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与中华文化一瞥

家训与中华文化一瞥
家训与中华文化一瞥

家训与中华文化一瞥

□演讲人:谢扬举■演讲人简介: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副所长,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西哲学比较、环境哲学思想研究。在各类期刊论文集发表百余篇论文,代表作有《道教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编者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国家训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承载了很多功能。传统家训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今天对家训文化继承和创新,树立良好的家教家风,不仅是家庭的需要,对于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更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精彩阅读:□家训发扬人的道德理性能力。家训继承中华人文精神信赖人的道德理性能力的传统,注意给人以道德上的启蒙。□家训吸取和坚持人

文理性方向,对人文精神的扭曲多有辩正,对文化传统常常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家训既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长久的重要支柱。□传统家训文化具

有传承人生哲理、知识技能和社会文明等的重要作用,家教是人生天然而永恒的教育形式,是人生成长,也是社会化教育不可荒废的环节。历代“家训”的传承发展古人常言家、国、天下,国—家联称而合为“国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

德的乳母。具体到中国古代,家庭对传统文明和社会的维系,发挥了长期而特殊的作用。应该说,正是家国一体的模式,

使得中国古代家庭对中国文化、政法、经济、教育等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家”在中国历史上承载有太多的意义,可以说是中国人现实化的终极关怀。对家庭、家族的重视,催生了家庭教育的发达,造成了中国家训的繁荣。今天,我们有必要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扬弃糟粕,吸取精华,古为今用。“家训”一词,首见于《后汉书·边让传》,本意指家庭教育。这个词出现虽然晚,但家庭教育的由来却非常久远,伴随着家庭的起源就发生了。按照《尚书》和《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早在黄帝、尧、舜、禹时期,就有家庭训导。今天我们说的家训,通常指长辈对同辈或晚辈的家庭教育,狭义用法指的是有文字记述的、用于家教的“教本”。家训的体裁极为多样,例如:专著、文章、诰、诏、敕令、书信、遗言、格言、警句、歌诀、铭文等。中国家训之发达,在世界文化中实属罕见,其源流起自西周,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周文王注意对太子姬发和子孙的训导,《尚书·酒诰》、《逸周书》的《文儆解》、《文传解》有多条记载。武王为警示成王姬诵,在其席、盆、几案、镜子、门柱、窗户等各种显眼的物品上刻写诸多铭文,内容包括:提醒成王记住殷鉴,谦虚谨慎,敬天保民等。西周家训以周公最为突出,体现在《尚书》的《康诰》、《酒诰》、《梓材》、《多士》、《无逸》等,以及《史记·鲁周公世家》、《礼记·文王世子》中。从中可以看出,周公反复劝诫成王等王公子弟增进私德和政

治道德以及治国之道,以史为镜、节制淫乐、勤政无逸、知稼穑艰难、知人任贤、明德慎刑、宽惠百姓、咸和万民等,这些是最早的帝王家训。东周时期,孔子有劝其子孔鲤习《诗》、学礼的家训(《论语·阳货》、《论语·季氏》),对中国“诗礼传家”的家教传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左传》、《国语》和诸子书中亦不时有零星文字。家训成型在汉代。刘邦临终留下《手敕太子书》,追悔自己长于乱世、不喜欢读书的遗憾,告诫刘盈:勤学书法,与诸弟敬重老臣。刘向撰《列女传》,书中记述了许多贤娘慈母相夫教子的美谈。东汉班昭为训示女儿恭守礼教,著《女诫》,被尊为“女圣人”。这是第一部针对女性的家训,虽然其中关于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思想并不合理,但是教育女性修持美德、仪态端庄、勤俭持家、和睦家族等是无可厚非的。三国时刘备有《遗诏敕刘禅》,告诫太子只有贤德才能服人,命其多读《汉书》、《礼记》、诸子、《六韬》、《商君书》等。名臣诸葛亮在《诫子书》、《诫外甥书》中要求子侄外甥志存高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流传甚广。南朝梁徐勉在《诫子崧书》中说:“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劝导长子保守清白家风,见利思义,见贤思齐。南北朝时颜子推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训专著。该书7卷20篇,4万多字,依次为“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

