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古诗词手抄报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24a39a4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a.png)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古诗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是家庭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的时刻。
手抄报是一种传统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古诗来增添其中的文化氛围。
下面是一些适合用于中秋节手抄报的古诗,其中流传广泛且富有意义的诗句。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杂诗·五首·其四》 - 白居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4. 《月夜忆舍弟》 -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 《青青子衿》 - 唐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曾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些古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中秋节、对家乡、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为手抄报增添了古风韵味。
在手抄报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排版需要,将这些古诗与图文相结合,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对于文章中的每一句古诗,我们可以使用字体放大、粗体、下划线等方式进行突出显示,以凸显节日的主题。
此外,手抄报还可以结合古诗进行插图,如绘制月亮、家人团聚的场景等,使手抄报更具视觉冲击力。
同时,也可以使用节日相关的图案装饰,如兔子、吉祥花卉等,以表达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总之,中秋节手抄报是一种传统的方式来庆祝这个重要节日。
通过使用古诗,我们可以突显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家人团聚、对自然景观的思考。
希望以上提供的古诗可以为中秋节手抄报增色添彩,使人们在阅览时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文化底蕴。
祝大家中秋快乐!。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b686c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d.png)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征文又到了重阳节,那个属于老人们的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每想起这首古诗,都会感叹重阳节特殊的意义。
这天,秋高气爽,精神好似被它感染,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好。
放完学疲惫的我正想去小息一下,却在半路被母亲拦下,她生气地说:“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看了一眼母亲,继而打了个哈欠才说道:“今天是重阳节,我应该为奶奶他们做点事情。
”母亲点点头,说:“那就去吧,没做完不许回家。
”最终,我还是被母亲“请”到了奶奶家。
敲了敲门,里面立即传出匆忙的脚步声。
而后大门便开了。
望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我突然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多来看看她、陪她说说话也好。
我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奶奶,祝您节日快乐。
”奶奶高兴地拉起我的手,乐呵呵地说:“孙女儿,陪奶奶吃顿饭吧,爷爷有事回不来了,奶奶寂寞。
”我被奶奶拉到餐桌前,什么都来不及说就被她硬塞坐到椅子上,没办法只好吃了。
在吃饭的时候,我询问了奶奶最近的生活状况,奶奶都从一回答。
最后,到快吃完了饭时,我笑着说:“奶奶,我陪您散步吧,让您能够好好消化肚子里的食物。
”我们便这样出了门,黄昏那缕强光照耀着我的眼睛,让我有些睁不开眼……我静静地陪奶奶走完了路,坐在草地上看日落,那挂在天上的太阳就斜斜地落下去,过程很美轮美奂。
傍晚,我陪奶奶重新踏上那条回家的璐,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知不觉回到了奶奶家。
本来这个时间,我应该在家中逍遥。
但是面对奶奶不舍的目光,我终是狠不下心告别。
“孙女儿,有空多来看看奶奶。
”我的心瞬间因为这句话而涌出无数泪水,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奶奶那颗寂寞的心灵。
奶奶对我说:“今年,是我过得最快乐的重阳节。
”我紧紧地抱住了奶奶,久久才松开。
世间最暖的言语比不过我想你;世间最美的感情比不过亲情;世间最远的距离比不过时间。
人生就像一列通往坟墓的列车,在途中会有很多人下车,但是我们要笑着和他们说再见。
端午手抄报内容简单漂亮
![端午手抄报内容简单漂亮](https://img.taocdn.com/s3/m/5c91f72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3.png)
端午⼿抄报内容简单漂亮 端午节即将到来我们的⾝边,我们为端午节准备了⼿抄报,那么⼿抄报有哪些好的内容呢?以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端午⼿抄报内容简单漂亮”,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端午⼿抄报内容简单漂亮【⼀】 较少见的端午习俗 打马球 也是端午之戏之⼀。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唐代长安,有宽⼤的球场,⽞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
章怀太⼦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登长靴,⼿持球杖逐球相击。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
《帝京景物略》卷⼆:“五⽉五⽇之午前,群⼊天坛,⽇避毒也。
过午后,⾛马坛之墙下。
⽆江城系丝段⾓⿉俗,⽽亦为⾓⿉。
⽆竞渡俗,亦竞游耍。
”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男⼦饰成钟馗,⼿挥宝剑,前举⼀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街市,以作驱祟。
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草 汉以前不见⽃草之戏。
(《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有关。
