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生物化学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类

CM的生理功能 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
LPL(脂蛋白脂肪酶) • 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 使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
FA及溶血磷脂等。
2020/6/16
极低密度脂蛋白 来源
VLDL的合成以肝脏为主,小肠亦可合成少量。
代谢
LPL VLDL
VLDL LPL、HL LDL 残粒
1.含14~20个C,偶数 2.饱和: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油酸 3.植、低温生活的动物中 不饱和 >饱和 4.熔点:饱和 >不饱和 5.不饱和双键:C9和C10之间 6.双键多顺式 7.细菌多是饱和脂肪酸,种类少 ▪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只能从植物中获 得
2020/6/16
2020/6/16
(一)脑苷脂类 葡萄糖——糖—苷键————鞘氨醇—酰胺—键 脂肪酸 半乳糖 岩藻糖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半乳糖胺
2020/6/16
占脑干重的11%
(二)神经节苷脂
含有唾液酸的糖鞘脂
结构:
神经酰胺
半乳糖-N –乙酰葡萄糖胺-半乳酸-葡萄糖-鞘氨醇
2020/6/16
唾液酸
脂肪酸
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丰富,是某些神经元膜 的特征脂组分。
胆酸的反应: 胆酸+甘氨酸或牛磺氨酸甘氨胆酸或牛磺胆 酸 胆酸+脂类(胆固醇;胡萝卜素)盐类乳化 剂
2020/6/16
2.强心苷及蟾毒 可使心博率减慢,强度增加。 强心苷基本结构:
R:甲基或醛基 洋地黄苷 蟾毒:酯 3.性激素 4.维生素D3、D2
2020/6/16
三、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 基本结构:五元环和20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脂类-生物化学 PPT

鞘磷脂
• 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酰胆碱(少数是磷酰乙醇 胺)组成。
• 鞘氨醇 至今已经发现60多种,哺乳动物的鞘氨醇主要 是18碳不饱和的4-烯鞘氨醇(4-sphinganine),称 为D-鞘氨醇(D-sphingosine),其次是二氢鞘氨醇 (dihydrosphingosine)和4-羟二氢鞘氨醇(又叫植 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 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的 脂肪酸。如油酸;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五、脂肪酸的主要化学反应
• (1)机体代谢中,在脂肪酸酶催化下,活化硫酰化, 形成脂酰CoA。
• (2)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极易为强氧化剂,如H2O2 、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或羟自由基(·OH)所 氧化。
胆固醇的 结构
脂蛋白
• 脂蛋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复合物,其中的蛋白部分称载脂蛋白。
• 脂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浆中,因此也称血浆脂蛋白 。细胞膜中与脂质融合的蛋白质也可看成是脂蛋 白,并称为细胞脂蛋白。
• 血浆脂蛋白依据密度增加为序可分为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 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五类,五类脂蛋白中有的还存 在亚类。
• Ⅰ类极性脂质:具有界面可溶性,但是不具有容积可 溶性,能渗入膜,但是自身不能成膜。如三酰甘油脂
• Ⅱ类极性脂质:它是成膜分子,如磷脂类、单酰基甘 油等
• Ⅲ类极性脂质:可溶性脂质,如去污剂
三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储存脂质,作为能源物质和碳源 2、结构脂质,构成生物膜、 3、活性脂质,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 4、作为溶剂
• 立体结构:环与环稠合构型顺式,两个基角处在环面的同 侧;环与环稠合构型反式,两个基角处在环面的异侧。
生物化学脂类化学与代谢ppt课件

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CH3COCH2C0-SACP
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2△9c,12c (二)脂肪酸(长链烃基+羧基)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脂类、类脂、简单脂、复合脂、必需脂肪酸 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
2021/8/30
18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一、 脂类的消化
小肠上段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脂类(TG 、PL 、Ch等)
胆汁酸盐乳化
微团
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 乳化
混合微团
2021/8/30
19
2021/8/30
20
2021/8/30
21
二、 吸收
因哺乳动物缺乏在C-9位上引进双键的酶,因此,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
▪ 在号码后面用c(顺式),t(反式)标明双键几 何构型。
2021/8/30
7
▪ 例如: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
(二)▪脂肪1酸(、长链油烃基酸+羧基:) 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 2、亚油酸(ω-6): 其他名称:明维欣、洛特、欣露、艾乐汀、洛伐他汀胶囊、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颗粒、雪庆、洛伐他汀分散片、苏欣、海立片、都
