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
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
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
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
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二病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物。
三临床表现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血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产生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其程度。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
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分流时可出现下半身发绀。
动脉导管未闭体检时,典型的体征是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
肺动脉第2音亢进,但常被响亮的杂音所掩盖。
分流量较大者,在心尖区尚可听到因二尖瓣相对性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测血压示收缩压多在正常范围,而舒张压降低,因而脉压增宽,四肢血管有水冲脉和枪击声。
婴幼儿可仅听到收缩期杂音。
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杂音变异较大,可仅有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期杂音亦消失而代之以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四检查1.心电图检查轻者可无明显异常变化,典型表现示电轴左偏、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
肺动脉高压明显者,示左、右心室均肥大。
晚期则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并有心肌损害表现。
2.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早期为左心室增大,晚期时右心室亦增大,分流量较多者左心房亦扩大。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78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并行左右心导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应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蘑菇伞封堵法、弹簧栓法、Amplatzer第二代封堵器(ADO-II)封堵法],术后即刻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随访观察。
结果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率98.9%。
失败原因:大型PDA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放置封堵器后血压下降1例。
并发症:术后1h封堵器脱落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溶血1例。
结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治疗。
%Objective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with occluder in 178 patients, and to retrospectively explore the follow-up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178 patients with PDA confirm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use left and right heart catheter,aortic arch angiography,take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three methods were applied,which were Amplatzermethod,Cook coil method and ADO-II method. Aortic arch angiography and TTE were us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o assess the effect. TTE,chest X-ray and electrocardiogram(EEG) examination were used in follow-up study at 1 day,1 months,6 months,1 year respectively. Result The successfulrate was 98.9%. The causes for procedural failure included large shaped PDA(1 patient),complicated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ypotension after device implantation(1 patient) . Complication 1 patient had device embolization,1 patient had increased aortic blood flow velocities,1 patient had left pulmonary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ies increased,1 patient had hemolyses. 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jury,less complications,high successful rat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repair.【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随访【作者】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10%[1]。
