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第二课 第一框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课教案政治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教师驾驭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中学政治必修三其次课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中学政治必修三其次课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学习重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前置性补偿】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那么及其表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根本内容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新知探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实立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1)性质:(2)宗旨: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三种执政方式的含义(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2、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判定正误】1、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是一回事。
()2、依法执政就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方式()3、民主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4、支持人民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见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表达。
()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通过依法执政表达出来,并由依法执政来保证明现。
()【形成性检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自身条件确定的,是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据此答复1——2题。
1、“自身条件”是指()A、它的指导思想B、它的执政地位C、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D、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2、“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政党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效劳C、工人阶级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是相同的D、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党的领导,必需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课件(20张)
》 》
》
》
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
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 “燃灯校长”张桂梅:“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 ➢ “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纵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 “非凡医者”张定宇:“我必须跑得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3)怎么样(坚持执政理念)
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 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 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②就是要坚持人民立 场和人民主体地位
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 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 切依靠人民。
必须坚持党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 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2
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1世纪 中叶
3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4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 福安康的生活
5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小结一: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二、党怎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坚持党的性质、宗旨
密切联系群众
没有特殊利益
党的性质和宗旨 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 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没有任何自 己特殊的利益,从来 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 任何权势团体、任何 特权阶层的利益。
在任何时候,党 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 第一位,保持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与 人民同甘共苦,坚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 所系、利为民所谋, 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 群众,更不允许任何 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完整版)政治必修三课文
(完整版)政治必修三课文
本文记录了政治必修三课程的完整内容。
政治必修三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教授和加深学生对政治学及相关领域的理解。
第一课:政治概念和理论
本课程首先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学生将研究政治的定义,政治的目的和作用,以及政治学所涵盖的研究领域。
重点讨论了权力、政府、政策制定和政党政治等重要政治概念。
第二课:政府组织和运作
本课程侧重于政府的组织和运作。
学生将了解不同形式的政府组织结构,例如单一制和联邦制。
课程还涵盖政府机关的职能、决策过程和管理。
此外,还将讨论民主制度和权力分立原则在政府运作中的应用。
第三课: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
本课程关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
学生将研究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
课程还涵盖
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全球合作等主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第四课:政治社会学和公共政策
本课程介绍政治社会学和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学生将研究政治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以及研究政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方法。
此外,课程还探讨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以及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政治学基础,以及在政治和公共事务领域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通过研究政治必修三,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现象并以批判性思维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详述的课程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详细的政治必修三课程内容,请参阅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
高中政治课本目录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经营公司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一框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第二框依法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向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3、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2、: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感受文化影响2、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生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1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本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指导思想等认识其特质,认识其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和活力。
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党的先进性。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记忆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记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含义;2.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理解怎样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3.了解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任务。
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党的基础知识,认同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和保持先进性的理解。
【科学精神】通过列举事实,证明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先进性认识,自觉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要求;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含义。
2.教学难点: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要求。
课前准备上网了解共产党员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发挥的作用,感悟党的人民立场,感悟党群关系。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课活动: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打破了祥和的春节气氛。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广告资源招标会最终以3.2亿元问鼎国内卫 视季播节目的冠名费之最,仅仅加上三个特约伙伴就已吸金4.83亿元
在首期节目播出后的20天里,《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 ,飙升到每15秒36万。以每期节目22分钟广告,每15秒广告费36万计 算,一期《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就是3000多万。 《中国好声音》一旦达成彩铃下载目标,将催生3.2亿元的彩铃市场。
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 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 同步的情况。
.经济是文文化化发有展其的自基础身,的“仓传廪承实而性知和礼相节,对衣的食而独知立荣辱性”,强调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 一定道理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 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 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 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 崇尚节俭的风尚使亚洲人储蓄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和保障;
❖ 重视教育的亚洲文化使不少亚洲国家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劳动者的素质较高;
❖ 重视家庭、强调秩序、纪律的文化使亚洲社会、政治较为稳定,减少 了对生产、经济的破坏和冲击等等。
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
基础
经济
集 中 表 现
政治
决定 反作用于
文化
【思考】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上去了对吗 ?
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汇报人:XX 20XX-01-23
目录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概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01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这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体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在文化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2 3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 向前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要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推动其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
打造精品网络文化产品
鼓励和支持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推出更多思 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网络文化精品,满足人们 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网络文化评论和引导
加强网络文化评论工作,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现象 ,批驳错误观点和思潮,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网络安全
多元投入的建设格局。同时,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在公
共文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06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清朗网络 空间
网络文化现状及挑战
1
网络文化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涵盖了影视、音乐、文学、游戏等多 个领域。
2
多元文化冲击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多元文化 的冲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成 为常态,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 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1单元第2课和第3课主观试题高频考点
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1单元第2课和第3课主观试题高频考点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是近代中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人民大众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特别提示】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1)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2)以某些中间派和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4)结论:中共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共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6、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我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统一)(2)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3)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学历案-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教师原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一:感受文化影响】
材料一:
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食材对象、烹调操作准则和程序、饮食环境要求、用餐礼仪等方面都有众多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是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文化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哲学思维等原因造成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分析、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形成原因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更有利于催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传播与融合。
材料二: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的载体。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文化,在建筑造型、布局、结构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白金汉宫自18世纪至今为英国王宫)
任选一则材料,思考探究:
(一)观察对比图,从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哪些文化上的共同之处?
