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之翻译过程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edc0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a.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有些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引出基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转录:讲解转录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和加工。
4. 翻译:讲解翻译的过程,包括tRNA的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
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讲解基因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7.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性。
8.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基因表达的调控:介绍基因表达在细胞分化、发育和生理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如启动子、增强子等。
2. 基因编辑技术:介绍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之翻译过程的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之翻译过程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d843e302020740bf1e9bd9.png)
教学理念分析教材地位学情分析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 1 节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第 2 课时)教学设计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教材内容的核心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承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转录之后, mRNA来到细胞质,将携带的遗传信息翻译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又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有关“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和“氨基酸怎样与 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 是学习翻译过程必须首先解决的两个问题。
关于 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在 P64的思考与讨论模块中推演了密码子的破译过程,进而得出密码子概念和密码子表,密码的特点以及会查密码子表是各种生物试卷中常常易考的知识点。
关于氨基酸怎样与 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问题引出了翻译过程所必须的 tRNA。
最后给出了蛋白质合成的具体步骤。
本节内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为我们后面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转录过程,掌握了转录所需要的概念、场所、条件和产物,而这些正是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翻译过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发生在微观世界细胞中的翻译过程,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将微观世界的翻译过程宏观化,抽象具体化,借助视频播放翻译过程,小组合作交流,实践动手演示翻译的过程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翻译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 1:基因以何种方式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引出转录和翻译↓引导学生再现回顾转录过程↓转录产生的mRNA 的去向问题?→ 引出翻译,观看翻译视频↓问题 2: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教学流程↓教学模式问题 3:密码子怎样与氨基酸之间相互识别?↓小组合作交流,借助教具演示翻译过程↓比较学习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观看翻译视频,做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和课后探讨以问题为“引线”,实行 5+35+5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知识1、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方面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9458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1.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DNA转录和翻译的过程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2. DNA的转录过程3. 翻译过程及蛋白质的合成4. 实例分析: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2. 通过动画演示DNA转录和翻译过程3.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4. 课堂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DNA转录和翻译动画演示3. 相关实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功能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3. 演示DNA的转录过程,解释转录的意义和结果4. 演示翻译过程,解释翻译的意义和结果5. 通过一个实例分析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基因突变相关的生物学现象7. 总结:强调基因、DNA转录和翻译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因、DNA转录和翻译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相关实验报告,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功能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最新的基因研究领域,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2. 探讨基因治疗的应用和前景。
3. 分析一些与基因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保护和基因歧视。
八、教学资源1. 推荐一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如《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2.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如基因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数据库。
3. 推荐一些科普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DNA转录和翻译过程时,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过程。
高中生物_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eac6e2a32d7375a517809a.png)
预习题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结束3、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学习重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预习导航】一、剖析翻译概念1、什么是翻译?2、明确翻译的场所------------------------------- 、模板-------------------------------原料----------------------------- 、产物-------------------------------3、翻译的实质是什么?二、试着解读密码子表1.什么叫密码子?2.密码子表中,哪些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3.一种密码子,决定多少种特定的氨基酸?那么一种氨基酸是否只有一种密码子来决定?三、认识tRNA1.什么叫反密码子?2、tRNA的作用是什么?3、一种tRNA能转运多少种氨基酸?那么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少种tRNA转运?四、解析翻译过程1、mRNA进入细胞质,与谁结合?2、谁与mRNA相互识别,携带特定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3、第一个氨基酸通过形成什么而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4、tRNA遇到什么密码子,合成终止?5、翻译完成后,肽链从哪里脱离?五、【自我检测】⒈遗传密码位于[ ]A.蛋白质分子上B.DNA分子上C.RNA分子上D.信使RNA分子上2.复制、转录、翻译的模板分别是()A.DNA的一条链、tRNA、DNA的一条链 B.DNA的一条链、rRNA、mRNAC.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 D.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tRNA 3.一个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AGA,此RNA运载的氨基酸是()A、丝氨酸(UCU)B、谷氨酸(GAG)C、精氨酸(AGA)D、酪氨酸(UAU)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一种氨基酸可以含有多种密码子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D、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RNA来转运5、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2dd7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d.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以及如何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画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设计实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动画和示意图,用于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准备实验材料,用于实验模拟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讲解DNA如何转录成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3. 展示:展示相关的动画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 实验:进行实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转录和翻译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
2. 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3.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2. 教学难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生物为例,阐述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
2. 通过图表和数据,展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3. 引导学生探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九、教学准备:1. 收集相关的生物案例,用于阐述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
2. 准备图表和数据,用于展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3.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e2d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b.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验材料:DNA模板、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翻译模板、氨基酸等。
