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谈
新课程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政 策 的 保 证
1 . 教育政策 的保证 随着 国家教育改 革的不断深 入 , 新理 念、 新模 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 。初 中素质教育 、 创新教 育的大力 实施 目的 也是为了让初高中真正接轨 , 而接轨的好坏直 接受教育政策 的影响 。如 果初中物理教学过份的强调创新 , 而不注重务 实 ; 只注重模仿 高考 , 过早 搞学科综合 , 一定会 影 响初 中生 的物理 学科 基础 , 进 而影 响 高 中教学 。 当前人们急需教育辅助 : 初 中应 有 自已独特 的教学方 法或 模式 , 不 能仿 效高中 , 过早综合 、 偏面创新。 2 . 中考政策 的保证 初 中教育是高 中教育实施的基础 , 初中的基础 好坏直接影响着 高中的教学。中考历 来被人喻为初 中教育 的指 挥棒 , 倍 受人们瞩 目。中考所具有的教育起导向作用 , 一定影 响初 中新课 改和教 学。假如在中考中加大了基础知识的考察或加大 了素质考察 , 那 么教师 在 教学过程中势必加强这一方 面或这 两方 面的训 练。在 中考 的考 题 中 体现出初高中知识的衔 接势对 高中物理教学起积极 的作用 。 3 . 全面推进教育创 新 在 强 调“ 创新 、 实践 、 探 索” 的课 程主 旋律 下, 师生应共同营造 一种动态的 、 充满生机 的课堂 。按照新课标 的要求 , 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 学习 , 极 大的调动 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而高 中 正在或将要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 式和学生 的学 习方式进行改革 创新 , 这 样就使原本所具有的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度增 大 , 高 中的物理 比想象 的 难 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 加大高中教 育的监管 , 加强 创新教育在 高 中的 实施力度 , 缩短初高中教育的差距 。从而使初高 中的教育政策 真正~致 或统一起来。 二、 初高中教学应采取的应对措 施 1 . 初高 中 教 学教法衔接 搞好初 、 高中教学衔接工作就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 , 我 以“ 摩擦力 ” 教学为例谈 谈初 、 高中教学 衔接工作。“ 摩擦力 ” 在初、 高 中教学 中都有 着重要 的地 位 , 也是 高一学 生学习物理所要 遇到的一个 比较难 掌握 的知识点 。高 中教 师如何 针对 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 把握重点 , 突破难点 , 就成 为教学成功 的关 键。初 中 的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物理对学 生的要 求 , 为 学生 的高 中学 习打下 基础 , 在 给学生关于“ 摩擦力 ” 的相 关知识 、 定 义时讲 话不可 以太过绝对 化 , 要 为学生的高中学习作好铺 垫。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摘要】不少初中学生物理成绩还不错,而到高中感到物理难学,成绩总上不去。
这说明,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上存在严重问题。
究其原因,除了学科知识本身的形式、范围、难度等因素的变化外,更主要的是,初、高中教师缺少沟通和交流,彼此没有起码的了解。
我们多数的高中教师,对初中的学生特点、初中的物理教学情况缺乏了解,更不了解近年来初中的课程改革情况。
特别是刚刚进入高一的高中教学,教师确实存在不当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使得学生在思想方法、物理哲学,以及学生自学能力、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与初中相比,形成较大落差的台阶。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高中物理;物理教学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教学要求不同,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材,更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能力,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研究等方面的评价。
因此,贴近新课标,搞好高一教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一物理教学呢?一、循序渐进、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这是衔接中最首要的问题。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在知识的难度上,要循序渐进。
高一开始的教学,要放慢速度,放慢速度等价于降低难度。
对一些问题,开始时候尽量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多做练习和复习,逐步向抽象化过渡。
第二,所给学生的问题,如:探究、思考、讨论的问题,开始时候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块,逐渐增大问题的“块头”。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初中特点,逐渐向高中特点过渡,逐渐增大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空间。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开始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后,再多注重能力的培养。
知识需要学习,能力和习惯也需要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是过程,通过过程才能出结果。
高一的第一天第一节课,应该和初三的全部特点相同,以初三为起点。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
a n d j u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K e y wo r d s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v e r g e n ce
从 学 生 的学 习 方 法 方 面看 ,多 数 初 中 学 生 的 学 习方法是 : 跟着教师转 , 死 记 硬 背 教 师 布 置 的 内容 , 没 有 预 习教 材 和进 行 有 关 的 课外 阅读 及 实 验 观 察 的 习惯 。 而高 中物理的学习 , 学生应处在主动进取 的状 态, 要求学生课前预 习 、 课 中思考 、 课后 勤观察细分 析, 这样才能把 知识 学活 , 才能举一反三 , 才能具 有 独创精神 , 才 能 学 好 高 中物 理 。
Ab s t r a c t :T h e p h y s i c s c o u r s e s a t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o f h i g h s c h o o l h a v e ma n y d i f f e r e n c e s ,t h e r e i s a l a r g e