琥珀酰 CoA进入TCA循环被氧化
▪ 5、二十二碳六稀酸(DHA) (ω-3) : (1)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所以说▪脂肪全是体内顺最有-效二的供能十和储二能物碳质。-4-7-10-13-16-19六稀酸 ,
▪ 22:6 △4c,7c,10c, 13c,16c,19c
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2△9c,12c (二)脂肪酸(长链烃基+羧基)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脂类、类脂、简单脂、复合脂、必需脂肪酸 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
2021/8/30
18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一、 脂类的消化
小肠上段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脂类(TG 、PL 、Ch等)
胆汁酸盐乳化
微团
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 乳化
混合微团
2021/8/30
19
2021/8/30
20
2021/8/30
21
二、 吸收
因哺乳动物缺乏在C-9位上引进双键的酶,因此,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
▪ 在号码后面用c(顺式),t(反式)标明双键几 何构型。
2021/8/30
7
▪ 例如: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
(二)▪脂肪1酸(、长链油烃基酸+羧基:) 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 2、亚油酸(ω-6): 其他名称:明维欣、洛特、欣露、艾乐汀、洛伐他汀胶囊、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颗粒、雪庆、洛伐他汀分散片、苏欣、海立片、都
琥珀酰 CoA进入TCA循环被氧化
▪ 5、二十二碳六稀酸(DHA) (ω-3) : (1)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所以说▪脂肪全是体内顺最有-效二的供能十和储二能物碳质。-4-7-10-13-16-19六稀酸 ,
▪ 22:6 △4c,7c,10c, 13c,16c,19c
生物化学-脂类PPT

磷脂功能: 细胞膜的构成成分,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作为乳化 剂有利于脂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防止脂肪肝)。 磷脂的缺乏: 造成细胞膜结构受损,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引 起水代谢紊乱,产生皮疹。
胆固醇
(1)是细胞膜和许多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及材料。 (2)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内 源性,通常不存在胆固醇缺乏。相反,胆固醇过多,导致高血 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 (3)胆固醇与健康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又是合成肾上腺 皮质激素、性激素的重要原料。在紫外线作用下,皮肤里的胆 固醇能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促进钙磷的吸收。胆固醇又是合 成胆汁的原料。 (4)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品:动物内脏、禽蛋类、卵细胞(鱼 籽)等
内分泌作用
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油脂的营养价值评价:
(1)脂肪的消化率 (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A D E K)
磷脂
磷脂: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酸的其它基团
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它是由
一个含磷酸胆碱基团取代甘油三酯中一个脂肪酸而形成的。
代 号
C 4:0 C 6:0 C 8:0 C10:0 C12:0 C14:0 C16:0 C16:1,n-7 cis C18:0 C18:1,n-9 cis C18:1,n-9 trans C18:2,n-6,9,all cis C18:3,n-3,6,9,all cis C18:3,n-6,9,12 all cis C20:0 C20:4,n-6,9,12,15 all cis C20:5,n-3,6,9,12,15 all cis C22:1,n-9 cis C22:5,n-3,6,9,12,15 all cis C22:6,n-3,6,9,12,15,18 all cis C24:1,n-9 cis
胆固醇
(1)是细胞膜和许多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及材料。 (2)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内 源性,通常不存在胆固醇缺乏。相反,胆固醇过多,导致高血 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 (3)胆固醇与健康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又是合成肾上腺 皮质激素、性激素的重要原料。在紫外线作用下,皮肤里的胆 固醇能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促进钙磷的吸收。胆固醇又是合 成胆汁的原料。 (4)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品:动物内脏、禽蛋类、卵细胞(鱼 籽)等
内分泌作用
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油脂的营养价值评价:
(1)脂肪的消化率 (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A D E K)
磷脂
磷脂: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酸的其它基团
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它是由
