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战略性对策与实操性建议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篇,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核心及其有益借鉴。

二是中国生态文明的政策、规制和实践探索,集中于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深刻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该书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3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态势,并追溯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生态文明的特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坚持的核心理论以及采取的措施。

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依法规范的社会关系和长期的时间跨度的统一,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理性思考和价值追求。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的“两山”理论及可持续发展观理论,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

而优化国土空间、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制度建设等则是推动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聚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自然界是人类进行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前提,同时人类要遵循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该书以生态马克思主义流派为切入点,生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为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提供了全新视角。

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对科学技术的误用及消费异化则是加剧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该书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的深刻解读,揭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明确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环境学基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26)

《环境学基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26)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环境学基础》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生态学实习报告五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五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生态学实习报告五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

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

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四)》。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2实习概况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

浅论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

浅论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

浅论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作者:解佳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3期摘 ;要:随着新型城市建设理念的贯彻落实,当下各类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更加强调环境的可持续建设。

因此,近些年,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紧锣密鼓,从长远角度去规划环境工程,从整体上关注环境工程利益。

基于这一大背景,就以环境工程建设为内容,对其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环境工程;应用实践生态城市主要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不断改革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的协调,以此来实现环境污染的降低。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很多城市的环境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仅空气质量较差,而且城市垃圾较多。

因此打造生态城市刻不容缓,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优化城市的环境,同时治理污染的问题,让城市的经济建设更为科学与环保,以此来构建起绿色经济的发展体系。

1 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涵环境保护对于城市的长久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但是当前的转变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在一些大城市中城市垃圾问题、能源匮乏问题等都需要快速的解决,因此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就彰显出来,一方面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

除此之外,建设生态城市还能让环保建设进一步加快,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从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情况来看,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日渐严峻,并且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基于这个背景,生态城市理念应运而生,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依托生物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客服和解决现阶段生态环境发展的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中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保护,促进能源的优化配置,并采用合理的方式修复生态系统,这是生态城市建设要达到的目标。

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低碳生态城光明新区是新旧城市并存的区域,这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很具代表性。

光明新区的“绿色城市”建设将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她并不依赖于新理念、新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是通过观念的变化,以规划管理部门与地方行政部门的协同工作,引导市场,影响市民,向着环境更友好、资源更集约、可持续繁荣的方向改善现状、转型提升。

从这个角度判断,光明绿色城市实践对全国同类城市发展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回顾过去3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成长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书写了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深圳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不断探索生态城市的实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建成了比较良好的城市环境,并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环境500佳”称号,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双重成就。

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报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告,深圳城市竞争力已连续3年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在快速发展压力下,深圳同样遭受了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的多重压力。

2005年,深圳以科学发展观为抓手,果断提出“效益深圳”的转型战略,以资源节约、再生循环为重心,积极推行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用地模式转型,成为国内较早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 深圳市规划局 王 唐绍杰 张一成荣凡■深圳光明新区现状2007年,为缓解特区内的发展压力,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深圳提出光明新城、大运新城、龙华新城和坪山新城“四大新城”发展计划。

其中,光明新城以光明高新区为依托,定位为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总结过往发展经验和教训,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议,在光明新城基础上成立光明新区,以行政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扩大新城辐射带动能力,协调区域发展,探索转型期城市化的更优规划建设模式,并对其他新城、其他地区发展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报告 (2)

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报告 (2)

2024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报告尊敬的教授:我是您的学生,今年参加城市生态课的实习。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汇报我所完成的工作。

首先,我在实习期间选择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作为我的实习单位。

这家公司管理着一个住宅小区,我主要负责该小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改善工作。

在开始实习的第一周,我与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

我们决定首先进行小区内植被的调查,并制定出改善植被状况的方案。

通过调查,我发现小区内的绿化面积较小,大部分地区都是水泥路面。

这给小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向公司提出了增加绿化面积的建议。

经过与业主的商议,我们决定在小区内增加一些绿地,并栽种一些耐旱的植物。

接下来,我与一些志愿者一起进行了植树活动。

我们挖掘了一些坑,并将树苗种植在其中。

我们还为这些树苗浇水,并培养了一些志愿者,定期对这些树苗进行养护。

同时,我还向业主们介绍了如何正确地养护植物,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除了植被改善工作,我还进行了一些小区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我使用了一些科学仪器来测试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并统计了小区居民的环保行为。