远古先民艰苦求存,⽣活单调,暇余以⽃⾍、⽃草、⽃兽等为戏⾃娱,及⾄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学知识之妙清⾦廷标群婴⽃草图轴趣;⼉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叶相⽃。
⽩居易《观⼉戏》诗云:“弄尘或⽃草,尽⽇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
据梁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五⽇,四民并踏百草,⼜有⽃草之戏。
"《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草”或“⽃百草”。
《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百草。
”宋代扩展⾄平⽇随时可⽃。
历代⽂⼈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草图》,其玩法⼤抵如下:⽐赛双⽅先各⾃采摘具有⼀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草本植物,多⽣路边、沟旁、⽥埂等处。
庆祝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2023
![庆祝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2023](https://img.taocdn.com/s3/m/5782604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8.png)
庆祝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2023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篇1端午节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
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粽子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端午节主题手抄报模板
![端午节主题手抄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c13f3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7.png)
端午节主题手抄报模板端午节主题手抄报模板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二、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630660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a.png)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重阳节介绍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祥瑞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在这一时期,重阳节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有祭祀祈祷风调雨顺的意义。
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许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
重阳节的习俗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许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欣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旧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1~6年级一等奖中秋节手抄报a3纸
![1~6年级一等奖中秋节手抄报a3纸](https://img.taocdn.com/s3/m/882d55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7.png)
标题:醒目、突出,字体大小适中
正文:字体大小适中,行距适中,避免 过于拥挤
段落:段落之间留有适当的空白,便于 阅读
色彩: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形成鲜明对 比,便于阅读
装饰:适当添加装饰元素,如边框、背 景图案等,增加美观性
布局:合理安排文字位置,使整体布局 合理、美观
选择合适的字体:根据手抄报的主 题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字体,如楷书、 行书、隶书等。
手抄报的创意和特色
灵感来源:生 活、自然、文
化、历史等
创意实现:绘 画、剪纸、拼
贴、文字等
创意表达:色 彩搭配、图案 设计、文字排
版等
创意创新:结 合现代元素, 如科技、环保
等
主题鲜明:中秋节主题, 突出节日特色
创意设计:独特的版面设 计和插图,吸引眼球
色彩搭配:运用中秋节相关 色彩,如金色、黄色、红色 等,营造节日氛围
纸张颜色:选择白 色或浅色纸张,便 于书写和绘画
纸张质量:选择质 量较好的纸张,不 易破损和变形
确定版面大小:A3纸
划分版面区域:标题区、内容区、插图 区等
设计版面风格:简洁、明快、生动
确定版面元素:文字、图片、色彩、线 条等
调整版面布局:根据内容调整版面布局, 确保版面平衡、美观
标题区:位于手抄报上方,用于展 示主题和标题
装饰技巧:在插图周围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星星、云朵、花朵等,增加手抄报的视 觉效果。
创意发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具有特色的插图和装饰,使手抄报更 具个性和吸引力。
选择合适的插图:选择与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插图,如月亮、兔子、月饼等。 插图的大小和位置:插图的大小要适中,位置要合理,不要影响文字的阅读。 插图的颜色和背景:插图的颜色要和背景色协调,不要过于鲜艳或暗淡。 插图的层次感:可以通过添加阴影、高光等效果,增加插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装饰元素的添加:可以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边框、花纹、线条等,增加手抄报的美观度和趣味性。
重阳节手抄报的内容 古诗4句
![重阳节手抄报的内容 古诗4句](https://img.taocdn.com/s3/m/cd1007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3.png)
重阳节手抄报的内容古诗4句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又称为登高节。
以下是重阳节手抄报的内容和古诗4句:
1. 背景图案:可以选择秋天的元素,如黄叶、菊花、秋蝉等,营造出温馨的秋日氛围。
2. 节日起源介绍:重阳节,始于战国时期,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登高祭祖,以表达敬意和祝福。
3. 重阳节习俗:人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兰香等。
还有踏青、品尝重阳糕等活动,增添节日的热闹氛围。
4. 古诗4句:
- 高插秋菊寄遥情,送你多少黄金?
