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

高一物理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

第13讲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例: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的是经验事实,有的是推断:a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b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c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d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水平,小球要沿着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填序号即可)(1)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断。

下列关于事实和推断的分类正确的是()A a是事实,bcd是推论B b是事实, acd是推论C c是事实,abd是推论D d是事实,abc是推论(2)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合理的推理相结合,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
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还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要么保
持原来的状态(包括速度为零的状态),要么不受力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质点的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判断方法,非惯性系的例子。

3、坐标系的选取和表示。

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又称运动定律,明确了力的概念,即:当物体受到外力(总的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
力的方向相同。

用公式表达 F=ma。

2、等效力:将多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力。

3、重力和重力的计算。

4、弹力和弹力的计算。

5、摩擦力和摩擦力的计算。

三、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明确了力的相互作用联系。

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受力物体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应用
1、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力的应用情况。

2、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

综上所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对我们认
识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物体的运动情况,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1.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篇一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2.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篇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新高一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1. 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的表现是相同的。

4. 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

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

【名师点睛】1. 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 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 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技巧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

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2.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分析物体的瞬时问题,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1. 刚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考虑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 弹簧(或橡皮绳):此类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

五、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的结合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③ 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因此理解图象的意义,自觉地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很有必要。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梳理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自然科学)基础科目之一,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揭示了: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它定性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理想实验就是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理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也叫头脑中的实验.但 1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以实践为基础,在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作为依据.3.惯性(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它和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是指:在同样的外力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或者,产生同样的加速度所需的外力的大小.(3)惯性不是力,惯性是指物体总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同时变化;(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性质力;(3)注意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物理高一第一讲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高一第一讲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高一第一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为我们建立起物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第一讲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运动与力1.1 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描述。

常见的描述方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1.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1.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2.1 动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

2.2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物体的动量在碰撞或相互作用过程中守恒。

2.3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指的是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的碰撞,而非弹性碰撞则是指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动能发生了改变的碰撞。

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合成这些力获得一个与它们等效的合力。

3.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力可以分解成多个分力,那么这些分力的合力将等于原来的力。

4. 引力与重力4.1 引力的概念引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2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5. 静电与电场5.1 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电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a·v,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r2 /GM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

专题三:第二定律应用:1.物体系.(1)物体系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这类问题称为连接体问题。

这类问题由于物体系中的各物体加速度相同,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

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采用隔离法。

将其中某一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相互作用的某一未知力求出,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来解决问题的。

高一物理上册第四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识点

高一物理上册第四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识点

高一物理上册第四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识点高一物理上册第四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识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下面是店铺收集的高一物理上册第四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吧!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原始表述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该表述在人教版、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被引用。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其中为合力,v为速度,t为时间。

鲁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表述是: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合外力为零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则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合外力为零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相互抵消,合外力为零;另一种是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种表述方式并不严谨,所以通常采用原始表述。

2019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4、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5、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

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

运动状态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速度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1 牛顿第一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4.1  牛顿第一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理想实验及物理学史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推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注意:理想实验在实际情况下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

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外推。

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4.在伽利略和笛卡儿工作的基础上,牛顿提出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题型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物理学史]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1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答案(1)②③①④(2)B变式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题型二[牛顿第一定律]例题: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答案 B变式1. (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它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答案AD题型三[惯性]例题: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变式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 6C.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课后练习1.(多选)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伽利略不畏权威,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伽利略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AD2.(多选)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胡克认为只有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ABD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答案 D4.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列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车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小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B5.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以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主要知识点:
1.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速度的大小。

3. 物体的质量是影响其惯性的因素。

质量越大,物体越不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即具
有较大的惯性。

4.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冯·贝林斯坦的实验证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一
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以恒
定速度运动,只有当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5.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为后续的牛
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提供了基础。

6.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各种情况,不论是微观尺度的粒子运动还是宏观尺度的物体运动。

7.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参考系有密切关系。

在一个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成立;而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

总的来说,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规律,
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一。

高一物理上学期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高一物理上学期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高一物理上学期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高一物理牛顿第一第七牛顿知识点一、定律定义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合外力为零时,原来恒定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则思潮将更进一步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斑籽外力为零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大多数相互抵消,合外力为零;另一种是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分析指出这种表述方式并不严谨,所以通常采用原始表述。