通过分析数据,我对小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并制定了相关改善计划。

总的来说,我的实习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成功改善了小区的植被状况,并提高了业主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您在实习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您的学生XXX。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圣才出品】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配套章节题库(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一、填空题1.生态城市的五项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态保护;生态基础支持设施;保证居民生活标准;历史文化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解析】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保护,建立起的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

生态城市的五项原则是:生态保护、生态基础支持设施、保证居民生活标准、历史文化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

2.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其控制指标一般分三类: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综合指标;类型指标;单项指标【解析】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是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其控制指标分为:①综合指标,一般包括污染物的产生量、产生频率等;②类型指标,一般分为化学污染指标、生态污染指标和物理污染指标三种,各类指标都是单项指标的集合;③单项指标,任何一种物质如果在环境中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因此称为一种环境污染单项指标。

二、名词解释1.生态城市答: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保护,建立起的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

2.城市规划答:城市规划是指城市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关系之间及生态整体都要符合生态原则,遵照生态规律运作。

其重点和核心思想在于其以自然为基础、以市民为本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

3.城市能源答:城市能源广义是指城市所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工业能源。

狭义是指居民生活消耗的能源,包括衣食住行、炊事燃具以及建筑物的采暖制冷等所耗能源。

是城市所消耗的能源的简称。

4.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答: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是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是建立在环境容量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

规划内容
根据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和生态城市的概念、特点、内涵,一般生 态城市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编制规划大纲:研究局势,分析背景,提出问题或提出规 划目标; ②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包括对历史、现状资料,卫片、 航片资料、当地人的访问获得的资料,实地调查资料的收集 等等,然后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进行现场核实与图件的 清绘工作; ③系统分析与评估:确定相关因子的选取及权重,对单因子 进行分级评分,绘制单因子图; ④生态环境保护:单因子图叠加,确定生态敏感性分级标准, 绘制生态敏感性图,划分生态维育绝对区、缓冲区和开发区; ⑤功能区划:确定综合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绘制综合适宜 度图,建立各功能区用地生态适宜度模型;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生命支持系统、人居环境、生态产 业、环境教育4方面。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 合、相互渗透,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但 他们又有各自规划重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


在1984年的MAB报告中提出生态规划五项原则 :
①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污染 防治等); ②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 ③居民生活标准; ④文化历史保护; ⑤将自然融入城市。它奠定了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城市规划概念

柏云、陈学星(2000)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即以城市这个社会、经济、自 然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 为价值取向,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与技 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模拟、 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城市生态学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环境的生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1.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分析,观察城市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2.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学习和掌握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状态、噪音污染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学习和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包括植被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了解不同治理手段的效果和适用范围,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实习成果1. 实地调查报告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实地调查,编写了详细的实习调查报告,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各环境因素的测量结果和变化趋势等内容。

2. 评价报告根据所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并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3. 治理建议根据学习和了解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建议,包括增加植被绿化、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等。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我也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二)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城市生态研究中心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一、实习目标和任务在此次实习中,我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并应用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及分析等方式,对所研究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改进建议。

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报告

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报告

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我所在的城市生态课实习单位是一家专注于城市生态研究的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绿化环境、城市气候变化等领域。

我被分配到了城市生态规划项目组,负责参与该项目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规划方案的制定,并在实习期间积累相关技能和知识。

实习内容数据收集与分析首先,我需要收集城市生态规划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我使用了多种方式来获取数据,包括查阅文献、收集案例和调查问卷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之后,我使用了Excel和Python 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为制定规划方案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规划方案制定在收集和分析了足够的数据后,我开始着手制定城市生态规划方案。

