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超发分析I

合集下载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找到准确的通胀之锚至关重要,涉及民生与经济中国经济不断壮大,中国央行声名鹊起,货币政策广受关注。

今年初,国际刊物《央行杂志》(Central Banking Journal)颁发年度央行奖,中国央行第一次获此殊荣。

该刊认为,中国央行在独立性受限和中国金融体系不发达的环境下,在中国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一轮改革中,顶住压力控制货币超发,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改革,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专业度。

老实说,中国央行拿到这个奖项并不容易,因为每一家候选机构的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美联储果断采用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帮助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均出人意料地推动预期管理,日本央行大胆的量化宽松政策把日本拉出了通货紧缩的泥潭。

该刊的顾问委员会包括很多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和多国央行行长。

毫无疑问,这个年度奖项是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肯定。

与这份肯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行了20多年的中国货币“超发之谜”:到了2013年底,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为110.6万亿元;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即M2与GDP之比为1.95。

美国2013年的M2约为65万亿元人民币,M2与GDP的比率是0.65,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M2 与GDP 之比是度量一个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通行指标,无论从货币发行总量还是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来看,中国显然存在货币超发之嫌。

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目标、锚(即货币是否超发的政策基准)和传导机制。

要破解中国货币超发之谜,我们至少需要知道以往货币政策的框架和运行效果。

无论从国家到机构,对自身历史的准确认知和总结是进步的前提。

在过去20多年中,对中国货币政策基本共识的缺乏让人吃惊。

如果学界习惯以“谜”来形容中国的货币政策而无解,如果放任社会对政府通胀控制能力的怀疑和担忧而不加以管理,新的框架和传导机制又如何建立?央行赖以安身立命的独立性又从何谈起?如果中国货币当局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无力感”,再权威的年度大奖也会因此而失色。

当前中国货币超发的利与弊

当前中国货币超发的利与弊

摘要:货币是经济运行当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都需要货币来充当结算工具,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说货币量其实就是经济总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货币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而在货币量的发行方面,如果不能够科学的估算经济的发展,很容易产生货币超发的情况。

货币超发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突出的影响,所以做好其影响的探讨对于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言意义重大。

本文就当前中国货币超发的利与弊进行探讨,旨在深化认识,从而做好优势利用和弊病控制。

关键词:中国 货币超发 利与弊
货币超发的有利影响
货币过度发行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中,适度的货币超发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效益的。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发展的普遍情况下,物价上涨是一个必然的优势,而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说在货币发行的时候,在经济增长总量的基础上适当的调高发行量,从而导致货币价值的适度降低,进而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换言之就是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货币的超发,对于经济的发展于货币的控制力和灵活力远远赶不上银行,所以在具体的金融机构政策调整中,做好对金融机构的管控,可以合理的控制货币的流通量。

这样,整个经济环境中货币可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所以超发现象也不会发生。

结束语
货币超发对于社会经济有巨大影响,分析货币超发带给社会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楚和全面的认识货币超发。

当然,在全面了解货币超发的基础上,积极的做好相关准备,然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货币超发的现象进行控制,这样。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摘要:截至2013年9月末,中国的M2总量已经达到107.74万亿元,那么当前中国货币超发了吗?前些年对于货币超发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探讨过了,但至今为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为大家所接受。

本文在总结了一些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从“货币超发”中“货币”的含义,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以及各国之间关于货币超发的可比性等几个方面的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最后得出我们应该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货币超发这个问题的结论。

关键字:货币超发 , 衡量标准 , 可比性一、前人观点陈述1、“货币超发”中的“货币”用什么表示?讨论货币超发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的就是“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很多种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凡是能够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甚至是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金融工具,无论是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还是有价证券,都称之为货币”1。

而对于论题中的“货币”而言,有些人,比如说黄涛,认为应该用M2来作为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的标准;而另一部分人,以沈晗耀为例,认为可以用M1来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并解释了不宜用M2作为货币超发标准的原因。

2、中国货币超发了吗?除了货币的表示标准不统一,对于货币是否超发也是存在分歧的。

以满红智为代表的人认为中国货币并没有超发;而张锐就认为中国货币超发了。

1杜金富主编:《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三版,第1页.3、用什么来衡量货币超发?关于货币超发的衡量,有些人认为应该用M2减去GDP来加以衡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用M2除以GDP更加准确,比如胡晓鹏;更有甚者认为不应该用M2与GDP的关系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例如李倩。

4、各国之间M2具有可比性吗?很多人在分析货币超发这个问题时经常将中国的M2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加以对比,来说明中国货币超发的问题,比如说黄涛。

对此,有些人却认为这是不妥的,中外M2的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不能作直接的对比,例如李倩。

