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合集下载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在纸币制度下,货币发行权已经转移到中央银行手中,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在很大程度上由中央银行控制。

中央银行利用它所控制的货币发行权来影响货币总供给,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货币政策的逻辑基础是:随着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动,名义社会总产出,从而社会总需求,也会变动,并最终导致实际总产出的变动。

然而,如果在货币总供给增加时,货币总需求也增加,新增货币供给并不投入流通因而并不形成对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新需求,而是被人们以现金形式持有,那么,这时货币政策还会有作用吗?这样,对货币政策作用的争论,自然而然地就转化为关于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争论。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流沿革。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

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

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

费雪认为,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

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

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

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 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

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
14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为其解决失业问
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 利息率由货币的供应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 其中,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需求 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1.在流动性偏好一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 增加货币供应MS↑→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增 加↑,人们将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债券的 需求增加,导致债券的价格P上升↑→利息率 r下降↓,使得利息率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增加I↑→有效需求↑→国民收入↑→就业 量↑; 反之,则相反。
但是,就理论基础而言,流动性偏好论以一 种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其财富的心理动 机为出发点,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货币需求 的出要因素,用心理分析来代替经济分析, 其科学性显然是值得怀疑的。 流动性偏好论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货 币仅指现金,完全抹杀了各种存款货币在经 济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在抽象基础上产生的 流动性偏好论,其理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也 就是很有限的。

27
现代货币数量论
1956年志着货 币数量论的重新复活。弗里德曼认为货币 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 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 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把货币 也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在 决定保留自己的财富时,决定用货币还是 选择其它资产?弗里德曼将资产选择理论 应用到货币上来
13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投机性 动机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产生的关 键在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当利率高时,人们预 期将来利率会下降,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的变动成 反比,即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那么,现在以 低价买进债券将来就会获利。因此,人们就会抛出 货币,购买债券,即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加快了 货币流通速度。 反之,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将来利率会上升,债 券价格会下降,那么,现在卖出债券,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增加,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 流通速度V或其倒数K并非常量,它们的变动取决于 利率的变动,与利率正相关。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M=P*Q/V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注意的几个问题: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

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1. 费雪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P=MV/T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

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d=KpyM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和主张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和主张

1.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货币主义学派的显著特点是强调货币对需求的作用。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主要由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

但货币供应由法律和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定,是外生的。

因此,货币数量论主要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

弗里德曼说:“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而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国家干预会破坏其稳定性。

这种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被称作“自然率假说”。

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生力量只能产生短期影响,而不能影响其长期均衡。

其他主要论点:一是货币数量变动导致了货币收入的短期波动;二是货币数量在长期只影响价格和货币收入,不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量。

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三是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2.简略回答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内容经济学中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来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等。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单个要素的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关系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认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受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受该商品所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还受相关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

