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消费行为与新增长动能生成的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复杂创新能力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复杂创新能力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复杂创新能力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庞瑞芝, 王洪岩(南开大学,天津300071)[摘要]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密集型生产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全球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竞争日益加剧,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

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打压,我国唯有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系统性优势和适宜型创新优势,提升企业复杂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生态力,从而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超大规模市场“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二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三是要整合大国创新资源,夯实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四是发挥大国超大规模市场创新人才优势,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关键词]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适宜型创新优势;复杂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11(2024)01-0001-11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

在此背景下,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封锁和打压,我国需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庞瑞芝,2023)。

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内涵与特征“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独有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

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夯实产业创新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战略选择,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金融科技发展对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

金融科技发展对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

■管理学金融科技发展对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谢丽彬,张月玲(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摘要:创业活动是稳就业、稳增长的关键因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的发展则为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注入了新的力量。

文章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280个城市多年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基准回归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创业活跃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效应在城市规模、行政地位和地理区位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第三,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会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及降低融资成本对城市创业活跃度产生积极影响,且降低融资成本的中介作用大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第四,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且超过门槛阈值后其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更强。

据此本文提出藉由金融科技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业活跃度;异质性;中介效应;门槛效应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2X(2023)04-0047-11收稿日期:2023-08-03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创新战略研究项目“金融科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2R00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策性农业保险减贫效应测度与扶贫机制优化研究”(71973034);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互联网+’驱动的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FJ2021B044)。

作者简介:谢丽彬(1985-),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张月玲(1969-),女,河北沧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

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能够催生出更多市场主体从而带动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支持政策。

社会异质性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异质性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异质性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社会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中成员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来源于个体的能力、教育背景、经验、性别、种族等多种因素。

社会异质性导致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化,这些差异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异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社会异质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普遍存在,并且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首先,社会异质性可以促进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产生。

来自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美国科技创新中心硅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齐聚一堂,他们的文化、技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技术创新和企业。

这种社会异质性催生了经济增长。

其次,社会异质性可以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

不同人群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存在差异,社会异质性使得不同人群能够更好地适配和利用资源。

例如,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社会异质性实现。

不同人群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期望有所不同,针对不同需求的教育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社会异质性也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社会异质性可能导致社会凝聚力的下降。

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化可能加剧社会的分化,减弱社会的团结和稳定性。

而社会凝聚力的弱化,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异质性可能导致不平等的加剧。

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化有可能加剧贫富分化,使得社会的资源分配更加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不仅对弱势群体造成了不公正的待遇,也阻碍了整体社会的经济增长。

研究表明,社会异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异质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其他情况下,社会异质性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认识到社会异质性对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并采取措施来最大限度地获得其利益,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

股东异质性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

股东异质性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

01 Chapter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02 Chapterlogo股东异质性的定义•股东异质性是指不同的股东群体在股权结构、利益诉求、风险偏好、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股东背景、行业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利益诉求等因素的差异。

公司治理模式:公司的治理模式和机制对不同类型的股东的利益诉求和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对股东的投资决策和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行业发展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业,其股东结构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存在差异。

企业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股权结构和股东类型,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03 Chapter定义特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定义与特点协同创新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挑战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的挑战与问题04 Chapter战略选择异质性股东的背景和经验可能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如合作战略、竞争战略或多元化战略等,这些战略选择可能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

战略导向股东异质性可能导致不同的战略导向,如市场导向、技术导向或资本导向等,这些导向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和效果。

战略执行股东异质性可能影响企业的战略执行效率和质量,因为不同的股东可能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和执行方式存在差异。

股东异质性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价值观行为规范组织学习股东异质性对组织文化的影响股东异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资源分配01资源整合02资源利用03股东异质性对创新能力的提升风险承担机会识别知识创造05 Chapter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变量定义数据来源通过爬虫技术从公开信息中收集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公司治理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财务数据。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等,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收集与处理实证模型与变量测量模型构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分析股东异质性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

异质性消费者与市场创新研究

异质性消费者与市场创新研究

异质性消费者与市场创新研究与市场创新相关的主题在商业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异质性消费者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逐渐成为市场创新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着异质性消费者对市场创新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

一、异质性消费者的定义与特点异质性消费者是指在市场中存在着差异化需求和行为模式的消费者群体。

他们的区别可能来源于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地域等多个方面,导致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偏好和购买决策存在明显差异。

具体而言,异质性消费者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他们对产品质量、功能、品牌等方面的关注程度各不相同;其次,他们对产品外观、设计和包装风格的偏好存在差异;再次,他们在购买渠道和购买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差异;最后,他们对产品或服务感知到的价值和满意度程度会有所不同。

二、异质性消费者对市场创新的影响1. 激发市场创新的动力异质性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和偏好是市场创新的动力源泉之一。

当企业意识到不同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并且能够准确把握这些差异时,就有可能通过创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某汽车制造商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对车内空间的需求差异,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推出了多款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2. 推动产品创新和优化异质性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能够促使企业不断优化现有产品或推出新产品。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特点和需求,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定制化产品。

例如,某化妆品品牌通过调查不同年龄段女性对抗皱产品的需求差异,推出了不同功效的产品线,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对抗皱需求的差异。

3. 引领市场流行风潮异质性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新潮流的接纳速度和程度各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市场创新的源头。

对于某一小部分具有先知先觉能力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新产品和新潮流的认可和接受往往会成为引领市场潮流的标志。

当这部分异质性消费者对新产品表达认同并成为早期采用者时,会引发更广大的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关注和购买行为。

四链联结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演进逻辑

四链联结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演进逻辑

四链联结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演进逻辑作者:***来源:《科学与管理》2022年第04期关键词: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内生增长:人才边际效用:联结机制0引言“新旧动能”由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10月在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201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济增长需要从依附于传统物质资本的劳动密集型“要素驱动”转向包含着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端要素的知识密集型“创新驱动”,生产逐渐精细化、智能化、创意化。

保罗·罗默(Paul M.Romer)提出“四要素增长理论”,并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知识和人力资本能递增收益:技术具有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可以无限地累积增长;创新使知识成为商品,产生溢出效应①。

人力资本深化影响着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但这一最具有原创性、诱发性的经济增长动力未发挥应有作用,应重视劳动力的协同性建设、动态性培育和创新型发展,但未讨论人力资本深化本身可能是结构转型的一种推动力。

作为一场事关未来发展的动力变革,经济增长绕不开人口增长或技术进步这组变量。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知识生产力转化效率低、低水平参变量“饱和”“滞胀”与供需优化重构的问题,人才质量无法满足产业实际需求是造成人才配置在产业间结构偏移的主要原因。

“新旧动能转换”实质是外援型积累性增长逐渐转变为内生型效率性增长,转换的堵点和痛点就是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缺乏。

增强人才在层次、类型、规格的合理度,以及人才整体结构对产业结构流变的适应度,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2019年多部门发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动力变革涉及观念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要素投入等多方面的调整。

增长理论基本分析框架是对生产函数的假设,有很好的问题解释能力。

本文致力厘清“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关联的要素结构和逻辑关系,找到内生机制归结为工程教育活动的均衡解,探寻跨界融合生境下人才支撑动能转换的脉络路径,循此澄清新旧动能转换延展为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一般性原则,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工业社会主体共治的工程教育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企业房地产投资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渠道机制与治理路径

