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变常数和比较半衰期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与计算方法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与计算方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存在着许多肉眼无法直接察觉但却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影响的现象,放射性衰变就是其中之一。
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
理解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和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于核物理学、地质学、医学等众多领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可以用几个关键的概念来描述。
首先是半衰期,这是放射性衰变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
半衰期指的是放射性原子核数量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有的短至几毫秒,有的则长达数十亿年。
例如,碘-131 的半衰期约为 8 天,而铀-238 的半衰期约为 45 亿年。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衰变常数。
衰变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概率。
它与半衰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半衰期可以计算出衰变常数,反之亦然。
放射性衰变遵循指数衰减规律。
假设初始时刻某种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为 N₀,经过时间 t 后,剩余的原子核数量 N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N = N₀ × e^(λt) ,其中λ就是衰变常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计算放射性衰变的相关参数。
比如,已知一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和初始数量,要计算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剩余数量。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 100 克初始质量的放射性物质,其半衰期为10 天。
那么经过 20 天后,剩余的质量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衰变常数λ。
由于半衰期 T₁/₂= 10 天,根据公式λ = ln2 / T₁/₂,可以算出λ ≈ 00693 /10 ≈ 000693 。
然后,将 t = 20 天,N₀= 100 克,λ = 000693 代入公式 N = N₀ × e^(λt) ,得到 N = 100 × e^(-000693 × 20) ≈ 25 克。
放射性衰变的计算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探索核物质的衰变实验步骤
探索核物质的衰变实验步骤核物质的衰变是核能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为了探索核物质的衰变规律,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探索核物质的衰变实验步骤。
为了使文章易于阅读,我们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叙述:实验目的、实验所需材料、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索核物质的衰变规律,了解不同衰变类型的特点及其在实验中的表现,进一步理解核物质的性质。
二、实验所需材料1. 放射性样品:选择具有放射性衰变性质的核物质样品,如放射性同位素。
2. 探测器:可选用放射线探测器、Geiger-Muller管或闪烁体探测器等,以便测量放射性衰变的放射线。
3. 计数器:用于记录和计算衰变事件的次数。
4. 实验设备:包括支架、样品夹持器、闪烁体探测器固定装置等。
5. 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选取一定数量的放射性样品,并将其放置于样品夹持器中进行固定。
2. 设备安装:将放射线探测器(如闪烁体探测器)固定在样品旁边的支架上,确保其与样品保持一定距离。
3. 数据记录与采集:开启计数器,并将其连接到探测器上,对放射线进行连续计数,记录衰变事件的次数。
4. 实验观测:通过连续观测一定时间段内的衰变事件次数,绘制出衰变事件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即衰变曲线)。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核物质的衰变常数和半衰期等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四、数据处理1. 计算衰变常数:根据衰变曲线的指数衰减形式,采用半对数坐标纸绘制衰变曲线,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衰变常数。
2. 计算半衰期:利用衰变常数可计算出核物质的半衰期,半衰期是指在衰变曲线上一半原子核衰变所需的时间。
3.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得到的衰变常数和半衰期,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比较不同样品或不同衰变模式下的衰变特点。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我们可以探索核物质的衰变规律,进一步了解核物质的性质,为核能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放射性半衰期的测定原理
放射性半衰期的测定原理放射性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同位素在一定时间内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半衰期的测定是比较放射性同位素初始活度与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活度之间的差别,以求得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下面将分别介绍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半衰期的概念、放射性半衰期的测定原理以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首先,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元素,但其质子数或中子数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核能级或能量状态。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稳定同位素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即具有自发放射性衰变的能力。
放射性衰变主要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伽马射线发射等。
放射性同位素在自发衰变的过程中会发出相应的放射线,这些放射线可以被探测器捕捉到,从而用于测定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
其次,半衰期是衡量放射性衰变速率的重要指标。
放射性半衰期是指在任意给定时刻,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衰减到初始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是一种固有的特性,对于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来说是恒定的。
半衰期的长短与放射性同位素的稳定性有关,稳定性越低,半衰期越短。
放射性半衰期的测定基于以下原理:放射性同位素在一定时间内衰变一半,说明具有一定的衰变速率。
而衰变速率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成正比,即活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其衰变常数及半衰期。
常用的测定放射性半衰期的方法有几种,其中包括计数方法、测量方法和谱方法。
计数方法主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事件进行计数。
通过放射线探测器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探测,记录单位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从而得到活度值。
利用实验测得的初始活度和一段时间后的活度,可以求得衰变常数及半衰期。
测量方法一般包括重项法和轻项法。
重项法是利用质谱仪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质量数,通过测定样品中同位素含量的变化来确定半衰期。
