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肛瘘手术方式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直肠肛管疾病要点背记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直肠肛管疾病要点背记三](https://img.taocdn.com/s3/m/7d556f4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0.png)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直肠肛管疾病要点背记三1、单选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
A.切除肛管周围疤痕组织B.切开瘘管壁,敞开外流C.避免切断肛管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D.切开肛管直肠环E.正确找到内口(江南博哥),将内口切开、切除正确答案:E2、单选女性,56岁。
大便性状改变半年,便意频繁,大便变形变细,时有黏液血便,肛门指检示距肛门口5cm有一菜花样肿物,退出指套染血。
若证实为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则需采用哪项手术方式().A.Dixon术es术C.Hartmann术D.局部切除E.横结肠造口术正确答案:B3、单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常继发于()A.肛裂B.肛瘘C.肛窦炎D.嵌顿性内痔E.直肠息肉继发感染正确答案:C4、单选?男性,58岁,病人持续性寒战高热2周,伴有头痛、恶心等,这几天感会阴部有坠胀感,便意不尽,排尿不适,大便有黏液。
在体格检查中见肛门部周围无异常发现,下列检查中最有可能的发现是() A.肛指检查直肠内有肿块无压痛B.直肠指检扪及柔软有波动的包块,有压痛C.肛门镜见有内痔核D.发现有混合痔E.肛诊检查正常正确答案:B5、多选病人男性,68岁,3年前因结肠癌手术治疗,近年来出现大便呈柏油样,大便潜血试验(++++)。
血液CEA25ng/ml,肠镜检查吻合口未发现复发病灶,尚需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A.腹部CTB.腹部B超C.全消化道钡餐检查D.胃镜检查E.AFPF剖腹探查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首先要做胃镜,可了解是否存在各种上消化道出血病变。
腹部B超及CT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6、多选直肠淋巴回流中,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两侧经直肠下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到盆腔侧壁的髂内淋巴结B.上、下组淋巴网互不相通C.沿直肠上动脉到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D.向下外经会阴及大腿内侧皮下入腹股沟浅淋巴结E.向下穿过肛提肌经坐骨肛管间隙淋巴结入髂内淋巴结正确答案:A, C, D, E7、填空题内痔是肛垫的____、____、____发生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高位肛瘘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体会
![高位肛瘘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81b218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b.png)
高位肛瘘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体会
高位肛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症,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
手术是目前治疗高位肛瘘的
常见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内外口切开术和肛门周围洞道拆除术。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这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效果的体会。
首先是内外口切开术。
手术前,我对这种手术方式抱有一定的恐惧,因为听说术后疼
痛较为明显。
手术进行时,感受到了手术刀的切割和缝合的过程,虽然并不痛苦,但是有
些难以忍受。
术后的疼痛确实比较明显,特别是排便时更加明显,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随
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慢慢减轻,伤口也慢慢愈合。
术后一个月复查,伤口已经基本愈合,
疼痛感也基本消失了。
这种手术方式相比较而言,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
术后恢复
期相对较长,但是效果是不可否认的。
对于高位肛瘘的治疗,手术是最常见的方法。
内外口切开术和肛门周围洞道拆除术是
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
根据我的经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内外口切开术的疼痛感较强,
术后恢复期较长,但是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肛门周围洞道拆除术术后恢复期较短,疼痛感较轻,但是治疗效果不如内外口切开术,复发率较高。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
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决策。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合理的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也
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加快伤口的愈合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肛瘘的治疗最佳方法
![肛瘘的治疗最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5d25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1.png)
肛瘘的治疗最佳方法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对于肛瘘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肛瘘的治疗最佳方法。
首先,对于初期肛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一些消炎药物和抗生素可以帮助减
轻炎症,缓解疼痛,并且加速伤口愈合。
此外,一些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如黄连上清片、三黄片等可以帮助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
其次,对于复杂的肛瘘,手术治疗是较为常见的选择。
外科手术可以彻底清除
肛瘘,避免复发,并且术后恢复较快。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括约肌切开术、肛门周围切开引流术等。
手术治疗是目前肛瘘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复杂的肛瘘效果更佳。
此外,激光治疗也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
激光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术后
