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2023修正版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1. 引言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煤矿的生产能力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所有煤矿的生产能力管理工作。
3. 生产能力评估煤矿生产能力的评估是保证煤矿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
根据具体煤矿的实际情况,评估煤矿的生产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煤矿煤层勘探情况的评估,包括煤矿可采储量、煤矿煤质等。
- 3.2 煤矿设备设施的评估,包括煤矿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等。
- 3.3 人力资源的评估,包括煤矿员工数量、员工素质等。
4. 生产能力管理为了实现煤矿生产能力的高效管理,需要对煤矿的生产能力进行管理和调配。
- 4.1 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应具体明确,包括生产能力的指标、要求、调配等。
- 4.2 煤矿生产能力的调配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煤矿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生产能力的最大化利用。
- 4.3 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应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确保生产能力的管理与安全生产的有机衔接。
5. 生产能力监测为了及时了解煤矿生产能力的运行情况,需要对煤矿生产能力进行监测。
- 5.1 煤矿生产能力的监测应包括生产能力的实际产量、生产效率等指标的监测。
- 5.2 煤矿生产能力的监测应及时进行,确保对煤矿生产能力的把控和管理。
6. 生产能力优化为了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需要进行生产能力的优化。
- 6.1 煤矿生产能力的优化应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 6.2 煤矿生产能力的优化应注重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7. 生产能力追踪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能力的持续稳定运行,需要进行生产能力的追踪。
- 7.1 煤矿生产能力的追踪应及时了解生产能力的变化和调整情况,进行相应的跟踪和分析。
- 7.2 煤矿生产能力的追踪应定期进行,确保对煤矿生产能力的全面掌握。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能力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生产企业,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第三条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包括设备、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要素。
第四条生产能力管理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生产能力规划第五条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特点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生产能力规划。
第六条长期生产能力规划是指企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的生产目标和能力要求,包括设备投资、技术升级、人力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条短期生产能力规划是指企业在一年内的月度或季度生产任务和能力要求,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条生产能力规划应结合市场需求状况、企业发展战略和资源供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第三章:生产能力评估第九条企业应定期进行生产能力评估,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潜在瓶颈。
第十条生产能力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既要评估能力的质量,也要评估能力的数量。
第十一条定性评估主要从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以问题和建议的形式进行反馈。
第十二条定量评估主要从生产产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以指标和数据的形式进行反馈。
第十三条评估结果应作为改进生产能力的依据,及时开展能力补充和能力提升的工作。
第四章:生产能力配置第十四条企业应根据生产能力规划和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确保能够满足生产任务和市场需求。
第十五条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资金等方面,要合理选择、有效组织和精细管理。
第十六条人力配置应考虑到岗位需求、技术要求和员工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配备和培训。
第十七条设备配置应考虑到生产能力要求、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采购和优化配置。
第十八条原材料和资金配置应根据生产需求、供应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因素,进行合理采购和管理。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一、引言生产能力管理是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产能力管理的概念生产能力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等情况,合理地安排生产能力的利用,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三、生产能力管理的原则1. 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生产能力。
2.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资源和环境情况,优化生产能力配置。
3.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生产能力管理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风险防控原则:预防生产能力管理中的风险,保障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生产能力管理的内容生产能力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计划制定2. 设备维护保养3. 生产线平衡优化4. 人员技能培训5. 原材料供应管理6. 生产过程监控五、生产能力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能力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产能力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六、生产能力管理的挑战生产能力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市场需求波动、技术更新换代、人才流动等问题。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管理策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七、生产能力管理的实践为了更好地实现生产能力管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实践措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
2.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3. 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4.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生产技能。
5. 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6. 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八、结论生产能力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产能力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范例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范例一、引言生产能力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按时、按质、按量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为了有效地管理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生产能力的定义与衡量指标(一)生产能力的定义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能够提供的服务量。
(二)衡量生产能力的指标1、产出量:如产品的数量、服务的人次等。
2、原材料处理量:如原材料的加工量、消耗量等。
3、投入量:如劳动力的工时、机器设备的运行时间等。
三、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一)设施因素包括生产场地的面积、厂房的布局、设备的数量和性能等。
(二)产品与服务因素产品的设计复杂程度、质量标准以及服务的特性都会影响生产能力。
(三)人员因素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对生产能力有重要影响。
(四)工艺因素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以及流程的优化程度会直接影响生产能力。
(五)管理因素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调度的有效性、质量管理的水平等都会对生产能力产生作用。