实验 或 生 产 、生 活 实 际 引 入课 题 ,通 过 对 现 象 的 观 察、 分析 、 总结 、 归纳 出简单的物理规律 , 形象具体 , 易 于 初 中学 生 的接 受 。而 高 中物 理课 教 学 重 视 理 论 上 的 分 析 推导 和定 量 研 究 ,对 数 学 工具 的应 用 能 力 要求较高 , 不仅有算术法 、 代 数法 , 而且 常要 运用 函 数、 图像 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 , 这导致高 中物理的学习必须是多方面知识的融合与 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教学能力。 初 中物 理 教 学现 状 2 . 不务 “ 正 业” , 顾 此失彼 ; 由于第 ( 一) 学生 的 学 习态度 和新 课程 理 念 次考试成绩的现状,让高中物理教师 存在 着 差距 意识到高初中的要求差距太大 ,让学生 新课 程核心 理念要求 我们面 向全 无法很快适应。特别是高中五种能力培 并 不是 在 短时 间之 内就 可 以完成 的 , 体学生 , 实行全 民义务教育。而在普及 养 , 九 年 义务 教 育 中 , 不 可 避 免 有 相 当 一部 是需 要过 程 的 ,而必 备 的全 面知 识 才是 分学生 的学 习态度不端正 , 学习基 础相 能力培养 的根本保障, 如语文 的审题 、 语 当薄弱 , 可以说有 的同学连基 本的数 学 言理解和表达 , 数学的计算等等, 还有一 运算能力都不具备。那么 , 在课堂教学 部分物理 中借助于数学 , 而数学还没进 上, 只能要 求这部分 同学不干扰别人 的 行教学 , 如三角 函数 、 向量等 。 但 高中物 学 习活 动 , 至 于 能力 方 面 更 不 敢提 起 。 理本来课时就不足 , 要 再 停 下来 补 充 一 ( 二)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学生认识 些其他科 目的知识确实勉为其难 。
的 知 识 面
方 面存 在 差 距
初 中物 理现状使 物理学 在初 中生 心 目中 的 地位 下 降 , 不 如 以前 中考 物 理 占9 O 分时 的地位那么重要 ,现在物理 只要考上 8 5分 , 上“ A” 就可 以, 这 无 疑 对 能力较好 的学生在认 识上带来 相当 大的误导, 让他们安 于现状 , 不思进取 , 造 成 初 中物 理 教 师 有 意 识 提 高 能 力 训
浅谈新课标下初 中物理教学衔接
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二、 初高 中物理衔 接教学 的一些措 施
1培 养 学 生 学 习的兴 趣 , 发 学 生学 习物 理 的 求知 欲 望 . 激
浓 厚 的 兴趣 将 是人 们 刻 芾钻 研 、 于 攻 关 的 强 大 动 力 。 孔 勇 子 日: 知之 者 小 如好 知 者 , 之者 不 如乐 之 者 。学 生 只有 对 物 理 好 感 必趣 , 会 充 分发 挥 白 的积 极性 和 主 动性 , 想 学 、 学 、 就 才 爱 才 能 学好 。对 于 卜 四五 岁 的学 生 米 说 , 们 刈‘ 事 物 的 渴 求 心 他 新 和好 奇 心 是成 人 所 能 比的 。这 也 是我 们 解决 难 题所 必 须 利 用 好 的积 极 心理 闵素 。教 帅 在 课堂 教 学 中 , 理 创设 情 境 , 利 于 合 有
生接 受难 度 大 。例 如 初 中学 习力 的知 识 , 我们 只 是 对 个 物 体 受 力 有一 个 基 小 的 了解 , 高 中 物 理 对 物 体 受 分 析 不 仪 仅 局 而
限 于一个 物 体 受一 个 力 ,1 『要考 虑 的足 多个 物 体 受多 个 力 作用 , I i 且 一定 是 平 衡状 态 , 因而 题 较 为 复杂 。 2 形 象思 维 向抽 象思 维 的飞 跃使 学生 思 维产 生 断层 . 在 整个 初 中 阶段 , 生 的思 维 处 于经 验 型 向理 论 型 过 渡 的 学 阶段 。初 【生 的思 维 与 高 中生 的思 维 是 不 同 的 。初 r生 的 思 维 f 1 l 1
习 , 学牛 成 为 学 习 的主人 。 使 2 改 进课 堂教 学 , 高 学生 思 维能 力 水平 . 提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
浅谈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中学物理教育是中学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对于新课程高中物理的教学,应首先重点抓好高一起始年级的物理教学。
做好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是顺利开展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基础。
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别1.学习方法层面初中物理涉及问题的特点,简单、直观、具体、形象;高中物理涉及分段运动、连接体、临界状态;初中物理涉及的公式、定理、定律少、简单、容易记,高中物理涉及的公式、定理、定律多、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应用。
2.思维层面上初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是比较低的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对物理问题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对思维方式要求比较高,常常要用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3.知识积累及日常生活经验层面上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
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
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
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直线运动中,由于存在匀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加。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1.明确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1)作为高一的物理教师首先得熟悉初高中教材,明确衔接部分。
把握好新课程下高中在哪些方面更深、更广了,哪些方面提法更严密了,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
题 在文 字表述 、 研究 方法 、 思维特点 等方面进行对 比, 明确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例如 : 初中物理教材
2 数学工具的单 一性 和多样性差异 、
初 中物 理定性 的多 , 量的少 , 定 大部分 计算 , 只是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 的物理量有速度 ( 率 )路程 等 , 速 、 高
的应用” “ 、变化率的变化率的意义” “ 、正负量 的意义 ” 、
“ 参考 面意义” “ 、绝对零度” “ 、 统一单位 制” “ 、基本量与
导 出量 ” ; 等 抽象物理模型如质 点 、 绳 、 滑面 、 轻 光 分子
模型 、 理想气体 、 绝热材料 、 电荷 、 点 电场线 、 磁感线 、 等 势面 、 理想伏特表 、 理想安培表 、 分子 电流 、 光子 、 卢瑟 福模 型 ;运 动的独立 性 ” “ 作用 的相互 性 ” “ 械 “ 、力 、机 功” “ 、守恒” “ 、平行 四边形法则 ” “ 、物理规 定” “ 、 恒量 ” 等等 ,都涉及到物理知识 以外的物理哲学问题及思想
