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82aabe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5.png)
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经验和学习将在以后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偏好,我们需要从幼儿的需求和生理特点出发,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1. 通过模仿来学习幼儿时期是模仿学习的黄金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来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以自己为榜样,在幼儿面前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尊重他人、自觉地完成任务、承担责任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在模仿中学习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重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幼儿形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
例如,在衣着方面,我们可以要求幼儿自己穿衣服,锻炼自理能力;或者在就餐时要求幼儿自己使用餐具,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
通过这样的细节培养,幼儿将逐步建立自己特有的行为习惯。
3. 给孩子有效的正反馈教育幼儿需要正反馈机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自己良好行为的认可感。
例如,当孩子坚持完成任务、讲道理或者在活动中展现出好的行为特征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鼓励。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受到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能够增加他们认可良好行为的习惯。
4. 创造愉悦的学习体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积极、有趣的环境中建立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丰富多彩的故事和趣味性强的学习形式来促进幼儿愉悦的学习体验。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很有挑战的一项工作。
我们可以从模仿、日常习惯、正反馈和学习体验这四个方面入手,为孩子们营造积极、互动、鼓励和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幼儿时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为成长中的各个阶段打好基础。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82d0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a.png)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论文一、背景小学生的良好行为是形成优秀个性、倡导和谐社会及社会风尚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良好行为,涉及纪律和规范、礼貌和公德、道德和品德等方面,特别是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人格养成、社会适应及未来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
二、分析与讨论1. 规范自觉规范自觉是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基础,与自律和自我控制密切相关。
有很多行为规范的制定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自觉性。
小学生需要建立起一种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方式,比如定期复盘行为、自我反省等,从而逐渐养成一个优秀的个人形象和良好的责任意识。
2. 礼貌待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包括让人感到亲和、礼貌、充满爱心等因素。
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了解礼仪知识等也是他们良好行为的一个方面。
礼貌的行为不仅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受到尊重,而且可以使别人更乐于助人,更乐意与小学生相处。
因此在平时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通过不同场合和不同方式,引导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礼貌的重要性,以及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3. 诚实守信小学生在行为中应该保持真诚和诚实,守信和靠谱。
诚实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小学生的诚实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
同时,对于不诚实和无信用的行为,应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从而培养小学生守信之心。
4. 积极向上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也包括积极向上的态度。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来自于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可以帮助小学生面对不同的挑战,促进成功。
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应该的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 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也是小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小学生打开心扉、建立友谊、以及分享中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合作的技能,形成团队意识,创造团队的利益。
要达到这一点,可以让小学生参加社团和课外活动,从事有趣的社会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加强团队意识。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52c7a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7.png)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持久的、自觉的对事、对物、对人的态度和行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质,还能够对孩子的学习乃至整个成长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需要进行培养的,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主要场所。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平时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
比如说,爱干净、讲卫生是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引导幼儿养成爱洗手、勤换内衣、爱干净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将这些习惯贯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到洗手台旁边都放上洗手液,提醒孩子在适当的时候洗手,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家庭和幼儿园,尤其是在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时间应该给予幼儿恰当的引导,告诉孩子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饭菜习惯,尽量避免挑食和偏食,肯定是一个良好的做法。
在膳食搭配上精心设计,让幼儿的每餐都得到充分的营养,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三、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帮助孩子远离疾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孩子爱干净、爱整洁、勤洗澡、勤换衣服等好的卫生习惯。
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每天洗澡、洗手、换内衣等,提高卫生意识,将这些卫生习惯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四、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良好的礼仪习惯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表现。
幼儿要学会尊敬他人,懂得礼貌用语。
对于长辈行为要尊敬,不准对大人大声说话、不准在大人面前打喷嚏、不准在大人面前说脏话等。
对于同学的行为要友好、和睦。
对于老师的行为要尊敬。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学习影响很大。
爱好读书、爱动脑、灵活思维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很重要的方面。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e965d2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a.png)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成长的基石,是其日后人生路上的重要保障。
因此,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应加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行为规范。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凡事自觉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体现。
而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可以从动手做事中培养起来。
比如,当小学生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成就感并强化自信心;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树立艰苦奋斗的信念,让他深刻理解“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
二、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及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作为人们的一种交际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而小学生作为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礼仪意识及行为规范。
在此,家长可以通过模仿和指导,培养孩子的规范行为,比如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和社交场合等,教会孩子懂得如何礼貌地对待人,如何恰当地表达情感,并且细心体贴、周到关心他人。