一个含磷酸胆碱基团取代甘油三酯中一个脂肪酸而形成的。
代 号
C 4:0 C 6:0 C 8:0 C10:0 C12:0 C14:0 C16:0 C16:1,n-7 cis C18:0 C18:1,n-9 cis C18:1,n-9 trans C18:2,n-6,9,all cis C18:3,n-3,6,9,all cis C18:3,n-6,9,12 all cis C20:0 C20:4,n-6,9,12,15 all cis C20:5,n-3,6,9,12,15 all cis C22:1,n-9 cis C22:5,n-3,6,9,12,15 all cis C22:6,n-3,6,9,12,15,18 all cis C24:1,n-9 cis
脂类—脂类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化学课件)

一般不含脂肪酸
脂类的结构
化合物的结构决定理化性质。
脂类的结构
脂酰甘油类
俗称脂肪、油脂。广泛存在 与动植物中,是构成动植物 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常温下 为液态的油脂称为油,为固 态的称为脂或脂肪。
H2C OH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CCCCCCCC
HO
C
C H2
C H2
C H2
脂类的生 理功能
类脂lipoid
各种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在 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和功能 方面起重要作用
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脂类
目 录 CONTENTS
1 脂类的定义及功能 2 脂类物理化学性质
脂肪酸的共性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 2、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为顺式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 4、脂肪酸分子的碳链越长,熔点越高;溶解度越低 5、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6、碘值: 100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不饱和键的多少)
Hale Waihona Puke CH3单酯酰甘油H2 H2 H2 H2 H2 H2 H2 H2
CCCCCCCC
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H3
脂肪酸2
脂酰甘油类
通式:
O
1
O
2CH2 O C R1
R2 C O C H O
3CH2 O C R3
脂类的结构
脂肪酸 Fatty acids
油酸(十八烯酸)
必
A 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
需
饱和脂肪酸。
脂
生物化学脂类的代谢PPT课件

EPA 是 Eicosapntemacnioc Acid 即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 缩写,是鱼油的主要成分。 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从而起到降 低血液粘稠度,增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供氧而消除疲劳。 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 展、预防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
1
本章重点
重点:
掌握脂类的概念、脂类的分类,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熟 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了解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掌 握β氧化的概念与部位,掌握脂肪酸的活化和脂肪酰CoA 进入线粒体的概况,掌握β氧化的概况并了解反应过程, 掌握β氧化产物的代谢去向。以软脂酸为例,熟悉脂肪酸 氧化产生ATP的计算。 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概况。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2
第一节
概述
3
一、脂类的定义:
脂类(lipid)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们是一类不 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 化合物,因为脂类的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它 是不溶于水的。
4
二、脂类的分类
脂肪:甘油三酯
储能和供能
脂类
胆固醇
类脂 胆固醇酯 细胞的膜结构组分 磷脂
糖脂
5
1.脂肪的结构-甘油三酯
O O H2C O C (CH2)m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C (CH2)k CH3
n、m、k可以相同,称为单纯甘油酯。也可以不全相同 甚至完全不同, 其中n多是不饱和的。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常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脂类成液态称为油 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成固态称为脂(脂肪)
6
构成脂类的脂肪酸
7
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
1
本章重点
重点:
掌握脂类的概念、脂类的分类,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熟 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了解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掌 握β氧化的概念与部位,掌握脂肪酸的活化和脂肪酰CoA 进入线粒体的概况,掌握β氧化的概况并了解反应过程, 掌握β氧化产物的代谢去向。以软脂酸为例,熟悉脂肪酸 氧化产生ATP的计算。 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概况。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2
