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指长)来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他们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物体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3.准备教室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等物体,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不同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如直尺、绳子)测量教室内的某个物体(如桌子、椅子)。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1米有多长?引导学生用实际操作的结果来估计1米的长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让学生尝试用米来回答这些问题。

1米有多长(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3.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二、教学重点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1)初步认识1米。

通过放学校最长的直角操场上做游戏,让学生们感受1米长的距离。

(2)认识长度单位米。

介绍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并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的卷尺,引导学生亲手去感受一下。

2. 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1)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测量,将教室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与1米进行比较。

(2)制作卡尺进行测量。

给每个学生发放纸卡片、铅笔、剪刀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米长的卡尺,并检验其制作的卡尺是否准确。

3. 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1)比较物体的长度。

老师通过幼儿园的故事《三只小猪》中小猪居住的房子的长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们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物体的比较。

(2)进行问题解答。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等方式感性地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并能够运用1米的长度完成简单物体的比较。

通过实际的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创造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1米长度概念;2.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对长度的认识;4.形成有关长度测量的初步概念。

二、教学重点1.1米长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使用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三、教学难点1.形成有关长度测量的初步概念;2.对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学生:练习册、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道问题来启发学生对长度的思考,如:在教室里,哪个桌子是最长的?2. 观察物品长度(10分钟)现场选择一些物品,例如桌子、板凳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物品长短,并分组讨论物体长度的大小关系,加深学生对长度的认识。

3. 测量物品长度(15分钟)教师拿出米尺和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册上。

4. 游戏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长度比拼游戏,将不同长度的细条装进盒子中混合搅拌,让学生通过手触摸、观察等方式猜测盒中条子长度,并通过测量确认答案。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形成有关长度测量的初步概念。

六、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以下题目:练习一1.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高度,并记录在练习册上。

练习二2.观察下列物品的长度,用“长、短”或“一样长”回答。

盆、笔、椅子练习三3.在练习册上画一个1米长的线段,再画出与其一样长的分米及厘米线段。

七、作业布置1.收集家庭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动手测量长度,将结果填写在练习册上。

2.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1米长度概念、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长度的认识,学会了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形成了有关长度测量的初步概念。

在活动设计中,采用了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长度概念,比如短、长、更长等,但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米进行长度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尺、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的长度。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1米长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两个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米的长度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量黑板上的线段长度,并告诉其他同学线段的长度。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三、教学难点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米尺、课件、跳绳、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身高和跳绳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并引入米尺。

2. 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外观和刻度。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米尺上有刻度,1 米的长度有 100 个刻度。

教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米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黑板等的长度。

(2)1 米有多长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学生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窗,课桌的长度等大约是 1 米。

教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让学生用身体感受 1 米的长度,如张开双臂的长度、迈出一步的长度等。

(3)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厘米的概念,并让学生用米尺测量 1厘米的长度。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 1 米=100 厘米。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或厘米来表示。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1 米的长度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米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的关系,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但他们对1米有多长的具体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将长度单位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分享的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剪刀、线段、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米有多长。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并用米尺演示1米的长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并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臂长度等)来估计1米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用纸笔记录。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53、54页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认识1米有多长的必要性。

2、在游戏、竞赛、观察、测量等活动中感受1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1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1厘米的小棒,米尺,剪刀,红绳。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有好多游戏玩,你们想玩吗?好,下面我们来玩第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词语,请大家根据词语做出相反的动作或表情,你们明白了吗?游戏开始!“坐下”、“低头”、“闭眼”、“大哭”、“起立”。

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呀!希望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能表现得更棒!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书上主题图,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因为游乐园对外开放了。

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游乐园玩。

可是,长颈鹿却被挡在了门外。

这是怎么回事呢?问:为什么长颈鹿要买票?(因为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那1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1米有多长”。

(师相机板书课题)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说一说师:1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1米大约有多长?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接近1米的长度,接下来我们来认识1米具体有多长?2、认一认,想一想(师出示1厘米的小棒,师演示)这些都是长1厘米的小棒。

如果把10根1厘米的小棒摆成一排,就是多少厘米?接下来请各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把小棒平均分给组员,使每人手里都有3根小棒。

请分好小棒的小组带上小棒在你小组的旁边排成一队,轮流把手里的小棒穿进铁丝,穿完的同学请上位坐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六节,即《1米有多长》。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长度的单位,掌握1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1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以及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两把尺子、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以及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向学生引入长度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来衡量。

