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中水体空间的特征及古典组织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在园林构造和景观表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体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和平静的氛围。

本文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设计的特点和功能。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设计为一个主要的景观元素。

水体可以是池塘、湖泊、溪流等形式,通过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为园林增加了层次感和变化。

花园中的水体通常被配以假山、亭台、廊架等景观元素,形成了园林的基本构成。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水景”,就是以水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假山组成一个整体的景观形象。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水体不仅能够帮助调节园林内的气候,还能够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

水体可以反射周围的景色,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深感,同时还能够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减少噪音和尘埃的侵扰,提供人们休闲、赏景的场所。

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水景,还是园林中的主要水源,为整个园林提供了自然和生态的环境。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承担着表达主题和象征意义的功能。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寓意深远的符号意义。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被设计为一个传递主题的媒介。

太湖石和水体的组合,即“石与水”的景观形式,传递了中国哲学中“物我两忘”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水体的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起到了遮蔽和修饰的作用。

水体可以遮蔽建筑和景观中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景象。

水体的设计还可以修饰园林中的空间,通过瀑布、喷泉、小桥等造型和水流的变化,创造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中的“喷泉径”,通过喷泉和水流的组合,形成了一条动感和壮观的景观路径。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形式。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园林的魂灵和核心。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的设计,通常包含池塘、湖泊、溪流、水渠等不同形式的水体。

水体的设计必须符合对古典园林整体格局的要求,能够与周围的建筑、植物和景观融为一体,既能够为人们提供观赏之美,又能够满足园林的实际需求。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突出“虚实结合”的特点。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水体的设计,使得水体既可以展现真实的水景,又可以体现出虚幻的美感。

这一点表现在水体的形状上,有些水体是规整的池塘,有些则是不规则的湖泊或溪流。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水体,都要能够在不同的角度和季节中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能够与周围的建筑和植物相协调。

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和植物是与水体相辅相成的。

水体的设计要考虑到周围的建筑物和树木,不能独立存在。

水体要与建筑物形成景深的对比,与植物形成色彩的对比,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需要考虑水体的功能。

水体在园林中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具有实际的运用价值。

水体可以用来调节气候,增加园林的湿润度,也可以用来储存雨水,供园林内的植物生长。

水体的设计要兼顾功能和美观,既能够实现园林的实际需求,又能够为园林增添景观价值。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水的流动性。

水体的流动能够增加园林的动感和变化性,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生动。

水的流动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增加负离子、改善环境、使得园林更加宜人的作用。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水体的流动方式,合理设置水泉、瀑布、喷泉等景观,使得水体有韵律和生命力。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园林结构、周围的建筑景观、功能需求以及美学要求。

只有合理设计水体,才能真正体现古典园林的韵味和魅力,使得古典园林成为人们希望停留和游览的地方。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是整个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凸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文化特征。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体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精神。

本文将从景观效果、文化特征、水循环和景观功能四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进行分析。

一、景观效果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反射光影和微风荡漾的波纹来增强园林的画面效果,形成美的透视关系。

水体在园林中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水池通常位于园林的重要位置,如入口、主景点、瞭望点等。

在场所条件限制下,池园可能有更多的水体特色,如峡谷、流水、瀑布等。

古代园林设计中善用水体创造的景观以多层次效应,让游人自然而然感受到不同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观元素的分层是相互独立的,但也要互相衔接,产生和谐的整体效果。

如《园冶》中所言,“园之所以为园者,深广壮也,微妙密也。

吾观大观,必若程门之峰,视满水之盛。

今陌上平地,微涟红蕉,小池小字,中山之秀,皆恢弘不可胜道理之法也。

”二、文化特征在华夏文化中,水被赋予了诸多的象征意义,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的哲学思想贯穿了整个园林的设计中。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怀和命理思想。

传统文化中,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基本能量,使园林更加具有生命的力量。

同时,水也代表着人性的品质,通过“性随水流”和“带水之德”的表现手法展现人们的高尚情操与人生哲理。

此外,水的设计也体现了文人墨客的审美趣味。

溪水池塘、浇灌景不虚水、最爱碧莲倚岸藕,都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思维。

《红楼梦》中提到的尤物葬花冢形如空中孤峰,坐落在“穗禾渐起”“苗青风度”的柳岸桃园之外,堆种林木,设水阁亭亭,花镖错落,倩影婷婷,赋予了水的深刻哲学和人文内涵。

三、水循环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装饰和景观效果,也有维持水循环、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自然的体验和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水体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之一,其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魅力。

一、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主要包括水池、湖泊、溪流和喷泉等形式。

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布局上通常会与建筑、假山、植物等其他景观元素相结合,营造出水景与山景、林景、楼阁等不同景观的和谐组合,形成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水池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形式之一,通常呈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边缘常以青石、白石或青砖等材料砌成,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水池中常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水池中的倒影和水面的涟漪也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特色,能够为游人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较大型的水体形式,常常与山体相依,形成壮丽的山水景观。

湖泊的水面辽阔广大,能够映射出周围的景观,营造出开阔、宽广的空间感。

在湖泊中,常会有小舟荡漾,或者建有亭台楼阁,供游人观赏休憩,增加湖泊景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溪流则是园林中流动的水体,常常蜿蜒曲折,与岩石、林木相得益彰,形成流动的山水画卷。

溪流清澈见底,水声潺潺,常常与假山、石桥相配合,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喷泉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景艺术形式之一,常见于庭院或广场,其水柱或水花喷洒于空中,形成美妙而变幻的水景效果。

喷泉常常与流水、倒影、石桥等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多样化、丰富的景观体验,给人以欢快、愉悦的感受。

以上所述,这些水体设计要素在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常常结合自然山水和人工艺术,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组合,营造出丰富多彩、虚实相生的景观效果。

二、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功能水体在古典园林中不仅具有装饰和观赏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营造声效和调节空气湿度等功能。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体健康 。
3 水体 在 园林景 观 中的运 用
的 国 古 要 史 , 耋
1 - - 到广泛的应用, 利用水的 流向 及水面的
2 " / . 开合变化 形 成 不 同 水 体 形 态 的 互 映 与

