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合集下载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2. 理解《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 《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赏析和解读;3. 古诗的韵律和格律特点;4. 学生创作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2.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入《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内容;2.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古诗十九首》的背景和《庭中有奇树》的赏析;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意境和主题,并进行小组展示;4. 创作法:指导学生仿写《庭中有奇树》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关于李白的介绍视频,引入《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内容;2. 讲解:讲解李白的生平宁诗歌创作背景,介绍《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的背景和意义;3. 赏析:分析《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意境和主题,并进行小组展示;5. 创作:指导学生仿写《庭中有奇树》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欣赏和评判。

六、教学评判1. 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学生的创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诗人来校进行诗歌创作讲座;2. 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效果;3. 建立诗歌创作俱乐部,定期举办诗歌创作活动。

通过以上《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作业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人李白的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

庭中有奇树 优秀教案

庭中有奇树  优秀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此诗;了解《古诗十九首》。

2.能力目标: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品读法:就是精读、深读,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ppt展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大家知道以上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吗?对,它们都是后来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看了这些评价,我想大家都对古诗十九首产生了一定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歌会让不同朝代的一流诗评家都对其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来领略古诗十九首那数百年依然璀璨的魅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简介(ppt展示)二、引入:大家知道吗?其实《古诗十九首》原本并不是一个文集,也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呢?它们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合成一个文集,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十九首》呢?他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又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题解《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庭中有奇树教案一等奖

庭中有奇树教案一等奖

庭中有奇树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 品味诗中炼字和细节描写的韵味。

二、学法指导:1. 了解古体诗的特点,品味诗中的细节描写。

2. 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情境,感知诗中的意象。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在一个春天的清晨,一位妇女怀抱着一枝盛开鲜花的奇异盆景,站在自家院中,注视着空寂的归途,满目是泪水洒落的痕迹……让我们与她一起回味痛苦和无助,体味幸福和温馨,以醇厚的心情去品读汉代文人创作的这首优美动人、意蕴深远的《庭中有奇树》。

(二) 简介作者及作品: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他是汉代有名的文学家,特别擅长写赋。

他与卓文君的故事历来受到人民的喜爱。

有一个叫《凤求凰》的琴曲据说就是他为追求卓文君所作。

他的作品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三)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

读后请说说诗中哪些是物象?哪些是意象?女主人公在何时何地见到这些物象?她见物象时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弄清诗意的基础上筛选主要信息。

)物象:奇树、花、黄台(酒)、绿叶、攀枝花(花名)意象:女主人公——独在异乡为异客,佳节良辰——独在异乡的孤独凄凉的思妇心境——满腹哀怨——睹物伤怀时间:一年一度的佳节良辰——清晨——庭院——黄昏地点:庭中——归途心情:忧郁伤感、愁肠欲断、思念至极、辗转反侧。

问题探讨:从何处体会女主人公的思妇之情?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得当吗?试分析本诗所写两个特定时刻的含义。

(让学生理解景物并非无情物,情与景怎样才能恰当地融合起来以及怎样表达时间地点与情感的关系。

)(四)重点赏析: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细节进行赏析。

(注意细节描写)细节一:“园中奇树,叶青花繁。

”一个“奇”字,用得极好,它使读者对这棵花繁叶茂的奇树产生无限向往和追求的欲望。

而此时,树下的花却是“独有”,它是女主人公“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特定时刻的写照,从“独有”的花树中我们读出了女主人公的幽怨与惆怅的心情。

《庭中有奇树》第一课时教案

《庭中有奇树》第一课时教案

《庭中有奇树》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诗十九首》及写作背景。

朗读古诗,掌握生字词。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词,朗读古诗。

理解古诗内容和情感。

难点
体会古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美丽的树木图片,引出古诗。

《古诗十九首》介绍
介绍《古诗十九首》的地位、风格等。

朗读古诗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字词学习
学习“奇树、发华滋、荣”等字词。

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古诗,理解大意。

情感体会
分析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背诵古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性。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相关的写作、朗读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尝试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字数不少于300字。
2.创作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以“庭中奇树”为主题,创作一首古体诗。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表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感悟。
3.家园联系: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庭中有奇树》,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讨论,探讨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请家长签字确认,并将讨论过程简要记录在作业本上。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首古诗进行解读,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等。在下节课上,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学习成果。
5.观察日记: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选择一个主题,如“校园的树”、“窗外的花”等,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景物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体验古诗创作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魅力。
2.方法层面:运用朗读法、分析法、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庭中有奇树》

【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五言诗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人们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第九首——《庭中有奇树》。

二、文学常识1、创作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2、作品介绍《庭中有奇树》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三、读诗味,感知音韵美1、吟读,读准字音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zī)。

攀(pān)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yíng)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zú)贵,但感别经时。