轻项法则通过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方法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测量,从而确定半衰期。
谱方法主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特征能谱的测量来确定半衰期。
炭元素半衰期计算公式
炭元素半衰期计算公式炭元素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原有的放射性核素数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炭元素的半衰期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炭元素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炭元素的半衰期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t1/2 = (ln2) / λ。
其中,t1/2表示半衰期,ln2表示自然对数的底数,λ表示衰变常数。
衰变常数是一个与放射性核素本身相关的物理量,它与核素的半衰期成反比。
因此,通过衰变常数可以计算出炭元素的半衰期。
炭元素的半衰期计算公式是基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
放射性核素会不断发生衰变,其中一部分原子核会发射出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线,从而转变成其他元素。
半衰期是指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放射性核素数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因此,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核素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炭元素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的计算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炭元素的半衰期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性质和行为,从而推断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运移规律。
在工程应用中,炭元素的半衰期可以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年和放射性示踪等领域,为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炭元素的半衰期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科学家可以通过测量炭元素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核素数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其半衰期。
通过实验验证,可以进一步确认炭元素的半衰期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炭元素,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计算公式也具有类似的形式,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可能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放射性核素和实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和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炭元素的半衰期计算公式是研究放射性核素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炭元素的半衰期,进而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和在工程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元素半衰期清单计算公式
元素半衰期清单计算公式在核物理学中,半衰期是指某种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其原始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衰变速率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核物理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清单,并探讨计算半衰期的公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及其半衰期:1. 钍-232(Th-232),14.05亿年。
2. 铀-238(U-238),4.468亿年。
3. 钍-230(Th-230),75,380年。
4. 铀-235(U-235),703.8万年。
5. 钍-234(Th-234),24.10天。
6. 铀-234(U-234),245,500年。
7. 钍-228(Th-228),1.911年。
8. 铀-233(U-233),159,200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及其半衰期。
这些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的半衰期不仅对核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地质学、考古学和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公式。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但是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与其数量成正比,即:N(t) = N0 e^(-λt)。
其中,N(t)是时间t时放射性元素的数量,N0是初始时刻放射性元素的数量,λ是衰变常数,t是时间。
衰变常数λ与半衰期T1/2之间有如下关系:λ = ln(2) / T1/2。
将λ代入放射性元素数量的指数函数中,可以得到放射性元素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指数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以铀-238(U-238)为例,其半衰期为4.468亿年。
假设初始时刻铀-238的数量为N0,那么在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其数量将减少到N0的一半。
根据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可以得到:N(2T1/2) = N0 e^(-ln(2))。
化简后得到:N(2T1/2) = N0 / 2。
第二章核衰变
子核比母核质量数相等,质子数多1
实例
32 15
~ P S Q
32 16
实质-母核的一个中子释放负电子转变为质子
衰变
定义
放射元素放射 粒子(正电子)后,转 变为原子序数减去1的另一个原子核。
A Z
X
A Z 1
Y vQ
子核比母核质量数相等,质子数少1
实例
13 7
N C v Q
13 6
实质-母核的质子释放一个正电子转变为中子
p n
1 1 1 0 0 1
H n e
电子俘获
定义 原子核俘获核外电子,使核内的一个质子变为 一个中子,电荷数变为Z-l 多为K电子俘获 A Z
X
A Z 1
Y vQ
子核比母核质量数相等,质子数少1
1.钍系—4n系
4n表示系中各核素的质量数为4的倍数
其起始元素是 208Pb(稳定)
2.铀系—4n+2系
232 90
Th 通过一系列α衰变最后生成
表示系中各核素的质量数为4的倍数+2 其起始元素是 206Pb(稳定)
238 92
U
通过一系列α衰变最后生成
3.锕系—4n+3系
表示衰变系中各核素的质量数为4的倍数+3 其起始元素是235U通过一系列α衰变最后生成207Pb(稳定)
N N0e
t
T
ln 2
0.693
经过一个T后,其放射性核素衰减到原来的1/2, 两个T后衰减到原来的1/4,依此类推,经过n个T 后,将衰减到原来的(1/2)n ,这样就得到
放射治疗模拟试题及答案
放射治疗模拟试题及答案1、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有:腔内近距离治疗、管内近距离治疗、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术中近距离治疗和()近距离治疗。
A、敷贴B、皮肤C、血管内D、插值答案:A2、60Co衰变的最终产物是()的稳定同位素。
A、60NiB、14CC、18FD、99Te答案:A3、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供材料,其中不包括()材料。
A、许可证延续申请报告B、监测报告C、许可证有效期内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答案:D4、吸收剂量率的国际标准单位是()A、希沃特每秒Sv/sB、戈瑞每秒Gy/sC、居里CiD、贝克勒尔Bq答案:B5、国家将射线装置分为()。
A、Ⅰ类和Ⅱ类B、Ⅰ类、Ⅱ类、Ⅲ类C、Ⅰ级、Ⅱ级、Ⅲ级D、Ⅰ答案:B6、X射线治疗机产生的是()X射线56A、eV级B、KeV级C、MeV级D、GeV级答案:B7、下列关于组织权重因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辐射引起的不同生物学效应。
B、无量纲,它描述了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全身总危害的贡献。
