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最新版本
中学生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
![中学生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61cf8ce53a580216fcfe8f.png)
中学生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二、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三、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最新学校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
![最新学校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30ef8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5.png)
三是流感的监测网络显示,在一些省份,有流感 样症状的病例当中,检测出有H1N1病毒的人群有 所上升,说明这个病毒在中国的部分人群当中已 经生根。
一、甲型H1N1流感简介
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 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 传染源。
消毒方法
手: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也可用 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 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min~3 min。或使用0.2% 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运输工具:可用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 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5min。 也可用0.5%的洗必泰或0.2%的季铵盐消毒液擦拭 座椅、桌面、舱室内壁,拖擦地面。
学校要建立健全晨检工作制度。 学校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教师负
责每天早晨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发现可疑 患儿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排查诊 断。
学校医务人员接报后要及时初步诊断和处理, 需要送医院治疗的由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
晨检要求:
晨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 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
垃圾: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至 表面湿润保持4h以上。
保护易感人群
应急接种
学校高发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腮腺炎、风疹、水 痘、麻疹、流脑
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甲肝、
2009年以来苍南群体疫情概况
截至2009年9月15日,我县累计报告传染病 疫情19起,其中1起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其余18起作为一般事件处理。在这19 起事件当中,发生在学校的疫情共15起,占 78.95%。按类别分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 流感样疫情9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4起,水 痘疫情4起,风疹疫情2起。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3936f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3.png)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一、传染病概述1.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2. 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播源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血液传播等不同类型。
3. 常见的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水痘、风疹、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二、传染病预防措施1. 个人预防措施-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垃圾等前后。
- 正确使用纸巾、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 避免接触传染源,尤其是有传染性的人或物品。
2. 室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 定期清洁室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3. 公共场所预防措施- 减少人员密集活动,特别是传染病多发期间。
-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 设置消毒站点,提供消毒用品。
三、传染病疫情应对1. 健康教育宣传- 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向学生普及相关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
2. 早期发现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 引导师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扩散。
3. 控制传播源- 隔离和治疗病患,阻断传播源。
- 加强对家庭、社区等高风险地区的管理和管控。
四、传染病常见症状及就医建议1. 流感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
就医建议:休息、多饮水、及时就医。
2. 肺结核症状:长期咳嗽、咳痰、乏力、体重下降等。
就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 水痘症状:皮肤上出现红色水疱、瘙痒等。
就医建议: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搔抓,及时就医。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咽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就医建议:休息、多饮水、合理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部门。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a16a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6.png)
某区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健康讲座,针对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进行详细 讲解。分析: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师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发病后的 处理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机制运行良好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 对学生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分析:该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了疫情的早发现、早隔离、 早治疗,避免了传染病的扩散。
04 学校传染病防治政策及法规
国家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及标准
01
02
03
04
《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规范》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
汇报人:
2023-12-05
• 传染病概述 • 学校传染病现状及影响 • 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 • 学校传染病防治政策及法规 • 学校传染病防治典型案例分析
01 传染病概述
什么是传染病
•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主要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 ,如结核病、流行性感冒、乙肝等。
02
03
04
健康危害
传染病会导致师生身体不适, 甚至危及生命。
学习影响
传染病可能导致师生缺课,影 响学习成绩。
心理压力
传染病的爆发会给师生带来恐 慌和心理压力。
社会影响
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场所,传染 病的传播速度快,可能引发社
幼儿园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 幼儿园宣传材料
![幼儿园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 幼儿园宣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60a4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c.png)
幼儿园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一、介绍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对于幼儿园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帮助幼儿园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疾病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特制作本宣传材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1.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不与患者共享餐具和玩具,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
2.流感预防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患者,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3.水痘预防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清洁,避免接触病患者的鼻涕、唾液等分泌物,及时接种水痘疫苗。
三、常见传染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1.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红肿、口腔溃疡等。
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就诊,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