三、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心态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让孩子在成长中更加从容,更加自信。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减少不愉快的经历,提高抵御压力的能力,并且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比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追求。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责任心和合作意识是小学生的另一项重要行为习惯。
对此,家长可通过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比如帮助他们养成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认识到付出与享受的正比关系,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懂得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互助,体会到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爱心和关爱意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又一重要因素。
爱心和关爱意识可以温暖孩子的心灵,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回馈的力量。
家长应该通过关注他们的生活,多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孝心,并且也要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关注身边的周围朋友和家人的需要,让孩子懂得“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无尽真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f002b54669dc5022abea00eb.png)
50学习版幼儿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的智力和情感得到有效的发展,养成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幼儿终身受益。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民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经典概括。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一)教师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幼儿喜欢模仿,因此教师和其他幼儿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有两好的品行,并且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问题,给幼儿树立榜样,引导幼儿向正面的榜样模仿和学习,这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
如果教师的品行很差,有不良的习惯,也会加剧幼儿坏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以身作则,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反省自己的言行,争取在幼儿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
例如,“学会整洁和干净”是幼儿需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之一,教师需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如果教师在平日是浓妆艳抹或者不修边幅的形象,幼儿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并且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才是正确的仪表形象。
教师应该穿着大方、得体,这样给学生讲授“整洁观念”时,就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平日的教学和活动当中,应多说“谢谢”、“对不起”、“不客气”之类的礼貌用语,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51e6d6f18583d048645928.png)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摘要: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怎么对当今社会家庭的孩子进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教育,是现在最令人关注的话题。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关键词: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学校父母与老师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须及早抓起。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须从小抓起。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一、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就要耐心。
在给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讲道理要简单、明了、明确。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不能含糊其词。
其次,讲道理要讲得具体,把事情说明白。
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
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学校、晚上离开学校要和老师打招呼。
必要时,老师还要用礼貌用语做示范。
通过反复的“讲”和反复的“示范”,能使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相互配合,家校共育。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上帝、小祖宗。
家长们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对孩子的放纵,会导致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
在学校里,老师也往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少儿期是孩子一生的启蒙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要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https://img.taocdn.com/s3/m/47e19234af45b307e871979a.png)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南昌市曙光小学黄恋恋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
”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孩子在小学这个阶段,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好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有的小孩总是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长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三心二意的不好习惯,这时家长就应该及时的纠正孩子这不好的行为,如可以关掉电视,静静的坐在孩子身边一会儿,和孩子静静的讲讲话,然后再来让孩子一心一意的做作业。
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
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上课时,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我的本子没带。
”“老师我的笔找不到了。
”等等之类的问题,发生这样的现象都是孩子们没有养成有条理的习惯,那么在孩子就要养成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这时家长就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做完作业后或者看完书后,让孩子们检查检查,书本是否已经在书包里放整齐了,还有什么学习用具落下没?在等到第二天上课前再次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事有条有序的良好习惯了。
三、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问:“爸爸这道题怎么做?您能教教我吗?”而大多数家长都说:“老师不都教过了嘛,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这时我们的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他就包办代替,这时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3373d7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b.png)
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能促进学校的和谐氛围和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本文将从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加强家校合作、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及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学校应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例如尊重他人、守时守纪、团结友爱等,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讲座、主题班会等,向学生宣传这些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这些准则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其次,加强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并与家长共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励证书、奖金或者特殊待遇等。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树立正面的激励机制。
对于不良行为,学校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法纪意识。
最后,学校还应致力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如校园音乐会、艺术展、读书分享会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同时,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