C、为了统一表示各射线对机体的危害效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8、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比较好的仪器是()。
A、闪烁计数型巡测仪B、自由空气电离室C、热释光个人剂量计D、液体闪烁计数器答案:A9、不属于中子和物质的主要相互作用形式是()。
A、弹性散射B、非弹性散射C、慢化D、光电效应答案:D10、有关监测仪器的量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于或超过量程范围时,仪器还会有读数,但测量结果是不可靠的。
B、只要仪器有读数,测量结果是可靠的C、高于仪器本身本底的读数是可靠的D、高于环境本底的读数是可靠的答案:A11、α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电离、激发和()。
A、散射B、吸收C、光电效应D、电子对效应答案:A12、关于加速器,按粒子的加速轨道形状可分为()和回旋加速器A、静电加速器B、微波加速器C、直线加速器D、电子加速器答案:C13、屏蔽β射线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铅比有机玻璃屏蔽效果好B、对于β射线,应该分两步来考虑,先考虑对β粒子的屏蔽,再考虑对韧致辐射的屏蔽C、在对β射线进行屏蔽时,常常会产生韧致辐射,其韧致辐射穿透力很差,不需要屏蔽D、在对β射线进行屏蔽时,重原子序数的材料产生的韧致辐射更少答案:B14、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措施。
第二章 放射性衰变
三、α衰变纲图
各横线表示原子核的 能级 ;
各横线之间带箭头的 斜线表示核衰变的类 型,并用向左箭头表 示α 衰变;
238 图2-2、 94 Pu 的衰变纲图
各水平横线之间带箭头 的垂线表示子核通过发 射γ光子向能量较低的 能级跃迁。
§2.4 原子核的β 衰变和中微子
β衰变是指一种原子核放出β粒子或俘 获轨道电子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的放 射性现象;
2
(226.0254 222.0176 4.002603)uc 2
4.84MeV
E A4 222 Ed 4.84MeV 4.75MeV A 226
EY
4 4 Ed 4.84MeV 0.09MeV A 226
二、α能谱与核能级 1、α 粒子能谱
T1 / 2 1.414T1 / 2 ln 2 1
三、放射性活度
(1)放射性活度:我们定义放射性物质在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即-dN/dt 为该物质的放射性活度,也叫放射性核素的 衰变率
A
dN
dt
λN 0 e
λt
λN A0 e
λt
(2)单位:习惯上采用居里(Ci)作为放射性活 度单位,它的定义是,一个放射源如果在每秒钟 产生3.7×1010次衰变,这个放射源的放射性活
变,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放出各种射线,
原子核的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2、放射性衰变的模式 (1)α衰变:放出带两个正电荷的氦核; (2)β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 获(EC); (3)γ衰变(即γ跃迁)与内转换(IC); (4)自发裂变(SF) (5)几种罕见的衰变模式
二、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1、名词解释: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骨痛症候群,衰变常数、半衰期、氧效应、相对生物学效应;间期死亡:指细胞受较大剂量100Gy或更大照射后,不经有丝分裂,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死亡;增殖死亡:即细胞受照后经历1个或几个有丝分裂周期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引起的死亡;急性放射病: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慢性放射病: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歇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的电离辐射作用,达到一定累计计量后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通常以造血组织损伤作为主要表现;骨痛症候群:受亲骨性核素损伤的病人,出现四肢骨、胸骨、腰椎等部位的疼痛,其特点是疼痛部位不确切,与气候变化无一定关系;衰变常数λ:每秒衰变的核数为原有放射性核数的几分之几半衰期T=λ:放射性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氧效应:受照组织、细胞或者溶液系统,其辐射效应随周围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相对生物学效应:由于各种辐射的品质不同,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辐射的生物效应也是不同的,反映这种差异的量称之为相对生物效应;2、熟悉哪些是电离辐射直接、间接,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均称为电离辐射;不仅包括粒子辐射,还包括了部分电磁辐射X、γ紫外线及能量低于紫外线的电磁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相对于粒子辐射而言的;3、熟悉传能线密度的概念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路程时,由能量转移小于能量截止值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损失4、熟悉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元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态完全相同的一类原子;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多种核素;同质异能素: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而仅仅是能量状态不同的两种核素; 5、熟悉结合能、平均结合能的含义反映原子核的稳定性的指标是什么结合能:由若干个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原子核的稳定性指标:平均结合能6、熟悉核衰变的类型及其反应式,会简单计算;α衰变:X→Y+He+Q主要在重核中发生,由重核原子衰变成轻核原子,释放出氦的原子核;Β正衰变:X→Y+e++v+Q e为正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β负衰变:X→Y+e-+v+Q e为负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负电子γ衰变:X→Y+γ+Q原因:原子核处于激发态7、带电粒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带电粒子:1电离带电粒子通过介质时,直接与介质的原子核的壳层电子碰撞,或者发生静电库仑作用,带电粒子将一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传给壳层电子,使壳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也叫做电离;而这个自由电子和相对应的正离子通常被称为离子对;脱离出原子核束缚的自由电子又可以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继续在介质中引起其它原子或分子的电离称为次级电离;2激发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壳层电子获得的能量还不够大,不能成为自由电子,而只是从较低的能态跃迁到较高的能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一个原子经过激发后的状态我们把它叫做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他必定会向稳态跃迁,跃迁时还会放出其它的电磁辐射;3散射质量很轻的带电粒子在介质中通过时,由于它们和核或核外电子的电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运动方向的偏转,而不发生能量的改变,这时候我们说带电粒子与介质发生了散射;4轫致辐射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轫致辐射;当高速电子从介质原子核的电场中通过的时候,由于电子和原子核强烈的相互作用,即核电荷对电子的作用力,引起电子运动径迹发生弯曲,以加速度弯曲运动速度急降;但是加速运动的粒子会放射能量,从而减低运动速度,放射的能量就是轫致辐射,是连续能谱的x射线;是x线机的工作原理;5吸收带电粒子在物质中不断发生电离、激发、散射、轫致辐射等相互作用,能量逐渐减低,甚至是耗尽了能量,在宏观上表现为被物质吸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1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照射下,某些内部的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当光子通过物质时,可以击中物质中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并把其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后即行消失,