2. 讲解:然后我拿出尺子,向学生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并且用尺子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3. 练习:接着,我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1米=100厘米”,并用尺子画出了1米的长度,以便学生直观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的身高(具体数值)。

2. 请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桌子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桌子的长度(具体数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长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长度换算和测量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计划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长度换算和测量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长度单位,如千米、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长度单位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这一概念,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讲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说明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1米有多长”是一个必须要讲解的知识点,是数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前提。

因此,从本课开始,学生就需要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

2.学生能够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3.学生能够将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卷尺的使用,让学生掌握1米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将物品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并转化为标准单位。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卷尺、玩具车、球、书、细线等物品2.学生准备:笔、纸五、教学流程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1米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于长度的认识和了解。

2.授课环节:教师拿出卷尺,向学生介绍1米的长度概念,并且让学生自行找出教室中长度接近或等于1米的物品。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细线,并引导学生把线拉开,探究一米的长度特点。

3.实践环节:教师分组让学生使用卷尺等物品,分别测量所带的物品长度,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然后观察记录结果,让学生将一米长的细线移动一下,用卷尺再次测量不同长度的物品,并将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4.练习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书、玩具车、球等物品,并要求学生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

引导学生使用所学测量方法,将不同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并讨论出比较结果。

5.总结环节:教师向学生进行回顾,让学生得出1米多长的结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如:什么是1米?1米的长度与其他物品长度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用标准单位表示物品的长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卷尺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1米的长度,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中进行计算和转化,有效提高学生对长度的认知能力。

通过物品的比较与排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在后续学习中有更好的应用。

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1米有多长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版本: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2. 培养学生运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2.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地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 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教学准备:1.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 彩色纸条、绳子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大家能不能告诉我1米有多长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1米的定义:1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等于100厘米、1000毫米。

2. 展示1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距离。

3. 讲解测量1米的方法: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将工具的起点对齐,然后测量出1米的距离。

三、实践操作1. 分组合作,每组学生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出1米的距离。

2.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学生完成测量后,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并与同学分享。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长度,让学生判断是否等于1米,如20厘米、50厘米、1.5米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进行解释。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1米的长度。

2. 强调测量1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延伸:布置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巩固练习,让学生理解了1米的长度,并能准确地测量出1米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我会问他们:“你们是如何用米尺去度量物体长度的?”“你们在度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反思,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估测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还会组织小组间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例如,在小组合作环节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反思:“你们在合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吗?”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1.观察与触摸:学生行初步的估测。
2.实际操作:学生将使用米尺去度量不同的物体,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读取米尺上的刻度,并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3.小组合作: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并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此次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一课,该课程是一个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米的比较关键的一节。

在小学数学中,度量衡是一个重要而基础的知识点。

而米的长度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地使用米做度量衡。

二、教学目标•认识米是度量长度的单位之一;•掌握米的比较,并能用米进行长度的度量;•向学生灌输用米度量标准长度的观点,促进学生将米作为度量长度的标准单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米的比较和使用米进行长度的度量。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米作为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并能够应用米度量长度。

四、教学准备•教学用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具:米尺、毫米尺、长度棒、长度块、一些零碎的实物和玩具;•教学环境:应该富有趣味性和信息性,可在课堂上贴上米的使用标准,悬挂长度图表等;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老师为引入课程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长度单位,引出米作为度量长度的标准单位,指出米是世界使用的标准长度单位,具有可比性和普适性。

步骤二:实际操作1.让学生用米尺或毫米尺对一些杆、板、玩具、桌子等做长度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2.让学生用实物比较出一米的长度(通过教师准备的长度棒等),并让学生记忆一米的长度;3.让学生用长度块或布条切割出一米、两米、0.5米、1/4米的长度,反复比较这些长度的大小关系。

步骤三:总结反思1.用白板标出使用米做度量数值的方法,并让学生记录下来;2.让学生用所学的米计量和比较的知识,完成一些长度问题的练习;3.请学生绘制米尺测量物品的示意图,并记下白板上所画出的长度图表。

六、教学效果及评价方法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米的认知和理解。

在本课程中,考虑到不同学生对于实物长度的认知不同,需要老师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和用词,帮助他们确定和掌握度量长度的标准方法和单位。