恢复更快,对于一些不宜手术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应该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减少腹泻,不要过度用力排便,这些都对肛瘘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饮食上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肠道的健康。
总之,对于肛瘘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
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肛瘘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的肛瘘治疗最佳方法能对患者有所帮助,早日摆脱病痛。
肛瘘诊疗规范
![肛瘘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809065dcf84b9d528ea7a2d.png)
肛瘘诊疗规范【诊断】一、临床表现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1)国内分类:A.低位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
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
另外,不常见的结核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1.湿毒内蕴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红肿灼热,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肛瘘诊疗方案
![肛瘘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bc3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9.png)
肛瘘诊疗方案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它是指肛门周围出现的一种异常通道。
这种通道与直肠或肛门之间形成连接,导致粪便和黏液滞留,引发炎症和感染。
肛瘘的诊疗方案可以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病变和病情较轻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
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炎症和控制感染。
消炎药、抗生素和局部抗菌药膏等常常被使用。
消炎药可以减轻肛门周围的炎症和肿胀,从而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抗生素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感染。
局部抗菌药膏可以帮助抑制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2. 生活习惯改变饮食方面,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应保持良好的肠道通畅,避免便秘,便秘症状会使肛门周围的炎症加重。
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纤维,多喝水,有助于预防便秘。
二、手术治疗对于较为严重和并发症明显的肛瘘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旨在清除异常通道,修复肛门周围的组织,以促进愈合和预防复发。
手术治疗的具体方式取决于肛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肛瘘内口探查闭合术、Parks术、括约肌保留肛瘘切除术等。
1. 肛瘘内口探查闭合术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适用于临床上常见的简单肛瘘。
手术通过探查肛瘘的内口,并将它与直肠壁连接,实现闭合。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2. Parks术Parks术适用于复杂或高位肛瘘。
手术通过在肛瘘内外口之间切除一段组织,以消除异常通道。
该方法需要精确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3. 括约肌保留肛瘘切除术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患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
手术目的是切除肛瘘,同时保留括约肌功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术后的恢复和护理。
注意卫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术后饮食方面,患者通常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总之,肛瘘的诊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轻重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对于早期或轻度病例,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肛瘘名词解释
![肛瘘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c018a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4.png)
肛瘘名词解释肛瘘是指在肛门与直肠壁之间形成的一条或多条瘘管,导致直肠与肛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肛瘘通常是由肛门周围脓肿引起的,脓肿破溃后形成的瘘管与肛门相连,导致脓液或粪便通过瘘管排出体外。
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肛门周围有脓液、血液或粪便的渗出,肛门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
肛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非常重要。
肛瘘的形成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1. 肛门周围脓肿:肛门周围发生脓肿是肛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脓肿通常是由肛门周围的腺体感染、肛门周围皮肤破损或其他感染源引起的。
当脓肿破溃时,脓液会穿过直肠壁形成瘘管。
2. 肛裂或肛瘜:肛裂是指肛门周围发生的一道或多道裂口,通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和排便困难。
如果肛裂愈合不良,或者感染,就会引发肛瘜,从而导致肛瘘的形成。
3. 肛前疽疮或炎症:肛前疽疮或炎症是指直肠肛门区域发生的溃疡或炎症病变。
肛前疽疮或炎症可能会蔓延到直肠壁,从而导致肛瘘的形成。
治疗肛瘘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卫生清洁、局部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
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可以减轻瘘管的感染和炎症。
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饮食上,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轻肛门区域的刺激。
2.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肛瘘探查引流术、内括约肌切开术和括约肌修复术等。
手术目的是清除瘘管及周围的炎症组织,修复受损的括约肌,并确保肛门周围无感染残余物。
手术成功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和痛苦。