用 _ 托 翥 麦 客 妻 粟
的 流 动 状 态 ,人 们 把 水 分 为 动 水 和 静 水
水体 ,如镜 的水面 ,倒 映的湖 光 山色 ,微 风 吹过 的
山水 相依 、 山水 互映 等是 我 国 园林 风 景最 基 本 的 设计 理 念 。 从与 万 寿 山相 依 的 颐 和 园和 昆 明湖 , 到 小 到 以岩 石 相 衬 托 的 一勺 之 源 ,古 代 园林 中 的 “ 清 泉石 卜 流 ”更 是 山水相依 的例 证 。 作 为园林 中的第 一营 造要 素 ,山水之 势 必主 导

.^
. .
案 鬈 姜
活 的特 性 , 能 够 让 园 林 景 观 妙 趣 横 生 。
平视 ,抑 或是 亲身 参 与都 可有 最佳 的观赏 效 果 。 自 然式 池 案 宜 采用 天 然 石材 或 较 粗 糙 的 半成 品石 材 ,
岸边 和石 缝 中配植 适 宜 的水 生植物 ,形 成较 为 自然
的水 景景 观 。
恢 在 园林水景 的设计 中,要把握好水体 的
形 、 声 、色 三 大 明 显 的动 态 要 素 。其 中 的 “ 形 ” 就 是 指 水 景 的外 在 形 式 和 表 现 I . I

椽 甜 帐
们 观 水体 设 计 水深 不 能超 过 5 0 c m, 同 时 ,对 于局 部
“ 何 必 丝 与竹 , 山水有 清 音 ”道 了水 声 悠扬 , 使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手法吸引了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之一,经常被用来表现自然和人工景观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设计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

水体是园林中最为重要的景观之一,其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水体不仅可以表现出自然景观的美感,还可以利用反射和折射效果对周围环境进行修饰。

此外,水体作为生命之源,在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草木提供生长的必需元素和环境。

2. 水体的造型和布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造型多样,常见的有青石板道、步入式水池、廊亭式池塘、瀑布和流水等等。

水体的大小和形状通常与整个园林的形式、规模和风格相协调。

水池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半圆形、方形或者奇形怪状的规划,其面积和深度也可以因地制宜。

水体的布局通常要考虑到周围景观的互动效果,以及人的观赏角度。

对于位于山坡上的园林,设计者通常会布置多层级瀑布和水池,营造出山水环境的完美平衡感。

而园林中也有一些旨在表达深远的文化忧思的池塘,例如湖心岛和九曲虹桥之类的景点。

这些湖泊既可以作为观赏景点,也可以为整个园林提供一种传统和艺术感。

3. 水体的景观效果水体的景观效果通常要与周围环境的其他元素相协调。

例如,花岗岩石、青石板道、石质亭台、竹林和荷塘相互作用,可以创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

同时,水体也可以与树木合并,形成荫蔽的池塘,使人们沉浸在天然环境中,感受风景的变化。

此外,水体对光影和垂直视野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和景象,使园林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4. 水体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被运用为文化符号和抒情诗意。

例如,《红楼梦》中的不同池塘就有不同的意蕴,有梦幻般的荷塘、幽深的湖心岛、传统的琉璃瓦屋、古老的亭子等。

各个水池塘的舞蹈、歌声、诗歌和传统扮演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精神和情感。

在园林中,水体也可以被制成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一些景区的喷泉就是为了表现出水向上流动的奇妙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自古以来便注重水的运用和设计,园林中需水的景观和道路、建筑的布局受到水的制约,大部分的园林都会布置一些小型水池或湖泊来增添景致,使园林如诗如画,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将从水体的设计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设计。

一、设计功能水作为园林中的灵魂,它不仅具有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更是它所具备的丰富的功能,如供给园林水源,调整气候温度,增进人体健康等。

在园林中,大多数的水体设计都会围绕这些功能进行,如设计一些水阁等建筑,让人们在水中小憩;设置水道来运送水源;布置石码、石堰等用于调节水质、水量等,提高水体的艺术效果。

二、设计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长久以来都非常注重流水的自然之美,毫不刻意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丰富的水景设计、人工湖泊、池塘等水体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其中池塘与借景也是水景设计中应用最多的两个手法。

1. 池塘设计池塘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设计形式,它可以分成矸池、鱼池、荷塘等多种形式。

池塘设计有着严格的构思和要求,池塘和周围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采用自然的方式设计,在整个园林中起到极好的点缀作用。

在池塘的外部,常常配备石桥、亭台、石坊等建筑,增加水的跳跃感和景象感;在池塘的中央,布置极具协调美感的中心岛,此处可以安置亭子或建筑物,使园林彰显出玄妙、自然、宁静与寂静。

2. 借景设计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手法,它也是为了追求“山水相连”的理念而出现的。

借景可以营造出意境深邃、气势恢宏的景象,可以将外在的山水、花草、云雾等自然景象和园林内部的建筑物与景观相结合,使园林的美更加完美。

借景不仅美观,而且让人感受到园林与外然的联合所创造出的美者,具有思想感人的作用。

三、设计布局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中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水体的布局往往与周围的建筑物、地形景观相互影响。