二、演绎过程伽利略研究运动学的方法是把试验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

他对光滑斜面的推论是通过量测实验观察,并推论得到的。

但是这个完全光滑的斜面在不必现实中不存在,因为无法将摩擦力事实上完全遏止,横向因此理想斜面实验属于伽利略的逻辑推理部分。

伽利略对光滑斜面的断言现实中,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时,它的速度减小。

由此伽利略推论,时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不增不减。

实际上他发现,球愈来愈慢,最后停下来。

伽利略认为,这并非是它的“自然本性”,而是由于摩擦阻力的缘故,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愈光滑,球便会滚得愈远。

于是他推论,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试验伽利略的理想斜面试验实验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光滑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下滚,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达到与原来差不多的高度然后再下滚。

他推论,只是因为摩擦力,球才没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然后,他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

继续减小稳步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就会滚得更仍远。

于是他对斜面平放时的情况采取研究,结论断言显然是球将永远滚下去。

这就是说,力不全是维持物体的运动即维持保有物体的速度的原因,而恰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变化速度的原因。

因此,一旦物体具有某一反应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匀速直线地运动下去。

三、适用范围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在质点不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社会活动判断出质点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一定是势能参考系,因此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适用范围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才适用。

物理高一必修一章节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一章节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一章节知识点在高一的物理学习中,必修一章节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必修一章节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有方向,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运动的方向或者相反方向。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体运动具有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即物体运动的轨迹。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在惯性系中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作用力。

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所移动的距离相等,并且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和运动时间来计算位移。

四、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即v=Δs/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用符号"a"表示。

五、受力和运动受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速度、改变形状或改变物态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对于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应用受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加得到一个合力。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这些力的合力与原来的力相等。

力的合成和分解常常用于力学分析和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七、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力,动摩擦力是在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集结知识元惯性知识讲解一、惯性与质量1.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2.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用符号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二、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与质量:(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与力(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始终具有且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只有在物体间相互作用时才有.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于同一物体,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惯性与力对比惯性力物理意义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条件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始终具有,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只有在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量度有大小(无具体数值,也无单位),无方向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单位3.惯性与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即速度的大小均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1)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所遵守的一条规律.例题精讲惯性例1.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例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力B.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不论在什么地方,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D.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大例3.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采用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被外力强制改变。

以下是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2. 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相对于该参考系,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是相对于地球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因此地球表面上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相对于地球的静止参考系中的运动。

3. 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状态指物体在时间上不发生任何位置的改变,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时间上位置的改变是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

4. 外力作用: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来自其他物体的力。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它将发生位置的改变或速度的改变。

5. 自由体系:自由体系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体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自由体系中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些是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理解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基础知识汇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异体、同存、同性质”,而平衡力是“同体”。

5.牛顿第二定律:a=F/m。

6.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四性”:矢量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

对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考查1.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

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2.考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力。

3.考查牛顿第三定律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合成法求合外力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利用矢量合成法则;两个力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合成法更简单。

2.正交分解法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结合应用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1)分解力求物体受力问题把力正交分解在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上,在沿加速度的方向列方程Fx=ma,在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列方程Fy=0求解。

(2)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分析物体受力,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分解为ax和a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x=max,Fy=may求解。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1.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篇一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2.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篇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3.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篇三功(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1J=1N_m当0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当派/2 (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a4.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篇四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必修一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对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1.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作用力。

1.4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万有引力,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5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形成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能转化的科学。

在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2.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2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2.3 热传递: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2.4 内能:物体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在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学到了以下几个知识点:3.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

3.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3.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

3.4 光的色散:光通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4. 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电流、电场和电势等相关现象。

我们在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中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4.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体所带的一种基本属性,电场是电荷周围所产生的力场。

4.2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4.3 欧姆定律: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4.4 电功和电能:电功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电能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
一、重力
1.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②.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他的几何中心上,例如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他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③.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重力公式:重力用G表示,单位是牛(N);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9.8牛顿/千克用g表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mg或g=G/m,
问:9.8牛顿/千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①、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③、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④、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中,一共做了3个实验,让小车分别划过棉布、丝绸和木板的平面,以此归纳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越慢,小车通过的距离越大。

这个实验我们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时必须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而只改变3次滑行平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让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所以要改变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1、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2、惯性小结:
1)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等一切外部因素无关。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2)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指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两种情况。

3惯性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把物体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的性质定义为惯性,它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有无受力,处于什么状态无关。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