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优秀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共3篇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共3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1《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一、教材分析《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海棠花开放的场景,既有自然景物的美丽,也有人类情感的温馨。
文章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本篇文章,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其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发现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奇妙,同时也能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 在阅读和感受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文章的词汇和文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2. 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文章的描写理解海棠的形态和美丽的景象。
3. 适当引导学生去感受海棠花与人的关系,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去理解其中的情感因素。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生动的语言描写中构想海棠花开的场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薰陶法。
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情境,帮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浸润他们的情感生活。
2. 阅读法。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段落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阅读技能。
3. 想象法。
让学生通过想象活动丰富自己的思维,体验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借助图片等教具,向学生展现海棠的形态,让学生了解海棠花生长的环境并引导学生观察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引导学生产生对海棠花的感受。
2.阅读篇章阅读孩子们喜欢的文章《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通过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让学生发挥阅读能力,对段落进行朗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宋爱华2009.5.17《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朗读课文,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写的内容;进而理解题目的含义,交代写文的原因,睹物思人。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默读、思考,给课文令拟标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重点、难点:同教学目标2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流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谁能告诉我你从题目中读出了什么?(地点,景物,“又”即不是第一次。
)生:答(二)把握课文内容师:海棠花又不是第一次开,有什么值得记忆的呢?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什么事?(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生:朗读,思考生:答师:说得对,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那么,课文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生:默读课文,思考生:答生:补充师:提问,你从哪儿看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2、3、4段,因为爱海棠花,①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些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运坚贞。
②花团锦簇,果实累累。
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尝果实。
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驻足观赏,以此得以稍稍休息。
③鸿雁传花)生:读描写海棠花的段落,并分析。
生:补充师:补充师:作者与周恩来有着深厚的感情,文章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却没有一句带有思念二字,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这种思念之情?体会一下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法即托物抒情。
(见探究和练习二)生:答师:你能不能以你的理解给课文换个题目?并谈谈理由。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引入西花厅是我校园内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四季之中常有不同的绿植花卉在此生长。
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是西花厅中一种美丽的花卉——海棠花。
在春天这个季节,海棠花又再次盛开了,我们来一起欣赏海棠花的优美风姿。
学习目标1.掌握海棠花的基本特征。
2.了解海棠花的生命周期,探究其生命力的源泉和繁衍方式。
3.培养学生欣赏花卉的美学意识,让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4.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步骤1. 观察海棠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海棠花的外形特征。
可以用显微镜对海棠花细节进行观察,比如花瓣上的细毛、花蕊的构造等。
2. 介绍海棠花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了解海棠花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幼苗、长成期到开花期等。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解释海棠花的生命力源泉——光合作用和生物代谢等相关知识。
3. 讨论海棠花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探讨海棠花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比如它如何为昆虫提供食物,如何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等。
4. 欣赏和表达感受学生可以进行集体欣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表达自己对于海棠花美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海棠花的情感和感受。
5. 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课后去实地观察海棠花,在笔记本或者纪念册上记录海棠花的生长情况、开花期间的状态等。
教学资源1.包含海棠花的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显微镜、投影仪等教师教学资源。
评价反馈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来进行评价,比如记录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详尽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物品等来进行评价,考核他们对于海棠花的了解和对美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细腻的情感。
能够解释并理解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文中细节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目的。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理解文中表达的作者对亲情和家庭的感情。
2.2 教学难点:解释并理解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深入分析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原文。
相关生僻词语的解释词典。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幻灯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和花朵,引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与文中相似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全文,理解文意。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文中情节和细节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花朵的作文,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5.2 评价方式:学生的作文将进行分组评审,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海棠花的相关知识,如海棠花的种类、生长环境等。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观察和欣赏花朵的美丽。
6.2 课堂活动:通过PPT或幻灯片展示《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棠花的美丽。
2024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2024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使学生了解并感受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周总理的生平介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引导学生思考:中的“又开了”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预习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周总理的品质的。
4.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海棠花的盛开,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6. 小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身边某个人的品质的作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周总理的其他相关文章或诗词,如《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周总理的品质,感受他的伟大。
2.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周总理的文章或诗词进行阅读,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周总理的品质的。