水体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是山水萃秀,有的是谷幽泉澈。

设计布局必须根据水面的地形、大小、水性、水质等进行合理排布。

园林水体的特点分析

园林水体的特点分析
析。
关键词: 园林 水 体 ; 能特 点 ; 观 特 点 ; 功 景 类型 ; 名称 ; 筑 ; 筑物 建 构
岛上与对岸边建 立对景 。 由于岛位于水中 , 增加 桥 的变化和景观的对景效果,一般的平桥采用 1园林水体的功能特点 11园林水体具 有调节空气 湿度和温度的 了水 中空间的层次 , . 所以又具有障景的作用 。 通 曲桥 , 但转折的方 向应有景可对。 通行船 只的桥 又增加了游览情趣。 作用, 又可溶解空 气中的有害气体 , 净化空气。 过桥和水路进 岛, 宜设拱桥 , 桥洞一般为单数 , 拱 并考虑拱桥的倒 1 . 2大多数 园林 中的水体具 有储存园内的 411岛 的类 型 : .. 影在常水位 时能形成圆形 。与园内其他景观形 自 然排水作用 , 有的还具有对外灌溉农 田的作 () 1山岛。 即在岛上设山, 抬高登岛的视点。 成对景的拱 桥要考虑游人 停留观赏的面积。桥 用, 有的又是城市水 系的组成部分 。 有 以土 为 主 的土 山岛 和 以 石为 主 的石 山岛 。 土 上可设亭 、 、 廊 花架 , 分别 成为桥亭 , 叫亭桥 , 或 1 . 3园林 中的大型水 面 , 是进行水上活动的 山因土壤的稳定坡度受 限制不宜过高 ,而且山 廊 桥和花桥 。 地方 , 游人划船游览外 , 除供 还可作为水上运 动 势较缓 , 但可大量种植树木 , 丰富山体层次和色 44水岸 : . 园林的水岸处理与水景效果关系 和比赛的场所 。 彩 ; 山可 以悬崖陡 峭, 石 如不是天然 山地 , 只靠 很大 。 岸有缓坡 、 水 陡坡、 垂直和垂直 出挑之分 。 1 . 4园林 的水面又是水生植物 的生长地域 , 人工掇筑 , 只宜小巧。 故以土石相结合的岛山更 在岸坡角度小于土壤安息角时。为防止水浪冲 可增加绿化面积和园林 景色,又可结合生产进 为理想 。 在山岛上可设建筑 , 形成垂直构图中心 刷 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可以种植草地和地被植 行水面养鱼和滑冰。 或主景 , 如北海公 园的琼华岛。 物。 使植物根系固着岸坡 , 也可采用人工砌筑硬 2园林水体的景观特点 () 2 平岛。岛上不堆山 , 以高 出水面的平地 质材料护坡。 当土壤坡度大于土壤安息角, 则须 21 .有动有静 。 宋代 画家郭熙在《 林泉高致》 为准, 地形可有缓坡 的起伏 变化。 因有较大 的活 以人工砌筑保护性的驳岸。驳岸 有规则式与 自 中指出:水 , “ 活物 也 , 其形欲深静 , 欲柔滑 , 欲汪 动 平地 适 于 安排 群 众 性 活 动 ,故 可 将一 些 游 人 然式两种。规则式驳岸足以石料、 。 砖 或混凝土 洋, 欲回环 , 欲肥赋 , 欲喷薄……” 描绘 出了水的 参与人数集中又须加强管理 的活动内容安排在 预制块砌筑成整形岸壁。 自然式驳岸则有 自然 动与静 的情态。水平如镜的水面 , 给人 以平静、 乎 岛上 , 露天舞池 、 如 文艺演出等 , 只须 把住人 的曲折和高低变化 。 为使山石驳岸稳定 , 石下应 安逸 、 清澈的环境和情感。 飞流直下的瀑布与翻 口的桥头即可 。 不设桥的平 岛, 不宜安排过多的 有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北 国的严寒地带 , 冻胀 滚的漂水又具有强烈的动势。 游人活动内容 。若在平 岛内部建造 园林建筑景 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因素。 2 有声有色 。 - 2 瀑布 的轰鸣 , 的潺潺 , 溪水 泉 观 , 最好在二层以上 。 自 然式驳岸线要 富于变化。 较小的水面。 一 水 的叮冬 , 这些模拟 自然的声响给人以不同的 () 3半岛 。半岛是陆地伸入水 中一部分 , 一 般水岸不宜有较长的直线 ,岸面不宜离水面太 听觉感受 , 构成园林空间特色 。 的自然色彩前 面接陆地 。 水 三面临水 。 岛端点可适 当抬高成石 高 , 半 假山石岸常在 凹凸处设石矶挑出水面 , 或者 面已讲过, 如果将水景与人工灯光配合, 也会产 矶 , 矾下有部分平地临水 , 可上下眺望 , 又有竖 有洞穴 , 似水源出处 。在石穴缝间植藤蔓 , 使其 生 当前 所 盛 行 的 彩 色喷 泉 效 果 。 向的层次感。也可在临水的平地上建廊 、 , 榭 探 布于沿岸, 低垂水面。 在建筑临水处可凸出数块 23 .水体有 扩大空 间景观的特点。 人们总以 入水 中。岛上道路与陆地道路相连。 叠石和灌木 。 这些都可打破水岸线的单调感。 水 “ 湖光山影” 形容 自然 山水景色。 水边的山体 、 桥 () 4 礁。礁是水中散 置的点石, 石体要求玲 面宽阔的水岸 ,靠水边建筑附近可结合基础设 石、建筑等均可在水 中形成倒影 ,另有一层天 珑奇巧或状 态磷砾 , 作为水 中的孤石欣赏 , 不许 施砌筑规则式驳岸 , 其余水岸为 自 然式水岸 。 地。正如古诗云 :溪边照影行 , “ 天在清溪底 ; 天 游人登上 。在小水面中可代替岛的艺术效果 。 依靠 自然江湖水源的园林水体 , 须设有进 、 上有行云 , 人在行云里 。“ ”天欲雪 , 云满湖 。 楼台 412岛的布局: ._ 出水 口和闸门 , 控制水位 。 园中水位 以常年的平 明灭 , 山有无 。” 很多私家园林为克服小面积 的 水中设岛忌居 中与整形 ,一般多设 于水 的 均水位为准 , 要考虑到最高水位时不会漫溢 。 最 园地给视觉带来的阻塞 ,常采用较大的水 面集 侧或重心处。 大型水面可设 l3个大小不同、 低水位时也 不致枯竭 。 ~ 中, 建筑周边布局 , 用水 面扩大视域感。 苏州 形态各异的岛屿, 如: 不宜过多。 岛屿的分布须 自然 45水井 : . 水井是古老 的取水方 式。 目前 我 的 网师 园 中 的水 面 , 改 成 一 片 草 坪 , 效 果 疏密 , 如果 其 与全园景观的障 、 借结合 。岛的面积要根 国还有很多地方沿用 , 在城 市中已成稀罕。 若在 将 有 很大 差 异 。 据所在水面的面积大小而定 , 宁小勿大 。 园林 中开出一 眼水质甘洌的泉井 ,也可成为一 3园林水体的类型与名称 42堤 : . 是将大型水-分隔成不 同景色的带 景。 匝 如镇江焦山公 园的东冷泉井 , 杭州净慈寺的 规则式园林 的水体类型名称 。规则式园林 状陆地 , 堤上设道 , 中间可设桥与涵洞 , 道 沟通 枯木井 。在井上可建亭 、 廊等建筑 。 主 要 有 河 ( 河 式 )水 池 、 泉 、 泉 、 运 、 喷 涌 壁泉 、 两侧水面。如果堤长 , 多设桥 , 规 可 每个桥的大小 46溪 、 : 、 . 涧 溪 涧在 自然环境 中是由山问至 则式瀑布和跌水 。 形式应有变化 , 堤的设置不宜居中, 须靠水 面的 山麓 、 集山上的地表水或泉水而成的。溪水浅 , 自然式园林水体的类 型名称 。河、 海 ) 湖( 、 侧, 使水 面分隔成大小不等、 形状有别的两个 缓 , 涧水深 , , 阔; 急 狭。园林中的人工溪涧要集 溪 、 、 瀑布 、 涧 泉、 井及 自 然式水池 。 主与次的水面。堤多为直堤 , 曲堤 , 少用 也有结 自 然溪涧的特征。 应弯曲萦 回于山林岩石之间, 4园林水体景观的建筑 与构筑物 合拦水堤设过水堤( 过水坝 ) , 的 这种情况有跌 环绕盘留于亭榭 之侧 , 穿岩入洞 。 在整体上要有 园林 中集中形式 的水 面也要用分隔与联系 水景 观。 堤上必须栽树 , 可以加强分隔效果 。 堤 分有合 , 收有 放 , 有 有跳动有缓 , 多变的水 构成 的手法,增加空间层次 ,在开敞的水 面空间造 身不宜过高 , 方便游人接近水面 。 堤上还可设置 流。 园林建造溪涧景观的水源问题 , 可寻求人工 景 。其主要形式有 : 、 、 、 岛 堤 桥 汀步、 建筑和植 亭、 、 廊 花架及坐椅等休息设施 。 抽水上山,与瀑布景观相结合 ,可以上部为瀑 物。 43桥与汀步 : - 小水面的分隔和近距离的浅 布 , 下边形成溪流 , 然后流人大小面的湖中。 41 :岛在园林中可以划分水 面的空间 , 水处多用汀步 ,连结 岛与陆地或小水面的对岸 .岛 可使水面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有连续 连结也用桥 。 桥与汀步可使水面隔而不断。 较大 的整体性 , 尤其在较大的水面中, 岛可以打破水 的水 面, 岛与陆地的最近处建桥 、 在 小水 面, 在 面平淡的单调感 。岛居于水中, 呈块状陆地, 两岸最窄的地方建桥。桥的建造是与水面的形 四 周有开敞的视觉环境 ,是欣赏四周风景的中心 状设计相一致的。 所以, 桥的设置不能将水面一 点, 同时 又是 被 四周所 观 望 的视 觉 焦 点 , 可 在 分为平均的两个水面, 故 要有大小和主次。 为增加 责 任编 辑 : 赵丽 敏