外科手术与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观察

【 关键 词】 动脉导 管未闭; 室功能 ; 声心动 ; 心 超 介入 治疗
【 中图分类 号】 R5045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4 512 1)1 05 3 0 . 0 (00 0- 2 - 00 0 0
Theci c f c c fs g c land t a c t t r i t r n i na fpa e uc usare i u n t r a m e fduc lniale i a y o ur i a r ns a hee n e ve to l o t ntd t t ros s i he t e t nto -
te td wih c nv nt na g e r ahee z to rm h l o ay rey c t ee h o g h re nt hede c n n o t rae t o e i lr hth a tc t tr ain fo t e pum n r at r a h trtr u h t e a tr i o t s e dig a ra o i i y
月 一 0 6年 4月经超 声心动 图检查确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2 0例 , 20 0 所有病例根据 临床判 断已经 自然愈合 的可能 , 将所有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外科 手 术 组 采 用非 体 外 循 环 下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闭合 术 ; 入 封 堵 术 治 疗 组 采 用常 规 右 心 导 管 从 肺 动 脉 介 经 动 脉 导 管进 入 降 主 动 脉 进 行 介 入 封 堵 术 。术 后 复查 心 脏 彩 色超 声 及 心 电图检 查 , 察 有 无 分 流 , 脏 功 能 的 改 变 和 心 观 心 律 失 常 。检 测 左 、 心 室 T i 数 、 峰 等 指 标 。 结 果 外 科 手 术 组 和 介 入 封 堵 术 治 疗 组 技 术 成 功 率 分 别 为 10 0 和 右 e指 A 0.% 9 .% ( > .5 , 92 P O 0 ) 两组 动脉 导 管 未 闭 完全 封 堵 率 分 别 为 10 O 和 9 .% ( > .5 。但 是 介 入 封 堵 术 治 疗 组 并 发 症 9 0.% 90 P 00 )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分析

36 7
心肺 血 管 病 杂 志 2 1 0 1年 9月第 3 0卷第 5期
Ju 10 c rivsua & P loa Dsae ,etm e 2 1 .o.0, 05 o ma f a(0ac1r j um n i ssSpe b r 0 1V 13 N . e
动脉 导 管 未 闭 ( D 是 临 床最 常见 的 先 天 性 P A) 心脏病 ( 心 病 ) 一 , 导 管 介 入 治 疗 P A 已有 先 之 经 D
w s c n u t d s c e sul 4 a in s t u c s f l ae w s9 . 4 .3 p t n sa c pe U gc l p r a o d ce u c sf l i 3 5 p t t wi s c e su t a 9 1 % yn e h r ai t c e td S r ia e- e o ai n frmirt n o h e ie . n l so t o g ai ft e d vc s Co cu i n:Trn c t ee ls r n a t d cu s s f n f c ie n o o a s ah t rc o u e i f ns u t s i ae a d ef t .a d e v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98例

1 8 31Leabharlann 的功 能 障 碍 有 肢 体 瘫 痪 、 语 、 理 障 碍 ,康 复 护 理 的 目 的就 是 失 心 预 防 和 矫 治 患者 的 运 动 、 言 、 知 等 各 种 功 能 障 碍 , 善 或 恢 语 认 改
复 日常生 活 活 动 能 力 和 工 作 能 力 。 以癫 痫 为 首 发 症 状 的急 性 脑
卒 中发 病 急 、 情 重 , 抢 救 、 疗 、 理 过 程 缜 密 的 病 情 观 察 , 病 在 治 护
进 行 科 学 的健 康 教 育 指 导 , 于促 进 疾 病康 复 , 防并 发 症 的发 对 预 生 , 低致残率 、 死率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降 病 参 考 文献 :
工 作 于 首 都 医科 大 学 大 兴 医院 ( 编 ;0 6 0 ; 光 , 作 于 首 都 医科 大 邮 120)韩 工
学大兴 医院。
( 收稿 日期 :0 8 4— 0 20 —0 3 ) ( 文 编 辑 王雅 洁 ) 本
国产 封堵 器 介 入 治 疗 动脉 导 管未 闭 1 8 例 9
郭建 军 , 志 斌 , 法 禹 , 东泽 , 王 梁 秦 梁智 星
摘 要: 目的 观 察 应 用 国产 蘑 菇 伞 型 封 堵 器介 入 治 疗 动脉 导 管 未 闭 ( D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18例 P P A) 9 DA 患 者 于 主 动 脉 弓降 部 造 影 , 量 动 脉 导 管 大 小 , 透 视 下 经 传 送 装 置 将 国产 蘑 菇 伞 型 封 堵 器 置入 动 脉 导 管 内 , 之 在 动 脉 导 管 处 固定 , 刻 造 影 , 后 测 在 使 即 术 行 超 声 心 动 图 ( G) 查 。结 果 全 组 成 功 1 6 , 术 成 功 率 9 ; 动 脉 弓造 影 即刻 无 分 流 1 6例 ;0例 存 在 微 量 或 少 量 残余 UC 检 9例 技 9 主 4 5
关于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o 9 c s s( 0 6 ) we e s c e s u ,a n ih t e mo ts e o i d a t ro f2 a e 9 . r u c s f l mo g whc h s t n t ime e fPDA s( . ± 2 1 mm. I wo c wa 4 2 .) nt
p te t n ifn r efr d Th y we ea e ≤ 3 y a ,t eme n a ewa ( 3 5 5 mo t s ain si n a twe ep ro me . e r g d e r h a g s 1 土 . ) n h ,me n i h a whl t e e