响, 学生普遍感 到高 中物理难学, 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 我 就初、 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问题 与对策谈谈看法。 高
一
、
导致衔接障碍的原 因分析
1 物理教材直观性与抽象性差 异 、 初 中物理教材很 多知识局 限于 “ 了解 ” “ 、知道” 的
方法问题 。 很多思想方法在初 中是浅层次要求 , 很多思
通 过创设物理情 景 , 计成 图1 图2 让学 生亲身 设 、 ,
( ) 师 钻 人题 海 , 学 生 走 出题 海 2教 让
习题是人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 。 物理学家 、 发明家都力图应 用已有 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 实际 问题 , 或把主要时间花在研究那些真实 的、 尚未发现 的 物理规律 , 他们是不会 纯粹去做物理 习题 的, 么我们 那 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 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 目的
浅谈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
属性来说明未知的属性 , 以增强说服力 , 使人们容 易理 解。例 如, 惠更斯把光 现象与声现 象进 行类比 , 提出光 的波动 说 , 德 布 罗意从 光的波粒二象性类 比得出微观粒子 的二象性原 理。 因此 , 比也是物理教学中一种 常用的方法。 类 初中教学时 ,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悉并运用类 比法 , 高 中教学时则应根据学生已经熟悉 的类 比法,借鉴 初中教学的
合理 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是研
究 物 理 规 律 的 一种 行 之有 效 的 方 法 。高 中教 材 中 , 建立 大量 要 的 物 理 模 型 , “ 点 ” “ 摆 ” “ 电荷 ” 等 都 是 理 想 模 型 , 如 质 、单 、点 、
还有大量 的理想化过程 , 匀速直线运动 ”“ 如“ 、 简谐振动 ” “ 、等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 中学 孙泽军
石秀娟
【 摘
要 】 中物理课程培养 目 初 标的定位是提 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 中 教育“ 在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品质 、 旨 文化
科学知识、 审美情趣和 身体 心理 素质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 能力、 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 会生活的能力 。 终 促进 学生的全 面
一
维的更高层 次的转化 , 来理 解这些抽 象的内容。所以 , 中教 高
学 仍 要 借 助 观察 实验 , 已有 知 识 的 基础 上 , 行 分析 推 理 得 在 进
出结论 , 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 因此 , 在高 、 中不 同阶段 的教 初 学, 均要重视 实验 , 通过 实验 获得生动具体 的感性认识 , 此 在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程 中, 接合 面积越大 , 迁移难度就越小 。考虑到高一 新生的思维 能力特点 , 以在教学 中, 所 应多加强直 观 教学。平 时教学 中除 了多做实验增 强直观性 外 , 对 有些实验难 以做到 的, 我们不妨借 助 电脑 多媒体增 强教 学 的直 观 性 。 第 四, 在教学 中 , 多讲思路 , 应 渗透方法 。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 的根本 , 能力是在 获得知 识和运用知识 的过 程中逐步培养起来 的 , 在高中 , 运 用 知 识 、 练 思 维 的 主要 途 径 是 物 理 习题 教 学 。 所 训 以在讲解习题 时 , 要注 意讲清解 题思路 。考 虑到初 中到高一 , 生 的思维 从形 象到 抽象 思维 的特点 , 学 我们 在讲题和学生做题 都要求先 分析物理过 程 , 并 把物理过程图景化 。老师讲 解时 也要用示意 图 , 学 生做 题 时 也 要 求 他 们 做 出 示 意 图来 , 样 有 助 于 学 这 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 也就有利 于他们迈 上思维 和能 力 的 “ 阶 ” 台 。 第五 , 重视概念和规律建立 的过程 。 对于概念教学 , 要重视概念建立的过程 , 让学生 知道概念 的由来 , 清每一 个概 念 的内涵 和外延 。 弄 要让学生 知道为什么要引入 , 有什么 目的 , 是怎样抽 象 概 括 的 。例 如 ,质 点 ” 一 概 念 , 让 学 生 知 道 , “ 这 要 因为物体 的大小和形状 , 对我们 研究 问题 没有影 响 或者影响不大 , 如果我 们把注意 力放在一些 次要 问 题上 , 会使得 问题变得 复杂 , 不利 于我们解决 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忽略大小 , 不但对研究 问题没有影 响 , 并且会使得我们 研究问题 简单化 。所 以, 当物 体的 大小对研究 问题 影响不大时 , 我们把 物体看成带 有 质量的点 , “ 点” 叫 质 。这 样 学 生 不 但 能 掌 握 质 点 的 概念 , 更重要的是 掌握 了抓住主要因素 、 忽略次要 因 素的研究方法 。对于规律 , 要使 学生 了解 物理学史 上该规律是通过哪些 事实 , 过渡 到现在所 总结 的规 律的。对有些规律 , 我们还 要让学 生通过 重走前人 的探 索 之 路 , 者 自己 做 实 验 、 推 导 , 出 规 律 。 或 做 得 例如 , 自由落体运 动规 律 , 如果 我们 单纯 的告 诉学 生, 自由落体规律为初速度为零 的匀变速直线运 动, 然后加以练 习巩 固。也许有部分学生能够用该规律 解决一些 问题 , 是绝对不 能使 学生掌握 如何从物 但 理 现 象 中总 结 规 律 。 正 确 的 处 理 方 法 是 在 学 生 动 手、 动脑的探究并总结规律后 , 再介绍 自由落体规律 的历史 , 学生不但能掌握规律 , 更能知道如何通过物 理现象总结规律。这才是我们物理教学 的真正落脚 点 。也只有这样 , 学生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 达到引 导学生迈上高中物理 的台阶。 ( 者单位 : 作 河南省淮 阳第一高级中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论文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每学年新学期的开始,都有不少的学生因为不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而导致相对初中成绩急剧下滑,有的学生还失去对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放弃物理学习。
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就该问题谈点体会。
一、渗透物理方法教学,使学生尽快入门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