生”、“归心”、“书证”、“言辞”、“杂艺”、“终制”,经纬万端,包罗甚广。自此以后家训代有人作。唐、宋家训递有发展。唐代士大夫、文人学士常有诗文劝导子女。唐太宗的《帝范》集历代帝王家训之大成,为太子确立12条准则,包括维持君王大体、封建亲戚、求贤任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远邪去谗、节欲诫盈、啬智崇俭、明赏慎罚、务农为本、威而不武、兴礼崇文等。唐末名臣柳玭有《诫子读书》,对立身、事业和家族得失兴废均有较详细的分析和劝导。宋代文艺复兴,家训兴盛。司马光撰有《家范》、《居家杂议》、《训俭示康》三篇家训。其中《家范》引经据典,取精用弘,以德、礼为中心,包罗广泛。范仲淹的《义庄规矩》和《续订规矩》很有特色,对封建家族的财产管理、分配和使用做了多条规定。南宋最著名的家训是袁采的《训俗》三卷(其好友刘镇将其改名为《袁氏世范》),号称“《颜氏家训》之亚”,包括“睦亲”、“处己”、“治家”三门。陆游的《放翁家训》重视处世之道、爱国保族,歌颂耕读传家。明清家训臻于鼎盛,产生近百部。明朝大臣庞尚鹏的《庞氏家训》,范围包括务本业、考岁用、遵礼度、严约束、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等。明代思想家袁黄为训示儿子写了《训子言》(即著名的《了凡四训》),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另一位明代思想家高攀龙的《家训》,提倡爱人敬人、宽待他人、改过迁善等。康熙撰有《庭训格言》、《庭训》、《圣

谕十六条》,强调家教从早抓起,认为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后痴呆柔弱,提倡行善、志学、慎独、主敬、居安思危、以孝为先、学习科学知识等。明清官僚、士大夫也热衷于撰写家训,如薛瑄的《示儿》诗,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方孝孺的《家人箴》、《幼仪杂箴》、《四箴》,吕坤的《孝睦房训辞》、《近溪隐君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傅山以传授治学方法为主的《家训》,万斯同的《谕侄》等。晚清时期,中国遭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出现大批有识之士,多留有宝贵的家训,例如,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郑观应、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据《中国丛书综录》,从南北朝到清代产生的家训有117种。这个统计并不全面。其中,最典型、影响显著的家训不外乎:作为家训滥觞的周公家训,作为家训标志的《颜氏家训》,作为官僚士大夫家教典范的《袁氏世范》、《曾国藩家训》,作为帝王家训的《帝范》,作为女子家训的《内训》,作为民间最流行的有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家训取材极广,或剪辑经典,或采撷百家,或体会亲身经历,或总结学术成果,有继承,有发挥。中国文化中的很多精华,通过家训,熔铸成了至理名言。它们一般文朴义丰,情理交融,切实易行,为立身、处世、治家所必备。家训中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家训对人的独立意志或曰志气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人的重视,核心是重视人的尊严。要求子孙立志,因为这对培养独立的思想和生存能力是

必要的。孔子说,匹夫不可夺志。三国时期文学家嵇康在《家诫》中说,“人无志,非人也”,要求儿子嵇绍拒斥内外诱惑,秉持独立志向。清代学者汪辉祖要求后代“于身名大节所关,须立定脚跟,独行我志,虽蒙讥被谤,均可不顾。必不可舍己殉人,迁就从事”。曾国藩认为立志就是“金丹”。“家训”重