c i r n t a s a h t ro c u i n r al r e a s e c n ig a r awa t n ss c u e y l r e o c u e . An n hl e r n c t e e c l s o swe e f i e b c u ed s e d n o t ss e o i a s d b g c l d r d u a do e c s s p a t e u g r e a s f ma s r sd a s u t a o n h l c a e Th o a e wa r c i d s r e y b c u e o s e i u l h n r u d t e b o k g . c e c mp ia i n ic u e e i u l l t n l d d r sd a c o sut h n ,we k b a i g o e r l r e y a d h e r h g . C n lso a e t ff mo a t r n a mo r a e n a o cu in:Tr n c t ee c l so fp t n u t sa t ro a s a h t r cu in o a e t c u re i— o d S Si a e a d f a i l i h n ia i n s l c ig i io o s U ss f n e sb e wh l t e id c to ee t s rg r u . e n Au h r Sa d e s C r ic S r e y t o d r s : a d a u g r ,W u a i a t Ho p t l h n Asa He r s ia ,W u a h n, H u e , 4 0 2 b i 3 0 2, Ch n ia
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50例临床分析

手术禁忌证 , 在没 有封 堵 手术 的年 代 , 只有 放 弃手 术 , 服 用 降
压、 强心、 利尿等药物保 守治疗 , 生活质量 差 , 因 封 堵 手 术 中 其
封 堵 器 可 以 回收 , 可 以 在 手 术 过 程 中直 接 测 肺 动 脉 压 力 , 对 合
1 临 床 资 料 1 3 0例 中男 性 5 2 例 , 女性 9 8例 , 年 龄 6个
功应 用 于 临床 [ 3 后 , 使 P D A 的介 入治疗 更加 简便 易行 , 安 全
可靠 , 也将 P DA 的 介 入 治疗 推 向 鼎 盛 时期 , 使 9 8 的 左 向右 分 流的 P DA 患 者都 能通 过介 入封 堵 治 疗 而 根 治 , 仅少量 P D A 患 者 仍 需 外 科 治 疗 。 目前 主 要 治 疗 方 法 为 介 入 封 堵 术 , 可 以 达 到 根 治 目的 。我 中心 在 2 0 0 5 年 1 月至 2 0 1 0年 1 2月 已成 功 完 成 了 1 5 O例 P DA 封 堵 术 , 现报道如下 。
益; 术后 出 现 的并 发症 无 致 命 性 , 且通过适 当的处理均可 消除 , 治疗安全性高 ; 我 中心 该 项 手 术 成 功 率 能 达 到 1 0 0 , 与 严格 的
月至 4 6岁 , 体 质量 6 . 0 ~5 6 k g 。心 电 图 显 示 右 柬 支 传 导 阻滞 1 6例 , 左心室肥厚 2 5例 , 右心室肥 厚 1 6例 。 术 前 检 查 采 用 美 国 GE公 司 V I VI 7型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仪 , 检 查 结 果 提 示: P D A主动脉测平 均直 径 1 0 mm、 肺动 脉测平 均 直径 5 mm,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导致氧合血流与非氧合血流的混合。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存和健康,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进展。
一、诊断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听诊可以发现患儿的心脏杂音、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有助于初步判断患儿是否患有动脉导管未闭。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金标准。
通过检查动脉导管的直径、长度和血流速度等参数,可以准确地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并且能够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3. 心导管检查: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儿,心导管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儿,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盐酸氨溴特罗等,通过药物干预可以促进动脉导管的关闭,但疗效有限,不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导管介入手术将血管插入患儿体内,使用特殊的器械进行闭塞或者放置支架,能够有效地关闭动脉导管,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或者介入治疗失败的患儿,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地关闭动脉导管,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较长,适用于特定的患儿。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不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患儿,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术后的长期随访和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Q25.000、房间隔缺损Q21.100、室间隔缺损Q21.0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等表现,部分患者为体检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
2.体征:心脏听诊可闻及病理性杂音。
3.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一般治疗:心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饮食、测血压、陪人。
2.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Q25.000、房间隔缺损Q21.100、室间隔缺损Q21.000)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血气分析、生化全套、术前免疫四项(乙肝三系、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系列。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必要时检查项目:粪便常规、甲状腺系列、风湿系列、肿瘤系列、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肝胆脾B超、泌尿系B 超、颈部血管B超、下肢血管B超。