我国超额货币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

我国超额货币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

我国超额货币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引言根据1999年到2009年第三季度十年间我国gdp增长率与m2增长以及cpi变化的数量关系对比来看,我国gdp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上个经济周期的最高值13%,当时支撑这个增速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仅为16.74%,而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但货币供应量却连续3个季度保持平均28%的增长。

这部分没有反映在gdp和cpi变动上的货币供应增量,被经济学界称为“失踪的货币”。

一、超额货币的定义古典货币数量论中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为mv=py(其中m是货币供应量,p是一般物价水平,y是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v是货币流通速度),等式两边同取对数并微分,可得dm/m+dv/v=dp/p+dy/y。

货币流通速度v在长期内变动极慢,可视为常数,即dv=0,微分式变为dm/m=dp/p+dy/y,也可写作△m=△p+△y,该等式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物价上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

如果一国出现△m>△p+△y的现象,则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超过名义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部分就是该国的超额货币供给。

二、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的历史及现状我国货币供给超发现象可追溯到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货币与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明显违背费雪交易方程式的状况。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宏观经济的三个核心变量国民收入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三者的关系难以用古典货币数量论上解释。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常年超过名义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我国出现了明显的超额货币供给情况。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货币问题越来越复杂。

根据1990-2012年的数据,把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居民消费指数增长率的和与三个层次货币供给量m0、m1、m2的增长率进行对比。

1990年m0的增长率为12.8%,m1的增长率为19.1%,m2的增长率为34.2%,而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和仅为6.9%,与三个层次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差异均非常显著。

货币是否超发

货币是否超发



较。

批判4:各国融资机构差异。(中国是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 目前占比在80%左右)
二、货币是内生还是外生的?

货币是否超发,需要分析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如果货币是内
生的,那么货币量的多与少,都是有经济体所决定的,而不币供给量并不能由央行完全确定,而是由货币当
生变化;存在价格和流通速度的调整机制,虽然可以通过观察价格
和流通速度考察货币供应量存量意义上的多了还是少了,但不能说 是“超”了还是“不足”

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这一暂栖所在实体经济还可以寻找另一栖 息地栖息下来,成为“林中的鸟”,也就是说流通的货币这一“在
飞的鸟”却可以通过“林中的鸟”的数目而保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
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
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 外汇占款。

图:2000-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总额 单位:以美元
我国对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财政支出与透支、公开 市场操作、外汇占款。2002年外汇占款已占当年货币总投放额 的一半以上,成为央行对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
适量论


钮文新表示 央行一直以GDP增幅加CPI涨幅再加2%至 3%这个公式来确定M2的需求量,这是比较 科学的一种方式。 今年中央对GDP增长预算为7.5%左右,CPI 涨幅预算为3.5%左右,于是央行将今年的 M2增速确定为13%(7.5%加3.5%再加2%) 是符合中国经济情况的。
主要观点——以经济需求为主

中国M2/GDP创新高:危险信号
“M2/GDP”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 大,货币超发越严重。中国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也创下 1.88倍的历史新高。

中国货币是否超发

中国货币是否超发

1、我认为中国货币并没有超发,因为人们通常用“M2/GDP”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

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的M2为116万亿元。

按照汇率换算后,中国的M2是美国的1.5倍、日本的1.7倍,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严重的超发,但因为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货币流通速度不同,信用发达程度不同,不能用别国标准衡量本国的货币供应是否适当。

中国人使用现金较多,信用卡较少,这些不能不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

更重要的是,中国至今还处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之中。

改革前,中国的几乎所有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都是没有价格或者人为压低的。

改革的过程,是市场化和货币化,特别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过程。

从放开消费品价格,到逐步放开要素市场价格,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大为增加,这当然需要增加货币供给。

2、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超发则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对国家经济发展,这也是一种刺激经济的手段。

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就是利用包括积极性的财政政策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温和的货币超发完全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的积极增长。

但如果我国货币增发水平持续增高将会对国家实体经济及金融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产生巨大的资产泡沫、不良贷款率升高等等。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论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积‎极现象。

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了解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通胀压力‎和治理通货‎膨胀。

首先,就我国目前‎的通胀而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内方面1.货币超发从通胀的定‎义出发(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不难得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

2008年‎,为应对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我国央行超‎发了43万‎亿的货币。

这大大的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M2(广义货币)的发行量约‎为实体经济‎的需要的货‎币量的2倍‎。

而且,2011年‎央行的货币‎增幅依然维‎持在16%左右。

由此可以断‎言,通胀会成为‎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内经‎济面的一种‎常态。

2.成本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教授统计‎,2003―2008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收入‎水平也必然‎发生变化。

据统计,农民工实际‎工资每年增‎长率达10‎.2%。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全‎国范围内的‎民工荒就是‎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的‎表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开‎始上涨。

工资上涨之‎后,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也提高了,产品价格的‎提高随即传‎递到CPI‎上。