- 鸟飞鱼跃人爱登,远眺山水趣无穷。
- 九重阳气盈天地,九月九日逢佳节。
- 草木黄落山无际,中秋一声风雨急。
这些古诗表达了人们对重阳节的喜爱之情,赞美了秋天的美景和节日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手抄报+文字素材(好词好句好段好诗+范文)
![中秋节手抄报+文字素材(好词好句好段好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4b5f9c941ea76e59fa0413.png)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好词好句好段好诗+范文+手抄报)中秋节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Mid-Autumn Festival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很多中秋节的手抄报,欢迎各位老师、家长带领孩子迎接中秋的同时,一起画一画、写一写!中秋手抄报中秋素材(一)描写“月”的好词月光融融月光皎洁月光如水月圆花好月明星稀山高月小月色如银月明风清月朗星稀新月如钩冰壶秋月月光似水月光如帛月光如银明月高照皓月当空(二)描写中秋的好句1、在这个中秋之夜,我们的家庭是最温馨的,月亮也在这夜晚,放射出温柔的光芒。
2、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3、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4、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5、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6、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7、细细密密的月光就像一封封飘飞的“星际特快专递”,那是嫦娥姐姐邀请地球上的小朋友去月宫分享她亲手制作的桂花糕。
8、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9、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10、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
![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aeefda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f.png)
【导语】中秋节就要到了,很多同学都需要做⼿抄报,但是⼜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内容,其实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是很不错的选择,既能提升⽂化素养,还能够让⼈们更加深⼊地了解中秋⽂化。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希望⼤家能够喜欢。
1.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于宋朝,⾄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之⼀。
受中华⽂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华侨的传统节⽇。
⾃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
2006年5⽉20⽇,国务院列⼊⾸批⾮物质⽂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秋”。
⼋⽉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是秋季中间的⼀个⽉,⼗五⽇⼜是这个⽉中间的⼀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民俗 中秋节,⼜称拜⽉节。
中秋节⾃古便有祭⽉、赏⽉、吃⽉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之圆兆⼈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珍贵的⽂化遗产。
2.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中秋节神话传说 嫦娥奔⽉ “嫦娥奔⽉”神话源⾃古⼈对星⾠的崇拜,嫦娥奔⽉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宫,据西汉《淮南⼦》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宫折桂,据唐代⼩说《⾣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中的桂树。
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在《赠崔司户⽂昆季》⼀诗中写道:“欲斫⽉中桂,持为寒者薪。
” ⽟兔捣药 兔⼦登上⽉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顾、菟在腹?”。
小学一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文字
![小学一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3f7b83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7.png)
小学一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文字1.小学一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文字篇一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这幅中秋节手抄报画面温馨浪漫,以中秋月为主题,点出中秋传统习俗——赏月,版面设计精美,突破了方方正正的形式,值得借鉴。
2.小学一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文字篇二中秋节习俗:1、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4、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99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99重阳节手抄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85589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4.png)
99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老年人、家庭、和平以及尊重老人、回归本源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内容。
一、节日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唐代,据说当时的诗人白居易写下了一首“登高赋”,以赞美古代名士,这首诗后来也被视为重阳节的文化源头。
二、节日习俗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酒、拜祖等习俗。
登高是重阳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爬高山或登高楼台,以祭祀祖先并祈福、祈祥。
赏菊指的是参观园林或花卉展览,其中尤以菊花最为受欢迎。
人们还喜欢饮菊花酒和吃重阳糕等传统美食。
三、节日意义重阳节是一种敬老爱老的节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重阳节更体现出了人们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
此外,重阳节还有“避邪消灾”、“祈求健康长寿”等寓意。
四、重阳诗词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水东西流,老僧已死夜茶凉。