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生活质量有了保证之后,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对风景园林建筑中水体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剖析,以期在提高景观设计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周边的环境质量,为居民打造舒适地环境。

关键词:水体;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用引言随着园林建筑的兴起,不管是西方古典园林,还是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只要有这个能力,人们都会把水这一元素引入园林设计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在当代的园林中,通过不同的水系来丰富景观结构,使静止的都市风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都市化的加速发展下,市民对都市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根据市场需要,在园林风景建筑设计之中把水体自然元素进行搭配、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与周边景观兼容、与周边元素和谐共存的景观,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审美。

一、水体的形式与作用1.有动有静。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它表现了水流的流动和静止。

平静的水面,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奔腾的瀑布,奔腾的湖泊,都带着一种强大的动力。

2.有声有色。

溪水的潺潺,泉水的叮咚,这些模拟自然的声响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构成园林空间特色。

建筑环境中的水,各种形态的水组合到环境中提高了环境质量和城市的文化品质。

静水、流水、落水、喷水的设计组合形成动静有致、虚实相生的丰富水景。

3.扩大空间静观。

水边的假山、石景、建筑、廊桥可在水中形成倒影,别有一番天地。

小面积的景观园林可以利用水体克服视觉的阻碍,采用较大的水面,建筑周边布局,用水面扩大视域感。

从水面的形状上来讲,在视觉感受上,相同面积的水面,呈圆形的、外凸形的水面显得面积大。

相反在相同面积的水面,内凹形的显得面积小。

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的应用在大自然中,许多问题如调节气候,种植植物,都与水资源息息相关。

在景观规划的时候,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互相流通,来控制气候。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其设计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水体作为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其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和特点、水体与其他设计元素的配合以及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原则和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之间,水在山中”的设计理念,通过控制水体的容、深、色、形等因素,营造出「青山如黛,碧波粼粼」的山水画卷。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原则和特点。

一、水体的形态多样古典园林中,水体的形态多样,包括湖、塘、溪、河等。

这些水体不仅有不同的形状,而且还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湖泊面积较大,会有小船荡漾在湖面上,能够为游人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