企业房地产投资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渠道机制与治理路径

企业房地产投资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渠道机制与治理路径任晓怡 向海凌 吴 非1摘要:近年来,企业热衷于房地产投资的现象日益突出,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借助沪深两市上市公司A股2008—2018年的数据集,研究了微观企业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行为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研究发现,企业房地产投资对技术创新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在不同企业、地区属性下又有着异质性特征。

从动因机制上看,地方政府的经济考核和财政分权,是催化企业投资房地产的重要因素;从传导机制上看,企业房地产投资会对企业的可用资源形成明显的挤出,进而对企业的风险稳定程度造成冲击,不利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产出。

在治理企业房地产投资的路径上,良好的内部控制程度和外部市场化环境,能够有效中和企业房地产投资活动对技术创新的不利冲击。

本文认为,治理企业房地产投资应遵循有差异的政策供给,在优化政府“政治-财政”激励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市场化环境,以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决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技术创新;渠道机制;内部控制;市场化程度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有形生产要素驱动。

如今,有形生产要素驱动日渐乏力,经济的发展亟需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步入“新时代”,加快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迫在眉睫。

继“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后,1 任晓怡,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广东金融学院行为金融与区域实验室,联系方式:******************. cn;向海凌(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联系方式:*****************;吴非,经济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联系方式:************. 。

作者感谢编辑和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文责自负。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绩效:基于上市公司的验证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绩效:基于上市公司的验证

第24卷第2期2024年2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4 No.2 Feb.2024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绩效:基于上市公司的验证丁璐扬,李华晶(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农业企业如何利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可持续发展绩效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

以2015—2021年农业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农业企业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经济绩效、环境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企业产权性质和细分行业的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

研究发现:农业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大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农业企业实施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升经济绩效和环境社会责任绩效,农业企业实施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升经济绩效,但未对环境社会责任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的产权性质异质性和细分行业异质性。

研究结论有助于扩展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研究的视阈,为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企业创造可持续性价值提供启示。

关键词: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持续发展绩效;异质性分析中图分类号:F27;F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4)2-71-11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4.2.60 引言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对资源和环境具有依赖性,亟须通过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突破资源约束,同时实现环境保护与价值创造。

其中,农业企业是解决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问题的科技创新主体,而绿色是其创新发展的底线和底色。