总之,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加强家校合作、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运用其他教育手段,如心理教育、班级管理等,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fdbec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6.png)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生时期是孩子的成长时期,是他们接受教育和培养品德的重要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如何进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教育场所。
家长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此外,家长更应该注重指导孩子进行正义道德的行为。
比如奖励孩子的美德行为,教育孩子尊重长辈,教育孩子爱护公共环境等等。
其次,学校是小学生另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
教师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孩子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与他人相处,更好地健康成长。
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错误。
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开展知识普及活动和格言故事会等,让孩子们听到、看到和感受到良好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学生参加比赛、活动等形式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
比如参加一些运动会、主题活动等,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要注意长效管理。
不要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要求小学生遵守规则。
家庭和学校的长效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一种持久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可以习惯这种环境,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合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的。
仅此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健康发展。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c05c93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2.png)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近年来,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教育备受关注,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专家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习惯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术表现和社交技能,同时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呢?一、坚持规律生活良好的生活规律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每天早晨定时起床、定时吃早餐、定时午休、定时入睡都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这些,还需要让幼儿懂得刷牙漱口、改掉吐东西的坏习惯、要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如排队、走路不打闹等等。
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幼儿因为挑食、嗜甜等问题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幼儿的家长和老师需要教育他们吃健康的食物,需要在食物中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同时要注意控制糖分、脂肪等有害成分的摄入量。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其次,要教育幼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防止过多的玩耍时间,保证他们的学校作业完成情况。
关于识字、数学、想象力等,也需要在学前阶段开展训练。
卫生习惯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保持环境清洁,预防疾病传播,而且还可以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气氛。
因此,应该督促幼儿养成勤洗手、勤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的情感习惯也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特别要注意识别和纠正幼儿的不良情感行为,例如发脾气、自私、攻击性等,同时要鼓励幼儿表达真实情感、体验喜悦和友好、乐于助人等良好情感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学术技能和社交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愉悦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586be42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2.png)
173学习版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强,模仿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时期。
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幼儿的日常习惯包括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文明素养,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行为。
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身体健康与否,家长和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的树立自信,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锻炼自身的做事能力,这样孩子在日常活动当中经常会被表扬和鼓励,长期如此幼儿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独当一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如同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路基石,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许多成年人存在的性格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大部分都是在幼儿时期缺乏良好的教育而形成的,在各方面已经定型的成年阶段纠正不良习惯非常困难。
为了幼儿更好地成长、为了祖国的下一代发展,幼儿园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一)教师应做好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喜欢模仿,因此老师和其他幼儿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幼儿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品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
此外,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问题,给幼儿树立榜样,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正面榜样,这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
如果幼儿教师的品行很差,有不良的习惯,也会加剧幼儿坏习惯的养成。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反省自己的言行,争取在幼儿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63030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d.png)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对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自律和形成积极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良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例如,定期作息、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习惯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律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提高效率。
其次,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教会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例如,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良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友好和谦虚。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首先,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树立良好榜样。
孩子们往往通过模仿来学习和了解事物,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成为良好习惯的榜样。
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做好示范,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接受和践行良好习惯。
其次,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具体习惯行为,并及时给予指导。
例如,当孩子犯错或不良习惯表现时,教育者和家长不应该轻易放过,而应该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导。
同时,当孩子表现出良好习惯时,也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被称赞的。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娱乐中学习各种好的习惯,例如:捡垃圾不落地、和同学分享、按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习惯,并且不会感到乏味和枯燥。
最后,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https://img.taocdn.com/s3/m/3bd10e7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3.png)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家长和教师共同责任,也是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过程。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更是一种能力和素养的表现。