七、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身边的优秀人物,分析其品质。
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篇一:《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受到鼓舞与启迪。
2、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物发展(相识、相知、相爱)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邓颖超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
难点: 1、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一些标点符号的恰到好处的使用技巧。
如引号、分号、问号、顿号。
三、教学设想1、让学生自主查找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
2、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
3、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先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并展示海棠 1、耐心听讲,观看有关图片,并细心默花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读课文或朗读课文。
2、介绍海棠花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2、积极思考海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德、精神联系起来。
思考海棠花与人在品质上的相似之处。
3、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和 3、阅读有关周与邓的文章,观看教师展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加示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其他资深学生对伟人的了解。
料,加深认识。
4、请学生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的感受与心得。
5、认真谈心得与体会,接受思想教育。
篇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烈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3.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挖掘。
2.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朵海棠花,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课文吗?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介绍周恩来总理。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主题。
(四)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课堂讲解1.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校园里的海棠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主题。
(三)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周恩来总理具有哪些崇高品质?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2.学生回答: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抒发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爱之情。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关爱他人。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爱之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引导学生朗读。
(2)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2)组间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024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2024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深情与思念。
2.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情感力量,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作者、发表时间、历史背景等。
2. 文章主旨:通过描述西花厅的海棠花开放,表达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思念。
3. 文章结构分析:导入、发展、高潮、结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语言特点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力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背景、主旨、结构等进行讲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情感体验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情感体验:教师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5. 总结:教师总结文章主旨,强调文章的情感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美好事物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包括内容、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
七、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 参考资料:有关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增强情感体验。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堂活动安排:第一课时用于文章阅读、分析和讨论;第二课时用于情感体验、总结和作业布置。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海棠花,亲身感受海棠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诗句。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解读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描绘了春天时西花厅海棠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领悟。
诗歌的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海棠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意义和人们对春天的感受。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美景与人生无常的关系。
3.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欣赏其他有关春天和花卉的诗歌。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能够默写。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的文章。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默写和文章写作,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思考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估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024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2024年《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让学生感受海棠花的美丽和作者对海棠花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 学习作者通过描绘海棠花的生长过程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海棠花又开了”这一反复出现的句子所蕴含的深意。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感受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2. 教师出示海棠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对海棠花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并在小组内分享。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讲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海棠花又开了”这一句子的深意,探讨作者为何以此作为文章的线索。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描绘事物的生长过程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成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珍惜美好事物,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关于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文章。
2. 选读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背诵,鼓励其他学生跟随背诵。
2. 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1)解释关键词语如“西花厅”、“海棠花”、“开了”等。
(2)解释重要句子,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开得美丽,灿烂。
”等。
3. 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描述,总结海棠花的特点。
(2)讨论海棠花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背诵,鼓励其他学生跟随背诵。
3. 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2)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和小组合作:(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海棠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海棠花的特性和生长条件。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讨论对西花厅的海棠花的感受。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并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介绍:(1)介绍海棠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与文化背景。
《西花厅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西花厅海棠花又开了》教案篇一:《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教学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受到鼓舞与启迪。