(七)出院标准。
1.查体:心脏听诊病理性杂音减弱或消失;2.复查心超无残余分流。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需进一步检查及处理。
2.术后存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 第30卷 第6期JournalofShanxiHealthVocationalCollege Vol 30 No 6 2020[作者简介]马新平,男,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童心胸外科临床工作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马新平,李 青,赵 娟(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030013)[摘 要] 目的:探讨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应用ADOⅡ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15例患儿。
术中根据造影结果、心脏彩超结果选择合适的ADOⅡ封堵器。
术后第1天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如无异常及并发症,术后第2天出院。
出院后1、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
结果:15例患儿手术时间(42.12±18.57)min,X线曝光时间(3.39±2.16)min。
造影结果显示:长管型13例,漏斗型1例,不规则型1例。
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1.82±0.26)mm,长约(9.83±1.36)mm。
主动脉发育良好无缩窄。
封堵前后分别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连续测压,未见明显压差。
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ADOⅡ封堵器。
其中,12例即时造影完全封堵,3例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24h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正常。
主动脉血流速度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3例患儿残余分流消失。
12例患儿完成1年随访,1例患儿术后3月后再无随访。
2例患儿完成6月随访。
随访结果良好。
结论:ADOⅡ封堵器对婴幼儿中小型、长管状或不规则型PDA有比较好的封堵效果,但由于本研究所选病例数较少,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可在今后工作中通过扩大样本研究数量,增加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ADOⅡ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 R65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6 756X(2020)06 0047 03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心病的15%~21%[1]。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

・ 论
著・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
谢 兆丰 ,李 渝 芬 。 ,张智 伟 ,钱 明 阳 ,李 虹 , 高 红 z( . 东省人 民 医院 广 东省 医 学科 学院 1广 广 东省 心血 管 病研 究所 心 儿科 , 广 州 5 08 100;2深圳 市人 民 医院 心 内科 ,广 东深 圳 582 ) . 10 jci s T xlr teci cl f c o rep t td c sat ou ( D bt c : r bet e oepo h l ia e et f ag a n ut r r ss P A) i i at a e te v e n f l e u e i n n n fr h f s t
S ut iaJ u a fCado a c lrDie s s Ap l2 0 , l1 ,N o hChn o r lo r iv sua s ae , r 0 9 Vo 5 o 2 n i
d:09 /i .0—6 .0.. o 13 9.n0 9 80 001 i .6 js17 82 921 s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研究

pesr n enbodpesr)o o r p eecm a di peprt eadps pr i . eut T eew sn n i rsuea dm a lo rsue f t go sw r o p r roea v n ot eav R s l hr a ooede i bh u e n i o te s dn
tr lh p re so . e o s 3 DA a e t u mo ay a tra y et n in wee te t d, n r u a l ei y etnin M t d 0P a h c s swi p l n r rei l p r so r ra e o e g o p w smi h h e d—t o—mo e ae p l d rt u —
Hale Waihona Puke m nr r r l y r ni P M <5 H , 9 , n eohr ru a vr pl o a r r l y e es n( A oayat i p t s n( A P ̄ 0mm g n=1 ) adt te opw s eee um nr at a hpr ni P MP> 0 e a he e o h g s y e t o i 5
