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节日(上)
传统节日的古诗(共11篇)
![传统节日的古诗(共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c572d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6.png)
传统节日的古诗〔共11篇〕篇1:古诗传统节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篇2:古诗传统节日《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篇3:古诗传统节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荣,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篇4:古诗传统节日《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拾掇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篇5:中秋节传统节日古诗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彷徨。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篇6:中秋节传统节日古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缺乏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篇7:中秋节传统节日古诗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97ebf579f705cc17552709c5.png)
除夕1、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2、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3、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4、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6、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7、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春节9、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10、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2、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3、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4、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古诗文中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第一组
![古诗文中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第一组](https://img.taocdn.com/s3/m/75798016964bcf84b9d57b47.png)
节日:端午
习俗:赛龙舟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 屈原有关。 端午的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 菖蒲、斗白草、驱“五毒”等。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节日:七夕、下九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又叫做 乞巧节,今天我们称之为七夕。旧时 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 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 巧。 下九,农历指每月十九日。在汉 代,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节日:清明 习俗:踏“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清明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但到了今天,人们通常是去祭祖,扫墓。
零点时新年伊始众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三11总结与感悟古代的节日丰富多彩与其有关的习俗大多具有好的寓意
古诗文中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梳理探究
组长:黄滢 副组长:杨莹 组员:张会芝 蒙亚双 吴小云 杨晓凤 全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节日:春节 习俗:燃炮竹、喝屠苏酒、换符 此外,春节的习俗还有挂年画、耍花 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 节日:元宵 习俗:赏花灯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上元夜》 节日:元宵 习俗:赏花灯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符曾《上元竹枝词》 节日:元宵 习俗:吃元宵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又叫正月半、上元节、 灯节。传统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元鼓、迎厕 神、猜灯谜等。吃元宵是从宋代才开始的,因此现 在我们称这个节日为元宵节。
八首关于节日的古诗
![八首关于节日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c719e4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b.png)
八首关于节日的古诗
《八首节日古诗大赏》
嘿呀,今天咱来聊聊八首关于节日的古诗哈。
先来说说春节吧,“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诗写得可真妙啊,那热闹的场景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了,感觉满世界都是红彤彤的,喜气洋洋呢!
到了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哇塞,那满街的花灯,跟天上的星星似的,真好看呀,好想在那热闹的街上逛一逛。
清明节的时候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哎呀,这个时候总是有点忧伤呢,不过也是缅怀先人的时候呀。
端午节可就热闹啦,“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吃粽子、赛龙舟,那叫一个欢快呀!
七夕节呀,“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嘿嘿,这可是情侣们的节日呢,想想就觉得浪漫哟。
中秋节那必须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啦,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月下吃月饼,多温馨呀。
重阳节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虽然有点小伤感,但也是个相聚的好时候呀。
最后说说除夕,“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大家欢欢笑笑迎接新的一年,多棒呀!
哎呀呀,这八首古诗把节日都描绘得活灵活现的,让人感觉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呢。
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意义,真的是很有意思呀!咱中国的这些节日和古诗,真是太宝贵啦!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咯,下次再接着聊别的好玩的。
咋样,这八首古诗是不是很有趣呀,希望你们也喜欢这些充满节日氛围的古诗哟!。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94ff260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5.png)
中国传统节⽇及古诗中国的传统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化的⼀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的形成过程,是⼀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列举的这些节⽇,⽆⼀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今的节⽇风俗⾥,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民社会⽣活的精彩画⾯。
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到社会⽣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样,是⼈类社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多和天⽂、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有关,这从⽂献上⾄少可以追溯到《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年中划分的⼆⼗四个节⽓,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全都和这些节⽓密切相关。
节⽓为节⽇的产⽣提供了前题条件,⼤部分节⽇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还需要有⼀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凭添了⼏分浪漫⾊彩;还有宗教对节⽇的冲击与影响;⼀些历史⼈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节⽇,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的内容⾥,使中国的节⽇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都已经定型,⼈们常说这些节⽇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后第⼀个⼤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化有了很⼤发展,这对节⽇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
从此,节⽇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种时尚流⾏开来,这些风俗⼀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雅⼠、诗⼈墨客,为⼀个个节⽇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脍炙⼈⼝,被⼴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渗透出深厚的⽂化底蕴,精彩浪漫,⼤俗中透着⼤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有很强的内聚⼒和⼴泛的包容性,⼀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脉相承,是⼀份宝贵的精神⽂化遗产。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4efe604dcc1755270722084c.png)
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寒食禁火元张养浩曲《中吕。
兼尧民歌。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2)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唐)韩偓《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清明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有关节日的古诗100首
![有关节日的古诗100首](https://img.taocdn.com/s3/m/30d0f2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f.png)
有关节日的古诗100首一、春节相关古诗。