视人的情感,不但强调物理、事理,也强调情理。这是早期儒学人文精神的固有特点。家训对不近人情的东西多有澄清。颜之推谈丧礼时说“然礼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礼根据人情而设立,恩情也可以根据事理而断绝,即使父母因为吃饭噎死,也不该因此而绝食。这在今天看起来很平常,但在礼教严苛的时代并不容易。儒学有尊重生命的倾向,讲“生生之谓易”,致中和、化育万物。颜之推说:“夫养生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即养生要以保全生命为前提。他又说:“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珍惜生命并不是不讲原则,而是要注意到人的尊严是有贵于肉体生命的。家训主张出于人本身而尊重人。虽然总体上属于家礼、家法范畴,但几乎全部家训都强调“敬”。“敬”是礼仪文明的灵魂,指的是:自卑而尊人、恭己而敬人。袁采教导他的儿子说:“礼不可因人分轻重”,“世有无知之人,不能一概礼待乡曲,而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则礼恭而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恭敬又加焉。至视贫者贱者,则礼傲而心迈,曾不少顾。殊

不知彼之富贵非我之荣,彼之贫贱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别如此?”无知的人不能平等地以礼待人,对富者、贵者极其尊敬,对待贫者、贱者则傲慢无礼,却不知道他人的富贵贫贱,与个人的荣辱并无关系。这是对礼教微言大义的正本清源。旧时明智的帝王贵胄也能注意到这一点。如唐太宗,礼贤下士,他的《帝范》对“敬”特有讲究,认为以国骄人必然招致辱身败亡。曾国藩在家信中常常教育兄弟子侄“敬人”。家训发扬人的道德理性能力。家训继承中华人文精神信赖人的道德理性能力的传统,注意给人以道德上的启蒙。王夫之在《示侄孙生蕃》中,继承孟子的人禽分别论,说“人字两撇捺,原于禽字异”,教育晚辈不要丢失人的道德理性。袁采说“人贵于反思”。“反思”实际上是孔子“为仁之方”、忠恕之道、孟子“反求诸己”、“反身而诚”的新说法。早期儒学认为,人人能发展成道德的人──直至成为圣贤。家训大多教育子女在平凡的生活中学做圣贤,为仁由己,自强不息。家训的直接目的是育人治家,教导后人认识幸福与努力的关系。早期儒学开启了民本主义,关注民生,谋求人的幸福。家训要求凡人都要尽人伦义务,尽人的使命,特别重视家族、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和谐幸福,每每引导子弟发挥主体能动性,建构社会和谐。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说:“敬于父母则孝顺,敬于夫妇则肃和,敬于兄弟则友爱,敬于朋友则利益,敬于僮婢则从令,敬于一切世俗则无辱,敬于言则不妄,敬于事则有成,敬于讲诵

则有得,敬于作书临文则法日进。”他所谓“敬”,不是某些宋明道学家一味静坐、主敬之敬,而是对于一切都要诚心竭力去做。家训本于儒学精神,强调家庭中夫妇、父子、兄弟三亲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根本。《颜氏家训·兄弟篇》说,兄弟有不和,会导致群从疏薄,以至于童仆变为仇敌。为何有人能折腰巴结权势,谄媚交通于富贵,而独不能亲其亲?为何有的子女论才能可胜任治理一方而独不能尽儿女的孝行责任?有的家训对人伦和谐提出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如袁采《训俗》已注意到天下家庭不和谐,并非都因为父子责善、兄弟争财,更深的原因是“性不可以强合”,勉强不能带来融洽、和睦的

人际关系。所以他说家长不能独裁,“父兄不必责子弟同于己,子弟亦不望父兄惟己之听”。有的家训远远超出了治家的目的。清初史学家万斯同的家书具有较高的治理思想价值。万斯同富有历史理性,注重经国济世。他从学术上勉戒后生,应当以天下民生为学术使命。他感到同时代学者沉溺于诗文,不知经济为何事;潜心于古文,未尝以天下生民为念;他们讲的圣贤之学,往往疏于经世,以此为粗俗之事而不屑做,“于是学术与经济,遂判然分为两途,而天下始无真儒矣,而天下始无善治矣”。万斯同重经世致用,强调学术与经世统一,极有意义。万斯同说:“苟徒竭一生之精力于古文,以蕲不朽于后世,纵使文实可传,亦无益于天地生民之数,又何论其未必可传者耶?”沉溺于诗文、学术以求不朽之名,即使作品