我在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指导下,深入了解了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习经验,制定出了一份符合项目要求和客户需求的规划方案。

实践活动参与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参加了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我参与了一个“城市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项目,负责完成了该项目的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刻认识到了城市生态研究的重要性,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个人收获提高了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例如数据处理和分析、规划方案制定和实际操作等方面。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作为项目组的一员,我需要与其他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

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我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拓宽了视野和思路在实习期间,我接触到了城市规划和绿化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也了解到了实践的难点和挑战。

这些经验使我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也认识到了自己所需提高的方面和短板。

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公需科目答案

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公需科目答案

【判断题】1、仿生技术是扩展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以提高人们信息搜集能力的技术。

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2、数字化改进了服务业的效率。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4、“数据要素二十条”指出,充分保护数据来源者合法权益,推动基于知情同意或存在法定事由的数据流通使用模式,保障数据来源者享有获取或复制转移由其促成产生数据的权益。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5、我国经济总量相当于5.2个美国。

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6、在农业生产数字化方面,我国的传统装备数字化改造成为主攻方向,无人农场初露端倪。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8、职业培训机构主要任务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承担各类职业培训任务。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9、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仅仅是要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即可,不需要涉及到海洋。

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10、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数据经济方面的国际合作更加密切。

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11、数据元件是通过对数据脱敏处理后,根据需要由若干相关字段形成的数据集或由数据的关联字段通过建模形成的数据特征。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12、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13、我国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14、我国数据监管最严格,数字化治理发展较快。

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15、“数据要素二十条”指出,对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集加工的所有数据,市场主体享有依法依规持有、使用、获取收益的权益。

经典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经典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生态城市的发展思想其实最早从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已有体现,后来还包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

下面将介绍我国和外国的生态城市建设。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片土地盐渍、淡水匮乏的荒滩上,未来将崛起一座生态之城。

2008年9月2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这个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选择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个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的未来之城有望使两国共享收益。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

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之后合作建设的第二个项目。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

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

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

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环境学基础__南开大学(4)--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答案题解)

环境学基础__南开大学(4)--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答案题解)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2012——2013学年第 一 学期 环境学基础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成绩:草 稿 区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包括单选和多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酸雨的pH值范围是 [ D ] A. 7.0以下 B. 6.5以下 C. 6.0以下 D. 5.6以下2.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 [ A D ] A. 水资源 B. 铁矿 C. 石油 D. 林木资源3.水俣病成因是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贝,从而使机体中富集了[ D ] A.镉 B. 多氯联苯 C. 砷化合物 D. 甲基汞4.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径流量计,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A ] A. 1/4 B. 1/5 C. 1/6 D. 1/35.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 B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电离层6.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D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氮 C. 硫化氢 D. 氟利昂7.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 [ D ] A. 低温 B. 风速小 C. 温度大 D. 逆温8.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 D ] A.Zn B.Hg C.Pb D.Cd9.水资源是指 [ A ] A.地球上所有水的总体 B.淡水 C.地表水 D.工农业和饮用水10.生物多样性包含[ ACD ] A.物种多样性 B.生态环境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11.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 A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中间层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于 [ C ] A.1979年 B.1983年 C.1989年 D.1999年13.环境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最显著特点是 [ BC ] A.特殊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变动性14.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特征是 [ C ] A.光化学烟雾 B.颗粒物污染 C.煤烟型污染 D.温室气体污染15.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 [ B ] A.生活污染源 B.工业污染源 C.交通污染源 D.农业污染源16.属于物理污染的是 [ BD ] A.汞污染 B.放射性污染 C.霉菌污染 D.噪声污染17.有机物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ABCD ] A.CH4 B.CO2 C.H2S D.NH318.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 [ D ] A.征服自然 B.改造自然 C.利用自然 D.尊重自然19.下列中属于资源范畴的是 [ BD ] A.环境科学 B.环境状态 C.环境规划 D.环境容量20.下列人类活动中造成SO2排放量最大的是 [ A ] A.热电厂 B.炼油厂 C.石油燃烧 D.燃烧天然气第 1 页,共 4页17.我国大气污染的例行监测项目包括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TSP 。