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它自己在原子内的结合能,剩余的能量使它从轨道上被抛射出来成为初级电子,也成为光电子;光电子继续引起介质的电离和激发;2短波X,伽马射线电磁辐射的光子跟物质相互,因失去能量而导致波长变长的的现象;当入射光子的能量远远大于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约为1000倍时,光子与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因为康普顿效应是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弹性相互碰撞的结果,整个过程要满足能量和动量都守恒的条件;因此,只有当光子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或弱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这个条件才成立;3在核库仑场作用下,辐射光子转化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过程称作电子对效应;当入射光子的能量继续增大,足够大到光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光子本身即行消失,同时将它的全部能量转化成两个粒子,一个是具有动能为T-的负电子和一个动能为T+的正电子;由于一个电子的静止质量等效于,所以要产生一个电子对,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8、辐射量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辐射防护里面常用的量是什么最常用的是当量计量;9、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作用的基本原理形成自由基的方式有哪些电离辐射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生物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大致经过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化学和早期生物学五个阶段造成生物分子的损伤,表现出严重的放射生物学效应;1自由基freeradical独立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一个或多个的原子、离子、分子或基团;形成自由基的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直接引起靶分子电离和激发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水分子产生的自由基在与生物分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间接作用;有加成,抽氢,电子俘获1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特点;能分辨不同细胞,不同细胞周期辐射敏感性的差异;碱基辐射敏感性:TCAG细胞辐射敏感性特点: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同细胞的分化程度成反比,同细胞的增殖能力成正比;辐射敏感细胞:造血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细胞周期辐射敏感性:1处于或接近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最敏感2S早期敏感性高,S后期具有抗性3如果G1期长,则早期具有抗性、晚期敏感4G2期通常都敏感,大致与M期相等;11、电离辐射对DNA损伤;大点DNA合成抑制的原因:碱基的改变、DNA链断裂、分子交联、二聚体形成、氢键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变化合成抑制的机理:1DNA模板受到破坏2DNA合成所需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形成障碍;3MIT膜结构受到破坏,功能障碍,细胞氧化磷酸化受到抑制,能量代谢障碍;4DNA合成有关的酶活性降低等;DNA分解代谢增强分解代谢机理:辐射破坏了溶酶体膜和细胞核膜等膜结构,DNAase释放和DNA接触等12、电离辐射对Pr蛋白质和酶的影响的特点;检测机体受低水平照射后的敏感且易行的指标分子结构被破坏:由于1、肽键断裂2、二硫键还原3羟基氧化使得Pr和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代谢的影响:合成代谢:总体规律:大部分受到抑制,但有少数例外,有的蛋白质合成可呈现增强的现象,有些呈现双向;尽管蛋白的合成代谢情况比较特殊,但是受照后,蛋白质的净合成仍然是降低的;白球比A/G降低α球蛋白/γ球蛋白增高分解代谢:原因:1照后食欲降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由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机体处于饥饿状态;2辐射生成的自由基使Pr肽键断裂;3射线破坏胞浆内溶酶体膜结构,释放大量的组织蛋白分解酶类,使Pr分解加速;4氧化磷酸化抑制与代谢障碍,Pr合成抑制;尿中氨基酸排出量明显增多,氨基酸尿是低水平照射的一个敏感指标:牛磺酸、肌酸、尿素等;13、辐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受照细胞由G1期和S期移入G2期,因剂量不同而延缓不同时间进入M期,在分裂前被阻滞于靠近G2期中期的某一特定点;此即G2阻滞G2阻断;14、细胞的死亡类型,放射生物学上,鉴定细胞是否存活的标准存活的标准:细胞在照射后是否保留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增值死亡、间期死亡;15、剂量存活曲线的四个参数及其含义Dq:拟预计量Do:平均致死剂量D37:存活率由1降至时所需的剂量n:外推值n和Dq都是反映曲线肩部的大小;16、熟悉细胞损伤的类型有哪些第一类:致死性损伤:间期死亡、增殖死亡第二类:亚致死性的损伤第三类:潜在致死性损伤查资料17、熟悉早期效应,远期效应,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早期效应:照射后立即或数小时出现的变化远期效应:照射后经一段时间间隔>6小时表现出的变化确定性效应:也称为非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的效应的严重程度和照射剂量的大小成正比,而且存在阈剂量的效应;随机性效应:是指效应的发生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不存在阈剂量的效应;遗传效应和辐射致癌效应就属于随机性效应;18、理解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大点辐射本身的因素:辐射类型、剂量和剂量率、照射方式机体因素:种系差异、性别、年龄、生理状态、健康状况介质因素:有无防护剂或辐射增敏剂19、机体局部照射的辐射敏感性顺序;腹部>胸部>头部>四肢20、肿瘤放疗科是什么样的科室放射肿瘤科是临床学科,是用射线治疗癌症,和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一样的学科;区别是肿瘤内科是用药物治疗癌症,肿瘤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癌症,放射肿瘤科用射线治疗癌症;21、经典的分割放疗方案2Gy/d、5次/W22、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治疗设备有哪些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医用加速器、后装治疗机等;23、分割放疗的4R大点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ofSLD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withinthecellcycle乏氧细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细胞再增殖和补充增殖repopulation24、理解提高放疗疗效的途径1、高LET射线2、加热放疗3、氧效应的应用4、时间剂量分割5、放射增敏25、提高对肿瘤内乏氧细胞氧含量的方法吸入高浓度氧利用能携带氧的化学物质将氧带入肿瘤纠正贫血的亲和力修饰HbO226、急性放射病的概念、分型分度,以及临床分期,诊断依据、急性放射病感染和出血的特点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度和重度:初期,假逾期,极期,恢复期;主要依据:病史,尤其是照射史;初期症状和体症受照后1-2d;实验室检查;急性放射病感染的特点早期:口腔G+球菌为主:牙龈炎,咽峡炎,扁桃体炎晚期:G-杆菌为主:肺炎,尿路、肠道感染乏炎细胞性的炎症反应,红肿不明显,而出血坏死严重,渗出少;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加重出血27、急性放射病在照后会出现白细胞一过性升高,其升高的病理基础是什么骨髓细胞在照射后早期锻造的加速成熟和加快释放,以及循环池和边缘池白细胞的重新分配;28、急性放射病剂量估算时,当生物剂量和物理剂量相抵触时,应采纳什么剂量29、急性放射病使用抗菌素的指针①皮肤黏膜出血②发现感染灶③血沉明显加快④白细胞降到L×39/10⑤毛发明显脱落30、几个辐射防护剂的特点;半胱氨酸CSH:SH-OH2-CHCOOH巯基防护剂特点:照前短时间给药有效,药效与纯度有关,静注优于皮下注射,口服无效半胱氨MEA:SH-CH2-CH2-NH2特点:巯基防护剂,药效是CSH的五倍,有效防护期短,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制备方便,但毒性大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