通过及时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恢复正常的生活。
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肛瘘的发生。
2020年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年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8b65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a.png)
2020年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皮肤异常感染性瘘管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样,临床疗效不尽相同,严重者可能出现手术并发症,如肛瘘迁延不愈或排粪失禁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甚大。
因此,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瘘管造影、超声波检查、CT或MRI等,目的在于准确判断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行方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腺源性肛瘘的治疗需要手术,手术方式可分为损伤括约肌的手术和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
前者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后者包括括约肌间瘘管术、直肠黏膜肌瓣推进修补术、肛瘘激光闭合术和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等。
建议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或组合应用。
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肛瘘栓和纤维蛋白胶等,具有保留括约肌功能和可重复应用等特点,有条件和有经验的医生可选择性应用。
术后良好的伤口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愈合,降低肛瘘复发率。
但由于肛瘘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排粪失禁发生率,对于部分病情复杂、反复手术和肛门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在选择再次手术时应慎重,要权衡患者获益和排粪失禁风险。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是由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形成,其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疗效不尽相同。
因此,在治疗前应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手术治疗方式有损伤括约肌和保留括约肌功能两种,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或组合应用。
术后良好的伤口管理可以减轻痛苦,促进愈合,降低复发率。
对于部分病情复杂、反复手术和肛门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在选择再次手术时应慎重。
肛瘘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Parks肛瘘分类法是根据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进行分类的。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分类方法对肛瘘的临床诊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根据该方法,绝大多数肛瘘可以分为以下四型:(1)Ⅰ型:括约肌间瘘,主瘘管由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再经过内外括约肌间平面到达肛周皮肤,部分支管可沿着括约肌间平面延伸;(2)Ⅱ型:经括约肌瘘,主瘘管由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经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瘘管高低决定了它累及括约肌的程度;(3)Ⅲ型:括约肌上瘘,主瘘管经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再经括约肌间平面向上越过耻骨直肠肌,然后向下经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4)Ⅳ型:括约肌外瘘,内口位于肛提肌平面的上方,瘘管穿过肠壁及外括约肌深部,然后经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
第四节 肛瘘
![第四节 肛瘘](https://img.taocdn.com/s3/m/b257b949be1e650e52ea995a.png)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疾病。
是肛管或直肠下段同肛门周围皮肤之间或邻近组织、器官之间, 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不正常通道。
约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0%。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是肛肠外科难点之一,大部分肛瘘需采用手术治疗,常根据肛瘘的分类选择不同的术式。
肛瘘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目前多用Parks的分类法,即根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分为括约肌间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四类。
①括约肌间肛瘘:多为低位肛瘘.约占70%。
瘘管只穿过肛门括约肌,位置较低。
内口多在齿状线部位,外口常只有1个,距肛门3—5cm。
②经括约肌肛瘘,可以为低位或高体肛瘘,约占25%瘘管穿过肛门内、外括约肌,位置稍高。
内口多在齿状线处,外口常不止1个。
③括约肌上肛瘘:为高位肛瘘,少见,约占5%。
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达肛管直肠环以上水平,然后向下经坐骨直肠窝穿透皮肤。
内口多在齿状线处,外口距肛门较远。
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常需分期手术。
④括约肌外肛瘘:最少见,约占1%。
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多非腺源性感染,而是由干克罗恩病、肠癌或外伤所致,因此治疗时要注意其原发病灶。
图1 括约肌间肛瘘图2 经括约肌肛瘘图3 括约肌上肛瘘图4 括约肌外肛瘘临床上也有根据肛瘘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或以下的将肛瘘简单地分为高位或低拉肛瘘。
1低位肛瘘:①低位单纯性肚瘘:内口在肛窦,仅有一个瘘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到一个外口。
②低位复杂性肛瘦:有两个以外口和瘘管与内口相通、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者。
2高位肛瘘:①高位单纯性肚瘘:内口在肛窦.仅有一个瘘管.走行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侵犯耻骨直肠、肛提肌以上。
②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和瘘管与内口相连并有支管或空腔,—瘘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以上者。
