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复习课件】【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复习课件】【张】](https://img.taocdn.com/s3/m/e77c92f7f78a6529657d5381.png)
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南半岛→马来半 岛→马六甲海峡→孟 加拉湾沿岸→印度半 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发明时间:西汉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 造纸术、“蔡侯纸”
时间:东汉末年 成就:《伤寒杂病论》、治未病理论 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
西汉建立和 重鼓视励“ 人秦以民亡德致化力教民农训”业,生废产除;严刑苛法;
结果: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革命首创精神。
允许措北方施少:数民让族士内迁兵,还缓和乡民族矛盾。 把作铸用务币 :权经农收济;归恢中复将央和奴,发统展婢一,释铸社造会放五局铢势钱稳定
“文景之治”
大起义 建把立铸领者 币导:权刘收人秀归:(中光央陈武,胜帝统)一、铸吴造五广铢钱
。时间:前206-前202年 双方:项羽和刘邦
路线:长安 → 河西走廊 → 西域 → 中亚、西亚 → 欧洲(大秦)
目的:争夺帝位
9内促年容进,: 了王传汉过莽说朝建程中与立黄西:新帝域朝在到之,汉间陈西武的汉建帝相灭约互立亡了30解00与年往的来史,事密前胜切期、了汉:吴与陈广西域的联系;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刘邦
秦朝灭亡 (前207年)
内容: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
路线:长安 → 河西走廊 → 西域 → 中亚、西亚 → 欧洲(大秦)
秦末农民 背重景视时: “间西以汉德:后化前期民朝”2政,09腐废年败除;严刑苛法;
西意域义地: :点汉中代国:人历大把史今上泽天第乡甘一肃次阳农关民、大玉起门义关,以革西命,首也创就精是神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e5cc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9.png)
材料一:“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史富记强·的李国斯家列传》 材料二: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识,为得到 这一人才,②下秦令王攻嬴韩政,善迫于使用韩人王,将采韩取非正送确往的秦战国略。战术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1: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嬴政留下了什么启示?
王室衰微
加强君主权力 诸侯争霸
加强中央权力
问题2:嬴政会采取哪家学派的治国建议?
韩 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法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加强君主权力 ——建立皇帝制度
问题探究二: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核心素 养目标
时空观念
壹
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
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贰 唯物史观
结合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对
叁
秦始皇的评价,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
家国情怀
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 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①—皇《位世史袭记》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 子自称曰“朕”。 —②《皇史帝独记尊》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③皇权至上 —《史记》
秦统一中国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3)2
![秦统一中国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3)2](https://img.taocdn.com/s3/m/10236c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0.png)
基础巩固
1.某学者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和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
B
2.某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其中①处政权是( )
郡县制
地方行政
三公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内容
影响
统一文字
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
以秦国的________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原因:秦国与齐国度量衡不同,货币不同,文字不同。解决办法: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统一文字。
知识拓展
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的不同
项目
制度
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
中央
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弱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地方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等
C
6.右图所示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
D
能力提升
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C
8.(2023·湖南岳阳)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
中国历史七上知识点默写(第三单元)
![中国历史七上知识点默写(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59825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e.png)
中国历史第三单元(默写)姓名:成绩:2.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用一句话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
4.秦始皇的功: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等,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秦始皇的过:实施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摧残了文化,实施一系列暴政,如大修宫殿和陵墓,征发徭役和兵役,采用严酷刑罚等,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灭亡。
6.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的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7.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时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8.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压儒家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力推崇儒家文化。
共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统治者吸9.由于10.东汉中期政治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1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古罗马/大秦)12.丝绸之路作用是什么?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3.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①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社会环境比较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②汉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昌盛。
③人民群众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解动力。
④各民族往来的加强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⑤中外交往的增多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40e8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d.png)
秦朝 西汉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和亲政策
反击匈奴
凿空西域 丝绸之路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西汉初期,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 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对抗的高潮是公元前119年的漠北 战役,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逐渐形成,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大动脉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结合所
学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
5.(2023·山西中考)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
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其建议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
农业,都附着于本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他们主张以农为本,A正确。
齿轮残件
【解析】依据图片可以看出,汉代出土的文物制作精良,构思巧妙,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这表明汉代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C正确。
9.(2023·广州中考)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
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B )
A.“文景之治”
(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B )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 □□□□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粱[梁]。 廿三年,兴,攻荆, □□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七年级历史上册9-15课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9-15课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84c50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b.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2)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
②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3)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进入封建社会)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丞相的职责:行政。
太尉的职责:军事。
御史大夫的职责:监察。
★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推广隶书。
货币的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文化措施的影响: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长城起至点:西起临洪,东至辽东。
★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是李斯。
★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PPT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8d351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7.png)
的 诗,天 书下 何力, 用求要 !给百姓一个
安静环境的主张。
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战争或社会大动荡 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
生活,恢复元气。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本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然后思考: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推行休养生 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等史实. 2.能力:论从史出,培养阅读古文材料能 力,学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理解分析材 料。 3.情感:学习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 节俭的简朴作风。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本 “西汉的建立”,然 后独立思考:
高祖吸取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
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练习巩固
1.西汉建立初期,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
C 四匹马,很多达官贵人只能乘牛车,这些都说明了(
)
A.汉初统治政策残酷
B.统治者的节俭
C.汉初经济的萧条
D.人民生活艰苦
D 2.下列关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大汉王朝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汉 朝和约略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并列为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文化统一,科技发达,华夏族自汉朝以 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都城:长安(今西安)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汉朝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220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汉书·文帝纪第四》
重视“以德化民”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 ,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82057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d.png)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220年】
2.【阶段特征】
中国历史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 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农耕区域扩大到岭南、河套、河西、 西南夷。 (3)思想:从法家独尊,经历汉初的黄老学说治国,到汉武帝时期形 成各家合流而成的新儒学,占据主流。文学中盛行气势宏大的汉大赋, 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气象。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5.【知识梳理】
原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法律严苛) 因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前期:陈 时间地点
胜、吴广
农 起义
人物口号
民
地位
起
义 后期:刘
邦、项羽 经过
起义
5.【知识梳理】
原因
①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大大增强②秦王嬴政重用人才 (李斯、韩非等)③连年战乱,人民渴望实现统一④兼并 战争促进了局部地区统一
时间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都城
咸阳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文帝、汉景帝
文景 之治
内容 表现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③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 充盈。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416f5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4.png)
内容建构
楚汉之争
汉高祖
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西汉建立
休养 生息
汉文帝、汉景帝
文景之治 手工业发展、商贸繁荣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单元概览
诸侯壮大,豪强横行 富商大贾控制经济命脉 思想混乱,威胁统治 匈奴犯边,袭扰大汉
推恩令
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五铢钱 卫青、霍
去病北击 匈奴
张骞通西域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管理西域
西域都护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
科技
佛教
道教
宗教
科技与
文化
张仲景 医学 华佗
史学 《史记》
数学 《九章算术》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 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沟通中外文明 的丝绸之路
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时 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知道西汉管理西域的相关措施,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1a85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f.png)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必背知识点一、秦统一中国1. 秦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治: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统一措施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消除了文字上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和度量衡不一的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敌。
二、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建立1. 秦的暴政表现: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导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结果: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其中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为开端。
2.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 刘邦建立西汉时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初期政策: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萧条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如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
三、文景之治与汉武帝大一统1. 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政策: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颁布 “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考点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考点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120f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e.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考点清单】一、知识梗概:(时空概念)(大单元概念)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9年25年22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考点清单考点1.秦朝的建立、巩固:1)秦朝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21年; ②人物:秦王嬴政; ③都城:咸阳;④意义: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②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①车同轨;②开灵渠;(5)军事上:①北击匈奴;②修长城。
(6)思想上:焚书坑儒。
3)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4)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考点2.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1)爆发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考点3.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1)项羽和刘邦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成语:破釜沉舟)2)楚汉之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2)双方:项羽和刘邦;(3)目的:争夺帝位。
3)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考点4.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39afc6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3.png)
秦统一中国设计说明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的时间攻灭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理解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从秦朝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学习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史记》(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统一,最终是哪个诸侯国实现了统一大业,以及它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它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二、预习检查1.说说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
2.秦朝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了哪些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秦惠文王的什么愿景。
材料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学生回答:秦国能够一统天下。
教师提问:预习了本课后,你认为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回答:实现了。
教师过渡: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通过学习《秦统一中国》一课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电视剧台词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了解并思考本课主要内容。
四、学习任务二秦灭六国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秦国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cc36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2.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的贡献、《九章算术》、司马迁的《史记》、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②知道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人便以“学富五车”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那时候人们一般用竹简或者木简记事,只有少数重要文件才用轻便昂贵的绢帛书写。
竹简木简制作不易,份量重,通常一辆马车只能装5000片左右,一片简只能写30来个字,所以一车简的总字数大约15万字,装满五车也不过75万字左右,放到现在也就是二三本书的概念。
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各有何贡献?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质有哪些缺点?答案提示: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帛书;笨重、昂贵、书写不便、不易携带教师指导:用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当书写材料的弊端那就是笨重而且浪费原料,不方便携带。
帛书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
因此,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造纸术,解决书写材料的问题。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P84内容,说一说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汉兴,有纸代简。
——张怀瓘[guàn]《书断》答案提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材料解析:自从西汉建立开始,当时人们就发明了纸,用来取代竹简②【史料实证】结合材料说一说当时的造纸术有何弊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其原料为大麻,纸面平整、结构紧密,但又软又薄,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