(二)中西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上述差异?
(三)除了饮食与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上材料设置逻辑不通,应当改为: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分析建筑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四)结合教材理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具体阐述并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二:文化塑造人生】
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钟爱的文化作品(书籍、诗歌、音乐、电影…),谈谈感受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总结归纳: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哪些作用?具体说明。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ppt_逻辑与思维课件__-_“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中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三 逻辑与 思维课 件:.- .“逻辑 ”的多 种含义 逻辑思 维的基 本要求 (最新 版本) 推荐
1.“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 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 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 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 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 到 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 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中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三 逻辑与 思维课 件:.- .“逻辑 ”的多 种含义 逻辑思 维的基 本要求 (最新 版本) 推荐
探究 1 (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在救人的选择上,存在哪些逻辑 关系?
提示:在个人力量有限的前提下,是救妻子还是救孩子,存在 一定的矛盾。
探究 2 (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周围的人和这个农民对问题的 认识有何不同?
提示:周围的人以自己的思维来猜测农民在先救妻子还是先救 孩子上的矛盾心理,而没有考虑到这位农民根本没有这种矛盾心理。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中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三 逻辑与 思维课 件:.- .“逻辑 ”的多 种含义 逻辑思 维的基 本要求 (最新 版本) 推荐
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民生、民主、民族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以及人民地位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
3.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政治理论体系。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民生、服务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4.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在500字左右。
2.案例分析:选取一个近年来我国在民生、民主、民族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案例,分析其中体现了哪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分析深入,逻辑清晰,字数在600字左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2-1+逻辑的多种含义+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两个推理的具体内容不
●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同,,所但判以断,在苏推理格构拉成底中
是要死的。
的联系方式是相同的。
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呢?
●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公式表示:所有S都是P
这两个判断的具体内容不 同,但概念在判断构成中 的联系方式是相同的。
●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框 “逻辑”的多种含义
Hale Waihona Puke 精华回顾1.不同形态的划分标准,具体类别? 2.思维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怎么理解? 3.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是什么? 4.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是什么? 5.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课标素养
课标要求:
1.了解“逻辑”的不同用法, 2.明确狭义和广义“逻辑”的含义, 3.理解推理、论证、论辩的内涵。
答案:乙 ●5.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灯光灭了。
●到底谁是凶手?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4.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课堂小结:
“逻辑”的 不同用法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的多种含义 具体表现(不同的用法) 逻辑学研究的目的
A.客观规律 B.思维规律 C.形式逻辑 D.理论观点
解析:B:很显然,说歌词违背逻辑的人,是在说歌词中存在违背思维规律和规 则的错误,故B项正确。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税行
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一框科学立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其他法律不得 与宪法相违背。
法治原则
立法应当遵循法治精神,确保法 律的普遍性、明确性和可预测性
。
法律应当平等适用于所有人,不 得因个人身份、地位等因素而有
所偏袒。
立法应当注重程序正义,保障法 律的制定和实施符合法定程序。
民主原则
立法应当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 和利益,保障人民的参与权和 表达权。
立法程序不够规范
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专家论证不够充分,导致立法决策的科 学性和民主性受到影响。
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一些重要领域存在立法空白,部分法律法规之间相互矛盾或重复, 影响法律实施效果。
推进科学立法的对策与建议
1 2 3
完善立法程序
加强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提高立法决策的科学 性和民主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起草、审议、通 过等程序,确保立法质量。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针对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立法工作, 填补法律空白。
强化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及时修改 、废止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确保法 律体系内部协调一致。
加强科学立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加强普法宣传
。
法律的通过、公布与实施
01
02
03
审议通过
经过充分讨论和审议后, 由立法机关对法律草案进 行表决,获得通过后成为 法律。
公布法律
将通过的法律以法定形式 公布,使公众了解并遵守 法律规定。
实施法律
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律规 定,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 措施,确保法律的顺利实 施。
法律的修改、废止与解释
法律修改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01 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基本理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01
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是社会发展的基
础。
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02
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成为社
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03
人民群众通过革命、改革等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是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 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建设。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
实施和监督。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 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和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 法治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
用法的社会氛围。
04 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文化支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社会共识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 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 主渠道。
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人 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 行使民主权利。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01
02
03
04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 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
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 建设,都要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背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必背知识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一、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觉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形成:蕴含着民族日子中的风俗世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具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体现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②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能够领会别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之物,建造物、遗迹等。
(2)地位和价值:①是一具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别仅关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宝。
二、正确明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 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任何文化基本上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缺少的群彩。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为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P29第一段第一句(2)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基本上世界文化中别可缺少的群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个儿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基本上该民族历史进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日子、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进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个儿民族的文化,哺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定要求。
一具民族的文化成就别仅属于那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都以其鲜亮的民族特XXX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2.1 “逻辑”的多种含义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二课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逻辑的不同用法。
2.区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
3.理解推理对形式逻辑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
2.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
二、学习重难点1.“逻辑”的含义。