m Hgn=1 ) l tep tnsu dr et rncte rc sr b s gA l zr ei .T eP M (yt i pesr,dat i m , .Alh a et n ew n t sa t l ue yui mp t v e h A P ss l rsue is l 1 i a he o n aed c oc oc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适应证】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相对适应证】1.体重4~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2.“沉默型”PDA;3.导管直径≥14mm;4.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5.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禁忌证】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2.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肺总阻力>14woods;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4.依赖PDA存活的患者;5.合并其它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患者。
【介入器材选择】有以下几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蘑菇伞型封堵器(AmplatzerPDA封堵器及国产类似形状封堵器)。
(一)蘑菇伞型封堵器封堵器由镍钛记忆合金编织,呈蘑菇形孔状结构,内有三层高分子聚酯纤维,具有自膨胀性能。
Amplatzer封堵器主动脉侧直径大于肺动脉侧2mm,长度有5mm、7mm和8mm三种规格,肺动脉侧直径可分为4mm~16mm7种型号。
国产封堵器与其相似,但直径范围加大。
(二)弹簧圈包括不可控弹簧圈封堵器如Gianturcocoil和可控弹簧圈封堵器如Cookdetachablecoi1、PFMDuct-Occludcoil,多用于最窄直径≤2.Omm的PDA。
(三)其他封堵器包括AmplatzerPlug,成角型蘑菇伞封堵器,肌部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等。
其中AmplatzerPlug多用于小型长管状PDA,而后三种多用于大型PDA。
【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5、全麻患儿术前一日晚上10点以后禁食,当日晨4点以后禁饮。
6、送手术通知单到南楼5楼导管室,送全麻通知单到南楼3楼麻醉科。
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gah( C ) xmntnw sprr e f rh r eue R s l t hia Scesrt o tew o ru a 10 . rpyU G ea iao a f d ae epod r. e us e n l ucs a f h hl g pw s 0 % i e o m t t c t c c e e o
Cl i l s ra in f rIt r e t n l e t n f t n c u t r s s Us g Ho ic n a Ob e v t o e n i a a me t e tDu t s Ar i u i m — ma e Mu h o m p ・ o n v o Tr o Pa eo n e — d s r o Ty e Oc-
a hen ro s o iinva ta se e c t u d n e o u rs o y.An iga h Sp rome mme itl d Ee o ado tt a rwe tp st i r n frd v ewi g i a c ff o oc p o i h l go rp y wa efr d i daey a h e ri — n
cu e ld r
有 前途 的代替 进 1封 堵 器的介入 性 治 疗方 法。 : 7
J e Zo % " Hnp  ̄, agY , a i2 Ga u  ̄n / Hn , h C 2 o i W n M n , un n n g oa , gn i Mg Yy
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Z HANG S u —e,L a ,W AN u —ig h ny 1B o G X enn ,WANG Ha—h isu,Z HAN Yo g G n ,W AN Z o gc a ,W AN Ja —h n ,YA i G h n —h o G in z o g O Bn
00 2 ) 30 4
摘要 :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人封堵治疗动脉 导管未闭 ( D 的临床疗 效及安全性 。 方法 P A)
回顾分析 3 例接受 P A介入 1 D
3 l
封堵的患者 的临床资料 , 术前经心脏超声筛查 , 中、 术 术后测肺动脉压力及 主动脉弓造影 , 后随访 3—1 术 2个月 。 结果 (4 9± . ) 4— 3 1 . 5 5 m g P< .5 。3 例经 随访均无并发症 出现。 结论 2 . 74 / 2 ( 19± . ) mH ( 00 ) 1
Rsl Alh a n dc s r r ss ee ucsul ocue .yti p loa rs r dce e o 4 . 2 . ) ( 19 eus lt pt t ut t o r ces l cldd Ss l um nr pes e er df m(54± 0 2 / 2 . ± t e e u ae u w s i f y oc y u s a r 86 m H (4 9± . ) ( 19± . ) m ga 1 nat asa e r lsr( 0 0 ) At lw du ,ocm l a os . ) m gt 2 . 7 4 / 1 . 5 5 m H t 0mi f rrnct t oue P< .5 . f ro o e p n o pi tn o et h ec e fl ci ocr d C nl i Tasa e r cls ni asf adeet eaentet t u ̄ a rpiwt ls t u aadl o — cur . oc s n rnct t cui a n f c v l ra v esr cl ea i s r m n w cm e uo heo o s e f i t i oh r h e a o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高 梅 。侯应 龙 (山 东省 千佛 山 医院 ,山)是指 主动脉和肺动脉之 间的一种 先 天 性 的 异 常 通 道 ,多 位 于 主 动 脉 狭 部 和 左 肺 动 脉 根 部 之 间 ,是最 常见 的先 天 性 心脏 病之 一 ,约 占先天 性 心脏 病 的 9% 一12% ,男女比例为 1:3。 目前临床应用的 PDA介入封堵 治疗 方 法 常 用 的 为 Amplatzer法 和 弹 簧 栓 子 法 两 种 ,其 中 以 Amplatzer应用较多。经导管 Amplatzer蘑菇伞封堵 术技术成 功率为 98% ,与其他 PDA封堵技术相 比,具有疗效确切 、操作 简便等优点 ,可用于较大直径的 PDA,且残余分流率低 。 1 适 应 证 与 禁 忌 证 1.1 Amplatzer法 适应证 :① 左 向右分流 不合并需外 科手 术的心脏畸形 的 PDA畸形 ,PDA最窄直径≥2.0mm,年龄 ≥ 6个 月 ,体质量 > 14 kg;②外科 或介 入治疗术 后残余 分流 者 ;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 ,仍为左 向右分流者 ,可试行 封堵治 疗。 ≥14 mm的 PDA由于操作 困难 、成功 率低 、并 发症 多 , 应慎重。禁忌证 :① 依赖 PDA存在的心脏畸形 ;② 严重肺 动 脉高压并 已导致右 向左分 流;③败血症 ,封堵 术前 1个 月 内 患有严重感染 ;④ 造影剂过敏或封堵材料过敏者。 1.2 弹簧栓 子法 适应证 :①左 向右 分流不合 并需外 科手 术的心脏畸形 的 PDA畸形 ;PDA最窄内径 ≤2.0 111111,年龄 ≥ 6个 月 ,体质量 I >4 kg;②外科 或介入治疗 术后残 余分流 者。 禁忌证 :① 窗型 PDA;②严 重肺动脉高压 并已导致 右向左 分 流 ;③败 血症 ,封堵术前 1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 ;④ 造影剂过 敏或封堵材料过敏者 。 2 操 作 方 法 2.1 经 导 管 Amolatzer蘑 菇 伞 封 堵 术 经 股 静 脉 将 递 送 鞘 自肺 动脉通过 PDA定 位 于降主动脉 ,但 不要让递 送鞘进 入 降主动脉太 多 ,以免扩张器拆除后引起递送鞘折叠 。选 取 比 PDA最狭 窄处直 经大 3—6 mm的封堵 伞 ,而且其 伞面直 径 应小于或等于动脉 导管壶腹部直径 ,以免导致 医源性主 动脉 狭窄 。释放钢丝 穿过装 载器 ,其头端与封堵器螺纹 相接。封 堵伞与装载器 一起 浸于盐水 中 ,然后装置被拉人装 载器。装 载器与递送鞘对接 ,封堵伞 由释放钢丝推送 至降 主动脉 (推 送过程 中不 能旋转)。滞 留盘放 出,然后拉 向动脉导管 未闭 口,这可通过透视或 可感到与主动脉搏动同步的拖 拉感。递 送鞘 后撤 ,伞的 圆柱形部 分便安 全展开于动 脉导管 未闭 内。 再行胸 主动脉造影 以确定伞位置正确 ,如不满意可将 伞 回收 人鞘 内重 新 定 位 。 一 且 证 实 伞 的 位 置止 确 ,可逆 向旋 转 释 放 钢丝 释 放 封堵 伞 。 撇 出 鞘 管 ,压 迫 止 血
特殊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d f r n e i e c o d n o h a go a d o r p i c n o a in n t e l ia ma i sain i ee t d vc s a c r i g t te n ic r i ga h c o fr t a d h ci c l f m o n nf tt . e o
Tr ans a he e l s e o t ntd t s a t ros s wih p i lc nf r a o c t t r co ur fpa e uc u r e i u t s eca o o m t n ZHA NG —a g. LIS 一 i Yig n hi
介 入 放射 学 杂 志 20 0 9年 4月 第 1 第 4期 8卷
J nevn ail 0 9, o.8 N . t e t do 0 V 1 , o l r R 2 1 4
・
心脏 介入
C ri tret n ada i evni ・ cn o
特殊动脉导管未 闭的介入治疗
张毅 刚, 李世 杰 , 付 强
P A o e ily e a u di 3p t ns hc cu e D f p ca tp sw sf n 2 ai t,w ihi ld d:( )s e il o fr ain ( s o n e n 1 p ca no t c m o n= 1 ) o ss n 2 ,c nit g i
a d sx mo t fe he o e ai n. R e ul Difr n c l e swe e s c s f l mplntd i l ai t. n i nhsa trt p r to s t s f e to cud r r uc e suly i a e n alp t s e en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对于现在经常出现性的一种,动脉导管未闭也就是常说的先天性心脏病,大多数在胎儿时期就会发现,这种疾病大多数会发生在西藏等高原一带,那里的很多孩子几乎很多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就是由于缺氧加上病菌的侵入所导致的主要因素,其实这种病情完全可以通过医学的手段来治疗,来了解一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
先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为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适龄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孕妇及其家属的作用。
1.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
2.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
3.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应尽量避免使用已经证实有致畸胎作用的药物,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对高龄产妇、有先心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
病理病因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2类,其中以后者多见。
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
例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4-三体综合征、15-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等,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
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可以让很多的患儿得到很好的治疗,也可以对于心脏病手术有了及时的治疗方法,在这要提醒各位正在孕期的妈妈们注意好孕期的检查,包括孕期的一些生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闭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
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
结果所有
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
时无分流达90.6%,堵闭术后3月达100%。
结论经导管堵闭法治疗患儿PDA创
