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导学案_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导学案_3

课题: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电视剧《长征》第一集片头视频(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绝路逢生---原因篇教师: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学生: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正确的战略战术。

第五次失败了。

思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小组讨论。

小组1:1933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小组2: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二、山重水复----开始篇教师:仔细阅读课本59—60页,了解长征初期的路线。

并在课本60页长征示意图上标出。

教师:长征二万五千里,历经11个省,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思考:长征开始后中央红军后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学生: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思考:红军为什么改向贵州前进?关键时刻谁给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小组1: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所以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部下口袋阵,等着红军前去。

博古等执意去湘西与二六方面军会合。

小组2:在红军生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停止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三、柳暗花明-----转折篇展示:视频遵义会议教师:根据视频,结合课本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学生1:遵义会议的时间:1935年1月学生2:遵义会议的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学生3: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4张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4张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2.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3.体会红军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敢于牺牲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自主学史——梳理核心知识体系二、合作探史(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1.仔细阅读课本81页,并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红军五次反围剿斗争史实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原因: 红军第 次反“围剿”失败 ,党中央被迫转移。

开始: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 革命根据地。

故事(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胜利: 年 月 会师 意义: ①粉碎了 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转折: 年 月召开的 会议。

2.结合遵义会议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结合史料探究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材料1: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材料2: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材料3: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

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三、学以用史——巩固新知1.(2020·贵州黔南)8.电视节目《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对右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新授课
课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的】
1、了解国民党军队对依据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围歼〞及红军第五次反〝围歼〞状况。了解红军长征的缘由,识记红军长征末尾的时间、路途及成功的标志,看法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重点〕
2、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义务3:【小组探求】阅读教材第83页〝过雪山草地〞的内容,回答以下效果。效果结合长征表示图写出长征的全部经过
义务4:【小组探求】阅读教材第83—84页〝红军成功会师陕甘〞的内容,回答以下效果。效果1.说出长征完毕的标志。效果2.讨论红军长征成功的意义3.感受长征肉体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互助探求生成才干】
义务2:【小组探求】阅读教材第81—83页〝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的召开,回答以下效果。效果1.讨论红军自愿停止战略转移的缘由?效果2.结合长征路途表示图,说出红军长征初期的进军路途。效果3.归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看法红军打败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真诚情怀。〔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梳理知识】
义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效果记载反应教员。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背景
(1)缘由: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红
军失利。
(2)末尾:年 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包围西进,末尾长征。
(3)困境: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人员损失沉重,朋友布下重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并能理解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1. ,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2.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 ,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四、随堂演练1.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D.使部队得以休整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吴起镇B.会宁C.甘孜D.懋功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⑥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⑤⑥①C.③④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过大雪山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6.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33年秋2.1934年10月3.1935年10月4.甘肃会宁三、合作探究1.(1)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长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课导学案_1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长征路线,遵义会议,长征精神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长征》的一段视频资料,毛泽东书写《七律·长征》,背景是长征中的一些场面。

边看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反映一件什么事件。

做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鲜血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重走长征路出示资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为什么长征?2.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事件?3.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4.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什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完成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1)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采用补充资料的形式,认识前四次围剿我们都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根据地图简单介绍过程(2)遵义会议,根据教材明确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指名回答,并补充,重点分析其重要意义,是中国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路线,根据地图找找长征中军事行动。

小组讨论,并介绍。

独立叙述,合作完成,指名回答,加深印象2.讲述长征故事课前各位同学查找资料,介绍长征中的小故事。

小组分享故事,再小组代表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

(包括遵义红军坟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3.体会长征精神数字话长征,表格展示红军长征中的数据,感受红军长征的精神通过故事,数字,视频,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公开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公开课导学案_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作课人
目标1、阅读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目的;结合教材整理出长征的路线,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结合材料,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培养读阅读分析材料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阅读教材、材料,观看视频、图片,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
长征经过和精神
教学
难点
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雕塑作品《地球
上的红飘带》,师语:
这座雕塑坐落在甘肃
会宁,同学们知道为
什么要在此地建造这
座雕塑吗?(纪念长
征的胜利)在红军的
漫漫征途中,矗立着
一座又一座这样的纪
念碑,今天就让我们
沿着当今红军的足
迹,回顾那段激情燃
烧的岁月,瞻仰革命
的丰碑,感受伟大的
长征精神,进入本课
第一篇章:红军不怕
远征难。

看图片感受,接下
来齐读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四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学意图1、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落实本课基本知识和线索。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所承载的内涵精神的认识;传承长征精神完成对长征意义的认识,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深化认识: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它粉碎了国民党扼杀革命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传播革命思想;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红军伟大长征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坚持和发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国家未来的需要,更加需要传承长征精神。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怕挫折的精神,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信心和勇气,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二、知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分析和运用历史资源的能力,适当拓展有关知识。

三、过程方法1、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长征的内容,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形成对长征历史意义的共同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红军长征体验和感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过程和长征精神教学难点红军长征所形成的长征精神的永恒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具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ppt教学方法: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体验和探究相结合[导入]:一、诗歌长征展示《七律长征》,出示毛泽东手迹同学们共同朗诵《七律长征》,(长征胜利后,作者一挥而就)。