(二)国际方面全球四大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充裕。

美国走出金‎融危机靠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应对泡‎沫崩溃用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后货币超发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后货币超发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后货币超发影响分析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下,我国为应对经济危机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增长并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但是因此而增加的海量货币供给量却造成了货币超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通过回顾2008年经济态势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分析政策形成的货币超发,再通过考察货币超发的后果,提出应对的建议,完善政策和制度,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标签:货币政策;货币超发;汇率;通货膨胀;资产泡沫F830引言观察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数据,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长率长期超过名义GDP增长率,这必然引起下一步的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带来收入分配更加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问题。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后,为防止经济走向低迷,中央银行扩大了货币发行量,虽然最终达到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但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来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恶化了居民的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

具体说来,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台4万亿国家投资等一系列扩张财政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增加的货币通过乘数效应成倍的扩大从而引起货币超发。

因资本具有逐利性,大量的货币涌入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造成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CPI一度高居不下,房地产市场出持续火热。

追溯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2003年至今已经发生两次比较明显的物价上涨,第一次是2008年,CPI年均上涨率达5.9%,第二次是2010年7月开始至2011年,CPI同比增幅曾连续高于官方通胀调控目标。

很多研究认为通胀的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造成的。

本文试图通过这一时期的数据观察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具体影响,并为未来一段时期的相应政策提出建议。

1 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超发1.1我国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实施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货币超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货币超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货币超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货币超发的问题。

货币超发是指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导致货币量过大,超过了经济总量的实际需求,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货币超发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货币超发的影响1.通货膨胀货币超发是造成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货币供应量过剩,导致物价居高不下,从而使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破坏,因为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价格上涨,会使得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

2.贫富差距扩大货币超发会导致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物价的上涨,穷人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而富人则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资产获取更多的利润。

由于货币超发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拥有资产的人更容易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3.影响国际竞争力货币超发也会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影响。

当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之后,本国的物价变得过高,相对于外国来说,其货币购买力下降,就会导致出口受到影响,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水平。

二、针对货币超发的应对措施1.调节货币供应量针对货币超发,首先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缓解。

当货币供应量大幅度超出需求时,货币当局可以通过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进行调控,例如提高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

2.调整经济结构货币超发经常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在稳控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调整经济结构,缩小产业发展中的差距,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3.加强监管加强货币政策的监管是缓解货币超发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针对金融机构过度发放信贷等问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相关机构的经营行为,避免货币贬值和经济结构的恶化,最终降低货币超发的风险。

4.加强沟通和协调作为全球性的问题,货币超发需要各国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例如加强国际汇率体系的协调和改革,实行相对协同的货币政策,从而加强国际竞争力,避免货币超发和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

什么是货币超发

什么是货币超发

什么是货币超发?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1]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

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货币超发的后果?纸币起源宋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从唐代传承而来的开放经济环境,让贸易自由流通。

大量的贸易往来增加了对货币量的需求。

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给交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增加了遭劫风险。

顺势而为,为了利于交易,商人之间发明了票据,平时通过票据结算。

随着票据发行规模的增大,政府发现这中票据已经干扰到了社会经济市场,随即将票据发行权利收归国有,于是出现了纸币;宋朝发行纸币有2种类型:一种是可以与硬通货直接兑换的纸币,类似商人最初使用的票据,当需要铜钱时,可以随时兑换变现;但由于纸币的超发,大多时候政府储备根本没有可能兑换所有社会中流通的纸币。

这样便带出了第二种类型,不能兑换硬通货的纸币,这种的纸币的发行完全是以政府权威做基础,依靠政府强加的信用在市场中流通。

货币贬值相对与制造铜钱,制造纸币的成本大大降低;统治者由于种种原因,经常的超发货币,这样的现象在宋、元、明都可以看到,且屡次出现,又屡次造成货币危机和社会危机。

统治者超发货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库空虚,而又有大量的财政支出需要(战争、工事),而发行货币能带来最显而易见的效果,就好像天下掉下来的馅饼,能有花不完的钱。

其实,这就是变相的增加税赋,让全天下百姓买单。

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权者的贪心,经不住造钱的诱惑。

想想看,是愿苦等一年,等百姓交税,还是转动印钞机,财源滚滚来?纸币只是实体交易货币的一种代表形式,若实体经济未有任何增长,单纯的增加纸币流通量,带来的只有是纸币贬值;践踏纸币最后,让我们看看统治者是如何践踏纸币的信用的。

我国货币超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超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激经济 , 所 以其 比值偏高 , 但 是我国所 受波动较小 , 但仍 与欧
洲 国家相持平 , 并且在亚洲位居第二 , 仅低于 日本 , 且 比亚 洲 第三 的韩 国高 出近 4 0 %。所 以 , 从各 国数据 中, 可 以看 出, 我 国 M2 / G D P的 比值很高 , 存在货 币超发现 象。
分配 的恶化 , 对宏 观经济 和 国民福利 产生 了全 局性影 响 , 畸 高 的 M2 / G D P比率 不利于宏观金融和经济 的稳健运行 。