第一节
概述
3
一、脂类的定义:
脂类(lipid)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们是一类不 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 化合物,因为脂类的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它 是不溶于水的。
4
二、脂类的分类
脂肪:甘油三酯
储能和供能
脂类
胆固醇
类脂 胆固醇酯 细胞的膜结构组分 磷脂
糖脂
5
1.脂肪的结构-甘油三酯
O O H2C O C (CH2)m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C (CH2)k CH3
n、m、k可以相同,称为单纯甘油酯。也可以不全相同 甚至完全不同, 其中n多是不饱和的。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常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脂类成液态称为油 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成固态称为脂(脂肪)
6
构成脂类的脂肪酸
7
第三章 脂类化学-生物化学课件

(1)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PC): 也称卵磷脂(lecithin)
(2)脑磷脂(cephalin)
也称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磷脂酰胆胺(phosphatidylcholamine)
HO—CH2—CH2—NH2 X:乙醇胺
糖脂和鞘糖脂两类。
(一)甘油糖脂
甘油糖脂 (glyceroglycolipid)结 构较简单,与甘油磷脂 相似,是由1,2-二脂酰 甘油与1分子单糖或寡 糖在甘油的C-3位上以 糖苷键连接而成。例如, 在高等生物和脊椎动物 神经组织中发现的半乳 糖二脂酰甘油,其组成 有甘油、脂肪酸和糖。
(二) 鞘糖脂
具有酯的结构或成酯的可能;
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作为构建、修补组织
或供能,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分类 脂肪 甘油三酯 含量 95%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组织 1.储脂供能 血浆 2.提供必须脂酸 3.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热垫作用 5.保护垫作用 6.构成血浆脂蛋白
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生物体内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 链一元酸,碳原子数目一般在4~26之间,尤以 C16和C18为最多。 大多数脂肪酸在pK值都在4.5~5.0之间,所以在生 理条件(血浆pH为7.35~7.45,细胞内液pH为7) 下,脂肪酸几乎都是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不饱和脂肪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有顺式和 反式两种构型,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都 是顺式的。
皮质酮最为重要。它们具有以下特点:C-3为酮基,并与 C-4双键成共轭体系;C-11上连有羟基;C-17上的R基为两 个碳原子的侧链(羟酮结构)。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课件

HOCCH 2CCH2CSCoA CH3 (HMGCoA )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
= =
OO
CH3 CCH 2COH
乙酰乙酸
NADH+H+ NAD+
OH
CH3 CHCH 2COOH
D(-)-β -羟丁酸
O
CO2
CH3 CCH 3
丙酮
β-羟丁酸 脱氢酶
2.酮体的利用
OH CH3CHCH2COOH
D(-)-β -羟丁酸
在肉碱(carnitine)的协助下。
线粒体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脂酰CoA
肉碱
SHCoA
脂酰肉碱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脂酰CoA
肉碱 脂酰肉碱
SHCoA
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
酶Ⅰ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限速酶) 酶Ⅱ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3)脂酰基的ß-氧化
概念 脂酰基进入线粒体基质后逐步
氧化降解,此氧化过程发生在脂酰 基的ß-碳原子上,称为脂酰基的ß氧化。
NAD+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
NADH
1,3-二磷 酸甘油酸
烯醇式 磷酸烯醇 丙酮酸 式丙酮酸
2-磷酸 3-磷酸 甘油酸 甘油酸
总结:甘油的生理功能?
甘油
糖异生原料
途径?
能源
ATP?
甘油氧化分解产 生能量情况
消耗:活化 生成:3+ 3+2+3+12
净生成:
-1ATP
23ATP 22ATP
肉
脂酰CoA 合成酶
ATP CoASH
碱 转
O
运
=
RCH2CH2C-OH 脂肪酸
生物化学第二章 脂类化学(共77张PPT)

在临床上使用SOD外用脂质体霜 剂治疗色斑,取得很大的成功。采 用卵磷脂、胆固醇制备脂质作为 SOD的载体,研究表明SOD活性在 霜剂中可保存6个月以上
2.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c,t表构型顺反
e.g.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e.g. 亚油酸(ω-6):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 2△9c,12c
动物中的酶只能向羧基端继续去饱和, 所以能合成24烯酸,而不能合成亚油酸 和亚麻酸,植物则向脂肪酸的甲基端继 续去饱和
脂肪酰CoA去饱和酶
电子分别来源于NADPH 和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提供热量),而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心脏病人舍弃动物性饱和油后,可从 植物油中摄取植物性饱和油。(猪油蒙心?)