四、生产能力的规划(一)长期规划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预测,制定未来3-5 年的生产能力规划,包括设施的扩建、新设备的购置等。
(二)中期规划通常为 1-3 年,主要是对生产能力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短期规划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以内,重点是对现有生产资源的合理安排和调度,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五、生产能力的核定(一)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定可以通过设备的生产能力、工作时间、设备利用率等因素来计算。
(二)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定采用代表产品法或假定产品法进行核定。
六、生产能力的平衡与调整(一)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定期对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平衡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二)调整措施1、加班加点在短期内通过增加工作时间来提高生产能力。
2、临时招聘或外包当生产能力不足时,临时招聘员工或把部分生产任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是指煤矿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以保障煤矿平稳有序运行。
一、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要求
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生产能力管理制度,明确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和使用方式,妥善处理煤矿生产能力的配置问题,保证煤矿的平稳运行。
2、企业应当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的考核体系,定期考核煤矿生产能力的使用情况,对使用不当的煤矿生产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浪费和破坏煤矿生产能力。
3、企业应当根据煤矿生产能力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煤矿生产能力的使用方式,以保障煤矿的安全运行。
4、企业应当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的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统计分析煤矿生产能力的使用情况,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煤矿生产能力的使用方式,以保证煤矿的安全运行。
二、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措施
1、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制度,明确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职责和使用方式,定期对煤矿生产能
力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对使用不当的煤矿生产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浪费和破坏煤矿生产能力。
2、企业应当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的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统计分析煤矿生产能力的使用情况,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措施。
3、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煤矿生产能力考核制度,将煤矿生产能力考核纳入煤矿职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煤矿职工的使用煤矿生产能力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煤矿的安全运行。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根据《煤矿安全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内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活动。
第三条煤矿生产能力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和年度计划进行管控,确保产量不超过国家和年度计划,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第四条煤矿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能力的管理,做好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的对比、小平衡生产管理等工作,落实科学管理和量化考核的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章生产能力管理体系第五条煤矿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能力管理体系,包括以下要素:(一)确定生产计划和年度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建立煤矿生产工艺流程图,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三)建立煤矿生产能力评估体系,科学评估煤矿的生产能力;(四)煤矿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能力跟踪监控机制,实时监控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五)建立煤矿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信息的集中收集、处理、分析和监管。
第三章生产计划和年度计划第六条煤矿生产计划应当根据国家计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包括以下内容:(一)确定煤矿运营时间;(二)制定煤矿生产方案;(三)建立矿井生产方案;(四)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第七条年度计划应当根据国家计划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包括以下内容:(一)生产计划;(二)资金使用计划;(三)安全生产计划;(四)环保计划。
第四章年度计划考核第八条煤矿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对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包括以下内容:(一)全年生产能力完成情况;(二)费用使用情况;(三)环保情况;(四)安全生产情况。
第九条煤矿生产企业应当对年度计划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章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第十条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困难:(一)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情况不符;(二)生产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三)生产过程发生意外导致生产停顿。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至关重要。
有效的生产能力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规范和优化生产能力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二、生产能力的定义与构成(一)生产能力的定义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能够提供的服务量。
(二)生产能力的构成1、设备能力包括生产设备的数量、性能、运行状况等。
2、人员能力涵盖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
3、技术能力涉及生产工艺、流程、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三、生产能力的评估与分析(一)定期评估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周期可根据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一般为半年或一年。
(二)评估方法1、产量分析法通过统计实际产量与设计产量的对比,分析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
2、工时分析法计算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与实际工时进行对比,评估生产效率。
(三)分析内容1、设备负荷率分析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与可运行时间的比例,判断设备是否充分利用。
2、人员效率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找出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3、流程瓶颈找出生产流程中的瓶颈环节,分析其对生产能力的制约。
四、生产能力的规划与调整(一)长期规划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预测,制定长期的生产能力规划,包括设备购置、人员招聘与培训等。
(二)中期调整结合年度生产计划和市场变化,对生产能力进行中期调整,如设备维修与改造、人员调配等。
(三)短期应对针对临时性的订单增加或减少,采取灵活的短期应对措施,如加班、外包等。
五、生产能力的提升策略(一)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人员培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三)设备更新与维护及时更新老旧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安监总煤行〔2014〕61号修改)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4〕61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现将修订后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4年6月30日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证照齐全、有效的正常生产煤矿。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