过 了维持经济体 正常运行 所必要的货币量 ,通常用一 国 M 2 与G D P的比率衡量经济货 币化程度 。
根据 中国人 民银行对 于货 币供应量 的定义 : M =流通中
的货 币 ; M1 = Mn 十单位 活期 存款 ; M: = M +单位定 期存 款 +个
人存款 +其他存 款。 因此 , 作为广义货币量 M 可 以充分体现 出我 国的货 币供 应量情况 。同时 , 货币化过程也就是金融推 动 经济发展 的过 程 ,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 , 广义货 币量也在不 断增 加。而根据货币学基本原理 , 一个国家或地 区每增长 出 1 元 价值 , 作 为货 币发行 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

统计 数据 分 析
( 一) 国 内进 行 纵 向 比较
长期 以来 , 我 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
年增长率保 持在 1 4 %以上 , 2 0 0 9年最高达到 2 7 . 7 %, 2 0 1 3 年
已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居世界第一 。M 2 / G D P一直呈增长趋 势 ,在 2 0 1 3年三季度末 已经达到 2 . 7 9 。纵 向比较 中,我 国

中国“货币超发”:判断标准、成因及其治理

中国“货币超发”:判断标准、成因及其治理
应量 。 L 8 ] 彭 卫红 和 张 晓东 对 1 9 9 1 -2 0 1 0年 宏 观 经 济 数据检 验后认 为我 国确 实存 在超 额货 币 现状 ,并 且 超额 货币能够 对 资产 价格产 生 正 向冲击 ,对 通货 膨
2 0 1 2 年末 ,全球 M2 余 额大约为 3 6 6 万亿元人 民 币,其中有 2 7 是近几年新增货币供应量 ,最 近 四年 2 0 0 9 -2 0 1 2年 间全 球 新增 M2中我 国贡献 了
其 中的 4 7 , 目前 我 国 M2无 论 是 存 量 还 是 增 量
上涨的重要原 因,尤其在资产泡沫聚集阶段 ,房价 往往脱离实体 因素,主要与货 币因素相关,因此要 遏制 资产价格 上涨 ,需要 央行 更有 效地 控 制货 币 供
在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向市 场 经 济 体 制 转 轨 的过 程 中 ,中 国产 生 了令 经 济 学 家 困惑 的 最 初 由麦 金 龙
( Mc k i n n o n )提 出 的 “ 中 国货 币 之 谜 ” :货 币增 长
率 长期 高 于通货 膨 胀 率 与 实 际 GD P之 和 ,货 币供
在长期稳定 关 系 ,中 国巨额 的准货 币量 是 推动 房 价
3 O 年中我国 M2 年均增长率为 1 7 . 2 9 / 6 ,远超 同期
1 O . 1 9 / 6 的G D P增 长 率 。我 国 M2扩 张 是 在全 球 性 货 币增长 的背 景下 发生 的 ,与 国外 比较来 看 ,截 至
而不是物价水平 的膨胀 ,由于货币供应具有较强内 生性 ,风 险偏 好 的微 观主体 投 机性交 易 货 币需 求 旺
盛 ,大量货 币追逐 有 限邓瑛通 过建立 货币 、资产 价 格等变量 的相关 关 系 ,对 中、美 、 日的 数据 进 行 横 向比较分 析 ,认 为 三个 国家 的 M2与房 价之 间均存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及应对策略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及应对策略
宏观经济 I Ma c r o s c o p i c e c o n o mg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及应对策略
