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ppt 42页)
合集下载
全球变化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ppt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俄罗斯 0.35
中国 1.24
其他国家 9.42
加拿大 0.72
意大利 1.18
美国 10.42
法国 1.41
英国 1.55 德国 1.98
日本 3.98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资料来源:周一星 2001年
中 国 城 市 化 水 平 及 发 展 阶 段
中国的 城市化 阶段
第一次反
第一次正常 过 度 向
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2002年
2020年
城市 0.37亿(自然增长人口) 5.02亿
城市 8.28亿
农村 7.82亿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章 课时5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D.长门水道水体污染严重
明确 命题方向
读图可知,小潮时闽江口海域水体污染 严重,尤其是长门水道水体,圆圈大而 多,污染严重,而梅花水道水体污染相 对较轻,圆圈较小而少,污染轻;而大 潮时整体污染都较小潮时轻,故选D。
明确 命题方向
(2023·黑龙江大庆质检)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福建省重要的饮用 水源和生产使用水源。近年来,闽江口海域出现一系列诸如毒赤潮暴发、富营养化 和缺氧等环境问题。下图示意闽江口海域秋季小潮和大潮期间污染主成分综合指数 (圆圈越大,代表污染越严重)。据此完成1~3题。 2.闽江口海域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为 A.春季
的出入,没有水稻和田螺;螺沟区只有田螺、环境和微生物,没有水稻,生态循 环过程较 简单 。
答案 1.___D___ 2.__C____
明确 命题方向
真题研析
地理原理再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说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答案 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
明确 命题方向
√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
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 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 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
明确 命题方向
海域海洋酸化会使海水腐蚀性加强,贝 壳类生物的甲壳更容易受到腐蚀,使得 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 近岸的海洋污染会加剧,B错误; 沿海的陆地酸雨与海洋酸化关系不大, 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有关,D错误。
√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
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
明确 命题方向
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溶 于水导致海洋水体酸化,B正确;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对海洋酸化的影响不 大,A、C错误; 生物沉积会导致海底有机质含量增加,但不 会导致海水酸化,D错误。
明确 命题方向
读图可知,小潮时闽江口海域水体污染 严重,尤其是长门水道水体,圆圈大而 多,污染严重,而梅花水道水体污染相 对较轻,圆圈较小而少,污染轻;而大 潮时整体污染都较小潮时轻,故选D。
明确 命题方向
(2023·黑龙江大庆质检)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福建省重要的饮用 水源和生产使用水源。近年来,闽江口海域出现一系列诸如毒赤潮暴发、富营养化 和缺氧等环境问题。下图示意闽江口海域秋季小潮和大潮期间污染主成分综合指数 (圆圈越大,代表污染越严重)。据此完成1~3题。 2.闽江口海域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为 A.春季
的出入,没有水稻和田螺;螺沟区只有田螺、环境和微生物,没有水稻,生态循 环过程较 简单 。
答案 1.___D___ 2.__C____
明确 命题方向
真题研析
地理原理再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说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答案 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
明确 命题方向
√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
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 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 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
明确 命题方向
海域海洋酸化会使海水腐蚀性加强,贝 壳类生物的甲壳更容易受到腐蚀,使得 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 近岸的海洋污染会加剧,B错误; 沿海的陆地酸雨与海洋酸化关系不大, 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有关,D错误。
√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
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
明确 命题方向
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溶 于水导致海洋水体酸化,B正确;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对海洋酸化的影响不 大,A、C错误; 生物沉积会导致海底有机质含量增加,但不 会导致海水酸化,D错误。
环境保护欲可持续发展教育课件PPT
• 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 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 • 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 • 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 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 控制噪音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 • 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 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 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 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 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 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 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水处理方法有: (1)沉淀物过滤法; (2)硬水软化法; (3)吸附法; (4)去离子法 (5)逆渗透法
(6)超过滤法 (7)蒸馏法 (8)消毒法 (9)生物化学法 (10)正向渗透法,自然净化方法
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大地的治理与保护
对大地的环保之所以把治理放在前面。保护放在后面,是因为陆 地已经有污染,所以欲强调治理同时保护。对已污染的大地(土 地,山峦,陆架)强化治理,恢复本源。
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防止建设和开发的破坏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 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森林和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 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保护有价值的自然环境
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 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 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 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 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定,保护 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
• 发展援助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 的力度,其援助比 总值的0.7%
可持续发展ppt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环境伦理学旨在系统地解释有关人类和 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环境伦理学假设人类对自然界的行为能够而且 也一直被道德规范约束着。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必须解释这些行为规范, 解释谁或那些人有责任,这些责任如何被论证。
1 生命中心主义:代表人物是P.W.泰勒,他在《尊重自然》一书中写 到:采取尊重自然的态度,就是把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植物看作 是具有固有价值的东西。“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作为整体的生物共同体”, 而尊重“生物共同体”就是承认构成共同体的每个动植物的“固有的价值”。 提出生命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的动植物,避 免被 人类伤害。 2 地球整体主义 :代表人物是李奥波德,他主张:不仅生命体具有内 在的价值,包括土地、岩石和自然景观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都有其“固有的 价值”和“权利” 。所有的一切万物,均有其内在的生命价值,均应看成和 人 一样,得到尊重。 3 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强调人类各成员间的平等关系从“代 内”扩展到“代际”,认为在享有自然资源与拥有良好的环境上,我 们的子 孙后代与我们当代人具有同等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理论