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稳定的条件。

均衡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均衡一旦打破,如何才能恢复?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也就是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机会成本变量
Md:名义货币需求。
P:价格指数
rm :货币收益率。
rb:债券收益率。
re:股票收益率。
1 dP P dt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
y:“恒久收入”,代表财富
u: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
一、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货币视为 一种资 产,可构成财富
是否愿意持有货币是 取决于什么呢??
货币具有储藏 手段的职能
可替代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
现金余额说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主要观点: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价值储藏职能; 认为人们的财富水平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影响货币需求。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
持有债券
货币需求 减少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下跌)
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 增多
货币需求函数
•M1:交易、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递增函 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一、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 财富总额及构成的变化 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总财富。 所谓恒久性收入,是指预期在未来年份中获得的平均收入,一般指预期在 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流量。因此,恒久性收入相 对稳定。 恒久性收入(Yp)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财富构成:财富可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 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各种财产。 用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非人力财富占比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货币银行学(9.2.1)--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银行学(9.2.1)--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混 淆 了 金 属 货 币 和 纸 币 在 物 价 决 定 中的不同作用。 金属货币制度:自我调节机制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越多越多的货 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现金余额数量说
庇 古 的 现 金 余 额 方 程 式 : 强 调 人 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
货 币 的 两 个 属 性 : 交 易 媒 介 ( 与 收入成正比)、财富储藏(与财 富水平相关)
理论假定: T 受制于充分就业时 的潜在国民产出水平,短期内稳 定不变; V 受制于支付习惯、社 会传统等制度因素,短期内也不 变;因此,该方程式最终变成了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
货 币 需 求 取 决 于 : 交 易 量 、 价 格 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
没 有 考 察 利 率 对 货பைடு நூலகம்币 需 求 的 影 响
公式解释: M=kPY
剑桥系数 k :在人们的总财富中, 有多大比例愿意以现金形式持有。
影响剑桥系数 k 的因素包括: 持有货币的收益(便利、风险) 持有货币的成本(投资、消费)
假定: Y 与 k 是稳定的 考 虑 了 货 币 流 通 手 段 和 贮 藏 手 段 职
能 考 虑 了 利 率 对 货 币 需 求 的 影 响
现金交易数量说与余额数量说
共 同 : 形 式 相 同 , 均 采 用 二 分 法 ; 结论一致;宏观经济理论。
区 别 : 货 币 职 能 不 同 ; 流 量 分 析 与 存量分析;客观因素与主观作用; V 与k的决定机制不同。
马克思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比较
MV=PQ MV=PT 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形似而神异 (货币的本质与价值决定)
古典货币需求理论
现金交易数量说 现金余额数量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 雪 的 现 金 交 易 方 程 式 : 公式: MV=PT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 9)
令V = 1 ,代入式(9),则有: k
1 M= PYr V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MV = PYr
(10)
式(10)简直就是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式( 10)与交易方程式几无二致!不过,弗里德曼“新货 币数量论”的持币率或货币流通速度已不再是数,而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从可以看出、与各变量之间 的相关关系。
1 drb rb dt
1 dPe 1 dre Re = re + Pe dt re dt
1 dP gP = P dt
( 4)
将(4)式代入(3)式,引入货币预期收益率得: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gP, u) P
1 dP P dt
(13)
根据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只有当 (或写作 gP) 变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时,才会对货币需求量产 1 dP 生显著影响。经验指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此, P dt 也可以略去。于是有: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P
(14)
三、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简化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gP) P
(12)
三、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简化
由于财富的构成比例 w 在一定时期内也是比较稳定 的,它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会有显著的变化,所以也 可以从函数中删除。于是有:
Md = f (Yr , Rm , Rb , Re , gP) P
M = aY bi c P
(17)
用对数方法把非线性方程化为线性方程:
M ln = ln a + b ln Yr + c ln i P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和现代 货币需求理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和数 量关系的解释,是货币需求理论最基本的思想和理论渊源。 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现代货币需求理论,是对传统货币数 量论的批评、继承和发展。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货币需求: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 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货币需求的特点: 是个存量概念; 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不仅指现金,而且包括存款货币; 既包括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 包括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可略)
至此,我们对凯恩斯货币理论中有关货币需求方面的 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理解,但货币与整个产业、就业之间的 作用机制与过程,尚未有清楚的阐述,必须回到凯恩斯 《通论》”有效需求”原理,它的就业理论: (1)在技术、资源与资本状况不变时,总收入(货币 收入和实际收入)决定于就业量N。 N Y (2)总收入与消费量D1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倾向, 如果消费倾向不变,则消费取决于总收入,从而就取决于 Y D1 总就业量N。N (3)雇主愿意雇用的工人数N,取决于有效需求D,有 效需求包括预期的总消费量D1,以及预期的总投资量D2。 (4) D1 + D2 = D = Φ(N)。 Φ称为总供给函数;
只要假定K是常数,那么在现金交易数量说中得出的关于货币和收入 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出(K=1/V)。 事实上,现金余额数量论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另一个版本。 虽然剑桥方程式与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很相近的形式,但是 剑桥学派认为人们所以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的职能, 还具有价值储藏的职能。使用货币储藏财富的意愿取决于其他储藏财 富形式的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如果其他储藏财富的收益率和预期收 益率发生变化,k也可能发生变化。实际上承认利率可能对货币需求 产生影响。但是,在作结论时却把其他因素忽略了。。 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是“面纱”,货币对实体经济没有影响。货币供 应增加只能引起物价和货币工资的同比例上升,对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没有影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一( 两者发展经历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若干发展1936年,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性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面世,凯恩斯彻底告别了古典学派阵营,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货币需求理论,被后1人称作“流动性偏好说”。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动机有四点:第一为所得动机,即经济单位、个人及家庭为应付商品与劳务支出,在收入与支出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二为营业动机,即企业在支付营业费用及获得营业收益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三为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即为防备意外或不时之需,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四为投机动机,即为了随时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购买债券进行投机谋利,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四种动机中,由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因为二者均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有关。