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应用

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应用

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应用作者:余旺华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03期摘 ; 要:基于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应用,首先掌握生态城市概述,结合环境工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废水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建设城市当中的绿化景观、提高环境工程建设意识、强化生态管理系统建设、恢复以及保护湿地系统等措施,从而全面阐述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应用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城市;城市建设;应用1 ;引言在城市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建设环境工程。

如今,生态城市已成为大都市应具备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许多城市因其生态福祉而被选为最幸福,最宜居的城市。

作为实现生态城市的主力军,环境工程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也是资源和环境的要求。

当前,由于严重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一些城市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来恢复自然环境,其恢复结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更多的环境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城市必须完全融入生态城市。

2 ;生态城市概述在社会经济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城市建筑的质量也得到了改善,传统的建筑方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考虑到城市发展的现状,有必要确保有效地进行有关的城镇规划和建设工作,并充分了解水文地质和生态条件,为生态城市和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

使城市运转。

可以使用该角色,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工程建筑技术,可以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调节有效的城市生态总体质量的目的,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和自然。

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必须适当控制城市的内部生态环境,合理分配各种资源,才能大大提高城市的自净能力,使城市更健康,更绿色。

可以为人们提供城市生活环境。

3 ;环境工程建设现状尽管中国的环境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

由于我国部分城市环境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发达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绿色建筑的效果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概念与其它概念辨析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一班姓名:王飞学号:061514710㈠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园(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

概念提出之时,恰逢构成全球化体系的产业经济基础由工业文明转向后工业文明。

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内涵也不断得到发展。

生态城市不仅仅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目的,也并非单纯追求自然环境的优美,它还融合了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内容;生态城市摒弃了狭隘的环境观念,强调在人——自然系统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考虑人类空间和经济活动的模式,发挥各种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整体的生态观。

可以说,生态城市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了。

生态城市中的“生态”二字实际上是指其本意,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从其内涵上讲,生态城市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

它不只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即不是狭义的环境保护,而是一个以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流通为命脉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

“生态城市”的内涵远在于其社会的和谐,在于其对人性的尊重,在于具有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机制,在于其居民的安居乐业。

简单的说,生态城市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科学的生态城市概念应该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和发展观的批判的继承和发展,至今为止,学术界对生态城市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与机构先后从不同角度对生态城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有关生态城市概念的论述。

目前,国内外主要学者对生态城市的定义大同小异,现分列如下: ①1984年,原苏联生态学家扬诺斯基(N.Yanitsky)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栖境。

环境学基础__南开大学(10)--2009级试卷A答案

环境学基础__南开大学(10)--2009级试卷A答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学基础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A; 2.C; 3.C; 4.B; 5.AE;6.D; 7.C; 8.ABCDE; 9.ABE; 10.ACD;11.ABCD; 12.C; 13.ABCDE; 14.D; 15.B;16.D; 17.C; 18.AB; 19.D; 20.ABCDE二.名词/概念解释(本题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1.环境问题——广义上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客观问题。

狭义上指: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客观问题。

2.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目标下,(大气、水等)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它与环境的自净条件、污染物性质以及污染受体有关。

3.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的状态。

4.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和氯氟烃(氟利昂)等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因而当这些气体的浓度(含量)增加时,会引起的地球平均气温上升,此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5.PM10——粒径小于10μm的包括煤烟、烟气和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

6.逆温——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即标准大气压下),近地层的气体温度总要比其上层气体温度高;所谓“逆温”是指温度的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的相反,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面增加;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过逆温层,只能在其下方扩散,因此可能造成高浓度污染。