能够传于后世,也无益于人民的命运,又何况那些未必能传于后世的呢?这是对古代经世实学、济苍生福祉的人文精神的发扬。家训与中国文化的清流古代家庭处在漫长的专制社会的笼罩下,不能不受家—国同构的宗法政治和一些陈旧的文化观念牵连局限,因此也含有一些糟粕,例如愚忠愚孝、蒙昧迷信、男尊女卑等。此外,受家庭情结的纠缠,家训可能会导致重家庭不关心社会、国家,存在造成社会发育和治理相对滞后的潜在危险性。但是家训的主流是积极的,对自身和整个中国文化都有洗礼的意义。传世家训,主要是为了教导后代成就人格、传家立业、为人处世、自食其力、利国利民。凡是歪门邪道、邪说淫辞、索隐行怪、恶习陋俗等行而不远的东西,家训一般是不道不教的。家训吸取和坚持人文理性方向,对人文精神的扭曲多有辨正,对文化传统常常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家训既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长久的重要支柱。家训大多把对久经历史考验的经典学习作为神圣的任务,由此提供了培植人文理性能力的活水源头,从而使普通市井之家亦多以诗书传家。《朱柏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颜之推说:“所为学者,欲其多智明达耳。”袁采认为“子弟不可废学”,“盖子弟知书有所谓无用之用者存焉”,强调读书是为了使人智慧、明达,摆脱了急功近利的狭隘的读书价值观。宋、元、明、清学者在家训中多仰慕圣贤

君子、崇尚天理、维护道德,教导子弟多读书明理,克服野蛮、愚昧、迷信、猖狂妄行。通过学习经典培植理性的价值是读书做官、经商谋生等其他价值所无法比拟的。家训所谓经典,并不局限于儒学一家,兼有对道佛教乃至百家精华的取用。这些都是家教中人文精神得以保持健康存在的根本原因。家训对封建礼教的僵化多有批评。“五礼”之中丧、祭二礼常流于伤残浪费,婚、宾二礼常流于奢靡夸诞,失去古礼以虔诚、敬重、俭朴为本的精神。陆游批评南宋愚昧的丧家花费大量钱财,侈于道场斋施。他说,若贵侈才能得福,那么贪吏巨富之家岂不是华福不尽?而穷人家岂不是都要“沦坠”、下地狱?“佛法天理,岂容如是?”旧时处丧期间要求喝稀粥,陆游遵循上古礼缘人情的制礼原则,以为有些人体气衰弱,不能去掉肉食,这虽于丧礼小有出入,但也是不得已,应当允许。旧时陋俗有童子订婚,袁采告诫他的儿子说不可前定终身。家训对礼教扭曲的自我反思与批判,基本上是对先秦礼学中人文理性的复归。古代礼学讲究时中、适度、称情制宜等原理,在陈确的家训中得以体现。陈氏《丛桂堂家约》中的人文理性已达到启蒙觉醒的水准。他反对生子时祭拜父母、神佛,主张改革聘、嫁、丧、葬时礼,求从简从俭从省。他劝诫不要竭尽亲友之情、逼尽僮仆余力,不可亵使婢女等,反映对人的平等敬重。家训大多反对“巫觋祷请”、“符书斋醮”的迷信,反对道德上的绝对天命论等,强调人为的努

力。袁黄在家训中以身为教。早年有人给他算命,把他的运程算定了,袁黄大半生就如此致误。后来云谷禅师告诉他,积善行可以改变命数。他从此积极努力,打破了老者算命的结果。他训示儿子说:“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为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他进一步要求儿子在显荣时要想到落魄,在顺利时常想到厄运。这是发扬辩证理性的人文精神。虽然家训中有不少讲“天命”的文字,但仔细分析可知:家训所讲的天命,主要是指“谋事在人,成败在天”的意思,