由第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预防性货币需求。

由于这种货币需求最终目的主要还是应付交易,因此,也可视为交易需求。

由第四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资产性或投机性货币需求。

这样,全社会的货币需求总量就可以概括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之合。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依存于收入的多少,收入越多,需求量越大。

因为,收入增加,必然会使开支增加,交易数量增多,人们的预防要求也会更多。

因此,交易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

若以M1表示满足交易需求的货币需要量,L1表示决定于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函数,Y表示国民收入,则:M1=L1(Y)。

资产性货币需求则依存于利率的高低,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小。

因为,债券未来的市场价格是随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的。

现行利率越高,未来下降的可能性越大,那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因此,人们宁愿在日前购入债券而不愿手持货币。

并且,现行利率越高,手持货币的机会成本(即牺牲的利息收入)就越高,也会促使人们尽量减少手持货币量。

可见,资产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L12}
S2 L122
( 根据切比雪夫(Tcheby Cheff)不等式,如果随机变量X的
均值为E(x),方差为σ2,则有
其中ε>0。)
P{|
x
E(x)
|
}
2 2
2020/4/20
19
假设出现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损失为 b,持有货币期的利率为
i,则预防性货币持有带来的“成本”为:
由一阶条件得最优解
Milton Friedman
1. 财富总量:这是预算约束,财富不易估计,用收入替代。 收入分持久性和暂时性收入,前者用来代表财富。
财富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之分。人力财富指谋生
的能力,向非人力财富转变的流动性小。它占总财富的
比例是影响货币持有的重要因素。
2020/4/20
24
2. 持有货币的报酬率:利息和服务,归结为预期名 义报酬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4/20
7
❖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货币为纸币,货币只有名义价 值,失去实际价值,在货币过多时,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下 降都会使公众产生货币购买力将日益减少的预期,从而促使 公众加速出让手中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的货 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减少而是增 加,物价也因此上升。而在货币过少时,货币名义价值的任 何上升都会使公众产生货币购买力会日益提高的预期,从而 会促使公众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流通中的 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增加而是 减少,物价也随之下降。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Whalen在QJE上发表文章,指出预防性 货币需求来自事物的不确定性,是“超额准备金”,防止出 现流动性不足。

1 货币需求理论

1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函数:
1 dP M f ( P, rm , rb , re , , , Y , u) P dt
弗里德曼更注重实际货币需求,有
M 1 dP f (rm , rb , re , , , y, u ) P P dt


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其他资产的收益率是持 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 化。实际永久性收入和货币预期收益与货币 需求呈正比。 进一步,把上式改为Y=MV,其中V是函数。 通过统计实证分析,V为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 它为货币学派强调“货币最重要”,甚至 “只有货币最重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的实证研究与发展

托宾研究了美国1922——1941年每年 闲置余额与商业票据利率的关系,发现 二者有明显的反向关系,断定货币需求 对利率的敏感性。其他的实证研究也有 力地肯定了托宾的发现。


货币学派的另两个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布鲁纳(K.Bruner)和梅尔泽 (A.H.Meltzer)提出了重要的“财富调 整”(wealth adjustment)理论。 构造了以利率和财富总额作为自变量的需求 函数,并采用美国1900—1958年间的有关资 料作回归和相关分析得:货币需求的利率弹 性在—0.88和—0.93之间,收入弹性在 0.99和0.98之间。最后的结论是,利率对 货币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货币失踪