2.狭义逻辑学、广义逻辑学【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巩固一、“逻辑”的不同用法1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_______”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_______”,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_______”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_______”服务的。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_______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推理是由前提和_______ 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⑦_______。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4.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_______ ”。
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_______ ”。
【即时训练1】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 )2.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主干知识·简洁梳理]
1.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试金
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2.党的执政理念内涵
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_中__国__先__进__生__产__力__ 立党 的发展要求、中__国__先__进__文__化_的前进方向、中__国__最_广 __大__人___ 为公 民 __的__根__本__利__益__,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_共__同__利_益__、全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 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 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
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启示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应该
()
①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解决公民所有利益诉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进 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 失去先进性,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所以,党执政 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防止和克服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观点、群众 路线再教育;②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树立求真务实的 工作作风,关心群众疾苦、深入人民群众,坚持从群 怎么办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 益;③坚持党要管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查处 各种腐败现象,防止损害群众利益和伤害群众感情的 事情发生,改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在为人民服务 中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中国工人 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锋队, 同时是 中国人民 和 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
2.党的立场、使命、宗旨: 人民立场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 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知识补充]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1)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 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 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 国家制度。
(2)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 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 个方面。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新 的目标任务,即:到 2020 年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 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不能从党员作为个体有个人正当利益就推断中国共产 党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 治党,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这些都是为了始终保持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说明我们党一直坚持自己的崇高理 想,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 的利益。
1.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课标解读
新素养生成
熟悉党的性 通过对现实材料及数据的分析,切实理解党的性 质、宗旨、 质、宗旨、使命、立场及执政理念,从思想上真 使命、立场 正认同共产党的先进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 及执政理念 立场上。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主干知识·简洁梳理]
议题二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材料
[探究分享]
[问题] (1)习近平总结“红船精神”时提出的“立党为 公、忠诚为民”的精神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2)坚持党的执政理念,应该把什么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 得失的根本标准?
[提示] (1)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 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得失 的根本标准。
2.共产党员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
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
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新
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
奉献自我的感人事迹
()
①牢记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使命
②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图串知·成体系]
议题一 党的性质和宗旨
[探究分享] 材料 2017 年 10 月 31 日,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问题] 为什么习近平要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 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提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 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 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反映了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新征程。
[系统认知]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是什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 的试金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党的先锋队性质。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 为什么 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③党的性质和党的根本宗旨、根本使命要求党要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党的利益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 工人阶级 和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 特殊利益 。在任何时 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 放在第一位,同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 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 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教材 P17“相关链接”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以此为话题,分析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 提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 党的初心和使命。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即党始终保持其先锋 队性质,才能够牢固坚守党的人民立场这个根本立场,践行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同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 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发挥党在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引领作用、核心作用,牢记并最终完成为 人民谋幸福的党的根本使命。
了
()
①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党员的自身
利益 ②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
民同甘共苦 ③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凌驾于
群众之上 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但并不否定党员个人自身合 法利益的存在,①错误;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而不 是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同甘共苦,②错误;③④正确。 答案:D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教材 P18“相关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 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坚持 立党为公 、 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 党的群众路线 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 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 历史伟业。”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 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怎么办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 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 靠人民,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 治优势。 ③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新的目标任务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系统认知] 1.认识党的根本立场、根本使命、根本宗旨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 是什么
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根本立场、根本使命和根本宗旨都是由党的 为什么 先锋队性质决定。 党的根本立场、根本使命和根本宗旨都突出人民 群众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都把人民利 一致性 益放在首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2.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最大危险
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 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 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人民立场 是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使命。只 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把它落实和体 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去,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 为什么 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无往而不胜。所以,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体人民的_共__同__理__想__
执政 为民
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_中__国__最__广__大__人_民___的利益与幸 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党_治__国__理__政__的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
3.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 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 失的 根本标准 ,着力解决好人民 最关心、最直接 、 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 人民主体 地位, 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 依靠人民、一切 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 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脱离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