李 明 郑 州 大 学 西亚 斯 国 际 学 院 河 南郑 州 4 5 1 1 5 0
摘要 : 通 货膨 胀的根 源是货 币超 发 , 治理通胀 的政 策应 坚决而稳妥 地货 币政 策 , 增 加生 产。稳 定物 价 、充分就 业、
5 1 . 9 3 万亿, 而作为全球最大 “ 印钞机 ”, 截至2 0 1 2 年年末 , 中国 尽管 我们货 币还 不是 国 际货 币, 可 是我们 的货 币存量其 中 的M2 / G DP 达到 1 . 8 8 0 J 下新高 。而同期美 国的M2 余额 为 1 0 . 0 4 包括 现金加 存款 已经是 世界第一 , 这 么高 的货 币存量 沉淀于 我 万亿美 元 , 截 至2 0 1 2 年3 季度 , G DP 为1 5 . 8 1 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 们银行 体系 , 到 目前为止为什 么还没有 闯祸 , 主要是 百姓 仍然坚 概念 ?等于是 中国一 块钱的货 币供应 , 只撬 动了五毛钱 的G D P; 信我 们金融 体系 , 银行 体系 是稳定 的。所 以并没有 把大量 的资 现 金拿 出来去投 资于各 种投资市 场 , 也没有 拿来 囤积食 品 , 而美 国 , 一美元拉 动最少 1 . 5 美元的GD P。加 之 1 2 月C P I 出现超 金 ,
促 进 经 济 增 长和 平 衡 国 际 收 支 。 关键词 : 货 币超 发 ; M 2 ; 通 货 膨 胀
考 察一 国的 印钞 额 , 国际上 一般 采用 M2 指标来 度量 。M2 品市场 , 那 会更加反作用于通涨 , 甚至使 通涨加码。 是指 “ 广义货 币” , 是货 币供 应量 的重要 指标 之一 , 国际上M2 中国在 经济货 币化提 高的过程 中埋下 了不少 隐患 。具体 表 的计算公 式是 “ 流通 中的现金+支票存款 + 储 蓄存款+政府债 现形 式有 经 济领域 泡沫 资产 存在 、运营 效率 低及 落后产 能 过 券” 。M2 不 仅反 映现实 的购 买力 ( 现金 + 支 票存 款) , 还 反映潜 多 、贫 富差 距越来越大 、房价与物价调控 陷入两难 、经济体 制 结构改革阵痛等 。 在 的购买力( 储蓄存款 + 政府债券) 。 2 0 0 8 —2 0 1 2 年M2 , 全球 货币供应量余额 已超过人 民币3 6 6 万 2 0 0 8 年 以来 , 为应对 全球金融危机 , 中国是用信贷急剧扩 张 亿 元 。其 中 , 超过 1 0 0 万亿 元人 民币即2 7 %左 右 , 是 在 金 融 危 机 的方式维系 了繁荣 。但 同时也埋下 了货 币快 速贬值 的隐患 。当 爆 发的2 0 0 8 年后5 年时 间里新增的货 币供 应量 。期 间 , 每年 全球 危机意 识成 为群体性 反应 的时候 , 货 币 的真 实购买力 就会 突然 新 增的货 币量 逐渐扩大 , 2 0 1 2 年这一值达 到最高峰 , 合计人 民币 呈 现 出 来 。 2 6 . 2 5 万亿元 。全球货 币的泛滥 , 已到 了十分严 重的地步 。而在 2 0 0 5 年 ̄2 0 0 7 年1 0 月 中国股市大涨 , 然后又从6 l 【 】 ( 】 点跌 到 这 股货 币超发洪 流中, 中国也已成 长为流动性 “ 巨人” 。 1 6 0 0 点, 这 或许 跟货币超发 到一 定程 度 , 而市场无力 吸纳大量 的 从存量上 看 , 中国货 币量 已领先 全球 。根据 中国央行 数据 , 货 币脱不 了干 系。当股市无法 吸 纳 时 , 楼市 自然成为 另一个吸 截至2 0 1 2 年末 , 中国M2 余额 达到人 民币9 7 . 4 2 万亿元 , 居世 界第 纳大量 货 币的 “ 海 绵” 。房价快 速上涨 , 调 控也 紧随而至 。但 接近全球 货 币供应总量 的四分之一 , 是美 国的1 . 5 倍, 比整个 国家一边调控 , 一边 却加大货 币投放 , 难 以真正抑制房价 。