在1974年之前,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从1974年开始, 传统Ml货币需求函数严重高估了货币需 求,戈德弗尔德将这种不稳定现象称为 货币失踪。它激发了解决货币失踪之谜 的广泛研究,以便能获得稳定的货币需 求函数。这种研究向两个方向发展。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通过引入利率因素,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随经 济周期波动而变化的现象。
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央行根 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货币供求角度出发,分析了通货膨胀的成因, 为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思路。
dL1/dY>0。
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02
预防性货币需求L2也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L2=L2(Y),且
dL2/dY>0。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
03
投机性货币需求L3是利率r的减函数,即L3=L3(r),且
dL3/dr<0。
0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实 证检验
实证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水平
收入状况决定货币需求。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 求量越大。
利率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利息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 动。
制度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率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其水平的 高低受货币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需求的函数关系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01
交易性货币需求L1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L1=L1(Y),且
与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保持货币数量稳定就能实现经济稳定;而凯恩斯主义则 认为货币数量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之一,经济稳定需要更多的政策干预。
现代货币数量论强调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而凯恩斯主义则强调政府 干预的必要性,认为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
要点三
对货币政策的新认识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对货币政策 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一些经济学家认 为,货币政策应该更加关注资产价格 、信贷市场等因素,而不仅仅是调节 货币供应量。这些新的认识为货币政 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金融学-第7章 货币需求

金融学-第7章 货币需求

K可能是变量。
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吗? 1915-1999美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即使在短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也相当剧烈,将其视为常数是 过于简化了。 在30年代大萧条时,货币流通速度明显下降。 1950年之后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明显缓和,但1982年之后 在加剧的趋势。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区别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固然重要,但根 据实际变化了的情况测算这两种货币需求则更为重要。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1.什么是货币?
指一般等价物。这里指的货币是包括现金和存款在 内的“大货币”。
2.什么是资金?
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占用和周转的、有特 定目标和用途的、可以增值的一定价值量。
一些片面的说法: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现金余额数量论
由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其学 生皮古等人发展起来。 分析的出发点:货币是一种资产,
具有储藏职能,探讨是什么因素决 定人们持有这种资产。
马歇尔提出现金余额说,皮古完成 “剑桥方程式”(皮古方程)。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Arthur Cecil Pigou, 1877-1959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其货币需求方程为:
M=M1+M2=L1(Y)+L2(r)
式中,M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 收入Y 的函数; M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 L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 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

(a)图所示,曲线L1与利率无关,所以是一条与货币需 求横轴垂直或与利率纵轴平行的直线。但L2则与利率有 关,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反之,利率越低,货币 需求越多,所以是一条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 (b)图为L1与L2相加,表现为货币总需求曲线L。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理论是金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可以理解为单位货币的租金或价格,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本章阐述货币需求的相关问题。

对货币需求问题的研究,是建立货币理论的起点。

货币需求理论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为什么需要持有货币、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等等相关问题。

本章首先介绍货币需求的涵义和决定因素,然后重点分析各种货币需求理论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节货币需求的涵义与决定因素一、货币需求的涵义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行为人愿意并且又有支付能力的一种意愿,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

在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意愿,是一种特殊的需求形式,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但仅仅将货币需求简单地看作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意愿或欲望是不准确的,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如果只考虑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而不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持有货币,那么货币需求就转变为人们的欲望,人们当然希望持有尽可能多的货币,货币需求就会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的理论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在现实中,人们产生对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货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与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功能。

和其他资产相比,货币不能直接产生收益,但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持有的资产多种多样,一般而言,资产的流动性越差安全性也越差,但盈利性越高,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现实的经济情况做出选择,使得自己的效用能够最大化,这就要求资产中保留一定比例的货币。

因此,货币需求的涵义也可作如下表述:货币需求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等),整个社会为了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数量。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析货币需求是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行为,人们的总财富可以用多种形式保留,哪些因素决定人们到底持有多少货币呢?货币需求是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的呢?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

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货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和货币价值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到货币的价值、货币的功能、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等。

一、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是影响货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总量的增长率,即GDP。

货币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它由商品和劳务总值决定。

根据货币数量论,如果货币供应量以一定的增长率增加,则货币价值将会下降;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则货币价值将会上升。

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交易和价值储藏的目的,所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愿望和动机。

根据不同学派的观点,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富水平、流动性偏好等。

其中,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愿意持有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即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和预期,以及利率水平的高低。

三、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和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发展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调整法定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等。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体的初始状态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方式。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为它可以改变总需求和产出水平。

然而,在货币学派看来,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因为它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资源浪费。

此外,货币政策还涉及到货币政策规则的问题。

货币政策规则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如稳定物价或控制通货膨胀等。

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体的初始状态、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政策规则的可行性等因素。

