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交通网络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维护 ,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性和 便利性。
改善农村水利设施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 能力。
提升农村能源设施
加强农村电力、燃气等能 源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生 活和生产需求。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 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其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总结词
创新投融资机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 务方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县域经济发展的案
05
例分析
案例一:某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总结词
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 关键环节。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 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不合理
许多县域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 统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 对滞后,导致经济缺乏可持续
增长的动力。
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1 2 3
完善人才政策
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如提供优惠的住房 政策、子女教育等,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县域内 工作和生活。
加强人才培训
鼓励企业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同 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高 素质的人才。
建设人才集聚区
在县域内建设人才集聚区,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 这里,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1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3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推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社会稳定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前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和人才短缺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激烈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域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02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通过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改造、管理模式创新等手段,提高工业竞争力。
提高工业竞争力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契机,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口流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人口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城市品质以城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推进城镇化建设鼓励创业,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扶持创业项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通过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手段,吸引更多人到县域内就业。
03增加就业机会02010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词: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水利、电网、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升级。
关于发展XXXX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doc
关于发展XXXX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庄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许多地方都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各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总结龙华县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第一,如何认识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县治天下”。
“在我国历史上,自秦朝统一建立郡县以来,只更换郡县的制度一直没有改变。
县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进入新世纪,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有很多县,所以XX和天津应该对承德地区进行合理补偿,实现公平合理。
第三,基础设施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造吸引外资环境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保证。
政府必须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环境,增强竞争力。
要努力改变基础设施建设硬环境中的“非硬”局面。
只有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只有完善水、电、交通等一整套基础设施,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能源、电信、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
四是科技人才的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上,谁拥有高科技项目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县域层面,要不断强化科教战略地位,着力构建突出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着力推广和普及科技实用技术,依靠人才和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
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
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
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
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
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
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随着城市经济的逐渐饱和,各地政府开始将目光转向乡村和县级市场,希望能够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是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对有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者有所帮助。
首先,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当加大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县域的基础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PPP模式推动投资,降低政府负担。
其次,应该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县域经济往往没有像大城市那样多元化,依赖传统产业的情况较为普遍。
为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政府需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寻找具备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来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户,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激励措施,减少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成本。
第三,要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资源,提高人才素质。
同时,政府应该鼓励人才回乡创业,提供创业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回乡发展。
此外,还可以给人才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创业环境,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第四,要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
县域经济的优势之一就是乡村资源的丰富,政府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企业投资。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路,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最后,要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能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扶持,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五篇范例)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五篇范例)第一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2011-04-11 11:27:08| 分类:县域经济 |字号大中小订阅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县域经济,旨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县域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
我们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的对策,应当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准确为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微观组成部分,具有区域经济的本质特征。
区域具有开放性、非均衡性、经济上不可分性和权能上的区限性等特征,区域经济由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构成,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地域单元。
而县域经济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说是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
因此,研究县域经济发展,考察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要找准位置。
要把县域经济放在区域经济中的大背景来定位,即把县放在市、省、省际经济圈、甚至全国经济圈上,来寻找县域经济所处位置,以此来考察和确定县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县域经济发展的定位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发展什么的问题,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的问题,因为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主导产业来支撑。
因而,县一级在确立发展的主导产业时,应当尽可能地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确定,这样有利于国家的产业投资,有利于用活用足国家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县级各方面对上的争取,以便寻求更多的县域经济发展机会和途径。
其次,要认清县情。
认清县情是县域经济发展定位的基础。
应从县所处的区位因素入手。
所谓区位因素,是指影响以至决定经济、人文、社会现象的空间位置和组合关系的客观存在的因素。
一要认清自然资源和历史基础。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随着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
县域经济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县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重点支持和扶持一些有潜力、有特色的产业项目,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同时,要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县域品牌,提升县域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推动。