一处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井),对应一个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以万t/a(吨/年)为计量单位。
第三条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依法生产;(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三)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四)鼓励先进,推动煤矿升级改造;(五)有利于煤炭工业平稳运行;(六)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七)利益相关单位回避;(八)核增从严,核减从快。
第四条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确定、建设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过验收合格的生产能力。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进行确认。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已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因地质、生产技术条件、采煤方法等发生变化,致使生产能力发生较大变化,按照本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审查确认的生产能力,是煤矿依法组织生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实施监管监察的依据。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规范煤矿生产行为,增强煤矿生产能力水平,提高煤矿生产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工作。
二、生产能力核定1、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应按煤矿开采的区域进行,分别进行核定。
2、煤矿开采区域分为块状区域和条状区域两种,块状区域的工作面应按照每个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核定生产能力,条状区域的工作面应按照每条煤层实际开采情况核定生产能力。
3、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应公开、透明、科学、合理。
4、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依据应当准确、完整、真实、可靠。
5、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结果应当及时、准确、有效。
三、生产能力管理1、煤矿应建立生产能力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能力管理的重点。
2、煤矿应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煤矿生产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
3、煤矿应管理好煤炭资源,保障生产能力的发挥。
4、煤矿应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
5、煤矿应加强对生产工艺参数的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监督检查1、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工作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3、煤矿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五、处罚措施1、煤矿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给予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2、对于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不实、错误的,可以责令重新核定,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
3、监督检查人员违反规定的,应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六、附则1、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煤矿应当在本管理办法实施之日起三个月内建立符合本管理办法要求的制度。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一、总则生产能力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和优化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的管理活动。
本办法旨在规范生产能力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生产能力评估1.生产能力评估指标1.1 生产设备利用率1.1.1 监测生产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计算设备利用率。
1.1.2 设备利用率低于设定的合理水平,应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设备利用率。
1.2 生产周期1.2.1 对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周期进行统计与分析。
1.2.2 确定生产周期,并制定缩短生产周期的措施。
1.3 生产效率1.3.1 统计生产产量和劳动力投入,计算生产效率。
1.3.2 进行生产效率的比较和分析,并制定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
2.生产能力评估流程2.1 统计生产能力相关数据,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和生产效率等。
2.2 分析评估数据,发现问题和瓶颈。
2.3 制定改进和优化措施。
2.4 实施改进和优化措施,并监控效果。
2.5 定期进行生产能力评估,不断优化生产能力管理。
三、生产规划与调度1.生产规划1.1 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资源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1.2 考虑生产周期、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序列。
1.3 考虑技术要求和产品特性,制定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
2.生产调度2.1 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
2.2 考虑设备利用率、人员配备等因素进行生产调度。
2.3 确保生产按时完成,并提前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质量控制1.质量检验1.1 确定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1.2 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
1.3 检验结果超出合格范围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质量改进2.1 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位。
2.2 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2.3 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并监控改进效果。
五、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规划1.1 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1.2 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生产能力管理相结合。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以有效管理和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
该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煤矿的生产运营。
2. 背景煤矿是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至关重要。
,过度的生产能力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对煤矿生产能力进行合理管理,是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目标本管理办法的目标是:- 确保煤矿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优化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原则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管理办法遵循以下原则:4.1 顾客导向将顾客需求作为生产能力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确保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优质产品。
4.2 合理规划基于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煤矿的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匹配。
4.3 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流程的规范执行。