油:室温下液态 ;脂:室温下固态
甘油三酯的命名
如果所有的 双键都被氢化、饱和了,顺式脂肪酸就变成了饱和脂肪酸。
其中的过氧化物, 继续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和醛或酮的衍生物,这些物质使油脂产生臭味。
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皂化值 =
油:室温下液态 ;
十八酸*(硬脂酸) sicaric acid C17H35COOH 70
但是通常只有部分双键被饱和,由于工艺的原因,在氢化 的过程中剩下的双键两头的碳原子的结构发生了 变化,它 们的氢原子由顺式变成了反式。这样,氢化油就含有大量 的反式脂肪酸。
禁用反式脂肪 麦当劳被迫使用健康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们逐渐 认识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的危害实际 上比动物脂肪还要大。这主要是由于 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它增加的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脂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
2.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c,t表构型顺反
e.g.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e.g. 亚油酸(ω-6):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 2△9c,12c
动物中的酶只能向羧基端继续去饱和, 所以能合成24烯酸,而不能合成亚油酸 和亚麻酸,植物则向脂肪酸的甲基端继 续去饱和
脂肪酰CoA去饱和酶
电子分别来源于NADPH 和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提供热量),而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心脏病人舍弃动物性饱和油后,可从 植物油中摄取植物性饱和油。(猪油蒙心?)
油:室温下液态 ;脂:室温下固态
甘油三酯的命名
如果所有的 双键都被氢化、饱和了,顺式脂肪酸就变成了饱和脂肪酸。
其中的过氧化物, 继续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和醛或酮的衍生物,这些物质使油脂产生臭味。
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皂化值 =
油:室温下液态 ;
十八酸*(硬脂酸) sicaric acid C17H35COOH 70
但是通常只有部分双键被饱和,由于工艺的原因,在氢化 的过程中剩下的双键两头的碳原子的结构发生了 变化,它 们的氢原子由顺式变成了反式。这样,氢化油就含有大量 的反式脂肪酸。
禁用反式脂肪 麦当劳被迫使用健康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们逐渐 认识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的危害实际 上比动物脂肪还要大。这主要是由于 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它增加的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脂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
生物化学-3-脂类ppt课件

3.自由基链反应(chain reaction)
包括3个阶段:引发、增长、终止。 (详见下图…)
(1)引发(initiation)
LH hv L. + .H
当脂质分子LH被抽去一个氢 原子则生成起始脂质自由基L·。
(2)增长(propagation)
L. + O2 LOO.
(a) (a)和(b)步骤可以反复进行,
I类极性脂质:具有界面可溶性,不具有溶剂可溶性, 能掺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
II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是成膜分子,能形成 双分子层和微囊。
III类极性脂质(去污剂):是可溶性脂质,虽具有界 面可溶性,但形成的单分子层不稳定。
•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脂质(storage lipid):包括三酰甘油和蜡。
王强
一、引 言
• 脂质的定义
脂质(lipid,脂类,类脂):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醇:甘油(丙三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固醇。 脂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有些含氮、磷、硫。
• 脂质的分类
1.按化学组成:
单纯脂质(simple lipid):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 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类二十烷酸,eicosanoid):由20碳不饱和脂肪 酸(PUFA,至少含三个双键)衍生来的。
类二十碳烷是体内的局部激素,效应一般局限在合成部位 的附近,半寿期只有十秒到几分钟。在很低浓度就能起作 用,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组织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包括几类信号分子:前列腺素(PG),凝血噁烷(TX), 白三烯(LT)。
• Some biomolelcule (mixed terpenoids) have isoprenoid (isoprenyl) components. Examples include vitamin E, ubiquinone, vitamin K, and some cytokinins (plant hormones).