图5 肛瘘术前管理一、适应症:1 肛瘘挂线术: 应用较广泛, 适用于有内、外口的低位肛瘘或一些肛管直肠环未纤维化的高位肛瘘,也可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或切除术的辅助方法。
肛瘘1
![肛瘘1](https://img.taocdn.com/s3/m/003a9cd1a1c7aa00b52acb61.png)
肛瘘一、肛瘘的概念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二、病因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
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
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复发作。
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多在肛门外,脓液从外口流出,但原发感染多在肛窦。
肛窦则是继发感染的门户,反复感染,形成瘘道。
2、瘘道多在肛门括约肌之间通过,由于括约肌经常不断地收缩与舒张,压迫瘘道,影响脓液的排除,容易贮脓感染而难以愈合。
3、直肠内有一定的压力,将直肠感染物质如粪便、气体,可经常不断地从内口进入瘘道,刺激腔壁,继发感染后由外口排出,也是造成瘘道的原因。
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脓腔逐渐缩小,外部破溃口和切口也缩小,腔壁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因而不能自然闭合。
5、瘘道弯曲、或有窦、分支,引流不通畅,脓液潴留,反复感染,造成瘘道不易愈合。
6、肛门静脉回流不畅,局部经常淤血,组织营养不良,影响愈合。
7、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感染所形成的脓肿,克隆氏病等难以自愈而形成特殊性肛瘘。
三、临床症状体征肛瘘常为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伤口经久不愈形成肛瘘外口。
1、临床表现:自瘘管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
若外口暂时封闭,脓液积存,局部则有胀痛,红肿,封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互相沟通。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的比较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39c59f07375a417876f8f8d.png)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的比较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时间、术后肛门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切口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可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帮助肛门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手术;高位肛瘘;疗效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自愈率低、反复发作等特点,随机病情迁延可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高位肛瘘为肛瘘中较为复杂一种,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治疗后约10%患者出现复发[2]。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位肛瘘手术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和切开挂线术,为探究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9~47岁,平均(32.4±3.2)岁,病程2月~17年,平均(5.2±2.1)年;对照组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9~48岁,平均(32.2±3.1)岁,病程1月~16年,平均(5.1±2.3)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手术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高位肛瘘的定义及症状特征
![高位肛瘘的定义及症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bf90b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3.png)
高位肛瘘的定义及症状特征引言高位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病,在临床上经常见到。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说明。
定义高位肛瘘是指肛肠管与肛门之间的瘘管位置较高的一种肛瘘,通常是由肛门黏膜和直肠黏膜之间的感染和炎症引起的。
该病的特点是瘘管位置较高,通常在直肠上段或者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
病因高位肛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肛门周围感染:如肛门周围脓肿或肛门周围感染后未能及时治疗,病情发展为肛瘘。
2.结肠炎症:结肠炎症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以导致肛门黏膜与直肠黏膜的炎症,从而引发高位肛瘘。
3.外伤:如肛门或直肠的刺伤、撕裂等,可能导致感染和炎症,发展为肛瘘。
4.肛瘘手术失败:肛瘘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等,导致肛瘘的形成。
症状特征高位肛瘘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肛门不适:患者常常感到肛门有异物感、坠胀感或疼痛感,特别是在排便后症状加重。
2.渗液:高位肛瘘常伴有大量渗液,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湿润或者肛周潮湿的情况。
3.排便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的情况,这是由于瘘管位置较高,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所致。
4.发热:患者有可能出现发热的症状,这是因为炎症或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因此高位肛瘘有时可能被忽视或延误诊治。
诊断对于高位肛瘘的诊断,一般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来进行判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中是否有肛门周围感染、结肠炎症或外伤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肛门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通过观察瘘管的位置、长度、口度以及分泌物等来进行判断。
3.影像学检查:可以选择行MRI、CT等检查,以了解肛瘘的具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高位肛瘘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同时也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对于高位肛瘘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存在等因素。
肛瘘病例分析报告
![肛瘘病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fae4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e.png)