7.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量(m g/l)计。

浅析城市生态规划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浅析城市生态规划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系列的生态环
境 问题 使 得 城 市 生 态 规 划 在 城 市 规 划 中 的 地 位 越 来越 重 要 在查 阅大量 文 献 的 同 时 发 现 不 同 文献 对 于 城 市生 态 规 划 的 历 程 有 着 各 种 不 同 的 阐述 因 此 本文 试 图通 过 对 各种 文献 的综 合 系统 化的 整 理 出城 市生 态 规 划 发 展 的 个主要脉 络 并在此 基 础 上 对 我 国 的城 市生 态规 划 现 状 和 实践 进 行 了探 讨
g e
M
a r s
h

J
o
h
n
P
o w
e
ll
和P
a
t
r
ic k
然 环境 的巧 妙结 合

以及 城 市的防灾功能
又如

自然 山
人之居
Ge d de M

P
k
水 的生 态 效应等





风水


思 想提 倡


a r s
h

宜 以 大 地 山河 为 主

周 围环境有机 结 合

考虑 房屋 修 建 的 位置 与 这 些 都能 看 出生 态 学 思 想 的影
世 纪 工 业 文 明的兴 起
, , ,









明 英 国 社 会 活 动 家 霍 华 德 在所 著 的 《 天 的 花 园 城 市 》 书 中提 出 花 园 城 市 的 构 想 对
189 8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
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
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
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
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生态城市发展正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面临着挑战
生态城市建设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

比如中国示范体系是以点带面的规模化推广效应;从绿色建筑切入,把绿色建筑纳入到土地招拍挂;建立标准,规模化推进;注重落实,逐步推广;强调适宜技术等。

中国尚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模式更多强调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而国外已经相对成熟,且目标性强、突出重点、重视实施等。

从各地调研情况来看,随着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区、绿色城市等不同层次规划与建设实践的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各地实践能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从顶层设计到系统推进,自上而下层层落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包括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等为抓手的督促与指导,以江苏省人大条例立法为典型的制度设计等。

从低影响开发到海绵城市,建立对雨水要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其体现的本质是让自然做工。

要设立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绿色发展的前提。

江苏太仓市搞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到要搞“4 个 10万亩”,即 10 万亩良田,10 万亩良菜,10 万亩鱼塘,即 10 万亩花卉。

搞了以后看不到对该城市的影响在哪儿。

三亚搞“双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转型,对城市发展、绿色发展、低碳生态发展,提出了系统的设计。

同时面临着挑战:实践中也存在以绿色生态城市、生态规划之名,行非绿色生态之实的现象。

忽视自然资源条件、忽视生态保护底线、忽视文化特色传承、忽视城乡共生关系、忽视经济发展动力、忽视产城融合发展等情况仍有发生。

一是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够受重视,依然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城市居民喜欢乱扔垃圾的行为总体上没有改变。

企业仍然将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的废弃物随意排放。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很多垃圾都是不可降解的,随意丢弃后,既影响美观又污染环境。

居民扔垃圾时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就会造成垃圾回收困难,给处理垃圾的工作人员带来负担。

二是缺乏政策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部分领导喜欢表面功夫,大搞形式主义。

财力、物力都花在了不实用的地方,专做城市形象的塑造,忽略了生态的本意。

有的城市管理者喜欢挣功绩,一味地美化城市形象,却不将精力和资金花在应该用的地方。

这种现象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成为了我国的“特色危机”。

实际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单纯是形象,更在于内涵。

三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制定建设方案时没有考虑到成本控制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是建设一开始的准备工作。

如果准备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后面的建设自然困难重重。

有些地方的建设太过于追求统一、整齐,降低了观赏效应,并且不能体现当地的特色。

有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也因为追求装修一致的要求,失去了原本的色彩,过犹不及。

建设者在美化城市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保护原来的特色美景。

生态城市发展在中国具有广阔前景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就是以节约资源,合理和科学地利用资源,实现以小资源创造大财富的目标,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不是一句口号,只有付诸行动,未来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才会不断朝着绿色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建设管理人员已经加强了环保意识,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转变了思想态度,不断努力创造更好的建设条件,健全城市生态化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未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

生态城市大体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十二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