不是教人等待命运安排、无所作为。这个“天命”起源上是消

极的,用法上常常是积极的。比如,当儒者讲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时,是力避天命说的,这在家训中常见。曾国藩说:富贵功名,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袁采明示其子:穷达沉浮与道德操行不要扯在一起,操行是“吾人当行之事”,不能要求操行高则

荣贵,否则就必然弛废道德。中华人文精神起源很早,内容丰富,家训与家教开辟了中华人文精神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家训发挥其作用自有原因,颜之推指出:家训教育建立在人伦亲情的基础上,对同样的教导,人们一般从信其亲人;禁止童子暴谑,师友不如傅婢的指挥;阻止凡人的争斗,尧舜之道还不如妻子的劝导。这是符合常情常理的。传统家训文化具有传承人生哲理、知识技能和社会文明等的重要作用,家教是人生天然而永恒的教育形式,是人生成长,也是社会

化教育不可荒废的环节。中国古代家训蕴藏有珍宝,这些完全可以和封建糟粕剥离,时至今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古代家训文化的作用,应该发掘其时代价值,利用它们为社会教育服务。。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图)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最美家风扬校风》主题班会设计教案内容

《最美家风扬校风》主题班会设计教案内容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最美家风扬校风》班会设计1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家风是什么,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2.针对自己的家风,讲讲家风的故事。 3.通过不同的的形式了解各种家风,接受正能量的熏陶,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 搜集相关家风的资料,把自己的家风记录在卡片上。尽量做得精美一些。 准备讲述自己家风的故事。 活动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家风的资料,并把自己的`家风写在纸上。 活动设计: 一、看视频,写家风。 1.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采访片段《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看完以后,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家风是什么呢? 2.讨论之后,请写出能够表示家风的词语,比一比,看谁写得多:勤劳、节俭、爱国、自强、敬业、诚信、友善、谦虚、礼让…… 师总结: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

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二、搜资料,共分享。 1.学生读一读搜集到的家风资料,与同学们共享。 2.听故事,明是非。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到目前,两个家族都已经都已经传到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8位当过教授、86位是文学家、65位做过医生、21位当过议员、2人位当过大使、1人做过副总统;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罪或盗窃罪、7个是杀人犯,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为什么两个家族的境遇区别会如此之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个家庭的家风截然不同。两个家族的成员一代一代的在不同的家风中潜移默化地成长,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代代延续。致使爱德华家族让人尊敬、爱慕,而珠克家族让人憎恶、唾弃。 从这个故事里,你们明白了什么?交流讨论。 三、说一说我的家风。 由同学们谈谈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以及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影响。 四、讲一讲古今中外家风家训故事。 《颜氏家训》、《名门家训》《傅雷家书》

十二则名门家训

十二则名门家训,千年育儿经 立身篇 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治家篇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宋·司马光《家范》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敬业篇 宋·包拯《包拯集》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三篇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三篇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家风家家都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三篇,欢迎阅读! 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一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出自中国历代名门的家训经典句子

出自中國歷代名門的家訓經典句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劉備《敕後主辭》 評: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孫文》 評:教育的精力應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 做好人,眼前覺得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覺得便宜,總算來是大不便宜。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語,不可草草看過。 以孝悌為本,以忠信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 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不可畏也! (明)高攀龍《高氏家訓》 ■你發憤立志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

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氣來。 (明)楊繼盛《楊忠湣公遺筆》 ■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藥言》 ■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棄其在我者,毋強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錄:《庭幃雜錄》 ■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 ■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止謗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謄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動。…… (西晉)羊祜:《戒子》 ■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尚閑素。如此,足無憂患。 (南朝.齊)蕭嶷《戒子》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李世民《帝範》

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

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 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 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年轻 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 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 诠释了“家风“这个词语,宣扬了中华民族的"孝",呼吁现在的人们要常回家看看,关爱老人与儿童。“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成了” 孝心“的代名词,“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也成了我们行动的指挥棒。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孩子的未来其实 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 人成长的基石。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 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 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要孝顺尊敬 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 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 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 《命子迁》