肛瘘病例分析报告
引言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
肛瘘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肛门周围脓肿的形成、肛门括约肌感染等。
本报告将对一例肛瘘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患者信息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42岁
主诉
患者主诉肛门周围有疼痛和渗液。
病史
患者近两个月来肛门周围出现明显疼痛和渗液,经过局部处理未见明显好转。
患者无特殊饮食和生活习惯。
无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
•肛门周围可见红肿,压痛明显。
•肛门括约肌张力增强。
辅助检查
•肛门直肠指检:指套有脓液。
•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临床诊断
肛瘘
治疗方法
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肛门周围皮肤切开引流术。
治疗效果
术后恢复顺利,疼痛明显减轻,渗液明显减少。
讨论与总结
肛瘘是肛门周围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和渗液。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在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常用肛门周围皮肤切开引流术。
术后疼痛和渗液明显减少,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常用肛门周围皮肤切开引流术。
术后疼痛和渗液明显减少,手术效果满意。
有效治疗肛瘘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有效治疗肛瘘的方法一般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b86aac126fff705cc170ab1.png)
有效治疗肛瘘的方法一般有哪些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痔,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那么肛瘘能彻底治愈吗?日常又该如何治疗肛瘘那?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肛瘘的治疗:肛瘘不能自愈。
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
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肛瘘的复发。
1.瘘管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
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2.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
此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在橡皮筋脱落前不会发生皮肤切口黏合等优点。
3.肛瘘切除术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予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入油纱布,使创面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同时应注意:肛瘘术后伤口敷料更换的好坏,是保证手术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
肛瘘能彻底治愈吗?这是现在人们普遍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肛肠科专家表示,肛瘘能治愈的。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痿”,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
治疗可以通过局部热水坐浴治疗,如便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促使肛门括约肌松弛。
还可以用溃疡面涂抹消炎止痛软膏(含地卡因、黄连素、灭滴灵等),促使溃疡愈合,再配合口服缓泻剂,使大便松软、润滑。
疼痛剧烈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保留灌肠,使括约肌松弛。
原文链接:/ztinfo/32827.html。
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处理
![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4ddc6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5.png)
·84·腺的重要意义。
肛瘘目前治疗的常见术式:国内现状:包括以Milligan等关于只要不切断肛管直肠环就不会导致肛门失禁观点为理论根据的瘘管切开术与切除术、周济民曹吉勋等人于1950年代中后期研究出的切开挂线法,曹吉勋于1970年代初推出的切开缝合挂线法、曹吉勋于1970年代初推出的管道切开缝合内口挂线引流法、李雨农于1970年代中期推出的内口切开药线管道引流法,曹吉勋于1960年代初研究的挂线脱管法及丁泽民于近年创用的挂线旷置法,日本高野正搏、隅越幸男、岩重纯一等的一些括约肌保留术式在我国应用。
国外现状:包括英国Parks于1960年代初首创的Parks术式,隅越一岩垂术式、高野术式、Elting于1912年首先提出后改进的内口封闭管道搔括引流(管道旷置)术式、包括Hanly术式与宇珙井术式的痿管部分开放式、肌肉充填术、管道切开缝合闭锁术、Milligan、Morgan等人于1934年提出的异于中医挂线疗法的挂线术又称泄液线疗法或瘘管二次切开术、Mann近年提出的瘘管移位术。
术法成败的关键:(1)正确处理内口和原发病灶,现已证明,肛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处理内口,彻底清除感染肛窦、肛门腺极其导管,是手术成败及防止复发的关键。
借助于探针、肛镜、指诊、染色和造影等可正确寻找肛瘘内口,根据Goodsall氏规律,术中要重视后侧肛窦、在切开内口后,充分扩张、搔括其周围坏死组织、彻底清除感染的肛隐窝,肛门导管JTCM.Nov.2003,V01.44.Supplement和肛门线。
(2)彻底清除支管和死肛窦道内的感染物,对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3)保持创面引流通畅和清洁(尤其是通向主道切口的引流通畅)。
因肛门局部为一特殊环境,易致创面感染。
术后如引流不畅可致创口、支管延期愈合。
故手术时要求主道郡切口要够大、支道及死腔要充分扩张,术后须换药冲洗,转动橡皮筋以利污物排出,保证创面在无菌环境F生长,且术后换药对伤口的愈合亦有重要作用,如果换药不当,即使手术无误同样会影响创口愈合,甚至使治疗失败。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361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7.png)
肛漏病肛屡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肛瘦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肛瘦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在肛肠疾病发病中占第三位。
中医称为“肛漏”,难自愈。