七、教学体会与反思在这个课程中,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米的意义和比较,同时掌握了使用米做度量的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一把米尺,要求学生说说米尺是什么样的,米尺上有什么,刻度单位有什么特点。
2、新课学习
1.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3、结论总结
换算关系。
0.1米(m) = 1分米
10厘米(cm) = 1分米
100毫米(mm) = 1分米
10分米= 1米(m)
0.1分米= 1厘米(cm)
0.01分米= 1毫米(mm)
现在我们已经对米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哪些同学还有疑问的吗?
四、课堂练习
1.做一做,用米量。
测量一下身边小朋友的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互动新授。
认识米。
①PPT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2.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1)床长2()。
(2)楼高30()。
(3)花瓶高30()。
五、作业布置
计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厘米+8厘米=()厘米16厘米-9厘米=()厘米
6米-5米=()厘米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1米有多长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6.3《1米有多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1米有多长》,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绳子、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条绳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很长”、“很短”等,我会告诉他们:“这条绳子的长度是1米。

”2. 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1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通过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他们对1米的认识。

3.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比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来。

4. 游戏:我会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找到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长度为X米。

2.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床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床的长度为Y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1米的长度概念,并观察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学校里的物体长度,比如楼梯、操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使用了绳子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加强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此外,对于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这个难点,我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进行了解释,但感觉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些迷茫。我考虑在实践活动前,先进行一次简短的模拟演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米有多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者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要关注学生们在作业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等于100厘米这个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教材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2)》,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认识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厘米尺、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都有不同的长度。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以教科书上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5. 成果展示: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米”,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米尺测量家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答案:根据学生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米”,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但在测量过程中,部分学生对1米与1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让家长指导孩子在家中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米有多长》参考教案

《1米有多长》参考教案

米尺上有什么?(可以让学生拿着米尺观察,老师及时做记录)教师总结:米尺的一面有线和数。

米尺上的线叫做刻度线:数是从0到100,课件出示:从0刻度到100刻度线的距离是1米。

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学生会发现手中1米长的尺子,其实就是100厘米)教师总结:1米和100厘米是一样长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关系用式子写成: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代替,厘米可以用“cm”代替,所以还可以写成:1m=100cm(二)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1、感知1米的长度(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米长的绳子。

请同学们轻轻的拉着绳子的两端(教师示范)。

提醒学生,这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要求学生手臂保持不动,轻轻放开绳子,看一看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2)试试看: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1米有多长。

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一次忙。

同桌互相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3)找2名同学比划1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全班一起比划1米的长度给老师看。

2、感知一米的高度(1)老师示范:老师把米尺竖放,请学生观察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2)请你估计一下,从你的脚底到哪里是一米?点名2名同学估计,并用米尺测量。

提出问题: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引导学生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身上会有不同的部位)(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我们比比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生:黑板的宽,门宽……(三)小小估计员估计黑板的长度: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块黑板,估一估黑板有多长,把你估计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量一量:(1)估计的是否准确,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量?(2)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3)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教学活动3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优秀教案

《1米有多长》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软的卷尺、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引出动物游乐园情境。

观察:在动物游乐园门口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园门口的东西。

2.引出问题。

1米有多长?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1米有多长呢?1.认一认,想一想。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软的卷尺,在卷尺上找一找、数一数、认一认。

(1)第一种:1厘米1厘米的数。

(2)第二种:10厘米10厘米的数。

(3)第三种:直接观察。

(4)第四种: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介绍摆小棒的方法:1根小棒长1厘米,2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2厘米,3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3厘米,4根就是4厘米……,14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4厘米,如果这样一直拼接下去,100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教师小结。

2.比一比,说一说。

教师呈现小华和小芳在教室门口测量身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观察并且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同学为一组,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黄瓜长约20 橡皮长约3李老师身高约175 树高约10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请学生汇报。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2.填一填。

3.谁猜得对?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一把米尺,要求学生说说米尺是什么样的,米尺上有什么,刻度单位有什么特点。
2、新课学习
1.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2.互动新授。
认识米。
①PPT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3、结论总结
换算关系。
0.1米(m) = 1分米
10厘米(cm) = 1分米
100毫米(mm) = 1分米
10分米= 1米(m)
0.1分米= 1厘米(cm)
0.01分米= 1毫米(mm)
现在我们已经对米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哪些同学还有疑问的吗?
四、课堂练习
1.做一做,用米量。
测量一下身边小朋友的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②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教室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选择合适的单位。
门高约()黄瓜长约()
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
2.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1)床长2()。
(2)楼高30()。
(3)花瓶高30()。
五、作业布置
计算。
15厘米+8厘米=()厘米16厘米-9厘米=()厘米
6米-5米=()厘米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
六、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