一年级2班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家风是什么,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2.针对自己的家风,讲讲家风的故事。 3.通过不同的的形式了解各种家风,接受正能量的熏陶,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 搜集相关家风的资料,准备讲述自己家风的故事。 活动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家风的资料,并把自己的家风写在纸上。 活动设计: 一、看视频,写家风。 1.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采访片段《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看完以后,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家风是什么呢? 2.讨论之后,请写出能够表示家风的词语,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勤劳、节俭、爱国、自强、敬业、诚信、友善、谦虚、礼让…… 总结: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二、听故事,明是非。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到目前,两个家族都已经都已经传到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中,有13 位当过大学校长、108位当过教授、86位是文学家、65位做过医生、21位当过议员、2人位当过大使、1人做过副总统;而

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罪或盗窃罪、7个是杀人犯,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为什么两个家族的境遇区别会如此之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个家庭的家风截然不同。两个家族的成员一代一代的在不同的家风中潜移默化地成长,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代代延续。致使爱德华家族让人尊敬、爱慕,而珠克家族让人憎恶、唾弃。 从这个故事里,你们明白了什么?交流讨论。 三、说一说我的家风 由同学们谈谈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以及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影响。 四、讲一讲古今中外家风家训故事 《颜氏家训》、《名门家训》《傅雷家书》 1.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让梨的故事 2.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3.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 4.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扫考宝(早起扫屋祭祖睦邻) 五、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 家风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到家风,就自然少不了提起孔子倡导的“礼”、“仁”。古代的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

中国名门家训之一

家训——兴败之理 中国名门家训之一的《孝睦房训辞》说: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东贼。亡家两字曰嫖与贱,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家风不正,祸患不远百般算计,不如积德行善,厚德载物,厚德养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家风。俗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一个优秀的家庭,一对优秀的父母,并不是给孩子留多少存款,多少栋房子,多少辆轿车,而是通过言传身教给他们多少人生智慧。家风正,再穷也能发家;家风不正,再富也会败光。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就是良好的家风! 家风不和,必有灾殃 家庭是人最重要的栖身之所,我们生命中70% 的情绪——喜怒哀乐,都与家庭有关。一个整天充满争吵的家庭,就像是一个冰窟窿,走进房门就能感受到寒意。研究表明,多数罪犯从小都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 《礼记》中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一家人过日子,有所迁就,有所包容,才会有太平。甘心输的人,

不是口才不好,只是懂得,在家里没有输赢,只有包容。 生活在一个有温度的家庭,有恩爱的伴侣,有可爱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朝夕相伴,每天能看到家人的笑脸,能听到家人的暖言,此生足矣。 宠溺后代,后患无穷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你现在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真正爱孩子,不是为他遮挡一切风雨,而是教会他如何面对风雨。 家庭如何才能兴旺发达?《教睦房训辞》中也有提到,简单来说就是“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人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如何做,咱们自已掂量吧。

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五篇

家风是一个端庄而又和谐的词语,它博大却又那么平凡,你会怎么演讲家风呢?本文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传承家风家训的,欢迎参考借鉴。 关于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好的家风和不好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后代。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

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首先要言教。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 即自己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著名翻译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

名门家训经典大合集[1]

名门家训经典大合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刘备《敕后主辞》 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北宋)邵雍《戒子孙文》 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 ■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明)姚舜牧《药言》 ■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 ■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止谤莫如自修。(魏)王昶:《戒子侄》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南朝.齐)萧嶷《戒子》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李世民《帝范》 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欧阳修《示子》 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我则有点相反的味道,要少说话,同时,要内心专一纯正的做事,读书,这样才真正地自然而然地内藏大智,外表若愚,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看来,若敏于言而讷于行,则小人一个了。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北宋)范纯仁《戒子弟言》 ■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皆有不平。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无特所忧患之事异尔。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有所许诺,丝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耳……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方孝孺《家人箴》 ■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明)姚舜牧《药言》 评:《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何为计深远?就是分清哪些是他生存发展的“至大至久”的东西,触龙说的培养长安君的能力、威信,此处说的“心地”、“德产”都是“至大至久”的东西,它是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所说的“素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所强调的习惯养成教育、乘着小时候记性好把名篇中的大部背上来的设想,算不算“至大至久”的东西?总的说,要为孩子的生存发展“授之以渔”,不能只“授之以鱼”!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打扫光明一片地,囊贮古今,研究经史。 “岂可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刘氏家训家风家规家教