要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人才返乡创业,留住和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到县域发展。
通过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县域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推动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第五,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和税收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指导和引导,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避免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
总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有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几点思考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有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几点思考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发展县域经济作了专门论述,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并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结合某某县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要善于做“大”文章。
一、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确立大思路、大目标。
发展要有新思路。
思路的确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和具有挑战性的发展规划为指导,这样才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某某县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三三四四”,去年召开的县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围绕‘三大’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实干兴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思路。
3年多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在不少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和财政的增长是某某县历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
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三一二的变化后,2022年率先在全市实现三二一的经济结构。
2022年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2022年突破6000万元,2022年将突破7000万元,到2022年财政还将进入更快的增长期。
思路的确立,不能唯书唯上,只能唯实,要敢想、敢闯、敢超。
必须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执行政策最根本的标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要符合实际,有利于加快某某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就要敢想、敢闯、敢超,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某某县作出加快小水电开发和工业小区开发的决定,在决策之初是冒了风险的。
现在小水电开发被纳入全国第一批中级电气化县,今年底装机将突破10万千瓦,是前50年的1.5倍。
工业小区正式成为省级工业园区。
依托电力资源优势和工业小区招商引资平台发展起来的玻纤、纺织、超硬材料工业门类,有望形成产值过亿元的规模,并且做到不冒黑烟,不流污水,不排废气。
工业小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土地问题也经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
如果当初不是敢想、敢闯、敢超,只求四平八稳,这些对某某经济发展长期起作用,群众也将会长期受益的事,是没有办法干成的。
【公文范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本人结合X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定战略、抓建设、创环境三个方面,谈一点发展县域经济的看法。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发挥优势,明确思路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它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由于各县地理区位、资源状况、历史、人文等特定资源的不同,因此县域经济特别具有地方特色。
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研究挖掘自身的优势,或自然资源优势,或社会文化资源优势,或交通区位优势,等等。
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优势,以此为基础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创造出本地经济的特色。
其次是要确立明晰的发展思路。
发展思路应体现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搞好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有利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地区开放型经济;有利于生态、经济、人文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XXX县从县情实际出发,确立了发挥土地、矿产、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抓项目、强县抓工业、富民抓产业、增收抓劳务,培育壮大林果、畜牧、劳务、经作等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是符合XXX 经济社会的基础和长远发展实际的。
二、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应着力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目前县域经济总量中农业总量居高不下、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的关键。
从XXX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资料、市场等各种因素分析,要紧紧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的战略目标,加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
一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始终坚持稳粮、扩经、强牧、兴果、造林的发展方略,突出种植结构、养殖结构、林果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思考认识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思考认识1. 引言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个县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如何制定合适的发展思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进行思考和认识。
2. 宏观环境分析2.1 经济形势和趋势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之前,首先需要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趋势进行分析。
这包括收入水平、就业状况、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只有深入了解当前经济状况,才能更好地制定发展思路。
2.2 社会文化环境除了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的变化对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以更好地认识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
2.3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级政府的政策措施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的政策环境,以便在制定发展思路时能够充分考虑政策的引导作用。
3. 发展思路的确定3.1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在确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时,需要先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考虑到区域的特点和优势。
只有明确了发展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
3.2 坚持特色发展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因此,在制定发展思路时,应该充分发挥特色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
将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与周边县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3 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孤立地看待,应该与周边县域进行区域间协调发展。
通过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
3.4 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4.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除了确定发展思路外,还需要创新机制,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 化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0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 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引进高层次人才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县域内工作和创新,为县 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培养本土人才
加强与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合作,培养本土人才,满足县域经济发 展的需求。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加强科技创新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 点思考
2023-11-05
目录
• 县域经济发展概述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01
县域经济发展概述
县域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区域性和相对独立 性的特点。
经验总结与启示
经验一
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 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
。
经验三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县域内 劳动力素质和人才储备水平。
经验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 讯、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经验四
加强与外界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 外资和技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1 2 3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
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在新的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进行思考和探讨。
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推动农业经济向高效、现代化、多元化转型。
同时,要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产业链附加值。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新的阶段,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建设。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县域的交通便利性、能源供给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3.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的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环境。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转移和运用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4.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新的阶段,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人才留在县域发展。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5. 拓宽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新的阶段,县域经济应加强与外部的合作和交流,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来源。