”——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以上是与重阳节相关的两首经典诗词。
五、手工制作重阳节手抄报的制作可以采用菊花、山水、登高等元素,表达节日的主题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在手抄报上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动元素,比如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爬山的经历或家中老人的形象等等。
六、总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重阳节经历了漫长的传承和演变,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要积极传承弘扬这一优秀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爱上重阳节这个美好的节日。
七、文化传承重阳节从唐代以来,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 evolution 和改变。
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个节日都体现了中国人们对长辈的敬重、强调家庭和睦、祈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而且重阳节的传承是多元化的,其地域性和文化性也十分丰富。
比如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方,有许多相似或地域特色的习俗和风俗。
迎新春手抄报文字
![迎新春手抄报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20684ac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b.png)
迎新春手抄报文字迎新春手抄报文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下面是关于迎新春手抄报文字的内容,欢迎阅读!迎新春手抄报春节的诗句1、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
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
——江南流萤《新年》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3、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皇甫冉《春思》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5、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钱来苏《新年有感》6、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8、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
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
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
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
——俯睇《又新年》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钱谦益《丁卯元日》10、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11、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12、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唐·张说《钦州守岁》13、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14、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戴复古《除夜》15、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内容8张
![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内容8张](https://img.taocdn.com/s3/m/12176a3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f.png)
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内容8张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内容8张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种。
它是在农历九月九日庆祝的,也被称为“重九节”。
这个节日是中国古代的老人节,重阳节是我们向老人致敬和祝福的重要时刻。
由于小学生在学校里比较熟悉手工课程,可以使用一个有趣的方式来学习和庆祝这个节日。
以下是8张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1. 节日背景介绍:在这张手抄报中,可以介绍关于中国重阳节的历史和起源,如节日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等内容。
2. 五行八字与重阳节:在这张手抄报中,可以介绍重阳节与五行八字的关系。
描绘如何根据自己的五行八字来庆祝这个节日。
3. 健康长寿:重阳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贵族景阳,因为他很长寿。
这张手抄报可以介绍重阳节与长寿、健康的联想,如饮茶、登高、赏石等。
4. 五行食物:这张手抄报可以介绍在重阳节期间,人们会食用一些有五行属性的食物,如桂花糕、菊花饼等。
5. 登高赏景:在这张手抄报中可以介绍是如何在重阳节里爬山和登高饮茶的。
庆祝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到山上去拜祖先和欣赏秋天景色。
6. 伤风预防:在这张手抄报中,可以介绍重阳节前一天会喝菊花茶的习惯。
菊花茶是一种中药饮料,可以帮助预防伤风感冒。
7. 重阳节的诗词:在这张手抄报中,可以搜集与重阳节相关的诗歌和古文,如“送别七分山,离洛故人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8. 蒲公英:在这张手抄报中,可以介绍重阳节与蒲公英的关系。
在中国,蒲公英被称为“秋毫”,这种花在重阳节期间开放的,代表秋季。
在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中,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图片和图形,例如:小山、树叶、茶杯、蒲公英等,以丰富该手抄报的内容。
这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文化意义,还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清明手抄报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清明手抄报](https://img.taocdn.com/s3/m/344d85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2.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清明手抄报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