包括3个阶段:引发、增长、终止。 (详见下图…)
(1)引发(initiation)
LH hv L. + .H
当脂质分子LH被抽去一个氢 原子则生成起始脂质自由基L·。
(2)增长(propagation)
L. + O2 LOO.
(a) (a)和(b)步骤可以反复进行,
I类极性脂质:具有界面可溶性,不具有溶剂可溶性, 能掺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
II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是成膜分子,能形成 双分子层和微囊。
III类极性脂质(去污剂):是可溶性脂质,虽具有界 面可溶性,但形成的单分子层不稳定。
•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脂质(storage lipid):包括三酰甘油和蜡。
王强
一、引 言
• 脂质的定义
脂质(lipid,脂类,类脂):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醇:甘油(丙三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固醇。 脂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有些含氮、磷、硫。
• 脂质的分类
1.按化学组成:
单纯脂质(simple lipid):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 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类二十烷酸,eicosanoid):由20碳不饱和脂肪 酸(PUFA,至少含三个双键)衍生来的。
类二十碳烷是体内的局部激素,效应一般局限在合成部位 的附近,半寿期只有十秒到几分钟。在很低浓度就能起作 用,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组织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包括几类信号分子:前列腺素(PG),凝血噁烷(TX), 白三烯(LT)。
• Some biomolelcule (mixed terpenoids) have isoprenoid (isoprenyl) components. Examples include vitamin E, ubiquinone, vitamin K, and some cytokinins (plant hormones).
第3章脂类生物化学PPT课件

5
脂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组分: (甘油磷脂、鞘磷脂、胆固醇、糖脂等)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6
2、是碳及能量的主要储 存形式:动物、油料种子 的甘油三酯
提供能量:产热高,达9千 卡/克。正常人体每日所需热量 大约有25-30%由脂肪提供。
储存能量:人体脂肪细胞可 储存大量脂肪。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12
脂肪酸系统命名(简写):
•从羧基端开始计数,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 •在冒号后边写出双键数目(没有写0); •在△右上角标明双键位置(开始的位置)和几
何构型。 如软脂酸为16:0
油酸为18:1△9c ,顺式c(cis)反式是t (trans).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13
(二)常见重要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缺乏会影响机体代谢,表现为 上皮细胞功能异常、湿疹样皮炎、皮肤角化不 全、创伤愈合不良、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心肌 收缩力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加强、生长停滞 等。
-亚麻酸缺乏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 劳、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发生。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22
亚油酸在体内可转化成花生四烯酸(ARA), 后者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衍生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固醇类,萜类,脂溶性维生素等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4
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生物膜的结构组分,是基本构件,它赋予细胞 膜柔软性,极性不透过性,和高电阻性。
1)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极性头部:磷酸基、醇基、含氮碱 疏水尾部:烃链
2)胆固醇;3)糖脂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第三章 脂类生物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有人将脂质分成可皂化脂质(saponifiable lipid)和 不可皂化脂质( unsaponifiable lipid ),类固醇和萜 类是两类主要的不可皂化脂质。 非极性脂类:
如植醇、胡萝卜素、鲨烯、胆甾烷、长链脂肪酸和长链 一元醇的酯或固醇酯、长链醇的醚等
PPT学习交流
3
一 脂质的化学分类
生物体内的脂质按不同组成可分为三类:
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所形成的酯,其中甘油三酯通称 为油脂,而高级醇的脂肪酸酯称为蜡 2,复合酯,除醇和脂肪酸以外,还含有其他质,如磷脂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糖脂(鞘糖脂和甘油糖脂)等 3,衍生脂:取代烃(脂肪酸及其碱性盐和高级醇)、萜 类、类固醇及其衍生物和其他脂质(维生素A,D脂多糖 及前列腺素等,包括上述脂质的水解或氧化产物)
PPT学习交流
7
二、天然脂肪酸的特点
• 脂肪酸链长为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一般是偶数。
• 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油 酸。
• 在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 含量。