3. 生活实例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2. 转录过程:讲解转录的定义、场所、条件及产物,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过程。
3. 翻译过程:讲解翻译的定义、场所、条件及产物,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翻译过程。
4.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介绍实验原理、步骤及结果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5. 生活实例解析: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
3. 成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七、学习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八、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调查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意义。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翻译)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1)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翻译)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1)](https://img.taocdn.com/s3/m/5fa794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b.png)
高一生物必修二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时:1 主备人:刘乐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翻译【教学目标】1、掌握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2、概述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3、基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用同一套遗传信息的事实,认同当今生物可能有着共同的起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DNA的转录,是一个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析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理解并识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认真阅读P66-69,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把知识点、重难点和疑难点作出标记,限时2分钟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指导1:认真阅读P66-67页,思考以下问题,限时4分钟1、阅读P66页第一段,mRNA合成以后通过什么进入细胞质中?2、阅读P66页第二段,翻译的定义?实质?3、阅读P66页第三、四段回答:①绝大多数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几种?②氨基酸和碱基的关系是如何?③什么是密码子?4、认真阅读P67页表4-1回答: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是什么?5、完成思考讨论两个问题6、阅读P67页下半段回答:①tRNA的功能?特点?②与mRNA相比tRNA的分子结构特点是?③什么是反密码子?自学指导2:认真阅读P68和69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限时4分钟1、阅读P68页第一段回答:①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什么?②一个核糖体与几个tRNA结合?2、观察图4-7,简述肽链合成的过程3、阅读P69页第一段回答:翻译的特点?4、阅读P69页第二段回答:①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什么?②中心法则的提出者?内容是什么,并用图解表示5、在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载体、表达产物和提供能量的分别是?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学生展示(二)点拨中心法则问题的技巧(1)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DNA转录。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7249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1.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够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基因与DNA的关系2. 转录:DNA到mRNA的合成过程3. 翻译:mRNA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4. 蛋白质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5. 实验: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蛋白质的功能。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蛋白质功能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直观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用于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
3. 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基因的概念,解释基因与DNA的关系,阐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
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5. 总结:强调蛋白质的功能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基因、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功能的掌握程度。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c5cde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b.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
1.2 教学内容:介绍基因、DNA和蛋白质的概念。
解释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例子介绍基因、DNA和蛋白质的概念。
使用动画或视频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1.4 作业:让学生绘制基因、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图。
第二章:转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转录的概念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转录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2.2 教学内容:介绍转录的概念和过程。
解释转录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转录的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转录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2.4 作业:让学生回答转录的定义、条件和产物的问题。
第三章:翻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翻译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3.2 教学内容:介绍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解释翻译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3.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翻译的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翻译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3.4 作业:让学生回答翻译的定义、条件和产物的问题。
第四章:蛋白质的功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
让学生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
解释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例子介绍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
使用案例或实验介绍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4 作业:让学生回答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的问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合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解释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0518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5.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具体步骤、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3. 课堂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好奇心。
2. 讲解基因的概念:介绍基因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讲解转录的过程:阐述转录的步骤、条件和产物。
4. 讲解翻译的过程:阐述翻译的步骤、条件和产物。
5. 讲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阐述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7.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基因、转录和翻译的理解。
2.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作业和测验的批改,了解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基因研究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基因领域的前沿知识,如基因编辑技术等。
3. 组织学生参加基因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45b48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7.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3. 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重点:1. 基因与DNA的关系;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3.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 中心法则的拓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2. 学生分享对基因和蛋白质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基因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2. 通过PPT展示基因与DNA的关系,强调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3. 学生跟随PPT同步操作,加深对基因概念的理解。
三、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 通过PPT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强调tRNA和rRNA的作用;3. 学生跟随PPT同步操作,加深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