下面将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简要探讨。
一、家庭的作用1. 创建优良家风:家庭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守纪律、讲礼仪、讲卫生,让孩子在家庭中感悟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2. 规划合理作息:小学生需要规律的生活和充够的休息,家长应当规划孩子的起居时间、饮食健康,保证孩子身体健康,注意孩子情感的倾诉和心理的辅导。
3. 帮助培养自理能力:小学生初入学校,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通过日常的陪伴和激励,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 有机会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只有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学会做事情的正确方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独立做事的机会,培养他们爱劳动、讲卫生、有责任感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的作用1. 给孩子建立起行为准则:在学校,老师和社会对行为习惯的要求与家庭有所不同。
老师应该为孩子建立起行为准则,让孩子了解言行举止的行为方式,有所避之唯恐不及。
2. 规范自己的工作方式:学校教育不仅要有效地为小学生制定行为准则,而且要在各类活动中注重感悟和思考,通过行为规范和行为激励,让孩子主动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
3. 教育孩子的礼仪行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礼仪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和场所礼仪等方面的行为要求。
三、小学生的自我培养1. 学会自我管理: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寻找解决之道,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也不例外。
2.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意识地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规矩,我们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我们的未来,小学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坚定信念。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70b79e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a.png)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提升孩子修养,完善孩子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重要一课,特别是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应该重视。
幼儿时期是幼儿行为技能联系和培养的最初阶段,是幼儿学习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生活行为技能、学习技能以及社会性行为技能的良好时期,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反之,则终身受其害。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道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重要性。
那么,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如何培养呢?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1、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水平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
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
”“做”要尊重幼儿的自主,假如总是怕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采取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权,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胆小退缩的个性,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如我们针对班内孩子洗手常常弄湿衣袖,喝水时弄到衣服上或倒在地上,不会系鞋带等现象,展开了游戏活动《我能,我会》,坚持让幼儿自理,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操作。
我们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扣纽扣和系鞋带。
组织幼儿学绕毛线团,锻炼小肌肉群。
教幼儿学习吃虾时怎样剥虾壳。
很快,幼儿经过练习,自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自信心也增强了,还初步形成了独立意识。
2、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
要完成这个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
特别是对记忆水平、控制水平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
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扔得到处都是。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4c30e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c.png)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认知上的发展,并且还在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
因此,他们的行为习惯对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任务,也是全面教育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他们的健康、安全、社交和学习等各个方面。
适当的行为是孩子在社会和家庭中,得到认可和约束的重要方式。
如果幼儿在习惯中树立起好的品质,如善良、耐心、勤奋,将对其未来成长、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基础性影响。
而非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任性、暴躁、孤僻等,将阻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几点值得注意的:1. 着重于纪律意识的培养纪律意识是幼儿时期非常关键的一方面。
家长和教师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就引导孩子做事时遵循规则。
例如,不撕书页、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等。
在孩子犯错时,也应该及时纠正,使孩子从小就学会规章纪律。
这样,孩子对正确的行为的要求将流于本能。
2. 着重于奖励良好的习惯除了着重于不良行为的纠正,家长和教师还应该着重于奖励良好的习惯。
对于孩子做出的良好行为,如爱帮助他人、爱学习、遵守规则等等,家长和教师应该加以肯定和赞扬。
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一种正确的习惯和行为,可以加强孩子对该行为习惯的向往和推崇,增强其对良好行为的要求。
3. 着重于模仿和演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模仿和演示。
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中,需要做好模仿和演示的工作。
例如,教师在班级中演示给予他人帮助的行为,或是示范如何通行楼梯。
如果家长和教师自己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自己也能遵守规律,那么孩子也会受到良好的示范和启发,从而迅速适应和习惯这种行为。
4. 着重于情绪管理的培养幼儿时期的情绪管理能力通常比较弱,因此,情绪管理也是幼儿行为习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0fe2f8f7a6c30c2258019ef0.png)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工作中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如:早晨入园、进餐、盥洗、如厕、上课、走路、午睡、游戏活动等。
如何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个人性格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有自尊心,幼儿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有自尊心,无论幼儿能力强和弱。
作为教师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幼儿,对于能力差一些的幼儿,只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同样可以增强自尊心,让孩子充满自信,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记得在我以前教过的孩子中,有一个叫颜辰安的小男孩,刚刚入园时,他胆子特别小,做任何事都比其他小朋友慢,他在幼儿园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害怕”,我从他的眼神中也能看到他害怕的样子。
之后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孩子在家也是这样,什么事都要先问大人后才敢去做,家长也很担忧孩子的性格会影响到将来的成长。
于是,在以后的每一天里我都会默默地关注他,每次面对他时我总是面带微笑,抚摸他的头并用温和的语气和他聊天,常对他说:“你很勇敢。
”“你是最棒的。
”每次在教育活动中,我都会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答对时,我流露出的喜悦眼神让他露出了一丝丝微笑。
同时我还调动其他小朋友们用掌声鼓励他,给他自信。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我看到安安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总能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这样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有一次,我园开展小歌手选拔赛活动,孩子们都积极踊跃地报名,但安安的家长说孩子害怕不想参加。
我对家长说要鼓励孩子参加,班中的小朋友都上台参加比赛,只有安安不参加,那安安就更没有自信了。
经过我和家长对安安的一番帮助和鼓励,安安终于愿意参加了。
当安安上台时,教师和小朋友们送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他笑了,当时安安的妈妈很开心的对我说,安安自从来到幼儿园进步很大,不像以前那样胆小了。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https://img.taocdn.com/s3/m/e7c2a4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7.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导致孩子长时间在家中由老人或其他家人照看的儿童。