而溪流的水声和流动往往能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水体的分隔和连接在古典园林中,水体常常被巧妙地分隔和连接。

水声树色相映,溪流曲折回环,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构造出层次分明、起伏有致的空间格局。

水体的连接也能够加强园林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园林空间具有一种连贯性和和谐性。

三、水体的布局合理古典园林中的水体通常都能巧妙地与周围的建筑、植物进行布局,形成一种水景与建筑、植物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

通过水体的布局,园林空间不仅能够呈现出多样的景致,而且还能够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更加广阔、开阔。

水体与其他园林元素的配合古典园林中,水体作为园林中的重要设计元素,需要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致。

在古典园林中,水体与建筑、植物、假山等元素的配合具有以下特点。

一、水体与建筑的配合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多为精致的亭台楼阁,与水体的配合非常巧妙。

水中倒影建筑、建筑映衬水景,使得水体和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水中建筑,如倩影玉虹、水性山林等,更是将中式建筑与水景巧妙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与水体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水边种植的花木,给人以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使得园林空间更加美丽。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摘要: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景观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一直受到园林设计师的广泛关注。

从技术手段、水景形式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以期为现代园林的水体设计提供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分析数千年以来,古人对水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通常以山水作为背景,使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观显得多姿多彩。

通过分析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园林设计题材在园林设计的作用,有利于人们了解古人的园林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园林设计中。

1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题材。

水体设计基于自然,也高于自然,运用到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

1.1注重天然,科学选址造园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科学地选择更加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水源条件。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基本都是通过对自然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利用,来实现对园林中水体的整体趋势的正确把控。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将人工和自然结合到一起,就算是人工挖地来建造水池,其形状也不会是方正的。

这与西方传统的园林设计有很大不同,西方传统园林多以规整有序的水土布局为主。

古代园林设计家多喜欢选择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造园林,并将自然水源作为园林水体的源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源多被隐藏在园林的山石之下、洞壑之中以及亭榭之间等幽深的地方,通过架设桥梁、铺砌石砖等方式来构建园林空间的深远感和幽深意境。

这样的水体设计将设计过程中的人工性完美的融入到自然之中,虽是人造园林,却也像是自然存在的。

1.2灵活变化,合理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水体布局是园林布局的主体,通过对水体合理的布置来表现园林景观所要表现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通常依据园林面积大小来进行水体布局。

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庭院中,水体即是园林的主体,园中的山石、植物以及亭榭等修饰物都环绕园林中的水体的一种格局。

园林水体的概述与分析园林水体分析

园林水体的概述与分析园林水体分析

园林水体的概述与分析园林水体分析前言水是我国传统园林中重要的构园要素,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形象固定的景观所没有的特殊魅力。

对于久居闹市、与自然山水环境隔绝的人们来说,见到自然状态的水,立刻会感到神清气爽,满目清新。

因而园林水景也特别受到游赏者的欢迎。

由于艺术家的创造,这些自然风景中的水的表现也同样会出现在我国古典园林中。

为了表现水的自然美特性,园林中就要塑造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使无形无色的水根据不同组景需要,现出不同的美。

一园林水体的概述园林水体,有两种主要的分别:(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

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

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区别不同的水体,叫得出这种水体得名称,观鱼池、第一泉、彩色音乐喷泉……二园林水体的的类型(一)下面以水体存在的四种形态来划分水体的景观。

水体因压力而向上喷,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总称“喷水”。

水体因重力而下跌,高程突变,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水帘……总称“跌水”。

(二)水体因重力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旋涡……总称“流水”。

(三)水面自然,不受重力及压力。

水池。

园林中常以天然湖泊作水池,尤其在皇家园林中,此水景有一望千顷、海阔天空之气派,构成了大型园林的宏旷水景。

而私家园林或小型园林的水池面积较小,其形状可方、可圆、可直、可曲,常以近观为主,不可过分分隔,故给人的感觉是古朴野趣。

宋朱熹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道出了庭园水池之妙,极富哲理。

瀑布。

瀑布在园林中虽用得不多,但它特点鲜明,即充分利用了高差变化,使水产生动态之势。

如把石山叠高,下挖成潭,水自高往下倾泻,击石四溅,飞珠若帘,俨如千尺飞流,震撼人心,令人流连忘返。

溪涧。

溪涧的特点是水面狭窄而细长,水因势而流,不受拘束。

水口的处理应使水声悦耳动听,使人犹如置身于真山真水之间。

水体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表现

水体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表现

水体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表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年,将于四月29日在花园设计世界上大显示。

各种各样的花园中国各地吸引许多游客,虽然他们来自不同部分中,他们分享一个共同元素。

"聪明的人欢欣水,"孔子说什么表示尊重水在中国文化。

"随大流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不断滴穿走一块石头,"这就是哲学和黄金的生活规则的启发通过水。

中国古典园象征的真正精神的中美观和理想的生活方式。

由于水中国代表的理念,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花园设计的。

中国就是典型的花园水制作的艺术创造精美艺术在理论上的方法,在文化内涵,它是深刻和重要的。

可以说,在中国,没有典型的花园里没有水。

如果有一个花园,将有水的各种形式。

水体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表现微型性质昆湖的夏天宫在北京举行。

大部分的水的特点,在中国古典的花园都直接来自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特别是皇家花园,或昆湖,在夏天宫设计看起来熟悉西湖、东中国浙江省。

所以在某个方面,水的设计的中国古典花园是建立重现魅力的性质。

这个象征性的表达是升华和实施的生活。

像大小保板夜视的豫园。

水设计在中国古典花园用于扩大空间和艺术概念。

借助水坝、桥梁、岛屿和其他辅助建筑物,将水面被分成水场的各种形状。

山石被用来创建一个环境的一个山环水。

通过水中的花园,艺术性的影响是与广阔的海洋上水面。

声音和颜色的水水体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表现拙政园。

水的使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形状。

有些是愉快的,有些耳语,和一些咆哮如雷,有些是安静。

不同的声音的水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在人。

一些声音能让人放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巴阴健"的字面意思是"八个旋律",是一个微型景观吉长的花园,在无锡市东中国江苏省。