磷酸单钠盐WR-2721200mg/kg,人可耐受且具有防护作用目前临床上用得最多,选择性分布于正常组织,增强对肿瘤放疗效果,能保护血小板雌激素E特点: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抗放剂量范围宽,作用时间长,既可预防用药,也可治疗用药,重复给药,可延长作用时间31、急性放射病的骨髓移植的适应症受照剂量>7Gy32、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基础,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早期分类诊断,恢复等的指标初期:主要症状:神经系统先兴奋,以后转为抑制,胃肠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病理表现:淋巴细胞迅速降低,白细胞一过性增加;假逾期:主要症状:病人除了稍感疲乏外,无其他明显的症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病理表现:造血机能迅速恶化,外周血有形成分迅速减少,减少程度和病情平行;极期:体温升高、食欲降低、呕吐腹泻、全身衰竭;主要症状:造血功能的严重障碍;严重感染;明显的出血;严重的物质代谢障碍;恢复期:机体逐步好转的时期照射后35~60天治疗原则:以造血损伤为中心,采用分期分度,有指针的选用综合治疗的措施;治疗方法:一:消毒隔离、周密护理;二:早期使用抗放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三:极期抗感染、抗出血;抗感染:在战时注意霉菌和病毒的感染四:刺激造血机能中重度骨髓型ARS:胎肝细胞移植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分类诊断:病史照射史事故性质,辐射源类型和活度,照射时间,有无屏蔽,照射剂量估算个人剂量仪估算初期症状1-2天:尤其是胃肠道症状恢复指标:网织红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的增加是观察ARS的造血恢复的敏感指标33、如何利用初期症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对急性放射病进行早期分类诊断初期症状:肠胃症状如上图指较长时间内连续或者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电离辐射作用,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的多系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通常以造血系统的损伤为主要表现;特点:起病慢,病程长;&症状多,阳性体征少;&症状出现早于外周血象改变,外周血象改变早于骨髓造血的改变&症状的消失、外周血WBC数的升降与接触时间长短和剂量大小密切相关分类:根据射线照射方式:慢性内照射放射病慢性外照射放射病慢性内外混合性照射放射病根据发病原因:事故性慢性照射职业慢性照射无力症候群、骨痛症候群淋巴细胞微核和双核淋巴细胞当>3%时,是诊断的辅助指标中性粒比例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多;35、近些年,呈上升趋势的核辐射事故是哪一类;外照射事故:常由于工作中的失误、机械失灵、放射源的丢失等造成的射线从体外照射对生物体产生超剂量照射而引起的事故;36、国际核事故分级表中,哪些需要场外应急,哪些是事故37、历史上最严重的辐射事故1986年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38、核事故的分级医疗救治一级医疗救治,又称现场救护或场内救治二级医疗救治,又称地区救治三级医疗救治,又称专科救治39、核事故、辐射事故的特点核事故:1事故突发性和迅速性2照射来源和照射途径多放射性烟羽;直接作用、生物链事故早期:惰性气体和碘稳定性KI;事故晚期:长寿命的核裂变产物,如90Sr,140Ba3.影响范围广、作用时间长;甚至可以导致全球受照4可造成较大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学影响;源于人们对射线的恐惧心理5需军民警结合,共同救援辐射事故:1突发性,不明性2可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3需较大的救援力量也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在救援上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在辐射源丢失事故当中,往往需要花费卫生部、公安部的大量的人力、物力;40、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时,应对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1隐蔽:减少放射性微尘和气体与人接触的机会,使人尽量少受到伤害;2服用稳定性碘3撤离、搬迁并控制通路4加强个人防护和除沾染5控制食品、水的进入量,使用贮存的粮食和饲料41、我国现行的辐射防护标准是什么何时颁布,何时实施42、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和任务放射卫生防护的任务:既要积极有效的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又要最大限度的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制定放射防护标准体系是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内容;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二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43、熟悉权重因子和危险度之间的计算单位当量剂量引起某种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定义为危险度危险度实验组人群总数部分后发病率高于对照组的受照Sv1r=44、辐射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1实践的正当化2防护的最优化3剂量限值辐射防护三项原则是辐射防护的一个完整体系:最优化是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正当化是实现最优化的前提,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过程的约束条件❖年有效剂量: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眼晶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46、电离辐射的标志,含义,背景含义: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背景:黄色;正三角形边框及电离辐射标志图形均为黑色;47、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和基本原则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除非工作需要,应避免在电离辐射场中做不必要的逗留,即使是工作需要,也必须尽量减少在电离辐射场中逗留的时间距离防护-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对于点状源,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屏蔽中子源采用低原子序数的物质,且含氢较多:如水和石蜡;Χ,γ-ray采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铅、铁、混凝土;β辐射常采用低原子序数的铝或者有机玻璃;48、熟悉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类、分级等效年用量: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年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乘以各核素的毒性组别系数,其积之和即为等效年用量;工作场所分类工作场所分级:49、个人卫生防护措施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使用个人防护器材3注意个人卫生4药物预防50、放射性三废的处理方法“浓缩储存”,“稀释排放”。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1
(6)长半衰期的测定
1、 测量放射性活度 A
2、算出产生 A 的原子核的 数目N
3、利用 A N 求出
1mg的238U,可以测得它的放射性活度为:
(7)简单的级联衰变
天
然
衰
变
链
之
一
A 4n
:
钍
系
天 然 衰 变 链 之 二 : 镎 系
天
Th
然
衰
变
链
之
三
:
铀
系
天
然
衰
变
链
Po
之
四
:
Br
130
20891Tl
217 85
At
213 84
Po
209 82
Pb
209 83
Bi
125
80
85
90
29
Z
80
85
90
Z
206 82
Pb
级联衰变
80
85
90
18
Z
80
85
90
Z
N
N
145
145
U 235
92
23910Th
ThU 140
Ac 227
231 91
Pa
89
223 87
Fr
22970Th
135
223 88
Ra
215 84
Po
219 86
Rn
Bi Pb 211
130 82
锕系(4n+3) 镎系(4n+1) 20871Tl
§37 放射性衰变的 基本规律 (decay)
放射性(radioactivity)衰变:不稳 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各种射线 后,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现象.