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之中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记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
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
受力分析要画力的图示,运动学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求画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归纳。
二、重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作为高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在备课时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这样就会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知识,再引入“合力、分力”的概念,进而提出“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从而引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就会顺利的跨过初高中的“高台阶”。
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谈光学部分的教学
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谈光学部分的教学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探讨论文新课改政策实施后,初中物理教材发生了变化。
由浅入深,将电能、光能、热能等物理现象、力学概念和基础知识排列在一起,先易后难。
删除了一些知识点,对内容的要求也降低了。
而高中物理则是从物理的知识体系中延伸出来,链接力学、热力学、光学、电子学、原子物理等知识。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上有很大的区别,在知识要求和评价上也有区别。
再加上高考对物理的更高要求,使得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物理成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一门难学科目。
新课改后,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
为了顺利完成初中物理形象思维向高中物理抽象思维的过渡,必须解决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
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谈光学部分的教学 1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差异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教材内容对初中生年龄来说通俗易懂,物理现象直观生动,多与生活实际相关,便于学生观察实验。
从很多初中生的认知来看,要注重形象思维的发展,不需要太复杂的规则,只需要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和公式计算。
实验原理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新课改的教材大多用简单有趣的故事和现象来解释物理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重科学探究。
通过灵活的安排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简单明了的图片讲解物理概念,用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讲述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教材章节内容明显增多,经常使用冗长严谨的物理概念和理论描述。
物理知识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多角度思考。
很多方面的动态研究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抽象思维应用广泛。
力学、电学、热能、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知识。
比初中物理更深入,知识难度提高。
相比初中物理,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
经常用复杂的文字、图像、图表、数学模型、力学模型、实验设备来综合回答物理现象。
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大,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灵活运用。
解物理习题时,要综合分析物理运动过程,建立正确的方程解。
2.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差异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不多。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北京市新源里中学刘小强一、问题的由来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差距较大。
其二,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
第三是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
就教学要求的差距而言,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定性思维到定量思维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
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
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二、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内容(一)衔接和过渡,首先体现在思维方法上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有的习惯于死记硬背。
进入高中后,则既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
这对高一新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1基本上将高中物理中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已提出:理想模型、比值定义法、多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极限与微积分处理问题的方法、数学中的变量问题、比例问题、图象问题、三角函数等在物理中的应用。