湖北荆州江陵白马曲垸、公安杨场 刘氏祖训、家风、家规、家教 刘行华编撰 (2016年10月18日) 上祖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谋事至,而言可绩。 三祖遗训 西汉高祖刘邦遗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史记》和《汉书》东汉光武帝刘秀遗训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广文地者荒,务文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后汉书》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训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善惟德,可以服人。 ——《三国志》核心价值观 修身、齐家、平天下。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为先。 国家安全第一,民族复兴、国富民强、人民幸福第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 为国家战略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老百姓服务、为人类生存服务、为地球生命服务。 合众连横、远交近攻、近交远攻、分别瓦解、各个击破。灵活应用,因时、事、势而变。 大智为国、中智为家财、小智保平安! 一、家训 敦实孝悌,睦旺宗族;尊宗爱祖,修葺墓庙;亲和乡邻,贤明礼让;端正品风,务守本业;隆尊师道,读书济世;恪守贞操,注重名节;戒讼犯讳,戒赌淫毒;惩恶扬善,清白承传;勤劳致富,德以俭养;诚实守信,乐善好施;增修佛殿,功德于民;甄举贤良,遗力劾奸;政化清明,感天德政;宽厚仁义,以孝治郡;为官清廉,励节忘身;忠肝裂胆,为国齐家。素抱大忠,能仕异邦;屏风垂训,传承家风;洞悉机变,万事年长。 二、家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笃守本底、尊长爱幼、重视教育、勤劳务实、朴实厚道、正直善良、积善行德、仁义智信、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精忠报国、忠诚贤良。 三、家规 敬尊长崇尚孝道、笃勤俭睦旺宗族、尊师长重视教养、端人品齐修家政、正行为格守礼节、勤读书务明道理、正心术明养德性、知进退谨慎言语、辨是非慎交朋友、识大体处辨世事、维统一团结各族、平天下保家卫国。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稿范文 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稿1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听到这句俗话,我产生了疑惑:家风和家训是什么意思呢?查阅相关资料,我终于弄懂了什么是家风和家训,家风和家训,说白了就是每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一个家庭的门风。家风和家训是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优良传统的传承方式。家风和家训是我们的一位导师,它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今年过年,父亲就为我们制定了一份全体家庭成员都要遵循的家训:诚实做人。说起诚信,我还有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要讲呢!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和同学约好了,周末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本来我们都设想的挺好的,一起到图书馆的,可是,那一天天公不作美,好像非要跟我们作对一样——天空中乌云密布,黑压压的,好像随时都要下雨了。这时,我心里十分矛盾:“到底去不去呢?如果去的话,要是下雨下的很大就会淋雨呢?不去的话,同学们肯定会说我是一个不守信用,不讲诚信的人。到底怎么办呢?”妈妈看到我焦虑的神情,

走了过来,问:“心悦,你怎么了?好像有心事啊!告诉妈妈,也许妈妈能帮你解决呢!”我把情况和心里的矛盾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 妈妈刚听我说完,就马上严厉起来,对我说:“心悦,难道你不记得了吗?诚信做人,是做人的准则,如果你不遵守约定去图书馆。那你就是一个不守诚信的人,《曾子杀猪》的故事你听说过吗,通过这个故事就说明了人是要讲诚信的,要信守承诺。现在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你快点拿把伞去吧!”听了妈妈的话语,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诚信,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家风“诚信做人”的意义。虽然那天下雨,有几个同学没有来,但是我却跟他们不一样,我做到了诚信,没有违背我们家的家训。 虽然有人说“诚信是金”,但是,我觉得诚信比金子更加的宝贵,诚信是无价的,是不能用有价的东西来衡量的。因为诚信将成为你人生不可多得的的财富。孔子也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也向我们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这是做人基本的准则,我定要诚信伴我一生,成为我的座右铭,和我形影不离。家风家训,它们就是一种美德的传承,让我们传承家风家训,让美德的种子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让美德的大树直立神州大地吧!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稿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四篇