2.流感的早期识别流感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
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3.水痘的早期识别水痘早期症状包括发热、红疹、水疱等。
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并避免与其他孩子密切接触。
四、日常卫生习惯培养1.洗手孩子们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过公共场所、动物或其他孩子后,要及时用肥皂洗手,彻底清洁双手。
2.保持室内清洁幼儿园应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扫,保持教室、餐厅、卫生间等场所的干净整洁。
3.定期通风幼儿园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五、家长参与1.家长监测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的体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诊疗和隔离。
2.教育孩子家长应向孩子灌输正确的卫生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洗手、讲卫生和与他人保持距离。
3.配合学校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卫生防疫工作,配合学校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六、总结幼儿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提高幼儿园疾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对孩子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培训ppt课件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fc85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22
06 法律法规与政策 支持
2024/3/1
23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等方面的规定,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
全。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应急处理措施和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地
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
2024/3/1
9
实施晨检、午检等日常监测
2024/3/1
建立晨检、午检制度
01
每天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症状询问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加强因病缺勤追踪
02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病情和就诊情况。
建立异常情况报告机制
12
隔离治疗与观察要求
疑似病例应立即停止上课或工作,佩戴口罩,并由专人陪同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确诊病例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不得返校。
2024/3/1
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间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 诊。
13
消毒清洁工作规范
01
02
03
04
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所在的 教室、宿舍、餐厅等场所进行
保持充足照明
教室和宿舍应保证充足的光照 ,避免阴暗潮湿环境导致细菌 滋生。
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或消毒液对教室 、宿舍等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处
理。
18
05 合作与沟通机制 建立
2024/3/1
19
家长、学校、医疗机构三方合作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fd649f01360cba1aa811daef.png)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腮、流脑等1.流行性感冒2.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高热(>38. 5C )、全身酸痛、咽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诊断:未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相似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诊断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2.水痘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通过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丘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
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
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加强水痘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天。
14 3.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日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最佳的预防措施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流腮疫苗。
加强流腮病人的隔离,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5、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最新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最新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55b4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e.png)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
学校要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 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 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密切注意病例班 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 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患病学生必须持学校/幼 儿园所属地段保健科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 课。
手足口病
3 例/天•班 5 例/3 天·班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食具,玩具
暴发
病人隔离至病后 2 周。 等共用品定期洗刷消毒,教室定时通风换气,保
持空气流通,湿式扫除,减少集体活动。
应上报部门:散发――地段保健科;
暴发――地段保健科、中小学保健所/社办科、区 CD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段保健科、中小学保健所/社办科、区 CDC。
内容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简介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
流行性感冒
发病特点 冬春季高发 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高发 减免接种流感疫苗,发病减少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
后5日内有传染性。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处理
出现病例后进行逐一排查。 严格患儿的复课标准(手足口病患儿隔离
到病后14天,无手足口病相关症状),持 地段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复园。 宣教:加强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注 重个人卫生、健儿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 患儿避免与患儿接触、“洗手”)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处理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现及报告
各中小学 公办幼儿园
地段医院保健科 中小学保健所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7a80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2.png)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场所,传染病的传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学校和学生应该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流感-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 学生应定期洗手,尤其是回到学校后、接触患病者后以及上厕所前。
- 学生应避免与患有流感的同学近距离接触。
- 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就医治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
- 学生应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保持清洁环境。
- 学校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区域,特别是厕所、食堂等地方。
- 学生应避免与发病期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并避免共用餐具等。
传染性腹泻- 传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一组疾病。
-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饭前便后彻底洗手。
- 学校应注意食品安全,加强食品的储存、加工和消毒。
- 学生应避免与腹泻患者共用餐具,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传染病的预防是关乎学生健康的重要任务。
除了上述具体的预防措施之外,学校还应加强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同时,定期消毒、维持学校环境的清洁和整洁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学生的健康。
希望学生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研究环境。