4.4 连续改进不断调研和分析市场变化,优化生产流程和方法,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5.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流程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包括以下主要流程:5.1 市场需求评估定期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规模,为后续生产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5.2 生产计划制定根据市场需求评估结果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明确生产目标和期限。
5.3 资源调配与管理根据生产计划,合理调配和利用煤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生产能力的有效利用。
5.4 过程监控与控制对煤矿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的稳定。
5.5 绩效评估与改进定期对煤矿的生产绩效进行评估,分析并改进生产方法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6. 生产能力管理的关键指标为了评估煤矿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效果,制定以下关键指标:- 产能利用率:衡量煤矿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 生产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产品质量:衡量产品的质量水平;- 生产成本:衡量生产过程的成本效益。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安监总煤行201461号修改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安监总煤行201461号修改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有效性,根据《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安监总煤发[2014]36号)的要求,安全监管部门制定了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修改。
一、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基本要求1.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核心是按照煤矿生产许可证的规定,合理确定和控制煤矿生产能力。
2. 煤矿应当根据资源储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情况,合理确定可开采年产能和月产能。
3. 煤矿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能力管理制度,明确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保证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和调配。
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具体措施1. 生产能力评估:煤矿应当定期进行生产能力评估,确保生产规模与实际生产需要相匹配。
2. 生产计划编制:煤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生产计划,包括年度、月度和周度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能力合理利用。
3. 生产调度管理:煤矿应当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管理制度,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及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4. 生产能力监测:煤矿应当建立生产能力监测系统,监测煤矿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
5. 生产能力分析:煤矿应当进行生产能力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三、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监督检查1.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煤矿遵守生产许可证规定,合理控制生产能力。
2.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煤矿存在的生产能力管理问题,要求煤矿立即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3.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生产能力管理不到位的煤矿进行处罚,直至暂停或撤销煤矿生产许可证。
经上述修改,安监总煤行201461号《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更加完善和细化,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煤矿生产能力的管理,提高煤矿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和效益,保障煤炭供应和煤矿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生产能力管理的基本原则1. 生产能力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的原则。
2. 生产能力管理应坚持市场导向,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产能结构调整的需要。
3. 生产能力管理应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决策,确保产能利用率的提高。
4. 生产能力管理应注重激励机制,提高矿井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生产能力管理应采取灵活机制,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
第三章生产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能力评估1. 根据煤矿资源储量、矿井设备配置、技术水平等因素,定期评估煤矿的生产能力。
2. 生产能力评估应包括煤矿年产量、产能利用率、效益等指标。
第二节生产能力发布1. 根据生产能力评估结果,发布煤矿的生产能力。
2. 生产能力发布应包括煤矿的总体生产能力、煤种、规格、产量等详细信息。
第三节生产能力分配1. 根据生产能力发布,制定煤矿的生产计划。
2. 生产能力分配应满足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煤矿资源。
第四节生产能力监测1. 对煤矿生产能力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超出的问题。
2. 生产能力监测应包括生产进度、产量、效益等指标。
第五节生产能力调整1. 根据市场需求和煤矿生产情况,调整煤矿的生产能力。
2. 生产能力调整应充分考虑煤矿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四章生产能力管理的责任体系1. 煤矿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能力管理责任体系。
2. 生产能力管理责任体系应包括生产能力评估负责人、生产能力发布负责人、生产能力分配负责人、生产能力监测负责人、生产能力调整负责人等职责。
第五章生产能力管理的保障措施1. 政府应加强对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2. 煤矿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和效益。
3. 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支持,提供科学合理的生产能力管理工具和方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煤矿是国家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煤矿生产能力,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制定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1. 生产能力核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是指根据煤矿资源储量、矿井设备状况、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需要综合考虑煤矿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指标,为后续的生产计划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 生产能力管理。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是指根据核定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煤矿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 生产能力监测。
煤矿生产能力监测是指对煤矿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生产能力不足或者超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煤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煤矿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1. 煤矿资源储量。
煤矿资源储量是决定煤矿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煤矿的资源储量,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上限。
资源储量的核定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核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矿井设备状况。
煤矿的设备状况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能力,设备的完好程度、更新换代情况等都需要纳入核定标准中。
只有保证矿井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工作,才能保障煤矿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3. 工人技术水平。