浅析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析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 、 中国政 府债 务规模 不断膨 胀
3 、 导 致 收入 分 配 不 平 衡
从公 开披 露的 数据看 ,2 0 1 1 年底 中央 和地方 政 债 务率 为 3 7 . 8 %。2 0 1 2 年 债务 数 量 比 2 0 1 1 年 增加 了 几万 亿元, 债务 率基 本 在 4 0 % 左右 。中 央政 府债 务 比较 明朗 , 地方 政府 债 务则 透 明度 不高 , 实际 数据 可能 高一些 。中 国政 府的 债务远 不止 这些, 中 国政 府 还存 在 巨大 的隐 形 债务 , 隐 形 的债务 包 括 政策 银行 债务、 地 方 政府 融资 平 台债 务 、 铁道 部债 务 以 及实 施最 近 一轮 银行 股份 制改 组重 组的 成本 。但对 与中 国政 府的债 务而 言 , 仅 仅 是个零 头, 根 本偿 还不 了 如此 巨大的 债务 , 所 以, 超发 货 币使货 币贬 值是最 好的偿 还债务 的方 法 。

表 面上 看 , 一个 国 家 的福利 水 平和 货 币超 发 、 通货 膨胀 没 有直 接关 系 , 但 如 果一 个 国家 维持 高福 利 是依 靠财 政资 金 和发 行 国债 , 那么这 就和货 币超发 、 通货膨胀 有关 系 。 近 年我 国政 府 大 力推 行农 村 社保 , 主 要包 括农 村 合作 医疗 、 农 村 医疗 救助 、 农村 最低 生活 保障 等内容 , 目前农村 人 口大 概有 7 亿, 约 占 全 国人 口的 6 0 %, 农 村 社保 的主 要资 金来 源 是财 政 , 随着 农村 参 保 人数 的 增多 , 必 定增 加财 政支 出 , 从而 促 进财 政赤 字和 债 务规 模 的扩 大 , 而财 政赤字 和债务 的扩大最 终导致 货币 超发 。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开放,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层面成因:1.货币超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货币超发。

这种货币超发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供求平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稳定货币供应量,通过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避免过度印钞造成货币超发。

2.外部因素: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建议:加强国际市场监测和合作,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形势,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政府政策层面成因:1.财政政策不当:财政政策的粗放运用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过度扩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加强财政收支的平衡,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健性。

2.货币政策失衡: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等领域,推高了商品价格。

对策建议:加强货币政策的精细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过度流动性泛滥。

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

三、供需情况层面成因:1.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提高供给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扩大,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以满足居民需求。

2.供应不足:一些因素影响到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正常运转,导致商品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加大对生产和供应能力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结论:面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我国货币超发

我国货币超发

我国货币超发严重吗?
➢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部分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而推行了宽松货币政策, 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尤其是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更是大开印钞机,造 成市场流动性极度泛滥,而这些国家持续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举措也越来越多 地受到市场人士及经济学家的诟病。只是,相对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 中国是否也已经出现了货币严重超发的问题呢?
货币超发的影响
➢ 国家经济发展 ➢ 保持适度的货币超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遭遇到08年罕
见的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包括积极性的财政政策及 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了 解到,温和的货币超发完全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的积极增长。 • 什么是温和的货币超发? • 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 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这点,通过纵向的对比很 多的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找到答案,如日本、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 阶段新增货币年均增速分别为20%(1967-1973年)和34%(1966-1988 年),明显高于中国21.59%(1991-至今)的水平。但不同的是,日本 韩国的货币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只有大概20年左右,而我们国家的 货币供应量已经快速增长了20年,未来经济的增长还需保持高速10年已上。 也就是说,温和的货币超发是指在的相对不长的时间内,通过货币超发, 促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货币超发
刘 陈逸伦
货币超发的定义
•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 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 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 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 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货币超发:原因探析与实证检验

货币超发:原因探析与实证检验
2 0 1 3 年 3 月
经 济 与管 理
Ec o no my a n d Ma na ge me n t
第2 7 卷
第3 期
Ma r . . 2 0l 3 Vo 1 . 2 7 No . 3
●财 政金 融
货币超发 : 原因探析与实证检验
徐 云松
( 中 央财 经 大 学 , 金融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1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0 4
作者简介 : 徐云松( 1 9 8 5 一 ) , 男, 贵, r l { 凯里人 , 中央财经大学金 融学院金融 学博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

3 0・
财 政 金 融
徐 云松
货 币超 发 : 原 因 探 析 与 实 证 检 验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的 M2 / G D P不断攀升 , 2 0 1 1 年货 币化率高达 1 8 0 %, 我国货币超发 已成必然事实。外汇 占款
激增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 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国债 , 长期高储蓄率,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银行不 良资产和金融机构高存
贷差都是我国货币超发 的直接原 因, 如以货 币超发为衔接点构建我 国经济增长模式 的分析框架可知, 高货 币化率 的
观 经济 “ 保 8 ” 的 目标 ; 近期 , 1 万亿投 资项 目的出 台 , 按 照 四倍 的杠 杆率 , 预计 将带 动 4万 亿 的投资 。 事 实 上, 货 币超发 带来 的通货 膨胀 、 潜在 资产 价格 泡沫 以
及收入分配的恶化 ,对宏观经济和国民福利产生 了
全局 I 生 影 响 ,畸高 的 M2 / G D P比率不 利 于宏观 金 融 和经济 的稳健 运行 。

浅析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析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析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从货币超发的现实情况出发,介绍了货币超发的原因,并对货币超发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缓解我国目前货币超发问题的对策:解决权利失衡问题;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控制货币供给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供给;调整收入分配。

标签:人民币超发;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一、人民币货币超发的背景央行2013年4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月末,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指现钞、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总和)余额达到103.61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一。

而中国的GDP只排名世界第二,M2与GDP的比值将近1.9,创历史新高。

在经济学界中一般采用M2与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

目前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基本上在1以下,然而发展中国家比值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的很少,而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已经非常接近2,据此可以判断我国的货币存在超发现象。

并且,从目前的趋势看,M2与GDP之间的比例还在进一步扩大。

如下图所示二、人民币货币超发的原因1、经济活动中的信贷活动所致从货币超发方式看,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超发。