半衰期和衰变常数的关系式
半衰期和衰变常数的关系式
从根本上讲,这两个物理概念代表着衰变过程,它们之间存在关系,具体来说,半衰期和衰变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式表示出来。
半衰期(T)=0.693/衰变常数(λ)。
上述公式是用来表示半衰期和衰变常数的关系的。
由上述关系可以看出,是衰变常数可以用来准确估算一个放射性元素或核反应物半衰期的大约值。
实际上,可以通过实验确定衰变常数的值,如果衰变常数越大,表示放射性元素或核反应物的衰变速度越快,进而表示属于该种元素或反应物的半衰期应该较短,反之,如果衰变常数越小,半衰期就会越长。
由此可见,半衰期和衰变常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核反应物的衰变过程。
它们可以用来衡量放射性元素或核反应物的衰变速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核反应物的相关现象。
第三章--衰变
14C的衰变纲图: 的衰变纲图:
14 6
C (T1 / 2 = 5730a )
β − 0.157
100%
14 7
N
3、β+衰变
表达式: 表达式:
A Z
X→ Y + e +ν e
A Z −1 +
母核X 子核Y 母核X 衰变为 子核Y、一个 正电子 和一个 电子 中微子. 核中一个质子变为了中子 质子变为了中子。 中微子 核中一个质子变为了中子。 衰变前,母核 静止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静止, 衰变前,母核X静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即: 0 = Tβ + Tν~ = [ m X − ( mY + m e )]c 2 E
衰变前后静止质量的质量亏损 以原子质量 M 代替核质量 m ,并忽略电子结合能
有
E0 = ( M ( Z , A) − Zme ) − [( M ( Z + 1, A) − ( Z + 1)me ) + me ]c 2
K电子俘获最容易发生。 电子俘获最容易发生。 电子俘获最容易发生
EC衰变能: 衰变能: 衰变能
E0 (EC) = [mX + me − mY ]c − ε i
2
以原子质量 M 代替核质量 m ,并忽略电子结合能
M(Z, A) − Zme
M(Z −1, A) − (Z −1)me
2
E0 (EC) = (MX − MY )c − ε i
5、β衰变的费米理论
(1)、费米理论的三点基本思想: 、费米理论的三点基本思想:
中子和质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 中子和质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它们之 间的转变相当于两个量子态之间的跃迁。 间的转变相当于两个量子态之间的跃迁。 核子在两个量子态跃迁过程中放出电子和中 微子,电子和中微子事先并不存在于核内。 微子,电子和中微子事先并不存在于核内。 导致产生电子和中微子的是电子、 导致产生电子和中微子的是电子、中微子 场与原子核的弱相互作用。 场与原子核的弱相互作用。
核物理中的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讲解
核物理中的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讲解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是核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理解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阐述。
一、放射性衰变的定义和特征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辐射的过程。
这种发射过程是原子核为了达到更稳定状态而进行的变化,从而减少核内外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以获得更低的能量。
放射性衰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自发性: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自发进行的,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2. 随机性:放射性衰变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无法预测某个特定原子核的衰变时间。
3. 不可逆性:放射性衰变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衰变,则不能逆转或阻止。
二、放射性衰变的类型和过程放射性衰变按照发射的粒子或辐射的性质可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类型。
1. α衰变: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射出一个α粒子的衰变过程。
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等于一个氦核。
在α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例如,镭-226衰变成钋-222的过程可以表示为:226/88 Ra → 222/86 Rn + 4/2 He2. β衰变:β衰变包括β-衰变和β+衰变两种形式。
- β-衰变是指原子核中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释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的过程。
在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增加1。
一个例子是铯-137衰变成钡-137:137/55 Cs → 137/56 Ba + 0/-1 e + v e- β+衰变是指原子核中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在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减少1。
一个例子是锗-68衰变成锌-68:68/32 Ge → 68/31 Ga + 0/+1 e + ve3. γ衰变:γ衰变是指原子核通过发射γ射线(高能光子)而进行的衰变。
γ射线是电磁辐射的一种,不带电荷和质量,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
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放射性衰变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指的是某些原子核由于自发性地释放带有能量的粒子而转变成其他元素的过程。
这种自发性释放粒子的速率是有规律可寻的,可以用一个参数来描述,即半衰期。
一、放射性衰变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放射性衰变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法预测某个特定核素的衰变时间。
然而,大多数同位素有它们自己独特的放射性衰变模式,并且其衰变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放射性衰变可以分为三类: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指的是某个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其本质是氦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β衰变则是指原子核发射出一个β粒子,其中分为β+衰变(正电子)和β-衰变(电子)。