因而共同必修模块1学习的好坏对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与成熟期,而高一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二)衔接和过渡体现在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1.对于理解能力的考查2007年北京市中考第22题和高考理科综合第18题都是对运动规律的理解。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探究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探究随着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衔接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如何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成为了教师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差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内容和深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初中物理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能量、光学、电学等基础知识,而高中物理则涉及更深奥的内容,如波动性理论、原子核结构等。
由于两阶段的内容差异,导致学生在进行学科转换时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的难点1. 知识量的增加:高中物理的内容要比初中物理更为丰富和深刻,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知识难度的增强:高中物理对数学的运用更加深入,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
3. 知识之间的联系:高中物理的一些内容需要依托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缺少初中知识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他们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为后续的高中物理学习提供有力的基础。
2. 要有耐心和细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有耐心和细心,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老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化数学知识的运用:高中物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更加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5. 加强课外拓展:通过引导学生多做习题,多进行实验操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6.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推行,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对于初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等方面。
因此,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于保证学生研究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顺利过渡和提高研究成效。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和问题。
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数据,探索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和方法。
研究发现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发现:1.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应注重知识的串联和扩展。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知识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并将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2.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应关注研究兴趣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例、实验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3.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应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研究结论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有效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应注重知识的串联和扩展,并关注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通过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出发,逐步引入新知识,并通过实践和应用,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 (2018).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教育学刊, 20(2), 35-50.- 王五,赵六. (2020).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探讨. 物理教育研究, 10(3), 68-80.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 高 中物 理 对 学 生 的要 求 不 同 。初 中物 理 要 求 学 生 了解 、 知 认 知结 构 中 . 尽 量 避 免 似 懂 非懂 “ 烧 夹生 饭 ” 。 道的内容多 , 需 要 理 解 的知 识 少 , 定性的多 , 定量的少 , 而 高 中 教 材 重视 理论 上 的 分析 推 导 , 定量研究 的多 , 数 学 工 具 的应 用 明显 3 . 要 重 视 物理 思 想 的建 立 与物 理 方 法 的 训 练 中 学 物 理 教 学 中常 用 的研 究 方 法 是 : 确定 研究对 象 , 对 研
第 1 l期 2 0l 3年 1 1月
青春岁月・ 学 术 版
Y o u t h f u l Ye a J  ̄ ¥ ・ Ac a d e mi c V e r s i o n
NO . 1 1 NO V. 201 3
・
教 学研 究 ・
浅谈初 、 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刘 国保
师 必 须 认 真 研 究 教 材 和学 生 , 掌握 初 、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的梯 度 。 把 逐 步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的 能 力 。讲 解 习 题 时 , 要 把 重
