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庭的德育习俗传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家庭的德育习俗传统

摘要:家庭教育一直是数千年来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阵地,尽管历朝历代都以兴学来张扬教化,但受教育面仍然是极小的一部分。无论是私塾还是筵师在家,教育除识字以外,就是做人的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德育教育。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家庭中的德育传统做一些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古代家庭教育德育思想德育传统

直到近代公学的兴起,教育的普及,家庭教育的地位才逐渐削弱。在古代,有能力的家庭请教师到家庭中教育子弟或进入私塾,有的私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弟才起馆教学。在启蒙读物的开篇,就是一首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姑且不论其它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受教育的目的性是十分明白的。

一、中国古代家庭德育的指导思想——家国一体的治家原则

家国一体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家庭传统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确立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地位

《礼记·大学》开篇不久,即以大段论述治家修身的重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个人如果不能修身治家,何以能平天下呢!

(二)明确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与治国的关系

《礼记·大学》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张九龄在《千秋金鉴录》中说得更明白:“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这里至少可以认为一个国家的道德是由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道德构筑而成的,每个家庭的道德都有是高水准的,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不就是很高么。

(三)明确了家庭德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

修身也好,齐家也罢,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平天下”,以身报国。家国一体的原则就是为了国家这个大家庭:“理明身修,则推之天下国家无不顺治”。(胡居仁:《胡文敬集/白鹿洞讲义》)因而,为了达到“国家无不顺治”,家庭教育就要紧紧围绕“理明身修”这个大纲进行。

家国一体的思想,发端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汉时独尊儒道以来,成为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历代著述十分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传统——德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是核心,是如何做人,而且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少儿学做人,中青年要会做人,老了要教育后人,特别是以身作则。在中国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多数人是不识字的,学文化必须请家教或到私塾中去,这是绝大多数家庭做不到的。因此,家庭教育不可能把重点放在学习文化上。不识字可以生存,不会做人则不行,因

而家教的重点很自然地放在学做人的这个问题上。这个重要的教育任务是由家庭——一个人的终身依托之处来完成的。

长期以来,家庭的德育教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从思想意识到行为规范,从幼儿到耋耄之年,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规。以下对这个庞大的体系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信仰和礼仪: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对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甚至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命运。主要内容有宗教信仰、习俗、禁忌、各种礼仪规范等。

(二)婚姻和人伦:这方面的内容是与家庭的形成和维系密不可分的,是家庭存在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正是这种行为规范,维系和保障了家庭的稳定和发展。这一方面的主要内容有尊老爱幼(孝道)、择偶及夫妇关系、宗亲家族、家庭成员关系等等。

(三)处世和为人: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论述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一生的处世经典:怎样认识和对待社会,如何处理人和事,在复杂的世情中,如何保存自己和寻求自己的发展,还包括经验教训的积累和运用。

(四)忠君和为官:这一方面的内容是对家庭成员,特别是男性成员进行理想教育,是属于高层次教育的范畴。尽管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人是极少数,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这方面的内容包括尽忠、报效国家、为官清廉爱民等。

(五)治家和谋生: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家庭的经济问题,强

调生财有道,勤俭持家、勤劳发家,强调农耕,学习技艺等等。

(六)人格和人生哲理: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人格和人生哲学的道德哲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要求和树立一种理想的人格。这一方面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爱国,小致怜悯小动物,对名利、生死、善恶、贫富、养生、命运等多角度进行了论述。

(七)教育和家庭责任:这一方面是家庭道德的主要构成,对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和义务以及应有修养进行了论述,其中特别强调对子女的教育和对老人的赡养。

三、中国古代家庭德育的重要举措

(一)私学的一种——“家学”

家学以家族和家庭为基本范围,指家庭(族)内部的子弟教育活动,最高层次的家学以家庭(族)世代传承某种知识或技艺为特征。“家学”的教育特点是“教先从家始”。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家学”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以及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其中古代帝王对其子侄兄弟训示的篇章,都能算作是最初家学活动的记录。追溯中国古代“家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有着独特的方面。

1、教授的范围——仅限于家庭和家族。家学,顾名思义,以“家”为基础。这里的“家”,除了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又包括家族,它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是家庭的上一级的组织形式。无论怎样,家学的范围不超出家族范畴。表现为受教子弟或者由父母及其他直系、旁系长辈亲自训导,或者由家

庭(族)延师设塾,但受教者应只限于本家庭(族)内子弟。

2、教授的内容——仅限于伦理道德教育、综合知识灌输及学术艺能的培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重视子女人格的完善。因此,家学内容中,伦理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待人以礼、立志勤学、自强自立、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注重节操、克己达仁、质朴节俭等,教育子女,使其提高精神品质的修养。对世家大族来说,这其中还会包括家风教育,内容为维持家庭内部秩序的家庭道德认同。对于综合知识灌输及学术艺能的培养主要是蒙养教育,即对子弟儿童时期的启蒙教育。包括吃饭、说话、缝补等生活技能,识字数数等基本知识,男女礼让等基本礼仪规范。其次是在此基础上的专经教育,除传统的经学教育,史学、文学、科技、医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并根据家学传统,有所侧重,体现家学传承。

3、教授的目的——突出体现在家庭(族)对某种知识或技艺的世代传承。当家庭(族)内部出现某一知识或技艺领域的人才,他或他们充分利用“家族”、“家庭”世袭领地,通过“家学”的教育形式,使学术在一辈或几代人之间互相继承,促成某一家庭(族)内部学术、文化传递。

(二)处世家训

对于家庭德育,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就家庭而言,主要是家训、家规、家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就是族规、族法。实际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