水是设计流过堆的基石,并且创建一个美妙的声音就像音乐播放中国传统仪器,这使得整个地区非常轻松的游客。

"巴银建"的联合执长的花园,在无锡市东中国江苏省。

古典园林水体空间特征分析及现代应用

古典园林水体空间特征分析及现代应用

古典园林水体空间特征分析及现代应用摘要: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中,水体占据主导地位。

水体空间的特征形成受制于总体平面布局,并以水体与其他三大要素之间的组合而形成富有变化的园林景观。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可采取古典法则来组织水体空间,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功效。

关键词:水体空间,山石,花木,园林建筑,古为今用Abstract: the classical garden four elements, the dominant wa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pace form subject to overall layout, and in water and other three elements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rich change and the formation of landscape. In the modern city park design, we can take the classical law to organize water space, so as to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effect.Keywords: water space, rocks, flowers and tre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分别为水体、山石、花木和建筑。

其中,山石因其巍峨高耸而占据立体空间控制性地位,水体则因其坦荡浩淼而占据平面构图主导地位。

俗称“无水不成园”,古典园林无论其规模大小,或多或少都会设置一定体量的水面,而且水体的平面布局形式往往影响甚至决定园林空间的气质特征。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水体空间才是一个园林真正的灵魂和主宰。

而其他三个要素,一般都是围绕着“水”这一主导元素来组织的。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在园林设计及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自然界的重要资源之一,也可以说是整个园林的灵魂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在设计中注重园内的整体规划,构成了各自特有的水景及造景方式,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窗口,具有不同寻常的浓郁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做一探讨。

一、自然水体的利用中国传统园林注重自然山水,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各种水景,并将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有机结合起来,让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协调美。

在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中,均有利用水的痕迹。

群山和湖泊的水系,是白马寺著名“回音山水”园林的主要景观。

造园师以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天然水系作为底蕴,确立了构图和设施基调,以“静心把物象真似,用手将相依连贯”为原则,组织了路、桥、门、洞、亭、台、楼、堤、堰等多种构筑物,并镶嵌了大量雕刻装饰,形成了一正一反、一高一低、一密一疏、一大一小、一湖一山、一开一藏之美感。

二、人工建设的水体人工建设的水体,以喜好为依据,完全是人工凿开的,用土石筑成的池、渠、塘、水道也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景点。

水沟是最基本的一种,用来引水或排水,连结园内其它各种水体或景点。

名胜苑南景的“百泉带激”就利用了汇聚山间溪流的水井,形成了一个个优美的水景点,如五龙峡、鹿桥、一抱湖、三渚,泉池相连,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水景系统。

三、水景的构成方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的构成方式主要为池、亭、渡、桥、堤、岛、瀑、泉、潭等。

其中,亭在构成水景中占有特殊地位。

中国传统园林亭的形制分为休憩亭和观景亭,前者多为小亭,不设明确的功能,主要用于园中人员休息。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廊、殿、楼,往往也是水景组成的重要部分。

园林建筑以桥、阁、台、亭为主,是由若干水景点组合而成的建筑景点。

如扬州瘦西湖中,廊、亭、轩等与湖中建筑组成一个个美丽的景象;而西湖上、下虹桥、太湖石,则是通过建造衔接陆地景点的各种桥梁而形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园林艺术,其设计融合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水体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设计的分析,探讨其在园林中的功能和意义。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还能够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常常被用来与建筑、假山等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景观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水体的倒影、流水声、水雾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景观氛围,带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而这种氛围不仅仅是对视觉上的愉悦,更是对心灵的放松,给人们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这种静谧、深沉的氛围在古典园林中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也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园林,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候。

水体的蒸发和散发能够带走一部分炎热的热量,调节气温,使得园林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够给人清凉的感觉。

水体还可以起到调节湿度的作用,使得园林的植被更加繁茂,增加园林的绿意,为整个园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还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例如代表着清澈、通透;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涵养;代表着心灵的净化和洗涤等等。

水体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景观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通过园林中水体的设计,人们得以在尘世中寻找到内心的净土,感受到一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得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水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具有美化景观、营造氛围、调节气候、情感愉悦等多重作用,为园林增添了一种别具特色的魅力。

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的享受和视觉的愉悦,更是为了人们心灵的安抚和情感的满足。

水体的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水体在园林中具有
多种功能和意义。

下面从设计原则、造型特点、意义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遵循着自然原则,将园林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唯美自然的风格成为了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基本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水体的表现力
和景观效果,设计者对水体的造型、规模、流动方向、水质、水量、水流速度等都有详尽
的规划和实现。

造型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的造型特点其实是多种多样且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

例如:“九曲”是典型的造型特点,将水体的长度,宽度,深度,颜色,水流方向都被设计在这一曲线上,增强了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还有“人工小水村”,“翘角疏影”,
“清流穿堂”,“断虹桥”,“颐和园游船”的造型设计等。

意义和功能
中国园林水体的意义和功能是多方面的。

一是美化园林环境,创造自然生态。

二是增
强了水面景观的动态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水景效果。

三是默化着观者的心情,营造出清新、雅致的艺术氛围。

四是给园林提供了自然的调节环境,提高了人体的身体健康水平。

五是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的
品质和作用。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的设计是从自然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具有丰富的文
化意义,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也展示了园林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浅论古典园林中的水体空间处理技术

浅论古典园林中的水体空间处理技术

浅论古典园林中的水体空间处理技术摘要:分析我国古典园林水空间处理的方式,就其文化意境等层面进行探究,结合当前古典园林的实际状况。

合理化的使用水体空间的处理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其中,注重历史文化的价值以及内涵。

关键词:古典园林:水体空间:处理技术引言:利用水体空间可以构建出一个环境更为优美的环境,且其景观层次也会更具有特色,能让城市更为高效化的发展,我国古典园林的水空间处理的文化内涵相对来说会比较独特化,且其构思的方式也十分的丰富。