握住初 、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的衔 接 , 才 能教 好 高 一 物 理 教 学 , 使 学 生 点 放 在 物 理 过 程 的 分 析 , 并把 物理 过程 图景化 , 让 学 生 建 立 正 较 顺 利 地 完 成 高 一 物 理 学 习 任 务 。下 面 就 如 何 做 好 初 、 高 中 物 确 的 物 理 模 型 , 形 成 清 晰 的 物 理 过 程 。 物 理 习题 做 示 意 图 是 将 理 教 学 的衔 接 谈 谈 本 人 体 会 。 抽象变形象 、 抽象 变具体 . 建 立 物 理 模 型 的重 要 手 段 . 从 高 一 一 1 . 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 教材与教法研究 , 降低起 点 , 分 散 难 开 始 就 应 训 练 学 生 作 示 意 图 的 能 力 , 如 : 运 动 学 习 题 要 求 学 生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知识点选择不合理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上,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深入和拓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过于充实,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有所重叠,而有些关键性的知识点却没有涉及到。
这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2.教学方法不协调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直观规律的探索,通常采用实验、观察和实践等直观的教学方法。
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构建,需要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
由于初、高中的教学方法不协调,导致学生在初中习惯于直观学习的情况下,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抽象思维要求。
3.体系结构不连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没有很好地与高中物理教学形成连贯的体系结构。
而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延伸和纵深,需要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扩展。
如果没有连贯的教学体系,学生很容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出现知识漏洞,影响学习效果。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1.合理安排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物理实践上。
初中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确保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4 30 ) 5 5 0
2心理 状 态 方 面 。 .
、
首 先是 学 习环 境 的变 化 。 高一 新 生 来 讲 环境 是全 新 的 , 对 新 教 材 、 同学 、 教 师 … … 学 生 要 有 由 陌 生 到 熟 悉 的 适应 过 新 新 程 。 据 统计 , 38 8_ %的 学 生 可 以适 应 环 境 变 化 。 6 %的 学生 尚 1. 2集 体 生 活 这 大 的 。其 次是 心 理 因素 的变 化 。经 过 紧 张 的 中考 考 取 了 高 中 , 部 分 学 生 有 “ 口气 ” 想 法 . 学 后 无 紧 迫 感 . 有 学 生 有 畏 松 的 入 也 惧 、 折 及 自卑 心 理 , 些 都 影 响 了学 生 的 学 习 。 致 成 绩 两 挫 这 导 极 分化 。 习上 放 松 的学 生 占6 . , 学 43 只有 3 . 的学 生 没有 放 % 57 % 松 。 然 过 半 数 的 学 生 对学 习有 所 放 松 , 是 担 心 自己 成绩 落 虽 但 后 于 别 人 的 学生 占8 .%。 只有 1. 04 96 %的 学 生 一 点 都 不 担 心 学 习 成绩 落后 , 见 8% 的学 生 心 理 上 的 学 习压 力 很 大 。 可 0 3初 、 中物 理 学 习 方 法 、 维 方 式 的 不 同 。. . 高 思 心 理学 与教 育 学 的理 论 告 诉 我 们 , 整 个 中学 阶 段 , 生 在 学 的 思维 处 于 由形 象 思 维 向抽 象 思维 的过 渡 阶段 。初 中生 的思 维 在 属 于形 象 思 维 阶 段 ,他们 往 往 要 借 助 生 活 中 的 亲 身感 受
结 概 括 的 , 样 忽 略 了 次 要 因素 , 住 主 要 因 素 , 过 科 学 抽 这 抓 通 象 总 结 出物 理 规 律 。 ( ) 理 模 型 在 解 决 应 用 型 物 理 问题 中 的应 用 3物 应 用 性 物 理 问题 是 直 接 取 材 于 生 产 、 活及 大 自然 , 过 生 通 简单 的加 工 而 成 的 。 与 物 理 教 材 中常 见 的抽 象 问题 相 比 有较 大 的 区别 。解 决 这 类 问题 的 关 键 就 在 于 把 生 活 中 的原 理 正确 地转换成物理模型 。 例 如 : “ 子 的核 式 结 构 ” 教 学 中 , 早 人 们 认 为 电子 在 原 的 最 是 原 子 的组 成 部 分 ,直 到 1 1 年 物 理 学 家 卢 瑟 福 和 他 的助 手 91 们 进 行 了O 子 散 射 的 实 验 。用 O 线 照 射 金 箔 , 于 金 原 子 / . 粒 / , 射 由 中 的带 电 微 粒 对0 子 有 库 仑 力 的 作 用 , 些 粒 子 穿 过 金 箔 【 粒 一 后 会 改 变 原 来 的运 动 方 向 , 这个 现象 叫做 d 子 的散 射 。卢 瑟 粒 福 希 望 通 过 对 散 射 的分 析 来 了解 原 子 内部 电荷 与 质 量 的分 布 情 况 。 验 的结 果 是 , 大多 数 子 发 生 了较 大 的偏 转 。 验 实 绝 粒 实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使 卢 瑟 福 感 到 十分 惊 奇 ,于 是 他 精 确 统 计 了 向 各 个 方 向散 射 的o 子 的数 目 。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原 子 的 核 式 L 粒 在 结构模 型 即: 原子 的中心有一个很 小的核 , 在 叫做 原 子 核 , 原 子 的 全 部 正 电荷 和 几 乎 全 部 质 量 都集 中 在 原 子 核 里 .带 负 电 的电 子 在 核 外 的 空 间 运 动 。 运 用 物 理 模 型 可 以使 复 杂 的 问题 简单 化 .就 像 上 个 例 子 样 , 合 物 理 模 型来 讲 原 子 结 构 知 识 就 把 问题 简 单 化 了 , 结 从 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 ) 理模 型在 解 答物 理 问题 中 的应 用 4物 解 题 过 程 其 实 就 是 还 原 拟 题 者 物 理模 型 的 过 程 。我 们 需 要 把 题 目 中的 物 理 过 程 和 物 体 简 化 成 理 想 模 型 。 事 实 告 诉 我 们 , 变 万 化 的物 理 习 题 都 是 根 据 一 定 的 物 理 模 型 建 立 的 。 千 例 如 : 图所 示 , 弧A 表 示 一 个 光 滑 凹 圆槽 的 横 截 面 。 如 圆 O 它所对的圆心角小于5 .试 比 较 小 球 从 槽 中 12 置 静 止 释 放 、位 运 动 到0点 的 时 间 ?解 题 过程 可归 纳 如 下 :