万水千山只等闲,从这首诗你能发现长征经过了哪些山和水?那长征还经过哪些地方,让我们一起回顾长征的经过学习长征历史提问:问: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问:长征开始时间?(1934年10月)问:从哪出发?(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问:长征的路线?(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途中召开一个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学设计_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与结果;理解长征精神。

能力目标:从红军胜利──失败──胜利的史实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学习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长征精神。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播放红军长征展视频导入生观看视频,师提问:它叙述的跟那一事件有关?看了此视频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长征途中惊天动地的故事层出不穷,长征精神也作为民族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下面就让我们追随着红军先烈的脚步,再次穿越千山万水,重走漫漫长征路,重温长征事,重悟长征精神。

二、探究长征原因过渡:红军长征25000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具体数字呢,我们同学课间操,每天绕操场跑四圈,大约1200米,跑下来什么感觉呢?(累)这25000里相当于我们操场的41666圈,并且是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方,红军为何要走这漫漫的长征路呢?生课前预习找出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师加以引导。

1、国民党为什么要屠杀共产党?共产党势力越来越大。

国民党惊慌。

2、共产党势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呢?(温故知新)共产党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3、观看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战争胜负在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三、合作探究长征1、学生分小组,在学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上重走长征路标清长征历经的每一处,找出出发点、会师地点、经历的省份河流。

最后明确路线:离开瑞金→强渡湘江→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吴起会师→会宁会师2、图说长征场景一:遵义会议的旧址图片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对比遵义会议前后,领导思想不同,及红军遭遇的不同,理解遵义会议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学设计_0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课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科目历史教师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四、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与文法教师提出任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使学生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出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引导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播放《长征》主题曲并设疑问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

产生兴趣,观看视频把学生引入长征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2、掌握长征的路线及长征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3、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习难点:红军长征的精神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红军损失过半,敌人又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口袋阵,红军何去何从?3、请找出有关遵义会议的有关信息。

4、找出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的行军路线。

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有什么历史意义?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探究二:想一想: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探究三: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检测1.在第几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进行长征()A、三B、四C、五D、六2.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是在()A、第五次反围剿后B、遵义会议后C、渡过金沙江D、长征结束后3.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A、四渡赤水B、渡过乌江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A、四渡赤水B、渡过乌江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5. 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二方面军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B、甘肃C、吴起镇D、井冈山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B、四渡赤水河C、渡过金沙江D、遵义会议的召开8.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A、1933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4年10月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学设计_0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遵义会议难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毛泽东《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学生伴着歌曲十送红军,集体朗诵)二、讲授新课(板书本课的三个内容,同时幻灯片展示,学生了解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一、兵临城下突围败—长征原因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经过三、陕甘会师尽开颜—长征结果一、兵临城下突围败自学任务一: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81页内容并思考: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看书,作答,教师讲解确定答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二、力挽狂澜万里行自学任务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第一段内容并结合课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说出红军长征初期(遵义会议前)的进军路线?展示长征进军路线图,请同学根据教材长征路线示意图讲述红军初期进军的路线的经过。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红军遵义会议前的行军路线)问题探究一:红军在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形势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为什么改道贵州?(1)长征开始时红军在军事上出现很大失误,红军渡过湘江时,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2)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3)如果依然按博古、李德等人的计划前行,正中国民党下怀。

自学任务三:请同学们阅读 p82-83页内容,说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学生,回答,教师表格归纳总结,见幻灯片)播放遵义会议的视屏资料,及遵义会议旧址的相关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教案_3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学习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2.通过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体会长征精神【学习重点】:体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习难点】:理解并体会长征精神【学习过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81到84页,先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完成本课问题。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背景:2.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和地点:3.遵义会议召开前的军事行动:4.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二、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的军事行动及其相应的影响: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红军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及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2.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合作探究】1.我们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你会搜集长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事件?说明理由2.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我的收获】【当堂检测】1.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丽丽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

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2.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长征途中的下列事件()①四渡赤水②渡过湘江③巧渡金沙江④会宁会师⑤爬雪山过草地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⑤⑥③①②C.②①③⑥⑤④D.②①③⑤⑥④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百团大战4.81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长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是()A.四渡赤水B.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吴起镇会师5.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结果都被红军。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时间:2023年月日【课程标准】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实,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探究胜利原因,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2.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让学生感知历史,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3.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智慧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就是毛泽东所作的《长征》,请欣赏视频《长征》。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长征有什么特点?对于又远又难的长征,红军是什么态度?好,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去打开长征这部凝重的历史画卷,去触抚长征这段历史的心灵,去体验长征的艰险,去感受长征留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智慧先学】一、红军长征的原因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1934.10——1936.10)1.开始:年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1)目的——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时间?地点?内容?意义?3.胜利结束——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路线: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三、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P86)补充:①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易混点:生死攸关—遵义会议转危为安—长征【智慧碰撞】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课导学案_3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遵义会议。

2、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长征的历程。

新课讲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提出问题:国民党反动派前后五次“围剿”的结果如何?继续思考:为什么红军能够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过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出示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提出要求:了解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

讲解: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小组讨论探究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2)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1.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
第二,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
2.遵义会议
(1)内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遵义会议。
难点
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毛泽东《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遵义会议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党更加自觉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战略转移的方向,这对于各路红军会师西北、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我们无法设想,没有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果;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会是什么情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事业,至今还在享用着遵义会议及这次会议延续和拓展的伟大成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吴起会师→会宁会师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战略转移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倾”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2.重点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
重点: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