尤其是在推动技术研发与商业模式创新时,农业企业须将可持续性作为价值实现的基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联动科技创新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26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26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26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胡㊀曦,徐梦国,郑㊀玉(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23)摘㊀要:通过利用2013 2018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讨论了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㊂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对高收入城市的推动作用最大,对中等偏下收入城市的影响次之,对中等偏上收入城市的作用最弱㊂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够调节电子商务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㊂具体而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双门槛效应,且随着门槛值的增加,这种调节作用变强㊂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等偏下收入城市的电子商务,以期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电子商务;区域经济;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724.6+F1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41-0054-04Researchonheterogeneityofe-commerceo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theempiricaltestof265citiesinChinaHuXi,XuMengguo,ZhengYu(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Nanjing,Jiangsu,210023)Abstract:BasedonthepaneldataofChinesecitiesfrom2013to2018,thispaperdiscussestheimpactofe-commerceo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byusingfixedeffectmodel.Theresultsshowthate-commercehasthegreatestimpactonhigh-incomecities,fol⁃lowedbylowermiddleincomecities,andtheweakestimpactonuppermiddleincomecities.Furtherresearchshowsthatthelevelof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anadjusttheeffectofe-commerceonChina sregionaleconomicgrowth.Specifically,thereisadoublethresholdeffectinthelevelof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withtheincreaseofthethresholdvalue,thisregulatoryeffectisstronger.Theconclusionisofgreatsignificancetofurtherdevelopandimprovethee-commerceoflowermiddleincomecities,inordertonarrowthedifferencesi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e-commerce;regionaleconomies;heterogeneity;thresholdvariable一㊁引言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㊁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加剧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外需呈现出不确定和疲软态势㊂在此背景下,经济迫切需要以 内循环 作为支撑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以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㊂据统计,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首次突破十万亿元的大关,约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10%,同年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突破5000万人㊂此外,电子商务还能带动快递业迅速发展:2019年实现快递业务量635.2亿件,业务收入达7497.5亿元㊂可以说,电子商务在提升经济㊁促进就业㊁联动产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㊂但是与此同时,无论是东中西部还是各个省份㊁城市之间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均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㊂事实上,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㊂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来实现经济的赶超式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扩大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㊂所以,研究电子商务是否会对经济增长存在异质性影响,其扩大还是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就十分必要㊂对比已有文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已有文献在研究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异质性影响上,将研究范围定位在中国的不同省份之间(王帅,2017;闫爽,2019;张佳利,2019)㊂考虑到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也存在异质性,故论文将研究范围定位在中国城市层面,依据2018年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将中国265个城市划分为三个不同收入层次:第一类是人均GDP在0.66万 2.58万元之间,为中等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9EYB001)㊂作者简介:胡曦,女,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经济㊁电子商务㊁区域经济;徐梦国,男,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㊁区域经济;郑玉,女,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贸易经济㊁经济体制改革㊁工业经济㊂区域经济Һ㊀偏下收入城市;第二类是人均GDP在2.58万 7.98万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城市;第三类是人均GDP高于7.98万元,为高收入城市,从而探究电子商务对不同收入层次城市的异质性影响㊂第二,关于是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本文参考高梦滔和姚洋的做法,采用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新的核心解释变量来进行回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内生性问题㊂二㊁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一)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来论述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㊂从微观层面上分析,电子商务能够通过降低交易费用㊁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以及降低交易的时空限制等方面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㊂杨坚争等认为在电子商务市场的演进过程中,可以从五个方面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任小芳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商品流通模式更加扁平化㊁流通规模更加扩散化和合理化,同时有利于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而马强文和申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所以电子商务能够通过提高商品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岳云嵩和李兵指出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从而促进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降低了交易的时空限制㊂从宏观层面上看,电子商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电子商务通过加速行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㊂靳少华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促进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规模的扩大㊂二是电子商务通过解决就业来促进经济发展㊂张仲强和张瑾瑜认为电子商务的运转需要营销㊁策划㊁物流㊁售后等岗位的支撑,对相关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地方就业㊂三是电子商务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㊂李映辉认为电子商务环境要求零售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改进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㊂基于上述分析,论文提出以下假设:H1: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㊂(二)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本部分将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分析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㊂众所周知,信息基础设施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核心基础作用,没有这一基础,电子商务就不可能发展起来㊂根据各地级市公布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小来看,两者存在明显的发展趋势一致性㊂但是,各地区客观自然条件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导致信息基础设施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差异(刘云啟,2016)㊂下文就从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出发,具体阐述其作用机制㊂一是集聚效应㊂像一些发达城市它们可以利用本身存在的区位优势以及城市内部广大的市场需求,使得资源㊁政策迅速向它们倾斜,而一些欠发达的城市并不能拥有这些优势,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了差异㊂二是冈纳㊃缪尔达尔(1957,1968)提出的扩散效应㊂信息基础设施的扩散效应表现在区域性信息中心能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辐射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所以一些偏远城市并不能受到中心城市的正向影响,那么必然会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出现差距㊂三是G.迈达尔(1957)提出的极化效应㊂简单来说就是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造成两极分化的格局㊂从东西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来看,这种效应确实存在㊂因此,极化效应也是导致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所差异的原因之一㊂根据以上分析,由于各个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同,必然导致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同,进而导致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故论文提出以下假设:H2: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会受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小的调节而呈现出异质性㊂三㊁研究设计(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论文选用人均GDP的对数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㊂核心解释变量:论文以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检验其对于经济的影响程度㊂同时参考刘长庚等人做法,以人均快递数作为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方法㊂控制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变量对区域经济造成的影响,论文还选取了一系列控制变量㊂如人力资本㊁市场化水平㊁对外开放水平㊁城市化水平㊁交通基础设施㊁信息基础设施㊂这些变量都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作用,需要予以控制㊂以上涉及的变量名称以及衡量方法如表1所示㊂表1 变量名称以及衡量方法变量名称数学符号衡量方法电子商务发展水平lnds人均快递业务量的对数人力资本lnrl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市场化水平lnsc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的对数对外开放水平lndw对外出口总额占当年GDP的比重的对数城市化水平lncs城市人口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的对数交通基础设施lnjt地区公路总里程数的每万人平均值的对数信息基础设施lnxx地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对数经济增长lngdp人均GDP的对数㊀㊀2.