LOGO
Company
概述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以来, 人们逐渐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 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向联合国提交了研究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过 多年的认识和实践,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取得了全球共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行动。围 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开展了一系列 的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最高级别的全球共识。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当代人有感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加剧,威胁 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一种生存选择,而且是标志着人类的价 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环境保护主题PPT课件
烟气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与技术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与技术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加强对工业废水、废弃物的管控,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污染物控制
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降低污染物含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污染土壤修复
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
环境保护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人们就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各国开始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历史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事业,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现状
环境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规
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以保障环境保护的落实。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定。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冲厕等生活用水。
03
水资源保护措施与技术
02
01
加强对工业、机动车等污染源的管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减少污染物排放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结构调整
安装烟气净化装置,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谐性和需求性。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与技术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与技术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加强对工业废水、废弃物的管控,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污染物控制
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降低污染物含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污染土壤修复
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
环境保护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人们就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各国开始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历史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事业,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现状
环境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规
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以保障环境保护的落实。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定。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冲厕等生活用水。
03
水资源保护措施与技术
02
01
加强对工业、机动车等污染源的管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减少污染物排放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结构调整
安装烟气净化装置,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谐性和需求性。
一轮复习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共28张ppt)
石漠化: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 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 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 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 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石Hale Waihona Puke 化: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 ①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易淋溶、成土慢 ②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③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南方夏季高温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社会演变 生产力
人地关系 环境问题
原始社会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现代文明
低下 崇拜自然
提高 改造自然
大大提高 征服自然
高 谋求协调
环境问题不 环境趋于恶化 人地矛盾迅 问题得到普遍
严重
速激化
关注
人地关系
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 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 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 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 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盐渍化成因: 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 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 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 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 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概述(PPT47页)
7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 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 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超过 了环境容量,使环境的化学组 成或物理状态发生变化,造成 环境质量下降,有害于人类和 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 象,又称环境公害。
8
环境污染的类型 ❖ 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污染物性质: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 污染物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
21
第二个里程碑 Ø联合国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 展大会,有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 被称为第二个里程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的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Ø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第二个里程碑提出的重要思想。我国 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两大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和可持 续发展” 之一。
29
(2)可持续性的内涵 ➢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保持下去