2、视频朗读,注意节奏3、美读,读出情感(23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诗词背景,体会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情感表达,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朗读与理解:《庭中有奇树》的朗读节奏、韵律及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词汇与句式学习:掌握“庭”、“奇树”、“绿叶”、“红英”等词汇的含义,以及诗句中的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庭中有奇树》的基本内容、创作手法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诗词,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美、表达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庭中有奇树》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庭院美景的古诗词,通过对比绿叶与红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词的具体内容。分析诗句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义理解和创作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际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一、教学内容
《庭中有奇树》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古诗词:
1.《庭中有奇树》全文诵读与理解。
2.诗句解析:重点掌握“庭”、“奇树”、“绿叶”、“红英”等词语的意义。
3.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庭中有奇树》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案
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出自五言诗选辑《古诗十九首》,请根据随堂笔记处的知识链接,初步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
2、初读古诗,用红笔圈出诗歌易错字,结合古诗右边的注释,理解全诗内容。
(预时6分钟)
交流与分享
两人小对子:
1.对 子间互相听读古诗,明确字音,划分节奏。
2.对子间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诗中的画面。
(预时6分钟)
学习主题: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中蕴含的思念之情。
课堂 元素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程序、要求、时间
互动程序
内 容、形 式、时 间
展示方案
方 案、建 议、时 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内容:朗读感知
2.《庭中有奇树》易错字:
3.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4.作者情感:





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品读古诗
体会情感
1. 正值春日佳景,女主人公攀枝折花,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假设自己是主人公,此时在想些什么?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描述出来。
2.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结尾,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是否与 前面相矛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分工角色扮演,再现主人公身处的情景,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出主人公的思绪。
2.小组结合诗歌尾联归纳作者情感。
(预时13分钟)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案)庭中有奇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此诗;了解《古诗十九首》。

2.能力目标: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品读法:就是精读、深读,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究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ppt展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XXX 《诗品》“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XXX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XXX《文心雕龙•明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XXX《诗薮》大家知道以上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吗?对,它们都是厥先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看了这些评价,我想大家都对古诗十九首产生了一定的猎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歌会让不同朝代的一流诗评家都对其有云云高的评价呢,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来领略古诗十九首那数百年依然璀璨的魅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XXX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简介(ppt展示)二、引入:大家知道吗?其实《古诗十九首》原本并不是一个文集,也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为何我们现在却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呢?它们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合成一个文集,酿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十九首》呢?他在中国的现代文学中又占有如何的重要位置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题解《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XXX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曾经没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对待。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1]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1]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和主题2、掌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3、熟读背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意和主题2、掌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作背景《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二、朗读、注意节奏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三、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四、理解诗意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五、分析诗句首联:庭中奇树,花繁叶茂;颔联:攀折鲜花,欲送亲人。

颈联:亲人远离,无法送达;尾联: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第一层:前四句,用花枝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第二层:后四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六、整体感知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

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庭中有奇树》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庭中有奇树》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了解五言诗及其艺术特色。

4.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1.了解五言诗极其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庭中有奇树》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古代诗歌,美在辞藻,美在韵味,美在隽永深刻的内涵,美在感人肺腑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世界,去领略那动人心魄的文学之美!二、自我研学1.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19首编入《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三、整体感知1.播放情境课文。

2.朗读指导: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重点词语注释:【华】花。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给予,馈赠。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3.结合注释翻译: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得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庭中有奇树》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庭中有奇树》优秀教学案例
2.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美词佳句进行仿写,提高写作水平。
4.学会运用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升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将《庭中有奇树》与其他诗作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人的风格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设计小组活动,如诗歌朗诵、仿写比赛等,让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在小组活动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提升小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他们找到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诗人是如何描绘庭园中的奇树?”“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诗人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疑问给予关注和解答,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结合课文内容,本案例以“探寻生活中的美好”为主线,将诗歌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庭园美景的同时,学会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提问和小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庭中有奇树》中的生字词、成语、典故,能准确运用到日常交流和写作中。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案)

庭中有奇树——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庭中有奇树》的背景及作者。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开头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心情。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4 教学步骤朗读课文开头,引导学生感受庭中奇树的美丽。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庭中有奇树》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奇树的象征意义。

探讨课文中的寓意,如人与自然的关系。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旨。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观点。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作者对庭中奇树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情感氛围。

小组分享,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小组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元素进行创意写作。

4.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元素,如奇树的描绘、作者的情感等。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意写作。

4.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个别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元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省优质课创新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省优质课创新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省优质课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PPT展示,并配图)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2、释词:奇树:珍贵的树。

《庭中有奇树》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案《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兴象玲珑,意致深婉”--胡应麟《诗薮》) 这八个字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原句是: 《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