将水当做主要特征的古代园林及文化内涵,深受各国人民的关注,所以需要就理论层面上分析古典园林水空间处理的技术,同时还需要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摸索。

1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空间处理的文化意境我国古典园林的构思方式以及文化内内涵相对来说会十分的独特化,其在古典园林当中会塑造较为丰富的优美水环境,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强的美学以及实用性的价值。

水是古典园林当中的核心元素,其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水元素,水元素也被称之为高尚品格的具体表现形式,文人骚客们对于水的感情也会比较特殊,在诗歌当中描写水的诗句比较多,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水的文化内涵。

2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空间处理的方法和特征我国在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空间的过程中,需要让水形美、水声美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类更具特色化的水空间处理形式。

在构建古典园林的过程中,人们会将重心转移到水形的选择层面,其需要对水形形状的变化进行合理化的处理,让各类不同特征的水体形态可以保持一种相互交融的状态,构成优雅性的对比。

举例来说,在我国南京瞻园的设计当中,其南面的水面变化十分的曲折,所以其会构建大量的水榭,其在水面的中点位置增设了亭台,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点缀。

其平台和水面的宁静特征相迎合,北面的水面较为狭小,但是其北面周围存在着假山,其自身的山林意味极为深邃,三类水面当中都会使用较为细长的溪水,将其连接在一起,这就使得池岸的形态变得更加的丰富,达到了一种亭台水榭的美好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

• 清漪园为北山(万寿山)南湖(昆明湖),西面是西山 诸峰。但是,万寿山的山体比较低矮,也不够延 展;昆明湖的水面大致为东南斜向的狭长形状, 山与水的关系有些疏离。乾隆下旨将湖山整治工 程与治水工程相结合。首先将湖面向东、向北大 大扩展,一直抵达万寿山的南坡;然后将挖出来 的土方堆在山的东半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 的形状。结果是湖面更加辽阔,山更壮伟。然后, 他在湖面西侧增添了一道几乎与西湖苏堤一模一 样的西堤,也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 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 两个部分。
中国吉祥文化往往通过一种图案来表 达心中的祈福追求。从高空俯瞰,昆 明湖形似一个寿桃,而万寿山佛香阁 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整 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振翅欲飞。大 凡到过颐和园的游客,人知其布局暗 含“福寿”图案
湖中仙岛:昆明湖中象征着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的岛屿是乾隆皇帝按照道家希
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特别设计建造的。如果把长堤比作项链,那么这三座岛就像是三颗散落 的宝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们刚好分别坐落在西堤划分出的三个大
• (4)体现自然,注重生态 水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同样也具有生态价
值。水体可增加环境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减少 夏天的热辐射,调节环境湿度和温度,应通过水 景设计来增强环境之生态效应。
同时,水景应尽量体现自然本色,以仿自然 的水体形态为主,形成飞流叠瀑、迂回溪流、时 起时伏、时隐时现的自然景观之效,以增添山林 野趣,给人以真切的自然感受,使久居都市的人一个作用,就是为了 把水引向山旁、山后,达到“山环水抱”的格局。 “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 定律。有些人以为传统风水是迷信、无稽之谈, 其实,传统风水是一门通过特殊方式对影响人类 身心健康因素进行研究的学问,它的本质是强调 美——一种对人身心有益的感受。这种美是自然 的、和谐的、柔秀的、令人愉悦的。因此,在传 统风水里,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连忘 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桥要有拱券之曲, 廊要有回肠之曲。而曲意味着含蓄、环抱、积蓄、 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所以要“山环水 抱”。可以说,这种思想既是中国园林文化之大 极,也是中国文化之要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建筑中水体空间的特征及古典组织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4T09:42:52.0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陈钦[导读] 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对水体空间的特征形成作出分析,并结合古典组织水体空间的应用展开分析。

以供参考!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分别为水体、山石、花木和建筑。

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对水体空间的特征形成作出分析,并结合古典组织水体空间的应用展开分析。

以供参考!关键词:水体空间;山石;花木;园林建筑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遵循着一些既定法则。

这些法则又与传统的“天人观”、“风水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体布局原则决定了园林使用者的驻足点、观赏点、活动流线等。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代表,苏州园林的总体平面布局具有一些共性特点,而在对其进行
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水体空间布局的一些典型形式及主要特征。

一、苏州古典园林总体布局简析古人认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西北地势高亢为“天门”,属阴;东南地势低下为“地户”,属阳。

故一般宅院及园林总体布局上,主入口选在东南(而不是正南)方向为最佳。

从现代科学分析角度看,这一选择实际上也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照、主导风向对建筑群体的布局要求相吻合。

苏州几个代表性园林的平面布局,也基本符合这一主入口选择法则。

主入口方位形式决定了在园林总体空间布局上,主要的建筑群体基本上位于偏东南部区域。

与此相对应的,是水体的北岸多设置山石、花木,或小体量的景亭,以形成视觉焦点(如留园中心水体北部的黄石假山及植物群落。

水体的西部区块由于在功能空间上属于次要地位,可形成较为疏离、开敞的场地,一般可设置观赏驻足点(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或干脆设置假山瀑布(如狮子林、留园的西区水系布局),以呼应“水来自西北、流向东南”的风水法则。

二、水体空间的“山石”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园林中水体空间山石布置分为两种形式:水岸置山石,以及水中(小岛)置山石。

前者适合中小型园林,因其水体相对较小;后者适合大型园林,水域面积较大,可以在水中设置石山。

(一)水岸置山石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以及八卦方位中的“西北为艮”的理论,在水岸型山石布局中,山石布置在水体空间的西部、北部最为理想。

由于太阳照射角由南向北,故山石朝向水体方位为受光面,光影效果丰富。

西北部有较为高耸的山石,亦可阻挡冬天北来的寒气。

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北有靠山”,“坐北朝南”是最安全的一种心理暗示。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留园的中部水体。

