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闭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

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结果所有

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

时无分流达90.6%,堵闭术后3月达100%。结论经导管堵闭法治疗患儿PDA创

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堵闭器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几年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PDA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流。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们对32例PDA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其中男15例,女17例; 年龄1~12岁,平均6.8±2.7岁;体重9.5~35.5kg,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部X光

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行左、右心导管术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定右室、

肺动脉、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右室、肺动脉、主动脉压力,计算心Qp/Qs,显示

动脉导管的解剖类型,测量PDA主动脉端、肺动脉端、最窄处内径及PDA长度,根据PDA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蘑菇伞及输送鞘。将蘑菇伞沿输送长鞘推进,于降

主动脉释放前伞,然后回撤整个系统,使蘑菇伞卡在PDA最窄处,回撤长鞘于肺

动脉端释放后伞,完成PDA堵闭。

堵闭后30min观测右室压力变化,复行主动脉弓部造影,观察堵闭器位置及

有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后完全释放堵闭器,测定肺动脉、主动脉压力,结束手术。术后24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检查,出院后按1、3、6月,1、2、3年定期复查。

2 结果

32例PDA堵闭术均获得成功。PDA平均最小直径为2.6~5.9mm,平均

3.9±1.1mm;Qp/Qs 2.4~5.6,平均3.4±0.6。采用常规左侧位主动脉造影者29例;

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进行主动脉造影者3例。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

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29/32例),堵闭术后3月达100%。在平均3.0年(1~3.4年)随访中无溶血、堵闭器

脱落或堵闭器断裂、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无主动脉狭

窄等。

3 讨论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自然闭合的机会极少,故一

经发现确诊,均主张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或介入性导管术治疗。但20多年的研究

发现,经导管堵闭PDA的多数装置输送系统直径较大,操作方法复杂,用于患儿

较困难,且术后常有一定的残余分流,因此难以推广。1992年Patric应用弹簧圈

封堵PDA取得成功,1998年Masura应用蘑菇伞封堵PDA取得成功,总结如下:蘑菇伞堵闭装置应用适应证:直径≥2.0mm、位置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不管形状及动脉导管未闭大小,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器质性肺高压者均为其适应证。

PDA的测量:通常选用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来显示PDA,但有些患儿采用常规

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时动脉导管常和主动脉弓下缘相重叠而显示不清,特别是伴有

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本组病例中有2例,此时需采用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常可显示动脉导管。

蘑菇伞堵闭器的选择:蘑菇伞堵闭装置有6种型号,我们选取比动脉导管未闭最狭窄处直径大2.0~4.0mm的堵闭器,但其伞面直径应小于或等于动脉导管壶腹部直径,以避免医源性主动脉狭窄。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经过左肺动脉流速超过1.5m/s时,可以认为有医源性左肺动脉狭窄[2]。并且临床研究发现有左肺动脉灌注减少现象[3]。

介入治疗方法:除按常规操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递送鞘通过PDA后不宜过度向降主动脉递送,以免引起此鞘折叠而使递送堵闭器困难及堵闭器变形。另要记住蘑菇伞在释放前有一被释放钢丝向肺动脉端向下、向前上的牵引,一旦释放,则蘑菇伞位置将向前下改变而突向主动脉,易引起左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2]。

并发症:经过3年多的随访,通过临床体检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均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目前认为,经导管蘑菇伞堵闭术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非开胸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sura J,Walsh KP,et al.Catheter closure of moderate to large- siz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using a new.Duct Occluder: immediate and short-term results[J]. JACC,1998,31:878-882.

[2]高伟,周爱卿,余志庆等.蘑菇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及方法学再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 267-269.

[3]Justino H, Justo RN, Ovaert C,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transcatheter closure methods of persistently patent arterial duct. Am J Cardiol, 2001,87:76-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