同时,清明也是春天的代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里,小学生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学习和传承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几首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它们不仅与清明节有关,而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1. 《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江南春》作者: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绝句》作者: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在制作手抄报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手抄报的版面布局,可以分为标题区、诗词区、插图区和注释区。
- 标题区可以写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清明手抄报”。
- 诗词区可以按照上述推荐的古诗词进行排版,注意字体要工整,字号要适中,以便于阅读。
- 插图区可以画上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画,如清明时节的雨景、春天的花草等。
- 注释区可以简要介绍每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词。
最后,不要忘记在手抄报的底部注明制作者的姓名和班级,以及制作日期。
通过这样的手抄报,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古诗词,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美术和排版能力。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诗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诗](https://img.taocdn.com/s3/m/555ac42076eeaeaad0f3309f.png)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诗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朝诗人杜牧这首七绝《清明》,众所周知。
这首小诗,用优美的语言,刻画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尽管只截取了清明节的一个特定场景进行描述,却令人产生丰硕的联想,乐趣盎然。
诗篇自然流畅,余味无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名诗。
二、“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寒食野望吟》描述的是那时墓祭的情形。
从中能够体味出前人祭祀先人的忠诚、悲伤和从容,也说明传统社会的人们不但是在祈求自己的健康、平安,也一样为亡灵表达祝愿和期望。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朝诗人韩翃的这首《寒食》明显地被给予了些许政治色彩。
唐朝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烛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挖苦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宋朝诗人王禹偁的《清明》诗不同凡响:“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念书灯。
”这首诗既无踏青,也不怀古,表达了清明时节的别样心情。
从以上这些诗篇中,不难看出,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人、追怀先辈的节日,也是一个踏青和体验大自然的漂亮、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日子,诗词鉴赏是中、高考语文重点考查的一个能力要求。
诗词鉴赏是有技术的,通过对“清明节诗词鉴赏”专题学习诗词鉴赏技术,提升诗词鉴赏能力,增加对诗词明白得的深度。
“清明节诗词鉴赏”要紧以清明节来历,清明节风俗为起点,以清明节唐诗、清明节宋词、清明节元曲及其他古诗等诗词鉴赏为要紧内容,XX年清明节期间,通过对“清明节诗词鉴赏”专题的学习,能够对传统节日——清明节了解得加倍深切,同时增强了对清明节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了诗词鉴赏水平。
清明节唐诗,要紧从初唐,盛唐到唐末朝代,这一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前人流传下来的关于清明节方面的经典诗词鉴赏,每一首诗词鉴赏都是由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等几个方面组成的,给大伙儿带来诗化天地,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前人是如何过清明节的,增加了咱们的鉴赏知识。
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加古诗
![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加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c25ed49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e.png)
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加古诗一、手抄报内容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手抄报上可以画些什么呢?可以画一轮大大的明月,明月周围可以有一些云朵,就像在天空中飘浮着一样。
还可以画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围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月饼、水果等美食,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再画一些小兔子,因为玉兔也是中秋节的一个象征嘛。
手抄报上的文字部分呢,可以写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比如中秋节要赏月,这可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啦。
在古代,人们就有在中秋之夜赏月的习俗,大家会一起坐在院子里或者登上高楼,欣赏那又大又圆的月亮。
还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的种类可多啦,有五仁月饼、豆沙月饼、蛋黄月饼等等,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也可以写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像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为了保护后羿的仙药,不得已吞下仙药飞向了月宫,从此就住在了月宫里,只有一只玉兔陪伴着她。
还有吴刚伐桂的故事,吴刚因为犯了错误,被天帝惩罚在月宫砍伐桂树,可是那桂树砍了又合,永远也砍不完。
二、古诗部分1. 静夜思作者: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夜晚,诗人看到床前的明月,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起头来看着明月,不禁低下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短短二十个字,就把诗人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的思乡之苦。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所作。
词的上片,苏轼把酒问青天,对天上的宫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又担心那里太过寒冷,不如人间。
下片则写了月光转过朱阁,照在无眠之人的身上,词人由月圆想到人不圆,感慨人生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