,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 还有提高。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应与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可持续环境等。
30
2.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33
4.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①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 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 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 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超过 了环境容量,使环境的化学组 成或物理状态发生变化,造成 环境质量下降,有害于人类和 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 象,又称环境公害。
8
环境污染的类型 ❖ 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污染物性质: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 污染物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
21
第二个里程碑 Ø联合国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 展大会,有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 被称为第二个里程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的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Ø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第二个里程碑提出的重要思想。我国 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两大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和可持 续发展” 之一。
29
(2)可持续性的内涵 ➢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保持下去
,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 还有提高。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应与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可持续环境等。
30
2.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33
4.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①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 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PPT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1)主要原因:人类大量燃烧_矿__物__燃__料__(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 大量_二__氧__化__碳__等温室气体。
(2)影响
导致海平面上升
沿岸低地和岛国将受到被淹__没___的危险 加剧风暴潮和洪__涝___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__渍___化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 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 3.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了解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
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 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
和氧化氮的排放
6.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
有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
不利于酸运动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核心归纳
全球变暖
现状 原因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 0.3~0.6 ℃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砍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温 室效应增强
①生态系统调整,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 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低地、沿海城市、岛国将被淹没,造成土 危害 地盐渍化,风暴潮作用加剧,陆地污水排放受阻等;③可能导致干 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④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ppt课件
100m; 生物的生境是由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综合决定的,并长期演化形成
的,气候的迁移将造成生物与生境关系的损害; 气候的变化将使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重新分布(再分布)。
3、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空间上的平移,而是依据 其生态位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上进行调节和适应,造成 各种群在其大小和作用上发生重组;
2)变化类型
森林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黄土高原,三江源等。
草原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草原的退化。
湖泊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湖泊面积已经大幅度缩减。
3). 变化的影响
森林砍伐后,CO2的吸收量降低,焚烧和分解又释放出 大量的CO2;
温室效应
直接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地心岩浆从海底结构板块间喷发,其能量相当于3000座核反应堆, 加热了上部海水;
可能与海底地震有关; 可能与海水含盐量有关。 科学研究表明,单位面积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增高0.1℃,其上的 大气温度将会增高6℃。由此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气候的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3-7年发生一次,且持续12-24个月,平均17 个月左右,近45年已发生13次,97-99年为14次。 c.厄尔尼诺的危害
1)温室气体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有屏蔽作用的气体。包括CO2、CH4、N2O 以及CFC(碳氟氯烷)和水蒸气等。
CO2的作用占50%以上。 CO2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维持地球的初级生产,也能吸收太阳的短
波辐射和地球的长波红外辐射,维持着太阳入射能量和地球的逸散 能量之间的平衡。从而使地球的平均气温保持不变。
(1)、直接结果
直接结果—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世界各地冰川的溶化(后退),引起 海平面的上升。在过去100年中海平面升高了10-20cm,海 平面升高的后果是严重的,将直接威胁世界沿海城市及30多 个岛屿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的专家小组认为:当2050年全 球海平面升高30-50cm时,世界各地约1亿人口受到海等水 灾的影响;美国环保专家预测,再过50-70年,东京、大阪、 曼谷、威尼斯、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以及中国等一些沿海
的,气候的迁移将造成生物与生境关系的损害; 气候的变化将使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重新分布(再分布)。
3、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空间上的平移,而是依据 其生态位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上进行调节和适应,造成 各种群在其大小和作用上发生重组;
2)变化类型
森林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黄土高原,三江源等。
草原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草原的退化。
湖泊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湖泊面积已经大幅度缩减。
3). 变化的影响
森林砍伐后,CO2的吸收量降低,焚烧和分解又释放出 大量的CO2;
温室效应
直接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地心岩浆从海底结构板块间喷发,其能量相当于3000座核反应堆, 加热了上部海水;
可能与海底地震有关; 可能与海水含盐量有关。 科学研究表明,单位面积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增高0.1℃,其上的 大气温度将会增高6℃。由此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气候的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3-7年发生一次,且持续12-24个月,平均17 个月左右,近45年已发生13次,97-99年为14次。 c.厄尔尼诺的危害
1)温室气体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有屏蔽作用的气体。包括CO2、CH4、N2O 以及CFC(碳氟氯烷)和水蒸气等。
CO2的作用占50%以上。 CO2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维持地球的初级生产,也能吸收太阳的短
波辐射和地球的长波红外辐射,维持着太阳入射能量和地球的逸散 能量之间的平衡。从而使地球的平均气温保持不变。
(1)、直接结果