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心,长期处于父母的缺席状态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习惯养成问题,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监督和照顾,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不爱干净、不讲卫生、不自律等。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休息的习惯。
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要爱干净、讲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二、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整天窝在家里玩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和运动锻炼。
这样容易导致孩子身体素质下降和社交能力不足。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去田野里玩耍、树林里探险、河边嬉戏等,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拓展视野,锻炼身体。
三、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四、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容易产生自私、懒惰等不良个性,缺乏爱心和责任感。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可以通过做家务、照顾老人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五、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的缺席状态中,容易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焦虑。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学会乐观、向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68a7f51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b.png)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当前形势下,受社会、影视作品、网络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受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的娇宠,学生当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现象日趋严重,社会责任感逐渐减弱。
因此,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我们知道,虽然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很多,但是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也最能被教育者操控的,主要还是学校教育,所以,教育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学校教育入手。
统管当前的学校教育,大多数教育的侧重点仍然在应试教育上,校长和教师重视的是学校的声誉,而这声誉从哪里来,还是升学率上,所以,他们关注的还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关心的还只是学生的分数,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德育活动匮乏,德育工作空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基本上被学校淡化了。
针对这个情况,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
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在教育教学当中,校长和教师必须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明确树立“先教做人,后教知识”的育人观,学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素质的发展更为重要。
我们知道,只会死读书的人最终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只能成为书呆子,绝对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一个学生,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没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我们教育者应该怎样面对,生气、发脾气等粗暴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严重地说,还可能起到反作用,使学生出现道反情绪,以至于使有的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面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多一点儿理解,少一点儿指责;多一点儿宽容,少一点儿埋怨,即要做到理智分析,正确对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变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5-07-08T16:18:07.0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作者:戴士方
[导读] 讲道理要简单、明了、明确。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不能含糊其词。
戴士方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镇郭家小学122000
摘要: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怎么对当今社会家庭的孩子进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教育,是现在最令人关注的话题。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关键词: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学校父母与老师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须及早抓起。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须从小抓起。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就要耐心。
在给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讲道理要简单、明了、明确。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不能含糊其词。
其次,讲道理要讲得具体,把事情说明白。
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
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学校、晚上离开学校要和老师打招呼。
必要时,老师还要用礼貌用语做示范。
通过反复的“讲”和反复的“示范”,能使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相互配合,家校共育。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上帝、小祖宗。
家长们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对孩子的放纵,会导致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
在学校里,老师也往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少儿期是孩子一生的启蒙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要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
智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是平行的,因此,学校与家庭要经常联系,教师提出要求后,家长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孩子。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巩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经常训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天两天的时间说教形成的,而是需要经常的反复的训练和巩固才能形成。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要在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举动、每一件小事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
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
如果孩子不会做,老师和家长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做示范,不厌其烦地教,并且通过口头表扬的方法鼓励孩子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必将使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孩子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增强。
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孩子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
例如,我组织小朋友玩“拍皮球”的游戏,游戏刚开始,就有两个小朋友突然争吵起来,走过去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想要红色的皮球。
红色的皮球只有一个, 怎么办呢?我思索了一会儿,便抱起那个绿球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绿球刚才对我说,它长得也很漂亮,小朋友却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两个争吵的小朋友马上谦让起来,最后每人都拿到了一个球。
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
”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四、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表率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
有些家长闲暇在家时,不是打麻将就是玩电脑,这样的家庭环境不适合孩子学习,哪个孩子能在麻将的嘈杂声中写作业?哪个孩子肯不受电脑游戏的诱惑,心无旁骛地读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会跟着学。
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父母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父母的言行。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并且做好表率和示范,孩子是以父母为榜样的。
五、老师是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在学校时,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是这样,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