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大部分数据来自各地级市的统计局所公布的统计年鉴以及统计公报,常住人口数来自各地级市公安局公布的官方数据,快递数据来自各地级市邮政管理局公布的官方数据㊂此外,对于少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或年均增长率予以补齐㊂(二)实证模型设定具体模型设定如下:lngdpit=β0+β1lndsit+β2lnrlit+β3lnscit+β4lndwit+β5lnxxit+β6lnjtit+β7lncsit+γi+εit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及衡量方法见上表1,γi是截距项,εit是扰动项㊂β0 β7为待估参数㊂四㊁实证结果(一)回归结果与分析首先,将全样本进行固定效应回归以作为参考,回归结果见表2的(1)列㊂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验证了假设1;人力资本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可能与论文选取的时间跨度较短有关;市场化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是由于论文以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的对数作为衡量市场化水平的方法,一般来说,国有控股企业数越多,表明这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低,对经济的负向影响越大;信息基础设施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已经较高,再提高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对外开放的系数结果不显著,可能与近年来外需疲软㊁出口减少有关;城市化水平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深化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㊂表2㊀全样本与分样本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1)总样本(2)高收入城市(3)中等偏上收入城市(4)中等偏下收入城市lnds0.0745∗∗∗(7.13)0.0984∗∗∗(5.41)0.0495∗∗∗(4.40)0.0653∗(2.03)lnrl-0.0377(-0.19)-0.1836(-0.77)-0.0002(-0.79)0.6613(1.03)lnsc-0.1591∗∗∗(-4.24)-0.0912(-1.44)-0.1465∗∗∗(-3.60)-0.3089∗∗∗(-9.02)lnxx0.0760∗∗∗(3.80)0.1361∗∗∗(2.98)0.0724∗∗∗(3.23)0.0581(1.66)lnjt-0.1245∗∗(-2.17)-0.1513∗∗(-2.10)-0.0138(-0.27)0.0168(0.12)lndw-0.0139(-1.34)-0.1481∗∗∗(-2.98)-0.0166(-1.38)0.0216∗(1.95)lncs0.6557∗∗∗(4.24)0.6334∗(1.96)0.8948∗∗∗(5.53)0.3132(1.48)常数项-0.6078(-0.70)0.2120(0.17)-2.0433∗∗∗(-3.07)-1.3772(-0.86)时间固定效应是是是是个体固定效应是是是是样本量15903481128114R20.6520.6720.6810.798㊀注:∗∗∗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括号内为t值㊂其次,在对分样本进行回归时,通过 xtreg,fe 和Hausman检验,发现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更加有效,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2的(2) (4)列㊂从分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核心解释变量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对这三个不同收入层次的城市都起到了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是其作用程度是不一样的,验证了假设2㊂具体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高收入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中等偏下收入城市,对中等偏上收入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弱㊂这是因为,一方面,正如上文分析,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受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小的调节,而高收入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中等收入城市的高,所以电子商务对于高收入城市的影响作用更大;另一方面,伴随着 西部大开发 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西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也得到质的飞跃(秦雯,2018),由于中等偏下收入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属于西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子商务对中等偏下收入城市的推动作用要比中等偏上收入城市强㊂(二)稳健性检验1.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作为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国内外研究表明,夜间灯光数据可以度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ChenandNordhaus,2011;Hendersonetal.,2012;徐康宁等,2015;秦蒙等,2019),以夜间灯光数据作为人均GDP的代理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固有缺陷(秦永和刘凯敏,2019)㊂全球夜间灯光图像包括DMSP/OLS和SNPP/VIIRS两套卫星数据(陈梦根和张帅,2020),两者的原始数据都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公布,2013年之后普遍使用后一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处理㊂根据本文研究时间的跨度,使用后一种方法进行校正并得到校正过后的平均数值(DN值)㊂利用所得到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表3的结果㊂表3㊀使用代理变量后的回归结果(1)高收入城市(2)中等偏上收入城市(3)中等偏下收入城市lnds0.9106∗∗∗(4.69)0.2089∗∗∗(6.15)0.02052(1.00)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是是是个体固定效应是是是样本量3481128114R20.5720.5110.636㊀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括号内为t值㊂由表3中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㊂2.内生性检验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所以有必要对核心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㊂考虑到工具变量的选取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参考高梦滔和姚洋的做法,利用电子商务的滞后一期作为新的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㊂表4㊀内生性检验的回归结果(1)高收入城市(2)中等偏上收入城市(3)中等偏下收入城市lnds10.0908∗∗∗(4.45)0.0598∗∗∗(5.18)0.0643∗∗∗(3.16)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是是是个体固定效应是是是样本量29094095R20.6070.6400.753㊀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括号内为t值㊂从表4中的回归结果来看,三个分样本的电子商务的滞后一期结果都显著,并且系数大小也和基准回归模型所得到的结果一致,这表明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㊂五㊁基于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水平的门槛回归(一)模型设定根据Hansen(1996,1999)的研究成果,当存在单一门槛时,构建如下模型:Yit=αi+β1XᶄitˑI(qit<γ1)+β2XᶄitˑI(qit>γ1)+δZit+εit当存在双门槛时,同理可以构建如下模型:Yit=αi+β1XᶄitˑI(qitɤγ1)+β2XᶄitˑI(γ1<qit<γ2)+β3XᶄitˑI(qitȡγ2)+δZit+εit其中:Yit为被解释变量,Xᶄit为核心解释变量,I(㊃)为示性函数,qit为门槛变量,Zit是与门槛变量无关的外生解释变量,γ1㊁γ2为待估的门槛效应值,αi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扰动项,β1㊁β2㊁β3为待估参数㊂(二)门槛变量检验通过检验,发现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双门槛效应,具体检验结果整理汇总成表5㊂表5㊀门槛效应检验结果类型F统计量p值门槛值结论单门槛检验213.990.00003.3762存在单一门槛区域经济Һ㊀续表类型F统计量p值门槛值结论双门槛检验58.230.00002.9997存在双门槛三门槛检验21.630.67673.6350不存在三门槛㊀㊀第一道门槛值为2.9997,95%的置信区间为(2.9877,3.0032),第二道门槛值为3.3762,95%的置信区间为(3.3656,3.3810)㊂(三)门槛模型估计通过分析,论文设定如下具体的门槛回归模型:lngdpit=β0+β1lnrlit+β2lnscit+β3lndwit+β4lnjtit+β5lncsit+α1lndsitˑI(lnxxitɤγ1)+α2lndsitˑI(γ1<lnxxit<γ2)+α3lndsitˑI(lnxxitȡγ2)+δi+εit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也会越来越强㊂表6 面板门槛回归结果解释变量系数t值p值lnrl-0.0969-0.570.570lnsc-0.1882∗∗∗-5.410.000lnjt-0.0277-0.550.580lndw-0.0139-1.330.186lncs0.8409∗∗∗6.390.000lnds(lnxx<2.9997)0.0562∗∗∗5.260.000lnds(2.9997<lnxx<3.3762)0.0786∗∗∗8.100.000lnds(lnxxȡ3.3762)0.1109∗∗∗11.920.000_cons-1.2938∗-1.760.079㊀注:∗∗∗和∗分别表示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㊂六㊁结论与启示(一)结论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且对高收入城市影响最大,中等偏下收入城市次之㊂说明在当前发展环境下,电子商务会继续扩大高收入城市与中等收入城市之间的差距,但是却有助于缩小中等偏下收入城市与中等偏上收入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㊂第二,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受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低的影响且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在不断增强㊂(二)启示理论和实证表明,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为了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使中国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论文提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第一,坚持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及其运营环境,推动电商直播平台良性发展㊂现如今,电商直播已成为一种时效性高㊁传播性广㊁用户体验好的 带货 营销方式㊂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可以借鉴电商直播这一做法,将自身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以直播的方式展示出来,能够将自己的产品品牌化㊁大众化㊁全球化,尽可能多地创造经济价值,从而缩小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㊂第二,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承载能力㊂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定依赖大数据的支撑,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较为落后的城市加大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它们成为电商发展的铺路石㊂参考文献:[1]王帅.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7.[2]闫爽.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异质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3]张佳利.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地区异质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4]高梦滔,姚洋.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5]杨坚争,周涛,李庆子.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10).[6]任小芳.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对商品流通模式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9(8).[7]马强文,申田.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宏观质量研究,2017,5(1).[8]岳云嵩,李兵.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绩效:基于 阿里巴巴 大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8).[9]靳少华.新时代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基于SWOT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9(14).[10]张仲强,张瑾瑜.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策略探讨[J].财富时代,2019(12).[11]李映辉.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8).[12]刘云啟.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13]刘长庚,张磊,韩雷.中国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1).[14]秦雯.浅谈影响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15]CHENX,NORDHAUSWD.Usingluminositydataasaproxyforeconomicstatistic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11,108(21).[16]HENDERSONJV,STOREYGARDA,WEILDN.Measuringeconomicgrowthfromouterspace[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2,102(2).[17]徐康宁,陈丰龙,刘修岩.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J].经济研究,2015,50(9).[18]秦蒙,刘修岩,李松林.城市蔓延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9,18(2).[19]秦永,刘凯敏.中国地级市GDP数据的真实性: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9,35(13).[20]陈梦根,张帅.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J].统计研究,2020,37(6).[21]HANSENBE.Inferencewhenanuisanceparameterisnotidentifiedunderthenullhypothesis[J].Econometrica,1996,64(2).[22]HANSENBE.Thresholdeffectsinnon-dynamic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inference[J].Econometrica,1999,93(2):345-368.。