2、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绘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物开展(相识、相知、相爱)的才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邓颖超通过几次对海棠花的描绘,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
难点:1、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事物开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一些标点符号的恰到好处的使用技巧。
如引号、分号、问号、顿号。
三、教学设想1、让学生自主查找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
2、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
3、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究,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流程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先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并展示海棠 1、耐心听讲,观看有关图片,并细心默花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读课文或朗读课文。
2、介绍海棠花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2、积极考虑海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德、精神联络起来。
考虑海棠花与人在品质上的相似之处。
3、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和 3、阅读有关周与邓的文章,观看老师展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加示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其他资深学生对伟人的理解。
料,加深认识。
4、请学生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的感受与心得。
5、认真谈心得与体会,承受思想教育。
篇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优秀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棠花特点的了解和古代文人海棠诗的欣赏,认识海棠的内在品质,初步理解周总理与邓颖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找到海棠与其二人精神品质的相似之处。
2.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
3.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多次描述来表达思念之情的手法。
4.通过展示周总理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及相关资料,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与启迪。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托物思人的结构特点。
2.通过展示周、邓的事迹材料,加深对二人的情感,并形成理性认识,得到感染、鼓舞。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自主查找周与邓的生平事迹资料及其伟大爱情的文章。
【教学过程】海棠花简介:(多媒体显示)基本资料: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思乡草科名:蔷薇科花期:全年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
树皮灰褐色,光滑。
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
花5朵-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
梨果球形,黄绿。
生态习性:海棠喜阳光,不耐阴,对严寒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其耐干旱力也很强。
多数种类在高燥的向阳地带最宜生长,有些种类还能耐一定程度的盐碱地。
喜在土层深厚、肥沃、PH5.5~PH7.0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中生长。
海棠萌蘖力强。
物候期,随纬度、海拔、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产地分布:产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云南。
平原或山地,海拔50—2000米。
园林应用: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
海棠花是制作盆景的材料,切枝可供瓶插及其他装饰之用。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2)懂得感恩和珍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查找生字词,学习注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
(2)分享自己对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喜爱。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散文的韵律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西花厅的海棠花的寓意。
5. 欣赏散文:(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儿的作文。
3. 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下周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介绍邓小平同志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位伟人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1.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伟人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祖国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1.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伟人的伟大品质。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总理与海棠花有什么关系吗?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3.合作探讨3.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借物喻人等。
4.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总理,您看一眼吧!”等。
5.仿写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2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目中的周恩来总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仿写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们为祖国奋斗的信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应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而非单向灌输,以提高课堂效果。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主要内容。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美文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盛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3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花草,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节奏的流畅。
3.3 分析课文: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春天的图画,可以是海棠花的盛开或者是课文中的其他场景。
4.2 作业二: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录音,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在课后,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6.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尊敬长辈和领导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及其寓意。
2. 体会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 相关背景资料: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和事迹。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西花厅的海棠花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新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解释西花厅的海棠花寓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海棠花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尊敬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周恩来总理的其他事迹,加深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优秀教案
“你走进永远,把海棠留在庭院,那伟岸的温馨,那朴实的浪漫;你走进深秋,让海棠开在春天,那平易的灿烂,那亲切的悠远;一段情愫在你我之间;一片厚爱在天地之间。
”这是电视纪录片《邓颖超》的主题歌。
听完这首歌,感慨颇多吧?就让咱们一起走进邓颖超的文章《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感受那份真挚浓厚的怀念和深情吧。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2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3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和鼓舞。
1课时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西花厅、海棠花及周恩来夫妇的图片)西花厅位于北京中南海,是周恩来夫妇的住所。
庭院中种植了许多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
你看那满树的鲜花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实在有超群绝类之势。
当年周恩来总理选中这里,想是被这如霞似锦的鲜花深深吸引了吧!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发的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的故事,可能比它还要动人!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邓颖超所写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来进一步走近伟人,了解伟人。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海棠.(tánɡ)果实累累..(léi)甬.道(yǒnɡ)鸿.雁(hónɡ)丰硕.(shuò)头颅.(lú)不屈不挠.(náo)浮想联翩.(piān)澎湃..(pénɡ)(pài)2生词注解泰然:安然。