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通过拓宽对外开放,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结论在新的阶段,发展县域经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拓宽对外开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几个重要方向。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县域经济是指农村和乡镇经济的总称,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农业经济的主体。
发展县域经济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县域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金融服务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打通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和物流网络,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强县际之间的联系,便捷农产品流通。
此外,应注重提升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确保农村地区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此外,数字化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过去,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依赖于天气和自然条件。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乡村特色产业等,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此外,要注重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农村金融服务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导致很多农村企业和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和融资支持。
因此,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同时,要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最后,人才引进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积极引进人才,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
同时,还要重视农村人才培养和教育,通过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县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持。
总之,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地区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引进人才等,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我县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然而,长期以来,我县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制约着我们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寻找适合我们县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
我县拥有丰富的农田和水资源,我们可以发展农业和水产养殖等领域,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我县的山区和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开展生态旅游和林业经济,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到我县消费和投资。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县城,我们需要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人才流动和创业,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规划。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我县生活和工作。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扶持,鼓励他们加大科研投入,培养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后,政府和企业还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我县经济发展。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企业则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制定和执行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形成共赢的局面。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到2010年,我县要培育起2—3个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作用强的支柱产业,县域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综合实力进入全州中上等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方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共同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4。
──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我们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工业化程度低。
我们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工业化进程,要以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对外开放推动工业化,努力增强发展动力;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工业化,努力优化资源配置;要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切实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建好散花经济园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园区为重点,着力抓好建筑建材、亚麻、酒业、乳猪、腐乳、矿产、化工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统筹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盘谋划,整体运作,促进城乡联动、工农对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非农产业比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能源利用率等大幅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两湖”的开发建设,使我们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县在经济发展中抓住“两湖”开发建设的新机遇,大力实施“扩引并举”措施,坚持突出特色、高效生态、优势互补的原则,迅速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县经济发展现状(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2,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亿元,进出口总额亿元,总零售额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亿元,地方税收收入10亿元,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二)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县农业形成以肉牛、鸭梨、优质麦和生猪的重点产业集群。
突出发展了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家。
油气化工、电子信息、古典家具、食品深加工、不锈钢餐具、家纺地毯等成为我县主导产业。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我县加大力度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面积达到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建设了个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一批重大基-1-础设施项目,德大高速和德龙烟铁路也在紧张建设之中。
(四)招商引资环境明显改善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县招商引资环境明显改善。
夕阳国际大酒店、降龙公园和商贸城等项目建设使招商引资环境明显改善。
各乡镇都建立了工贸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加强。
各单位部门都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招商软环境明显提升。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gdp 的%,与省市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全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内部结构不优,第一产业比重偏高,二、三产业的比重偏低。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成为了我们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齐全,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第二,要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类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流程,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提升企业的发展信心和积极性。
第三,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县域经济往往以传统农业为主,因此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企业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可以通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等方式,推动县域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现代化的产业结构转型。
第四,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参与城镇化进程。
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持,而农民作为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应当积极参与到城市化进程中。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就业创业等政策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加城镇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五,要加强区域间合作。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一个县的力量,需要与周边地区进行合作,形成区域经济联动效应。
通过加强跨区域合作,共享资源和优势,才能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支持,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农民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工业、 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 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推动城乡一 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 域协调发展。
0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交通、水利、 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保 障能力。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城乡发展规划和资源整合,推动城乡协 调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展望
提升产业层次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 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发展,提高县域经济质量效益。
经济发展带来财政收入的提高,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 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改善生活环境