人民币被动超发,就是指在国际贸易的进行中,因为汇率的不同及变化,向本国市场投放的新的货币量。

一般而言,以银行信贷作为主要融资结构的国家,其货币总量必然是高的。

由于直接融资的占比不高,社会中的大部分融资都要通过银行来进行,而银行的信贷则直接涉及到货币的创造。

因此,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M2/GDP的比重一定是高的。

2、中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从公开披露的数据看,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是30多万亿元,债务率为37.8%。

2012年债务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几万亿元,债务率基本在40%左右。

中央政府债务比较明朗,地方政府债务则透明度不高,实际数据可能高一些。

中国政府的债务远不止这些,中国政府还存在巨大的隐形债务,隐形的债务包括政策银行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铁道部债务以及实施最近一轮银行股份制改组重组的成本。

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

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

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中国通货膨胀和泡沫原因之一是货币超发,中国货币发行量68万亿超过美国折成人民币的60万亿。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所需来制定货币发行量,中国经济赠长率10%左右,货币发行增长超过10%,考虑通货膨胀率3%,超过13%算超发,但是现在货币发行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很多2000年来超过20%,从13万亿到68万亿。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维持经济高增长,定下货币发行量和信贷指标,但是每年有7%超标不能回收,漏到了储蓄股市和其他金融产品及正规金融外,在海外也有几千亿人民币不能回来,不断大放大。

中国货币政策比较多使用存款准备金控制流动性,怕影响企业,少用加息手段。

这两年超发的原因是对金融危机货币宽松政策,信贷有17万亿元。

中国高储蓄率,外汇制度和热钱流入是超高信贷的基础,房地产过热提供了热钱流入动力。

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造成的,例如住房市场开放后,需要大量货币,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产品没有货币化;中国债市,主要是金融债有近30万亿,中国股市也需要大量资金,股市市值与GDP差不多。

美国经济很早就货币化。

中国汇率制度,按照贸易顺差得到美元,发行人民币,这部份钱可以通过发行央票收回,也积累了20万亿货币(主要是在银行间市场流动),10月分外汇占款就相当于5000亿美元,其中有很大部份是热钱原因。

美国是浮动汇率,不需要太多储备。

美国现金发放每年100亿美元,中国不得不投放放现金年2万亿元,美国用现金比较少的原因是用支票和信用卡,中国个人支票和信用卡使用很不普遍。

中国经济规模是30万亿人民币,货币周转率是比较低的只有0.6左右,需要50万亿货币M3,美国货币周转率是1.2左右,M3不到12万亿美元。

,中国企业资金周转率普遍低于美国。

中国储蓄率高,也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

中国企业资金利用率比较低,资金周转率低,需要货币大,周转率比较低的话,需要更多的钱。

中国企业和个人储蓄都非常高,美国人现代储蓄很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超发探讨Ⅰ
老谢方丈
何为货币超发?
首先,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供给货币我们一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来作为代表。

而增长的价值拿到国家层面上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GDP。

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

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据统计,2010年底,我国39.80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109倍。

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72.58万亿元,为845倍。

货币超发分析和预测
1、 M2 外储 GDP
1、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大,也很难具体到数字。

不过可以通过一个类比,来确定一个相对具体的货币超发范围。

我们先来看近10年中一个GDP规模和M2的量和走势。

2001年(经济稳定期)GDP规模10.97万亿元,增速8.2%;M2余额15.83万亿元,增速17.7%。

2004年(经济向好期)GDP规模15.98万亿元,增速10.5%;M2余额25.32万亿元,增速14.5%。

2007年(经济过热期)GDP规模26.58万亿元,增速14.3%;M2余额40.34万亿元,增速16.7%。

2008年(金融危机期)GDP规模31.40万亿元,增速10.6%;M2余额
47.51万亿元,增速17.8%。

2009年(经济探底期)GDP规模34.05万亿元,增速7.8%;M2余额61.02万亿元,增速28.4%。

2010年(经济回稳期)GDP规模39.8万亿元,增速10.9%;M2余额72.58万亿元,增速18.9%。

(M2:包括新增信贷和外汇占款)
2、M2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接下来我以M2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做一个对比,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可以找到三个交汇点,2003年年中,2008年末,2010年末;2003年是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的基点。

2008年年末恰好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探底的时间点。

2010年年末则是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起始点。

近10年的货币发行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波动,与此相对应的是GDP增长率一路拉涨,理论上来讲,由于当年发行的基础货币对后年的经济活动影响有一个累加效应。

我这里暂且宽泛的设定以2003年年中为基准值(GDP增长率10.2%,M2增速19.5%,和值
29.7)。

【为什么取值2003年?2003年CPI指数为1.2%!因为当一个国家地区货币超发,往往是伴随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

与此同时,国际上通行的认为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超过3%就可以认定为通胀,高于5%为严重通胀,而低于1%为轻微通缩。