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四篇 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四篇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篇一: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范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诚实;做事不能昧良心、伤天害理。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物资、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妈妈告诉我的。虽然我小的时候不明白,但是当我慢慢长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讲诚信,有诚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个人连诚信都不讲,满嘴是假话怎么能不成任何事情让人信任呢? 我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别出很多事情的好坏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是:

在四川达州的一个生活区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个小学生帮助她,把她扶起来,她却诬陷小学生,说是他们把她推倒的,让学生的家长赔钱。学生的家长在得知真实情况后,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实,他们选择了报案,最后经过公安局的调查和判案后对敲诈的当事人进行了拘留和罚款。看完这则新闻后,我想起来我们家的家风:人不能做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是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那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无私奉献、有爱心的好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规家风来管理的。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的深灰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篇二:传承家风家训的演讲稿范文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而重要的影响。它就像春风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润,影响着人们。 说起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对别人热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难时有执着性、不食言,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风。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也不在于财产的多少,而在于家风的好坏。家风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一家人的心灵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风的一家人就会懂得勤劳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标。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能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在这样

家风教案

初三(1)班“家风助我成长”主题班会活动目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传承家庭美德,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的意识,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通过活动理解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公民。活动过程:一、认识“家风” 2014 年马年第一天,央视新闻推出了街头采访第一问:“你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面对记者提问,老人孩子们纷纷回答:不怕吃亏、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香港演员温兆伦表示,他从小只听奶奶的话,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常教导他,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国人必须团结,国家才会强大!“国比家大,没有国哪来家?”他还说,1997 年香港回归,当国旗升起时,他在电视机前哭了:“我终于有国家了!” 一位“富二代”创业青年回答:总结起来,家风也就这么几个字——不啃老,不坑爹。............ 作家莫言说“从家风看人品”,朋友,说说你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二、说一说我的家风由同学们谈谈自己家的家风,以及家风对自己的影响。三、古今中外家风故事《颜氏家训》、《名门家训》《傅雷家书》1.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让梨的故事 2.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3. 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 4.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扫考宝(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四、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家风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到家风,就自然少不了提起孔子倡导的“礼” 、“仁” 。古代的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五、以家风正国风,家风可正源头清家风影响国风,国风也影响甚至决定家风。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 人情之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醇美,家风也就会醇正。光明清正的国风,醇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的: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2.“家风”的传统意义。3.重提“家风”的意义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2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1/ 3

名门家训大全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刘备《敕后主辞》 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2、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北宋)邵雍《戒子孙文》 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3、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 4、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 5、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明)姚舜牧《药言》 6、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 7、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爱觉新罗.玄烨:《圣

祖庭训格言》 8、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止谤莫如自修。(魏)王昶:《戒子侄》 9、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西晋)羊祜:《戒子》 10、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南朝.齐)萧嶷《戒子》 1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12、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欧阳修《示子》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我则有点相反的味道,要少说话,同时,要内心专一纯正的做事,读书,这样才真正地自然而然地内藏大智,外表若愚,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看来,若敏于言而讷于行,则小人一个了。 1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北宋)范纯仁《戒子弟言》 14、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皆有不平。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之人,天下

传承好家风的演讲稿

传承好家风的演讲稿 传承好家风的演讲稿5篇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 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 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 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 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来共筑,只有严格筑好家 风家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风家训——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要讲究礼貌。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家风 家训,就是要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风家训,并且把我家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且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充满正能量!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传承 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 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 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 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 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 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 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 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 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 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今,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孝,必以孝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儿 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是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 教育之大成编写而成,其中蕴藏着先哲对我们后人的教诲,是传承 家风的宝典,当代社会可以通过这类优秀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华优良 家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