-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解析:你看啊,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旧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就像被爆竹给轰走了似的。
春风吹来了暖和的气息,大家都开始喝屠苏酒啦。
这屠苏酒啊,可是新年的标配呢。
你再瞧瞧,太阳出来了,照得千家万户都亮堂堂的,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
这桃符就像现在的春联一样,新年嘛,就得有个新样子。
- 原文:“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赏析:孟浩然这家伙啊,他说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了北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他都到了该做官的年纪了,可是没当官,还担心着农事呢。
他跑到田野里和耕种的老爹一起,扛着锄头跟着小牧童。
农民们都在看天气,都盼着这一年能丰收。
这诗啊,写出了春节时农民们那种质朴的期待,虽然没有城里那么热闹的鞭炮啥的,但他们心里想着的是土地和收成呢。
二、元宵节相关古诗。
- 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解析:辛弃疾写的这元宵夜景可太美了。
东风一吹,就好像吹开了千树繁花一样,那些烟花啊,就像星星如雨般落下来。
你看那豪华的马车,满路都是香气。
箫声悠扬,月亮慢慢转动,一整夜都有鱼灯、龙灯在飞舞。
那些姑娘们头上戴着蛾儿、雪柳这些漂亮的饰品。
她们笑着走过,留下一阵暗香。
有个人在人群里找啊找,找了千百遍都没找到,结果一回头,要找的人就在那灯火稀少的地方呢。
这元宵夜啊,真是热闹又充满了惊喜。
- 原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清明节相关古诗。
-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22e3a54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2.png)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描写除夕的古诗:《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描写清明节的古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篇1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原文画扇双酒壶,置前兵吏立。
言将国匠奇,重以风义执。
树石冰上看,山河月中入。
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
《端午作》原文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端午日恩赐百索》原文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端午日赐衣》原文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竞渡歌》原文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2个传统节日古诗时间顺序
![12个传统节日古诗时间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0d794fe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c.png)
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白居易《除夜》元宵节《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寒食节《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节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
《清明祭诗》端午节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节《七夕》白居易唐代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中元节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年代: 唐作者: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腊八节《腊八》[清]夏仁虎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小年《自遣》年代:唐作者: 杜牧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
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
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除夕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白居易《三年除夜》。
节日古诗大全60首 节日诗有哪些古诗
![节日古诗大全60首 节日诗有哪些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30f436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d.png)
节日古诗大全60首节日诗有哪些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佚名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唐·崔液目录: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郊行即事(程颢)上元夜(崔液)元夜踏灯(董舜民)冬至(杜甫)小至(杜甫)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清明(杜牧)卖痴呆词(范成大)上元竹枝词(符曾)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寒食(韩翃)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诗曰(姜白石)诗曰(姜白石)九月十日即事(李白)节令门(李静山)汴京元夕(李梦阳)中秋(李朴)醉花阴(李清照)诗曰(李商隐)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卢照邻)沉醉东风(卢挚)田家元日(孟浩然)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生查子(欧阳修)八月十五夜玩月(栖白)鹊桥仙(秦观)元夕无月(丘逢甲)七夕(权德舆)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水调歌头(苏轼)中秋月(苏轼)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煎熬(台湾民谣)月夜思乡(台湾民谣)中秋旅思(台湾民谣)七夕醉答君东(汤显祖)元夕影永冰灯(唐顺之)元宵(唐寅)蜀中九日(王勃)九日作(王缙)清江引(王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清明(王禹偁)迢迢牵牛星(佚名)九日(文森)端午(文秀)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青玉案(辛弃疾)太常引(辛弃疾)七夕(徐凝)九日(杨衡)七夕(杨璞)寒食上冢(杨万里)韩庄闸舟中七夕(姚燮)端午日(殷尧藩)京都元夕(元好问)正月十五夜灯(张祜)竞渡歌(张建封)九九歌(中国民谣)压岁钱(吴曼云)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e87a6a3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5.png)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南宋·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bee411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e.png)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中国节日及其对应的古诗词: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清明节(公历4 月4 日-4 月6 日):•《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浣溪沙·端午》——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只是部分节日对应的古诗词,每个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https://img.taocdn.com/s3/m/6d9f3a7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d.png)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古诗词中的节日
![古诗词中的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2fe502d13b3567ec112d8a38.png)
古诗词中的节日春节: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6.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7.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8.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9.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元宵节: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6.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7.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寒食节: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4.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5.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6.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7.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8.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清明节: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71613ca8956bec0875e302.png)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注释版】1、《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类别:写春节译文: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
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2、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类别:写春节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4、《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古诗词中的节日、人物、地名
![古诗词中的节日、人物、地名](https://img.taocdn.com/s3/m/99e0ac0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6.png)
古诗词中的节日、地点和人物典故一、古诗词中的节日考点春节(农历一月一日)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习俗:放爆竹、挂桃符、屠苏酒。
诗句展示: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4.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6.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8.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9.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
–晏殊《辛春日词·御阁》元宵节、灯节(农历一月十五日)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