(字数:236)。
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2b13cb172ded630a1cb608.png)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a)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
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
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
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
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
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
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
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
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
学校传染病培训ppt课件
![学校传染病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d148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4.png)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 发热、口腔溃疡、手 足部皮疹等。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 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低热、盗汗 、咳嗽、咳痰等。
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接 种卡介苗、避免接触病人等。
04
个人卫生与防护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定期洗澡、洗头,保持身体清洁 。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 缝,定期洗牙。
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同时会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瘙痒等症状。
预防水痘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接触病人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 毒引起的皮肤病,通 过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 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 生、避免接触病人等 。
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特别是 在接触公共物品、上厕所后和吃
饭前。
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在公共场所和接触公共物品后,务必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在可能存在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情况下 ,如咳嗽、打喷嚏等,应佩戴口罩。
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可使用含有至 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避免拥挤、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建议
详细描述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的疾病。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 播和血液传播等类型。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 道传播和血液传播等。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 尘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结核病等。接触传播是 指病原体通过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如皮肤 炭疽、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饮水 、食物等进入消化道传播,如霍乱、痢疾等。血液传播 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伤口等进入人体传播,如乙肝、 丙肝等。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手册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42b60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f.png)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手册嗨,朋友们!春夏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不过别担心,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愉快地度过这个美好的季节啦。
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以及预防它们的小妙招哦。
一、流感(流行性感冒)1. 流感是啥?这可是个很“调皮”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一旦被它盯上,你可能会突然发烧、头疼、咳嗽、喉咙痛,浑身酸痛无力,就像被人揍了一顿似的,可难受了。
而且它传播速度特别快,就像一阵风,在人群里吹来吹去。
2. 预防措施:打疫苗:这就像给身体穿上一层铠甲,能让你在流感大军来袭的时候,有很强的抵抗力。
每年都有专门针对当季流感的疫苗,就像给身体定制的“防护盾”,记得去打哦。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是关键。
咱们的手每天东摸西摸的,可脏了。
在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好好洗洗手,把那些病菌都给冲走。
洗手的时候就像唱一首小歌那么久就可以啦,大概20秒哦。
远离传染源:如果身边有人得了流感,那可别凑太近啦,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躲着一个“小怪兽”一样。
如果自己不小心得了流感,也别出去“传播病菌”了,乖乖在家休息,等病好了再出去玩耍。
二、手足口病。
1. 手足口病的特点:这个病一听名字就知道它的症状主要出现在手、足和口腔啦。
小朋友们特别容易得这个病呢。
患病的宝宝手上、脚上会出现小疱疹,嘴巴里也会有溃疡,又疼又痒的,宝宝会因为难受而哭闹不止。
2. 预防办法:清洁消毒:家里有小朋友的话,要经常把玩具、餐具等孩子经常接触的东西清洗消毒。
玩具可以用含氯的消毒剂泡泡,餐具就用开水煮一煮,把那些小病菌都给消灭掉。
通风换气:房间要经常通风,让新鲜的空气进来,把那些病菌都给吹跑。
就像给房子做个大扫除,把脏东西都赶出去。
注意孩子的卫生:教育小朋友不要乱咬东西,勤剪指甲。
因为指甲里很容易藏污纳垢,病菌就喜欢躲在那里,然后偷偷跑到宝宝的嘴里或者手上。
三、细菌性痢疾。
1. 细菌性痢疾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1aa7d57e45c3b3567ec8be6.png)
水痘(一)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
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 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 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结痂。呈向心性分 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且瘙痒感重 发热→斑丘疹→水疱→结痂→脱落 躯干→头面、四肢
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 红色斑丘疹 口腔粘膜柯氏斑
麻疹(二)
“三、三、三”
发烧三天
出疹三天退烧三天Leabharlann 麻疹(三)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
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 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月-5岁幼 儿发病率最高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 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二、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一)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绢、纸片等 物品遮住口鼻 经常洗晒衣服、被褥、鞋子
不要与别人共用脸盆、洗脚盆、毛巾、牙刷、 牙缸、唇膏、修眉刀、剃须刀等个人日常用品
水痘(二)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 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染
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被褥及毛巾等的 接触传染
水痘(三)
传染性强
潜伏期长(2-3周)
疫苗接种率低
学校易引起流行 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流行性腮腺炎(一)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二)
2、自觉保持学校、居所的环境卫生,注意灭 蚊、蝇、老鼠等有害昆虫 3、积极获取卫生保健常识并向周围的人宣传 传染病防止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96d897b8e518964bce847c35.png)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各位家长: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由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冷暖多变,此时最容易患上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学校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也是传染病的易发高发场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脑、诺如等,因此学校提前预防传染病很重要。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有轻度呼吸道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3天,传染性强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引起暴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
该病的潜伏期为4-21天,平均18天。
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易在学校出现暴发行,是我省学校中较常见的传染病。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临床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