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高一物理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学生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
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听就懂,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中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本人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认识。
一、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1.教材的因素首先初中的教材通俗具体,图文并茂,常常是从生活实际现象出发、以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二力平衡、蒸发、沸腾、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
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
对物理概念的引入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就是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而高中物理所讲述的内容多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建立物理模型等方法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对知识的要求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其次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计算也简单,整个内容较少,且在升入高中前有大量时间进行练习,成绩可以短期内提高。
而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电磁场。
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
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福 州第 四十 中学 陈生 尧
古 中 理 学这 大 分 中 生 同 感 。 于 高 同 物 难 ,是 部 高 学 共 的 受 由 初
中 教 材 的 特 点 、 生 的 学 法 、 师 的 教 法 等 存 在 较 大 的 差 学 教
异 , 致 初 高 中教 学 产 生 了很 大 的“ 度 ”而 刚进 入 到 高 中 的 高 导 跨 ,
成 的 定 势 思 维 , 要 进 一 步 地对 概念 理解 、 用 就 更 困难 了 。而 还 应
① 初 中教 材 重 在 定 性 研 究 , 内容 通 俗 、 体 , 型少 而 简 单 。 具 题 ② 初 中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 的 思 维 活 动 ,大 多属 于 生 动 的 自
进 行 分 析 解 题 , 学 生 要 正 确 地 理解 并应 用 图 像解 题 就 显 得 很 难
① 高中 教材 重在 定量研 究 , 并注 重理 论 分析 , 内容 复杂 、 抽象 。 ② 对 高 中 物 理 问题 的 分 析 不 仅 要 求 从 实验 出 发 ,还 要 从 建
立 物 理 模 型 出发 , 从 多 方 面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多层 次 来探 究 问题 。
、
初 高 中物 理 衔 接 出现 脱 节 的原 因
由于 近 几 年 教 材 内 容 的 调 整 ,虽 然 初 高 中 教材 都 降 低 了难
度 , 相 比之 下 , 中 降 低 的幅 度 较 大 , 高 中 由于 受 高 考 的 限 但 初 而
制 , 中 的 知 识 实 际 难 度 没 有 降 低 。因 此 , 高 调整 后 的 教材 不 仅 没 有 缩 小 初 高 中教 材 内容 难 度 的差 距 , 而 加 大 了 。 体 脱 节 的 原 反 具 因 有 以下 几 点 : 1教 材 的差 异 . () 中教 材 的特 点 1初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摘要:活从初中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觉得物理学习变化最大,也最难,本文首先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生。
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解决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外,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
同时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
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要研究的问题。
一、形成原因1、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不同。
高一新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并且高中生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所以高中生的思维特性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
2、学生对初中到高中思维习惯转变的不适应。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
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普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现象生动、具体、形象、概念、公式少,题型简单,易于计算,课时充足,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学生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对号入座就能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谈
摘要:初高中物理知识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这个衔接,避免脱节现象的出现。
教师可以利用生成性教学引导知识的迁移:从学生方面着手,改变降低学习台阶的高度。
利用生成性教学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迁移:关注教学内容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预设和生成的配合。
利用生成性教学促进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优势:符合新旧知识的发展规律,可防止初中知识的干扰,培养勇于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物理知识的学习从初二开始,一直到高中。