大型黄石假山均沿水体的北岸、西岸布置。

在西北角处置狭长水口,更耦合风水思想。

(二)水中岛屿置山石此种置石方式多见于规模较大园林。

水中置岛,岛上摹山,是典型的“一池三山”做法滥觞。

这种“岛屿”一般与陆地之间都有细窄小径(桥)相连,岛上小径蜿蜒曲折,草木扶苏。

这种小径一般并不位于岛南部滨水处,更多位于小岛中部区域,而将曲折岸线优美景观留给水体南岸观赏人群。

典型案例是拙政园中部区域的东入口处山石处理。

由“别有洞天”月门进入中部园区,一径往北,过梧竹幽居亭,折转至西,蜿蜒至巍峨山岛;一径往西,沿水南部岸线而行,行人在此可充分观赏北部山体的奇峰怪石。

三、水体空间的“花木”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园林中与水体空间相关的植物分为两种:陆生和水生。

陆生植物栽植方式又可大略分为点种和丛植两种形式。

而水生植物除了沿岸的水草之外,主要体现在水中观赏植物的选择上。

简单点说,就是“莲”与“荷”的选择。

(一)陆生植物如前所言,水体空间的主要观赏点位于水体南部;而被观赏点多位于水体北部。

故水体南岸较少设置密植型植被,以最大程度打开视野;而水体北岸结合山石设置丛植植被,形成被观赏界面。

拙政园中部“梧竹幽居亭”附近水体空间,水体南岸沿路间隔距离点种高大乔木,树干间开阔空间并不对观赏视线构成干扰;而水体之北的岛山上则枝繁叶茂,又是一番景象。

(二)水生植物古典园林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对园林意境的构建有重要影响。

对于大型园林水体而言,可栽植体态较为活泼、相对挺拔的荷花,以呼应大型水体纵横开阖之势;到了深秋,残荷断梗,更添一份萧杀意境,与夏季的繁茂亦构成强烈对比,观之可悟人生世态。

如拙政园中部水体的荷花。

(1)观景与光照由于园林总体布局中入口偏东南,故主要建筑多位于园林的东部及南部,主要建筑位于中心水体的东部、北部,因整个园子故意突出东南部假山,主体建筑只好屈居北部)。

又古人建筑不喜朝西开门,故东部建筑与中心水体之间常以山墙相对。

而水体南部较多布置建筑,以北向面向水面,以取得最佳观景界面。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建筑北面会有阴影,冬季会感觉阴冷;北向开门面向水面,则在享受美景同时却难免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

好在中国古代建筑层数皆较为低矮,且常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留出足够大小的活动平台,这样就解决了观景与享受阳光之间的矛盾。

(1)临建筑水岸线形态处理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岸线处理上,除直接临水建筑之外,一般岸线均较为平直,方便亲水观景;而平直的岸线与规整的建筑形态一起构成园林中较为刚直元素,与北部山石花木婀娜多姿的柔性景观形态恰恰构成对比,相映成趣。

四、实例分析——以吉安青塘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对于古典园林的水体空间组织手法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要服务于当代园林景观建设。

在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城市公园的建设规划往往要求尽可能采用原汁原味的古典主义设计手法,以达到古为今用的功效。

吉安市青塘公园的规划设计即为一例。

(一)项目概况
青塘公园坐落于以“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金庐陵”著称的江西省吉安市。

用地位于吉州区西部新城区,西临城市主干道——吉州大道,南临城市支路——鹭洲西路,北为建设中住宅小区与市人民法院规划用地,东面为农民公寓。

整个地块呈L形,西段用地宽86米,东段最宽处180米左右。

用地面积3.8公顷。

公园所在地域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园的布局形式以江南古典园林格局为典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仿古园林”,但它承载的又是现代的生活。

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布局设计时,充分考虑古典园林的一些基本造园法则,并结合实际地形加以巧妙变化,形成具有浓郁古典文化氛围、同时又满足现代人休闲生活需求的园林空间。

(二)总体布局原则
公园西侧紧邻的吉州大道宽60米,不适合行人穿越,因此设计考虑在面南的区内道路——鹭洲西路上设置公园主入口,沿吉州大道侧设置次入口。

结合主入口就近安排停车位。

主入口设置位置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系统与风水心理的有机结合,由于用地面向南面正中有城市道路相对,故将主入口位置与之适当错开,形成东南入口格局,正契合风水学对主入口选址要求。

公园用地原有地形竖向标高为“四周高、中间低”,因形就势,在中央地块挖出大片水体,形成公园的景观主核。

在水体平面设计上,仿照南京瞻园的水面轮廓处理手法,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水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或开朗宁静,或曲折幽深,充分体现江南古典园林理水神韵。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以人为本营造空间,以韵为源塑造体形,以境为神勾画风景。

借亭台楼阁之影入水,引花木鱼鸟之音筑园。

主要建筑物及静态观赏停留空间尽量靠水体南侧布置,水体北侧多设山石、花木和小型景观亭以及动态观赏的文化长廊。

(三)园林水体空间组织
1.山水相依
闹市筑园,无真山真水可依,唯有写意,以假山石模拟“一峰则太华千寻”。

设计将假山跌瀑安排在用地北端,并在南侧入口建筑——“杏坞买醉”处设置观景平台,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

2.荷塘夜色
庐陵文化精髓为“文章节义”,气高而性洁,不屈于俗世,在植物品性比拟上,以“出污泥而不染”的荷为最佳。

在中心湖面种植荷花,并在北侧水岸置“听荷轩”一处,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

同时,在西面“留青池”及东南部小型水体内植睡莲,烘托宁静闲逸气氛。

五、结语
水为园林之魂。

水,晶莹剔透,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想象,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1]如何将它与山石、花木、建筑组合、融合,形成和谐完美的空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古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将山水园林中蕴藏的空间技巧和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并以之指导当代景观设计,以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小溪.人水和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J].节水灌溉.2006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