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40093

合集下载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语文学科的教育与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涉及识字、阅读、写作、修辞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修辞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阅读能力1、主动阅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理解文本,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理解。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让他们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来理解文本的内涵。

2、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思考和行动方式。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预读、扫读和精读来提高阅读效果。

在预读阶段,学生可以先浏览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和插图,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初步了解。

在扫读阶段,学生可以快速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获取文章的大致内容。

最后,在精读阶段,学生可以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二、写作能力1、思维转化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写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而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思维转化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语言中的能力,将抽象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表达。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写作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有说服力和生动。

三、修辞能力修辞是一种修饰或者美化语言的方式。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修辞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通过修辞的运用,学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5篇)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5篇)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5篇)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一、语用力量语用力量顾名思义就是语言运用力量,它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应当拥有的基本素养,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语用力量不仅是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更是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基础与综合体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曾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规定学校生应“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量、阅读力量、写作力量、口语交际力量,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高中语文课标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使同学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力量。

”语言文字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

“对母语力量的高度重视已呈国际化趋势,母语力量是核心素养极为重要的指标。

”[2]详细内容如下表所示:从图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制定核心素养时把母语运用力量作为个人进展和适应社会进展的重要指标。

但圆满的是,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考试方式的受限,导致对语用力量的考查受到了影响。

因此,在语文学业成就的评价中应坚持语用力量考查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弱化同学的语言学问体系的考查,强化言语应用力量的考查。

尤其是对口语交际力量的考查要在中考和高考中体现出来。

二、思维力量将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专家思维”和“简单交往”的人,而非储存学问“图书馆式”的人。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思维力量进展,看下表:从图表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都把思维力量作为本国的核心素养指标,尤其注意批判性思维和制造性思维。

思维力量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国际共识的。

而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内涵的丰富性。

语文被给予更多的教育功能。

“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3],“只有语文学科,既不能脱离语言去进展同学的思维,也不能脱离思维去进展同学的语言,必需在二者的统一中去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共同进展。

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科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内涵1. 听的能力:听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理解口头语言信息。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听力技巧,如倾听、理解、分析和评价等。

倾听:倾听是理解口头语言的基础,学生要学会认真聆听,捕捉关键信息。

理解:理解是听力能力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情感和观点。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提取主要内容和观点。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2. 说的能力:说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清晰:清晰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流畅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逻辑:逻辑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使听者能够理解。

3. 读的能力:读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书面语言信息。

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要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论点和论据。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写作手法。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4. 写的能力:写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1. 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更关系到他们的文学素养、人际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并提供具体的教育实践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一:阅读素养定义: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具备高效阅读、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这包括对各种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育实践建议:1.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包括识别主题、分析作者意图、识别修辞手法等。

通过问题导向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多样性的文本:提供多样性的文本,涵盖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4.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分辨真伪、评价观点,不仅仅接受表面信息。

核心素养二:语言表达能力定义: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进行思想表达、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教育实践建议:5.写作训练:提供各种写作机会,包括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帮助学生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应提供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反复修改和改进自己的作文。

6.口头表达:组织口头表达活动,如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话题引导和表达技巧指导。