虽然是连续的两个学习阶段,但是学生进入高一,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有很大的差别,普遍感到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了脱节现象,不少在初中物理成绩很好的同学,进入高中后物理成绩不再突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出现脱节的原因有多种,如计算要求的提高、思维要求的提高以及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改变等。
如何克服这种脱节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利用生成性教学引导知识的迁移
高一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物理学习中是重要
的基石,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影响巨大。
面对初高中学习要求的改变及的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如何使学生进入高一后尽快的进行思维及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呢?我觉得应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从学生方面着手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从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随着能力的提过,自然可以适应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但是这个过程会影响高中学习。
2.通过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降低学习台阶的高度
为了降低适应过程对高中学习的影响,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时期,更好的进行高一物理学习。
认知心里学认为知识和技能都存在着迁移现象,充分利用知识迁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利用生成性教学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迁移
1.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迁移的可能
知识的迁移需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
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就存在这种相互的联系
(1)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重点上是一致的。
(2)无论是初中物理学习,还是高中物理学习都是
以学生的自生发展为主要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是有联系的
通过近几年的初高中的课本比较发现,初中物理的知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其实是基本相同的,从物理板块而言,都主要包含了运动,力,能,电,磁等几大板块。
2.引导知识迁移的策略――生成性教学
(1)如何促进学生初中知识到高中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认为迁移的本质,实质上是两种学习之间在知识结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认知规律上相同要素间的影响与同化。
针对这样的一种学习模式,应试教育是不可能帮助学生的知识迁移的。
为了更好的引导知识迁移,培养这种能力,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引导性,我觉的生成性教学方式可以完美的实现这一点。
(2)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从“生成”字面上看,就是关注知识的发展,避免思维的定式。
3.生成性教学实例
生成性教学方式促进初高中知识的迁移,一般在引入阶段采用预设性生成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发展。
以高一的物理学习为例:高一知识“位移”的引入。
知识迁移的分析:
相同点:都是为了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不同点:路程是利用轨迹长度来表示的,缺点在于只强调了
长度大小,不能表示方向。
利用生成性教学引入:
师:初中时我们学习了路程,今天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旅
游时两家人家开了两辆车,其中一辆车先出发,约定开了10公里后停下休息。
但是第二辆车开了10公里后却没有找到第一辆车,这是为什么?
生:……
因为没告诉往哪开,缺方向。
师:所以为了更好的表示我们的运动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物理量。
………
4.如何利用生成性教学引导知识的迁移
生成性教学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但是在教学设计时需
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1)关注教学内容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突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案例中强调相同点是描述物理运动位置变化,不同点就是是否对方向的描述。
(2)关注预设和生成的配合。
预设是为了生成服务的,所以预设的内容要符合生成的方向,促使学生的思维不走歪路。
同时预设要掌握度,要留给学生生成的空间。
在案例中的提问,都是根据位移的方向设定的,引导学生关注新旧知识中对方向表述的差异。
三、利用生成性教学促进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优势
1.符合新旧知识的发展规律,促使知识结构完整
在物理学中,利用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更符合知识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上,促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准确。
2.可防止初中知识的干扰
由于初中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物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许多问题家解决的思维方式存在定式。
比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很多学生的解题还是习惯于使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必然照成解题的错误。
而生成性教学特点,在引入时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突出高中知识的准确性,避免初中知识的干扰。
3.培养勇于创新的意识
利用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迁移,可使学生了解到科技发展是无止境的。
一些知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缺陷,所以要勇于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