直接结果—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世界各地冰川的溶化(后退),引起 海平面的上升。在过去100年中海平面升高了10-20cm,海 平面升高的后果是严重的,将直接威胁世界沿海城市及30多 个岛屿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的专家小组认为:当2050年全 球海平面升高30-50cm时,世界各地约1亿人口受到海等水 灾的影响;美国环保专家预测,再过50-70年,东京、大阪、 曼谷、威尼斯、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以及中国等一些沿海
专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人教版)共27页
专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人教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PPT(42张)
两种畸形增长,导致两极分化的趋势更明显 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发达国家型” 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型”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质量令人关注 经济落后→人口增长→人口质量下降→经济更落后 性别比例可能失衡——男性比例偏高
(二)人口的变化动态将涉及和影响到 社会、经济和资源诸多方面
1.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1)粮食供给和耕地的变化 食品供应的矛盾最基本也最为尖锐。 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将成为突出问题。 (2)海产品和畜产品 海洋捕捞量已接近或达到所能承受的阈限。 肉类需求的增加将加大对谷物供应的压力。 2.对资源和能源的影响 (1)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收入与住房条件
人口增长率下降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长最快。据 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没有住房,若人口增 长不能有效控制,无住房阶层的人数还将会继续增加。
(2)教育和医疗
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医疗保障的形势非常严峻,婴儿的 死亡率一般都很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其二是全球气温变化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就 每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增暖幅度亦不同,不 少地区的气温变化很小,甚至有些地区的气 温反而呈下降趋势。
近10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普遍变暖。
5.5 5.0 4.5 4.0 平均全球温度变化/ ℃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5 1860 1900 1940 1980 年代 2020 2060 2100
栖息地丧失
过度采伐
外来种影响
污染
小而分散的孤立种群
种群数量不稳定性
种群减小 消失或灭绝
近亲繁殖
全球物种濒于灭绝涡流图(钱易,1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能源
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能 源的消耗将更多。一段时期内仍然以矿物燃料为主。
人均能源消耗量的这种高增长,使人口低增长率也 会对能源的总体需求产生极大影响。
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收入与住房条件
人口增长率下降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长最快。据 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没有住房,若人口增 长不能有效控制,无住房阶层的人数还将会继续增加。
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IPCC,1995)
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
其一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气温 的变暖并不是持续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 年代气温约下降0.05℃。
其二是全球气温变化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就 每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增暖幅度亦不同,不 少地区的气温变化很小,甚至有些地区的气 温反而呈下降趋势。
(2)海产品和畜产品 海洋捕捞量已接近或达到所能承受的阈限。 肉类需求的增加将加大对谷物供应的压力。
2.对资源和能源的影响
(1)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全球森林面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减少,森林的破坏使生物栖息地 的面积不断缩小,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还将加快。
(2)淡水资源
河流干涸、湖泊消失、地下水位下降,淡水供应危机 日趋严重。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将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化学物质和存在于 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的 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温室气体 具有温室效应作用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烷烃、 六氟化硫和臭氧等。
植被破坏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也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四、资源短缺的危机加剧
1.水资源 数量上匮乏,水质的恶化-水质性缺水
2.土地资源 严重匮乏 3.能源
一段时期内能源消耗主要还是不可再生能源。 消耗水平的差异仍存在,使用总量继续增加。
4.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可耗竭性、区域分布不平衡性、
动态性。
人口/108,耕地面积/108hm2
60
50
世界人口
40 世界可耕地总面积
平均全球温度变化/ ℃
近10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普遍变暖。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5
1860 1900 1940 1980 2020 2060 2100 年代
全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温度变化(仿Gates,1993)
两种畸形增长,导致两极分化的趋势更明显 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发达国家型” 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型”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质量令人关注 经济落后→人口增长→人口质量下降→经济更落后
性别比例可能失衡——男性比例偏高
(二)人口的变化动态将涉及和影响到 社会、经济和资源诸多方面
1.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1)粮食供给和耕地的变化 食品供应的矛盾最基本也最为尖锐。 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将成为突出问题。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 第二节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新思考及行动 第三节 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
一、人口增长
(一)人口问题的特点
总数继续增长,持续时间接近百年 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趋势至少将沿续到2100年
预测:高位140亿人;中位102亿人;低位93亿人。
4.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是通过对阳光的散射作用而对 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它能造成天空的混 浊和能见度的降低,进而影响对流层能量平衡, 使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下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体的健康 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增多。
(2)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加剧全球旱涝灾害的频率和程度。
2.水气
水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其变化会通过许多途径 影响全球气温。水与汽之间的转化需要释放或吸收大量热 能。因此,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多少必然对气温产生影响。
3.植被变化 吸收二氧化碳 调节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吸收、反射太阳能 对全球气流循环有调节作用 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平衡分布起重要作用
(3)改变原有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结构 物种灭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增加。
(4)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海滩面积相应减少。
(5)农业生产的影响 产量增加,农业格局改变。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通常包 括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 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二、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