经济发展带来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 活品质。
促进社会就业创业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 动力,提高就业率。
促进创新创业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激发市场活 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和联动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 置,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双赢。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代经济管理者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战略思考,以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优化其布局和建设质量,以提高县域经济的连接性和便利性。
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二、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升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将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动人才和技术的流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城乡融合,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乡融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城乡融合方面,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协同发展,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
同时,还应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步提升,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创新创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和环境保障,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条件和机会。
同时,还应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
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
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
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
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
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
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
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
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
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
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化。
如果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把农业自身的现代化扔到一边,都去跳出“三农”搞“三化”,不仅“三农”会遭受巨大损失,“三化”也必然成为空中楼阁。
偏向不纠正,可能会给实际工作造成极大混乱。
2、既要立足“县域”抓“县域”,也要跳出县域抓县域。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首先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的转化,这无疑是对的,但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们的眼光切不可自觉不自觉地被行政区划的边界框住,只注重行政区划内自然资源、经济要素的组合。
对于本地的资源优势,要放开眼界,发挥其辐射力和吸引力,进行“走出去”和“请进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优势的整合、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同时,对于本地没有的自然资源,同样可以利用本地人文的、地理的、体制的和环境的等各种优势去吸引过来,聚合成本地的经济优势。
实际上,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都早已存在了,但恐怕有的是自觉的,而有的是“自发”的,只有十分明确地确立这个思路或指导思想,才能更主动地、全面地、充分地去指导、引导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
3、加速发展的目标规划,既要防止保守,又要防止冒进。
十六大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已经深入民心,但实际要贯彻好,还需要艰苦努力。
在当前各地纷纷制订发展规划,明争暗赛加快发展中,有许多现象值得冷静研究,以防止出现偏向,比如:一是许多地方制订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都明确了要发展、扶持的重点产业、产品,年度计划确定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
一方面,这是很必要的,只要提高科学性,对实际工作就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促进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些规划、计划和配套扶持政策过于具体、过于钢性,不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新增长点和新衰落点都在不断涌现,特别是优胜劣汰等规律性,则这些规划计划就仍然“计划经济”的性质太多了,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
最明显的是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规划、计划和扶持政策,如果不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则要么会使经济发展受损失,要么使规划、计划变成一纸空文。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制订的规划、计划等,一定要有动态性、开放性、开发性。
对发展重点,包括重点产业、行业、企业、项目等,要动态管理,见了好苗就浇水,扶不起的阿斗就不硬扶。
二是许多地方制定的规划及实际的工作都在争取跨跃式发展,跨跃的原因和措施都是资源、改革、观念等后发优势。
这个加快发展、竞相前进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状态是必要的。
问题在于,这都必须建立在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实际可能出发,真正弄清究竟有哪些后发优势,其后发的条件能达到多少,发挥的效果能有多大。
要十分注意防止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的领导导向“大跃进”,指标逼出浮夸风,追求政绩“放卫星”。
二、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和改进国家对县域经济特别是“三农”的支持力度。
关于为什么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界已有广泛讨论。
除“三农”发展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外,许多同志还特别强调了计划经济下行政干预造成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以致造成了工业剥削农业,城乡差别等,所以现在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不能片面强调。
因为这必然导致只要放开农产品价格、放开户籍管制制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我们还必须看到并充分重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农产品不可能象工业品那样通过快速的、大量的更新产品而获得超额利润;各类家庭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思格尔系数下降必然造成农产品供应日益加剧的“相对过剩”;农业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的改进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土地集中、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在城市和工业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前不可能象工业生产方式那样快速的发展和提高。
这样,在工业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在与工业的竞争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价值规律在这方面的缺陷只靠市场竞争是不可能解决的。
同时,由于工业主要是依托城市而产生、发展的,所以上述“不平等”因素也就决定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在社会整体发展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发达”之前都存在“工业剥削农业”,而它们在发达过程中也都实行了各种各样的政府保护农业、支持农村的政策和措施。
所以,在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三农”自身的需要,也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工业发展的需要时,就必然由政府主导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干预经济,以财政、货币甚至直接行政手段去支持农业的发展。
如果只任市场去调节,则这种社会畸形只能不断加剧。
关于财政政策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有三个问题:一是要加大支农力度和调整支农资金结构。
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尽快改变对农村“取大于予”的局面,这一点已基本形成了共识。
值得研究的是,现在支农的对象多是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用设施、纯农业的开发项目等,而对农村中的能直接生钱、创造效益的二三产业的支持还微乎其微。
实际现在许多农村的资源开发、农产品转化项目因资金制约无法起步,或无法迅速扩大的问题比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更突出、更迫切,财政支农资金应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这样做对这些地方的整体发展更有利、作用更大。
二是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
现有的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拿给县、乡、村去直接投资搞项目建设,或直接给农户去搞生产开发。
这种方式往往效果差、风险大、资金流失严重。
实际上,其中许多项目可以由县、乡、村出面组织或农民合作组成各类开发性实体或经营性企业,财政支农资金以补助、配股、担保、贴息、项目保险或奖励等形式去支持这些事业的发展,投资农业投资项目,以等量的财政资金去“四两拨千斤”,撬动各类民间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三农”项目。
这样做的实质,是以财政资金作补贴,使社会资金投向农业能获得与投资工业大致相当的平均利润,弥补价值规律在调节“三农”发展方面的缺陷。
同时,项目的企业化运作,还会因产权清晰、主体明确而大大提高运营质量和效果,会通过财政对农业开发的支持而加速农村市场化的步伐。
三是要注意扶优扶强,扶持重点。
要按照“抓龙头就是抓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思想,尽量改变现有许多扶持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村搞开发的资金撒胡椒面,直接用于支持所有农户或零星小户的做法,把有限财力重点用于支持各地的各类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
现在好多支农资金因没有好项目或农民不愿干而用不出去,同时又有好多龙头企业因资金困难不能迅速壮大,就充分说明了这样调整的必要性。
关于金融政策:金融业务近年来在农村的大幅减少,既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工业农业生产方式、产品市场特点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又必然加剧农村经济发展的萎缩。
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有金融业务在农村的大发展为前提。
一是要引导商业银行恢复和扩大农贷业务。
一方面,要运用前述财政、担保、贴息、保险、资金补助等手段吸引商业银行资金向农村投放,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农村发展需要,对各类涉农项目分别确定使项目运营能获得“平均利润”因而银行对农业贷款也能获得平均利润的“补贴”额度。
另一方面,现在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把许多精力转向了“中间业务”。
对农业的贷款甚至整个业务中全部贷款业务的比例都在大大下降。
对此,国家应硬性进行干涉,即对各金融机构整个业务量中贷款业务应达到多大比例,贷款业务中涉农贷款应达到多大比例等应作出硬性规定。
政府不应该指令银行给哪个企业、哪个项目贷款,但适应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整个银行的业务结构、贷款结构进行干预则是必需的,否则,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顺利进行,而结构失衡却在所难免。
二是农业发展银行应名实相符,成为与国家“三农”政策相对应的、全面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
三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要审慎进行。
农村信用社虽然一直挂着“集体”性质的牌子,实际在相当长时期内其管理与运作跟国家商业银行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