和文学概况
17世纪的欧洲处在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时期。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中世纪 的终结和近代史的开端。 但是,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中,封建制度仍 占统治地位,封建势力,特别是天主教势力, 还相当强大。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西欧文坛上,先 后兴起“巴洛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和古典主 义文学思潮。
(三)类型化人物比较突出人物的共性和普遍性的品 质,而忽视了人物的特殊性和个性。 类型化人物的创作的理论渊源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和贺拉斯的《诗艺》中就有萌芽。笛卡尔的唯理论是古典主 义的哲学基础。他的《方法论》和布瓦洛的《诗的艺术》都 强调理性,这必然导致人物的类型随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个性化典型论的发展,类型化的文学创作逐渐被取代。但 是,类型化的创作基本上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莫里哀的创作 不仅为古典主义也为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