1-2周后躯干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该病潜伏期为1-2周。
水痘也是学校中较常见的传染病,常引起暴发流行。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
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麻疹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学校传染病防控范例ppt
![学校传染病防控范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e8f1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6.png)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 不振等,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 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 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 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学校预防传 染病 (Chuan)
一、健全学校传染病防如何控工作制度
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4. 流行特征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流行(Xing)特征和临床表现
3、麻 疹 (Ma)
【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 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
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
种形式, 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 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 卫生防病意识。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对的“三环节”
学生:如何(He)及早发现自己或他人患病
并及时报告;
教师:如何及早发现学生患病及报告,
同时做好相应卫生工作;
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
四查:查学生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症状(Zhuang)监测的种类
➢ 发热:腋窝体温(水银温度计测量)≥ 37.5℃可定为 发热。
➢ 咳嗽:指急性咳嗽,持续至少一天。
➢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3次 /日),性状改变粪质稀(Xi)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 食物或脓血、粘液。
第三页,共三十八页。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Bing)的特点
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Li)克次体、支原体、衣原 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 所致。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6d18ab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7.png)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疾病预防和健康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大家对常见疾病的认知,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我们特别编写了这份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第一部分: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1.流感流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可能会导致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为了预防流感,我们应该定期洗手,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并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会引起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
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口罩的正确佩戴和呼吸道卫生的保持。
经常通风,避免憋气,也是预防结核病的措施之一第二部分:消化系统疾病预防知识1.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摄入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
此外,食用时要慢慢嚼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2.肠胃炎肠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预防肠胃炎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饮用开水,并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第三部分: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1.心脏病心脏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预防心脏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要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如跑步、健身操等,避免长时间静坐。
同时,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四部分:皮肤疾病预防知识1.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皮肤病,会引起面部长痘、油腻等症状。
预防痤疮的关键是保持面部清洁,每天洗脸2-3次,并避免挤压痘痘,以免造成感染。
2.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紫外线的伤害,我们应尽量避开强光,戴好太阳镜和帽子,使用防晒霜。
第五部分:其他疾病预防知识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
要预防手足口病,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不洁食物和水,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育材料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育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0f9a3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b.png)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育材料关键信息项:1、传染病的种类2、传播途径3、预防措施4、个人卫生习惯5、校园卫生要求6、家庭预防要点11 传染病的种类111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112 肠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感染等。
113 接触性传染病,如红眼病、疥疮等。
12 传播途径121 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飞沫传播。
122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123 食物和水传播:食用或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和水。
124 虫媒传播:通过蚊子、苍蝇等昆虫传播。
13 预防措施13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31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1312 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1313 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经常用清水漱口和清洗鼻腔。
132 加强体育锻炼1321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
1322 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
133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1331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1332 不挑食、不偏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134 保持充足的睡眠1341 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一般应睡足 10 小时。
1342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14 个人卫生习惯141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身体清洁。
142 定期修剪指甲,防止藏污纳垢和划伤皮肤。
143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物品。
15 校园卫生要求151 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152 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如桌椅、黑板、地面等。
153 学校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16 家庭预防要点161 家庭成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互相监督。
162 家中要经常打扫,定期消毒,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
163 若有家庭成员患病,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三)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7、结核病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
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
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
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人类的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体表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
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