工人的技术水平对于煤矿生产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因此,在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时,需要充分考虑工人的技术水平,确保核定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总结,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对于煤矿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核定煤矿的生产能力,严格执行生产能力管理办法,才能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为国家能源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一、引言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是保持运营高效的重要方面。
通过有效的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产能力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二、生产能力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能力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合理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几个重要目标: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资源、优化生产流程和改进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细致管理生产过程,生产能力管理可以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这将使企业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客户。
3. 确保质量控制: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可以帮助企业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
通过使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监控机制,企业可以减少产品缺陷和服务不合格的情况,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常见的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
1. 生产计划与排程: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安排合理的生产计划,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任务分配以及产出预测等。
生产排程则是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时间和资源,确保生产活动的高效进行。
2. 设备维护与管理:设备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并建立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机制,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运作,通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可以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及时供应。
同时,企业还需要管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品的配送与售后服务等环节。
4. 职工培训与激励: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生产能力。
同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生产能力。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活动。
第三条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监管。
第二章生产能力核定
第四条煤矿企业应根据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安全生产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第五条生产能力核定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进行,核定结果需经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第六条生产能力核定结果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应重新核定。
第三章生产能力监管
第七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产能力与核定结果相符。
第八条煤矿企业应建立生产能力管理制度,定期对生产能力进行自查,并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煤矿企业不得超能力生产,违反规定的,由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章生产能力调整
第十条因资源枯竭、技术改造、安全生产需要等原因,煤矿企业可申
请调整生产能力。
第十一条调整生产能力应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至第六条的规定重新进行
核定。
第十二条生产能力调整后,煤矿企业应及时更新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
书和文件。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国家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五条本办法如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新法律法规执行。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生产能力管理是一项关键的业务战略,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
而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则是企业在管理生产能力方面的具体措施,本文将从它的定义、功能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定义生产能力管理办法是企业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优化生产能力的规划、配置和使用,提高生产效率,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它包括生产设备、人员、技术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保养、升级和改进,以及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按时交货和市场需求的满足。
二、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功能1.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规划和配置生产设备,避免浪费和重复投资,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同时,合理配置人员和资源,保障生产线平稳和高效地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2.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和消除生产瓶颈,降低物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设备使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保证按时交货和供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和积压。
4.提高客户满意度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可靠性,减少客户抱怨和售后服务的投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实施过程1.管理体制建设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和责任,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各生产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有序的生产流程和高效的生产效率。
2.定期维护和更新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的维护和更新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增强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有关设备维护和更新的政策和标准,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及时替换到期的设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生产流程的变化。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管理煤矿生产能力成为保证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益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并探讨其实施的重要性。
一、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意义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计划和控制,调控煤矿生产,以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
具体来说,煤矿生产能力管理涉及矿井总体规划、生产计划、生产设备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作为危险性行业,存在一定的生产风险。
通过科学的生产能力管理,可以合理规划矿井生产能力,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止生产中的各类事故和灾害。