7.词汇和语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语法准确性,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理解文学表达的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三:文学素养定义: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这包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文学历史和文学流派的了解,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文化的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思维的发展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审美的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四大类,分别突出了语言和文学——准确地讲是国语和国文——的工具性、思考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性.每类能力素养阐释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概念定义,第二段落为价值或意义,第三段落分解具体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分别关注国语的工具性和思考性,属于概念程序能力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分别侧重国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1、积累;2、系统;3、交际;4、评价.这些是语言基础素养.5、策略;属于个性创新素养.“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包括:1、直觉体验;2、语言表达;3、观点表达;4、逻辑表达.这些是思考的基础素养.5、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属于个性创新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1、审美感情;2、审美品位;3、审美表达;4、审美创造.前两个方面侧重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后两个方面重在审美实践.“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1、文化自信;2、文化吸收;3、人生价值;4、社会责任.前两个方面以体验理解为主,后两个方面以指导实践为主.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上述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学作品是人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人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化思考一基于学科实际的语文素养核心要素重构说文解字: 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法规,规章: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南朝宋·谢瞻张子房.文章: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特指文学作品.文字语言二基于教学实践的语文素养关键内容创生1.重拾回归文化本源的文字教学“现在的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并没有传播汉字本体所携带的文化.”——王宁●“独独”字为什么从犬●“默”为什么从犬●“突”字是从犬●“群羣”字为什么从羊●“大”与“太”的关联……2.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包含五个层次:●1语音语调层——文学作品的最外层,它包含了文学作品所特有的音韵、格律、曲牌、词调、节奏等要素,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抑扬顿挫的音律美.●2意义建构层——文学作品的次外层.文学作品语义往往通过各意义单位的连接上下文关系呈现出来,其中语词的单独意义与其语境义常常是不一致的,甚至是背谬、相反的,这样的偏离与背谬导致文学作品模糊性和多义性,从而使其语义建构与重构显得格外重要.●3修辞格层——文学作品意义的构建和重构主要依赖于此,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格的运用能建立起与语言单位字、词、句、段本义不同的新的意义,并能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读者的阅读感受连接起来.●4意象意境层……●5思想情感层……这五个层次组成了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每一层次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连接,不可分割.各层独立功能的有机综合则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整体功能和特征.当前语文教学十分重视“意象意境层”,特别是“思想情感层”,选文注重文本的人文价值,但对于最能体现汉语文学科属性的语音语调、意义建构和修辞格三个基础层次重视不够,不仅降低了教科书的文学性,而且使教科书中包含的学科教学内容趋于虚空,思想性取代了文学性,致使语文教学异化或泛化成了架空文本、脱离语言的空洞抽象的、贴标签式的道德说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在文本中的“表现”和“表现性”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近形象.台湾着名散文家张晓风认为,在阅读散文时,读者希望读到如下东西:1希望读到好的文笔,好的修辞;2希望读到对人生的观察和体悟;3希望隐隐如对作者,想知道作者的生活、见识和心境;4希望收获到“感性的感动”,也希望读到“知性的深度”.●修辞学视野下文学作品阅读的内容l1感受语音美;l2品析词语的组合美;l3品读句子的结构美;l4审视语篇的结构美;l5品味辞格美.●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看学科素养的形成路径l——囚绿记之咬文嚼字“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把“绿藤”牵进小屋这一“表现”与“绿藤”发生病变这一“表现”,两者联系在一起,这些“表现”可见这样的“表现性”:当“爱”异化为占有欲时,就会构成伤害.爱,过了头就会产生悲剧.“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文章在摹状被囚的“绿藤”之“表现”时,“总”和“都”两个副词和时间词“每天”在修饰动词“朝”的时候,其强烈的程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有规律反复出现的情形,更有力量地表现了“绿藤”顽强的生存性格.这个“表现”的“表现性”是,当一个顽强的生命体被不可抗拒的外力压抑或控扼时,外力只能压抑、控扼它的躯体,但不能屈服这个生命体按照自己的生存本性去生存的本性.这是本文核心价值之所在.通过对文本中这些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的深入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囚绿记一文具有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有关“爱”“占有”“尊重”等生存命题中人们所具有的共相:既可以看到人性善的一面,又可以看到人性恶的一面.文章所揭示的内容不是某个个体的个性,而是具有普遍的意义.3.探寻语言文字运用规律,体悟语篇章法逻辑●以显性知识表现缄默内容l——“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之于“中国队大胜美国队”l——“你爱穿多少”之于“你爱穿多少”●发现语篇表达的内在里路l——从林清玄风中跌倒不为风的叙写思路看“散文”的属性——“高度个性化的思想情感的高度个性化的表达”.4.把握文章类型特质,凸显文学鉴赏魅力l有感于肖培东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l“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演讲词, ……培东先生则是“在备课本上把‘演讲’两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紧紧地盯着它,直到它融进自己的内心”……整个课堂教学,皆以演讲词这一文体特征为出发点,紧紧抓住“三告”,引导学生从演讲词文本中的核心句入手,借助语速、语气等的调整变化,具体体会演讲词结构明晰、话题鲜明等共通特点;课堂教学还不断诱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演讲词语言上使用浅近的文言文、多用短句,巧用正反对比等手法的运用,深切体验蔡元培先生“这一篇”的独特个性.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句式特点、手法运用的赏鉴成为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和任务……”5. 感受独特审美体验,提升文学鉴赏品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美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l历史与现实:思接千载——词人的飞扬思绪l宏大与渺小:感慨万千——词人的空间遐思l永恒与短暂:人生苦短——词人的时间断想l成功与失败:如烟似梦——词人的生命感悟l…………6.理解传统文化,审视现代文明l期行教学思考:走进传统文化的深处,用中国传统文化审视文本中的人和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7.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反思批判能力质疑拿来主义,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l1.对喻体“大宅子”的质疑: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拿来的应是国外的事物,而“大宅子”是国产货,是先人留下的,这不是该拿来的.这样写,导致了前后文的异变和扭曲.l2.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的质疑:鲁迅先生前面明明说:“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不问究竟原委,是盲目.前后观点矛盾.谭轶斌原汁原味读〈雷雨〉引发的反思l1不可忽视的存在——雷雨原版的序幕与尾声;l2剧作浓郁的宗教色彩:“原罪”和“报应”;l3周朴园的人性与鲁侍萍的骨气;l4雷雨是一部社会问题剧、道德剧,还是在表现人生与命运的矛盾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语言能力的核心素养1. 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