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 7 期( 总第 333 期)
2021 年 7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7 ( General, No 333)
July 2021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7 ( General, No 333)
July 2021

考干春晖等 ( 2011) [17] 的做法, 选取泰尔指数作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2020 年新
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在
电子商务报告 2019》 , 2019 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
亿元, 同比增长 16 5%。 麦肯锡报告指出, 中国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电子商务对于
商务的认识比较统一, 普遍认为电子商务能够推
冠肺炎疫情期间, 电商不仅确保了防疫物资的顺
本文借鉴姚慧丽 ( 2019) [18] 的构建思路, 以
交易水平、 信息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水平为分支,
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体系。 指标构成
如表 1。
表 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交易水平
电子商务销售额占 GDP 比重
电子商务销售额与人口比值
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值
构升级影响的研究还不够。 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理
业的采购、 流通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能够纠正
论层面, 仅有部分使用实证加以佐证; 在实证研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对外开放度、TFP和新动能提升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对外开放度、TFP和新动能提升研究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2期2021年1月Voa.12Jan.2021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对外开放度、TFP 和新动能提升研究张宗良(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0)摘要:新动能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我国经济增长新阶段实现动力转换的客观要求。

新动能可分为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大系统,其中投资、要素等各子系统都与对外开放紧密相关。

全要素生产率(TFP )是对供给要素的评测。

研究对 外开放度、TFP 和新动能提升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以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采用DEA 模型,测算了 2011—2017年我国各省域全 要素生产率M —mquist 指数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指数。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 2011—2017年我国各省域新动能提 升的综合得分,并利用混合回归、个体效应等模型,对我国各省域开放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对新动能提升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动能呈现提升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各省域TFP 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技术效率提高明显,但地区之间、年度之间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回归分析显示,TFP 中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区域开放中技术开放和社会开放, 均显著地对新动能提升发挥促进作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新时代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对外开放度;全要素生产率;新旧动能转换;主成分分析;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2 -0158 -07Researcli on Improvement of Openness , TFP and New Growti Drivers Basd on Inter-provincial Panei DataZhangZongaoang(Linyi University , Linyi 276000 , China )Abstract : The upgcding of new drivers is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supply-sibe structural reform and an objectiverequirement for China ' s economic growth tv transform into new drivers in the new stage- The new drivers can be divibed into two m —or systems , i. e. demand-driven and supply-driven , among which investment , Uy-ws and other sub-systems are closely related tv opening-u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TFP ) is an evaluation of supply factors. It is of practicalsignificance tv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nws , TFP and new growth driver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and DEA model ,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Malmquist index of total Uictvr productivity and its decomposition technic —WUciwcy and —lacrtive efficiency index of China 's provinces from 2011 tv 2017-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 ,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new drivers ' improvement in China ' s provinces from 2011 tv 2017 is mwsumd. Byusing mixed mymssion, individual eWect and other models , the relationship and inUuenco of provincial opennws andioiaatacioopooducioeoiyon ihepoomoioon otnewdooeeosaoequanioiaioeeayanaayaed.Iiostound ihaion oeceniyeaos , newdooeeoson Chonahaeebeen oncoeasong , buishowonggoeaieooegoonaaheieoogeneoiy.TheTFPoteach pooeonceshowsagoowong ioend , especoa a y iheompooeemeniotiechnocaae t ocoency , buiiheombaaancebeiween oegoonsand beiween yeaososmooepoomoneni. Regoe s oon anaaysosshowsihaiiechnocaae t ocoencyand a a o caioeee t ocoencyon TFP , iechnocaaopenne s on oegoonaaopenongand socoaaopenonga a paayasognotocaniooaeon poomoiongihepoomoioon otnewdooeeos , and coeaieanewheoghiotopenongioiheouisodewooad , whoch osan ompooianiguaoanieetooiheioanstoomaioon otoad dooeeos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new era.Key words : Opennw s ; TFP ; New drivers of growth ; PCA ; Fixed Wfwt model----------------------------- 1 问题提出收稿日期:2020 -08 -10一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三核引领’视角下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约束经济增长条件相异,米取山东开放型经济对新动能提升的驱动及优化研究”有效措施突破约束是该阶段政策取向的核心内涵。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新进展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新进展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关于消费选择对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使得消费者行为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消费决策、消费动机、消费方式以及跨文化消费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使消费者行为研究走向成熟,这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特别是消费结构变动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理论,跨文化消费西方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消费函数理论及测度方法,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则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消费成为决定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关消费函数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成为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主要研究课题。