2.提高煤矿生产效益。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配置生产能力,避免因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而导致的效益损失。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3.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煤矿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生产能力管理,可以合理规划和控制煤矿的生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井总体规划。
根据矿区资源储量、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编制矿井总体规划,明确矿井生产能力目标和发展方向。
同时,要考虑到地质、水文、气象等各种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生产计划。
根据矿井总体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和周度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合理安排各个矿井的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同时要注意协调不同矿井之间的生产关系,避免产能冲突和资源浪费。
3.生产设备管理。
合理配置和管理矿井的生产设备是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并进行科学的设备更新和升级,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2023简版
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生产能力管理办法1. 导言本文档旨在设计和实施一个高效的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以确保公司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目标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主要目标是:- 确定和评估公司的生产能力;- 确保生产线规划和资源分配符合生产需求;- 有效地控制和优化生产过程;-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生产能力评估为了确定公司的生产能力水平,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3.1 设备和工具评估公司可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生产线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软硬件等,以确保其满足生产需求。
3.2 人力资源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包括员工数量、技能水平、培训计划等,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招聘和培训。
3.3 原材料和供应链评估公司的原材料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的可靠性、供应周期、库存管理等,以确保及时供应所需原材料。
4. 生产线规划和资源分配基于生产能力评估结果,进行生产线规划和资源分配。
具体步骤包括:4.1 设定生产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设定生产目标,包括产量、交货时间等。
4.2 生产线布局优化生产线布局,确保原材料的输入、产品的加工和成品的输出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
4.3 资源分配和调度合理分配和调度设备、人力资源和原材料,以满足生产需求。
5. 生产过程控制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应采取以下措施:5.1 质量控制和检测建立质量控制规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5.2 故障排除和维护建立故障排除和维护机制,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
5.3 生产数据分析和改进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生产能力管理办法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公司应定期评估生产能力,进行规划和资源分配,加强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管理,以提升生产效能、控制成本、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希望本文档能为公司的生产能力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证照齐全、有效的正常生产煤矿。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
一处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井),对应一个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以万t/a(吨/年)为计量单位。
第三条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依法生产;(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三)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四)鼓励先进,推动煤矿升级改造;(五)有利于煤炭工业平稳运行;(六)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七)利益相关单位回避;(八)核增从严,核减从快。
第四条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确定、建设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过验收合格的生产能力。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进行确认。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已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因地质、生产技术条件、采煤方法等发生变化,致使生产能力发生较大变化,按照本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审查确认的生产能力,是煤矿依法组织生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实施监管监察的依据。
第五条国家煤矿安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指导工作,并直接负责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央企业所属煤矿以外的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工作。
第二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条件、程序和审查确认的依据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矿,应当组织进行生产能力核定:(一)采场条件或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瓦斯抽采、地面等系统(环节)之一发生较大变化;(二)实施采掘机械化改造,采掘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三)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四)非停产限产原因,连续2年实际原煤产量达不到登记生产能力70%的;(五)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且存在超安全保障能力生产行为;(六)出现煤与瓦斯突出现象;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或冲击地压矿井;采深突破1000米等;(七)其他生产技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矿,不得核增生产能力:(一)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机械化改造等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有关规定的;(二)重大灾害治理措施不完备的;(三)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或生产布局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第八条近2年内连续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或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中介机构评估矿井生产能力是否符合实际。
第九条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一)煤矿委托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组织现场核定;(二)主管部门(单位)审查;(三)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审查确认。
第十条审查确认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的主要依据如下:(一)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二)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生产系统(环节)的情况、原因及相关证明;(三)改变采掘生产工艺的原因、技术论证、设计、批准文件、施工及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四)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和证明文件等;(五)煤炭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复文件;(六)主要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设备检测和性能测试报告等;(七)其他说明文件和材料。