如手术不当可致肛门功能受损。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十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L7-94)O(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瘦:单纯低位肛瘦: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瘦: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瘦:单纯高位肛瘦: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瘦: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瘦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瘦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瘦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瘦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瘦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瘦瘦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瘦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瘦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屡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屡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e3ea25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8.png)
肛瘘临床路径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脓肿形成引流通道与肛管相通,造成病人排出脓液或渗液的症状。
肛瘘的治疗需要通过临床路径来规范化和标准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一个包括肛瘘的完整临床路径,以便了解肛瘘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入院阶段:1.院前门诊接诊:病人首次出现肛门疼痛、瘙痒、坠胀等症状,前往就近医院进行初步检查和初步诊断。
2.住院手术鉴别诊断:病人住院后由肛肠外科医生负责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可以进行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4.术前准备和评估:根据鉴别诊断结果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的体检、化验和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病人的手术风险。
手术治疗阶段:1.术前准备和麻醉:病人术前住院,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瘘管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开放、外开放、择期内瘘内切、肛门肛周ADVANCE闭合等。
3.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包括局部感染皮肤切开、瘘管探查和切除、内瘘内切或ADVANCE等。
4.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给予病人止痛药物、宽谱抗生素和盐水冲洗等处理,预防术后感染。
术后康复和出院阶段:1.术后康复护理:包括术后伤口护理、坐浴、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等。
2.术后并发症处理:如术后感染、伤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3.住院期间随访:连续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出院指导:包括术后护理要点、饮食指导、注意事项等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阶段:1.术后复查:术后一定时间后进行复查,观察手术效果、伤口愈合情况和排恶臭脓液等症状。
2.远期随访:手术治愈后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复发或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通过以上完整的临床路径,可以使肛瘘的诊断和治疗遵循标准化流程,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见肛瘘手术方式
随着肛瘘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各种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诊疗中,本文简单介绍临床常用的一些肛瘘治疗方法,旨在回顾、探索更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从而指导肛瘘的临床治疗。
标签:肛瘘;手术;术后;综述
何谓肛瘘,肛瘘是肛管直肠因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1]。
临床上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该疾病复发率很高,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国外为8%~25%[1]。
肛瘘一般都是不能自愈的,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也是治疗肛瘘的根本方法,但是由于肛瘘瘘管的复杂性、复发性,以及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肛瘘的治疗难度。
为了能够彻底治愈肛瘘,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肛肠科所有医师也是在不断探索之中。
在“十一五”期间,复杂性肛瘘被列为肛肠科常见病进行重点研究。
本文将对近些年来临床治疗肛瘘的常见手术方式以及肛瘘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的瘘管,由于其走向复杂,分支多且范以术后创面很难做到洁净,再加上肛瘘手术切口一般不予缝合,因围较广,加上肛瘘发病部位较特殊,是人体每日排泄粪便的地方,所此无论是手术方式还是术后换药,对肛肠科医师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挑战。
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在彻底清除瘘管,降低复发率的前提下,必须要确保肛周组织完整,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近些年临床所采用的常见手术方式主要分两大类:括约肌切断手术以及括约肌保存手术,前者常用的有肛瘘切开引流术以及肛瘘挂线术,后者常用的有置管引流术和隧道式拖线术,但由于臨床上的肛瘘有的极其复杂,因此在选择手术的过程中,各种手术方式常常互相结合使用。
1肛瘘切开引流术
该术式是依靠肉芽填充来治疗肛瘘的经典传统术式。
术前可予以肛周MRI 和肛周B超进行辅助治疗,术中美兰染色剂染色,探针自外口探入内口后,沿瘘管走形将瘘管管道逐层切开,搔刮瘘管壁的坏死组织,敞开引流。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皮下瘘、内瘘等,对高位肛瘘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2]。
优点是引流通畅,创面修复平整。
缺点是新鲜肉芽生长缓慢,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术后第1d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1次,前期创面脓腐组织较多时可予八二丹等祛腐生肌药外敷于创面。
后期腐祛新生,肉芽组织新鲜时可于创面涂抹少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后外覆百克瑞杀菌消毒引流创面,在创面恢复期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上皮化速度,加速创面彻底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缘的表皮细胞增殖并移行到肉芽组织表面,进而覆盖创面,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抑制肉芽组织生长[3]。