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 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壤生产力、海 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 的改变)”。
工业
人口 规模与资源利用
农业
CO2增加
氮的地化循环
土地利用、土 地覆化主要内容及其相互联系(据Vitousek, 1994) (线条粗细表示作用的大小)
(2)教育和医疗
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医疗保障的形势非常严峻,婴儿的 死亡率一般都很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生活环境
在全球各大洲,由于人类的开发和人口的增长,使自然 生态环境的面积不断缩小,尤其是人口迅速增长已经超出当 地资源承受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增长使居民的正常生 活环境难以得到保证。
温差/ ℃
气候变化一般包括气温、降水和海平面变化。 研究表明: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了0.2~0.5℃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代
野生种灭绝、局部范围灭绝、亚种灭绝和生 态灭绝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几种常见形式。
最重要的人为干扰有以下五个方面:
栖息地的破坏 滥杀滥捕 盲目引种
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
栖息地丧失 过度采伐 外来种影响 污染
小而分散的孤立种群
种群数量不稳定性
近亲繁殖
种群减小
消失或灭绝 全球物种濒于灭绝涡流图(钱易,1999)
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能 源的消耗将更多。一段时期内仍然以矿物燃料为主。
人均能源消耗量的这种高增长,使人口低增长率也 会对能源的总体需求产生极大影响。
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收入与住房条件
人口增长率下降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长最快。据 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没有住房,若人口增 长不能有效控制,无住房阶层的人数还将会继续增加。
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IPCC,1995)
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
其一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气温 的变暖并不是持续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 年代气温约下降0.05℃。
其二是全球气温变化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就 每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增暖幅度亦不同,不 少地区的气温变化很小,甚至有些地区的气 温反而呈下降趋势。
(2)海产品和畜产品 海洋捕捞量已接近或达到所能承受的阈限。 肉类需求的增加将加大对谷物供应的压力。
2.对资源和能源的影响
(1)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全球森林面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减少,森林的破坏使生物栖息地 的面积不断缩小,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还将加快。
(2)淡水资源
河流干涸、湖泊消失、地下水位下降,淡水供应危机 日趋严重。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将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化学物质和存在于 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的 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温室气体 具有温室效应作用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烷烃、 六氟化硫和臭氧等。
植被破坏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也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四、资源短缺的危机加剧
1.水资源 数量上匮乏,水质的恶化-水质性缺水
2.土地资源 严重匮乏 3.能源
一段时期内能源消耗主要还是不可再生能源。 消耗水平的差异仍存在,使用总量继续增加。
4.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可耗竭性、区域分布不平衡性、
动态性。
人口/108,耕地面积/108hm2
60
50
世界人口
40 世界可耕地总面积
平均全球温度变化/ ℃
近10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普遍变暖。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5
1860 1900 1940 1980 2020 2060 2100 年代
全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温度变化(仿Gates,1993)
两种畸形增长,导致两极分化的趋势更明显 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发达国家型” 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型”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质量令人关注 经济落后→人口增长→人口质量下降→经济更落后
性别比例可能失衡——男性比例偏高
(二)人口的变化动态将涉及和影响到 社会、经济和资源诸多方面
1.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1)粮食供给和耕地的变化 食品供应的矛盾最基本也最为尖锐。 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将成为突出问题。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 第二节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新思考及行动 第三节 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
一、人口增长
(一)人口问题的特点
总数继续增长,持续时间接近百年 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趋势至少将沿续到2100年
预测:高位140亿人;中位102亿人;低位93亿人。
4.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是通过对阳光的散射作用而对 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它能造成天空的混 浊和能见度的降低,进而影响对流层能量平衡, 使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下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体的健康 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增多。
(2)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加剧全球旱涝灾害的频率和程度。
2.水气
水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其变化会通过许多途径 影响全球气温。水与汽之间的转化需要释放或吸收大量热 能。因此,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多少必然对气温产生影响。
3.植被变化 吸收二氧化碳 调节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吸收、反射太阳能 对全球气流循环有调节作用 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平衡分布起重要作用
(3)改变原有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结构 物种灭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增加。
(4)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海滩面积相应减少。
(5)农业生产的影响 产量增加,农业格局改变。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通常包 括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 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二、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
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 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壤生产力、海 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 的改变)”。
工业
人口 规模与资源利用
农业
CO2增加
氮的地化循环
土地利用、土 地覆化主要内容及其相互联系(据Vitousek, 1994) (线条粗细表示作用的大小)
(2)教育和医疗
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医疗保障的形势非常严峻,婴儿的 死亡率一般都很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生活环境
在全球各大洲,由于人类的开发和人口的增长,使自然 生态环境的面积不断缩小,尤其是人口迅速增长已经超出当 地资源承受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增长使居民的正常生 活环境难以得到保证。
温差/ ℃
气候变化一般包括气温、降水和海平面变化。 研究表明: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了0.2~0.5℃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代
野生种灭绝、局部范围灭绝、亚种灭绝和生 态灭绝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几种常见形式。
最重要的人为干扰有以下五个方面:
栖息地的破坏 滥杀滥捕 盲目引种
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
栖息地丧失 过度采伐 外来种影响 污染
小而分散的孤立种群
种群数量不稳定性
近亲繁殖
种群减小
消失或灭绝 全球物种濒于灭绝涡流图(钱易,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