3.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诗词展示: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4.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5.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7.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明)《元宵》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宋)《青玉案元夕》9.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98771873168884868762d67c.png)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唐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串词甲:泱泱华夏,悠悠长河,酝酿了许多传统节日,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甲: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乙:每个节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节日有着美好的记忆,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乙: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甲乙合: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甲:一年中最早的节日就是春节了,乙: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就描写了一幅春节期间充满生气和希望的画面。
甲:正月十五闹元宵,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打灯笼、吃元宵、看花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乙:请欣赏唐代诗人苏道味写的《正月十五夜》甲: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乙:思绪绵绵,情谊悠悠,甲:让我们和诗人杜牧走进他的甲乙:《清明》---甲:清明时节,我们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乙: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织女天上的鹊桥相见甲:八月十五月儿明,中秋佳节人团圆,乙:古人总爱对月抒怀,玉兔,嫦娥,感慨万千,合:请听《中秋月》甲:中秋过去是重阳,每年的九月九日是九九重阳节,乙:重阳节人们爱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古诗中的节日ppt
![古诗中的节日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eabf3155270722182ef713.png)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迢迢牵牛星
(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 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 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 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 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 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 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 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 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
2006年5月20日, “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 节”。
七夕别称
乞巧节(或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小儿节:因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 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 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 日为星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品课件
❖上巳
❖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 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 社日
精品课件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 元日,有祭神贴桃 符的习俗。相传东 海度朔山大桃树下 有神荼、郁垒二神 ,能食百鬼。古人 用桃木画二神像, 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 写联语,后来演变 成春联。
精品课件
元日 (王安石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饮水思源,感恩之情 ❖ 踏青:亲近土地、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
然美
❖ 还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 列风俗体育活动。
精品课件
❖ (宋) 担酒上坟
❖
骑驴担酒祭祖坟, 一路春光满眼新。 道旁关扑掷得顺, 艳满庭芳, 莺歌燕舞女儿乡。 不喜饮酒猜拳乐, 闲将斗草过时光。
精品课件
❖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
明 王磐
❖ (自号“西楼”)
❖
问西楼禁烟何
处好?绿野晴天道
。
❖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探莺 花总教春醉倒。
❖ 杜牧有《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精品课件
2011江西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 (宋 黄庭坚)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精品课件
(唐) 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 风吹旷野纸钱飞。 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
精品课件
❖ 清明节
❖ (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祭祖和踏青。 ❖ 祭祖:“慎终追远”,对先人的缅怀、追思
小重山 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 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精手品课法件 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
❖ 【答案】8.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 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 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 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
9.手法:对比。
❖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 成对比;
❖ 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 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
古代诗歌中的节日
精品课件
古代节日
❖ 元旦(正月初一) 元宵(正月十五)寒食(清明前) ❖ 清明(节气清明) 上巳(三月初三) 端午(五月初五) ❖ 七夕(七月初七) 中元(七月十五)中秋 (八月十五) ❖ 重阳(九月初九) 冬至(节气冬至) 腊日(腊月初八) ❖ 祭灶(腊月廿四) 除夕(腊月三十)
精品课件
(明)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 ,送上名片抵见 人。各处贺岁皆 如此,赠予纸店 大笔金。
精品课件
❖元宵
❖ 正月十五,亦称上元、元夕、元夜。古代 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此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 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精品课件
❖ (唐) 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 游人元宵多留连。 灯山星桥笙歌满, 金吾放禁任狂欢。
精品课件
❖
生查子 元夕
❖
(宋)朱淑真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 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 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精品课件
❖
青玉案
❖
南宋 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精品课件
❖ 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就给我们 展示了一幅春日美景: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 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迎。疑怪昨宵 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精品课件
❖ 五代 荡秋千
阳春女儿笑语喧 ,绿杨影里荡秋 千。身轻裙薄凌 空舞,疑是嫦娥 下九天。
❖ (纪念屈原:忠君爱国,志向高洁,为理想而献 身)
精品课件
(明) 饮菖蒲酒
采得菖蒲届端阳 , 酿成美酒送异香 。 角黍蔗浆祝尔寿 , 精品课件 何妨纵饮入醉乡
❖ (宋) 挂五彩线
❖
❖ 榴花照眼艾蒿香 ,挂符门帘饮雄 黄。粽角流苏悬 彩穗,平安佑尔 度端阳。
精品课件
2009安徽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精品课件
(晋)流觞赋诗
修禊文会聚溪头, 羽觞载酒曲水流。 酣饮赋诗联佳句, 留得美名在士俦。
精品课件
❖ (北朝) 踏青 ❖ 北国三月沐春风,
香车纷然乐踏青。 游人谁顾杨柳绿, 竞看佳丽映桃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端午
❖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 ”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 ,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 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 ,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民间还有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囊等习俗。
精品课件
❖寒食
❖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 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 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 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 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 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 (后世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精品课件
寒食 唐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