学生需要具备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句子结构、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握语言的基本规律,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水平。

2.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书面表达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各类文章,如叙事、议论、说明等。

3. 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对象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学生需要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1.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提炼文章的主题。

此外,逻辑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思考。

2.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应尝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3.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辨别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对错误观点进行批判。

这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客观的价值观。

三、审美鉴赏的核心素养1. 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它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从语言、结构、形象、意蕴等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感受作品的魅力。

通过文学审美,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

它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更是其全面发展和未来生活的重要基石。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积累词汇、语法知识,掌握语言的规则和规律,从而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在写作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富有表现力;在口语交流中,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让他人易于理解。

同时,语言建构与运用还包括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能够理解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含义和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构思、组织和整合,这都有助于思维的锻炼和提升。

例如,学习议论文写作,需要学会提出论点、寻找论据、进行论证,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阐述观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高层次要求。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可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文学形象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等。

同时,还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比如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诗歌、散文等。

通过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思维表达的载体和文化传承的媒介。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传承中华文化智慧,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使命。

以下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一、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刻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广泛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领域、不同文体的作品,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2.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挖掘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

3.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理解文学表达的美学价值。

4.跨文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二、写作素养培养学生清晰、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写作训练:从日常生活、观察和想象中汲取素材,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语言表达:引导学生选择准确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构建清晰逻辑结构的能力,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批评性写作:鼓励学生审视社会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古代文化:教授古代经典文化,如《论语》、《诗经》等,培养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

2.经典阅读: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3.文化传承:组织文化活动、讲座,传承民间故事、传说,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论证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论点、支持论点的能力,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2.多元观点:引导学生尊重不同观点,培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辨析能力:培养学生辨析信息的能力,识别虚假信息,培养信息素养。

五、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演讲表达:组织演讲比赛、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公众演讲和团队协作的技能。

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听、说、读、写。

1.听是要听懂老师说什么,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说是要独立表达,能够流畅地说话谈论。

3.读是要大量阅读,语文是文字学科,需要多读书。

4.写是要写文章,是在听、说、读三个素养的基础上,把所学变成书面文字。

“语文素养”的内容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

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新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新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在语言和文化领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它包括语言能力、阅读与文学素养、写作与修辞技巧、口头表达与演讲技能、文化与跨文化交流、思维与批判性思考以及学科整合与创新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核心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2.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2.1语言理解与分析语言理解与分析能力是学生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的基础。

它包括词汇理解、语法分析、语义推断等技能。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科学文章,来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2.2语言表达与创作语言表达与创作能力是学生能够用清晰、准确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这包括写作、诗歌创作、散文表达等。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写作活动,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

3.阅读与文学素养3.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和分析各种文学和非文学文本的能力。

这包括对文本主题、人物、情节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学生需要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2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学生能够欣赏、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包括对文学风格、主题、象征主义等方面的理解。

学生需要广泛阅读不同类型和时期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4.写作与修辞技巧4.1文字组织与结构文字组织与结构是学生能够构建清晰、有序和连贯文本的能力。

这包括段落结构、篇章结构和逻辑连接。

学生需要学会规划和组织他们的写作,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

4.2修辞与文风修辞与文风是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和选择合适的文风来增强他们的写作效果的能力。

这包括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技巧。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修辞,使他们的写作更具表现力。

5.口头表达与演讲技能5.1口头表达与表情口头表达与表情是学生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这包括发音、语调、肢体语言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口头表达活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校教育专家,我将结合最优秀的相关文档内容,详细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略。

这些方略旨在引导学生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并传承中华文化智慧,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

一、阅读素养的培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是一些培养阅读素养的具体方略:1.广泛涉猎:引导学生跨足不同领域的阅读,如文学、科学、历史、哲学等,以拓展知识面。

2.深度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探究作者意图、隐含信息,并通过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文学鉴赏:组织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指导他们领悟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4.跨文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世界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

二、写作素养的培养写作素养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培养写作素养的方法:1.多样化写作: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以锻炼不同表达技巧。

2.语言表达: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精准词汇和生动修辞,让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3.逻辑清晰:引导学生构建条理清晰的写作结构,从引子、主体到结尾,确保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4.批判性写作:鼓励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时事表达个人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文化素养的培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下是一些培养文化素养的方法:1.古代文化教育:教授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如《论语》、《诗经》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2.经典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3.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认同感。