γ衰变是指原子核处于激发态时释放出γ射线,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二、半衰期的定义和计算半衰期是描述放射性衰变速率的一个参数,它指的是在给定时间内,衰变物质的活度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在数学上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半衰期:T(1/2) = 0.693 / λ其中T(1/2)为半衰期,λ为衰变常数。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某个物质的衰变常数λ为0.02每分钟,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它的半衰期:T(1/2) = 0.693 / 0.02 ≈ 34.65 分钟这意味着在约34.65分钟后,这个物质的活度将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三、半衰期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半衰期在核物理学、医学和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1. 放射性同位素的医学应用:一些放射性同位素被广泛用于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中。
医学影像学中的放射性示踪剂常常具有较短的半衰期,从而能够通过测量活度来评估体内某种物质的代谢情况。
2. 辐射安全控制:半衰期的概念也应用在辐射安全方面。
通过对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的了解,可以评估食品、水源和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和处理: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指导其合理的储存和处理。
第二章衰变规律
(二)半衰期 T
1、定义:如果经过一段时间 T,放射性核素的数目
减少到原数的一半,则称 T为半衰期。
2、意义:半衰期是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
理量。
T 和 的关系为:
T ln 2
经过n 个T
后,将衰减到原来的
1 2
n
,则
N
N
0
1 2
t /T
(三)平均寿命
N0 个母核的平均寿命
二、衰变平衡
1、递次衰变 2、放射族 天然存在的放射族有:
铀族:母核 238u ,稳定产物206 pb ,系中各放射。
锕族:母核 235u ,稳定产物 207 pb ,系中各放射性
核素的质量数都是4的整数倍家3,所以也叫4n+3系。
钍系:母核 232Th,稳定产物 208 pb,系中各放射性
核素的质量数都是4的整数倍,所以也叫4n系
课堂测试
1、可以用来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
A.衰变常数 B.半衰期 C.平均寿命 D.放射性活度
E.以上都是
2、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
原来的
A.1/2 B.1/3 C.1/4 D.1/8 E.1/16
3、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A.居里 B.秒-1 C.戈瑞 D.伦琴 E.贝可勒尔
4、下列公式中错误的是
A.Te=T+Tb D.T ln 2
BE..A 1A0et
C.N
N0
(1) 2
t
T
谢谢大家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一、衰变规律
(一)衰变常数
1、物理意义: 描写放射物放射衰变快慢的一个物理量。
2、公式:
第三章 原子核的衰变
N→ C + e +νe 在轨道电子俘获过程中放出中微子,
3 3 + 7
Be + e → Li +νe
− k 7
22
中微子性质: 电荷为零; 静止质量几乎为零,质量上限不超过7.3eV; 自旋为1/2; 遵从费米统计; 磁矩非常小,上限不超过10−6µN 。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属弱相互作用,作用 截面σ ~10−44cm2,通常物质的原子密度n ~1023/cm3。 平均自由程l为, 1 1 l= ≈ 23 cm =1021cm =1016 km −44 nσ 10 ×10 比较:地球直径约为 1.3×104 km 。
16
β衰变中原子核只改变电荷数Z,不改变质量数A .
β衰变能谱
β衰变能谱特点: β粒子的能量连续; 有确定的最大能量Eβmax ; 随能量分布有极大值。 而且,Eβmax =E0 .
17
212Bi的衰变
212 83
Bi
α 6.05 E0 =6.21
208 81
212Po分支的总衰变能:
212 84
E0 (β − ) = [mX (Z, A) − mY (Z +1, A) − me ]c2
= {[MX (Z, A) − Zme ] −[MY (Z +1, A) − (Z +1)me ] − me}c2
= [MX (Z, A) − MY (Z +1 A)]c ,
2
27
发生β−衰变的条件为,
MX (Z, A) > MY (Z +1 A) ,
E0 = EY + Eα = [mX − (mY + m )]c2 α
放射治疗练习题(含答案)
放射治疗练习题(含答案)1、γ刀治疗室屏蔽墙必须现场()浇注A、多次B、重复C、交替D、一次答案:D2、关于加速器,按粒子的加速轨道形状可分为()和回旋加速器A、静电加速器B、电子加速器C、直线加速器D、微波加速器答案:C3、关于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安全与防护,()对于加速器的屏蔽设计不是重点考虑的对象,但对加速器停机后的维修、常规调试、换靶操作等工作都是防护的重点A、杂散辐射B、感生放射性C、初级辐射D、次级辐射54答案:B4、衰变规律的特点是()。
A、加热能加速衰变B、不受任何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C、放射性核素结合成化合物后就不发生衰变了D、加压能加速衰变答案:B5、接到含()放射源装置重大运行故障报告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故障信息逐级上报至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A6、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措施。
A、污染监测B、事故应急C、防失窃D、安全防护答案:B7、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其余()废旧放射源进行包装整备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B、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C、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D、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答案:D8、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即可B、报告个人剂量计使用人即可C、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D、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即可答案:C9、()是质子/重离子治疗设施辐射防护设计的基础A、辐射屏蔽B、源项评估C、辐射检测D、治疗剂量答案:B10、做好放射治疗的防护,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做好对()的安全与防护A、患者,辐射工作人员,公众B、只需要保护公众C、只需要保护辐射工作人员D、只需要保护患者答案:A11、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应当持许可证复印件向()备案,并接受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降脂治疗安全性探讨继续教育2021答案