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说明《古诗十九首》风韵自然,意象丰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庭中有奇树》。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首诗,从中体会《古诗十九首》的巨大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辅助手段:幻灯片)(请一个学生解释“古诗”的意思)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由于既无题目,也不知其作者,被统称为“古诗”。

后来,在渐渐发展中,“古诗”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引语:那么,《古诗十九首》是什么呢?)《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提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诗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三、文学价值及地位(辅助手段:幻灯片)(引语: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古诗十九首》,历来是赞许有加。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案)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案)

庭中有奇树——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庭中有奇树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庭中有奇树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关注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奇树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庭中有奇树的魅力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二章:庭中有奇树的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庭中有奇树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2.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分析奇树的形象特征和寓意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庭中有奇树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情况第三章:庭中有奇树的种植与养护3.1 教学目标学习庭中有奇树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3.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的种植条件和养护要点示范庭中有奇树的种植和养护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庭中有奇树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四章:庭中有奇树的艺术创作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4.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的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庭中有奇树的艺术创作4.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和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庭中有奇树的艺术创作方法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艺术创作和团队协作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五章:庭中有奇树的欣赏与感悟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从庭中有奇树中感悟人生哲理5.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庭中有奇树的欣赏和感悟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庭中有奇树分组进行庭中有奇树的欣赏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欣赏和感悟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六章:庭中有奇树的文化背景6.1 教学目标了解庭中有奇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6.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分析庭中有奇树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庭中有奇树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情况第七章:庭中有奇树的环保意义7.1 教学目标了解庭中有奇树的环保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7.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庭中有奇树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庭中有奇树的环保意义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八章:庭中有奇树的传承与保护8.1 教学目标了解庭中有奇树的传承历史和现状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的传承历史和发展过程分析庭中有奇树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保护的措施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庭中有奇树的传承与保护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第九章:庭中有奇树的创新发展9.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9.2 教学内容讲解庭中有奇树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庭中有奇树的创新实践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庭中有奇树的创新发展方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10.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分析庭中有奇树的意义和价值10.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提升10.4 教学评估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奇树,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庭中有奇树优秀教案

庭中有奇树优秀教案

庭中有奇树优秀教案课题:庭中有奇树教学目标:1. 掌握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朗读技巧和诗意情感。

2. 了解汉字中的树的字形和意义,通过与诗歌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

3. 培养学生的春游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好的热爱。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四季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四季树的不同之处,并与季节变化联系起来。

2. 引出今天的课题:庭中有奇树。

二、呈现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庭中有奇树这首诗,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韵律。

2. 分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意义,主要是通过描绘树木的变化,表现出四季的变化,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 汉字学习:结合诗歌,讲解树的汉字的字形和意义,并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每一个字的含义。

4. 互动交流:限定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树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等,建立学生的合作学习氛围。

三、练习1. 朗读练习:分组朗读,小组之间比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表现。

2.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所表现的奇树,进行创意写作,例如描绘家乡的树木、树枝上的小鸟等。

四、巩固1. 学生分小组进行庭中有奇树的图片展示,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树木,其他小组根据展示内容进行点评。

2. 教师指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讲解如何爱护小树苗,让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文章,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请学生自编一首诗,表达自己对自然、树木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庭中有奇树这首诗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让学生通过诗歌,深入理解汉字的形态和意义,提高词汇量,充分展示了诗歌与汉字学习的交叉性和互动性。

同时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最后通过文化背景的引导,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树木、了解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庭中有奇树》 学历案

《庭中有奇树》 学历案

《庭中有奇树》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庭中有奇树》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特色。

3、培养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奇树、绿叶、花朵等,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意义。

2、难点体会诗歌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理解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探究诗歌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如对比、衬托等。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和欣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拓宽思维。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花园中,诗歌犹如一朵朵绚烂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首古诗——《庭中有奇树》,去领略其中的韵味和情感。

(二)诗歌解读1、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和补充。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意: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我攀着枝条,摘下了其中一朵花,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襟怀和衣袖,但路途遥远,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3、分析意象奇树:在诗中,“奇树”不仅是一棵美丽的树,更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珍贵的情感。

绿叶、花朵:绿叶繁茂,花朵盛开,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美好,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思念的滋长。

馨香:花香四溢,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念之情。

4、体会情感从“将以遗所思”“路远莫致之”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因无法送达礼物而产生的无奈和遗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

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

荣:花。

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

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

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释词:
馨香:香气
盈:满
莫:没法
致:送到
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3、释句: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四)品味总结
1.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

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

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

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五)板书
先抑后扬
(六)作业
1.查找《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十八首古诗并阅读,比较其他古诗与本课诗歌情感表达的异同。

2. 熟练阅读《庭中有奇树》并背诵。

3.认真阅读《庭中有奇树》的翻译,并能在没有辅助资料的情况下自主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