库兹涅茨、弗里德曼、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等人都因研究消费函数取得卓越成果而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边际分析。

随着营销理念的出现和行为科学知识体系的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消费者导向的观念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体系对研究一般性经济活动和商业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大量具有不同专业和学术背景的学者突破了经济学消费函数研究传统而注重实际消费行为研究。

一些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研究专长的行为科学、社会学学者开始涉足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大量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消费行为。

其中,March Simon(1958)和Edwards(1961)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与经济学假设相悖的概念,如主观效用、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满足目标以及由于公司雇员间感知和目标差异所引起的组织冲突等;Festinger(1957)提出消费者和组织行为的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和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等概念。

20世纪80年代,得益于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消费者行为研究开始突破主流经济学藩篱,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新学科。

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研究进展

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研究进展

2019年第8期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研究进展*郝大鹏 李力摘要: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建立在微观主体和微观数据的基础上,它能把理论模型与微观数据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刻画现实经济㊂本文着重从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前提假设㊁主要分类㊁应用领域和求解算法等方面,系统总结相关重要文献和研究新进展,并分析异质性主体和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异同㊂结果表明,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解释力明显优于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它能够解释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并能提供新的政策内涵㊂多源异构大数据的更易获得和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求解算法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我们结合特殊国情运用该模型来分析现实问题,并使其成为宏观政策调控的基础分析工具㊂关键词:异质性主体 代表性主体 不完全市场 宏观政策一㊁引言过去近30年,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和构建带有异质性特征的宏观模型来更好地刻画现实世界㊂现实微观数据揭示经济个体之间存在众多的异质性特征,正如Y e l l e n (2016)所强调的那样,异质性特征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㊂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异质性主体(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a g e n t s )宏观模型的重要性,但目前这类模型被政策制定者应用得还不够广泛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模型求解的困难,由于这类模型包含大量不同特征的经济个体,求解稳态值和模拟外部冲击造成的影响都比较复杂,费时费力;二是部分政策制定者认为没必要考虑现实中的异质性特征,因为代表性主体(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a g e n t s )宏观模型仍拥有足够的解释力㊂例如,R i o s -R u l l (1996)构建了年龄分布与现实更接近的有限生命个体组成的异质性O L G 模型,发现总体消费和投资的相对波动率以及产出和其他总体变量的相关性与代表性主体模型中的模拟结果相一致㊂在K r u s e l l&S m i t h (1998)构建的带有异质性特征的R B C 模型中,虽然居民偏好的异质性可以更好地刻画现实中的财富分布,但技术冲击对总体产出㊁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与代表性主体R B C 模型的结果十分相似㊂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求解算法简洁易懂,并且主要计量软件均具有比较完善的求解工具箱,便于研究者使用㊂但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快速提升和求解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方法的完善,目前求解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难度逐渐降低,求解速度也大幅度提升,因此模型求解的困难已经不是限制这类模型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因素㊂另外,虽然部分文献(R i o s -R u l l ,1996;K r u s e l l&S m i t h ,1998)的结果证明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仍有一定的解释力,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能解释许多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所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㊂如G u v e n e n (2006)认为,传统R B C 模型为解释产出和投资的波动对跨期替代弹性(E I S )的影响而设定的模型参数值高于实际数据的估计值,并通过区分高跨期替代弹性和低跨期替代弹性的家庭研究发现,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模拟的611 *郝大鹏,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邮箱:h a o d p @r u c .e d u .c n ;李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邮箱:n k l i l i 0903c @163.c o m ㊂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18V F H 007)㊂感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王博教授和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㊂*财富和消费不平等情况与美国数据更相符㊂K a p l a ne t a l (2018)认为,在异质性家庭宏观模型中,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渠道与代表性家庭宏观模型有显著差别㊂近期的文献指出,不但宏观状况会影响经济个体的异质性特征,而且经济个体的异质性也会对总体冲击的效果产生影响,进而对宏观变量造成影响㊂如A h ne t a l (2018)指出,个体之间的不平等对宏观变量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但代表性主体模型无法解释这种影响机制㊂因此,虽然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比较简洁明了,并且易于刻画主要宏观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但其简洁性也限制了其研究问题的深入性,对现实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更是明显弱于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㊂随着微观数据揭示的经济个体之间异质性特征的逐渐增多,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这也为宏观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多的政策研究工具㊂当下我国市场化改革正持续推进,家庭部门在财富㊁收入和消费等各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差异,而且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企业之间在生产效率㊁融资约束㊁劳动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愈发明显㊂家庭和企业的异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的制定十分重要,但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文献还比较少,而代表性主体R B C ㊁O L G 和D S G E 等宏观模型仍占据主流㊂随着我国经济统计数据的不断完善,微观数据库日益丰富,这有利于国内学者应用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来研究中国宏观经济㊂因此,本文依据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主流文献,从异质性主体的前提假设㊁主要分类㊁经济内涵和模型求解算法等方面来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对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㊂二㊁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前提假设和主要分类(一)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前提假设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是建立在经济个体的异质性和不完全市场的前提假设上,二者不可或缺,这与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假设完全不同㊂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重要前提假设是经济个体之间是同质的,如有相同的信念㊁风险偏好㊁折现因子和边际消费倾向等,这样众多的经济个体可以组成一个代表性主体,以达到简化模型的目的㊂但现实中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在众多维度上都是异质性的,简单地套用代表性主体来刻画现实世界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㊂另外,如果假设经济个体之间都是同质的,这时他们之间就缺乏相互影响机制,而经济个体之间的差异会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变化产生重要影响㊂想具体探究经济个体之间的不平等㊁借贷关系等对宏观经济波动和宏观政策的影响,就必须允许个体之间存在异质性㊂因此,为更好地刻画现实经济,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通常假设经济个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异质性㊂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假设是经济个体所处的市场是完全的㊂所谓的完全市场是指经济个体有丰富的资产组合或工具,能在不同时间或状态下转换财富或者资源,以达到平滑跨期消费㊁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㊂当某些经济个体受到特质性冲击(i d i o s yn c r a t i c s h o c k )时,在完全市场状态下,这些经济个体能够完全对冲掉冲击,这时不同的经济个体仍能够组成代表性主体㊂然而,现实中由于经济个体在拥有财富㊁资源和偏好等方面的差异,部分经济个体会受到一定的借贷约束,他们不能完全地对冲特质性风险的冲击㊂例如,当存在借贷约束的经济个体的收入受到特质性冲击时,由于融资约束的限制和资产流动性的差异,他们无法平滑各期的消费,进而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K a p l a ne t a l ,2018)㊂因此,现实中的经济个体往往生活在不完全市场中㊂基于此,不完全市场是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重要假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㊂这是因为如果具有异质性特征的经济个体生活在完全市场中,这时异质性经济个体可以通过完全市场对冲掉风险,并且能得到与代表性主体模型相似的结果(H e a t h c o t e e t a l ,2009)㊂目前,在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文献中,造成市场不完全的因素主要包括对冲特质性风险的保险的丰富程度(G u v e n e n ,2011)㊁家庭的理性程度(M i s r a&S u r i c o ,2014;F a r h i&W e r n i n g ,2017)㊁融资约束(M c K a y e t a l ,2016;G o p i n a t h e t a l ,2017)㊁资产期限结构(A u c l e r t ,2017)㊁资产流动性的限711 郝大鹏李力: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研究进展2019年第8期制(L u e t t i c k e,2018;K a p l a n e t a l,2018;A h n e t a l,2018)等㊂在不完全市场环境下,经济个体无法利用市场工具来完全有效地对冲掉所有特质性风险,由异质性风险加总的总体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与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中总体冲击带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力在这两种模型下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㊂因此,依据现实经济的微观数据来校准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对确保宏观政策的效力至关重要,这也是研究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重要意义所在㊂(二)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主要分类在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中,主体主要可分为异质性家庭㊁异质性企业和异质性金融中介,最早的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文献是研究家庭部门的异质性,其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资产㊁劳动生产率㊁边际消费倾向㊁风险偏好和闲暇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并且它们面临的风险冲击和借贷约束也不同㊂异质性家庭宏观模型不仅可以模拟出社会财富㊁收入和消费的不平等现象,也可以用来分析货币政策㊁财政支出政策㊁税收政策等宏观政策带来的影响,并且能用来研究货币政策的 前瞻性指引之谜 和失业陷阱等㊂另一部分学者开始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其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公司规模㊁投资偏好㊁生产效率和融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㊂目前,异质性企业宏观模型主要用来研究企业动态变化㊁资本错配㊁投资与宏观经济波动等,也有部分文献开始研究宏观政策的影响,如货币政策的投资影响渠道等㊂近期还有少量文献也开始将异质性金融中介纳入宏观模型中,其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金融中介的运营效率㊁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可以用来研究银行系统之间的风险传导机制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㊂三㊁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应用领域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能够灵活多样地设定模型结构,更好地刻画现实经济和宏观政策对微观主体影响的差异性,因此它比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㊂本节主要从社会不平等㊁货币政策㊁财政政策㊁税收政策㊁失业陷阱㊁企业动态变化㊁资本错配㊁企业投资㊁金融中介和经济波动等方面,分析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应用领域与经济内涵㊂(一)社会不平等运用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研究社会不平等的文献最早是从财富不平等开始的㊂目前,拟合财富不平等分布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劳动生产率冲击的差异来刻画财富的不平等,即部分幸运家庭的劳动生产效率受到有利冲击,劳动收入增加,从而变得富有;而受到不利冲击的其他家庭会变得贫穷(H u g g e t t,1996;C a s t a n e d a e t a l,2003)㊂二是家庭理性和节约程度的差异,如K r u s e l l&S m i t h (1998)通过设定家庭部门具有不同的贴现率来实现财富积累的差异;L a i t n e r(2002)假定家庭为后代留遗产所产生的效用存在差异,进而其积累的财富也存在差异㊂三是资产回报率,即高资产回报率的家庭会变得比低资产回报率的家庭更富有,如G u v e n e n(2006)通过设定股票收益率高于债券收益率,使得股票持有者更富有;Q u a d r i n i(2000)和C a g e t t i&D eN a r d i(2006)通过区分企业家和普通员工,假定企业家会积累更多资本,进而模拟得到了与现实更为相符的财富分布㊂要想研究收入或工资的不平等,需要在模型中内生化劳动供给或工资决定㊂早期文献假设家庭收入的差异外生给定(A i y a g a r i,1994;K r u s e l l&S m i t h,1998),随后部分文献开始内生化劳动供给决策㊁外生化工资的差异,进而来研究收入的不平等(H e a t h c o t e e t a l,2010)㊂家庭工资的决定方程也十分关键,因此部分文献将工资差异内生化,如依据人力资本积累程度来决定工资等㊂H u g g e t t e t a l(2006)研究表明,过大的初始人力资本异质性的程度反而会导致家庭生命周期内工资不平等的下降,而学习能力的异质性能模拟得到与数据中工资不平等上升趋势相符的结果㊂随后H u g g e t t e t a l (2011)㊁G u v e n e ne t a l(2013)又将人力资本的特质性冲击引入模型中,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异质性对工资不平等起主导性作用㊂另外,A h ne t a l(2018)根据劳动力与资本的互补性将劳动力区分为高技能和低技能进行研究发现,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施加负向冲击时会带来衰退,更不利于低技能员工,从而收入和消费的不平等增大;而对资本的生产效率施加正向冲击会提振经济,更811有利于高技能员工,但同样会导致收入和消费的不平等增大㊂由于家庭的消费主要受其预算约束的限制,家庭的消费状况与其拥有的财富和收入密切相关,因此消费不平等与财富和收入不平等密切相关㊂但部分文献研究表明,金融服务㊁税收和社会救济等会缓解家庭消费不平等受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程度㊂K r u e g e r&P e r r i (2006)使用美国消费者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3年,组内(即具有相同特征的消费者)收入不平等上升趋势明显大于消费不平等,而组间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上升趋势相同㊂他们通过构建包含内生化的借贷合约的异质性家庭宏观模型研究发现,其能够很好地拟合现实中的数据,并以此证明金融服务的发展可以缓解消费的波动㊂H e a t h c o t e e t a l (2014)也认为家庭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缓解收入冲击,减轻收入冲击带来的消费不平等的波动㊂其中,收入冲击只有将近40%会传导到消费,其他的会被保险㊁税收和劳动调整缓冲掉㊂但是A gu i a r&B i l s (2015)通过区分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㊁奢侈品和耐用品,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不平等的变动与收入不平等的变动十分接近㊂另一方面,家庭持有资产的类型对拟合不同边际消费倾向(M P C )家庭的分布至关重要㊂早期研究社会不平等的文献中假设家庭持有一种资产,并且在模型内会有一定比例的家庭存在借贷约束(A i y a g a r i ,1994;K r u s e l l&S m i t h ,1998)㊂然而当使用微观数据进行校准时,如果根据总体的资产与收入比例进行校准,刻画出的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家庭要低于微观数据中的观测值;而如果只根据流动资产与收入比例进行校准,尽管能比较好地与数据中的不同边际消费倾向家庭的分布进行匹配,但这会低估社会总资本㊂为解决此问题,A h ne t a l (2018)进一步将居民持有的资产区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模型模拟结果与数据中总体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和总体消费变动的平滑性更接近㊂这是因为将非流动资产转换为流动资产或用来消费时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当未来收入增加时,持有非流动资产的家庭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会限制消费变动的幅度;勉强糊口(h a n d -t o -m o u t h ,也可称为 月光族 )的家庭由于借贷能力的限制也不能立即大幅提升消费,而是逐渐增加其消费,这样其消费会变得更加平滑㊂(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㊁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它不仅会影响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还会影响家庭部门的收入和财富的变化,因此货币政策一直是代表性主体新凯恩斯(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A g e n tN e w K e y n e s i a n ,简称为R A N K )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㊂随着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异质性主体纳入传统新凯恩斯模型的研究框架中,构建起异质性主体新凯恩斯(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A g e n tN e w K e y n e s i a n ,简称为H A N K )模型㊂H A N K 模型能得到与R A N K 模型不同的结果和政策含义,并与现实实证结果更为相符,这为我们利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和实现政策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启示㊂1.货币政策的影响。