第十一条煤矿应当在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后90日内,委托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进行核定。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接受委托后,应当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生产能力核定,向煤矿提交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核定结果审查确认之前,煤矿应当按原生产能力组织生产。
第十二条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情况说明;(二)煤矿地理位臵、煤层赋存、可采煤层煤质、储量、地质条件、生产情况、原设计生产能力(或原核定生产能力)等基本情况;(三)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臵及制度建设情况;(四)矿井重大灾害治理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情况;(五)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说明;(六)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生产系统(环节)的基础资料和图纸;(七)各系统(环节)生产能力计算依据、结果和核定表;(八)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有关证书复印件;(九)核定矿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十)年度资源储量报告、矿井开拓方案、安全评价报告、水文条件评价报告、瓦斯鉴定报告、通风能力核定报告等支撑性文件;(十一)地质地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水文地质图和供电、通风、排水、运输等系统图,以及矿井安全生产有关的审批文件;(十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三条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对核定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核定报告必须由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人员应当及时接受培训,掌握煤矿灾害防治、核定办法、核定标准和核定必备条件等知识。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的审查和确认第十四条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的主管部门(单位)分别为:(一)市(地)属、市(地)以下煤矿,由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煤矿企业所属煤矿,由煤矿企业负责;(三)中央管理或控股的企业所属煤矿,由中央企业负责。
第十五条煤矿依据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提交的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向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一)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文件;(二)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表(样式见附件1、附件2);(三)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和生产能力核定表;(四)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十六条主管部门(单位)收到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审查并签署意见,连同煤矿申请资料,报送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
第十七条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经主管部门(单位)审查并签署意见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确认工作,并正式行文批复,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告知报送单位。
对需要现场审查的,可适当延长审查时间,但不得超过45个工作日。
批复文件同时抄送同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地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复文件抄报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八条煤矿应当按照均衡生产原则,安排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
年度原煤产量不得超过生产能力,月度原煤产量不得超过月计划的10%。
无月度计划的,月产量不得超过生产能力的1/12。
煤矿应在显著位臵公示煤矿生产能力和年度、月度生产计划,接受社会、群众和舆论监督。
第十九条实行煤矿生产能力年报告制度。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每年12月15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煤矿(含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生产能力情况汇总后报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年报告期为上年12月1日至当年11月30日。
实行煤矿生产能力公告制度。
国家煤矿安监局每年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政府网站公告全国煤矿生产能力情况;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即时公告新核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第二十条各地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核定的生产能力和本办法对煤矿实施监管监察。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煤矿超能力组织生产或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弄虚作假,均有权向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举报和报告。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矿,应及时核销生产能力:(一)因资源枯竭或资源整合等,办理注销手续的;(二)被依法实施关闭的;(三)其他原因需要核销的。
第二十二条每年组织一次对地方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进行抽查,适时组织开展普核或专项核定工作。
上级部门发现下级部门对煤矿生产能力监管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对核定生产能力与实际能力严重不符,存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处罚。
第二十三条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发现煤矿企业有超能力生产行为的,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予以严厉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煤矿安监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其他有关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规定停止执行。
附件1井工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表(样式)煤矿名称(公章):核定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联系人:联系电话:填表时间:20 年月日附件2露天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表(样式)煤矿名称(公章):核定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联系人:联系电话:填表时间:20 年月日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证照齐全、有效的正常生产煤矿。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
一处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井),对应一个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以万t/a(吨/年)为计量单位。
第三条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依法生产;(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三)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四)鼓励先进,推动煤矿升级改造;(五)有利于煤炭工业平稳运行;(六)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七)利益相关单位回避;(八)核增从严,核减从快。
第四条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确定、建设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过验收合格的生产能力。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进行确认。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已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因地质、生产技术条件、采煤方法等发生变化,致使生产能力发生较大变化,按照本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审查确认的生产能力,是煤矿依法组织生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实施监管监察的依据。
第五条国家煤矿安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指导工作,并直接负责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