百克瑞为生物工程制品,溶葡萄球菌酶为主要成
分,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二者联用,对创面愈合有一定的帮助[4]。
2挂线术
挂线疗法是中医治疗肛瘘一直沿用的传统特色疗法,西方国家将挂线术应用于肛瘘的治疗也是源远流长[5]。
机理是利用挂线的紧箍力,阻滞气血、经络,使局部组织坏死,从而达到慢性切开的治疗目的。
术前可予以肛周MRI和肛周B超进行辅助治疗,术中美兰染色剂染色,由肛瘘外口轻轻通入软质探针,以左手食指伸入肛管内引导,仔细寻找内口,使探针自内口穿出并拉出于肛门外,在探针一端系一带橡皮筋的丝线,然后将探针连同橡皮筋向外拔出,使橡皮筋贯通瘘道,再提起其两端拉紧,合并一处,用丝线缚扎[6]。
适用于高位单纯、复杂性,高低位马蹄形肛瘘。
优点是挂线可使创面引流通畅,由于挂线在对创面进行一个慢性切割的时候,断端可随着切割缓慢愈合或被形成的瘢痕组织所固定,因此不会引起肛门失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
缺点是由于术后1w 左右时间内橡皮筋对创面的慢性勒割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大。
术后第1d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一次,由于术后粪便残渣容易沾染到橡皮筋上可能造成创面的污染,因此术后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及橡皮筋,无需放置引流条,橡皮筋脱落时间一般在12~15d,超过2w不脱落者可适当的进行紧线或者于橡皮筋结扎处放置少许八二丹加快其脱落,橡皮筋脱落后可根据愈合情况继续冲洗1~3d,同时配合垫棉法加速空腔闭合[7]。
近年来,在充分发挥中医挂线疗法优点的前提下,吸收现代外科学的成果,补充了挂线疗法的不足,形成了低位肛瘘切开、高位挂线的”切开挂线疗法”,这一疗法已成为国内治疗肛瘘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法[8]。
3隧道式拖线术
20世纪80年代,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在国内首次将拖线疗法应用于肛瘘的治疗。
术前可予以肛周MRI和肛周B超进行辅助治疗,术中可用美兰染色剂染色,此种方法是在探明瘘管走行后,适当切开外口,刮勺搔刮瘘管内坏死组织,用球头银丝引入10股丝线于管道内,丝线两端打结,呈圆环状,丝线在管道内的长度以小于5cm为宜,若瘘管较长较深,可进行分段拖线,丝线保持松弛状态[9]。
该手术方式较适用于低位单纯性,低位复杂性瘘管。
优点是无需直接切开皮肤,无需切除过多组织,很好的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
术后第1d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1次,前期管腔内脓腐组织较多,可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八二丹掺丝线上将其拖入管腔,大约10~14d后,管腔内没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溢出时,可采用分批拆线的方法将丝线撤除,丝线拆除后可根据创面分泌物干净情况选择冲洗与否,并配合垫棉压迫使空腔闭合。
该术式将切开、引流、脱腐、垫棉压迫有效地综合起来,无需将皮肤直接切开,也不用切除太多的肌肉组织,避免了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10]。
4置管引流术
该术式是目前治疗高位肛瘘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
术前行肛周MRI或者肛周B超确定瘘道的大小、形态和走行,术中注入美兰染色剂染色,根据影像学资料逐个探察瘘管,搔刮管内坏死组织,打开组织间间隔,贯通腔道,放入合适的引流管(直型胶管、花蕊型导尿管、T型胶管等)[11]。
通常以可适当转动为度,先后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确保引流通畅后,将胶管与肛门外周皮肤缝合固定,防止脱落。
该术式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优点是组织损伤小,愈合快,避免术后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等并发症,很好的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术后第1d起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一次,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如分泌物稍有臭味可改用甲硝唑冲洗)。
由于运用该术式的患者其瘘管必定较复杂,位置较深,故冲洗后尽可能回抽、吸干管腔内的残余液体,避免新感染源,并告知患者多直立缓行,通常拔管时间约2w,拔管后可配合垫棉压迫疗法以加速创腔闭合[11]。
综上所述,肛瘘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复杂性肛瘘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仍然是外科领域棘手问题之一,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肛瘘的根治与保护肛门功能之间的矛盾[12]。
科学的选择术式至关重要,在解决肛瘘这个疾病的同时,一定要维护好肛门的正常功能,形态,避免术后肛门畸形,狭窄,失禁等并发症,与此同时,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是未来肛瘘治疗的一个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陆金根.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186-187.
[2]陆金根.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195-197.
[3]祝斌,戴洛.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21-22.
[4]常文萍,关靖.生肌玉红膏与百克瑞联用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体会[J].天津药学,2008,20(2):41-42.
[5]McCourtney JS,Finlay IG. Setons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istula in ano[J].Br J Surg,1995,82:448-452.
[6]张东铭.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463.
[7]史仁杰.肛瘘挂线疗法的焦点问题[J].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212-217.
[8]陆金根.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196-197.
[9]陆金根,曹永清,何春梅,等.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2):140-146.
[10]仲贵香.隧道式拖线术治療59例难治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7):3798-3800.
[11]曹永清,王琛,潘一滨,等.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21例临床分析及若干问题探索[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5):36-38.
[12]陈文平,毛宽荣.肛瘘手术进展及临床选择策略[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6):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