也就是说CPI正常值应该在1%~3%之间波动,通胀风险小,也就是说无货币超发风险】
就此,我取27~30来作为衡量货币是否增发的基准值。

接下来我就来累加M2和GDP增长率;
2001年M2增长17.7,GDP增长8.2%,和值25.9;2002年M2增长16.8,GDP增长9%,和值25.8;
2003年M2增长19.5,GDP增长10.2%,和值29.7;2004年M2增长14.5,GDP增长10.5%,和值25;
2005年M2增长17.9,GDP增长11.5%,和值29.4;2006年M2增长15.7,GDP增长12.8%,和值28.5;
2007年M2增长16.7,GDP增长14.3%,和值31;2008年M2增长17.8,GDP增长10.6%,和值28.4;
2009年M2增长28.4,GDP增长7.8%,和值36.2;2010年M2增长
18.9,GDP增长10.9%,和值29.8;
经由此图,就能有很直观的感受。

01、02、04年这三年M2和GDP增长率和值都在27以下,且当年CPI数值都不在正常范围之内(2年轻微通缩,1年轻微通胀);03、05、06、08、2010年M2、GDP增长率和值在27~30之间(除了08下半年因金融危机和股市一路狂跌,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致使CPI超过5%外,其余各年M2、GDP增长率和值尚在正常范围之间)。

只有2007和2009年M2、GDP增长和值超过的30%,特别是2009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6.2%。

2007年恰恰是国家不断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控通胀预期的时间点。

2009年则全年货币政策极度宽松。

通过上述比对,是否可以认定2007年和2009年货币超发了呢?为此,老谢我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03、05、06这三年,M2、GDP 增长率和值与CPI增长率是同时显示在这两条黑线中间区域,且两者间距较小。

也就是说只要当年CPI增长率数值控制在1~3%之间,经济过热现象和货币超发的风险就可控。

超过或低于都会造成货币供应体系的不稳定性。

3、M2年增发率和CPI增长率
如果我们从当年货币增发的角度和CPI对比显示来看,明显在1~3%这个区间段中2003和2005年,上述两者之间间距是最小的,也就验证了上一段所分析的,03和05年货币供应稳定,经济向好。

从2008年开始,因金融危机的影响CPI掉头向下,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2当年货币发行增长率强势上扬,转折点节点就在2008年年末。

我们可以清楚的从图中看到2008~2010这三年间,M2增发率和CPI形成了一个非常规整的“等边四角型”,且两者之间的负相关性更加明显。

那如何才能让两者回归到03、05年时的状态呢?
这里我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推测下未来3年的M2增发率走势,顺便探讨下CPI走势。

如果在理想状态之下,人民银行今明两年能把货币年增发率控制在5%之内,那么有希望在2013年之前把M2增发控制在20%左右的理想状态。

另外,由于今年大众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强烈,且今年1月CPI增幅高达4.9%,因此预计今年全年CPI增长率均值不会低于5.5%。

上一段我也说过M2新增货币和CPI基本呈反比,如果政府能控制住今明两年的CPI 走势,我相信M2基础货币的增发率也会被限定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

当然,产生这个结果前提是,排除国内外突发性其他因素。

可能有人会奇怪的问:老谢你就这么有把握?我只能说,各位就算不信我,总得相信国家统计局同志们的能力吧。

从今年1月起,统计局启用新的统计方案,占CPI权重最大的食品类比重被下调【我国之前CPI构成和各部分比重,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 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6%,烟酒及用品 4%。

】,上调住房和服务类比重,至于下调多少和上调多少,除了国务院和统计局领导们,全体中国人民都不知道!(反正现在是涨什么下调什么,而上调什么就打压什么;大家只要看看如今的物价走势和目前如火如荼的房产税、天南地北的公安部扫黄行动就明白了)!
换一个角度再假设另一个场景。

要知道这是一个通胀猛如虎的年代,如果这两年控制不住CPI走势的话,为了保证新增M2和CPI 之间比率间距不至于被拉的过大,上调M2增发率的预期就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因为从理论上来讲,数据是不会说谎的,只有说谎的人和让数据说谎的人。

历史数据和经验告诉我,当两者之间的间距被无限拉大的时候,滞涨就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就是可怕的通缩。

届时又将出现2008年末的那一幕,CPI增长率在上探到一定高度时,会突然急转直下狂跌为负。

可能那个时候就不是什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了,而是满大街抢购食品的居民,将重演希腊、埃及、利比亚的杯具惊魂。

所以,屁民们要理解国统局把CPI食品类权重下调的“良苦用心”,一切都要从大局出发,唧唧歪歪尖酸刻薄的骂爹骂娘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以上就是通过GDP、M2、CPI相互之间的分析得出的分析。

至于迄今为止,我们中国到底超发了多少基础货币?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国
货币超发探讨Ⅱ》中详细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