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0分钟)1. 讲解中心法则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RNA和蛋白质的规律;2. 通过PPT展示中心法则的拓展,包括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 和DNA的规律;3. 学生跟随PPT同步操作,加深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PPT课件和实验材料的使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中心法则的发展。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ad1e35b14e852459fb5765.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一、教材分析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 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对本模块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需要很多物质和结构的参与,因此学生易混乱、难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分2 课时,翻译为第2 课时。
课程标准对本节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教师在课堂上逐步展开知识的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
本课时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侧枝内容是密码子、tRNA 。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翻译过程。
本节内容教材首先从细胞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位于细胞核中的DNA 是如何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然后再将学生引导到分子水平的学习,在从分子水平认识蛋白质的合成后,教材又回归到细胞水平。
因此教师要注意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密码子的概念和特点;熟练地查阅密码子表。
(2)认识tRNA ,了解tRNA 的功能及特点。
(3)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4)掌握基因的碱基、mRNA 的碱基和氨基酸数目的对应比例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掌握先逻辑推理再实验验证的方法。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识图、辨图和分析释图的能力。
(3)通过制作翻译过程的剪纸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
(2)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密码子的概念和特点;tRNA 的特点。
(3)基因的碱基、mRNA 的碱基和氨基酸数目的对应比例关系。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方法谈话、演示、讨论、讲授等。
五、教学准备1.PPT。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翻译 教案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翻译 教案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29b0b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b.png)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归纳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2、通过模拟活动,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3、理解脱氧核苷酸序列、核糖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重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教学过程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信息支持及相关能力点【知识回顾】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问一:1、什么是密码子?2、密码子有多少种?3、密码子有何特点特点【任务布置】展示希沃课件中的竞争游戏,强化和检验学生对密码子表的读取,并在活动后归纳氨基酸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思考并回答: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作为1个密码子。
密码子有64种,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62种可编码氨基酸。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和通用性。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完成希沃活动回顾碱基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对后续翻译过程的理解。
能力点5:运用希沃交互式课件组织教学。
设计“密码子表读取”的竞赛活动,融入游戏元素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
【知识讲解】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提问二: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核糖体)上的呢?知识点一:tRNA分析作为“搬运工”的tRNA的特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4-6,明确tRNA怎样与mRNA上相应生物密码子结合。
知识点二:翻译过程指导学生结合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图4-7及相关内容,并概述翻译过程。
1、mRNA上的什么信息决定翻译的起始和终止?2、根据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分析,课件中mRNA上共有几个密码子?3、课件中翻译合成的肽链氨基酸序列是怎呈三叶草形读图明确反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解能力点2:资源获取与筛选。
筛选“tRNA的结构图”,为了更加直观的理解tRNA的结构特点。
能力点5:运用希沃交互式课件组织教学。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bdd0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8.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通过动画和示意图展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利用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基因的概念、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2. 相关实例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动画和示意图:用于展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讲解:介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演示:播放动画和示意图,展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案例分析:提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例子,如遗传病、生物育种等。
2.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解答:教师提问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问题,学生举手回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知识抢答:设置有关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抢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教学设计讲课稿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教学设计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29f1f67fd5360cbb1adb15.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常熟外国语学校陆斐一、教材分析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对本模块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需要很多物质和结构的参与,因此学生易混乱、难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分2课时,翻译为第2课时。
课程标准对本节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师在课堂上逐步展开知识的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
本课时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侧枝内容是密码子、tRNA。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翻译过程。
本节内容教材首先从细胞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位于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然后再将学生引导到分子水平的学习,在从分子水平认识蛋白质的合成后,教材又回归到细胞水平。
因此教师要注意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密码子的概念和特点;熟练地查阅密码子表。
(2)认识tRNA,了解tRNA的功能及特点。
(3)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4)掌握基因的碱基、mRNA的碱基和氨基酸数目的对应比例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掌握先逻辑推理再实验验证的方法。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识图、辨图和分析释图的能力。
(3)通过制作翻译过程的剪纸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
(2)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密码子的概念和特点;tRNA的特点。
(3)基因的碱基、mRNA的碱基和氨基酸数目的对应比例关系。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方法谈话、演示、讨论、讲授等。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9005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2.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难点:1. 转录和翻译的详细过程。
2. 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案。
2. 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遗传病的发生,引发学生对基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基因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转录的过程:讲解转录的定义、过程和产物,使用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录过程。
4. 翻译的过程:讲解翻译的定义、过程和产物,使用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翻译过程。
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讲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
8.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747379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e.png)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个重难点
突破
2个概念
重难点: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概念 1 :密码子
概念 2 : tRNA
形成
2个问题
问题 1 : mRNA 的碱 基与氨基酸之间的 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
问题 2 :游离在细 胞质中的氨基酸是 怎样运送到核糖体 的?