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堵闭器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几年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PDA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流。
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们对32例PDA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其中男15例,女17例; 年龄1~12岁,平均6.8±2.7岁;体重9.5~35.5kg,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部X光
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行左、右心导管术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定右室、
肺动脉、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右室、肺动脉、主动脉压力,计算心Qp/Qs,显示
动脉导管的解剖类型,测量PDA主动脉端、肺动脉端、最窄处内径及PDA长度,根据PDA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蘑菇伞及输送鞘。
将蘑菇伞沿输送长鞘推进,于降
主动脉释放前伞,然后回撤整个系统,使蘑菇伞卡在PDA最窄处,回撤长鞘于肺
动脉端释放后伞,完成PDA堵闭。
堵闭后30min观测右室压力变化,复行主动脉弓部造影,观察堵闭器位置及
有无残余分流。
手术成功后完全释放堵闭器,测定肺动脉、主动脉压力,结束手术。
术后24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检查,出院后按1、3、6月,1、2、3年定期复查。
2 结果
32例PDA堵闭术均获得成功。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2.6~5.9mm,平均
3.9±1.1mm;Qp/Qs 2.4~5.6,平均3.4±0.6。
采用常规左侧位主动脉造影者29例;
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进行主动脉造影者3例。
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
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29/32例),堵闭术后3月达100%。
在平均3.0年(1~3.4年)随访中无溶血、堵闭器
脱落或堵闭器断裂、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无主动脉狭
窄等。
3 讨论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自然闭合的机会极少,故一
经发现确诊,均主张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或介入性导管术治疗。
但20多年的研究
发现,经导管堵闭PDA的多数装置输送系统直径较大,操作方法复杂,用于患儿
较困难,且术后常有一定的残余分流,因此难以推广。
1992年Patric应用弹簧圈
封堵PDA取得成功,1998年Masura应用蘑菇伞封堵PDA取得成功,总结如下:蘑菇伞堵闭装置应用适应证:直径≥2.0mm、位置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不管形状及动脉导管未闭大小,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器质性肺高压者均为其适应证。
PDA的测量:通常选用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来显示PDA,但有些患儿采用常规
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时动脉导管常和主动脉弓下缘相重叠而显示不清,特别是伴有
肺动脉高压的患儿。
本组病例中有2例,此时需采用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常可显示动脉导管。
蘑菇伞堵闭器的选择:蘑菇伞堵闭装置有6种型号,我们选取比动脉导管未闭最狭窄处直径大2.0~4.0mm的堵闭器,但其伞面直径应小于或等于动脉导管壶腹部直径,以避免医源性主动脉狭窄。
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经过左肺动脉流速超过1.5m/s时,可以认为有医源性左肺动脉狭窄[2]。
并且临床研究发现有左肺动脉灌注减少现象[3]。
介入治疗方法:除按常规操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递送鞘通过PDA后不宜过度向降主动脉递送,以免引起此鞘折叠而使递送堵闭器困难及堵闭器变形。
另要记住蘑菇伞在释放前有一被释放钢丝向肺动脉端向下、向前上的牵引,一旦释放,则蘑菇伞位置将向前下改变而突向主动脉,易引起左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2]。
并发症:经过3年多的随访,通过临床体检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均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目前认为,经导管蘑菇伞堵闭术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非开胸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sura J,Walsh KP,et al.Catheter closure of moderate to large- siz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using a new.Duct Occluder: immediate and short-term results[J]. JACC,1998,31:878-882.
[2]高伟,周爱卿,余志庆等.蘑菇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及方法学再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 267-269.
[3]Justino H, Justo RN, Ovaert C,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transcatheter closure methods of persistently patent arterial duct. Am J Cardiol, 2001,87: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