降脂治疗安全性探讨继续教育2021答案1、23、衰变常数与半衰期是( )。
* [单选题]A、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没有关系B、相等关系C、衰变常数越大,半衰期越小(正确答案)D、衰变常数越大,半衰期越大2、108、某核素的半衰期为1s,则其衰变常数λ是( )。
* [单选题]A、693/sB、69.3/sC、6.93/sD、0.693/s(正确答案)3、2020年1月14日印发的集团《关于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2020年是集团实现“()”发展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
[单选题] *A、十一五B、十二五C、十三五(正确答案)D、十四五4、147、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单选题]A、报告个人剂量计使用人即可B、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即可C、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即可D、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正确答案)5、52、个人剂量限值一般不包括( ) * [单选题]A、职业内照射剂量B、职业外照射剂量C、职业照射剂量D、天然辐射照射剂量(正确答案)6、123、标识原子,可以用( )。
* [单选题]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正确答案)7、146、下列人员,最有可能需要进行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是( )。
* [单选题]A、γ辐照装置卡源事件处理工作人员B、γ探伤机倒源工作人员C、碘-125 粒籽植入医生D、吸入大量放射性气体的放射性药品生产人员(正确答案)8、131、电离辐射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原因是( )。
* [单选题]A、质量重B、携带有足够的能量(正确答案)C、体积大D、速度快9、2017年10月30日起实施的通号分公司《安全操作规程》中规定,安全带的正确挂扣应该是()。
[单选题] *A、同一水平B、低挂高用C、高挂低用(正确答案)D、垂直10、150、外照射个人剂量中,可以按季度为周期进行监测的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5c3
1 2c3
)
Em5
1 30me5c10
Em5
cons tan t Em5
f (Z, Em ) cons tan t Em5
T1 2
1 Em5
,
Em5
上式关系称为Sargent定律。
说明:
(1)、由Sargent定律有,半衰期或跃迁几率与β粒子的最大能量有强烈的
因为 fT1/2 值都是很大的数,而且变化范围很广,所以通常使用 logfT1/2 值。
④、利用fT1/
值可以定出β衰变的g常数
2
在一般情况下,β衰变中F相互作用和G-T相互作用都存在,则:
f T1 2
me5c4
(
g
2 F
|
2 37 ln 2
M F |2 gG2T
|
M GT
|2 )
由于待定常数有两个
g
F
、g
,因此至少需要两个实验才能定出它们
GT
的值。
为了便于比较精确的计算出原子核矩阵元,取镜像核之间的跃迁最有
利,一般取中子的β衰变作为实验。
对于: n p e e
T1 10.61 0.16 min 2
则: fT 1 1115 s 2
∵中子衰变为:1 2
1 2
时间内发射动量从
2
0
f (Z
pm , Em )
范围内的β粒子的几率(衰变常数)为:
pm
F(Z,
E )( Em
E
)2 (
p
)2
dp
0
mec2 mec mec
其中:
f
(Z, Em )
1 me5c7
{31c3
Em5
1 5c3
Hale Waihona Puke Em5 2cEm
1 4
Em4 c4
}
1 me5c7
(
1 3c
∴衰变中F相互作用和G-T相互作用同时出现
理论计算表明:
| M F |2 1
| M GT |2 3
g
2 F
3gG2T
2 37
me5c
ln
4
2
1 1115
决定常数g的另一个实验常取: 14O14N *
它是 0 0 的跃迁,所以仅有F相互作用.
g
2 F
| MF
|2
2 37 ln
0 0 跃迁的实验数据平均导出。
利用14 O、 26 Al 和 34 Cl 的值,得出弱相互作用常数 gF g 的数值为:
g 1.4151049erg cm3
g的值很小,说明电子中微子场与核子的相互作用是相当弱的。
成反比,而Mif 2 的大小对容许跃迁和不同级次的禁戒跃迁有很大的差别, 从而可以用Mif 2 的值来比较跃迁的级次。
②对于容许跃迁,比较半衰期为:
f T1 2
2 37 ln 2
me5c4 g 2 | M |2
M为原子核矩阵元,它决定于母核与子核的波函数。
若母核与子核的波函数很相像,两者几乎重叠,则:
对于一般的容许跃迁,原子核的质量大多在中等以上。此时由于库仑 斥力的影响,质子和中子所占的量子状态不很相同,母核和子核的波函数 相似的较小,因而 M 就要比超容许跃迁情形小一些,而fT1/2 值就变大一些。 一般在105数量级。
③ 对于禁戒跃迁,当跃迁级次相差一个单位时, Mif 2一般相差一、二个数量 级。故相邻级次的 fT1/2值一般相差三、四个数量级。跃迁级次越高,fT1/2 值也 越大。
M2 1 对于需要考虑不同自旋态的结合给出附加因子时, M 2 就接近另一整数。
如:0 0 跃迁, M 2 2
对于镜像核,由于它们的波函数很相像,所以镜像核之间的跃迁,其
矩阵元最大,因而fT1/2 最小。 超容许跃迁:凡母核与子核的波函数很相像的跃迁称之为超容许跃迁。
对于超容许跃迁,虽然 T1/ 2变化很大,但 fT1/2 接近一个定值。即为103的 数量级。
me5c 4
2
1 fT 1
2
T1 71.36s 2
fT1 3127 s 2
对于0 0跃迁, | M F |2 2
2
g
2 F
2 37 ln
me5c 4
2 1 3127
| gGT | 1.24 | gF |
对g F 的大小可直接由上式得出。为了得到比较可靠的数值,可由若干个
依赖关系。
(2)、由于能量不同,即使对于同一类型的跃迁,半衰期可以相差109。所
以半衰期不能反映跃迁类型的特征。
2、比较半衰期
为了反映出不同跃迁类型的特征,引入比较半衰期
f T1 2
2 37 ln 2
me5c4 g 2 | M if
|2
说明:①由比较半衰期定义式可见,fT1/2与跃迁矩阵元的绝对值平方 Mif 2
§6.8、衰变常数和比较半衰期
1、萨晋定律(Sargent Law)
由β衰变的基本公式为:
它表示I单( p位)d时p间内lTgn21发22|射3Mc3一pi0fm7I动|2( p量F)(d在Zp,pE)m(pEe5cm4d2gp2E之3|)M7间2 pif的2|d2βpf 粒(Z子, E的m )几率。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