4.跨文化交流: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各国文学作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1.辩证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影响,避免片面性看待问题。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知识,它不仅包括语言的基本要素,还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掌握的关键技能和知识,它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语言规范、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3.阅读理解与分析3.1.文本解读□学生应具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释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主题。

3.2.文学鉴赏□学生应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学生应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象征意义。

3.3.文化理解□学生应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跨文化现象。

4.写作表达与表达能力4.1.写作技巧□学生应具备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包括叙事、说明、议论、描写等。

□学生应能够组织和结构化写作,使文章逻辑清晰。

4.2.文体应用□学生应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新闻报道、评论、诗歌等。

□学生应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文体。

4.3.创意表达□学生应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通过文字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应鼓励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不拘泥于传统写作方式。

5.语言规范与应用5.1.语法与词汇□学生应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以确保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学生应能够运用多样的词汇和句型,丰富语言表达。

5.2.口头表达□学生应培养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

□学生应具备在不同情境下有效沟通的能力。

5.3.书面表达□学生应能够撰写不同类型的文档,如信件、报告、论文等。

□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文书格式和风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语文学科,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素养。

本文将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述2.1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它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2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是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理解文本的关键素养。

它涵盖了阅读技能、文本解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思考所读内容。

2.3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的能力。

它涵盖了文学作品的分析、情感表达、审美体验等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2.4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它包括文化传统的学习、多元文化的认知、国际视野的拓展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视野。

3.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3.1学生中心语文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2教育全面发展语文教育不仅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涵盖语言、思维、情感、文化等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3贴近生活与实践语文教育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语文学科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

4.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4.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2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然后引导他们将所学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不仅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技巧等传统语文要素,还涵盖了创造性思维、文化意识和社交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语法与词汇的掌握语法和词汇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它们是学生正确表达和理解意思的基石。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者应采取以下措施:1.系统化的语法教育: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语法教学计划,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语法规则,例如句子结构、时态和语态等。

教师还可以借助互动式教材和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应用语法知识。

2.词汇积累和应用:学生需要不断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和词汇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鼓励他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主动运用新学到的词汇。

二、阅读和理解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中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而理解能力则是阅读的核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多样性的阅读材料:提供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新闻文章、科技报告等。

这有助于学生扩展他们的阅读领域,提高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

2.阅读策略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提问、概括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和思想。

三、写作和表达技巧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以下是培养学生写作和表达技巧的建议:1.写作训练: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常规的写作练习,包括日记、作文、评论等。

同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他们的写作技巧。

2.创造性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例如诗歌、小说、短篇故事等。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语文学科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还包括了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培养的综合性、根本性的素质和能力。

它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更为深层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赋予了重要地位,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听力: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接收和理解他人用语言传达的信息。

口语: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

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类文本,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质量。

写作: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良好的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语法: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规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修辞: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具备辨别真伪、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够开展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意识。

逻辑思维:学生能够合理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有序、有效的思维活动。

跨学科思维:学生能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外国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比较:学生能够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学生能够结合时代发展,创新传统文化,为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五、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感受美: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

它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它指的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不断地建构和运用语言。

小时候,我们学习字词,学说简单的句子,这是语言建构的初步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习语法、修辞,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写作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要能够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同时,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做到得体、恰当。

思维发展与提升对于语文学习也至关重要。

语文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的艺术。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比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我们要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通过思考和推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写作时,我们要构思文章的结构、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这都需要思维的参与。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深刻、灵活。

这种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我们学好语文,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如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等。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够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感受作品中的美。

同时,我们还能够学会评价和分析作品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

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

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四个维度。

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维度。

它强调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话语形式和意图,以及精确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有效沟通。

这一维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交流。

语言的产生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交往的需要,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

语言建构包括构造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能够被理解的句子;语言运用则以相互理解为目标,需要满足一些语用学和商谈伦理等规范。

在语文学科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可理解为愿意进行真诚对话,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和意图,并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种能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练习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和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欲望。

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发展与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发展与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密切相关。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也在不断发展。

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最终形成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而思维品质则反映了每个人智力和思维水平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大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大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大核心素养
四大核心素养是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1. 语言表达能力:指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活动中,能够准确、流畅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 文化素养: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统、经典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基本了解和理解,具备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也包括了对当代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3. 文学素养: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基本欣赏、理解和鉴赏能力,具备通过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来认识世界、感知生活的能力。

同时也包括了对文学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感受和理解。

4. 学习能力: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具备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
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

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

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
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

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

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

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

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

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

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

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
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