在实践中,许多国家采用了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基准的货币政策规则,如新西兰的“现金利率规则”和欧元的“价格稳定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由弗里德曼教授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l932年毕业于拉哲斯大学,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7年曾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由于他在“消费的分析和货币的历史与理论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主要著述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选》(1953年)、《消费函数理论》(1957年)、《货币稳定方案》(1959年)、《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A·斯瓦茨合著1963年)、《货币最优数量论文集》(1969年)、“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载《政治经济学杂志bl970年3—4月》和《自由选择》(1979年)等。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文中,着重分析了货币需求问题。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的理论。

它不是产量或货币收入的理论,也不是物价水平的理论。

关于这些变量的任何论述,需要把货币数量论向有关的货币供应条件及其他一些变量的详细说明结合在一起。

”2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可以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 m ,r b ,r c ,1/p dp/dt,u) (5.4)
这—货币需求函数表明,实际货币需求(M/P)是实际收入〔y〕,由非人力财富获得的那一部分收入或财产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的比例(w),预期的货币名义报酬率(r m),预期的债券名义报酬率(r b),预期的股票名义报酬率(r b),预期的价格变动率1/P,dp/dt和其他的非收入变量(u)的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中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同时又受到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重要影响。

但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从研究方法来看,在建立这一货币需求函数时,弗里德曼运用了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并在分析各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

运用了大量的实际统计资料;从理论上来说,这一货币需求函数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弗里德曼在《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恒久性收入的假说。

可以说,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最显著的特点。

弗里德曼在分析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时,将消费有的收入分为一时的收入和恒久性收入。

一时的收入是指消费者在短时期内得到的,非连续的和带有偶然性的收入;恒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从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在长期内经常能得到的,带有长久性和规则性的收入流量。

若以Y表示消费者在某—时期的实际收入,Y p表示恒久性收入,Y t表示一时收入;再以C表示消费存在同一时期的交际消费开支,C p表示与恒久性收入相应的恒久性消费,即具打经常性的消费开支,C t表示与一时收入相应的一时消费,即非经常性的消费升支;则可以写出下列一组概括恒久性收入假说的方程组:
C p=k(i,w,u) Y p (5.5)
Y=Y p + Y t (5.6)
C= C p + C t (5.7)
从后两个公式中可以看出,一时消费与一时收入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时收入的恒久性收入之间,—时消费与恒久性收入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固定比例关系。

但是,如第一个公式(5.5)所反映的,在恒久性消费和恒久性收入之间却存衣着固定的比例关系。

这一比
1《荣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5页。

2M·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载《货币数量论的研究》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第4页。

例关系K依赖于利息率(i),财产收入与恒久性收入总量的比例(w)和其他影响货币效用的非收入件变量(u),例如消费者的年龄、家庭结构、偏好等因素。

对于弗里德曼而言,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恒久性收入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可以用人们的收入来代表。

然而,人们现期的收入(或一时收入)足非常不稳定的,不能确切地代表财富;但是,恒久性收入却是相对稳定的收入流量,用它来代表财富,则基本上可以反映财富的状况。

因此,可以说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恒久性收入,货币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受恒久性收入变动的支配,由于恒久性收入具有相当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性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高度稳定的。

弗里德曼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利息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很小的(利息率增减1%,货币需求仅递减或增加0.15%),而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恒久性收入增加1%,货币需求将增加1.8%,。

他强调指出、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虽然并非常数,但它们与恒久性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由此所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也是相当稳定的(在美国,从1867—1960年,大约每年下降1%)。

这样,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既不同于早期货币数量说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固定不变的观点,也不同于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需求主要受利息率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由于投机动机的作用而极不稳定的观点。

根据对货币需求函数的论证和分析,弗里德曼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a)凯恩斯主义认为消费是现期收入(一时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及短期经济波动。

恒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各个时期的消费支出中只有较小的部分与现期收入有关,因而凯恩斯的学说不能完全解释经济波动问题。

b)由于消费支出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因而,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财政政策(例如减税)可能是无效的。

根据恒久性收入假说,居民的这种临时性额外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作为实际消费,其余都转化为储蓄,减税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刺激消费需求的目的。

反之,对于政府为对付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增税政策而言,亦是如此。

c)货币需求是相当稳定的,而货币供应量却因受政策货币当局的操纵在短期内剧烈变化,从而影响了经济体系的稳定;而要使经济稳定地发展,就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