异质性消费者特征与市场行为分析

异质性消费者特征与市场行为分析

异质性消费者特征与市场行为分析市场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和态度。

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者,其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

了解并分析消费者的特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本文将探讨异质性消费者特征与市场行为分析的相关问题。

一、消费者自我认同与行为特征消费者的自我认同对其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往往会考虑其是否符合自身的价值观、个性和身份认同。

例如,追求时尚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购买流行的服装、数码产品等;健康意识强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购买有机食品、健身器材等。

因此,企业在定位产品和服务时,应准确把握目标消费者的自我认同,并通过品牌建设和差异化战略来吸引他们。

二、购买决策与信息获取方式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如广告、口碑、媒体报道等。

不同消费者对这些信息的关注程度和信任程度也存在差异。

比如,有些消费者倾向于相信口碑和个人经验,而有些消费者更关注专业评测和媒体报道。

因此,企业在进行市场传播时,应选择适合目标消费者的信息渠道,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以增强他们的购买意愿。

三、消费者信念与购买动机不同消费者的信念和购买动机也存在差异。

一些消费者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他们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关注其质量、性能和价格;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看重享受和情感体验,他们购买的决策往往受到品牌形象、情感共鸣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应根据目标消费者的信念和购买动机来调整产品的特性和市场策略,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四、消费者关注与购买意愿消费者的关注点和购买意愿也是异质的。

一些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的内在价值,他们会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关注商品的外在符号和社会认可,他们会更关注品牌形象、包装和附加值。

企业在定位产品时,应该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关注点来进行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竞争。

五、异质性消费者特征与市场创新异质性消费者特征不仅对企业构建目标市场有重要影响,还可以促进市场的创新。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名单(理论经济)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名单(理论经济)

张颖熙 中国社科院 谢冬水 湖南科技大学 钟文晶 华南农业大学 王建功 山西财经大学
社科院 青年项目 湖南 广东 山西 青年项目 青年项目 青年项目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名单(理论
序号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项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的中 国经济去工业化问题及对策研 究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现代金融 资本理论研究 内生技术视角下的马克思经济 增长理论动力系统及其应用研 究 中国工业化中的大国因素研究 收入分配改革提升经济增长质 量的机制研究 我国收入倍增战略阶段适配性 研究 自主技术创新视角下的中国最 优金融结构研究 序方法与一般经济均衡存在性 问题的研究 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 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调整对策 研究 金融趋同的异质性、动因及其 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 响研究 过剩条件下促进经济适度发展 的结构优化理论与对策研究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福利理论进展及其在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上的应用研究 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解构失衡 关系研究 教育机会均等、人力资本与城 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关系研究 国民收入分配、劳动者收入结 构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 研究 我国服务业二元结构及其对城 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的我国小微企业 集群融资机制研究 企业迁移的意愿与空间引导政 策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的商业化模 式研究 上、下游框架下国有企业与民 营企业共赢发展研究 负责人 工作单位 所在省市 项目类别 湖北 党校 重庆 高校 江苏 青年项目 青年项目 青年项目 青年项目 青年项目 杨成林 华中科技大学 袁辉 中央党校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作者:钱力金雨婷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03期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

选取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法和熵值法测算共同富裕水平,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进而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最后进行异质性分析。

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存在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机制。

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监管机制、夯实数字基础建设、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等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共同富裕;面板回归模型;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126;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24)03-0087-07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

人民的美好生活与共同富裕密切相关,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除了绝对贫困,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

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刺激市场主体活力,解放生产力,缩小区域差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已经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缩小贫富差距、优化产业结构、重组要素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和新动能。

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包容性增长,更兼顾公平与效率。

[3]数字经济的均衡、分享、扁平化设计等特征与共同富裕高度切合。

异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性质

异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性质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304-304页
主题词: 经济学研究对象;异质性;性质;“同质化”;《江汉论坛》;社会成分;经济行为;经济学理论
摘要:李宪徐在《江汉论坛》第七期撰文《作为异质性的经济学》指出,经济学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异质性上,经济学的异质性主要来自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特性即异质性上。

经济学作为研究集自然成分与社会成分结合一体并作为自己对象的科学,无疑是一种复杂性很强的科学。

现实中许多经济学理论,之所以引起很多质疑,关键就是背离了经济学的这个性质,主要表现在“同质化”上。

复杂多变的经济现实和经济行为被假设和数学“同质化”了,经济学已经陷入了“数学困境”或“形式化陷阱”。

那么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就是要树立一种新的经济学观,让经济学成为具有异质性的经济学,把异质性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加以贯彻,一方面通过逐渐丰富假设条件的内涵,更多地考虑所研究对象的变异性质以及这种性质对经济实践和经济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多地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通过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的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新时代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时代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时代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4 研究局限 (6)2. 文献综述 (6)2.1 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8)2.2 新时代特征分析 (9)2.3 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概述 (11)3. 新时代女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 (12)3.1 消费观念的变化 (13)3.2 消费行为的特点 (14)3.3 消费习惯的养成 (15)4. 新时代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6)4.1 家庭经济条件 (18)4.2 个体心理特征 (19)4.3 社会环境因素 (20)4.4 政策法规影响 (22)5. 实证研究 (23)5.1 研究设计 (24)5.1.1 研究对象 (25)5.1.2 研究方法 (26)5.2 数据收集 (27)5.2.1 问卷设计 (27)5.2.2 数据收集过程 (29)5.3 数据分析 (29)5.3.1 数据处理 (31)5.3.2 统计分析 (32)6. 案例分析 (33)6.1 典型案例描述 (34)6.2 案例分析 (35)7. 结论与建议 (37)7.1 研究结论 (38)7.2 对女大学生的建议 (39)7.3 对社会的建议 (41)7.4 对未来的研究建议 (42)1. 内容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中国大学生群体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变迁。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新时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社交化等新的特征。

这不仅对传统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开拓新市场、提升盈利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内相关学者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较为集中地围绕着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影响因素展开探讨。

但目前针对新时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尚不够充分。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时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消费心理特征、消费模式演变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为高校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服务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基于PT-MA理论的消费者消费意愿变化研究

基于PT-MA理论的消费者消费意愿变化研究

基于PT-MA理论的消费者消费意愿变化研究
邱意文;王亦亨
【期刊名称】《现代管理》
【年(卷),期】2024(14)3
【摘要】2021~2023年,中国消费信心指数跌至2007年以来新低,下降34.5。

这表示现阶段消费者行为已发生了巨变,这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基于PT-MA理论,建立了梯度下降法优化的ABM模型,按风险偏好将消费者分为三类,仿真模拟各类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变化。

研究发现:1) 促消费政策和活动对风险中立和风险追求型消费者有效;2) 消费意愿不受社会舆论影响,我们认为这一反直觉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消费者对经济变化不敏感;3) 消费体验对任何风险偏好类型的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都有负面作用。

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贡献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提升消费意愿的建议。

【总页数】19页(P459-477)
【作者】邱意文;王亦亨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金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政策实施意愿研究-基于修正的计划行为理论的消费者选择意愿分析
2.逆向O2O模式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基于消费价值理论和理性行为理
论的视角3.缺陷产品召回策略与消费者对品牌态度的变化研究\r——基于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和品牌推荐意愿的维度4.群体网络中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相似吸引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视角5.新零售平台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异质性消费行为与新增长动能生成的机理研究周星徐佳作者简介:周星(1967-),女,福建宁德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消费者行为与旅游管理;徐佳(1995-),男,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经济的发展使得异质性消费行为日趋凸显,异质性消费行为反过来也会促进新增长动能的生成。