通过严谨实验探究和物理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建立严谨的科学探 究精神,认识并产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尊重和信任。
1、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出 RNA 碱基数目与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2 、通过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培养学生会质疑、重证据、讲逻 辑的科学思维。 3、基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的事实,阐明生物界 统一性,认同当今生物可能有共同起源,形成生物进化观。
教材分析
学科内容 学科思维 科学发展 达成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及 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理解转录产生的mRNA如何进一步翻译为蛋白质,包括核糖体的 作用、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肽链的合成等过程 。建立模型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真正认识到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
3、阅读材料找出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根 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4、给出 mRNA 上碱基,其编码几个氨基酸?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及 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2 、走进遗传密码破译,解决问题 ,形成理解概念
教学反思
提出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密码 子表,以及密码子 的特点、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导学生演绎密码子的破译过程
碱基数目
氨基酸数目
如果1个
4
如果2个
16
推测3个
64
2、 得出结论和密码子的概念
结论:三个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
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3、归纳密码子表的特点
4、习题练习,检验学生对密码子的掌握情况
问题3:氨基酸怎样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通过tRNA的反密码子】
复习回顾,温故而知新。
过渡
关于mRNA的去向问题,设问并提示,组织学生观看mRNA翻译过程的视频,建立翻译过程的初步印象。
遗传密码的翻译过程(时间约35分钟)
积极思考,跟上老师的思维,认真回答问题。
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探讨遗传信息的翻译的具体过程,借助教具直观演示,最后由小组长上黑板向大家作演示。
↓
课堂练习和课后探讨
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引线”,实行5+35+5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方面
1、培养和发展学生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通过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氨基酸、tRNA、mRNA和核糖体的教具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导入
复习回顾(时间约5分钟)
复习回顾再现遗传信息转录的过程。
通过一组与蛋白质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基因通过方式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
引导回顾: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
1、场所:细胞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突破策略
图片、视频直观展示,分小组交流讨论,将抽象的翻译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将细胞中“微观”的翻译过程“宏观化”。
教学用具
2、模板:DNA的一条链
3、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4、能量:ATP
5、酶:解旋酶、RNA聚合酶
6、碱基配对特点:A--U C--G T--A G--C
7、产物:mRNA
8、 结果:遗传信息由DNA流向mRNA
9、 mRNA的去向:通过核孔来到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过程的开始)。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转录过程。
2、抽小组长上黑板演示翻译的过程【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提醒关键环节】
3、教师演示翻译过程,并做翻译过程的总结。
4、根据翻译的过程,得出翻译的概念
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激活学生思维,引出实验探究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4.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DNA分子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
积极思考,回答转录和翻译各自的场所,模板,原料,产物,遗传信息流动方向。
比较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异同点
转录
翻译
场所
细胞核
细胞质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游离的氨基酸
产物
mRNA
多肽链
方向
DNA流向mRNA
mRNA流向蛋白质
通过比较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翻译过程的掌握。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观看翻译过程的视频(教师一边讲解翻译过程一边给学生做总结)
课堂练习(时间约5分钟)
1. 在下列的转录简式中有核苷酸()
DNA:-C--G--
A.4种B.5种 C.6种 D.8种
2.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不需要()
A.核糖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D.核糖核酸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转录过程,掌握了转录所需要的概念、场所、条件和产物,而这些正是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翻译过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发生在微观世界细胞中的翻译过程,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将微观世界的翻译过程宏观化,抽象具体化,借助视频播放翻译过程,小组合作交流,实践动手演示翻译的过程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翻译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流程
问题1:基因以何种方式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引出转录和翻译
↓
引导学生再现回顾转录过程
↓
转录产生的mRNA的去向问题?→引出翻译,观看翻译视频
↓
问题2: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
↓
问题3:密码子怎样与氨基酸之间相互识别?
↓
小组合作交流,借助教具演示翻译过程
↓
比较学习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
↓
观看翻译视频,做课堂小结
展示tRNA的结构,讲解tRNA的功能。
【‘三叶草结构’,作为‘搬运工’负责转运氨基酸】
提问:蛋白质翻译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何?
原料: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装配机器’: 核糖体
‘模板’: mRNA
‘搬运工’: tRNA
1、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这犹如一个小小的工厂,有了原料,装配机器,模板,搬运工,这个工厂怎么运转呢?
生物必修二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分析教材地位
本节教材内容的核心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承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转录之后,mRNA来到细胞质,将携带的遗传信息翻译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又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有关“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氨基酸怎样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是学习翻译过程必须首先解决的两个问题。关于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在P64的思考与讨论模块中推演了密码子的破译过程,进而得出密码子概念和密码子表,密码的特点以及会查密码子表是各种生物试卷中常常易考的知识点。关于氨基酸怎样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问题引出了翻译过程所必须的tRNA。最后给出了蛋白质合成的具体步骤。本节内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为我们后面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