• 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 高等动、植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第9-10碳原子之间,多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个双键一般也位于第9-10碳原子之间。其它双键位于 9和碳氢链的末端甲基之间,且在两个双键之间往往隔着一个亚甲基。只 在少数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共轭双键。
PPT学习交流
2
2.1、脂质的概念
存在 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油和微生物中,是构成原 生质的重要成分。
脂类物质是指脂肪酸(C4以上)和醇形成的酯类及其衍 生物的统称。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 固醇。
脂类具有下列3个特征: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及氯仿等。
为脂肪酸与醇所组成。
能被生物体利用,作为构造、修补组织或供给能量之 用。
PPT学习交流
13
三、甘油三脂的性质
• 1、甘油三酯物理性质
• 颜色气味:无味
• 溶解度:不溶于水,溶于脂溶剂;热乙醇中溶解度极大,冷乙 醇中不易溶。(用于测定脂质总量,Soxhlet法)。
• 熔点: 无明确熔点(天然脂肪),熔点由脂肪酸组成决定, 一般随饱和脂肪酸的数目和链长的增加而升高。
• 光学活性:脂肪有折光性。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饱和 脂肪酸中,分子量高的脂肪酸分子量低的脂肪酸,可用折光 率判断脂肪酸的性质。
PPT学习交流
14
2 水解和皂化作用
• 一切脂肪均能被酸、碱、蒸汽及脂酶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 皂化作用:在碱性条件下脂肪的水解作用。 • 皂化价: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明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
• 高等动、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且都是顺式 (Cis)。
• 细菌所含的脂肪酸种类比高等动、植物少的多。
PPT学习交流
8
三 脂肪酸的表示方法
命名有三点: 1、指出总碳原子数目 2、指出双键的数目 3、指出双键的位置及顺反结构 如:18:3Δ9c,11t,13t 为а-桐油酸;软脂酸 16:0;油酸 18:1(9)或
• 类型: 简单三脂酰甘油:三个脂肪酸相同,即R1=R2=R3。命名时即称为某某脂酰甘油, 如三硬脂酰甘油,三软脂酰甘油,三油酰甘油等。
混合三脂酰甘油:甘油三杂酯,含两个或三个不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即 R1R2R3。如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 • 构型:D-L异构体:第二位碳的RCOO-基在碳链右侧的为D-型;在碳链左侧的为 L-型。
PPT学习交流
6
2.2 脂肪酸
一、脂肪酸的种类 1、脂肪酸:
由一条长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羧酸。 2、种类: 饱和脂肪酸:碳氢键是饱和的,如硬脂酸、软脂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碳氢键含有一个或几个双键,如油酸、亚
油酸和亚麻酸等。 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碳氢链的长度,饱和度 及双键的位置、数目和构型。
• 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 肪酸。如油酸;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PPT学习交流
10
五、脂肪酸的主要化学反应
• (1)机体代谢中,在脂肪酸酶催化下,活化硫酰化, 形成脂酰CoA。
• (超化2。氧)化不物饱阴和离脂子肪自酸由的基双(键O极2·-易)或为羟强自氧由化基剂(,·O如HH)2O所2氧、
PPT学习交流
11
2、3 三酰甘油和蜡
一、脂酰甘油:脂酰甘油酯 脂酰甘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根据参与产生甘油酯的脂肪酸分子数,脂酰甘油分为:脂酰甘油;二
脂酰甘油;三脂酰甘油三类,前两者在自然界少见。
PPT学习交流
12
二、甘油三酯的类型
• 甘油三酯:甘油的三个羟基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失水后形成的酯。是脂类 中最丰富的一大类,是植物和动物细胞贮脂的主要组分。
18:19 ;花生四烯酸 20:4(5、8、11、14) 或20:45,8,11,14
PPT学习交流
9
四 常见的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18碳脂肪酸)、软脂酸(16碳 脂肪酸)、花生酸(二十碳酸)等。
•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18碳一烯酸[9])、亚油酸 (18碳二烯酸[9,12])、亚麻酸(18碳三烯酸[9, 12,15或6,9,12])、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 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脂类
Lipids are Compounds that are soluble in non- polar organic solvents, but insoluble in water,
and Can be hydrophobic or amphipathic
PPT学习交流
1
脂质内容摘要
• 脂质概念和类别 • 脂肪酸 • 三酰甘油和蜡 • 磷脂 • 简单脂类
• 极性脂类
• Ⅰ类极性脂质:具有界面可溶性,但是不具有容积可溶 性,能渗入膜,但是自身不能成膜。如三酰甘油脂
• Ⅱ类极性脂质:它是成膜分子,如磷脂类、单酰基甘油 等
• Ⅲ类极性脂质:可溶性脂质,如去污剂
PPT学习交流
5
三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储存脂质,作为能源物质和碳源 2、结构脂质,构成生物膜、 3、活性脂质,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 4、作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