本研究通过分析异质性消费行为,探讨异质性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异质性消费行为生成新增长动能的机理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增长动能转化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消费行为;异质性;新增长动能一、引言伴随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物资匮乏的现象不复存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日趋异质性。

异质性消费行为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在“凭票供应”的时期,社会难以提供足够的产品,消费者考虑的更多地是如何才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生存型消费成为了当务之急,消费者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尤其是在消费行为方面。

相反,在一个能够提供各式各样产品的市场中,产品的多样化让消费者的选择有了更多的余地,消费者的行为也因此呈现异质性。

实际上,异质性消费行为也会促使市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不断努力,最终使得大众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供给侧改革、优化内需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供给与需求是不能分割开来的,供给的升级可以促进需求的改善,而需求的优化反过来也会促进供给结构的调整。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直接左右厂商的生产,对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引导或利用消费行为不仅能够与供给侧改革相辅相成,还可以优化甚至刺激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在新形势下,消费者的异质性消费行为日趋凸显,如何通过异质性消费行为生成新增长动能成为了一大难题。

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异质性消费行为分析,进而探讨异质性消费行为生成新增长动能的机理,以期为实现新增长动能提供参考。

二、异质性消费行为概述异质性消费理论最早是在经济学领域提出的,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是继“代表性消费者”后提出的一个概念。

异质性消费理论强调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内需调节的有效性。

这一理论认为,正是因为在市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消费者,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才会起作用。

异质性消费行为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并且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相较国外关注较少。

但是,根据异质性消费理论,异质性消费行为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即通过对异质性消费行为的引导或利用,将带动经济出现新增长。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异质性消费行为对于形成新增长动能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要想改变当前消费增长缺乏动力的局面,我们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着眼传统的“代表性消费者”,如何利用异质性消费行为带动经济新增长是在当前形势下实现新增长动能生成的一大突破口。

在消费理论研究方面,以往的大量的研究专注于“代表性消费者”,对于早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程度的时候,对于“异质性消费者”的研究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成新增长动能。

三、异质性消费行为的原因(一)收入阶层的异质性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财富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拉大,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消费行为的异质性。

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在消费行为方面会表现出明显不同。

低收入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收入的小幅增加就会带来消费的增长;中等收入者则消费比较谨慎,往往都是进行一些习惯性消费;而高收入者的消费主要集中于高消费领域。

随着收入阶层的出现,市场上消费者的异质性也相应增加。

收入阶层异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家庭资产结构的异质性。

对于有能力购买住房的消费者来说,住房资产的比重较高;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家庭住房会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对当期的消费造成约束。

此外,如果家庭的储蓄动机较强,则储蓄性资产的比重会较高,这势必会造成消费不足的现象出现。

因而,家庭资产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异质性消费行为的出现。

(二)区域的异质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会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不仅如此,这种异质性还体现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毋庸置疑,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生存压力大,人们会更加的倾向于超前消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次之,人们更多的倾向于量入为出的消费;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程度也不高,消费水平相对也较低。

从另一个角度看,区域的异质性也表现在城乡差异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消费的便捷性以及频繁程度也都更高。

所以,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国土面积大、覆盖人口多,导致异质性消费行为也会更加明显。

(三)年龄结构的异质性不同年龄结构的人消费行为会表现出差异。

这种差异体现在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等方面。

年轻人对于便捷支付、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老年人。

相比于老年人,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也会更221强,消费欲望也会更高。

但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老龄化成为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普遍的现象,我国也不例外。

老龄化的会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消费结构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老龄化的加剧一方面会增加家庭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家庭的储蓄意愿更加强烈,导致家庭储蓄资产比重加大。

(四)偏好的异质性在供给大于需求的市场上,一般性的产品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满足。

人们不再仅仅对功能性提出要求,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

偏好的异质性不仅仅表现在求异,更多的表现为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

根据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偏好是影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偏好又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偏好,且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由于偏好具有异质性,消费行为表现出异质性也就不足为奇。

四、新增长动能生成的实现(一)优化消费结构利用异质性消费行为生成新增长动能,必须通过优化升级消费结构来实现。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大多还停留在“生存型消费”的层面上。

虽然消费者异质型'费行为日趋凸显,但如果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消费上面,是很难实现经济的新增长的。

相较于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等高层次消费,低层次的需求是稳定和有限的,难以发生较大的变动。

在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异质性消费行为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必须在优化消费结构的过程中对异质性消费行为加以利用,才能实现新增长动能的生成。

(二)差异化发展收入阶层的异质性、区域的异质性、年龄结构的异质性、偏好的异质性等导致了异质性消费行为,而这种异质性又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加以避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果能够从异质性消费行为中发现新的市场利基,将会实现快速的发展。

因此,面对异质性消费行为日益凸显,必须采用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从而充分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充分挖掘市场潜能,更好地满足异质性需求,实现市场规模与消费规模的最佳匹配,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三)加强创新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生成新增长动能必须依靠创新。

异质性消费行为带来了需求的多样化和消费的多元化,生产者必须不断地想办法去满足甚至创造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才能求得更好地发展。

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会满足于提供市场上其他企业也在卖的同质化产品,只有不断进行创新,认识到消费行为的异质性,想办法利用异质性,不断提供满足异质性消费的产品,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及市场份额。

异质性的消费行为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机会,一个成功的企业是能够发现这种机会并加以利用,并将最终导致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新增长。

五、启发和建议(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消费者的忧患意识较强,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导致家庭的储蓄资产占有较大的比例,当前的消费受到了抑制。

这种现象在我国是很常见的,虽然近些年已经有所改观,但医疗、养老等对家庭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是较低的,家庭资产有限,大多数家庭会考虑到未来风险的防范。

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消费者消费的顾虑,让消费者敢于消费,使得新增长动能具有生成的基础。

(二)协调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间差别较大,个人的收入差距也变大。

这种差异是不利于优化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的。

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挥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三)宏观调控引导消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亟待优化。

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贷款买房。

如果每个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将用来偿还房贷,将会直接限制我国现有的购买力,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因此,国家必须通过宏观调控,适当的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优化消费者的消费结构。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消费心理学理论研究创新团队(20720181104)。

参考文献:[1]陶宇,杨薇,张光进.不同资产结构下城镇居民异质性消费行为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2019(06):53-56.[2]王娟,杨晨.我国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空间异质性与消费匹配度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42-48.[3]臧旭恒,陈浩.习惯形成、收入阶层异质性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05):20-32.[4]周星,程豹,郭功星.职场排斥对顾客服务主动性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经济管理,2018,40(06):38-52.[5]谭周令,程豹.西部大开发的净政策效应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3):169-176.[6]周星,程豹.共享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8,32(08):135-143.[7]程豹,周星,郭功星.资质过剩感知影响员工职业满意度的认知路径[J ].经济管理,2019,41(02):107-121.[8]周星,柴富成,程豹.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A 股上市企业的微观证据[J ].新疆农垦经济,2019(03):61-68.[9]贺洋.居民消费异质性与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潜力释放[J ].现代管理科学,2018(06):9-11.[10]臧旭恒,陈浩.习惯形成、收入阶层异质性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05):2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