形容心情安定。
思潮: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澎湃: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在意:留意,放在心上。
征途:课文中指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排场:指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场面。
3作者名片邓颖超(1904—1992),河南光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
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1927年,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
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棠花特点的了解和古代文人海棠诗的欣赏,认识海棠的内在品质,初步理解周总理与邓颖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找到海棠与其二人精神品质的相似之处。
2.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
3.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多次描述来表达思念之情的手法。
4.通过展示周总理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及相关资料,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与启迪。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托物思人的结构特点。
2.通过展示周、邓的事迹材料,加深对二人的情感,并形成理性认识,得到感染、鼓舞。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自主查找周与邓的生平事迹资料及其伟大爱情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之一,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消息传出,中华大地出现了亿万人侍立寒风中哭送英灵的旷古场面,联合国破例降半旗一周表示沉痛哀悼。
12年后,84岁高龄的邓颖超写了一篇纪念周总理的文章,深情回忆了与周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朴实自然,真挚感人。
题目是《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电脑出示课题)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总理居住和办公26年的地方,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朴素的风格。
据说,周总理是冲着这里的海棠花而住进西花厅的。
花开花落的海棠,陪伴他度过了20多年的美好时光,它最知道周恩来几多繁忙,几多快乐,几多忧愁。
海棠花也印证了周总理与邓颖超的足迹,印证了他们的灵魂,印证了他们为人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在周总理逝世30周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从文章中感受一下邓颖超与周总理崇高的革命情操和美好真挚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
河南光山人。
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多媒体显示)
2.作品简介
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
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观花后三次口述,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
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
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三、字词检查
甬道(yǒng)
澎湃(péng pài)
浮想联翩(piān)
偶然:不经意间,无意中。
院落: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花朵并没有忘记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谢零落,也要化作泥肥,来培育、养护来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鲜艳。
语出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鸿雁:课文中指的是书信。
中坚: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
在所不惜:“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
课文里强调一点也不吝惜。
共勉:共同勉励。
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思潮: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的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征途:课文中指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艰难险阻:指行进道路中的危险、困难、障碍。
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进。
浮想联翩: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印象最深或最受感动的句子。
听完后,学生四人一
组,相互交流,说明被感动的理由。
2.学生在读课文,理出文章所叙的几件事,体会融情于事的写法。
(1)赏花思人
(2)寄花传情
(3)相识“觉悟”
(4)传书明志
(5)结婚广州
3.根据所写的几件事,学生讨论、交流,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多媒体显示)
第一部分(第1段):看花思人,深情追忆。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共度的美好时光。
第三部分(第7-9段):爱情道路患难与共。
第四部分(第10-11段):遥想过去,深情一片。
4.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多媒体显示)
五、合作探究
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总理相似、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教师点拨:因为周恩来总理十分喜爱海棠花,在海棠花下留下了周总理的无数足迹,更留下了夫妇二人许多美好的回忆。
睹物思人,勾起了作者对与周总理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仔细阅读第8段并思考: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怎样的精神?(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教师点拨:(多媒体显示)
3.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教师点拨: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4.说说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
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于直拉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还表达了“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
这样就会产生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
果。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托物思人的文章,语言清新淡雅,情感朴实真挚。
今天。
我们学了这篇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一定会认识到我们个人的情感要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社会的发展、民族的需要统一起来,更会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七、资料链接
海棠花简介:(多媒体显示)
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思乡草
科名:蔷薇科
花期:全年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
树皮灰褐色,光滑。
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
花5朵-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
梨果球形,黄绿。
生态习性:海棠喜阳光,不耐阴,对严寒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其耐干旱力也很强。
多数种类在高燥的向阳地带最宜生长,有些种类还能耐一定程度的盐碱地。
喜在土层深厚、肥沃、PH5.5~PH7.0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中生长。
海棠萌蘖力强。
物候期,随纬度、海拔、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产地分布:产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云南。
平原或山地,海拔50—2000米。
园林应用: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海棠花棠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
海棠花是制作盆景的材料,切枝可供瓶插及其他装饰之用。
海棠花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适用于城市街道绿地和矿区绿化。
文献记载:海棠,蔷薇科,海棠属。
常见的品种有: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
贴梗海棠,花柄甚短,贴近花枝故得此名。
《花镜》载:“海棠之有垂丝,非异类也。
盖由樱桃树接之而成者。
故花梗细长似樱桃”西府海棠,又名海红。
子母海棠,落叶乔木,小枝梢上开花,初开如胭脂,渐渐变淡红色。
花比垂丝海棠美,姿色比垂丝海棠更动人。
花期四月。
木瓜海棠,春季先叶后花,色有深红、淡红、白或红白相杂。
其果深黄色,水质、芳香。
有人以为海滩应居花中第一。
《广群艳谱》把海棠喻为“花中神仙”。
垂丝海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
贴梗海棠喜欢肥沃土壤。
木瓜海棠,要注意催花方法:春节前五十天移花于室
内,保持十至十五摄氏度温度,每早喷三十摄氏度温水,形成花蕾,二十五天即可开花。
【作业布置】
1.向长辈了解或查阅有关邓颖超及周恩来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2.找出文章中饱含深情的句子抄写下来,朗读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板书设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邓颖超
第一部分(第1段):看花思人,深情追忆。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共度的美好时光。
第三部分(第7-9段):爱情道路患难与共。
第四部分(第10-11段):遥想过去,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忠贞的革命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